為什麼配音也要導演?

配音導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http://group.mtime.com/bu2/discussion/1488992/ 轉自《瀟湘晨報》文章《揭秘大片幕後配音故事》

擔任過《盜夢空間》配音導演的狄菲菲說:「配音導演就像是一個樂隊的指揮,而配音演員就是樂隊的每一位成員,怎樣將這些成員組合在一起完美演繹樂曲,指揮是相當重要的。」

  在配音演員工作之前,配音導演有一些步驟先要完成。「通常情況下要把原版影片看幾遍,等翻譯本子出來之後,就要將影片的中文和英文畫面對在一起,進行對口型的工作。」

  長時間的歷練,這些配音導演也培養出一種「特殊能力」,即使英文中夾雜著法語或是義大利語等其他外語,他們也能猜出意思。

  當然,在此過程中也有一些難度,不同的影片要了解不同的時代背景,延伸到台詞量就非常大;而怎樣將不同特點的配音演員搭配在一起,也是個問題。

  一部大片的配音過程

  (通常25天左右)

  翻譯(10天以上)

  接到影片後,翻譯人員根據原版劇本進行中文翻譯,翻譯後的劇本是基於原版又符合國內的語言特色。

  初對翻譯本(5天左右)

  翻譯人員、配音導演和助理導演(口型員)進行初對,完成之後是「適合劇本」,拿到「適合劇本」的配音導演要闡述人物要求,配音演員對好細節之後進行相應修改,這才是「最終劇本」。

  混錄(5天)

  經過鑒定之後有些細節需要修改的,就要進行補錄。補錄完成後進入混錄。混錄是依據國際聲軌對片中的音樂、汽車聲、打雷聲等在一起進行錄音,對於聲音比例的要求非常高。

  配音工作完成後,就輪到配字幕,所有工作修改完畢,製作成拷貝送去過審,如果沒有問題就能大規模製作拷貝進入影院了。

  錄音(5天)

  進錄音棚進行配音,由於影片配音是單軌錄音,遇到角色是對話形式,配音演員通常是一個人先和原聲版對話進行錄音,以此類推。如果兩個角色有很多對手戲或者有些老配音演員不習慣跟原聲版對話,配音演員就必須對兩遍:無聲一遍、用中文對話再試一遍。

  名詞解釋

  單軌錄音:即只收錄一個人的聲音,主要是為了保證聲音質量,因為當所有配音演員一起錄音的話,聲音就沒有層次感了。

  國際聲軌:就是專業(音效)與角色分開。一般而言,進口大片有一百多個聲軌,通常是分音樂、環境、汽車、關門等,這是根據素材和音效混在一起的。

  


配音有幾種,一種是真人表演,拍攝時沒法把聲音錄好,後期讓演員重複表演一遍聲音,需要演員對劇中的演員進行高度模仿。一種是更改語言,給外語片配上本國語言的聲音,也需要模仿。一種是專用於動畫片的創作型配音,有一定自由發揮的空間。

越是要模仿的,越需要導演給演員把關,甚至比拍攝時還需要。因為重複再現表演是比表演更難的,專業演員拍戲的時候通常每條都能合格,但卻不能做到每次表演都一樣,總有那麼點區別,如果導演要求演員再來一遍,要跟剛才一模一樣,對演員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但配音卻偏偏就要求一樣,高度模仿而且還不能刻意,既要與演員的聲音(包括情緒、語速、力度、輕重音、節奏、口型等)一樣,又要真實,而演員錄音時已經過了好多天,錄音環境、演員的狀態又與演戲時不一樣,比如演戲時是在空曠沒人的地方一邊打架一邊大吼大叫的,錄音時卻是在幽暗的室內,演員就很容易比演戲時收斂,聲音就很容易不像。所以就需要有人把關,提醒演員這個不像。這與拍片時是不一樣的,拍片時允許演員自由發揮,配音時不行。


組織人員、進度,協調時間,引導情緒,控制成本與質量。


進過譯製片棚的來答一下。

以下回答主要針對譯製片。

1) 把握全局。

目前似乎很少有讓多個配音演員來進行同時錄音的,都是一個一個把全片中所有的同一個角色的聲音都錄完,然後再換下一個人來錄。

原因很簡單,因為效率高,而且價格便宜。

可是這樣就難免在對手戲之類地方,因為先後錄音的人語氣不搭,而導致聽起來彆扭的情況。

後錄的人還好,因為可以聽到先錄的人的聲音。可第一個錄音的人,語氣和速度的掌握直接影響後面人的配合。

所以,配音導演就是需要負責調配全局的人。保證每個人的錄音內容都可以銜接得上。

ps. 個人感覺好像配音演員錄音前是不會看片的……所以很可能導演還需要先看一遍片並把握每個人的語氣和質感。

2)掌握進度。

既然是譯製片,而且又是分角色從頭配到尾,所以中間不需要說話的地方是可以快進跳過的。這部分就交給配音導演來和電腦操作員溝通了,配音演員只要跳到台本下一句話去考慮如何配音即可。

每句話的時碼是在配音本上的,但未必每句都注。如果一個人台詞太多,中間又有沒有加註時碼的話,判斷該快進多少也是配音導演的任務。

3)指導配音。

配音導演本身也是配音演員,而且經驗豐富。對於現場配音發揮不理想的時候,導演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去指導配音演員。比如:台詞和原聲合不太上時,要處理句讀和畫面口型;台本翻譯生硬時,要想法換一個符合漢語習慣的說法;角色語氣不到位時,要示範配音方法以及和操作員溝通重錄。諸如此類。

我有幸見到兩位老配音老師,他們不僅指導其他配音演員,而且在為同一部電影配音時還互相為對方做配音導演。

4)與配音本製作者溝通

如果碰到台本上某些實在難以理解的部分的話,為了不耽擱進度,配音導演會直接和譯者溝通聯繫,討論如何處理。

我是譯者。

配音導演老師的溝通是很盡責的。當然,在碰到一些文化差異理解的問題上時,因為老師可能不太了解源語言文化,按其的理解去修改台本也是會稍有點頭疼……

至於我翻了哪部片子……

我都匿名了我會告訴你么?


詞不達意


推薦閱讀:

用中文給日本動漫配音,能否取得日漫中的搞笑效果?
為什麼譯制腔要那麼陰陽怪氣?
網路配音和在錄音棚里配音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評價cv軒ZONE?
如何從音樂角度分析麥振鴻老師的花千骨純音樂大碟?

TAG:電影 | 導演 | 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