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出圖怎樣才正確美觀好看?
總是感覺國外的建築學學生出圖簡潔美觀,線性以及線寬的配比都很得當,不知其中有沒有什麼竅門,抑或是全憑自己的審美來定?按照規範來出圖倒也沒錯,可是總感覺差那麼一點。煩請各位不吝賜教。拜謝
增補:有回答說是技術圖紙...其實不僅限於技術圖紙的...
線圖篇
在美國念書以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公司,一直都在跟線圖打交道。在第一個學期,Andrew Zago對線圖的苛刻程度簡直令人髮指,他甚至會摘下眼鏡貼到圖上看線與線之間的交接,也就是在Illustrator里如果兩條相連的線沒有join所產生的重疊,以及剖麵線的line weight是否依附在閉合直線的內側。除了細節之外,線圖中表現出什麼線、用什麼線寬實則由想要表達的內容所決定。在Josef Alberts的這張圖裡,線圖的意義在於指涉,通過線寬讓觀者從均質的misreading中讀出三維的形態。
Morphosis我在分析Wall House II的文章中寫到過,平面圖所要傳達的信息與表現幾何形體並不一樣,重要的是能夠在圖上讀到空間關係,所以深淺對比要強烈,這樣就能傳達出空間的通透性與布局關係。若是根據遠近、不同屬性的平面元素對線型加以區分,平面圖則會變得曖昧不清。在Morphosis的Perot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 in Victory Park平面圖中,切麵線較重,從而能體現出平面的遠近關係。而汪工房的Hanamidori Cultural Center的site plan上,所有線寬相同,所表達的則是建築平面與周圍場地的關係,所以才會盡量讓彼此的界限不那麼明顯,讓建築平面與周邊環境的語彙得到更好的交流。與Josef Alberts使用線圖的目的一樣,在此線寬意味著對不同事物關係的思考。
Rotation, KLebbeus Woods在Lebbeus Woods的部分線圖中,他保留了大量的reference/construction line,目的是幫助觀者在手繪的線圖中能夠讀出其清晰的幾何邏輯,以及加強形態的幾何構成意味。二維圖像上的reference line除了能夠表達形體構成,還可以表達運動軌跡和形態的演化過程,與表達對立所需要兩種強烈的線寬關係不同,此處由於元素較多(幾何構成的複雜性和運動軌跡的時間性),線圖需要更多的線寬,從而能夠將圖中的主次關係和時間性表達得更加清楚。
在軸測圖中,由於x, y, z軸上的尺度都是精準的,所以經常會用到reference line,例如爆炸圖。然而由於圖像是精確的,所以也可以反過來用二維圖像構建三維形態,例如First Office的Mountain House就是通過將山的輪廓線進行一系列在軸測上的投影(extrude and project)來生成形態。
Etienne-Jules MareyOyler Wu CollaborativeEtienne-Jules Marey的這張照片和diagram雖然具有時間性,但是由於軌跡並不重疊,所以時間先後順序並沒有等級之分,所以線寬也是均勻的。《Screenplay》作為Oyler Wu Collaborative的代表作,線圖基本上精細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事實上,Dwayne Oyler承接著Lebbeus Woods,所做的作品繼續在討論線。而在他們的線圖中,線往往是作為一種structural notation而存在的。
render n, K
Taryn Bone在勒杜的圖紙中,線還可以用來渲染。在這種尺度下(hatch)的線已經失去其本身的特質,而變成bitmap的一種,與圓點、菱形等圖案無異,共同構建成宏觀視覺上的圖案,然而當你靠近看一條條線的時候則已經失去其意義。這種作為渲染的線圖同樣可以用來表達曲面,比如提取出isocurve或者是contour line,當線足夠密集的時候,圖面上會呈現出三維的效果,就像《Screenplay》白線交匯處。講真,我認為line weight的問題沒法答。line weight就像是女生的體重,那個數字一點意義沒有,關鍵是看起來咋樣。。。。。。而「看起來咋樣」更多地取決於其他問題,比如整體風格、氣質等等。。。不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更新:我上邊那麼說並不是裝B。。。我一向不支持諸如「畫圖(PS)輔導」這樣的教程,很多情況下並不是它們本身不好(其實大多數我見到的教程都相當好)。而是因為大部分聽者已經習慣了一種錯誤的學習方法:即盲目應用、生搬硬套、工業化生產。這個學習方法對於準備高考肯定是奏效的,但是對於其他很多事情並不是正確的,特別是對於設計來說,肯定是錯誤的。
現在的國內學生作業里,平心而論,「畫圖技巧」並不缺乏,但是總覺得每張圖都像是工業流水線批量生產的一樣。反觀國外一些案例,不能說他們的圖好看到天上去,但是總能多多少少發現之中的個性。這些東西在畫圖技巧方面並不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但是在個性表達上面確實甩了我們很多。我一直認為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你自己的個性,畫圖的技巧總是可以相互切磋的,但是個性之間是不能覆蓋或者一比高下的。若是撿了畫圖技巧,丟了個性與獨立思考,豈不是本末倒置。
說到這我又覺得有點因噎廢食。。。這。。。總而言之,我有一個核心建議:多學——廣泛看各種書、網站、教程。少用——xxx真的適合么?--------------------------------------------------------又想到了一點東西:畫圖很多時候是「忠於自己」。我設計的過程中也經常畫一些「比較誇張」的圖,肯定也會看一些國內外的東西自己試一試,有時候同學之間還會相互傳一些資料。但是這些內容我認為並不非要作為最後給別人看的內容,很多情況下我做一個比較「濃墨重彩」的渲染,或者是比例很大的剖面,可能就為了自己反覆看看反思一下,並不是作為「展示」。這些手段只是一種途徑,並不是目的。真正最後交圖的時候,我的圖面上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排除這些東西的——那個時候如果還要這些東西「撐場面」的話,那以前熬的那麼多夜,也就太失敗了。。不知道這個與提問有關係么。。。以上。居然有問lineweight的問題!每天在死丟丟里改lineweight改得眼都要瞎了T_T雖然我是大一的渣渣雖然這個問題底下肯定會有很多大神的答案不過還是堅決要佔個坑回去慢慢答…多圖慎入
—————————之前的答案不夠細,為答謝大神捧場,再來更新一下答案-————————
首先說一下對於單純的線稿而言比較普遍的出圖流程:rhino建模然後分層次,導入illustrator調整線寬。補充:1. 關於rhino分層,這裡指的是make2d之後,把屬於不同lineweight的線放進不同顏色的圖層里,這樣在導入illustrator時可以選擇select same color,一次性把整個圖層的線選上。2. 用AutoCAD改lineweight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曲的顯示效果相對於illustrator略差一些,如果是直來直去的模型當然也可以倒進AutoCAD調整。3.第一學期老師讓我們練習計算shadow, section,oblique之類的東西時候也做過完全不用三維建模軟體的圖,如果暫時沒有學三維軟體的打算,只用AutoCAD一樣可以練習lineweight,詳細的內容下面再說。大概到了大神們的境界時候考慮各種細節時做得各種調整是學不來的,但是總有像我一樣的大一菜鳥需要系統的學最基本的各種系統。第一學期剛開學學lineweight時候老師推薦過FRANCIS D. K. CHING 編寫的DESIGN DRAWING,相關的知識都講得很詳細。如果題主不介意讀英文的話可以看一下。關於lineweight最基本的知識主要是Spatial Edges,Planar Corners,Surface Lines,Hidden Lines之類的劃分,截一張書里的圖:
調整lineweight時候一般的邏輯是Spatial Edges最重,surface最輕,hidden可以用虛線也可以不表示出來,如果模型複雜也可以再加上由遠及近逐漸變重分層次,不過據老師說這種邏輯往往更多的是被藝術表達採用,並不是複合建築規範的表達方式,在相對簡單的模型中最好不要用。一般lineweight具體的數值需要根據最終打出來時候的紙張大小調整,每張圖裡面具體有多少種lineweight由模型的具體情況決定。如果模型里線比較多或者列印出來時候不需要打很大就盡量少用幾種,反之就多一些。
下面的圖片都是上學期平時的作業,只是用來舉栗子說明一下lineweight,沒有渲染之類的,只有線(T_T我知道畫的比較渣……只是舉栗子而已……大家就抱著看菜鳥的心態看看就好……):0.如果不會用三維建模軟體的話,只用AutoCAD也一樣可以練習lineweight:
這張section是第一學期老師不允許用三維建模軟體時候,在AutoCAD里人工一點一點算出來的,只用了兩種lineweight。有些地方畫的不準,但是這種直來直去簡單的模型很適合新手練習區分Planar Corner和Spatial Edge。為了強調section cut, 切到的線條處都hatch成了黑色。這張shadow plan也一樣是完全在AutoCAD裡面畫的,沒有三維建模,影子也是人工算(其實是半猜半算)出來的,畫的時候先畫出影子的輪廓然後一塊一塊hatch。同樣由於模型簡單,不需要區分遠近,只用了兩種lineweight來區分Planar Corner和Spatial Edge。plan oblique也一樣:1. 畫diagram時,有時為了突出某個部分,可以選擇鮮艷的顏色用重一點的lineweight畫出來,但是要盡量減少顏色的種類。diagram的目的是要簡潔的表示出設計的system,能簡單點就盡量簡單點:
2. 簡單的diagram一般不需要很多種lineweight:
這是一張很小的diagram,只用了一種lineweight.(直接作業裡面截圖的,背景顏色有點奇怪。。請忽略)同樣是diagram,用了兩種lineweight.
3.非diagram的圖中用多少種不同的lineweight由模型本身的情況和出圖的大小決定:
這個是只有兩種lineweight的圖,由於背景是黑色,lineweight需要變成白底黑線的圖的兩倍。這張圖是列印在類似於國內A4紙的大小的紙張上面的,本身就很小不需要太多細節,圖裡面比較重的lineweight是1.5,細一點的是0.75(數值不是autoCAD裡面的那個,以illustrator為準)。
下面這張同樣是黑底,兩種lineweight, 但是為了區別出不同的面,改了一下線的顏色。這裡的section cut和中間的水都是在illustrator里做的,hatch是為了強調cut,但是因為在這張圖裡不是重點所以並沒有hatch的太顯眼。這個是用了5種lineweight的圖,當時是列印在11"*17"的紙張上,近似相當於兩張A4的大小。由於紙張還是比較小,列印之後lineweight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所以用了一些灰色的線來作區分。最重的lineweight是1.0,最輕的是0.4,這些數值都不是固定的,可以人為視情況自己調整。這張圖由於5種lineweight差距不是很大,截圖放上來以後感覺就不太能看得出來……下面這張圖和上面是同一個模型,不過這張圖裡只截取了模型的一小部分,lineweight的區分看起來可能更清楚一些。section cut處lineweight最重,切口處用illustrator中的小桶塗成灰色表示強調。這張由於是perspective,就用了遠近的分層。印象里當時要打的比較大,用了14種lineweight(雖然好像截圖放在這裡有看不出來T_T)最重的是3.6,最輕的是0.75,同樣有一些線用了灰色來區分主次。
這張圖是上面那張放大之後截的一點細節。基本上原則就是,近處的Spatial Edges重,越遠的Spatial Edges越輕,調整lineweight的目的主要就是讓圖中曲線之間的關係更清晰,分層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邏輯。
最後,再搬運一句老師的話,lineweight是基礎,想練好只能多做。出圖時候先只出線稿,不加渲染看效果,好的lineweight應該是邏輯統一,能讓人在看圖時輕易的明白主次關係的。
如果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什麼問題而我又恰好知道怎麼解答。。。留言之後我會慢慢更新的~~~&>&>&>長篇,多圖,慎入&<&<&<
今天剛補看了《極挑》這季最後一期,蠻有些感觸的。講的是大學生的創業之路,其中一位MC全程選擇看節目組提供的攻略,直接最快晉陞董事長。然而最後環節是個競答比賽,那個在每個環節都輸的MC雖然一直奔波勞碌,沒有結果,但是他得以記住了大部分的遊戲細節,最終完成逆襲。
這期節目的立意是年輕人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為什麼我想要拿出來提呢?因為我覺得製圖,或者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上網去學了很多軟體操作,學了很多工作流,學了很多風格畫法,可沒有一個是自己的東西。雖然短時間內我們達到了看似較高的高度,但是因此我們也缺少了試錯的過程。我從來都覺得試錯是幫助了解自己的一個機會,看似狼狽,看似落後,其實收穫的經驗和成功一樣寶貴。
我本人從大學到現在沒有報名過任何一個軟體輔導班,也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慘不忍睹。Lumion當時就是我的巔峰,可以給大家看看我每個年級畫的圖的對比:
10年大三的時候什麼都是懵逼的,那會兒接觸到的國外資源也比較少,能參考的資料也都是實體書上的圖片,做的東西真是超乎俗世的丑,包括渲染也只會用帶天空的default渲染。
12年出國的時候已經有人介紹了Lumion這款軟體,簡直像開了掛一樣,什麼都能調整,覺得自己的作品美爆了。(眼界低)
13年研究生出國第一學期,一直在錘鍊自己的審美,看到了很多,能做到的很少,剛入學和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製圖水平有明顯提升。
14年暑假學期,因為不會Vray,還是選擇用Lumion出圖,效果差強人意。
14年下半年在BCJ實習,做了很多效果圖的活兒,因此鍛煉了不少PS的機會,雖然審美還沒有上去,但是技巧學了不少。
15年初其實是我心態上改變最大的一個學期,當時BCJ已經答應給我辦H1b,因為是我大學時候最喜歡的公司,所以本以為自己的人生後幾十年有了著落,結果回到學校通知我約定不算數,讓我另謀高就。當時心態非常非常差,加上這個學期自己腦殘選了研究homeless的課題,覺得建築師能做的真的太少,談得很好的另一個公司突然收回了實習的機會,然後自己班上的一個同學離世了,當時感覺整個人就在崩塌的邊緣,只能一遍一遍聽著五月天的倔強,然後學會把感情投入到效果圖的製作當中,嘗試去營造氣氛。
15年暑假回國調整了心情,還好有家人的陪伴,慢慢將心情調整回了正規。研三回到學校之後,感覺思鄉之情爆棚,創造了下面一個系列的我個人理解的偏中式的圖。
上面這套圖算是將自己背景,情感,技術,想法結合比較好的一種傳遞。雖然不能算是什麼佳作,但對我個人而言算是一個時間節點上的交代。
在老韓的平台上也發過更詳細的心得: 登高村改造項目
16年之後就更多的是將東西方表達手法進行的一種結合,以及更加得心應手的去傳遞某種感覺。
熊大:如何評價 ArchDaily 評選出的 2017 年度全球最佳建築繪圖(讀者作品)?
熊大:如何評價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7 年評選出的最佳製圖?
對我自己最重要的提升節點無非是14年研二在BCJ的基礎PS訓練,15年初經歷的打擊,以及後來接觸到併入手的登高村項目。我自己就是不斷試錯的典型,考研,出國,找工作,基本我想要的結果全都事與願違,所以我以前規劃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完全大相徑庭。但我每次都會投入最大的熱情和努力到下一個事情,並且堅持到了事情結束再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這樣我的經歷都成了我的財富。我也要感謝這些「失敗」,它們一次次把我推出舒適區,逼著我前行。而如果我停下掙扎,我就會永遠停在某年的那個節點上,再也走不到今天了。
其實這麼把自己所有東西都傳上來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不少人喜歡塑造橫空出世的天才形象,但是首先我並沒有什麼天賦,其次我也不愛去偽裝什麼。我自己的進步和一點點的成績都是實打實拼出來的。這麼都發出來就是想讓有些和我一樣曾經迷茫的同學看到,努力可以讓一個毫無審美的學渣成長到自己當年不敢憧憬的地步。而其實更多同學如果按我的時間線去對比自己的進度,會發現你們在同一個進度下早就超過我很多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只好去轉行。
我知道大部分人可能更喜歡看教程,看「人生的攻略」,迅速通關達成某種成就,而不是我講的這些雞湯。但我想說,攻略雖然好用,但是會讓你少了很多體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樂趣才是人生的本身。當然,表現技法還是要學習,越早學越好,他們是幫助你去傳遞想法的工具。真的想學建築就不要著急,慢下來,多去畫幾張,多去想一想,不要和身邊的人比,和頂級去比,和自己去比。當你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效果自然會體現出來。
建築學出圖正確,美觀,好看的方法很多,但如何讓自己畫的建築學圖紙正確美觀好看的途徑只有一條。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只有自己是真實,加油!
不贊同line weight的問題沒法答。
這個東西就是個小技巧,一學就會。畫多了之後學會變通,自然而然所有的線都會很清晰。但這個技巧不講,你看再多的圖你也不會理解線要怎麼分層。
為什麼要討論線的問題?
建築的圖面美學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清晰:邏輯的清晰,圖面表達的清晰。所以,不是說這樣用線是死板,而是在多年的實踐中,人們發現線條這樣排布在建築表達中最容易表達清楚邏輯(不排除有例外,一切以你要表達的內容為準)。
美國的學校無論哪一所,建築入門的第一課一定會是line weight。 用同色號的鉛筆,在一張A2左右的紙上畫線,要有至少5種不同的line weight。不可以漸變,每一種都要清晰看出差別。 每根線要一筆畫成,不能畫多次反覆描。這裡的line weight就是由落筆的力量控制的線條的深淺。如果反覆描,線條的粗細就會不一致。
這個是Thom Mayne的圖,不完全等同於那個練習。Line weight就是線的「輕重」,這個輕重可以是個抽象概念,也就是線的重要程度和優先順序。重點就是它與圖面其他元素的對比,在電腦畫圖中我們一般用線寬來控制line weight,但是同理透明度,顏色等同樣會影響Line weight。為什麼用線寬?因為它比透明度更能引起人們對「這是不同物體」的認知。Drafting的時候不用線寬,原因在於手繪非常難控制單一線條的寬度變化。
Line weight總共就五種
Manual of Section by Paul Lewis1. Cutting line:指的是畫Section剖面時,切開部位的線。這是圖中最重的線。很多時候這個部分不一定是線,不需要表達牆的構造時,大部分時候會把這個部分直接塗黑。這個牆中間的部分叫做Poche』,是個來源於布扎體系的法語詞(呃,麻煩指正一下中文是什麼)。這個部分在低年級的時候,很多教授會禁止塗黑,就為了練習Line weight。布扎體系喜歡留白,這個涉及到表現,不多論述了。這個部分最重的原因是:這是一個反直覺,反常理的存在。你只是在觀念上把它切開,現實中是不存在這樣的視角的。把它強調出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切割的面。Auguste Choisy所以不管是平面圖還是軸測圖,只要是切開的地方一定是最重的line weight來區分開。包括立面時可能會切開的土地。
2. outline:輪廓線
Chateau de Coucy這個圖片比較難找,先貼一個湊合一下。除了potche部分之外,在外輪廓上勾了一個邊,這個邊在畫立面用的比較多,主要是把主體和背景區分出來,所以是不隨著單個物體形態走的。也就是說,有的物體可能只是加重的一個角,然後線連接到了相接的物體上。這個線不是所有人都會畫,我幾乎不畫,一個原因是懶;另一個原因是,這個線相當於一個邊緣線,會把物體畫平。當然,建築製圖清晰為重,所以背景太複雜還是應該畫。
找了張圖,就像這樣粗暴的勾個邊。圖中紅圈那個部分,線並沒有斷,而是接到了前景的物體上,前景的物體也不是全部畫滿。這個線條把建築和後面的等高線(背景)分開了。但是同時因為這根線暗示了兩個不同景深物體的連接,實際上把空間拉平了,所以這條線不要太重了。Drafting的話可以略微參照素描的技巧:快到線消失的地方稍微輕一些。電腦圖的話,可以把背景調淡一些,就不用畫這條線了。BIG這種線另一個用的多的地方是diagram的單個小形體。比如上面BIG這種,主體馬上就從背景中出來了,但3和4就特別像兩個貼紙貼到了圖上。11中最重的就變成了cutting line。
3.surface line:這個內容比較廣,叫什麼都可以。這是剩下的牆和其他結構的外輪廓會用的線。這個類別相當於繪畫中的中灰色調,也就是相對比較淺,佔比最大的一個層次。這個line weight主要表現形體大的轉折,一些小細節一般不需要用這個線型,因為面積太大會顯得太龐雜。4.other:細節裝飾和其他。以上四種線,用的線型應該是同一種。原則上到這一層應該是最淺的了。主要是一些主體轉折和形體之外的細節和裝飾,比如磚塊,傢具,窗框,門這種。哪些用這個,哪些用上一種line weight看具體情況。這一部分的線條主要是凸顯環境,烘托氛圍。總之。這個部分不要凸顯,去混淆大則轉折和結構。5.Construction line:隱藏的線條和輔助線
所有現實中不存在,為了圖面理解添加的線條都屬於這一類。這種線一般用虛線畫,線寬可能會和第三種線相同。如果不用虛線,應該比第四類更淺。這種線變一種線型的原因是:這個內容和切割面一樣是反常理,反直覺的。你在現實生活中看不見被遮擋的物體 也不可能看見輔助線和參考線,因此需要強調。這個層級的line weight可能會包括第三第四兩種線寬。虛線的line weight不一定用線寬來區分,還可能是點的形式和點的距離。所以即使Drafting也要拿尺量好兩個點的距離,不應該有不均勻的點分布。比較特殊的情況:
Ali RahimContour line:這個不單指地形的等高線,還包括描述曲面的線條。比如上圖這種,它的曲面不是用光影來表現的,而是線條的變化。這類線條你可以理解為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確實有面的變化;也可以理解為是人為構造的construct。因此可以歸到第五種,也可以是第四種,視具體情況而定。
Paul Rudolph上面的五個按照輕重依次排列就是line weight的層次、這樣分五個line weight結合了今天主要電腦出圖的習慣。Drafting有一些小技巧,但是我認為不太適合推廣到電腦圖(比如按遠近區分,明暗交界線的強調,遠近的不同交接),調整很半天,不見得有加顏色或者渲染的效果好。分出上面的五個層次後基本圖面就會很清晰了,我試過全線稿,帶透視帶地形的情況,也會很清晰,完全不需要渲染,也不需要塗potche。這五個line weight不一定每張圖全部都有,大部分時候只有三到四個。這裡這是個輕重順序,並不表示用的線寬或者顏色。
線寬
這個不一定,看具體列印效果和規範要求。貌似GSD偏好淡雅的圖,我遇到的老師從他家畢業的,堅決不準用大於1 pt的線。我一般會用2pt,0.5pt,0.25pt,0.1pt再加上透明度調整這樣的組合,小於0.1pt很多印表機打不出來,而且0.1在大圖上已經看不見了。純線圖能出的很好,之後要上顏色,上光影,上拼貼就是很容易的事了,重點都是信息的分層,突出關鍵信息。只要分層得當,圖面就會很清晰,這就達到建築繪圖的要求了。在此基礎上,才能去追求新穎或者有衝擊力的圖面。考學的時候,美國的老師幾乎都會把line weight作為一個基本功來考察,不會畫不見得減分,但是這幾乎是判斷是否受過建築教育的標誌。都是小細節,看一遍就記得住。===============2015.7.10第三次更新==========
答主來答字體的問題撩~實話就是,答主這字體上面真的非常的不專業,因為 電腦巨卡(卡到操作快一點就會藍屏的節奏)+懶癌晚期+現在有的自己感覺也夠用啊哈哈所以就沒有去下載、安裝除了系統自帶的以外的字體,不會自己去設計字體,所以就根據自己使用的情況稍加總結吧~希望路過的大神多多指點~~開始更新完了以後有大神貼出了和字體相關的指導內容呢~感覺很贊,所以徵求同意後放來和大家分享下~
Linkzero Tsang 回復 陳粒粒(作者)關於字體,不宜使用絕大多數中文字體的西文部分。西文字體的素質,要比中文字體的西文部分優秀得多。用 InDesign 出圖,是可以自己建立中西文混合的複合字體的;而即使是用 AI,也可以通過先設置中文字體、再設置西文字體覆蓋的方式來達到分別設定中西文字體的效果。
另外,如果要使用黑體,現在有比微軟雅黑、華文細黑以及幼圓都好得多的選擇——即使是與微軟雅黑使用同一設計的方正蘭亭黑也更好,因為有相當多級字重可用,可以滿足從大標題到圖名到正文等多個尺度文字的需要。微軟雅黑已經被用得太多了,而且它的兩級字重也沒太多特色。現代一點的黑體,無論是免費的思源黑體,還是作為商業字體的方正蘭亭黑、方正悠黑、漢儀旗黑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幾個商業字體,都可以在兩家公司各自的網店中以幾塊錢的價格買到個人非商用授權,用來做作業應該是沒問題的。
下面開始更新的內容~
答主用的中文字體都在這裡了,上面除了幼圓的英文沒有用過之外,其他都使用過,來簡單講解一下吧~以上的所有字體都是20號,可以看出來不同的字體其在同字型大小的情況下,顯示大小、字間距(字母間距)、粗細都是有差別的,但有個共同點就是顯示都比較簡潔,有些童鞋喜歡在圖紙中用 宋體、楷體、隸書 這些, 不造有沒有用草書的,用草書的我也是醉了出圖中,一般建議列印A1大小圖紙的,
選用13號作為圖紙中「正文」顯示字型大小(例如設計說明啊、文字簡介啊這些大段文字)選用9號作為注釋字型大小,例如分析圖中的文字引注、圖片下面的標題等選用15號作為小標題文字,例如大段文字中的小組標題等以上字型大小作為參考,根據情況自行加減但圖紙中的字型大小不宜過大,過大的效果...答主在下文6.29更新中解說平面的時候已經舉過栗子啦建築圖紙當然是建築本身的技術圖紙、分析圖紙等等才是重點,在排版過程中如果花大量時間去自己設計字體,還是有些得不償失,且容易喧賓奪主,所以一般情況字體就選擇大家熟悉的、順眼的、顯示效果簡練的字體,對排版來說是省事且效果好的
這是答主一般用的英文字體,都是相對簡潔的字體,所有字體都是20號,和中文一樣,都有字母間距、字高、粗細等等的不同,答主最喜歡用的英文是最後一個,因為真的很細啊,在整個圖紙上遠遠看上去真的很漂亮,至於倒數第二個字體,熟悉BIG的童鞋有沒有注意到呢~~這是《YES IS MORE》裡面的漫畫字體,如果有喜歡那種風格的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倒是很有創新呢~BUT!!!前提是你的圖紙風格是屬於漫畫風,(漫畫風的圖紙實在太難找了,答主也是力所不能及,沒辦法給大家做示範)不過漫畫風模仿起來倒可以借鑒一下BIG裡面喜歡用的對話框「米有錯,就素我身上這個(慎用)」滿滿的對話框和分格漫畫還有萌萌噠字體,希望嘗試的童鞋可以HOLD住~來點個人不喜歡、不喜歡、不喜歡用的字體:
這個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這個叫wingdings的字體也真是醉了,真的可以被大眾識別嗎~~)不是說這些字體不好看,而是答主覺得自己比較難駕馭~哈哈,如果涉及本身和這些字體能夠相得益彰的話也未嘗不可=======================昏割線=======================
以上說的都是小字體,來點大標題吧~~大標題和小字體其實差不多,也是屬於圖紙中不是那麼重要的一部分,但有時候可以自己做些簡單的顯示效果,先來點答主自己圖紙的大標題吧~(請請請請請請大家別看我的設計(*/ω╲*),既然是說排版咱們就只看排版(*/ω╲*))答主做標題的時候喜歡把」設計名稱「和」設計中心思想(騙人)「當做大標題放在一起
這個一粗一細的顯示方式搭配起來有對比,但是很簡潔,也不用耗費什麼精力,來看看放在圖紙中的效果吧為嘛之前一直強調圖紙上的字體一定要小呢,這是張A1的圖,根據上面給大家提供的字型大小,應該不難看出在整體圖紙中的區別,「正文」中的小字體現在的效果已經顯而易見了這也是個顯示簡單的大標題,以英文為主,但中文選擇了繁體,有的時候覺得繁體會顯得更加高大上?!不造我當時是怎麼想的,第一次出圖,想嘗嘗鮮的心態吧~哈哈,不過答主現在已經基本不用繁體了(因為字體切換麻煩誒,答主懶懶的(*/ω╲*))來看看大點圖的顯示效果吧(只是豎排圖紙上面的一部分),這裡可以留意的是,繁體+黑體的顯示效果,在圖中的小字部分已經可以和上一張圖紙看出差別了,因為字體沒有上一張圖細,所以整體看上去那塊顏色就相對深一些,答主個人喜歡用更細的,但如果是深色系的圖紙,太細的字體也許就不是那麼合適了BOX就是大標題~答主的「設計思想(騙人)」這次用的字體和大標題的是一樣的,只是用大小寫區分開來,這個顯示效果已經嘗試了很多種字體搭配加大小,但最後發現這個才比較恩那個複合心中所想,所以放棄了原來使用 粗字體加細字體的搭配,看看整體效果吧~來看看大神的圖紙都是怎麼做大標題的吧~(貼出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就直接貼整張圖紙,大家注意看大標題就好,先上EVOLVE這個標題顯示出來好像宣傳片效果呢~喜歡的同學嘗試一下吧~但是注意自己效果圖需要很精緻才行喲標題在右上角,那個BALLONS就是(標題上面的數字是參賽編號)可以看出的是,英文顯示的大標題都是簡潔耐看的,競賽圖紙大多如此,中文顯示好看的也很多,貼一些給大家作為參考,一以下為revit競賽圖紙可以看出來的是,即便是選擇中文顯示,用的字體大多都是黑體、微軟雅黑等,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耶~~字體哈大標題都說完啦~~開森,謝謝大傢伙們的支持~(づ ̄ 3 ̄)づ
THANKS 4 READING===============2015.7.8第二次更新============
第一次更新和答案原文包含大量高清圖片,手機黨可能會看不太清楚喲,建議電腦閱讀,有些圖片因為顯示的原因在答案裡面直接看會很小,點擊可以看到更大的還是有些童鞋問到在pinterest裡面搜索關鍵詞的問題,就在這裡在說明一下~
pinterest就是這個網站國內有個叫花瓣網的網站就是模仿這個來的,國外的平台更廣,所以內容也是肯定更加高質的。在每次使用完pinterest之後,下一次打開網頁就會出現更新的相似同類內容,所以經常沒事去逛逛也是蠻有用的。關鍵詞:搜索architecture section(「建築剖面」搜索中文當然也可以出來一點圖,但是米有搜英文來得多,下圖為搜索關鍵詞之後出來的界面)搜索architecture elevation(建築立面)搜索architecture plan(建築平面)搜索architecture analysis(建築 分析)還有筒子提到可以搜索搜索architecture portfolio(建築 作品集)會出現很多高大上的作品集~~感謝 @黃燦爛妹紙~舉個裡子~在點開其中一張圖以後,右邊會有圖片收藏者收藏夾的其他圖片如果覺得這個收藏夾內容很贊,點選那個follow board,下次再開啟pinterest界面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收藏夾的內容及其更新的內容啦~在搜索關鍵詞時,搜索欄下面pinterest也會貼出推薦的關鍵詞,like this點選可以獲得目標更加明確的答案~留言里有童鞋問可不可以解說字體選擇神馬的,答主會儘快抽時間更新噠
BUT答主本身在圖紙裡面用的基本都是 黑體/微軟雅黑/幼圓 這三種中文顯示,英文用微軟雅黑的英文比較多,就是電腦中自帶的字體的說,更新答案的話也是在自己ps裡面有的字體來進行解說最後感謝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閱讀和厚愛~ヽ(??▽?)ノ
================2015.6.29更新===========感覺超級對不起大家,因為這兩個月學校的各種作業和事情導致沒能及時更新,給各位觀眾捧上誠懇的歉意(。?_?。)留言看了以後覺得更新平立剖還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啊,所以答主現在來更啦~~和之前一樣,希望更新的內容可以幫到大家,另外所有圖紙都來自網路,絕大多數來自pinterest,侵刪以下是答主【超長】的平立剖解說,妥妥乾貨在之前說完了大致排版以後,來細說一下平立剖吧~排排坐一個一個來~~
(平立剖講解都會從簡易到複雜,筒子們按情況翻閱吧~圖片很多,部分有素材可直接用,建議用電腦閱覽,便於保存)============平面君============
不造大家在畫平面的時候會不會發現,怎麼畫都不會太難看......(這裡會細說一些字體和布置相對簡單的內容,想看平面乾貨的筒子請跳至下一個分割線)先來上圖這兩張就是簡單的沒有經過其他處理的cad導出圖片,如果是做那種偏白色風格的圖紙,直接用這樣的cad也沒什麼不好的,省事也好看,儘管如此還是有要注意的要點的,就是.....房間的注釋名稱!!!房間的注釋名稱!!!注釋名稱!!!(重要的說三遍)千萬不要過大,特別是中文,說歧視中文是不可能的!單從美學(胡說)的角度來說,英文的顯示比中文要顯得簡潔很多,舉個例子...以上文第一張圖片為例,答主簡單做了些處理給大家做說明===宋體20號=== 大字體加上中文的顯示方式之一===微軟雅黑12號=== 將字體縮小並且選擇顯示效果相對簡潔的微軟雅黑以後整個圖面也變得簡潔起來===微軟雅黑英文12號=== 微軟雅黑本身就比較簡潔,所以同字型大小的中英文感覺不會差很遠===微軟雅黑英文8號=== 把字體縮小以後整個圖面的整潔程度又提高了一些綜上所訴,簡單的平面在用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語言解釋說明都是有明顯差別的,所以在平面注釋的時候,盡量把字體放小,放到看起來不吃力的最小程度,注釋就不會對平面造成很大影響,反而可以填補平面的大片空白(老師不要求平面注釋的童鞋就跳過吧~因為答主的老師不允許那種在平面裡面標數字然後在平面外集體顯示名稱,她說那樣看上去很不方便,so)平面第二個好看的方法,就素布置室內和豐富室外
這張圖也是個小別墅平面,如果把室內的傢具去掉,就是介樣子...如果只是把室外去掉,就素這樣結論顯而易見了~室內的布置比室外是要重要很多的,當你的設計空間簡潔(很偷懶)的時候,放室內布置也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多也是可以體現功能,比如答主在摳掉傢具的時候,都能知道那些空間都是幹嘛用的,當然咯,cad裡面的傢具塊也是多得數不勝數,但是還是建議挑簡潔一些的傢具,總會比複雜的弧形的來得更好控制說了些小的玩意,下面放一些平面乾貨配解說
===========昏================割================線===================全都是圓的平面設計...在平面複雜的情況下設計者還是加了一些簡單的室內布置,但沒有過於繁多,所以整體看上去是豐富卻不特別亂的(答主覺得不是很亂...有意見不同的童鞋勿噴) 這張圖還有個上面沒說到的優點,就是傢具進行了淡顯,傢具的顏色都是相對牆體較淺的灰色,這樣也可以突出設計和功能而不顯得繁瑣設計者將室內外通過灰度明顯區別出來,首先就清晰明了了,室外的布置也只是用了稍微深一點的灰色,豐富卻不會搶了平面主體的風頭,室內牆體分割出來的空間,和傢具也是通過灰度明顯區分,設計者的這個平面,即便是不布置室內都是很豐富的,但布置過以後就可以放大比例做為一張詳盡分析功能的圖片了&<(* ̄▽ ̄*)/一張典型revit導出平面,做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布置,室外用豐富的灰顯植物布置以後,整個畫面就顯得稍微活躍了些,可以作為我們畫平面省事又基本的學習典範了~說到樹...如果有同學覺得真實顯示樹的方式(即上圖)會容易搶主體風頭,建議在ps裡面做簡易的意向樹,簡單又好用,下圖ps里隨便畫個純色的圓,柵格化以後刪掉幾個條(答主的這個畫的有點像朵花啊啊哈哈哈)然後調成30%左右的透明度,根據需要吧~放置的時候偶爾可以有重疊在一起的兩個,透出來的道路線或者其他就能顯示出來是透明的答主嘗試過的其他幾種樹...也是在ps裡面畫圓,但是填充的選為圖案,圖案裡面有個自然圖案,可以找到一個草坪的材質貼圖,填充在圓裡面再加投影,如下圖這樣看是醜醜的,哈哈哈,給大家看看大片的效果吧(請大家忽略這個lowlow的規劃....~(??? ?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哈,喜歡的童鞋可以試一試還有些其他的樹(原圖,喜歡的童鞋可以直接用)整體效果(底色會有影響的噢)
(中間的水印...嘿嘿,答主懶懶的米有處理)大家表覺得跑題呢~圖紙好不好看是決定於很多細節的,答主就把自己平時畫圖時搜集的一些乾貨放這裡分享一下,如果覺得累贅的筒子還抱歉了,可以直接跳過,為考慮眾口答主還是盡量詳細點講,不喜勿噴哈
言歸正傳上平面
這個圖吧,平面和剖面都是很值得學習的,剖面後面也會詳細講解,所以就先只說平面了,這個平面感覺設計者是考慮到整體風格,將室內填上了混凝土的材質,顯得整個就工業風起來了,個人還是蠻喜歡的,值得嘗試關於那些材質貼圖。。。建議大家去pinterest搜索texture,然後要混凝土就是concrete,就可以出來一些超簡潔的平面風格,適合白色系的圖紙(說到這個圖紙的排版,也是超級好學習啊,左邊就放些模型圖片,整體看上去都是很舒服的,但是又不會覺得沒有內容)這個圖因為不造設計內容是個啥,所以看上去像總平,但是可以學習的是,如果是那種跨度很大的平面,不如像這張圖一樣一邊畫平面一邊做分析吧~可以看出來,在圖幅中間的部分,有很多詳細地局部透視,且用小字做了文字說明,這樣一來平面與分析也就相得益彰
如果你想做個大圖幅的平面圖...那莫就把平面當總平來畫吧~~這張圖就是把周邊環境表達得相當完善的典範啊,比較明顯這是個高層設計,內部空間因為柱網和核心筒等等疏散的關係所以已經比較詳細而少室內布置,但室內外顏色的差別大所以能夠把平面突出出來,另外答主覺得這樣表達有個超級細思極恐的優點,就是在建築的中間也有布置和室外一樣的綠植,因為綠植都畫得很具象詳細,所以很能直接看出來這個設計的亮點——將自然從室外引入室內,試想一下如果這裡用抽象或者很簡單的灰色平面樹來表示,這樣的效果可能就難以體現了這裡插一個指北針的解說
在簡潔的圖紙裡面,指北針這樣的玩意,只要能讓大家知道你指的是北就行了,如果太複雜反而顯得累贅,放幾個答主喜歡的指北針(個人喜好)(把圓形換成矩形也是可以噠)=================昏==============割==================線================
立面解說立面和平面的感覺較為類似,一般情況下就僅僅是用cad直接導出來的都不會難看,但要想好點的話畫詳細是首要條件,其次就是上色和配景了先說配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圖,如果去掉那棵綠色的樹還有簡單的配景人,肯定是會顯得特別單調而沒有內容,但是加了樹感覺就不一樣呢,儘管是偏抽象的線條樹,但效果還是顯著的,把人和小動物放上去就更加有意思了(確定那真的是汪星人嗎?!)revit直接導出立面,帶陰影可以表示出建築的構件部位,比純cad細節是會更多的,但依然難以區分材質加了材質以後就相對清楚了(答主在渲染的時候還是把建筑前面的樹給刪掉了,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在渲染時將那麼多樹放前面反而會影響建築主體)這張圖雖然是手繪,但是也是著重用了一些木質的材料來填充了部分細節,大部分的排線看上去挺像混凝土材質的左邊立面右邊剖面,都是簡單的線框之後填充了材質,人物的選擇是這個圖的亮點,選擇與功能和風格較為相關的人物來裝飾立面,可以更好地反應建築的用途這兩張與上圖相類似,其周邊建築用簡單的線框表示也能更好突出主體這個不造能不能算立面呢,立面也可以有很多細節,把各方面都做到位,色調相對統一,如果色調較多覺得難以統一,就都降低顏色的飽和度,看上去也就不會那麼突兀了這張直接就是上立面...只是加了一些簡單的立面樹,一個特別淡的天空,因為做了參數化表皮,如果加過多的裝飾反而會顯得亂呢,喜歡參數化的筒子以後排版時可以這樣考慮,比較省事,看上去也是還可以的這個和平面一起放進來了,立面的渲染感覺是用vary,渲出來以後各方面怎麼看都像是真實的照片,已經是高精度的立面處理了一張ALEX,ALEX的效果渲染圖總是可以很真實,顏色到位,這張圖可以學習的點太多了,排版方面,簡潔明了,立面仔細看得話也是屬於貼材質的方法,以及左上角的局部透視,從上面一張的立面圖引出來,也是顯得很乾凈,效果圖就不多說了。但是如果是作為建築圖紙,這樣的排版可能會相對空一些,要做一整套圖的話,其他的圖紙色調和排版都會比較難控制。畢竟一整套圖需要看上去整體性強,風格統一,且重點要分布均勻。===============昏===========割================線===================
終於到了剖面剖面感覺現在在圖紙裡面,很多表達使得它已經不單單只是個剖面了,比如剖視圖(在老師允許和喜歡的前提下),可以將功能、空間、材質甚至是綠化表現得更加細緻,在圖紙裡面也有良好的效果,結合著分析圖一起來是再好不過的了先來說說最基本的剖面
最基本的剖面同樣適合白色風格的圖紙,直接用CAD做出一張,配上一些好看的立面樹(立面樹最後給大家乾貨),效果也是不錯的這是答主圖紙裡面的一個剖面,除了剖面就是剖面,其餘的啥都沒有,因為是用revit建模,所以導出時開了陰影模式,這個是CAD做不到的,所以整個圖面看上去就顯得豐富了一些,再加上設計本身有個高低錯落的屋面,整個就不單調了上圖的這個剖面就是很簡潔很簡潔的了,但是因為主色調是灰色和亮綠色,所以剖面的部分和上面分析部分看上去很和諧,儘管簡單,但設計者加的一些人物和車,還是給設計增色很多的這個剖面亮點在於色調,還有那棵樹選色真是好,這個色調和配景看起來格外和諧,這樣的風格處理起來也是一點都不難的,但前提是用模型去剖個剖面出來,而不是單純用CAD去畫,不然視角各方面多少還是會有偏差的吧(自認CAD大神除外)。如果將這種風格用於整套圖紙,搭配白色也許會更好一些,答主覺得如果整體色調偏紅反而會不好看呢(個人觀點),當然也有見到過那種復古風超級明顯的圖紙,下圖(亂入)繼續說剖面
這個是較為複雜的剖面,注意!!!不是剖視!!!整個圖呈現的是平面狀態而不是三維,剖到的空間都是白色,看到的空間則是貼了磚牆等等的材質貼圖,其中的經過透明處理的綠植使得整個剖面顯得很豐富,加上下部剖到空間內部人的活動,反應建築的使用,加上左邊沒有被剖到的部分,都處理得很細緻,並且在各個剖到的房間都進行了房間名稱注釋,外加遠處建築的淡顯線框處理......整個就可以作為一個詳細地分析圖了該圖同上,這張圖更多是把材質也放入了剖面當中,特別是對房間內部進行了燈光處理,顯得真實這兩張是之前在知乎看到的圖片,感覺就偏意向了,這個問題的題主主要是問這個圖怎麼製作,這裡貼上問題鏈接,僅供交流,侵刪這樣手繪感這麼強的圖是怎麼用電腦做出來的?還是真的就是手繪出來的? - 設計真正真正的剖面圖,詳細的鋼筋什麼的都畫出來了,材質做法等等的文字說明真的相當詳細,感覺這是很實在的剖面表達方式,如果作圖時間不是很充裕的話,還是建議不要輕易嘗試下面開始講剖視咯~~
這是答主第一次用電腦出圖畫的紹興博物館設計的一個剖視,(當時帶設計的老師覺得剖視是很好的表達方式,但後來帶設計的老師覺得不妥當就只能放棄了)這種圖的製作方法相對簡單,看圖可以看出來,答主基本上就是用SU建模,栽了樹,剖了一下,放PS裡面加了兩個人一輛車就放進來了,(這是很早以前的水準了,不喜的童鞋勿噴哈,只是做個示範說明)配上點引出文字,看上去還像那麼回事~哈哈強調了樓梯的材質,以及玻璃的那些部分,其餘就是人、人、人,和簡單的PS,這樣的剖面就偏視覺系一些,和設計本身(展覽空間)有關,因為想強調樓梯在展覽中的藝術效果,這樣的剖面表達也是不錯的與圖紙風格有關,設計者把兩張剖面裡面的主體部分都用亮色表現出來,第二章圖內部的空間和採光表現得尤為細膩精細鋼筆畫風格的剖視圖...內部空間畫的也是超級詳細構造風剖視圖。。(自創名稱(~ ̄▽ ̄)~)這個對答主是絕對不適用的,因為答主非學霸又懶、懶、懶總結一下可以看出,剖視圖的基本要素就是
建模+模型剖一刀+ps填色+ps加人/車/植物(+PS光線+PS材質貼圖+文字說明和其他各種分析)括弧內為升級版~~下面再放一些剖視乾貨============昏================割==================線================
說好的立面樹榦貨
=============昏==============割=================線==================補充一些圖紙乾貨感覺寫得太長了,真心非常感謝看完的童鞋~超有耐心昂
覺得還有疑問的童鞋歡迎評論留言,覺得還能再補充,答主會再抽時間更新噠~感謝大家的厚愛&<( ̄ˇ ̄)/感謝楠主 @陳鎧楠 寬宏大量的點贊(~ ̄▽ ̄)~============昏=============割==============線=================
以下是回答原文答主不請自來~
因為沒有看過題主的圖紙排版,所以不造題主所說的「感覺還差一點」指的到底是哪一種程度,所以答主這裡就放上一些自己的認知和所學吧~希望可以對題主和走過路過的童鞋們有所幫助=================昏=========割==========線========================
比較想先總結一下國外圖紙的一些風格,會放一些圖片做解釋參考,手機黨流量預警1.圖紙簡潔美觀的最主要的原因,答主認為,是去除了一些比較多餘的東西。在電腦出圖的時候,總會有同學喜歡放一些插圖、線條裝飾、和一些看上去其實不太相關的所謂的概念這個往往都是為了把圖紙填滿,加各種花紋,(如下圖)雖然單獨的裝飾看上去是曲線感強的,美觀的,但是如果要做一張簡潔的圖紙,這些類似的東西恐怕是要必須丟棄了答主原來聽說過,有一個童鞋他住宅的設計理念來自於「鴨子」,於是就放了一隻萌萌的鴨子在圖面上,且佔了很大的版面,暫且不說是否與設計理念真的相關,但是圖紙的美觀度肯定是大打折扣的答主這裡自黑一下...之前在大一的時候,做了一個安藤的住吉的長屋作品賞析,結果因為圖紙看上去有那麼一部分空空的,於是畫了些櫻花.....(。?_?)/~然後以為一部分畫了一部分沒畫又覺得奇怪...就發展成為了滿圖紙都飄著櫻花的場面。現在看來,那些「神來之筆」真的是作死
2.把多餘的省掉是遠遠不夠的(答主隨手搜了一張圖紙,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對圖不對人)
這張圖紙看上去還是蠻清爽的,但是感覺還是不到位呢 SO簡潔的圖紙雖然上看去排版簡潔,但是對於建築模型本身,其實是做的非常詳細入微的,特別是透視效果圖,用簡單的幾根線條,會顯得沒有細節而喪失了圖紙的質量這張比上一張是好了不少的,但是答主個人覺得,畫面左邊的那些黃色系和灰色系的線條,和左上角局部透視外面黃色的邊框是蠻減分的,本來可以高大上的圖紙,加了這些以後覺得檔次略低呢~(對圖不對人,如有冒犯即刪)來張13年EVOLE的參賽圖紙(侵刪)
雖然平時課程作業的圖紙和國際競賽圖紙質量沒法比,但是對比是強烈且典型的a.兩張圖面里的基本圖:透視效果、平面或者立面,競賽圖紙多了一部分分析圖,可以看得出,競賽的圖紙,整個圖面分成左右兩部分,右邊是一張非常細緻的透視效果,左邊則是平面、分析,其實構圖是很簡潔明了的,但是因為深度的原因,直接導致了最後圖面效果的相差甚遠再來一張競賽圖
這張圖紙,雖然整個圖面都是透視效果、局部效果,但是根本不覺得空好嗎!!主要原因是設計者把不論是從局部還是正題上,都細化到了簡直的地步了,即便沒有文字說明,也是夠我們欣賞的了3.競賽和國外圖紙最大的特點,答主認為,就是分析圖超級超級多
這點答主真的還有很多想說的,分析圖的本質是對建築進行從環境人文,到設計理念,到地理氣候,到構造等等等,都是為建築本身服務的,分析圖一定要記得是以你的設計為主,而不可做些無用的分析,這樣就顯得只是占版面了(如果只是想占版面...)分析圖答主的乾貨大把大把的,先放個最膜拜的BIG (後面貼製作基本要素)
BIG的分析圖一直都是我們追逐的對象,真的不要太簡潔!太美好嗎!如果搜集比較多其實能發現,分析圖基本就是 黑白灰+一個亮色 當然,就像BIG一樣,分析圖最好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套風格答主貼下自己的分析圖(獻醜再上一些搜集的乾貨分析圖a.b形體推導分析 c.人流分布分析 d.人車分流出入口以上這些都是屬於紅線範圍內的分析,製作方法:1.類似於BIG的分析圖,就是先用三維建模軟體畫出建築的基本體塊而不需要深化,建築周邊的次要建築物,就用體塊直接堆砌,顯示出基本的形態輪廓即可2.答主一般用rhino做這樣的體塊放置,然後直接丟到keyshot裡面渲染一下,選擇一個全白的背景,所有體塊都用white plasic的材質(在keyshot裡面可以產生比較好的陰影關係和自然的反光效果,大大節省後期用ps去處理的時間精力),或者設計的建築與周邊次要建築用兩個不同的材質表現(建議還是選擇黑白灰色調,只要主次建築的顏色可以區分即可)
3.PS的簡單處理,比如加一些箭頭指向,或者用鋼筆工具畫一些點狀線來表示流線等,像上文那張分析人流量的圖片就是用紅色,來著重表示人的分布
4.其餘的,像答主的那種簡單的分析圖,直接用PS就可以做出來,偶爾找些簡潔的素材,就可以解決(前外不要找風格相差很遠的素材堆在一起,會破壞整體感)
5.也可以用su等拉出基本體塊,然後截個圖,在PS里摳出來,進行簡單填色也是極好的~
主要是看圖紙和童鞋們喜歡怎樣的風格,偏真實一點的就用keyshot渲染白模,偏扁平化的直接上PS
==========================昏========割========線=======================
還有很多高大上的分析,放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分析圖的要素,答主目前找到的方法,就是先從CAD導出一張,然後放在AI/PS裡面填色,再加一些基本的線條就好,這個過程感覺還是蠻痛苦的,塊多的圖工程量很大,不造大神們有沒有更加便捷的方法==========================昏========割========線=======================
放一些乾貨圖紙(僅為學習交流,侵刪)
最後兩張和最前面的兩張,一個排版豐滿,一個留白優雅~答主覺得都是特別特別好的學習對象,倒不是說只有黑白灰、大面積留白寫小字才能顯得簡潔的,把版面佔滿,色調調控好,也是可以有相當不錯的效果,當然,為了保險起見的圖紙,黑白灰是最簡單的方式咯
=====================昏========割========線==========================先碼到這裡,如果大家有要求,可以再抽時間把平立剖再詳細講解一下~THANKS FOR READING.如果是透視圖,我認為重要度排第一的是構圖,具體就三點:
1. 畫幅寬高比。橫版相比4:3或16:9,我個人比較喜歡用2.4:1,因為和寬銀幕的2.39:1或2.4:1差不多,所以更有敘事感。其次可以切掉空白的地面和天空部分,畫面內容可以飽滿。豎版可以用3:4、9:16、1:2.4,總之這個區間都可以。比如王耀華的 Preliminary Research Office 在 Instagram 上發的圖:
Preliminary Research Office, Instagram
2. 平面構圖。了解一些基本構圖法就夠了,跟攝影一個道理。推薦一個自己的回答的前半部分:在旅遊的過程中如何拍攝出專業的視頻?
3. 縱向層次關係。在軟體里放攝影機的時候注意最好有前中後景三個層次,基本夠了。建築表現圖的話,可能室內前景是人,中景建築,背景環境、天空等等;或者室外前植物,中人,後建築。
完了有時間我放一些自己的例子。。。
看幾張圖+_+
有木有覺得這三張圖有什麼共同點嗎?
對啦是色彩乾淨,畫面豐滿。(逗我?第一、二張明明那麼空曠) 好吧,我說的可以有意境豐滿或者內容豐滿。
如果硬要說外國小朋友排版比較好看的話,也許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最優秀的那部分作品吧。
在設計之初,應該把所有需要設計的內容都穿插起來,就比方說設計平面的時候,也是需要考慮在立面形體上會不會不妥啊之類,圖紙也是一樣,將設計想法注入到圖紙表達上,整張圖看起來才有活力。
關於色彩之類的,只要不是太亮太跳都ok。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多看案例,總會吸收到精彩的設計想法。
共勉。本人在自己的公眾號正在連載分析圖教程。分析圖連載系列每周更新,公眾號內容每天更新。角落學堂—說說分析圖(序):啥?節選一部分內容:
貼一個二維碼,想看的等每周推送就好了。貼一篇自己寫在公眾號里連載內容的一部分,公眾號二維碼在最後,大家掃一掃即可關注。
解決分析圖怎麼做,或者如何做XX風格的分析圖之前,我們最好還是要知道為啥要做分析圖,分析圖有啥用,分析圖分析的到底是個啥。
【為啥】筆者認為,設計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業主/甲方/老師/布置給你一個任務,向你提出了一個問題,當然問題中包括很多已知條件,需要你在規定時間給出一個你認為最優的解。這個過程其實和做數學題很類似,我們都知道在各種數學考試中,除了計算結果,解題的過程也非常重要,這不僅展現了答題者的思考邏輯也是一個正常學生應該有的基本素質。這個解題過程就和分析圖的作用是一樣的,幫助讀者/業主/甲方/老師更好的了解你設計的過程,設計思路,更快的深入了解你的設計作品。
這時候有的小夥伴們就會問了,你說的不對,數學是理性的,說一不二,設計是美學的,大家審美觀不一樣,沒有正確答案,那你這個邏輯過程怎麼算是對的還是錯的。哪一個更好看?大家的審美觀雖然各有不同,但審丑觀還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我們可能無法找到一套做好分析圖的定式,但是卻可以盡量避免分析圖做的很醜。
【是啥】分析圖就是你解決設計問題的解題過程和驗算過程,再回到數學題上,數學題結果算對了,解題過程思路清晰準確,就可以拿到高分。設計也是如此,結果很好,思路很好,就是好設計。
但是,兩份都是正確的答案,解題思路也大體相同,是不是字寫的相對好看一點的會更討人喜歡呢。這就說明一個漂亮的分析圖是有意義的!
當然,前提是答案正確。
【分析啥】分析圖分析的是啥?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很多人。分析圖的分類有很多種,可以從製圖形式分類,可以從技術環節分類,甚至可以從色彩方面分類。
先拍版再畫圖
先拍版再畫圖!先拍版再畫圖!!說三遍…
排版之後確定風格畫什麼圖怎麼表達重點在哪裡定下主色調敲細節
再畫就根本停不下來…
圖畫的用心才好看經驗大於技巧,規範大於經驗,不過其實你把圖例適當縮小一點是不會有人在意的,但千萬別縮小標註字體!你可以把標註排的統一些,規矩些,建議拉條線來對齊著弄,相同的標註用等長的線,盡量位置做到一樣,這樣不僅美觀而且方便給施工的看,細節!細節!細節啊筒子!圖上的每一寸都代表了你的品味!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強迫症是每個畫圖狗都有的一種癥狀!這是很久以前的一張裝置配管圖,嗯!應該不涉及機密部分!可能有點歪題,不過應該值得你借鑒。
@史紀 看到這位大大關注,嚇得我趕緊匿名,再不敢說自己圖畫的好。題主可以去看看這位大大的幾個回答,會很有幫助。另外,我跟這位大大一樣也是不用CAD,只用rhino+AI畫平面的。聽這意思說的是平面圖剖面圖之類的技術圖紙嘍?老師同學都說我這個畫的好,我開始也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我設計和美術都學得很一般。後來我和別的同學合作,才發現,他們根本就在這些圖上沒有花時間啊,或者說重點根本不是這個。如果你要一張好看的平面圖,就不能建完模型之後導出平面再修改。因為你這種方式設計的是空間,你就無法保證你的平面是好看的。同理,這種方式也得不到好看的剖面。你若是先只在模型中建出個大體外形,再一筆一划地推敲平面和剖面,就不會不好看。另外,線型和線寬。。。按照規範沒怎麼不好啊,嚴格區分三種線寬,各種線型畫規範,再加上鋪地綠地等等的填充,修齊線腳。很豐富,很有層次,也很簡潔。只是需要很多時間。
我有過一個老師,他教過我們一個蠢但是很有效的方法,每天都要把畫的圖列印出來,用筆來標註那些line weight不行,哪些grey fill太重或是太輕。ssssssssss我是insulationsssssssssssss忘說,我們列印一張bwa0隻要六塊錢
說那麼多沒用,找一張你喜歡的臨摹,練個1000小時你就有感覺了。
請問樓主這張圖的一整套有么~
只想強調一下 line weight and hatch.....這個比較重要
方案
初級—作圖規範、思路清晰、圖面整潔;進階—作圖規範、思路清晰、圖面美觀。施工圖初級—準確、詳盡、美觀;進階—準確、簡明、美觀。簡單、清晰、明了一直都是王道。邏輯清晰的圖,排版也會跟著邏輯走。如果顏色搭配是同一個套系就更完美了!
我覺得這好看 作者是這位
有個哥大畢業的老師曾對我說:圖上所有的線都用同一種lineweight,需要突出的地方就多畫細部,線就「變粗」hatch就「有」了。。。
真正了解自己在設計什麼,就會知道什麼樣的表達最合適,才會能從大量的現成的案例中找到合適的表達,也知道如何讓這種表達真的服務於自己的方案。
真正喜歡自己的方案,才會追求完美地想把它表達最好。
推薦閱讀:
※怎樣才算是有學建築設計的天份?
※如何看待2017普利茲克獎?
※豆瓣上的城市筆記人是誰?
※建築系學生的口頭禪是什麼?
※國外城市是否出現「千城一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