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畢加索的畫為什麼貴?


藝術家因貧窮而死,投機客們卻可以通過炒作他的作品巧取豪奪。

文森特·梵高從28歲拿起畫筆,到37歲與世長辭,在這短暫的一生里,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共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在世的時候卻僅售出一副《紅色葡萄園》,售價400法郎,1890年,被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買下。考慮到梵高當時維持生活的每月開銷是150法郎,這400法郎,大概是相當於現在的4000人民幣。也是在這一年,窮困潦倒,飽受抑鬱症之苦的他開槍自殺。

導致他開槍自殺的直接原因是對生活極端的絕望,而造成這份絕望的,是貧窮。尤其是在弟弟提奧·梵高事業不順,孩子剛剛降生之後。作為叔叔的文森特,越發覺得自己是弟弟家庭的拖累。

梵高的畫賣不出去絕不是因為梵高創作的本身有問題,更多的是因為他的作品不屬於那個時代。

19世紀中葉,正是以學院派的新古典主義為主導的時期,多數人都出自於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有著深厚的素描基礎,並且精通人體解剖,畫風嚴謹、細膩。比較一下新古典主義代表人物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薩賓婦女》,再看一看梵高的絕筆《沒鬍子的自畫像》,你會發現,這完全是屬於兩個時代的作品。而在新古典主義的時代,無論是職業畫家群體還是一般精英階層,甚至是普羅大眾,也許在他們的眼裡,梵高這種極其小眾的作品,真的是很奇怪。

我們今天看到的不同年代的主流藝術流派,都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倖存下來的。歷史長河中,一定有很多人像梵高一樣在某一領域開山立派,但也許孤掌難鳴,不成氣候;也許信息閉塞,難以傳播;也許遇到了更強大的對手,便銷聲匿跡,最終如一縷青煙,灰飛煙滅。

就像電動車1881年就已經發明,比卡爾本茨的三輪汽油車還要早了5年,但直到21世紀的特斯拉,人們才對電動車重燃熱情。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100多年。

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就像梵高自己在信里寫的那樣,《我不是一個怪人》

人們總把我看成是一個不可理喻的怪人,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什麼怪人,尤其不是應從社會中清除的野蠻粗魯的人。

的確,我常常衣冠不整,樣子很寒酸,不能保持很莊重的樣子。因為我長期沒有收入,我的衣服是我弟弟提奧的舊衣服改的,有些還是廉價的布料做的,加上作畫時濺上的顏料,我無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有人說我的性格壞透了,無端的猜疑我,懷疑我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要說的是,我不追求地位和金錢,不會為世俗去改變我的性格。我熱愛生活,只要我牢牢抓住了生活,我的作品就會得到人們的喜愛。

不知道,梵高在寫下這段話的時候,內心會有多痛苦。那份煎熬與孤獨,在一句「我不是什麼怪人」的控訴中躍然紙上,讀來令人唏噓不已。孤獨到被世人稱為怪人,內心的熾熱卻無人能解,唯有一幅幅陽光般燦爛的作品得以宣洩。

令人諷刺的是,雖然梵高一生窮困潦倒,因貧窮而抑鬱,因抑鬱而自殺;他後世的作品卻成為了富豪階層爭相持有,價值連城的寶物。

1987年,《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賣出,同年《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0年,《加歇特醫生肖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1998年末,《沒鬍子的自畫像》,7150萬美元賣出;

2014年,《雛菊與罌粟花》以含傭金約6180萬美金拍出,同年《男人出海去》在倫敦蘇富比以1688.25萬英鎊成交,這幅作品曾在198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400多萬英鎊成交,在25年間增值超過300%。

僅這6幅作品拍賣總額就有3.3億美金之多。考慮到其身後的1000幅作品,梵高用10年的時間創造了550億美元的價值,哪怕只有10%,也是55億美元的資產。當然這一切與梵高和梵高的親屬沒有任何關係。

富人的世界普通人當然不能理解。崔叔也只能稍微透露一二。梵高作為後印象派的代表性人物,炒高梵高的一件作品,其實整個後印象派的作品都水漲船高。藝術品很難估值,市場流通性又極其有限,而拍賣成為了藝術品價格非常重要的行業風向。如果一種藝術品有一萬件,炒高其中一件,實質已經造成一萬件的同時升值,也就是說一個合法洗錢炒家會帶來萬倍泡沫資產效應。

所以當華誼董事長王中軍在2014年,以含傭金約6180萬美金拿下《雛菊與罌粟花》的時候,依然是穩賺不賠,你知道他手裡還有多少後印象派作家的作品收藏。這種光環效應不但推高了市場價格,也讓自己的收藏價值水漲船高。

藝術品不但在行業內可以轉手,質押,實際上是可以進行銀行抵押貸款的。在財富傳承,財產轉移,風險分擔都可以進行金融操作。

舉個例子吧,拿100萬買入一堆石頭,只要花10萬傭金給拍賣行,就可以炒到2000萬,這時就可以信託抵押貸出1000萬。再花幾十萬傭金給拍賣行,就可以炒高到4億,這時就可以信託抵押貸出2億。當然了,炒高後的石頭就不能再叫石頭了,改個名字叫做XX玉,這樣雅一點,馬甲都不用換,改個名字就身價萬倍了。只要炒高石頭價格的速度高於貸款利息和傭金等綜合成本,就可以源源不斷創造新財富。如果炒高石頭的價格速度低於貸款利息和傭金等綜合成本,或者信託不認可它的價格沒人接盤,就面臨崩盤。

文物藝術石頭炒家合法洗錢創造的財富來自於哪裡?當然是來自你的口袋裡。藝術品這些東西沒有實質性的經濟效益,即使炒高1萬倍,它還是個沒有實質經濟效益的石頭。但它會整體沖淡社會財富,造成實際勞動力的貶值,藝術品快速升值的過程,同時就是實際勞動者的勞動力大幅度貶值的過程。你是不是感覺到生活越來越艱難,那就對了,因為你的錢無形中被合法洗錢洗走了。

藝術家因貧窮而死,投機客們卻可以通過炒作他的作品巧取豪奪。而梵高的這份清苦與孤獨,即使在百年後,也讓我們感同身受。

本文作者:崔叔

就職於上海頂級城市發展研究機構,走南闖北,見識頗廣,是一位為城市勾畫藍圖的規劃專家。同時在文化藝術、職業發展、個人成長領域擁有敏銳的觸角和思考,對社會發展趨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洞察。

關注公眾號,讓時間慢下來,他的個人微信號是unclecui1949


額,題目被改,個人覺得問題指向性發生了點偏差。雖然我知道很多人對原題目很大不滿,嘛,反正我沒權修改,不然我也早改的大家能接受了,問題修改日誌在此 ,對我為什麼這麼回答抱有疑問的追尋源頭吧。

======================================================================

先針對題主「五歲小孩子都能畫」,這一點來回答:

題主能想明白下面這個漫畫么?能想明白,你的答案也就回答了一半了。

你覺得古埃及人比現代人眼睛有毛病,還是哪裡沒進化全?他們怎麼搞出來的全是側身像?

繪畫的技巧和理論也是前人一步一步總結出來的,你以為透視、明暗交界線之類現在隨隨便便在哪就能學到的東西,人從一開始就知道?是,你能看到,但你不一定注意得到那些東西,更不一定知道怎麼表現在畫紙上。

設想假如一個孩子沒人教這些,也沒看過別人畫的畫,你覺得這孩子畫出來的該是什麼樣?如果一直持續到成人,還一直沒人教,也不知道別人怎麼畫的,他能畫成什麼樣?至少絕對不會比現存的原始部落畫的更複雜。

當你把這些前人的東西都學會了,用熟練了,學無可學了之後呢?

科技和藝術一樣,發展都算是一個原因:人並不會滿足現狀。那麼尋求突破,尋找新的理論或表現方式是必然的。

所以梵高的《星空》和畢加索作品那是大師級作品,而5歲小孩子學別人風格也僅僅是學畫畫而已。對於第一個做出突破的人,就算現在學他們的人滿地跑,作品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與。

舉個例子:

你認為畢加索只會畫這種畫?

錯了,人家活著的時候是靠這些畫闖出的名氣!而且當時畢加索才16歲。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不能理解 ,那麼我舉個科學上的例子:你認為居里夫人當年研究時寫的筆記,在當今,在這個核物理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的時代,現在再拿出來就是不值一文的垃圾么?其實更相反吧!但其中的內容恐怕已經沒當年她自己摸索的時候那麼困難和高深了,誰都可以懂點。。。價值在哪?你自己心裡也有答案的。

至於 @不忘初心回答中,現代藝術千奇百怪的表現方式原因也是一樣的,藝術家都在尋求著突破 ,做著各種嘗試,無論你怎麼看,那都是嘗試。現代的繪畫要再向以前那樣在寫實上在進行突破 很難了,一方面寫實畫法的技巧和理論基本成熟 ,另一方面手機上相機都標配了,你再寫實比得上相機?但作為基本功,寫實畫法已經基本成為藝術家的必備素質了。

(感謝 @思瑞爾斯 提醒我此處措辭錯誤,沒表達出來本來意思。而且刪自己評論回復的時候竟然錯手把他的刪了,罪過罪過)

至於是否炒作,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在某領域具有真才實學,無論靠著自己的真本事出名,還算是通過刻意宣傳出名,有必要糾結么?

=============以下為2014/10/16追加吐槽,上面看懂了的可以忽略=================

感謝大家對本答案的贊同,而且從評論看,大部分人都看明白了我所表述的意思。

但一覺醒來,有兩位的回復也真是讓我醉了,一位認為:

如果一開始就有人告訴我一幅畫的欣賞要了解作家的一生,那麼我既不會有偏見,也不會去評論,因為成本太高,也沒有興趣做動力。

而且這位還自信滿滿的覺得:

題主和我一樣,只是噁心這種不懂裝懂的人。

完全不一樣好么,題主至少無法理解會來知乎問,而這位你只會對教你人產生「噁心」並表達「噁心」么?那麼別來知乎了,某易更適合你,作為答題者我沒有感覺到任何你對未知的渴求和敬畏,那麼你來知乎幹嘛?

另一位則更有趣,直接在回復里教導起大家:

老外喜歡畫側面是因為人種的問題,他們側面鼻樑高,臉的立體感高,正面臉太窄了。亞洲人側面鼻樑太平了,正面寬大。

Σ(っ °Д °;)っ這位可真算是真知灼見啊,醉了,醉了。

好吧,為了不產生更多的誤解,強調我想說的,讓我們上圖吧。

這回我們不說埃及人,來說說中世紀。

誰能告訴我如此精美的一幅插畫上,兔子畫的都比人真實是怎麼回事?

什麼,上面的作者沒名?不算?那麼再上一個

這位總有出處吧,豪豬先不吐槽(我也沒見過),誰能告訴我這奇怪的獅子是怎麼回事?尤其圖邊上還注著"要知道這是根據實物畫的」。Σ(っ °Д °;)っ 而且這位還是個 建築家啊 ,看看我們現在的出名的建築師那個不是畫一手亂真的好圖。有興趣可以了解下作者Villard de Honnecourt

說了半天都是單個例子 ,來個套裝更好理解些(注意年份和空間感):

《受胎告知》1280 年 義大利 西埃那國立繪畫館

同樣《受胎告知》年代約1470-1475,達芬奇大師最早的作品。

還是《受胎告知》與達芬奇年代近似 1440-1450年 安哲里柯

依然《受胎告知》,羅塞蒂1849年。比畢加索出生還早了好幾十年。

如果大家對15世紀中葉的那兩副的問題沒有直觀印象的話,下面這幅《基督誕生》可以看出明顯的端倪。

人物身高比例和透視關係怎麼看怎麼不對?!背景的山丘似乎也平板一塊??!Σ(っ °Д °;)っ再看看那兩張《受胎告知》,原來用只是我們常見的橫版遊戲的構圖方式巧妙的避開了違和感而已。

例子放完,大概能明白了么?我們現在小學報個班都能學的那些看似天經地義簡單的繪畫知識,先人們用了幾百甚至上千年才完善,每一次突破不但伴隨著技巧和理論的進步,甚至一些畫家還被傳統權威們罵做離經叛道,甚至顛沛流離。人不是天生就會畫畫的,那些技巧也不是宇宙大爆炸時就存在的。

在早期,能描繪的更接近現實,不管當時怎麼樣,過段時間,總會被人接受,總會稱之為牛逼,然後競相模仿,最後成為公認理論。

可問題是,寫實技巧總有頭的,這些理論都成熟之後,大家都學會了呢?藝術是什麼?!!怎麼才能突破!!!

而且還有一點,梵高和畢加索的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相機都出現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了。寫實技法你會我會大家會,誰都可以練的記憶精湛,難道這就是藝術,我能比相機更真實?拘泥寫實在那個時代最終只是平庸畫匠而已吧(我想他們至少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是你,你能滿足現狀么?

這一點真不難理解,根本不像某人回復的那麼痛苦,還「浪費時間」。

站在這一點上,如果你想,再去用適合你的精力去了解他們創造你那些我們看起來好像很怪的畫的動機,研究那些畫對現在我們現在文化的改變。如果不想,至少有這麼個思路,有理解這些藝術的價值的切入點,足夠了。

其實真正努力對藝術進行探索的藝術家們大多也不在乎被理解。類似於這個問題聰明的人會活得更痛苦嗎?


個人見:

首先,畢加索,他年輕時的作品是在朋友的相機里見到的,我個人沒有親眼所見,「畫的像」的水品就和相機拍照一樣(不這樣比喻不好理解),之後開始提煉,壓縮作品在「寫實」這個層次上的比重,變成:

差不多這種所謂的小孩畫的東西。

舉個例子:

已知x:y:z=3:4:5,x+y-z=6求x,y,z的值。

解:設X、Y、Z分別是:3K、4K、5K

那麼3K+4K-5K=6

K=3

所以:X=3K=3*3=9

Y=12

Z=15

畢加索的畫就相當於這個方程式的解法去掉了過程,只讓你看最後的答案X=9,Y=12,X=15,很簡單,對吧,那為什麼要忽視那個K是怎麼出現的呢?那個K是你看不到的,需要思考和琢磨的。順便:認為畫畫要畫得像這個概念從照相機被發明出來的那天起就該將比重放的越來越輕……

然後,梵高,說實話我個人覺得梵高這位蓋世宗師已經被解構的太厲害,誰都可以寫兩句梵高之我見出來。不玩虛的,當地美術館有巡展了去看看真跡,不要看網上的圖片、照片,然後買盒24色的油畫顏料照著塗,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模仿出一幅「小孩」的畫出來~

另:

1.畫畫的很多配不上藝術家、畫家這個詞,不要拿大師和這些人比。

2.「畫得像」對於學習繪畫的朋友來說是基礎(不否認存在很多裝大師的手殘黨),是必經之路但不是最後的終點,人家愛這樣表達你管得著么~


前面的答案很多都很好,但是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大大補充一個因素:人類的文化、審美髮展,基本就體現為一種「波動的抽象化」發展規律。也就是說,從最接近自然的樣式,發展到日益抽象、精神化、符號化!

  在很多領域,我們普通人都可以理解,比如從原始的文字「符號畫」,發展到「象形文字」(畫式符號),然後發展到高度抽象的拼音文字(英文等)或者高度抽象的音義文字(中文)。在這個過程中,文字一步步脫離了原本的「所指」,獨立出一付抽象面孔。

  我們今天都覺得很多字體很美,都很能欣賞,比如Helveitica、SignaNormal、TrajanPro、方正纖黑簡體、時尚中黑簡體……因為文字我們常常接觸,已經在成長過程中建立了對其抽象審美的能力。

  舉另一個明顯的例子:軟體界面中的圖標,從擬物化,一步步扁平、抽象。一個常年接觸科技產品的人便很能欣賞這種進步,但是一個從沒用過軟體的人,他不會知道「齒輪」代表「設置」,不會知道「三行線」代表「菜單」,不會知道wifi信號和藍牙標誌的意思…那麼這樣一個人猛然面對擬物化和抽象扁平化兩種風格的時候,他一定很能接受前者,而對後者呲之以鼻,因為他對後者的那套表意符號系統缺乏一個認知過程。

  現在,我們就知道了,很少接觸美術作品、沒有大略了解人類視覺藝術發展史的普通人,猛然接觸到畢加索、梵高、莫奈、塞尚、達利…當然會不理解,他們(包括我)最多接觸到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

  同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你是否覺得那些很漂亮的模特往往得不到模特大賽冠軍?你是否覺得攝影比賽的三等獎比一等獎拍得好看?你是否覺得甜型葡萄酒比干型(比如干紅)好喝?你是否覺得茉莉花茶比純粹的綠茶好喝?你是否覺得加糖加奶泡的咖啡比清咖啡好喝?你是否覺得米蘭國際時裝周上的衣服還不如地攤貨好看?……

  ——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是圈外人,不熟悉那套語言系統,自然也就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你用心從頭來,從原始岩畫與雕塑開始一步步接觸人類的視覺藝術作品,總有一天,你會讚歎畢加索那幫了不起的瘋子…


一幅作品的價格其實是對作品價值的反映

而一幅作品的價值又由兩方面構成,即歷史價值藝術價值

歷史價值又分為廣義歷史價值和狹義歷史價值

廣義歷史價值就是指社會發展變化的歷史,在這個灰飛煙滅中所遺留的價值,舉例而言,比如朱元璋寫的字,根本談不上是書法,但不會妨礙他留下的只言片紙會很值錢,再比如樣板戲,可能藝術價值可以忽略不計,但不妨礙它的歷史價值。

狹義的歷史價值是指藝術史的價值,在承前啟後的藝術發展中成為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並且直接影響了藝術史的發展,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赤壁賦,它們不僅是文學史上的名篇,而且是書法史上繞不過去的作品。

藝術價值是指,在藝術領域的藝術造詣和成就

藝術造詣這個東西不好說,見仁見智,因為這涉及到什麼是藝術的問題,一般而言藝術是由觀念技術天賦等等綜合構成的。觀念是指藝術追求。藝術追求首先是有高低的,舉個例子,有的人認為音樂的最高形式是流行歌,是能讓人聽懂的,有的人認為藝術的最高形式是交響樂,是要表現自己內在感受的,是要追求一種抽象的難以言傳的結果的。所以有的人認為周杰倫才是音樂家,莫扎特是裝逼犯。這就是藝術觀念的高低在起作用。這種高低取決於前一種容易達到,後一種不容易達到。藝術追求其次是要追求突破的,中世紀為了表示對上帝的虔誠,人物的塑造都是單調的沒有表情的,文藝復興突破了這一點,直接回歸古希臘時追求的情慾和人體美,這時只是在造型上的突破,之後有了色彩上的突破,在之後有了現代主義對古典主義的突破,在之後又有了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突破,每一次觀念的突破,都會對藝術領域產生難以估量的發展。但是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現有感念擁護者激烈的對抗,梵高不就在生前默默無名嗎!所以每一次突破的好不好不容易界定,只能從他對後世的影響去看。然後再講技術和天賦,有天賦的能改良技術,沒有天賦的只能苦練技術。舉例來說,一個沒天賦的人想把人畫得很像,只要刻苦勤奮的練習都可以做到,因為這是可以學來的東西,但是天賦卻不能學來,有天賦的人不僅可以輕而易舉的把人物畫像,而且可以不按常規畫法來處理。但是如果這個有天賦的人的藝術觀念始終是認為把人畫的栩栩如生是最高追求,他不會走多遠,就好像一個有語言天賦的人認為打油詩是詩歌最高境界,他一樣達不到李白的成就。所以技術很重要,天賦更重要,但最最重要的其實是觀念(品位)。所以只有當一個人把觀念,技術,天賦有機的統一起來,創造出獨特的作品,開闢了藝術領域的新流派,並極大地影響了後學時,他自然而然就會成為藝術領域的一個王者。而這方面,藝術史就是一個很好的認知途徑,但凡能在藝術史上濃墨重彩留下名號的大神,在藝術史中要開單章論述的人,你說他作品的價值是幾何?

梵高,後印象主義三傑之一,宗師級人物。

畢加索,立體派的領軍人物。

其它就不說了,有興趣自己去充電。

有必要啰嗦的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竟然討論了幾千年,到現在都還沒完沒了。前一段看一個網友評論某人唱歌說,我就聽一個歌,還需要有文化不成,唱的難聽就是難聽,說別的都沒有用。那我還真得說,就是得有文化,因為藝術本來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文化還真別談什麼藝術。


~

個人覺得繪畫的欣賞,兩個字:「術」和「道」。

藝術創作也是這樣。

簡單點可以這樣說:

1:感官上的愉悅

2:精神上的認同

沒法欣賞是因為沒有了解它的「術」、也沒悟道它的「道」

沒有帶來感官上的愉悅、也沒帶來精神上的認同。

「術」是可以修鍊的,各類手法技法,各種表現形式,各種藝術門類。它主要帶來感官上的愉悅,簡單地說那個作品好美,可以是顏色漂亮、構圖合適、手法新穎等等。。。

「道」需要悟,它跟一個人的生活經歷、精神狀態息息相關,還有所處的環境、時代的變遷。就像一個不那麼美的作品,它的一些說不上來的東西打動了你,就像它在跟你說話。。。

來答題是本著分享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經驗。

我從小開始學畫畫,高中開始接受美院考前班訓練。記得06年高四的時候一個美院版畫系畢業的老師教我們,大量課程臨摹大師的畫,開始接觸各類大師,包括畢加索梵高,還有塞尚。

估計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塞尚,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著名畫家,是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思路;塞尚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這樣的靜物畫是他的代表作。

說實話當時學了幾年的素描色彩怎麼都沒理解這樣的靜物好在哪裡,老師跟我們分析他的構圖、他的顏色、他的用筆。很有道理,可是還是沒辦法打消心裡的質疑。

從那時候到現在我一直帶著質疑去欣賞它,包括題主提到的畢加索和梵高,但是評判他們首先要了解那個時代,了解他們創作歷程,從早期到晚期的作品。

始終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們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就像你不能否認清兵入關帶來由滿族統治的大清王朝一樣,無論當時的狀況是必然還是偶然。他們帶譜寫了接下來現代藝術,什麼後現代、立體派、野獸派。這裡就不必多說了。那是一段藝術史,藝術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而發展的,它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其他答主也提到畢加索和梵高早期繪畫寫實水準已經相當高。所以題主沒必要拿小孩來比較,至於他們後期為什麼要畫成這樣那就需要做更多功課。

所以,回到問題上,畢加索和梵高之流創作出那樣的作品,包括後來出現的藝術形式,

你覺得是他們夥同藝術史學家們愚弄後人嗎。

想要更好的欣賞,去了解,去學習吧,

還是得多讀書,(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人才要多讀書?)


題主你看畢加索的畫如視盲看彩圖,不過不了解現代藝術的都這樣

藝術與錯覺 (豆瓣)


這就和現在五歲的孩子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但是就哥白尼出名了差不多。


你如果覺得他們的畫小孩子都畫得出的話,就去看看他們出名之前的畫吧,那些不怎麼出名的畫可能會更適合你的審美觀。總的來說就是,他們已經突破了技藝的限
制,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單純的寫實或者炫技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追求的是新的突破。

另外,一副真的畫擺在你面前和你在顯示器前和書上看到的效果
是完全不一樣的。

或許你會覺得那些自以為懂藝術的都是些裝逼犯,對著一副小孩子都畫得出的東西還陶醉不已頭頭是道。

我小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後來我看到了那些我覺得很逗比的畫家們在畫那些逗比畫作之前的作品,我才明白人家早就多牛逼了。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慢慢的你也會看懂一些以前你看不懂並且嗤之以鼻的東西。

前提是,你能一直保持著求知慾,對未知的東西不做片面性的評價,對未知的東西保持著一種敬畏的態度。


其實在藝術領域很多不願思考的票友都是跟題主抱著差不多的心態,只不過題主比他們還要稍稍好一點兒,因為題主還沒有入門,入了門的人有題主的心態才是不可接受的。

舉個栗子:

出處: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派音樂之我見——風格之對比_ournoahark_新浪博客

最後一句話實在是太蠢萌了。

例子裡面的票友跟只聽卡農聽卡農能聽一萬遍,拍照拿上萬單反只拍別人拍過無數遍風景,打war3隻出龍鷹獅鷲,打dota只刷大錢,可勁兒練胸不練腿的人們是一個毛病:太喜歡自己的舒服區域了。他們在自己熟悉的區域太舒服以至於他們不願意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一旦有了探索的意願以後,思考能力智商什麼的都不是問題。

題主不要學他們哦。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門外漢,所以根本無法理解。不過我推薦看看顧爺的侃畫系列,至少對於我來說,看了那個能讓人理解有一些名畫之所以是名畫,大師之所以是大師。評論事物脫離了人物時代都會感覺非常荒謬。


第一次回答問題,有不對的地方還望輕拍。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看到吳冠中畫的國畫,我當時覺得他畫的就是屎,隨便找個小孩子都比他畫的好,(我是從四年級開始接觸正規的繪畫訓練的,從小學到大學我畫畫的系統訓練從未間斷過,我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 ),但是等我真正的覺得他畫的畫好的時候我已經上大學了,有些畫我們看不懂,但並不能代表它就是垃圾。就像愛因斯坦剛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據說當時世界上只有兩個人能看懂(我也是在網上看到的,如果有誤請大神輕拍),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它所帶來的價值。所以我覺題主問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你對美的理解很狹隘。


現代人寫毛筆字可以寫的和王羲之寫的看起來差不多,但誰敢質疑蘭亭序?藝術品不能只考慮其實用性。我覺得許多答案回答得太複雜了。


從前我也有類似的想法,直到看到了梵高的真跡後,就徹底改觀了


當你試著自己去創作一個作品(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文學作品等)時,你自己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時,而後有人讀懂了你每一個細節時,你就會明白別人的為什麼好,你的又好在哪兒。


畢加索是立體派,梵高是印象派。所有藝術流派都要結合歷史發展。當你了解社會發現歷史和藝術史之後你大概就明白他們為什麼是大師了


這就是 【畫家】 與 【畫匠】 的區別。

( 二者具體區別題主可問度娘。 )

題主您真的不懂創造力的價值和珍貴嘛?

每一幅畫都是蘊含著畫家的獨特思想和個人風格在其中的,就像人有靈魂一樣。畫是死的,但畫它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所在。甚至同一個畫家畫每幅畫時情緒的不同,所完成的作品也會是不同的。

而你模仿的再好,繪畫技巧再高,但總歸思想你是學不來的。可悲的是你從不敢做自己,扼殺自己的獨特去迎合大眾才是最大的悲哀好嘛←_←

在我看來,沒有繪畫技巧卻敢於突破自己大膽表達的人遠遠好過技藝高超卻束手束腳毫無個人思想的傀儡!

畫家的成長曆程中,模仿也就是臨摹是必要階段 ,前期也一定會深受某一位或某一派畫家的風格所影響 。但為何有人就能成為大師,有人也只能淪為畫工?這其間的差別就在於個人。

我國的繪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的一生足以說明。如果沒有「衰年變法」也就沒有現在我們所敬仰的齊白石了。60多歲的高齡敢於轉變風格自成一派,是著實令人佩服的!

而像 保羅? 高更 這樣的大師:本有很好的工作,並且收入頗豐;美滿的家庭;較高的社會地位。僅繪畫而言,35歲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敢於聽從內心的指引,放棄一切,承受壓力,全身心投入到繪畫藝術中去,我想他不僅僅是為了成為一名技藝卓越的畫匠吧!

有人會想:將來我一要成為像xxx那樣厲害的人;或者是:我一定要成為第二個xxx 。

而有的人想的卻是:我只想堅持自己,不想成為任何人。不會刻意模仿,也不會隨意改變,不願隨波逐流,也不被他人左右。

大師與工匠的區別簡單說來,也就是:

【 成為自己 還是 成為別人 ? 】

(可往往堅持做自己才是最難的。)

而關於那個五歲小孩子的畫。一般說來,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引導的5歲孩子很難畫出這樣的畫,因為真的很棒。當然,不排除這個孩子是個天才。然後,我看到知友的回答中有說這幅畫是存在質疑的。所以,題主您不能保證您所看到的就是真實的,您也不能在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妄下斷言。同樣的,您可能也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梵高和畢加索,只是單純看了幾幅畫就評價其好與壞。因此我覺得這是沒有可比性的。

……………………………………………………………………

(閑扯一下 (?????) )

學畫時總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不知道真假,也可能有些誇張。卻覺得很有道理。

說是 國外的畫家會評價中國的藝術現象(當然絕不是指全部。) 說:如果論繪畫技術,國外一些畫家甚至比不上中國的藝考生,因為這些學生畫的實在是太像。但是,也僅僅是像。除此之外,在這些畫里卻很難看到其他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創造力和個人風格。當然這也是教育的差異。(因為我確實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真實,也可能太過片面,但的確是發人深省的。)

所以,我又想到了為何中國成為了「山寨之國」 也是同樣道理。

只要是當下流行,中國都能製造和生產,但是為何被稱作山寨,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題主您一定明白。

?


脫離時代背景看問題終究是片面的,我們更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繪畫價值其實不只在於繪畫技巧而已。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反差才是最動人的。他們年輕的時候繪畫功底都很紮實,創作出很好的作品。所以,後來他們這樣畫叫做為藝術找尋新的表現方式。如果三歲小孩子這樣畫,那叫塗鴉。


這樣是不是可以說:牛頓有什麼牛逼的,他的萬有引力定律高中生都明白!


推薦閱讀:

在進行高強度工作(腦力)的同時,還能保證高質量的健身活動嗎?
科學愛好者跟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之間差距究竟有多大?
現在有人看懂abc猜想的證明了么?
這兩段拍到龍的視頻是真的還是假的?

TAG:藝術 | 設計 | 繪畫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