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 羅琳有可能得諾貝爾文學獎嗎?

是不是像《哈利·波特》這樣的通俗文學就沒可能得諾貝爾獎呢?貌似J.K.羅琳是被提名過了的。她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大么?如果不怎麼可能,她差什麼呢?


別鬧。。羅琳怎麼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呢。

諾貝爾文學獎獎勵的是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的作品。

諾獎確實是有小年的。但一部作品,即使文學性不足,也要具備足夠的話題性和政治性,正好撞上了什麼事,但那年的賽珍珠拿了諾貝爾文學獎,福克納都厭棄到寧願不得諾貝爾獎,也不屑跟賽珍珠為伍了。要是羅琳真的拿了獎,不要說現在在世的那些嚴肅文學作家,我覺得福克納肯定要跳起來的。羅琳也遠不到丘吉爾的噸位吧。她就是一作家,攪進的是商業的漩渦,不是政治的。

而福克納們之所以要跳起來,是因為他們是畢生為藝術而獻身的人。雖說文無第一,但是你真的要看到那些用生命在寫作的人,不寫會死的人,生命的價值只燃燒在藝術中的人,你一定會理解了。

說回羅琳。她的技法不夠。她是正常的在寫一些故事,而不是在探索藝術的極限。而現在,其實很多人在追求藝術的極限表達。他們對技法的突破和追求很早以前就已經到了反小說的地步。我不是說反小說就一定是好的,但是他們追求表達的突破,那是文學本身的突破性。而羅琳在創作技術的領域,基本上是沒有創新的,連現在一般的技法都沒有的,更不必談突破了。

羅琳對自我的關注度也不夠。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實在是福克納獲獎之後【其實不應該以這個為界限的】,諾獎就籠罩在福克納的身影之下了。我的意思是,福克納對文壇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而現在上諾貝爾獎的,多半是現代主義的一些作品。暫時還是突破不了這個籠罩的,這算是大勢所趨吧。就說之前的愛麗絲·門羅,她偶像是托尼·莫里森吧,南方作家,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也是福克納的擁躉。在之前的莫言吧,這個眾所周知了,算是福克納的徒孫吧。他老師算是馬爾克斯了。不舉了,反正諾獎這幾十年就是這麼個趨勢。而羅琳,就算是對自我,也沒有一個特別的關注,別說是現代後現代主義的寫作風格了。

羅琳算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其實哈利波特裡面很少有對文學性和藝術性的追求吧。羅琳的任務是講一個好故事,她做到這一點就好了。可諾貝爾不只是要做到這一點的呀~莫言說他是講故事的人,他也就說說,也別真信。講故事和寫小說,層次感是不一樣的,深度也是不一樣的,所要求的技法也是不一樣的。羅琳的格局不大,觸及到的文學性問題,真的是很少的。

而且羅琳的奇妙的魔法世界,這樣的想像力也不是最出眾的。我十分喜愛《大師與瑪格麗特》,裡面好多場景讀起來,真是是整個人都飛了起來。比格·莫特槍戰那一場,精彩過霍格華茲大戰。我知道這些沒有可比性,但光是想像力和場面度,羅琳的首創性就下去了。

其實羅琳得不得諾貝爾獎有什麼關係呢。她講好了這個故事,這就已經夠了。我一直認為羅琳和諾貝爾獎是兩回事,所以一直也沒往這方面想,於是就這樣凌亂的答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實我也是哈迷啦……對於我而言,其實這個故事究竟怎麼樣,都無所謂了,是不是通俗文學,這種也根本不緊要啊。羅琳自己也不是沖著諾獎去的,而我也不是沖著文學性去的。重要的是這十年(好像已經十年多了時間過得真快)的陪伴。陪伴過我走過青春,半程山水半程人,這就夠了。

===========我弱弱的補充下====

我也沒有料到這個答案竟然會到三百多個贊,表示誠惶誠恐。這個答案相當的凌亂,我當時在等同學的空隙,隨手寫的。謝謝大家捧場了。

這個問題其實說到底就是通俗文學能不能拿到諾獎的問題。寫的好看,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喜歡上文學作品的要素,但不是文學作品本身的要素。這裡有個很常見的誤區。我水知乎並不久,但也常常看到問題說一本書看不下去了怎麼辦,有說看小說是為了享受,既然得不到享受,那麼就放掉好了。這對大眾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則是不行的。文學作品不是用來享受和消遣的。嚴肅文學的寫作,是艱難的搏鬥過程。其實閱讀也是一種艱難的搏鬥過程。比如說,喬伊斯的作品,玩笑話說就是為了文學研究者獲得博士學位準備的。我之前說的福克納,也是作家的作家。為了作家而寫作的。這些作家本身就是精英,把生命和精華融入文學。我敢說文學的上限肯定不會比哲學低,但下限比哲學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這也可惜,文學門檻低,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壞事。它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但你由此以為它就是平易近人的,那就錯了。很多文學作品不是寫給大眾的,是寫給受眾的。

所以其實嚴肅文學、諾獎這些,都不是大眾的。讀這些書,我覺得還是自己心裡需要意識到,我不是在看一個好玩的故事。否則,以好看為標準,那一些書索性反情節反故事了怎麼辦?總之,它不是致力於改變世界上大多數人,它是對文學本身的成就的肯定,也是肯定對文學本身的發展貢獻。但是文學這種東西,強有力但是虛弱,當然不能排除受政治的左右。可是這種政治的影響被放大又放大之後,會顯得很誇張。我還想弱弱的說,無論是高行健還是莫言,要說是全因為政治獲獎的,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不公。高行健的創作是走在國內作家前列的,看《靈山》,我看到了和中國現當代文學不同的一面,沒想到中國人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而莫言的創作,現在中國當代作家中,也不太找得出像他那樣大氣的作品了。他的作品,我認為是參差不齊,像是《生死疲勞》,真的很粗糙。可不乏好作品。個人口味不同吧,我就比較喜歡他的《十三步》。但總體來說,我不喜歡莫言,讀他作品我要做噩夢的。但這個成就真的不是一個喜好問題。我不喜歡他,可我承認他牛。這個牛不是放在世界一流作家裡的,可在中國作家裡,已經是牛了。包括手法的嘗試,敘事的廣度,視角的切入,還有根植在原始生命力的歌頌上。他是有體系的創作。我之前也說,諾獎的評獎,是有大小年的,可能會有一些爭議,但是水平再差,也是有底線的。水平差是在縱向比較上,橫向比較,差不到哪裡去的。包括之前我可能有不小心黑到賽珍珠。那我是拿她放在諾獎平均水平上比的。可是她寫的也不錯,對於中國農民的洞察力,中國農民生活的發展,比大多數中國作家還要洞察深刻。

還有一個諾獎滄海遺珠問題。這的確是遺憾,但也的確是有其時代原因,比如處在變革時期,就有有一大批的遺珠,如在現代主義以叛逆解構的姿態出現的時候,不要說是大眾,連文學界人士都接受不了這種新小說,所以就會有一堆滄海遺珠,如喬伊斯、伍爾夫、卡夫卡、普魯斯特等等等等,每個拿出來現在都是一尊神,可惜當時真的不能接受(不過看到伍爾夫諷刺那些傳統敘事不肯變革的小說家真的好好玩),也有一個作家的運氣好壞,可能他有作品的時候,碰到的對手都特彆強,如昆德拉,可能要評他了,他一不小心去世了,如卡爾維諾(扼腕)(所以在門羅80歲的時候給了她這個獎,要不然萬一內什麼了,只可惜阿特伍德要傷心死了),再有就是,諾獎是人評出來的,它已經盡量在照顧了文學、地區等等因素,還要在政治下博弈,再有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經過時間淘洗的文學經典作品,是很容易,但要在當代把還沒經典化的精華挑選出來,其實並不容易。現在大多數人為《白鯨》喝彩,大多都是馬後炮啦。那個時代,能有多少人欣賞呢?

我們現在回望的時候,一些迷霧般的爭議已經漸漸消散,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鄙視那些迷霧中的人看得沒我們透徹。我只是為諾獎說幾句。他們也不容易。

這樣廢話再講下去,這個答案就更長了。估計也沒什麼人看了,那麼就這樣吧。么么噠。

-----------弱弱再解釋一下--------

謝謝大家能看到最後。這個答案真的非常凌亂,當時真的是等同學的時候打發時間寫的。所以謝謝大家能看到最後。請不吝批評。

再就是,純文學的審美不是無門檻的。所以讀純文學的作品是需要一些基礎的。不能欣賞不代表其裝逼。sorry這句話不是很禮貌,但我一直想說。請不要這樣去黑純文學,我心裡難受。當然,我也不具備這種能力,還在鍛煉。

我確實沒有看過hp英文原版書,這個非常遺憾。不過更遺憾的是不能去讀納博科夫或者喬伊斯等那些原文,說到翻譯,那些會更難。但沒看過我想也可以聊一聊吧,比如我不會俄文不會法語不會西語不會日語,只能看翻譯,但看完還是可以聊一聊的吧。翻譯會損失很多,但應該不會完全改變面貌吧。

其實,我只是希望能對純文學高抬貴手,不然看著心裡難受。雖然我也沒有能力去走近它,但這不妨礙我仰望的姿態。


文學跟電影一樣,乍一看門檻極低,誰都自以為可以胡扯幾句。

但胡扯終歸是胡扯。

看此問題及部分回答有感。

文不對題,請摺疊。


通俗文學的獲獎機率幾乎為0,像是村上春樹這樣稍和通俗沾點邊的文學大師,都長年被拒之門外,

通俗文學,世俗已經給予他們足夠獎勵了,諾貝爾獎原是為著人類思想之顛的創作/發現而設立的。


在精神領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人的就是比你超前比你深遠比你深入,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點,喜歡用選票來說話(xx大賣那麼多,讀者xx多)。很遺憾,時間長河緩緩向前,沙礫中偶有閃光的珍珠,而xx多的讀者以及他們的口味,不過是河底的淤泥。諾獎的設立,是我們凡人篩選珍珠的一種嘗試 ,淘汰淤泥是它的本分,而真相就是這麼殘酷


當然有可能了,但肯定不是因為《哈利波特》


問這種問題的人,可能J.K.羅琳是他看過作品的唯一的在世外國作家吧?還不一定是書呢。

同理還有村上春樹。大多數人並不關心村上的文學造詣如何,村上春樹也許只是他們聽過的唯一的熱門獲獎選手,關鍵這名字還挺好聽好記的。而且他們聽過伍佰的《挪威的森林》。

J.K.羅琳和村上春樹年年都要講,年年都要談,多數人只是為了給自己貧乏的閱讀量刷刷存在感。

-


它太長了,要是能濃縮到一部解決。說不定還有可能。


我不說別的吧,也不想談羅琳是否能得獎(諾貝爾文學獎更別逗了,那是給成人文學的,西方不管歐洲還是美國都有專門給兒童文學的獎項——說實話從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問者的年齡不大啊)。我就單獨談談羅琳的小說。

首先澄清一點,我是哈迷。從人民文學出1~3的時候就開始追,電影小說反覆看,同人也看過不少。

就個人來說,HP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但缺陷也非常明顯,到了後來,羅琳完全駕馭不了她設定出的情節和人物。簡單說,她的筆力不夠。個人感覺寫的最好的是前3本,第4本也還可以,567簡直就呵呵。最後霍格沃茨戰役,2頁死了3個關鍵人物,我除了作者WTF一點悲傷的感覺也沒有。咱們就不要提那些前後不一致漏洞如篩子的設定了(較真的人可以去比一比H1和H7)……H1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這就是一個給小孩寫著玩的童話故事,到了後邊羅琳卻開始有野心地想談深度——但是她的閱歷和能力(才華)決定了她的筆力,就如同窈窕淑女里那個裝扮成貴族小姐的賣花女一樣,她的作品靠著商業炒作撐起一片繁華,但是繁華之下仍見局促。有著如此明顯缺陷的作品,得獎什麼的還是算了——單從內容來說,很多西方得獎的兒童文學作品其實都比HP要優秀的多。

說句實話,後來我看過的許多同人,特別是國外同好寫的同人,大多對567的發展非常不滿,而這些同人從原創設定到霍格沃茨戰役的描寫都比原作要精彩的多。雖然客觀地說,在別人構架起的世界上再改良總是容易一些,但這對比仍舊突出了羅琳的缺陷。

再從專業角度講。英國有許多研究教育學的學者寫過關於哈利波特的論文。我看過幾篇,深以為然。有一句誰說的話說的好:羅琳也許不是最好的作家,但卻是最優秀的賊鷗(大意)。HP說白了,糅合聚集了之前各種奇幻和中古兒童文學的精華元素,但甚少有羅琳自己原創的部分。HP真的是通俗作品,通俗作品提供的是什麼呢?是閱讀的快感。但更多的,沒有了。HP甚至不具有近幾十年真正意義上的優秀兒童文學的特點。它的情節是經典線性的,規律的(而後現代兒童文學追求情節與文法上的突破);人物設置也是經典的——你可以在18世紀到20世紀早期的相當多的兒童作品裡找到原型(相反很難在近幾十年的西方兒童文學裡找到);甚至總體上的善惡對峙也是那種經典的絕對(或許可以說斯內普相對而言是一個例外——總體來說,佩妮姨媽家,哈利,伏地魔這幾個設置是非常突出的經典兒童文學的設定)。不像很多西方後現代兒童文學,它對罪惡、死亡的處理是模糊化的(非質感的)。而至於哈利波特這個主角,真的是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英國古典(兒童)文學裡「好的小男孩」形象了……其實仔細想想,一個被虐待的孤兒能成長成那樣,除非天賦秉異,否則(基本可以說)不合邏輯。另外哈利波特這個人物,是「扁平的」,他第一部什麼樣,第七部其實也沒太大變化,他真的有表現出「成長」嗎?很難說。最後,HP里對於「父權」和「教化」的崇拜,也是非常強的——換句話說,非常符合現代主義的思想,但與後現代主義相悖。

說這些,不是說羅琳寫的不好,只是說,她這部作品,在實質上的無論情節設定還是文法筆力來說,突破性的東西都太少了,可以說根本沒有。說一句不敬的,我個人認為,HP真正吸引人的那些元素,恰恰是羅琳從各種前人手裡借鑒並組裝再化的那些梗那些元素……最經典的,總是最吸引人的,然而嚴格來說,並不是完全屬於她的。(當然客觀地說,她糅合再化的能力很厲害,也是值得敬佩的本事。)

是的,對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少有貢獻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好看的小說,更不影響它通過商業炒作在天時地利人和下成為一部大熱的作品。但是它甚至不能稱之為一部完美的原創作品。大熱不等於優秀,GJM也大熱,你敢說GJM是國內最好的文學作品?(當然羅琳還是比GJM好很多的——純屬個人偏心之言)

總之,西方這麼多兒童文學的獎項,為什麼一個也沒有它的份兒,不是沒有道理的。

PS,別相信那些「HP將很多孩子重新吸引回閱讀上」的鬼話,那都是商業炒作。西方有十分嚴謹的學術調查顯示,HP對兒童閱讀興趣的影響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誇張。


基本不可能,如果你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有一定了解就會發現,諾獎更青睞純文學性的作品,而不是哈利波特這樣的通俗文學,即使再受歡迎,再熱賣,這也無法改變諾獎是學院派獎項的本質啊。


先說,為什麼哈利波特這麼「好看」。

因為它遵從一定的模式,人物設定也好,情節設定也好,都沒有突破這個模式,所以讓一般頭腦簡單的讀者(兒童和心智停留在兒童階段的成人)覺得好懂,然後,再玩點小創新,大家就覺得它好看了。

再說,為什麼哈利波特這麼暢銷。

「好看」加成功的營銷。

最後說,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的提出。

很多人都不懂得,文學和數學一樣,是有初級和高級之分的。一個人算術再好,可以一下子算出20位數的開方,也成不了數學家,也拿不了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通俗文學作者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就好比算術好的人在數學領域的地位。(另外,研究算術和算術好不是一回事,研究通俗文學和寫通俗小說也不是一回事。)

不過,好多人以為,我喜歡的必定是好的,必定有無上價值,你那些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卡爾維諾福克納什麼的我都看不懂,因此沒有價值,你說你那些很好,你就是不懂裝懂,我懂得你也未必懂呢,哈利波特你看過嗎?你懂嗎?那才是真正的文學傑作呢。

其實他們只是被商業營銷洗腦了而已。

這些人想必也會覺得周瑋應該拿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


金庸給自己的14本書的書名做了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你問J.K.羅琳有可能得諾貝爾文學獎?要知道她的7本書連起來可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不是在黑,我的意思是說快餐文學讀著讓人愉悅,但跟諾獎真的不搭。

-----------------------

既然有人不喜歡「快餐文學」這個詞語,那我解釋下,我認為的快餐文學標準很簡單:好看+沒有思考意義。我很喜歡看《哈利波特》,但並不妨礙我認為它沒什麼思想。有很多書看上去有價值觀人生觀的東西,比如友誼跟金錢的取捨啊,努力戰勝命運啊之類的,但說到底,都是些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梗,是愛情、正義、友誼、勇氣等元素的堆砌。羅琳就是堆砌的好,但這並不妨礙《哈》沒思想。看看有多少人喜歡《哈》是因為它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再看看有多少人喜歡《哈》是因為它塑造了有趣的世界和神奇的魔法。

我們不能因為它銷量高就覺得它不是快餐文學。它有思想,比如麻瓜和巫師血統的爭議反應了種族歧視、血統論,但說到底,這類東西都是老梗。

好的書里的思想應該是能讓讀者感到震撼的,是合上書後久久不能平靜,仰望夜空會覺得整片星空都亮了的那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哈利波特》不是,金庸也不是。

但沒好的思想並不妨礙它們都是好書,一本書只要有人喜歡讀,而且不是教人殺人放火作惡的,那就是好書。喜歡的人越多,說明這本書越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羅琳和金都是絕好的作者。

-----------------------

別再回復這個答案了,這個答案寫的真心沒營養,我自己一點都不喜歡,莫名其妙快600贊了。

這個號就是用來寫類似答案的,都沒營養,別關注。


這就好比:

特斯拉為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


暢銷書作家很難,或者說幾乎不可能得獎。

你看村上春樹折戟的這幾次就明白了。文學性這東西非常非常的主觀,但他們似乎有個次級標準,就是「暢銷書必然缺乏文學性,因此作者不能得獎。」

老實說,如果有一天諾獎文學評委能夠放開對暢銷書的成見,然後承認奇幻科幻小說是主流文學,那麼羅琳起碼得排在幾十個人後頭。

我心目中可以得諾獎的暢銷書作者,首推還是阿西莫夫(或者是未來登峰造極的村上),同樣是奇幻大類的作者,托爾金(雖然死了)應該也能拿一個;考慮到冰火的話題性,如果老頭子長命百歲,正常的完結了這套書的話,也能拿個獎玩玩。而作為死了都沒寫完的《時間之論》系列,也能讓作者羅伯特.喬丹得個獎。如果是青少年奇幻的話,《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也能得獎。

你看,羅琳得獎並非不可能,未來的某一天或許可以。但是,諾獎起碼得在她之前把同類型大師們都給頒一次獎吧。

或許我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咯~~


討論羅琳獲諾貝爾獎,你們考慮過村上春樹的感受嗎!


這麼說吧。

一本書你看著要是不難受,就永遠不要期待它會得什麼嚴肅的文學獎。

一本書你要是看著很爽很愉快,那麼更不要指望它能得什麼嚴肅的文學獎。

嚴肅的文學獎,就是為了讓你看完一本書,比看這本書之前更痛苦而存在的。

那麼問題來了,炸藥獎嚴肅么?


假設發生的話,結果大致可以參考當年斯蒂芬·金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引發的輿論。


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當初我也覺得哈利波特系列簡直就是神文啊什麼的,反反覆復看了有數十遍了,上了大學我偶然間又想看,就把七本都複習了一遍,這時候就充分感受到hp確實僅僅可以稱作兒童文學。我認為諾獎對文學的促進作用應該在於頒獎給那些用文字表現出深邃的思想或是極為深刻的規律的大作,而非那些深陷商業漩渦的快餐式作品。

獲獎的應該程度不應該和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成正比。


這問題和唐家三少為什麼不得茅盾文學獎類似


我覺得哈利波特作為一本暢銷書,給孩子們看一看還好,現在回首再讀,很多東西都感覺很蒼白無力,缺乏文學性,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展開(也可能是個人理解能力不夠)我想諾獎應該更注重作者思考的深度而非知名度吧,羅琳其他作品沒看過,不便評價


還是別鬧了,哈利波特火焰杯拿了星雲獎都讓一幫科幻作家無法吐槽,更別說去拼諾貝爾了。。


推薦閱讀:

加繆和薩特的區別在於哪些方面?
毛澤東的詩詞為啥那麼有氣勢?
哪句話驚艷了你?使你的三觀發生了改變?
海的女兒這種愛而不得的故事為什麼要當做童話呢?
為什麼讀村上春樹的書總會有一種潮濕陰暗壓抑的感覺?

TAG: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J·K·羅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