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往往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卻是如此的失敗?
我總認為不欠別人人情,不去麻煩別人是一個優秀的品德,但是我也意識到這也是阻礙我向前的清規戒律。我時常去想這些,為什麼活的那麼謹慎的人,而且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卻是如此的失敗呢?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我也像你一樣 從小就不喜歡麻煩別人 哪怕是問個路 都生怕打擾到別人
也曾經像你一樣覺得這是個好品質 不會給他人帶來麻煩後面發現這種謹慎完全沒有必要 於人於已都沒有太多益處 不過是我們自己過於矜持臉皮過薄而已 身邊有個凡事樂於求助的好友 剛開始的時候我對他這種「樂」於「麻煩」別人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 甚至有些反感後來發現他的這種風格不僅做事比我高效得多 而且反而和周圍的人更為融洽
究其原因有三點:1、我們需要「麻煩」別人的地方正是我們自己的弱項 自己一個人解決可能要花半個小時 而求助於這方面有經驗的「別人」則可能只需五分鐘 2、我們與周圍人的互動實際上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的,你麻煩別人一次,別人下次在需要的時候也會無所顧忌的來麻煩你。3、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換句話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可以這樣理解,你去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別人會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一個更高效、和周圍的人更能打成一片的人不是更有可能取得所謂的「成功」嗎
當然以上所言並不是意味著你可以無限制地去麻煩別人 而是說刻意地去「不」麻煩別人是沒有必要的
放開自己 你會過得更好:-)謝四次邀。@鄒雪梅回答得非常好了,我從其他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和人相處不容易放鬆,生怕給別人添麻煩,讓別人不喜歡我,這是太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了,其實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你覺著不求人,不麻煩人是一個優秀品德,但其實我看到了另外的問題:你自己對求人這事是怎麼看的?是不是把它想的很功利,比如別人求你辦事,你是什麼態度呢?會不會「將心比心」用同樣的態度來衡量你求人的行為?還有就是求人的時候被拒絕,好尷尬是吧!這是太在意自己了。
因為你的不自信,你的膽怯,你的「將心比心」,所以才阻礙了你和人的交往,所以如果你感覺活的很失敗,不是因為照顧別人的想法總為別人考慮導致的。癥結在於你不能很輕鬆地和人相處,另外,把人的關係想得過於功利化了。
我回想我的過去,只是覺著緊張不容易放鬆,但還不至於覺著失敗,我現在在人群里仍然是那種照顧人的角色,性格也算是治癒系,當我獨自坐在角落裡默默地看著朋友們玩鬧,我也很開心,不能和他們一樣很瘋,是性格問題,強求不來,因為有默契在,所以我也不覺著孤獨。
你好好回憶一下,這種活著謹慎的性格一定有它的成因在,我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小時候有點缺愛,擔心成為別人的負擔,隨著自己能控制的事越來越多,逐漸建立了自信心,和人交往也就自如多了。
所以,改善的辦法是提高自信,關注真正該關心的事,至於別人該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和我們無關。不投緣不喜歡我們的人,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沒有必要為這個苦惱的。
另外,能幫到別人的地方儘力去做,不求回報,當然也不能做個老好人,如果這件事讓我很不開心,我也不會做的,委屈了自己,實際上總會在其他地方上找回來的,這個心態就不好了。因為成功靠的是你做了什麼,而不是你沒做什麼。
舉個栗子,就說在知乎「成功」吧,靠的是你發布了許多高質量的回復,這叫「做什麼」。或者幫人完美分析解決了問題,或者寫得一手好雞湯讓人充滿正能量,或者哪怕寫笑話呢每次讓人開心一笑,都行。
但是如果你苦惱「我從來不攻擊別人,不說髒話,不違反條例,為什麼沒有人贊我沒有人關注我」,就沒什麼道理了。因為那些「不做什麼」,跟你要的成功沒有半點關係。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回復彬彬有禮而特意關注你、讚賞你,因為那並不是會給人留下影響的品質——重要的是提出或解決了問題,「做什麼」才是成功的關鍵,「不做什麼」只會讓你不惹人討厭。題主,這些都是你的幻覺。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偉大,很細心,很懂得體貼他人?是不是什麼事情都不敢麻煩別人,自己一個人默默地任勞任怨地擺平了,然後心裡給自己一個贊?是不是明知道是別人的事情,但為了「團隊的利益」還是忍氣吞聲地自己做完,然後覺得別人應該對你感恩戴德?是不是偶爾在默默奉獻之後還被人冷言冷語,然後一肚子委屈卻又無從發泄?
夠了!
請走出你的幻覺,承認這一切不過是因為自己的「薄臉皮」、「低自尊」,或者說直白點,「懦弱」。
你太看重別人對你的看法,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包裹起來,只是因為自己心底的自卑。你太害怕別人下一個不可預測的反應便將你僅存的那一點點自尊給擊碎,於是不敢做任何可能引起他人情緒波動的事情。
你在心底為自己編織了一個謊言,是因為你的「認知失調」促使你為自己懦弱的行為進行辯解,讓你相信自己是那個高尚的、體貼的人。
可在別人眼中,他們非但不可能感受到你所謂的「照顧他人」,而且只是覺得你是一直縮在角落裡畫圈圈的小朋友而已。你不願意與人交流,別人也便意識不到你的存在。
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誰沒有不堪回首的過去。
從今天開始,更加積極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自信地微笑,禮貌而誠心地尋求幫助,你的世界會朝著你從未想像過的方向奔跑。
----------2014.6.12更新----------
這兩天突然好多贊,受寵若驚。不過也藉此發現這個答案的反對票真是多到嚇人了,於是我在想,是不是有些朋友誤解了我答題的邏輯?簡單地剖析一下,其實我並不是說「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就是上文中所指的那類人,照顧別人想法當然是非常優秀的能力和品質;我是說認為自己是「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卻是如此的失敗」的人中,很有可能是陷入了自己設下的誤區,也是切題而答。
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在照顧別人的想法的時候,也能合理地表達出自己的聲音,彼此共同成長。
【比起原答案來說,這個補充真是嚴肅臉地婆婆媽媽相關問題:是否有必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關於怕麻煩別人,不喜歡尋求別人幫助,我在「「不想麻煩別人」和「不願被人麻煩」的心理是不是很不好?有什麼辦法可以破除或者緩解嗎?」這個問題中有詳細說明,回答中也提到了@鄒雪梅說到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換句話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我關心的是問題的另一面。顧及別人的感受並不單單只是怕麻煩別人所以不喜歡尋求幫助,很多時候也包括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舉一動小心翼翼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整個人很拘謹,放不開,不隨便,跟別人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換句話就是說這種人內耗太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我鬥爭、自己解決問題和揣測別人看法上,效率低下,但卻沒有人格魅力和行事魄力。忘記《荀子·勸學》中的話了嗎?「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周鴻禕曾經在微博上推薦過一篇文章:《兩個性格迥異CEO的不同結局》。文中提到,能走多遠,不取決於一個人改正多少個缺點,而在於是否最大限度發揮長處。失敗的CEO是完美型的性格,總是希望在別人眼中盡善盡美,討更多的人喜歡,起碼不至於招致別人厭煩。但成功的CEO卻不是把精力放在這上邊,他只做有利於公司成長的事情。
雖然這篇文章不完全符合題意,成功的CEO也是一個不太隨和的人(但這也恰恰說明了這個人不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跟我上邊提到的有些相反,但並不影響我們從中找出切合題意的地方。薛蠻子說過(雖然這個人在私生活上道貌岸然,但商業能力還是有的):「老子渾身缺點,但就是不改。」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自信和人格魅力。牛逼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點霸氣側露的感覺吧,霸氣甚至可以偏激地理解成霸道,霸道有時候就是一種氣魄,不可理喻有時候也是一種魅力,比如普京。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在必要的時候必須要有力排眾議果斷獨裁的氣魄,總是照顧別人感覺的「老好人」是帶不了一個大的團隊的。
下面請看這篇長文:
你吝嗇於給別人「幫你的機會」。並且,你很可能想得太多,崩得太緊。換言之,你可能讓別人覺得不好相處(或相處不輕鬆)。雖然你自認為具備優秀品德。
這份答案是給那些生活謹慎,有「怕打擾別人或者麻煩別人甚至拖累別人「的心理的人看的。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在知乎上稍微長點的答案,都會在前面寫上是給什麼人看的,這就是一種別麻煩別人的表現,首先也得肯定,這本身還是有些好處的。但這終歸還是不利的地方多。maggie說的很好,這不是因為你為別人考慮,而是因為你無法正確對待別人對你的看法,太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了,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際障礙。 首先,往小了說,這樣過於細膩柔弱的性格,使得你的領導不敢把重任交給你。試想一下,一個領導交代一項通常三個月能完成的任務,一個太過謹慎的A,可能會給領導說需要四個月,還不敢拍胸脯保證,而壓給一個不那麼謹慎不怕麻煩人的B,他可能會拍胸脯保證一個多月就能完成。 做為領導,自然很明白,A說四個月,一般三個月就能出成績,而B說一個多月,兩個月也未必能做好,領導自己也不會把B拍胸脯說的話太當真,但這樣的態度,總是讓任何領導都喜歡的。領導更明白,A說四個月,往往過三個月,他還收不到反饋,A會考慮方方面面,做得盡量完美,且不給領導添麻煩,三個月的時候,即使已經做差不多了,還沒做到他自己滿意是不會拿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期間領導還得不到別的反饋,即使他再信任你,也還是會提心弔膽的。而交給B,即使B能力不夠,他也不怕麻煩人,會到處求人幫忙指教,或者半個月不到就會跑來給領導說,這活我幹不了,你另找別人吧,反正他也不會因為曾拍過胸脯而臉紅,這時候領導還來得及調整,如果B幹得了,一個多月還沒全完成就拿來給領導看了,兩個多月的時候,雖然很不完美,他就敢交工。你看,即使A的個人能力超強,你當領導的話,是不是還是會選B來挂帥,選A來輔助呢?
其次,往大了說,這導致的一個最明顯的壞處是,當你和某一個人交互時,你還可以考慮他的感受,還能應付,但一旦你面對的是一群人,你將不知道該具體照顧誰的感受,一旦你的言行在人群中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反應時,很可能會使你感到尷尬難堪,一下子語無倫次,從而放棄交流。這在一個人面對一群陌生人尤其是做演講的時候,最明顯地曝露出來。
試想一下,希特勒向他的黨徒演講的時候,是什麼心態,會不會照顧別人的想法,考慮別人的感受呢?我推測,在希特勒的眼裡,那些黨徒都是綿羊,根本就不用當人看,不用照顧他們什麼感受,當然把自己也看成羊,是帶領他們的頭羊,但也還是羊。做為頭羊,只需要告訴他們,我將帶領你們去征服世界,去洗刷日耳曼民族的恥辱,去重建德意志的輝煌,在這樣一個偉大目標之下,大家都只是綿羊是螻蟻。還有那個瘋狂英語的李陽,可以說也是靠教育大家不怕丟人,甚至說正是靠讓學生們下跪,蔑視他們的尊嚴,從而更加煽動起他們的狂熱情緒。 事實上,也只有當一個人完全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狂熱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最顯示其個人魅力,才能完成一些難以完成的事業,成為人們眼裡的成功者。單就演講來說,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演講最具有煽動性,由演講者始終主導現場氣氛(而不是反之演講者被現場氣氛所左右),也才能讓眾人狂熱追隨演講者。 任何性格的形成,都一定有它的原因,也一定有它的優劣之處。問題討論的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應該多是一些內向的人,我昨天看到一篇博客,說有研究表明,這種人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商業領袖,在今天的企業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內向的人。不管是什麼性格,自己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優劣之處,揚長避短就是了。如果天生就是寡淡之人,做到朋友之交淡如水,應是種高境界.如果你認為你的寡淡影響了你的人生,那麼就說明你還有所欲求,境界沒有達到或者說你的寡淡是種人為清高而不是真實想法,因為你還想有所求有所得...
荀子的《性惡》里有這麼一段話:「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也就是說人性本惡,每個人生來就是利己的。對於荀子的性惡論,我是比較同意的。
所以對於那些經常照顧別人的人,實際上他們這種行為也是一種「利己」。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出現高層次的需求。
經常照顧他人的人,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而這種需求的出現說明他的低層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而被他所幫助的人,需求層次往往還停留在較低級的層次,這種情況下難免會產生羨慕嫉妒恨的情緒。所以接受照顧者會對經常照顧他的人產生排斥,這樣經常照顧別人者會顯得比較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個世界是個平衡的世界,你想照顧別人,但是你卻不給人回報的機會,這樣你們的關係就是去平衡了。他會對你有虧欠感,漸漸積累,你們可能就會疏遠了。別人不是說,男人之間最好的朋友就是互相叫對方sb,女生之間就是老婆老公的叫么,這些其實都是雙方給予的。
@諶斌說的很對,你吝嗇於給別人「幫你的機會」。
在生活中其實很容易判斷這樣的人,比如:我們去坐火車,有很多行李要搬上行李架,可能東西很重,這時好心人過來了,問你需不需要幫忙。一般不喜歡給別人機會的人,都會說:謝謝了,我自己能行。但,有的人就會很高興的說:那太感謝您了。這樣,後一種人可能一路上就會和這位好心人一路高興的閑聊的度過這無聊的旅程了。問題中有「往往」二字,可見也並非絕對的事情,個人覺得:
1、比較照顧別人想法的人,他(她)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治癒系的人,很多事情上經常為別人著想,而在考慮自己這方面的時候則常常短路,為了方便他人,自己一人讓所有的問題不是問題,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虧不怕多吃,責任勇於擔」的精神面貌,卻經常會把自己累的半死,甚至會拆東牆補西牆,到最後心力憔悴,事倍功半。所以大可應該這樣做:要為別人著想,但為自己活著。 2、照顧別人想法的人往往能顧全大局,不會因小失大,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少了那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傲氣,更能夠得人心,更有親和力,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你,當然,由於「互惠原則」的作用,你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也都樂意幫忙,因此這樣的人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更容易得到機會,成功的幾率也就會變大了。 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如大家在上面所說:「怕麻煩朋友,卻希望朋友來麻煩自己」----@趙磊 的總結。人們總是在尋找心理平衡,心理學互惠原則認為,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動物,友善會孕育友善,付出會孕育付出,所以生活中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怪誕心理學》中有提到,可是你卻不給別人回報你的機會,久而久之,大家就會慢慢疏遠你了。 那麼,如何解決呢?-------------------在不吝嗇向別人伸出手的同時,也不要拒絕別人伸出的手。這個問題我試著回復一下,我是那種覺得自己最靠得住、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現在覺得不太好努力改正中,不太好的論述如下:
1. 造成不自覺的小氣和計較,交往時容易讓自己和他人感覺不自在:因為爸媽就是那種欠了人情必定記住和要還的人,所以我也是個怕麻煩其它人的人;自己的事能自己做的一般就不麻煩其他人,一旦麻煩了別人,我會想法設法用某種方式還給別人; 幫別人會讓我覺得很快樂,所以還算比較樂意幫人家,但也是熟了之後的朋友才會找我幫,一般人不好意思找我幫,無形中我的那些「還」人的習慣會讓人覺得我不喜歡欠別人的,同理推測我應該也不喜歡別人麻煩自己;大家的推測也確實正確,當麻煩我太多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會不喜歡甚至心底起反感,究其原因是因為我並未曾如此麻煩過別人,還是自私吧。2.時間長了會影響自信程度及人際交往:有這種性格的人,會想得比較多,而且會不自覺壓抑自己的想法,不接受和隱藏真實的自己;人要活得自信,很重要一點是要接受自己,只有接受自己的人才會真正接受他人,才會活得自由自在,而因為自己自由自在才會讓別人覺得自由自在。
一方面,在你覺得照顧了別人的想法的時候你是真正了解了別人的想法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都充滿了逆向選擇。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考慮方式。有時候聆聽比自己的「照顧」更重要。另一方面,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對自己好的,往往得不到過多的重視。因此,一廂情願並不能獲得你想要的效果。其實,歸根到底,你在認為照顧了別人的想法的同時,其實在內心期待某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希望對方回報與你某種理解和感謝。或者至少,他能理解,不會在相應的事情上歸咎與你。故而,我們的正確處理是在不能充分認知的情況下,給別人展示一個真正的你,大膽說出你的想法。同時,少一些期待,多一點不求回報。
去看看《硬球》(hard ball)這本書。你幫人一件事,他只會記住還有另一件你沒幫。你讓別人幫一次,他會覺得反正都幫了,不幫到底,等於前面的忙白費了。
總是怕麻煩朋友,但希望朋友麻煩自己
你以為你在照顧別人、你在為別人著想。焉知不是你一廂情願、焉知你沒讓人覺得不自在?
資源和機會是搶來的。老實說,照顧別人情緒不是一個值得人讓人學習的優點。它會很耗費人的精力和情緒。如果它出現在成功學中,無論真的假的,是避重就輕的渲染。
勇敢一些。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我和你一樣,但是我同時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兩不相欠的人,總是給人感覺缺少人情味的。
更何況往深處想,這種觀念的本質是另一種自私。我認為你覺得失敗的地方並不是因為照顧了別人的想法,而是因為為了照顧別人的想法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某些損失。或者說,真正讓你覺得失敗的根源在於你被別人的想法束縛了自己。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每個人出生後,就自然要享有決定自己行為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別人無法剝奪的。你判斷你該不該做,怎樣做的標準就是:對自己有益,而對他人無傷。是的,這條標準就足夠了。滿足了這條標準,別人怎麼說,怎麼看,甚至怎麼干涉,你都可以置之不理。所以說,你並沒有義務去為了照顧別人的想法而去放棄或犧牲自己的某些東西。反過來也是一樣。你可以反問自己:如果別人有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權力,為什麼我就沒有呢?
其實,真正束縛你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因為,別人在不認同你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無法用粗暴的行為來真正阻止你。他們無非就是發出一些反對的聲音,提出一些反對的意見。在前面提到的那條標準基礎上, 做理性的分析,然後,過濾或者不過濾這些聲音或者意見,其實全在你自己。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被這世上的小人逼成祥林嫂?
※同一個人的照片,照好了和沒照好能有多大差距?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愛情的巨輪說沉就沉」這是個什麼梗?
※一直在相親,突然腦子糊了,不明白為什麼要結束單身?兩個人在一起的意義又是什麼?
※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低情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