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個眼鏡女把流浪漢趕走事件?

相關鏈接:

視頻:黃河電視台《旁觀者》目睹流浪漢進餐廳被驅趕 你會怎麼做?

新聞報道:太原女子斥流浪漢「不配進火鍋店吃飯」引全國公憤!

問題很多:

1:國內(政府)是如何對待這種無收入人群的?國外有事如何對待的?我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2:一個成年人,如果沒有什麼能力,有什麼正經,合法辦法養活自己?國內有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國外是什麼情況?我國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3:如何看待視頻中眼鏡女所說的:「人都是有等級的這句話?」它是不是側面反映了國內的某些事實?

4:這種節目隨意測試旁觀者道德是不是對旁觀者的一種不尊重?如果當時的旁觀者後來知道這是一個測試,可以做些什麼?

5:如何看待網易新聞中關於這件事的報道,以及下面的各種相對比較衝動的評價?


謝邀!

這是從國外學過來的一種節目製作方法,尤其是歐美社會,但是這更早是心理學研究實驗的方法,即在不告知的前提下,觀察受試對象對一些事件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從科學研究角度來說,是很有價值的。而且對圍觀群眾來說,當他們有機會從一個第三者角度去觀察自己的言行時,會有很多平時不可能得到的收穫,是一個很好的自我認識的機會。生活在社會中,我們都習慣了偽裝,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性格,比如說我們會一邊給領導的發言拍手稱好,一邊心裡暗罵「你個SB!」。這種狀態時間久了,很容易自己也欺騙自己,「進入角色」太深了,以至於忽略了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和體驗(正視內心真實想法和體驗並不意味著一味認可和縱容它們,而是可以讓你有機會審視它們,反思自己心靈和行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給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個評估)。

但是這麼做的確也存在倫理問題:如果你的劇情和表演不夠到位,實際上你是在誤導周圍的圍觀群眾。儘管周圍群眾是自己的反應,而不是被迫去按照劇本表演,可說到底也是由你安排的行為引發的,所以客觀性不是很好。

涉及社會問題的事件,很難有全面客觀的評估結果,因為牽涉到的「方程式」的影響因子太多,難以逐一嚴控。

然後說社會救助問題。的確,在孫志剛事件(這裡要感謝因為孫志剛事件而被廣東官府和朝廷聯合構陷下獄的南方系報人)之後,我朝總算難得的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廢除了反人類的收容遣送制度(這只是大批違背人類倫理道德的制度之一),然後宣布將收容遣送機構改為社會救助機構,基於自願的原則,對社會流浪人員提供社會救助。

看起來很美,對吧?實則不然。因為朝廷所為只是改個招牌,把原來的「牢獄」牌子換成「招待所」而已,裡面的設施配套,人員配置,尤其是人員的思想觀念,卻沒有怎麼更換。試想:你幹了兩三年的工作,一直是把流浪人員不管三七二十一推上悶罐子車就走,或者在收容所里不把他們當人看,隨意打罵虐待,死活不顧,能在一個星期里就徹底把態度和習慣都轉換過來么?畢竟不是機器人,換塊記憶卡也許就舊貌徹底換新顏了。

而且流浪人員基本上都是社會弱勢群體,不少也不懂得自己的權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更不用說那些智力和精神有障礙的流浪人員了。他們如果在救助站里被虐待侮辱甚至斃命,又能引起多大社會關注?甚至平時誰關心過救助站里的情況?很多罪行醜聞被揭露純屬湊巧,比如有記者打扮成流浪人員暗訪救助站,結果被打甚至生命收到威脅,還有救助站向黑煤窯等工作場所,販賣智障救助對象謀取利益,甚至發生過流浪者凍死在救助站外的情況。

大陸社會救助立法再陷僵局

一類稿件_凱風網

所以社會救助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立法和官府機構編製設立問題,而是一個社會道德底線的問題。人之所以和其他動物不一樣,就在於人類文明社會的水平高低,不是由高樓大廈的高度和高速公路的長度界定的,而是由社會最底層群體的生活狀態決定的:一個讓這些弱勢群體自己等死旁人漠不關心的社會,實際上和猴群沒有很大區別;一個流浪乞討人員智障患者都能生活的有尊嚴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文明程度極高的社會。社會救助問題,就是這樣一個界定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的關鍵問題。


我非常非常反感這種設置好劇情,觀察周圍人反應的節目,就像是釣魚執法。這是在釣魚普通人的同情心。現在的媒體就想弄個大新聞,怎麼吸引人眼球就怎麼弄,而民眾也是非常多毫無理性的,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非常的假,那女演員罵了那麼長時間,真要是流浪漢都能吃完三桶速食麵了,所以這種節目就是想狼來了一樣,培養群眾的懷疑精神,再遇到類似事件,不是去想著見義勇為,而是想我可別被當猴耍了。

中國是有低保的,大城市一般是有收容中心救助站的,所以只要是不想餓死,還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不想去這些地方。


瀉藥。對於底層人員,美國有一點特別好。美國有很多舊衣服的捐贈處,不要的衣服可以捐出去給流浪漢,尤其是西裝,非常受歡迎。一個有西裝的流浪漢,就有找到工作的機會。我始終覺得收容所什麼的並沒太大用處,環境和安全和人格尊嚴都沒有辦法保障。還是這種鼓勵他們工作的辦法好一點,成本也比較小。

我昨天晚上剛剛跟著學校的一個社團去給無家可歸的人分發食物和衣服。這個社團具體怎麼運作的還不太清楚,清楚了再回來補充吧。

我在美國曾經因為穿的不夠正式被迫回家換衣服。我回去的時候,憤怒的換上了七厘米的高跟鞋,比那個攔住我的保安還高。然並卵。

人確實有等級。我說沒有那是在熬毒雞湯。怪物還分層呢。

至於網易下面的評論……還要評價嗎?


我個人覺得,把流浪漢趕出去是應該的,是道理。

留他下來,並且給他東西吃,這是人情。

總之,趕出去是理所當然的,留下來呢,就是做人情,做善事。

哪個選擇我認為都是正常的。


卸邀。

如果一件事錯了,就不要再錯另一件。

BUT!看見大家的反應我忽然意識到了肉身翻牆的必要性,謝謝提點。


先不說沒事找事故意擺拍製造新聞多麼無聊吧,就說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首先這種現象有沒有?肯定有。你一個流浪漢出入高級餐廳五星酒店,十之八九人家是要趕你出來的。

那麼為什麼?是歧視我窮?歧視我沒錢?歧視我社會底層?不尊重我?

我覺得你誇大其辭了。

以前我也曾覺得:哎呀,你真過分,不人道。後來我出入社交場所多了,看到很多高檔餐廳,還有豪華商場,醒目處有寫「儀錶不整者謝絕入內」,也漸漸有點理解了。

說實話遇到題目中的這種現象,我不會阻止流浪漢入內,但也不會阻止別人阻止流浪漢入內。

阻止你的原因並非你窮你沒錢你社會底層,而是你沒有「儀錶」。在禮儀教育中,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舉止得體,站有站樣坐有坐樣,什麼樣的場合穿什麼樣衣服,每天要刷牙洗臉,乾乾淨淨地出門。

否則,儀錶不整,在社交中容易成為另類,與大環境格格不入。

就好比大城市,有的大街道也會清理流浪漢,讓他們不要在地標性建築附近乞討,不是歧視,不是不讓你乞討,只是這樣影響市容,這些地方「社交性」很強,你什麼時候見到東方明珠下面外灘街道一群乞討者呢?幾乎沒有吧?

我相信你穿件整齊乾淨的衣服,洗頭洗臉剃了鬍子,進去沒人攔著你,你吃得起火鍋還洗不起頭嗎?

越是高檔的場所,對儀錶的要求越高。

這個社會輿論總是容易偏向弱者。只要加上流浪漢的標籤,各種批判人性,批判分層,批判平等,批判社會,批判歧視的聲音洶湧而來。其實這只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根本不用扯那麼多東西。

你整理下儀錶,吃完記得付錢,這就行了。這是社交最起碼的文明和禮儀。你流浪漢不流浪漢跟這事沒關係,你吃飯跟你什麼職業也沒關係。

不要扯社會底層,就算是有錢人,衣不蔽體一身邋遢進店也是會被趕出來的。

求聖母輕噴。


難道我們不是從小就被教育要離流浪漢遠一點嗎?


這是黃河電視台安排演員拍攝的調查性質的紀錄片,把一個場景演示給不知情的人看,觀察他們的反應。

女士是演員。女士的聲音很清晰,而她旁邊的人聲音就很沉悶,顯然女士身上佩戴了錄音設備。

流浪漢也是演員,如果是真的流浪漢,在女士說【能不能坐得離我遠點兒啊】的時候,他立刻就會換一個遠一點的座位,而不是堅持坐在那兒還說【我吃完就走】。

從食客的反應來看,人們還都是挺不錯的。


電視台為了點收視率真是蠻拼的。

而且就算真的極品到了這種程度也是萬里挑一,不是社會現象,無所謂啦。


……要是哪個飯店一屋子流浪漢,我肯定懶得去吃

事實上飯店遇到不開竅的進來乞討的,基本都是無聲的請出去,多用手勢

如果大呼小叫的,也顯得飯店掉價

至於門口能配上保安的酒店,穿cos服應該讓進,但是穿的髒兮兮的肯定不行,他一個人進來整個衛生考核能降兩檔


你看這個節目,一眼假啊,雖然給人的感覺是偷拍,可是鏡頭不抖灰常穩固明顯架三腳架拍的,連鏡頭的畫質、構圖都完美,絕逼專業設備拍的,收音效果也不錯,如果拿手機拍會有很多很多雜音,乞丐那麼小聲說話不會錄那麼清楚,至於那個新聞,只是宣傳節目的噱頭。


前幾天不知道誰把這個視頻截取了一部分發布到了社交網站上,並且配上了對眼睛女的謾罵。截取的部分正好是戴眼鏡女士驅逐流浪者到揭露真相之前。不知道截取這一段視頻的人是什麼居心,但的確引導了不好的輿論導向。

我覺得還是理性一點,看視頻的時候想想如果自己在現場會有怎樣的做法而不是在網路上面當鍵盤俠,去譴責謾罵眼睛女多麼多麼不對。


在東北這娘們慘了,如果劇組穿幫阻攔不及時 能不能站著走出飯店都不好說


如果我幫助了別人之後得知這是擺拍,是綵排好的節目,我只會感到被欺騙,感覺自己的善良被電視台利用來供別人消費。


這種女人在我們韓國人認為是一種賤貨!


人和動物不一樣是因為人可以思考,人有想法,人有同情心,當所有人都麻木於人情冷暖,人們就不再和動物有分別了,也許換位思考一下,那位女士是消費者。有權利享受一份舒適的午餐,但是咄咄逼人就太過分了,流浪漢難道一輩子只可能是流浪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許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會給別人的人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還是覺得能忍一下,就不要得理不饒人


那個眼鏡女真賤啊。以為自己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了么。竟然這樣對待流浪漢。tmd真想扇那個女的幾百巴掌。


這是在空間看到的,看到的時候很憤怒,為什麼有人會那麼不道德,只截一小段,比那個女生更不道德。


起初的拒絕是因為衣冠不整,不是完全包含歧視。

拒絕之後的論戰把話題升級到了歧視,人的等級的層面。

衣冠不整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以不尊重的方式來回敬就不好了。

總體感覺這個節目拍的欠妥,起不到引領風氣的作用。於是招來為痛罵而來的痛罵,而不是反思。


所謂的擺拍很反感。


推薦閱讀:

新聞評論為什麼一定要客觀?它能客觀么?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像法國那樣的有態度的新聞媒體?這個客觀理論是誰提出來的?
過山車是如何保障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的?
最近轟動墨西哥的伊瓜拉事件其詳細情況是怎樣的?
为什么德里克罗斯一直受伤,但是媒体和大众疯狂的褒奖他?
「好奇心日報」是誰做的?

TAG:媒體 | 平等 | 中國 | 歧視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