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我真的已經太過在意到快要強迫症的地步了
有時候做了一件事 就會老去想 我做這件事是對的嗎 我說這句話別人會不會覺得我說的不對 會不會對我有什麼不好的看法?舉個例子吧 我很敬重的一個人 在很多事情上 我很害怕他會覺得我是一個很不好很多壞心眼的人 有的時候甚至對他說要一句話我都要再去檢查我這樣說對不對 會不會哪裡用詞不對讓他覺得我人品是不好的 是我太矯情了嗎 這樣是不是很不好
在意別人的看法,背後滿足的是「需要或希望獲得別人認同」的心理。
這個心理沒有錯,在人與人組成的社會,較多的認同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你現在覺得難受,覺得被別人的看法綁架了自己的生活,這可能是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沒有正確認識。
第一,是部分人認同,還是所有人認同。
第二,是認同你的一部分,還是認同你的全部。
對於第一個方面:
我們需要別人的認同,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柔和、愉悅、有韌性、有發展的空間。至少是不要讓自己處於緊張、對立、尖銳和被邊緣化的環境。明確了這個目的,你會發現,並不是所有人的看法和認同都會影響到你的生存與發展環境。點頭之交、泛泛之交、網路噴子,你會想去爭取它們的認同嗎?但是,正如你行文中提到的,很敬重的人、親人摯友、直接領導、身邊的同事等直接參与到你生存發展環境中的這些關係,你有緊張感,會揣摩、斟酌,睡覺前會反芻自己說過的話,會對別人的反應進行預判,這才是正常的表現。領導一個閃念就能左右你年底獎金怎麼分,二逼才會不緊張不在乎。所以結論就是,找出真正需要在乎的關係,盡心儘力表現好,這也是對自己負責。至於其它人,who cares what you think.
對於第二個方面:
即便是你真正在乎的關係,他們對你的看法,你也得分析挑揀,不能進了耳朵就直接往心裡去。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在認知上要解除「價值捆綁」。人的價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另一部分是「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內在價值是指你作為你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你有你特有的秉性、經歷、特點、天賦等等,這種價值完全由你,也只能由你自己認定,其神聖性沒有任何第三方可以貶低和剝奪。而市場價值,則完全由第三方決定,你有多少市場價值,就得看你在不同的市場表現如何,或者說,在不同的情況下滿足別人需求的能力如何。我們談到別人對你的價值認同度,談的其實是「市場價值」的認同度,是你運用自己的能力在特定的條件下滿足需求的情況如何。然而大多數人會把「內在價值」也捆綁進去,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情緒衝擊。在一件具體的小事上挨了批評,就被放大到整個人都被否定。
寫到這裡,我覺得自己可能沒有能力把「剝離內在價值」這部分講清楚,因為這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實踐的體會。等你對自己的內在價值產生深深的認同後,你會發現「市場價值」上的種種失利,都是無比自然與合理的,都有其背後的原因與可提高的地方,即便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也都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這個時候,你會和自己達成一致與諒解。在最小的情緒衝擊下,重裝上陣。而所有這些,都無法傷害那個你早已供奉起來的「自我價值」。
收尾吧,大致就是這些。總結下來就是,第一,被關鍵的人認同;第二,你自己要認同內在價值;第三,多多修行,把自我價值從別人的認同中剝離開,讓市場價值的波動永遠只留下經驗與教訓,少留下情緒衝擊。
你的這種傾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由你的描述,我產生一些想法和觀點,說出來與你交流——
1.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是我們的言談舉止、所說所做在他們的視角中所產生的印象,其中,只有一部分可能符合我們自身事實、因而是值得聽取的。
2. 我們更活在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中。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這兩個問題比上述第一點要重要得多!
3. 無論你做什麼,怎麼做,你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喜歡你,都認可你或肯定你。
4. 即使是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人,他們也不一定都了解你,或知道你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5. 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認可,這是人的本性(或內在需要)之一,但是一個人格成熟的人決不依賴於這些。
6. 從現在起,把注意力和行動放在尋找自己的價值上,你需要不斷肯定自己,支持自己,贊同自己!
說話做事前三思也好,深思熟慮也罷,這是有益的;你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這也是可取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敢說自己想說(而且應該說)的話,不代表我們要為取悅別人而活。
露易絲·海(美國傑出的心理諮詢專家)曾充滿熱情地給一個求助者寫信說——
「要知道,你有權以真實的面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你無需躲避任何人或去討好任何人,你就是生命本身一種神聖的表達形式,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任務就是充分表現自己的偉大。」(《生命的重建·問答篇》P59,【美】露易絲·海 著,唐志紅 譯,中國宇航出版社,2012)
把這段話送給你,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真誠地祝好!
多在意自己的看法一點。
這是心理疾病,壓力過大導致的強迫症,需要治療。
我以前也這樣。
後來你做成功一些事情以後,你就覺得獲得別人認可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你現在沒有自己適合的評價體系,需要別人來做嚮導。但是你依照了別人,還是可能會一事無成。因為別人不了解你,你應該找到自己適合的東西,在自己的領域裡完成自我認同。我有個自閉症的表妹,做了古箏老師,她在這個領域完成自我認同。
我剛畢業和領導老是有矛盾,辭職後創業,做了生意後來有了成績,我在我自己這裡得到了認同。你需要了解自己,獲得自己的認同,和社會認同。而後別人的意見 好的聽聽,不適合自己的 不要放心上。在意什麼就被什麼所束縛!
你唱歌不好聽」、「你穿這個顏色不好看」、「女孩子學什麼數學」.......諸如此類評頭論足的話每個人都聽過無數次。
在難過的同時,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聽取、相信他們的評論嗎?
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的自由嗎?
我們並不自由,那麼阻礙我們自由的最大敵人是誰呢?
你猜對了,這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會去考慮社會責任,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他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的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害怕去愛,而且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那麼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發生在我們被整個家庭和社會「馴化」的過程或者說是我們逐漸被社會化的過程中。
那一年你4歲,非常喜歡唱歌。你有著動聽的躍動的嗓音並且唱歌讓你快樂。
有一天你媽媽加班到了晚上8點才回家,你不知道她今天跟同事吵了架並且被一位客戶投訴,不知道她今天頭疼了一整天晚上幾乎都沒有吃飯,不知道她此刻還是頭疼欲裂並且非常想靜一靜。
這些你都不知道。
你只是很開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開心了,你開始放聲的歌唱,歡快的圍著她唱歌。你媽媽終於按耐不住了,沒忍住就對於有些凶的說:「別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難聽嗎?」
那一刻你住嘴了。
從此你變得不太願意唱歌了,因為你怕別人討厭你。你覺得自己的嗓音很難聽,所以索性就不要唱了。你甚至開始變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講話。
而所有的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你媽媽在心情糟糕的時候那麼無心的一句斥責。
她並不知道這句話在你身上的影響,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媽媽一樣對你懷揣著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遠都不知道一句話可以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了一個你束縛自己的,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你上初中的那一年開始愛上了數學。
你發現數字是如此的奇妙,不管是代數、算術或者是幾何,它們的規律是如此完美,讓你在其中不能自拔。
你並沒有想爭什麼,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著成績單驚喜不已時,老師在講台上說了這麼一句話:「數學的思維一般還是男生比較擅長,女孩子可能開始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慢慢學到比較複雜的知識,就要落後於男生了。」
你很難過,為什麼就因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數學就會慢慢落後呢?
你也不懂是為什麼,但你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般的數學成績在初二時開始下滑。
每一次你沒有學好,你腦中便會響起老師的那一句話,然後你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甚至開始討厭數學。
直到有一天你告訴自己:女孩子的確不擅長數學,所以我還是去鑽研文學吧!
這位老師的一句偏見,再一次的,被你相信並且內化成自己的聲音。從此,你和自己,簽下了又一個魔鬼契約。
當然我可以給你講無數個這樣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這些很多的契約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
「我不擅長游泳。」
「做我喜歡的事情是賺不到錢並且沒法養活自己的。」
「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著,就沒有辦法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我如果現在不結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
「那麼美麗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會喜歡我的。」
或者簡簡單單是那麼一句「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值得愛的人。」
這些魔鬼契約都是以別人的無心、善意或者惡意的評價開始,以你最終把它變成自己內心的聲音結束,然後你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喪失著自己的自由
所以你要如何打破這種契約呢?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理解。
比如你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說:哇,你畫的好美!你的畫本身並不因為她的評價而變得美了,而是你的畫在她的心中引發了她對於美的知覺。
同樣,你發現另一個看了你的畫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你花了一個星期就畫出這麼沒有價值的東西!同樣,這個評價其實跟你的畫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是它的實際價值都無關,這個評價僅僅說明你的畫沒有觸及到這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想讓你難過(也許因為他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畫出來!)。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這幅畫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價值,而是問問你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你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達,延展或者綻放?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養,才是讓你知道它的價值的評價!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的反映出了他們是誰,而不是我們是誰。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和女朋友還有另一位你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間你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賣花的小姑娘,你掏出錢包,買下了全部的花然後送給你的女朋友。
你的朋友在心裡想:他這麼做就是想在女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
你的女朋友在想:我知道他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全都買下來就是想讓小姑娘今天可以早點回家。
而賣花的小姑娘在想:他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女朋友,才買了這麼多花給她。
他們誰是對的呢?
也許都對但也可能都不對,因為你買花的真正原因,只有你一個人知道。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對你的行為動機的解讀,是透過了自己價值感的濾網,所以其實這些他們對你的評價,更多說明的是他們是誰,而不是你是誰。
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演講或者你非常不擅長演講,都請你感謝他們,並且同時也積極的尋求他們的反饋。
但也請你記得,你擅不擅長演講,跟他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此刻一切你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這樣的你,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魔鬼們簽下限制自己的契約。
因為你知道,你生命的流動性,複雜性和豐盛性,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我親愛的朋友,才是是真正的自由!我的手機和微信18071122930
這是因為你過多的重視外在評價系統,而弱化了自己的內在評價系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先學會尊重自己,才能夠學會尊重別人。因此,你需要省視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做一個客觀的評價。然後按自己所想的去做,然後再看行動過後所產生的效果再來評價自己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思考與看待問題的方式。
謝邀。從技術層面,考慮對方的感受,關注受眾的關注點,設身處地地為對方/領導著想,是打動別人的關鍵,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恭喜題主,你先天就有這個能力。從心理層面,在意對方的想法,尤其是替對方「往壞處想」的心理狀態,是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也帶來了怯場、關鍵時刻掉鏈子等表現。這種心理,一般而言,是我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帶來的。我們的父母或者監護人,沒有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但是,我們已經成年了(或者總會成年),我們要為自己負責任。所以,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相信自己。這種心理,是我們不夠「愛自己」的體現,更多的闡述可以看《生命的重建》,其他答主也提到了。會有一天,我們學會,專註在問題本身,而不是別人的態度。那個時候,我們的創造力、判斷力和無所畏懼的勇氣就會全然發揮出來了。
太在意是因為自己對自己認識的不夠清楚,如果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認識清楚,那麼你還會在意嗎!因為自己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別人怎麼說還有意義嗎!如果說的是真實的,你知道自己問題,你會接受........不是真實的,你不用理會,所以太在意,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自我!
瀉藥。當你度過一段艱難的時光,發現人生最苦只能自己抗,最難只能自己熬,就會知道你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沒有任何人會替你分擔人生。既然如此,別人作為你人生的配角,他們的看法不能讓你人生幸福多一分,與人生目標沒有根本關聯,何須在意?
在乎別人的評價的生活就是浪費陽光和空氣。
自己不重要,他人就重要起來了,這是低自尊的表象。假設樓主是一個敏感孤僻的人,離開象牙塔的庇護,踏入弱肉強食的社會,接受大量的挫敗、質疑、負面評價、無情利用、甚至惡意攻擊,竟然覺得合理,認同自己太差才導致一切痛苦,不去反擊施暴者,而是回過頭來幫外人攻擊自己。只能走向抑鬱,最美好的解脫是自殺。
就算是馬雲爸爸,當年請二十四個的朋友討論創辦阿里,不也是二十三個反對的嗎?那個一無所有的時候他拿什麼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明不了就關上門嚎啕為什麼受質疑,捶胸頓足折磨自己?別談創業了,世界只能又多一個抑鬱症患者。
挨了欺負不去報仇,還要認認真真地自我檢討,再自捅一刀以示懲罰。這聽起來像是弱智才會做的事,但「在意別人評價」這件事的邏輯真就是這樣的。
作為有上網能力的成年人,智力正常吧,是非對錯需要別人來告訴你?功過清白需要別人來評價你?痛苦快樂都需要別人決定你?
下次你只要這麼想:我用得著你們瞎逼逼?滾一邊子去。但是別說出來,會挨打。
想起了以前的我,每做一步都畏首畏尾,生怕別人討厭我,最終只能在自我矮化的奴才人格里冷暖自知 甘苦倍嘗。其實,一個人做的再完美也會有人投來白眼,林志玲在公共場合從未有過不得體的行為,可還是很多人說她做作。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的,喜歡你的人又怎麼會在意這些呢?不要把個人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嘴中,當你放下,你已足夠強大 加油!!
你是因,他人是果。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我原來 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甚至是 別人說悄悄話也很在意 現在 我哪怕百分之百確定了那個人討厭我 我也不會難過 因為 當你開始讓自己真正獨立 習慣並喜歡自己一個人 盡量什麼都靠自己 你就會覺得 只有你自己才能讓自己在意 至於其他人 對的意見就接受並改正 不對或者跑偏的看法 讓它見鬼吧 當然過程很痛苦 只要走出這一步 你已經比別人無敵很多了
大概是別人給你的評價太少了,以至於你對自己的認知還不夠清晰。不如在做事之前多問一下:「哎,你覺得我這樣做可以嗎,我自己覺得挺好的。「 不論他人否定也好,肯定也罷,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你一種反饋,反饋越多,才會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要是你無時無刻都在想:」誒 這樣做別人會不會不高興啊,他們會不會指指點點啊,我是不是應該改進一下才能獲有好評啊,有了好評之後其他人又會怎樣看我啊,是帶著崇敬的目光呢還是懷有嫉妒之意呢,還有旁邊的沒有明顯表態的又是什麼意思呢「等等,實在是太累了,別人的看法你永遠都在意不完。乾脆把你能想到做某件事的所有可能和別人一一道明,獲得所謂的別人的看法,久而久之就會知道哪些沒用,哪些有用,哪些是自己吃飽了撐著的想入非非。祝君好運。
平時人們說一個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總是會「開導」說:「你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就好了嘛?人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乍一聽這話還挺有道理,能解決問題。但仔細想想,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你需要去解決問題。」就像「我頭疼了,怎麼辦呢?」回答說:「你別頭疼不就好了嘛。」可問題就在於我怎麼樣才能不頭疼呢?
如何才能不那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批評呢?我覺得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應該先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那麼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或批評呢?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時你為什麼就會那麼悲傷或者憤怒呢?
也許我的分析並不全面,你姑且一聽。我認為太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大家喜歡稱為「愛面子」,第二種則是大家所說的「不自信」。
所謂「愛面子」,其表現主要是在有一定聯繫但又不是至親好友的人的面前,難以接受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批評自己。例如在同事面前、在同學面前、在街坊鄰居面前,如果這時有人批評你、公開指責你,你會覺得很難受,而且這種難受的感覺是指向對方的,或厭惡、或憤怒、或憎恨。舉個例子,假如有人在辦公室里公開批評我,而且是批評我這個人本身(如性格、能力等,)說我自私,我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且情緒是指向批評我的那個人,比如我會覺得他很不講道理,我會討厭他,我會想要報復他,因為他讓我在同事面前「沒面子」。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面子」那麼重要。其實我覺得這裡所謂的「沒面子」實際上是負面看法的傳播,導致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被降低,從而使得我更可能被孤立。人是群居動物,從遠古時代就是群居動物,單個個體很難生存,只有依託群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發展,而組建群體的前提就是群體中每個個體都有所謂的價值,如果一個個體被認為沒有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累贅,那這個個體就很難存在於這個群體中,自己生存的可能性就被降低了。因此,展現自己的價值就能提高自己的生存率,而價值一旦被降低,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被降低了。這裡的價值更多的是指在被人眼中的價值。而現在的人依然如此,如果一個人在群體中被認為沒有價值,那這個人被踢出群體是遲早的事情。而一旦沒有了群體,就少了很多的資源,就更難以生存。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愛面子」,會害怕在有一定聯繫但有不是至親好友的人的面前被指出缺點。而如果只是在一群陌生人面前,或者只在至親好友面前,這種「愛面子」的感覺會小一些,原因就在於你認為在他們面前即便被指出缺點,也會較小影響自己的群體地位。當然,如果你認為這種批評真的會影響群體對你的態度,那你也會很排斥很反感。
再來說說「不自信」,其表現更多的是即便在個體面前,或極小群體面前也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尤其在那些自己並不確定的方面的負面評價,而感到悲傷或憤怒。例如,一對一的談話,三兩個人的閑聊,如果別人說你某方面性格不好,或你某方面能力弱,而這些方面的內容你之前並不確信,那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更多的是指向自己,或悲傷、或憤怒、或悔恨。再舉個例子,我和朋友聊天,他說我自私、懦弱。我可能會感到悲傷或憤怒,而我悲傷的對象是我自己,我為自己感到憤怒,因為我自私,因為我懦弱。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別著急,繼續往下看。我覺得這種所謂的「不自信」,其根本應該是「不自知」,也就是對自己不夠了解。拿懦弱來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懦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勇敢,這時我會不由自主的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幫我確認,幫我了解自己。依據別人對我的評價,我來進一步的了解自己。我不知道我是懦弱還是勇敢,而你現在說我懦弱,那我很有可能真的懦弱。而我本身並不希望自己是個懦弱的人,但我用你的眼睛證明我是個懦弱的人,這個結果是令我失望的。我感到悲傷、感到憤怒,原因是我居然是個懦弱的人。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指責,這時更像是對我的判定,而這判定的結果不符合自己期望。也是因此,如果他指出的缺點是我已經認可或認定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內化了,例如我膽小,我知道自己膽小,那麼當別人再說我膽小的時候,我就不會那麼悲傷和憤怒了。此外,如果我知道我是一個勇敢大膽的人,別人說我膽小我也不會悲傷憤怒,因為我知道他說的不對,我不會糾結於此,也許我更感興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但當他或幾個人反覆說我膽小,我可能就會有所動搖,所謂三人成虎可能就是這樣吧,我原本確定我是一個勇敢的人,但幾個人都說我的膽小,那我可能會有所動搖吧。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好朋友,即便是開玩笑似得詆毀你的優點,但如果對方常常如此,那也是會急眼的。另外,我這裡所說的批評和指出缺點,並不包含嘲諷和挑釁。如果我真的膽小,但別人說我膽小的時候再表達出一些嘲笑的意味,那我也會生氣和憤怒,當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何才能不那麼在乎別人對自己負面評價呢?我覺得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我認知,充分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哪裡長哪裡短。再有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點之後盡量的改變自己缺點,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價值,這樣就不會擔心別人拋棄自己,不再擔心自己被人看成沒有價值的累贅了。
在我看來,春天裡一棵小草生長,它沒有什麼目的。
風起時一匹公馬發情,它也沒有什麼目的。
草長馬發情,絕非表演給什麼人看的,這就是存在本身。
我要抱著草長馬發情的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差羞答答的表演。
在我看來,人都是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王小波&>所以 有些事別怕去做 大家都是普通人我覺得在意別人看法本身不是問題。
出現問題的是你對自己很在意別人看法感到不舒服。你可以把自己理解成兩個不同的自己。一個是很在意別人看法的自己,並根據別人的看法對自己的言行不斷進行調整。另一個是對在意別人看法覺得不舒服的自己,認為自己能夠設計出更好的方案,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動的自己。兩個自己都沒有錯,你讓兩個自己坐下好好溝通,聽聽雙方的看法,讓雙方都盡情表達。然後找一個彼此和解的方案。都是自己,大家的期待都是一致的,只是雙方的採用的方法不同,在這個基礎上,和自己好好溝通。多做一點事情,充實地生活,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去想不必要的事情。
以前我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啊,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一定要回復別人最後一句,打電話一定要別人掛了我才掛,不然總怕給別人留下「這個人沒有禮貌」的壞印象。 後來,大學參加了很忙的學生組織,每天忙著各種事情,好多好多。群發通知簡訊,收到「知道啦,謝謝!」這樣的簡訊的時候,我不會像之前那樣客客氣氣地再回復「不用謝(再打一個憨笑的表情)」。因為真的,真的,真的太忙了!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顧及,去體諒那麼多人的感受。我只是「一」個人,同時要去處理那麼多不是重要的,有營養,值得必要回復的信息,我只能自己心裡默默地說『』對不起,我不回復了。『』 我所接收的信息夠多了。 之前總會覺得,某某某名人太耍大牌了,為什麼他不理別人呢,為什麼他不在別人找他的時候及時搭理別人呢,他不怕別人討厭他嗎? 後來我知道了。真正厲害的人,他的能力就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他不需要關注太多別人對他的看法,因為他自信啊!他有讓別人就算等待也心甘情願的能力,這是他不在乎別人看法的資本。一個人,如果有了能力,自然會有很多人來依附他,他只用靠他的實力作黏劑就好啦~ 手碼不易&>不自信
推薦閱讀:
※請問下,如果想做心理諮詢師科班出身是否很重要?
※心理諮詢師會在訪談過程中辱罵來訪者嗎?如果會有什麼後果?
※常在知乎回答問題對心理諮詢師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弊?
※暫時不具備條件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有哪些可靠的辦法緩解自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