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內大學的交響樂團?


上圖先。今年音樂會官方圖。

更新一下,今天才發現,我們去年大藝節選送全國比賽獲得了全國二等獎!

可能這個成績對於知乎上的大大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藝術生(銅管99%以上都是大一進了學校新學習的,幾年才能碰上一個稍微學過一點的)的樂團來說已經是值得欣慰的一個證明了。

—————————————————————

只說非專業。我在武漢某財經類211大學的樂團,樂團建制已13年,獲得過三次湖北省大學生藝術節一等獎,並且在去年的大藝節入選全國比賽,這在湖北省高校的業餘樂團中是唯一一例。學校沒有藝術專業,沒有特長生(中間有過兩年後來被取消了),就和所有非專業的樂團一樣,雙簧大管需要外援,圓號吹成翔,大體情況各層答案都講的差不多了,但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做出了一番成績。這十幾年確實非常不容易的。

至於如何看待。

非常希望獲得支持,也非常希望交響樂能夠被更多人欣賞。至於得獎什麼的,雖然說也是一種目標,但絕對不是我們這種非專業樂團的唯一目的,如果這麼功利,樂團一定發展不好的。

我想說的是,對於業餘樂團,熱情和信心真的非常重要,相對於專業樂團,我們的自身能力本身就不足夠強大,培養出樂團良好的氛圍會有利於發展。人心散慢,沒有共同的信念,只把樂團當興趣班是不可以的。這些話,我們在招新時會和每一位新生說明,做不到我們寧缺毋濫。

另外一點,在每年的選曲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觀眾對於交響樂不甚了解,往往更加欣賞流行元素更多的樂曲,但是我們一直堅持著不能過於低俗的底線。與國外相比,我們的音樂教育真的落後很多,我非常期待高校樂團的發展可以提高觀眾們的音樂欣賞水平(不過這一點確實比較困難),再不濟就算聽不懂也能得到支持。

看了看答主們大都是全國各個樂團的成員,希望能夠多多交流,相互關注,一起進步~


卸腰。

誠招各類中提琴、低音提琴、圓號、oboe、大管演奏員。


我校對於樂團的預算年年在減恨不得藝教中心關門,真不知道在想什麼。樂團不倫不類沒有歸屬。

藝術特長生的招收並沒有根據樂團需要來定製招生計劃,樂手水平差距懸殊,帶不動。

小朋友辛辛苦苦把樂團弄成這樣實屬不易,然而他馬上就要畢業退團了,又要廢了。並不知道這孩子用不用知乎,反正叫他來看一眼。

總覺得從高中到大學,一直在倒退。高中有像樣的管樂隊弦樂隊民樂隊,甚至具有國際聲譽。而進了大學連找個排練廳都要看各種保安大叔臉色,有上頓沒下頓的。

至於其他學校的拉幫結派就更不用說了。

搞不好了。我們就指望指望音樂學院們的樂團吧。


簡單說一說我母校樂團的狀況。

我母校是一所在京211財經類院校,沒有藝術學院,早先連藝術特長生都沒有(大概從2003年才開始招特長生)。

90年代初學校有一個由某央企贊助冠名的軍樂團,當時該企業與學校關係極好,贊助自然財大氣粗,軍樂團置辦的樂器、服裝在當時都是不錯的,還從解放軍軍樂團聘請了指揮和老師。老師帶得很負責,學生排練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軍樂團出去參加比賽還得過幾次獎。

後來學校解除了與中央某部的隸屬關係,這個贊助就沒這麼好拿了。最後徹底解除關係,軍樂團從學校最得意的社團變成最寒酸的社團,靠著團委給的極少的經費,吃著老本勉強維持。不過好在各項制度都建立起來了,延請解放軍軍樂團的老師和指揮也成了定例,大學生活動中心這個專屬排練場地沒丟,慘是慘一點,架子總算沒散。

軍樂團的第一次轉機是幾個99屆的師兄師姐帶來的,他們跟贊助時期的老人有接觸,知道當時的情況,面對軍樂團眼前的凋蔽有責任感和抱負。這幾位師兄師姐重新拉到了贊助,對招到的新人做了很細緻的組織工作。

樂團有了資金,人心又攏,大夥積極排練,居然在2002年也辦了個慶祝軍樂團成立十周年的專場晚會,還在現代文學館為巴金誕辰百年而舉辦的活動上為巴金老人獻奏一曲管樂版《拉德斯基進行曲》。(業餘樂團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去,演出效果充其量是「很響」、「很齊」。XD)

第二次轉機是學校開始招收藝術特長生。開招藝術特長生的幾年內,學校成立了弦樂團、民樂團,軍樂團人員的水平也有了提高,不再都是清一水的初學者了。學校各種活動上,軍樂團和弦樂團逐漸開始聯手表演,這也是學校愛樂樂團成立的發端。

接下來的事就很順了,幾次成功合作之後,軍樂團和弦樂團合併為X大愛樂樂團,與合唱團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由於解放軍軍樂團那邊的兩位老指揮都因身體原因不能繼續留任,愛樂樂團改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請老師的情況我不是太了解,可能弦樂團和軍樂團還是各自延續舊例。

去年,愛樂樂團正式辦了個成立專場音樂會,雖然編製還不是很齊全(打擊樂、管樂還湊合,低音提琴數量少太多),看到我的後輩們在台上身穿禮服,很專業的樣子,還挺感動的(不要嘲笑一個業餘樂團成員的感動點)。不過據後輩們講,現在雖然經費已經不是大問題,樂團的氛圍卻沒有以前好了,特長生、初學者的水平差距在那放著,很容易相互埋怨。

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樂團接下來的發展的,起碼生存不是問題。失去最早贊助的軍樂團、後來的弦樂團都是學生自主發起維持下來的,不是行政命令下的產物,團委負責樂團的老師對日常排練和組織活動很少干預,基本上是學生自己在管理自己。學校里還是存在一群熱愛古典音樂的學生,他們的熱情足以感染帶動樂團。X大的學生在拉贊助方面也有過人之處,經費問題學生自己就能解決一部分。有願意以這個愛好玩到一起的人,有能弄到錢的人,再加上比較成熟的社團制度、比較寬鬆自由的校園氛圍、比較有保證的專業指導,小盆友們還是比較願意折騰起來的。

題主問如何看待國內大學的交響樂團,受專業設置、學生規模的限制,在專業性上,X大樂團這樣非綜合類大學樂團跟綜合大學的樂團自然是沒辦法比的。我們的樂團更像是一個愛好者協會,而不是一個專業機構。談不上妝點學校門面、豐富校園生活這些太高估一個業餘組織的作用,樂團在努力生存下去的前提下,為喜愛古典音樂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愛好、相互交流的平台,也為每一個參與進來的學生創造了專屬於他們自己的集體回憶。我現在雖然已經離校多年,回想起樂團生活,還是會不由自主的開心起來。當然啦,這也跟我那時的男朋友就是樂團同儕有關,不了解的人不知道情侶一起排練的樂趣。XDD


居然沒有清華交響的人來答嗎?

我這個粉絲都看不過去了哈哈

本科加碩士,男票在樂團待了7年。拉大提琴。

可以說為樂團付出的,比成績和科研都要多(有事比女票也多),收穫的也多。可能這麼說沒人能夠理解。

簡單說就是,這裡有很多人在擁有學術理想的同時,有著音樂和藝術上的追求。小到一次排練做好,一次演出演好,大到走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帶領整個隊伍拿下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9連冠,一次次牢牢捍衛一等獎第一名的桂冠。

人的一生,能有一段時間,和朋友們一起,不為功利,只為了共同的愛好和夢想而奮鬥,做到一件又一件老了回憶起仍激動欣慰的事情,真值!


音樂學院的樂團水平應該還是很高的,綜合性大學樂團要弱很多,但是它存在的意義本身就是豐富學生生活,外加裝點學校的門面,具體來說:

一方面,樂團需要水平足夠好的樂手,大學的方式是通過招藝術特長生來實現的。

另一方面,需要長時間的排練,所以國內一些水平比較高的樂團的樂手都要犧牲寒暑假來排練(比如浙大文琴樂團)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帶團老師是能力決定了整個樂團的水平。因為他既能決定選拔是否過硬,也能決定排練是否刻苦。反例就是廣州某高校的蔣xx老師,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就別問了。


整體國內大學生交響樂團,都差。相對來說,只能矮子里拔將軍。

弦樂中提貝斯奇缺。我之前所在的樂團,鬧出過簡歷上自幼學習中提琴的笑話。………好吧我承認這事我乾的,為了跑場子不擇手段。

小提琴聲部沒有音準,沒有音準,沒有音準,節拍不穩節拍不穩節拍不穩。一個個都是獨奏選手么可以理解。

木管類,單,雙簧管缺,尤其雙簧管。大管看運氣和人品。長笛容易破音,速度一快跟不上。費加羅的婚禮是典型殺人曲目。

銅管類,圓號基本沒有好的,偶爾吹准一次能把我們感動哭了,所以排練前得先看黃曆。大號哥表示我樂器太沉,所以排練時斷時續。

打擊樂,都是鋼琴小提琴轉的啦。一人負責一個,三角鐵一號二號三號演奏員。鑔總是能打在半拍上讓人有探戈的趕腳,或者感覺像腰子上被懟了一腳。

綜合來說,我們缺乏從小開始的基本功訓練和樂團合奏訓練。從大學開始訓練又因為時間原因不能有效練習,所以普遍水平偏低。慢慢培養國民音樂素質才是正經事。


如何看待國內大學的交響樂團

這個問題首先要把國內的大學歸類

1.專業音樂學院,以央音,上音為首的九大音樂學院。實力毋庸置疑,國內樂團的演奏員多來自這些學院畢業生。學院器樂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強,學生水平同樣強。其交響樂團為演奏級選手。

2.一流的綜合類大學(211 985工程),這些綜合類大學今天已設有藝術學院並且聘有較高水平的教職工。一等的綜合類大學雖然水平比不上專業音樂學院,但藝考門檻同樣高,難考。所以對藝術特長生的要求同樣高,這些學生水平其實不比專業音樂院校學生水平差,不過為了人生大方向才選擇了綜合類大學(當然只是他們以為,考上發現一卵樣)。這些大學會缺少一些冷門器樂例如大管,大號等專業學生,樂團的冷門樂器演奏員可能多為輔修,所以樂團水平稍次一點為專業級選手。

3.一流的師範大學(211 985工程),如北師大,華師大等。由於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研究生大多就業方向為大學教師,所以音樂教育水平僅此於專業音樂學院,在一些門類上甚至強於他們。器樂門類較全,樂團建制健全。跟一流綜合大學一樣,招生門檻高,學生水平高。屬國內樂團演奏級選手

4.普通綜合類大學及師範大學。大學生的最廣大來源,由於招生門檻略低於上述學校,學生水平有層次不齊的現象。器樂門類不全,類似小號老師把小號,圓號,大號,長號一把抓的現象比較多,缺少冷門樂器老師和學生,樂團建制不健全,影響實力水平。但其師資力量多來自專業音樂學院和一流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等,水平也較好。這些大學的樂團屬准專業級選手

5.二本BC類,專科,這些學校的器樂門類較少,師資力量較差,我見過很多這類學校只有兩三位器樂老師的,無法滿足樂團建制,樂團多靠愛好者撐場。實力較差,屬業餘選手。

(以上分類謹針對有交響樂團的學校)


在南京大學交響樂團專職為首席翻譜。

正好借這個問題翻到第一次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時的小感觸

從2號到14號……

很長時間的排練,很短的睡覺時間。沒有網,沒有獨衛,洗澡要搶公衛。要早起,晚了沒有早飯,排練會遲到。上午排練完跑會賓館吃飯,因為午覺時間不夠。有電視,卻沒法完整地看CCTV5的體育新聞,因為晚上還要排練。每天都是這樣的生活……

可我卻願意笑著敘述這段時光,因為我還是很開心……

分聲部排練,一個一個地拉,拉的不好大家開心地笑,自己也笑……

大家也會從頭很認真地演奏一遍,就像是在比賽現場。聽過了柏林愛樂的版本都是唉聲嘆氣,但又都知道大家從不曾氣餒……

在餐廳拿魚排,想再吃又不好意思再去拿,要沒拿的同學幫忙……

沒事的時候,一提的吹大管,大管的拉中提,中提的敲小軍鼓,小軍鼓去玩貝司……

元宵節大家窩在一個屋吃元宵,一人一句的祝福,樂隊確實是一個家,讓我溫暖讓我熱淚盈眶……

晚上玩殺人,玩報數,玩大力水手,玩能想到的一切白痴遊戲,進行能想到的一切白痴懲罰,那天晚上,大家聽到了很多人緩緩敘說的自己的故事,關於戀愛,關於理想,關於自己的回憶,關於一切……那天到很晚,一直到外面的天暗了又亮,屋裡的人睡得橫七豎八……

開幕式大家同仇敵愾一起抱怨,在台上無聊地睡過去結果頭重重地砸在譜架上。

比賽大家都沒有過多的言語,小軍鼓的Solo,弦樂的Piu Allegro,管樂G後5小節,當時的戲言,今日變為實現了的諾言……

樂團是一個家……

我是一提的人,我是南大樂團的人。

我們的指揮萌萌噠,留了個小澤征爾的髮型

儘管平時和顏悅色,但也是有過直接把總譜甩向冒泡一萬遍的不成器的團員的經歷的……

相比起當地的一些專業團,其實業餘團反而更具有「一起做好一件事」的氛圍。也就是這種氛圍,讓我即使在大四進入求職狗階段時,仍然時常念念不忘地跑回去蹭蹭排練、蹭蹭演出,甚至在大四末尾趕上了又一次的大學生藝術展演。

說評價,就是:

無論水平高低,無論演出多少,作為業餘愛好者而言,大學真的提供了一個最好最方便的近距離接觸交響樂團的機會。

我想像不到,如果沒有參加南大樂團,我這輩子是否還有機會坐在樂團之中,與各個聲部一起奏響一首完整的交響樂。

其實,在中國最好的幾個大學的交響樂團的水平,已經超越了一些非一線城市的愛樂團。

向上面有知友提到的清華交響樂團,水平確實算得上業餘頂尖了。

貼一個個人很喜歡的清華交響的作品——勛伯格改編的勃拉姆斯的鋼琴四重奏

視頻封面TUSO杭州大賽視頻—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話說……還不小心在貼吧認識了視頻里solo的首席MM……真是神奇……


手機碼字不易

以下回復點贊可見

————————分割線————————————————

很多國內大學交響樂團的水平不如一些優秀的中學生樂團,或者說大部分大學的交響樂團水平慘不忍睹,與平庄中學有一拼之力。究其原因 接著往下看

補充:此處大學指非藝術類專業的普通本科,也就是刨除音樂學院的樂團。

1.優秀特長生數量不足,許多學校由於自身吸引力有限無法招來各地水平較高的特長生,就導致優秀的特長生的集中使某些學校水平越來越好但一些學校一年不如一年。

2.很多學校不像中學樂團一般有聲部指導老師,自身水平不足以支持他們自主練琴。

3.作為特長生考進學校後對排練絲毫不在意,契約精神的缺失導致對樂團以及排練不負責任

4.所謂批量生產特長生,曾在包郵區某985就讀,樂團中就有從高一高二才開始學樂器然後來考特長生的學生,我認為這種毫無基本功的選手對樂團水平進步起不到什麼作用,只能增加人數……

5.學校資金支持不夠,聽聞北京某理工科大學樂團弦樂每人一套larsen+thomastik我的心裡就嫉妒的無名火起……但是大多數大學樂團還是每年一兩萬的經費這種狀態,就問何時能攢出來一套定音鼓!

所以題主你問怎麼看待,我不太好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再割————————————

割了也沒有什麼用 如果你看完了,能給我點個贊么,手機碼字不容易,各位看官請珍惜


(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非專業軍樂(管樂)團。我曾是武漢某211大學軍樂團成員,在軍樂團待了近兩年半的時間,現大三,退團有半學期了,之前是長笛聲部的。

先放張11月我們音樂會的照片。

我們社團成立於1992年,迄今為止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了,曾獲全國百佳社團,社團有八個聲部,大概有十多種樂器。木管有三個聲部,長笛聲部(有長笛、短笛),單簧管聲部,薩克斯聲部(有小薩,大薩,高音薩);銅管聲部有小號,圓號,長號,大號,中音號;打擊聲部,有大鼓、小鼓、三角鐵、架子鼓、鑔等樂器。

軍樂團在學校的主要演出任務有:每年9月新生軍訓的閱兵奏樂;每周一早晨的升旗奏樂;跨年零點升旗的奏樂(零點升旗算是我們學校的特色了);學校運動會的奏樂;學校元旦晚會、畢業生晚會的演出;一些社團、部門的周年慶演出;校園藝術節的專場音樂會,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聖誕快閃。

以下內容大概就是我們這一級在團內兩年時間的所有活動和演出了。

9月軍訓結束閱兵的時候

大一暑假暑期集訓的時候

集訓期間的預演

集訓期間的團組織生活會

平時的合練

集訓結束的彙報演出

集訓結束的聚餐

新生樂器展示的時候

元旦晚會

2014—2015年零點升旗

畢業生晚會

學校的愛心助學團周年慶

聖誕快閃(還上了武漢的熱門微博)

音樂會前夕的宣傳圖和海報

(學校隧道的塗鴉)

門票和節目單

音樂會當天

還有一些我們聲部的日常

這些圖片只是在社團兩年的生涯里的一小部分,有太多美好的回憶和記憶都是無法用圖片和語言來表達的,大一大二兩年軍樂團確實佔了不少的課餘時間,因為社團招新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零基礎,成為這樣的一個演出梯隊,每天的訓練強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我們平時的訓練,早晨六點三十到七點一刻,四十五分鐘的早訓;晚上五點五十至六點五十一個小時的晚訓,星期天晚上七點到九點的合練,周一到周五,學期初到學期末,天天這樣,周周如此。最後能堅持下來的團員大多都是源於對管弦樂的熱愛,還有就是對這個社團和社團里的人的難以割捨的情誼。

但是,現在回頭想想,如果問我值不值?我只想說,值!非常值!一點也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大學能加入這樣一個大型的社團,再這樣一個有愛有趣有人情味的大家庭里待了兩年,學了一門自己喜歡的樂器,認識了社團里這麼多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朋友,人生中也算有了樂團的經歷,感覺是很真實的兩年。我還記得好多個在琴房訓練的早晨和下午,和聲部的同學朝夕相處的日子,在打擊琴房合練的晚上,第一次穿上演出軍裝的喜悅,開懷大笑掉節操的團組織生活會,演出前的綵排······歷歷在目,都是大學裡最難忘的日子和記憶。

(第一次比較走心地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望多多包涵)


作為一名軍樂(管樂)團前團長,與學校交響團來往頻繁。除互相借人演出、挖牆角等例行利益事物外還順便泡了女團長,為兩團今後的友好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北洋藝術團總團設職能部門和辦公室兩個直屬機構,下設北洋合唱團、北洋交響樂團、北洋民樂團、北洋軍樂團、北洋舞蹈團、北洋曲藝話劇團、北洋越劇藝術研究會、北洋藝術愛好者協會、北洋藝術團演出中心等九個團隊。

我校藝術團是這麼一種大聯歡模式,舊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內所有房間被盡數搶佔,能有自己的排練廳實屬不易,還經常需要和其他團體協調時間,讓場地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而每學期、學年的專場演出季更是腥風血雨,學校僅有的一個可供演出的報告廳的周末排期早已布滿,各團長為自己團隊爭取更長排練時間、更好的時間點(避開考試和重大活動)鬥智斗勇,樓外的宣傳燈箱布布局也是勾心鬥角。這大概也是國內大學交響樂團的一個縮影。

普通大學生,大概是從各個團的演出宣傳資料里挑熱鬧的、妹子多的;

文藝大學生,依照其藝術背景選擇喜愛的藝術形式、藝術作品;

團員大學生,通常頂我團,黑敵團;

而我這種負責過一百多人樂團的大學生,對每個能堅持下來的興趣類社團,都心疼的很。

交響樂在國內的受眾真不大,連我去看友團演出都以看妹子為主要目的。幾百人的報告廳,在交響演出時坐得很寬敞,並且有近一半是老團員在捧場;同樣的場地辦校園版非誠勿擾,擁擠到連我這個男嘉賓都差點沒進去。

外出比賽,和諸如清華交響那種高端夢幻團體同台競技,人家替補團人數都比我們多;手捧自家牙縫裡省出來的樂器,相比部分團員的國產半進階樂器小自豪,卻在人家全團標配世界超一線品牌樂器面前默默遮住了商標。自己所信仰的,唯有無數假期加排時流下的汗水,和身邊從未離開的夥伴。

得了獎,主管老師掩飾不住領了獎金的喜悅,告訴大家明年特長生縮招,然後把獎狀裱好,鎖到辦公室的柜子里。待到哪天團長替三小時排練里遲到一小時、早退半小時的指揮要工錢時順出來彩印之後,大家才相信真有這事。

我相信對絕大多數學校來說,真正支撐一個樂團的,從來不是校領導、主管老師,而是一批熱愛音樂,渴望創造音樂、分享音樂的學生。


人大合唱團(二團)畢業成員表示,敝校的交響、民樂、鍵盤三個團水平都很不錯,而且時常有演出,而且有很好的室外音樂會表現力。當然敝校室外演出的觀眾是極其配合的。

我覺得這主要歸功於敝校樂團的平均水平和強度大,成系統的排練。反觀前幾年合唱團,雖然也排練非常好,但沒有合適的指導老師,水平是有所下滑的。(我雖然進不了一團,聽還是會聽的,14畢業演出那是啥啊…)

北京市交響樂團高校巡迴演出和他們其他的演出我都去聽過。

和敝校交響樂團比,高校巡迴被敝校每年彙報演出完虐,日常演出不相上下。就這樣北交高校巡迴還說「人大學生竟然也很懂得觀看禮儀」,也TM不知道竟然的是誰。


具體體驗就是:大一的時候,各種看不上大學樂團(職業水平,排練曲目,紀律,團委),各種想念高中樂團,但同時也總有各種不入流學長找新人搭訕。大二的時候,各種在學弟學妹面前嘗試刷存在感,繼續吐槽大學樂團,不太想念高中樂團了。大三的時候,混上首席,開始在學弟學妹面前做leader了,樂團主人翁精神出來了,開始為樂團各種事務負責了,想保研的筒子在團委那邊開始搞關係了,於此同時由於疏於器樂訓練,水平開始呈渣化趨勢發展,開始理解大學樂團實力差主要是因為自己實力差。大四的時候勵志保研的同志繼續為樂團服務,其他成員逐漸淡出樂團,各奔前程。

畢業後前兩年,開始常常會想念樂團, 某些情懷帝會回樂團看看,如果人緣還不錯的話,學弟會送上掌聲,自己內心會感動。如果恰好手裡帶著樂器絕對會被新團員完爆。再過幾年等再回來的時候發現已無人認識,這時一定會感慨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然後又過了很多年,很多年到幾乎已經忘記當年參加過樂團。某天網上突然開始流傳一個叫啥JB「泡椒鳳爪女皇「的狗血視頻。點開一看興奮了「我操,這不是當年的樂團學姐嗎!!」

可儘管諸多狗血,很多年後當我回憶大學4年,首先浮現的卻是在銅管聲部一起奮鬥的兄弟,一遍遍讓我們重新演奏的指揮,每一次的新年音樂會的燈光,及和初戀女友(同樂團)一起手牽手從排練廳回寢室的那條小路。


最尷尬的事情就是…樂團里自己都知道演的很差…但不明真相的觀眾同學卻都是一副讚美敬仰的模樣…囧…


真的沒有人提到北航交響樂團嗎=_=

作為一隻無緣參與交響演奏的鋼琴狗,聽了今年六月的莫扎特協奏曲專場,我只想說他們的演奏很精湛。


在下作為北航交響樂團一員,免不得要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下。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我們學校的交響樂團是很成氣候的。在下曾經有幸參與/欣賞過人大學生交響樂團、武大學生交響樂團清華學生交響樂團等學校交響樂團體,並且有幸參與過許多社會團體乃至專業團體的演出,雖然水平上來說我們的交響樂團沒有一些專業團體好,但是我們所能達到的水準能夠滿足我們目前對於藝術、音樂教育、素質教育的追求,並且激發了我們自己對音樂的更高的要求,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能令我們在各個方面有所追求有所收穫,另一方面能夠將這麼好的音樂帶到校園裡讓功課繁忙的同學們欣賞。對於樂團來說,我們有真正的能力排各種歌劇序曲,有能力演奏芭蕾舞組曲、套曲,有能力挑戰拉赫瑪尼諾夫、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的正規交響樂,甚至有許多能夠演奏協奏曲的人,並排演了一場莫扎特協奏曲專場,這真的很令我激動。這些並不是好高騖遠盲目追求,我們的演出真的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水準。試問某些省級交響樂團是否能夠拍著胸膛說自己有這份自信、追求以及實力?

我個人認為,大學交響樂團的意義就是激發人們對於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視,以及對於藝術的普及。有人參與才會有所傳播,才會有更多的人對此有所追求。這對於現在的人們、學生們來說是最需要的。

令人悲哀的是,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特長生再過幾年即將消失,"學生交響樂團"這個名號也面臨著破敗。我一方面是悲哀那些將音樂作為愛好的同學、學弟學妹們會因此而對於音樂迷茫,另一方面是悲哀我國對於素質教育和藝術普及的現狀。本來我們國家的學生就只重視學習重視成績,如果再這麼下去的話,國民素質教育又將何去何從?難道只能將藝術束之高閣,只讓一部分人接觸到么?有多少孩子用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去拚命學習拚命學習,學到最後只能成為一台冰冷機器裡面的單調的零件,音樂對於藝術等能夠滋潤心靈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到最後位高權重功成名就回望自己一生卻空虛單薄的如同一張紙?又有多少藝術垃圾和藝術渣滓和音樂敗類在市場上脫光了衣服橫行無忌還撈得滿盆滿缽,甚至進一步扭曲人們對於音樂對於藝術的印象,導致進入惡性循環?這方面值得反思的太多,只能點到為止。

還是希望能夠給大學的交響樂團多些空間和發展,給真正的藝術多些紮根的機會。


居然真的有這個問題,清華的長笛一隻表示,僅僅希望自己樂隊能做到用D50錄出來的音能聽就行。。。


一靠政策,二靠人。沒有政策沒有團,沒有人沒有好團。


我蛤母校樂團水平覺得不錯,報考的要求也不低啊…真的很多人拎出來獨奏水平炒雞高的,不亞於在音樂學院里水的


推薦閱讀:

怎樣能進入nasa技術核心團隊?
大學上課身邊人都在睡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川師殺人碎屍案?
想學計算機系卻報錯志願進了數學系,該怎麼辦?
二代吹吹風可以得到的是我付出很多努力還得不到的,心裡很鬱悶怎麼辦?

TAG:大學 | 交響樂 | 如何看待評價X | 管弦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