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建築,空間設計得很簡單,但卻仍然出彩?

據我所知,很多建築系學生在做設計時,都會追求空間的趣味性。空間的趣味性是好設計的必備要素嗎?

相關問題:怎樣算做是【有趣味的】建築? - 建築設計


****

更新於6/20日,於下文第二個案例。

針對各位比較疑惑的BIG的作品,the mountain。

圖片較多,耗費流量。

****

我的老師做啟蒙設計的課程時,曾經說過設計這個行為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如果只是求一個矛盾的最直觀解,恐怕人人都是設計師了。個人認為身為設計師,我們之所以會投入如此多精力去學習如何設計,是為了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得出更為理想的解決方法,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滿足不同矛盾的解決,同時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建築學上的進步與文化藝術領域其它方面的進步同理,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題主所說的各種有趣的空間,仔細想想,是不是也是各種助力作用下作為整體發展的產物呢?

****

再來說有趣的空間這個事情,有趣是有一個非常寬泛的界定,或者說非常表面的界定,當我們談論有趣的空間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可能性,當然會有不足,歡迎補充:

1.對於已有的空間類型進行新的發掘

龜屋(kame house)——kochi建築事務所 木結構

這是住宅區的一幢新建住宅,外表的趣味性並不是非常明顯,但內部空間由於對牆體的獨特切割導致出現了六面體虛空,個人認為對於住宅的體驗來說,算得上新奇有趣,這是對住宅這一形式的再發掘,從而創造出來。

這一種有趣可能更接近於「呀,沒想到住人的房子還可以是這樣的」。

2.對已有空間類型的組合:

The Mountain——BIG建築事務所

介紹這個案例之前先介紹一下它的設計要求,作為一塊毗陵VM住宅的基地,設計要求包括了場地面積的2/3要用於停車,僅1/3為住宅

畫面左側即為VM住宅,兩個方案的甲方為同一個公司,基地相鄰。

下面是BIG針對場地的思考:

從這一系列的演變來推敲的話,住宅位於停車場之上的確是個尋常的做法,可是打破常規的思維出現在於將兩個空間結合起來的處理。

因此,我們設想,如果將聯排住宅安置在停車場之上——如同混凝土的小山上隆起一層層薄薄的住宅,並從11層開始層層迭退,跌落到街道邊,情況會如何呢?在這個想法之上,我們決定將停車場與住宅兩部分功能組織成共生關係,而非設計相鄰的兩塊獨立空間。停車場需要臨街,住宅則需要保障日照、通風和視野,因此,設計中所有的住宅都有向陽的屋頂花園,視野寬廣,同時,可在10層的停車場空間內就近停車。該住宅山的外觀如同流動在一個10層高的空間里的郊外花園住宅社區——實現了郊區生活與城市密度的共生。

……

「山」住宅的 80家住戶將成為奧斯塔德首批能在自己家門口停車的居民。大型的停車場內除了有480個車位,還有緊靠內牆設置的坡道電梯。一部分停車場空間凈空達到16m,形成如同大教堂般的空間效果。

譯自比亞克。來源:BIG 作品介紹——4.「山」住宅(THE MOUNTAIN)

總結來說就是設計在解決了場地面積的2/3要用於停車,僅1/3為住宅這一需求的同時,獲得了光照充足、便利程度高、居住環境適宜的住宅。

簡單來說,就是對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如何盡量最大化滿足需求所碰撞出來的結果。

另,關於有評論提到的隔音問題,抱歉暫時沒有翔實資料,之後若能找到定補上。

==========原答案=============

BIG這個方案就是將停車場和住宅結合起來,建築下部的灰色體塊是停車場,上部羅列的單元體即為住宅,得到的效果是令人意外的在一片平坦、居住密度較高的城區出現了拾級而上的居住群落。Bjarke Ingels曾經在TED的演講里談論過這個方案,大意是他們認為這個案子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象徵現代城市的停車庫和象徵自然生活的居住區結合起來,從而得到了一個足夠有趣的案子。

這一類有趣的空間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下手,更像是「沒想到這兩個空間居然可以這樣融合」

3.對已有空間類型的重新定義

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伊東豐雄 鋼結構

仙台媒體中心按照伊東豐雄先生自己的手稿表達,起源於對下圖左的剖面的思考以及海草般的意向。

但我們審視這個案子的結果時,不得不承認它的確非常巧妙的解決了很多問題,並且是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手法。

首先,從結構上來說使用「柱、板、皮」的體系,並通過對柱的兩種不同設計達到了對豎向壓力和水平壓力的良好承載能力,詳細分析可以看下面兩個網頁:

仙台媒體中心的形與力:伊東豐雄的創作寶藏 &<上&>

仙台媒體中心的形與力:伊東豐雄的創作寶藏&<下&>

其次,從空間功能上來說,柱的形式改變了空間的形式,對於空間的排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後,是外形,恐怕不用多說,足夠有趣。這一類個人認為多見於經過多次實踐最終實現的作品上,多數都是經典之作。令人不得不讚歎「建築居然可以這樣設計」

****

當然,向這些設計師致敬。

****

答主只是才疏學淺的大二狗,各位多多指教。

以上


卒姆托的元素之戰(多圖祝好)

聖本篤教堂,瑞士

空間簡單到無以復加

高處的側面光

一旁會發出嘎吱聲的水與水的容器

同樣有奇異聲響的handrail (需要再補充一下,zumthor常覺得碰到什麼就能想像的出什麼發出的美妙聲響)

被火火火火火火精心處理過的木的表皮

當!當!當!

zumthor最神奇的教堂!!!!

Brother Klaus Field Chapel

平面就是一張正在照b超的子宮,空間再次簡單到無以復加

內部空間呢,看起來這個神奇的樣子,其實是設計師在德國用上印第安人搭的方法用112根松木(松木這個點一定不要忘了喔~),立面上的補空部位是來自「取來河沙,以一種當地的方法澆築,建築師稱之為「rammed concrete(夯實的混凝土)」每天半米,24天完成。」

對,沒錯,神奇的事情已經開始顯現了,噹噹當!土!第一個元素出現!

放兩張圖,讓世界看看,土任性到如此rough還有的如此高逼格的質感

用一張圖來聊聊火

「在帳篷內部放一把火,在建築師的控制下,火有節制的燃燒三個星期,最後火燒焦了木材,牆壁和樹木里的水份也隨之蒸發,內部的模板也自動解拆,松木組成的「帳篷模板」留下了特有的垂直線條,這個過程將內壁熏黑」

神奇的大自然啊神奇的zumthor啊

然而這張圖與接下來說的並沒有什麼關係

接下來說的就是火燒完之後的神奇之處

就是 --氣

怎麼說呢,整個教堂在火燒完之後就被賦予了松木的香味,通過氣味傳達一種神聖(烤鴨烤鴨烤鴨烤鴨烤鴨)

沒有最神奇,只有更神奇!

你在上面圖上仔細看看,是不是有洞與發亮的東西,沒錯!是玻璃管!!!

這就是神奇的光

神奇的光之後就是神聖的光

最後沒有找到水處理的圖片

神奇依舊的是從頂部下來的水會滴到zumthor的預定區域,自己有序流走,在整個過程中又來了水的元素,有帶來了聲音的元素

大致記得是zumthor在一次訪談里自己說的

這麼大的體量怎麼解決與環境的關係

大致回答是,沒考慮過,而且幸運的是當地政府在後期就不允許建這麼高的建築了

最後呢,

他還說過,他做設計是從一個image開始的,有童年美好什麼的blahblah

總結一下,感謝我男神 @孫迅速 沒有他我可不想回答這麼多(我可沒有出櫃!)

然後

三叩zumthor

(最後的最後 大一的渣如我非常需要各個大神無所顧忌的批評與勾搭)

圖片來自築龍和archdaily


http://www.campobaeza.com/arquitecture/

BAEZA的設計,體量簡潔,空間純凈,通過開窗引導光線。

官網圖很全,建議進去看,上幾個例子感受一下哦!

最有名的,CAJA GRANADA SAVINGS BANK

GASPAR HOUSE, VEJER, CáDIZ

JANUS HOUSE, REGGIO EMILIA, ITALY


1、好的建築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空間、形式、材料、結構、構造都有可能會有亮點和突破。

2、學生在對材料、規範和施工技術等等——各種會對想像力產生制約(或者激發)的因素——了解有限的情況下,做方案如果單純探討形式肯定會承受來自老師同學甚至自身的質疑,從空間出發就是唯一可選擇的比較穩妥和保險的方式。

3、研究空間趣味性是沒問題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五要素之一就是空間,從空間入手比較容易在用常規材料和常規做法下尋找到突破口。

4、簡單又有趣味性的空間範例:

Carlo Scarpa

Luis Barragan

先去加班了。有空的時候再補充


對這個問題無語了,建築就是設計空間!空間!空間!

前面答案里講的所有設計出彩的,無一不是空間設計得不簡單的。

不是不繁富就是簡單,不是看起來空曠就是簡單。好的空間,所有的細節、比例、線腳、交接關係、材料質感都是經過思考推敲的,哪怕只有簡約一筆,也是趣味所在。建築比建築的高明之處,空間也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其餘一切炫技所在——材料、肌理都是不能脫離空間而存在的。

不要拿看似年代久遠的大師作品舉例了,那些都是在空間推敲上走到極致的。

不要總把建築理解成平面裝飾,真謝謝大家了。


Manuel Aries Mateus 在葡萄牙小鎮造的小屋:

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也非常值得參考:

安藤忠雄的三大教堂都說濫了,放個UNESCO Meditation Space 冥想空間:


格柵是很常見的手法,大面積、整面牆的格柵,配合室外景觀和燈光,嗯——我很中意這種風格。

牆上開洞開窗是很常見、很簡單的手法,但是把洞開成圓形,就得到了出其不意的美學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豐收。]如果把長條窗豎起來呢?

第一二個圖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建築空間,文章鏈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U5MjE0MQ==mid=211920657idx=2sn=c12f6dffce03b8c360e51eb53ff88be4#rd文章里其他圖片也很值得一看。

(以上僅僅是最近的手機存貨,來自於建築相關公眾號。第一個已經不記得具體來源了-_-||侵刪。

持續更新。)


一個優秀建築空間上是一定要用心的,但不必刻意准求趣味性,設計空間的出發點應該是考慮人在其中是否舒適,空間整體是否好用,與周邊環境是否滲透呼應。單獨追求空間的複雜性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給用戶帶來困擾。

黃聲遠的宜蘭慶和橋津梅棧道是一個以簡單空間(就是一條人行步道)給人極高舒適度(成為宜蘭市民喜愛的休憩場所)的例子,有空上圖詳述。


哎呀,怎麼可以沒有我們家安藤~

【圖片全部來自百度】

1、水御堂

如圖,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小建築,不同在於它入口的設置,其實是一個進入的思想。第一特別的是建築在地下,第二特別的是入口是一個從廣闊慢慢潛入,靜心收心的過程,其實暗喻很多,像從世俗入禪,從上至下,從明到暗的過程。所以,他簡簡單單的設計了一個入口,就營造了一個禪的世界,而且在內部大量使用大紅色,是他們那邊宗教的代表色。所以空間營造不在複雜,在於特別,在於符合那時那景那地。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個入口空間設計,也可以瞬間拉高你建築的逼格~

2、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也是,簡單一個小樓加一個大廳,只是在大廳前面弄一個小湖,在小湖中放一個巨大的十字架,有哪個女生會不願意在這樣的教堂里結婚?最主要的是十字架背後的那一片樹林,四季各有奇景,所以這建築其實是硬生生利用了人家天然環境,但你能說他不厲害嗎?所以他厲害之處不就在於入景上嗎,建築與周邊景觀相輔相成什麼的不能更美了好嗎?!所以空間營造與其在建築內部想破頭,不如試試與環境的空間溝通~

3、光之教堂

與水之教堂差不多,光之教堂的神奇之處當然在於它的立面啦,這樣在立面開個十字架的洞,屋外的光透進昏暗的教堂裡面,哪個不膜拜,哪個不被拯救?所以這有教會我們,空間營造還可以在立面上利用光影變化來創造空間感受與想像力。是不是比弄個複雜空間省力?

4、住吉的長屋

喵,這住吉的長屋是安藤廣為人知的作品,沒記錯好像是得了普利茲獎那個?之前一直沒看出有什麼特別之處,相比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他的那一系列教堂和寺廟。後來大概能窺探到一些奇妙吧,其實這個簡單建築的特別之處就是那個中庭啦。其實安藤的意思就是說,用中庭(代表自然)溝通起所有的家庭空間,就是說無論你從哪個房間到哪個房間都必須經過這個中庭,穿過自然空間,是安藤關於住家與自然之間關係的一個探索。好吧,意思就是說,雖然你做了一個簡單空間,如果你能從中尋找出它不同尋常的空間意義或空間體驗關係,那它也不是為一個出彩的空間。安藤一直是在光影和清水混凝土方面的佼佼者,而且在建築思考方面有獨到之處,是我最喜歡的建築師啦^0^

今天先扒到這,如果還有人對安藤的作品感興趣,我再繼續貼~~


沒人提到巴埃薩和桑丘嗎。日本的筱原一男,伊東豐雄一派的建築師的作品也很簡潔豐富。


西扎的建築~~不解釋~~


【多圖預警】

許多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建築體本身就非常具有美感,加之需要展示各類藝術品(例如雕塑,油畫,傢具之類的)所以在空間的設計上也花下極大功夫。

以坐落天使之城的蓋蒂博物館為例,這座博物館主要收藏各種大型油畫,雕塑,洛可可時期的傢具(可能也包括中世紀其他時期的作品,而畢竟Rococo在這個時期的藝術影響力最大,所以只記住了這個)

【為什麼要介紹!這個!博物館!呢!】

【因為它的室內外的空間設計!碉堡了!】

【全景】+【室外】

這座博物館建築就像一座空中小花園

傍山而建,俯瞰整個城市。

人流主要靠小火車運輸(為什麼人家的小火車造型都簡潔)

站在室外俯瞰整個城市,一直到地平線。

各種全景

上圖這個休息區我覺得空間設計很棒。

首先,以柱子支撐起一塊非常大區域,顯得很開闊。

其次,放眼望出去就是整個城市,形成一幅天然景觀,坐在這裡休息或者進餐,感覺都非常的棒。

很有意思的是,這個博物館的一些雕塑都是放在室外的,但是和建築本身放在一起即簡潔又把藝術品本身的美感表現出來了。

(小哥亂入)其實是我當時一抬頭看到有人在畫畫,又覺得這一幕很有美感就拍下來啦。

小花園,為什麼這麼稱呼它呢,因為蓋蒂博物館是一個建築群,藏品太多以至於分了好幾個館展出,加之每個觀的室內空間很大(這個後面提到),所以獨立建築特別多

(整個建築群是這樣)

大理石表面,幾何形狀,最適合構建簡單的空間。

因為蓋蒂是超級土豪所以買買買地,地方多了 空間大了,就.......

【室內】因為這個博物館主要以展出為主,所以室內採用極先進的自動光調節系統,簡單說就是,天花板都是各種玻璃和百葉窗........一個簡單的空間設計對光線的要求極高,而蓋蒂在每個小展館都做到了

牆上只掛幾幅畫,走廊上有沙發,拍攝問題所以不能將整個區域呈現出來,實際上是極開闊的空間。

這樣的樓梯安排合理而且美觀,沒有多餘的裝飾物,僅是樓梯帶來的視覺交錯。

----------------------------------------------------------------------

分割線

我竟然回答完了!

希望對題主有用!!!

以上的圖片有一些是自己拍的有一些度娘上找的

因為當時逛館時間緊迫所以一路光顧著看和拍各種畫了。




安藤的東西


我覺得不能描述為空間設計的簡單,應該是建築師能夠拋除一些常規的空間設計形式對空間自身需求功能的干擾。簡而言之就是純粹,捨棄不必要的設計。

這樣包括結構形式的純粹,空間序列的秩序感,反裝飾主義。比如大舍設計的龍美術館。

至於空間的趣味性,建築空間的功能的不同,所需要的使用者的參與方式也不同。

我記得去台北誠品書店,很多讀者坐在台階或書架旁讀書。建築師應該考慮建築作為一個載體,希望未來使用者是如何參與的。比如,如何進入建築,如何安排流線,如何參與功能,如何休息等等。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gehry吧 很正常的空間加很誇張的表皮


班門弄斧加一個。葡萄牙波爾圖音樂廳。

看起來像是切了幾刀的大土豆塊,或者奶油塊。

就那麼靜靜卧在那裡,顛覆了對於音樂廳的所有預想。

「大音希聲,大器無形」

後來知道建築師是庫哈斯,他更有名的作品是央視大褲衩。

但是波爾圖音樂廳,確實算得上天才的作品。


Asymmetry and symmetry,curved and straight lines,solids and voids,light and shadows-----each form a unique built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plans are the formulas that organize space,sculpt mass,and dissect distances.every building designer,depending on their own distinct aesthetic,finds different ways to arrange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以上純搬運-----------------------------------------------------


第一反應是巴塞羅那德國館的設計啊

需要su的同學可以私信我

但是su裡面的雕像的姿勢不太對hhh

德國館既作為展覽的載體,又本身作為一件德國的展品

它立在一個基座上,展廳里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覆以一片薄薄的屋頂,看起來相當輕盈

牆是由薄薄的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以橫向布置為主,看似分割實則聯通;甚至連室內外也沒有明確的分界,流動的空間是其一顯著特點

吶,這是平面圖

左上角是附屬用房,右邊是主展廳,最右放了個雕塑

看起來這些牆體的分布很偶然,但其實是有軸線關係

並且能夠讓人wo聯想到蒙德里安的線性構成

再還有就是,你之所以覺得它迷之簡單又有那麼點好看,據說是因為很多體積、形狀是由特殊比例構成的,這讓我又想起了處女座的邁耶。。。

但是我研究了半天,沒看出有什麼顯而易見的關係,大概我拿到的是假的平面圖

黃色矩形框出來的是大概比例1:2的矩形

淺藍色框出來的是比例超過1:2一點點的矩形

懷疑是圖片變形的我不甘寂寞地數起了格子。。。也沒啥特別特別的發現。。。

材質我就不分析了,這不是題主想問的重點。

但是我覺得其實這個建築的很多方面是很複雜的,有玻璃和大理石的虛實對比,「室外」和「室內」的明暗關係,皮質和硬質材料的軟硬、冷暖對比,水池和地面的對比等等等等

簡單地說,德國館的結構和平面非常簡單,但是細節和材質特別複雜,但是他的細節又和卡洛斯卡帕對細節處理的執念又不太一樣

說句題外話,主展廳裡面那個烏漆抹黑的,是鼎鼎有名的巴塞羅那椅

椅子+腳踏,是完整的一組

有沒有覺得這個樣子其實很像中國的馬扎!

誒呀我突然想到了另一把椅子,以後有機會答題說。。。

有些建築是用來使用的,有些建築感覺就是當做雕塑被欣賞的

後者的作用就是,留著給搞建築的人進去看看,感受感受空間,驚嘆驚嘆大師的

隨手百度了快20來篇對於德國館的分析,基本都是互相抄來抄去,分析也亂七八糟的(hhh我這篇也是),只有這篇文章還不錯,值得一讀

你所不知道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 | 密斯·凡·德·羅

分析中提到的來自克諾索斯王宮的靈感和德國館的布置,我以前看到過一張分析圖片,等我找到了傳上來

隨手搜了下,覺得這個小問題也挺有趣的

Mies的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小水池中雕塑的設置是出於哪些方面原因的考慮? - 知乎

哦對了,看到樓上有答主 @綏綏 說到安藤的

我個人感覺吧,安藤的設計反而是那種外面做得很簡單,裡面卻異常悶feng騷fu的那種

當然與安藤相反的又是處女座的邁耶,花里胡哨的外形+大體量的堆積,裡面確實簡潔的空間布置

說到德國館想起10年中國館的設計者何鏡堂老先生

順便打個廣告,這幾天在同濟129有何老先生的建築展,5.10號結束,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建築/景觀專業如何整理作品集?
高層建築物通常會用哪些手段抗風抗震?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很少有像歐洲石制教堂宮殿這樣高大宏偉的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都有什麼區別?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建築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