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徐庶投曹後真的不再獻一計了嗎?
看到苧薴姑娘關注了這個問題,我就滾進來了。
1.
《三國志》中,徐庶無傳。
2.
徐庶在歷史上留下的蹤跡不多,從陳壽和裴松之兩位史家的筆下,我們大概能總結出他的三個特徵:
第一,為人非常孝義;
第二,很有些才華;
第三,可能出身寒門。
3.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隴右,對曹魏展開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也是在此時,他終於在時隔多年之後,打探到了徐庶的消息——後者在曹魏歷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官職都不高。
於是,已是蜀漢總理,主掌國家大小事務的諸葛亮感嘆說:為什麼不重用徐庶呢,難道曹魏能人志士真的就那麼多嗎?
事實上,諸葛亮本人就做過軍師中郎將。此外,江東的周瑜也做過建威中郎將。還有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接位之前的官職,是五官中郎將。
但,顯然,以上這些中郎將都是大官,相當於在一個正式的名分之前,主公賜給重臣的類似於過渡期的官職。而徐庶的右中郎將,卻是下屬於光祿勛手下的,一個名義上統領禁軍的官職,僅此而已。
另一個事實是,曹魏曾出現過大量的中郎將。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有軍功者實在太多,而官位數來數去,不夠分。僧多粥少,怎麼辦?
所以,很多沒有立下大功,卻又不得不進行安置的人,都被授予過前後左右中郎將的職位。另外還有典農校尉、典軍校尉等,與此是一樣的道理。
4.
因此,投曹之後,即便徐庶想獻計,他也沒有機會。因為他根本沒能進入過決策中樞。
寫到這裡,這個答案就可以結束了。
5.
不過,我話嘮。
6.
公元189年這一年,大漢王朝有過四個年號:中平、光熹、昭寧、永漢。這一年,董卓進了京城,廢立皇帝,把持朝政。自此天下大亂,關東群雄並起。
潁川的徐庶為了避免戰火,便與同郡的石韜一起,帶著老母家人南下荊州居住。那時的荊州,堪稱世外桃源。
對三國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會很容易注意到上述這段話里的關鍵詞語。
潁川。
大亂之前的潁川,是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中心。其在漢朝的地位,就好像現在搞藝術的都喜歡去北京,做生意的都扎堆在上海一樣,是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國之大郡。荀彧、荀攸、郭嘉、陳群等人,就出身與此。
同屬一郡,徐庶是否曾與上述人士結識,史料沒有記載過。不過,他很有可能出身於寒族。也因此,當戰亂開啟的時候,他會選擇逃離。
逃到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兩人關係十分友好。
多年以後,劉備來到荊州,屯兵於新野。徐庶跑去見了他,主賓相談甚歡,從此君臣一體。
又過了幾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劉備率眾向南撤退。戰亂中,曹軍抓獲了徐庶的母親。
歷史發展到這裡,與《三國演義》的劇情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元直薦孔明。這事並非發生在徐庶離開之前,而是早在他剛剛投奔劉備的時候。他說,有個叫諸葛亮的,很厲害,主公你想不想見見?
劉備回道,那你就領他來吧。
徐庶:可就見,不可屈致。主公你還是親自去一趟的好。
由此,才有了三顧茅廬的美談。
7.
《三國演義》對徐庶棄劉奔曹的橋段大書特書了一番,集中體現了劉備的仁德和徐庶的忠義。不過,事實很可能不是這樣。
如前所述,曹操率軍南下荊州,徐庶等人南逃的路上,其母被曹軍俘獲。於是徐庶離開劉備,前往曹營。
但對曹操來說,徐庶也不過只是一名荊州降將而已。
攻呂布時的張遼,打官渡時的陳琳,攛掇主公投降的賈詡,到了荊州,還有為了榮華富貴而投降的蒯越、蔡瑁等。彼時曹操手下的降將還少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位徐庶先生投降的理由也很奇葩:我是為了盡孝道來的。
估計當時曹操很是哭笑不得了一番。那時劉備的所有動向都已經被掌握,徐庶也不可能再提供什麼機密信息。對曹軍,徐庶起不了什麼作用。
因此,我揣測,很可能當時徐庶只是隨便被授予了一份職位,敷衍了事。
這麼一敷衍,就是一輩子。
8.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聽到了徐庶的消息,很是感慨了一番。他回想起年輕時兩人相交的時光,說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此「二人」中的另一人,指的便是徐庶之友石韜。這兩位從潁川走出來的難兄難弟,最終還是追隨著大多數潁川人的步伐,將畢生揮灑在了曹魏的大地上。誰說的,徐庶破壞了諸葛亮大魔王的祭壇好么。有圖為證啊
謝邀。
歷史上,徐庶在攜民渡江的路上辭別大耳朵,但從來沒有承諾過【終生不獻一計】: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
不過,徐庶好像還是獻了一策的:
且說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附耳低言之計於此始見。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早有探事人報知曹操,說軍中傳言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操大驚,急聚眾謀士商議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憂者,韓遂、馬騰耳。軍中謠言,雖未辨虛實,然不可不防。」不便信,又不得不信。言未畢,徐庶進曰:「庶蒙丞相收錄,恨無寸功報效。請得三千人馬,星夜往散關把住隘口;如有緊急,再行告報。」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無憂矣!散關之上,亦有軍兵,公統領之。目下撥三千馬步軍,命臧霸為先鋒,星夜前去,不可稽遲。」徐庶辭了曹操,與臧霸便行。此便是龐統救徐庶之計。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假的!借著龐統的連環計獻了個計溜了么!
推薦閱讀:
※司馬懿洛陽立廟的真實性?
※請問曹操時期的汝潁集團有哪些人?
※「都督由魏文帝初置」的說法是否正確、嚴謹?
※漢獻帝劉協「禪讓」之後命運如何?
※三國時期,如果諸葛亮和龐統有一個服務於曹操,會出現什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