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從假內向完全轉變為真外向的方法?


鄙人不才,僅僅對心理學有一些皮毛上的見解,但還是把自己的看法告知題主。

首先,題主的描述基本正確,人類的天性具有外向性,好奇性,探索性。而題主所說的自己由於成長過程中受到過打擊挫折沒有及時給與正面引導,致使慢慢變得內向,屬於假內向。可以初步推斷題主表現有一定程度的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當動物和人經歷無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時,他們會習得一種被動和無助感

無法控制的有害事件→知覺到缺乏控制→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人認為失敗是永久的(能力而不是努力),瀰漫的(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個人化的。

但是在題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到題主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過去的習得性無助人格,並有目的性的改正,那麼針對以上我們接下來要認識到的兩點,一是控制點,二是自我效能。

控制點

一個40歲左右的單身男人對學臨床醫學的學生傑里.法里斯抱怨道:「我從來沒有社交生活。」於是,法里斯介紹這位男子參加了一次舞會,舞會上好幾個女士都與他跳舞。但這位男士似乎仍然沒有從沮喪中走出來,他隨後說:「我只是幸運一點而已,這可能不會再發生了。」

那麼,人們更常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還是環境的犧牲品?是自己生活的編劇還是自己處境的俘虜?法里斯的導師朱利安羅特把這個維度叫做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

人們對於命運的看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由自己來控制(內部控制點),二是機會和外部力量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外部控制點)那些認為自己是內控的人更可能在學校表現優秀,成功戒煙,系安全帶,掙很多錢,可以延遲滿足來實現長遠目標(FindleyCooper,1983;Lefcourt,1982;Millerothers,1986)。

我們在大多程度上感覺到控制取決於我們如何解釋挫折。

或許就像羅馬詩人Virgil在《Aeneid》中說的,「他們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它包括兩個成分,即結果預期和效能預期,其中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某種行為可能導致什麼樣結果的推測;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實施某行為的能力的主觀判斷。

簡單說,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的回報並因此減少焦慮和抑鬱,在生活中更加健康。

總結

強調自我說服(我認為我能,我行!)或有意吹捧不能從根本增強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的主要來源是對成功的體驗,例如在事業學業通過努力獲得成功,你的自我效能感也會增強,通過一些活動或學習來增強自己的乾貨為基礎,從小群體到大群體的適應,從小成功到大成功的進階,這些才是最簡單也是唯一的辦法。

其實看過題主的其他回答之後想送一句話吧

Once we truly know that life is difficult,once we truly accept it,then life is no longer difficult.


題主說的情況不清楚,不過我是從假外向回到了真內向……


我就是從假內向變成了真外向 說實在的 假內向的人表現得和真內向的人一樣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比較差,不自信造成的。只要慢慢培養自己的自信,就會逐漸好起來的


推薦閱讀:

物質、能量與意識的關係是怎樣的?
一個人的能量可以有多大?
為什麼人類無法像植物一樣直接從自然中吸取能量?
爆炸要有多高的能量才能使人體氣化?

TAG:人際交往 | 內向 | 自我提升 | 外向 | 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