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令人驚艷的繪畫作品?


以前就曾被馬遠驚艷:單純好看、抽象、簡單。

但當上周親身站在西湖邊,驚覺:他只是還原了當時勝景。現在也一樣。

朋友說:說句沒良心的,西湖太適合霧霾了。霧失樓台,讓西湖失去了現代和時間的痕迹

馬遠(約1140-約1225年後),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

喜作邊角小景,世稱 「馬一角」 。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 「南宋四家」 。

馬遠《水圖》共十二幀,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26.6cm,橫41.3cm不等。現在的《水圖》是以手卷形式裝裱,而不是最初的冊頁形式。

除第一幅外均有宋寧宗皇后楊氏題寫圖名。引首有明李東陽篆書 「馬遠水」 三字。拖尾也是他的題記,贊曰:「馬遠畫水十二幅,狀態各不同,而江水尤奇絕,出筆墨蹊徑之外,真活水也。」

開始我們的漫談吧。水圖的題目已寫在畫上,說明了水的地點和狀態。

除了第一幅,只有半截,先從不完美開始。

湖景先來,不是西湖而是更廣闊更像海的洞庭湖。曖昧的水色、天青色是南宋,又是今天。起伏的線條由近及遠,望向遠處,彷彿回到過去。

畫出波浪線條的畫真的不多!這就讓人想到了浮世繪和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經典動畫《哪吒鬧海》美指也參考它。

馬一角表示還是畫一角比較舒服。

對長江和黃河是不是有了新的打開方式?僅僅是局部就可概括全局大故事,有更多想像空間,就像 Hockney 的大水花。

風吹來,浪很細,這是西湖了,我那天也拍到了。簡直一模一樣,純粹寧靜,線條分明。

西湖真的千古開掛,隨便一拍就這樣。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日本藝術家杉本博司,馬遠真的走向世界了。杉本博司《海景》系列的創作靈感來自馬遠筆下的流水。

"中國宋代的水墨畫讓我領悟到黑白色調所蘊含的無限可能。隨著十三世紀宋朝的覆滅,一批水墨山水的不朽之作輾轉流落到日本。我抓住每一個親睹這些傑作的機會,凝神細觀,馬遠、梁楷,玉澗,夏圭……這些偉大的藝術家讓我受益匪淺。儘管明白自己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無法與這些大師比肩,我依然以「溫故知新」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從古老事物中獲得關於新事物的啟迪。」

Caribbean Sea, Jamaica, 1980

Black-Sea,1991

有的作品則是通過長時間曝光完成。他表示

人類的眼睛本來就是長時間曝光。

North Atlantic Ocean, Cape Breton, 1996

這幅已經抽象到成了色域繪畫的 Rothko 了。Rothko|「過去」隱藏對「未來」的渴望,雖然「過去」並不知道「未來」長這樣

然而,1000年前的宋朝為何能如此超前? 我們繼續回到馬遠。

見過畫北宋都城汴京《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喧鬧,見過《千里江山圖》的宏圖大氣,再到馬遠的平靜的水——汴京早已不在,臨安西湖卻還在,大霧一來,亘古不變。

南宋前後的山水國畫有時過於沉重密集,來南宋的詩意中放鬆一下,就像走出CBD的石屎森林,到達天堂腹地——杭州的西湖、蘇州的留園。

既然是馬一角,大量留白不可少。 這風潮卻是北宋徽宗開始的,他改革畫院的考核標準,從 「畫得像」 到要求表現 「詩情畫意」。多麼超前!比現在大眾的審美都高太多。

南宋偏安一隅的朝代,文官得寵,文化爆炸,卻慎重深重,同是文化盛世,風格和蓋章狂魔乾隆的清盛世完全不一樣。

我想到了宋瓷,汝窯都知道,我想說官窯。

不是所有官方的窯都叫 「官窯」。只有宋朝的官窯才能稱作 「官窯」。它的審美更加內斂,非常雅——你要欣賞的已不是顏色和器型這麼簡單,而是慢慢地感受質地——層層施加的厚重釉質,以及開片。而且它的成品率非常低,只有皇帝才玩得起,彌足珍貴。

你得去現場體驗。拍成照片,要麼PS過度,要麼根本拍不出來。

宋 官窯 粉青菱花式盤 台灣故宮博物館

再回來看最後一幅水圖,是不是有感覺了?

馬一角登峰造極的作品還有《獨釣寒江圖》。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都省了,只剩下孤舟蓑笠翁,和永恆的水波。

寒江獨釣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別人讓他畫華麗的宮廷派對,他竟也能只畫一角,作成《華燈待宴圖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的渺小短暫和天地的巨大永恆的反差。

華燈待宴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綠光。

馬遠CP名為夏圭,所謂:馬一角與夏半邊。顧名思義,他和馬遠一樣喜歡留白。

同時夏圭喜歡用禿筆畫山,這就讓他的山的線條和馬遠的水波一樣,細節和抽象的美感實在太耐看。

請橫置屏幕,點擊(知乎要點擊才不糊)

慢慢欣賞《溪山清遠圖》

溪山清遠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你嚮往南宋的水嗎?

如果能保底出生成為 top 10% 階層,你願意回到過去享受美好的審美,還是穿越未來體驗高科技的未知?

本文首發於剛從蘇杭回來的 藝評公眾號 Onedaystand


謝邀

首推宋代李嵩的《骷髏幻戲圖》

絹本,設色橫26.3厘米。

此圖不知原載何冊。畫是有李嵩題名。

吳其貞《書畫記》云:李嵩骷髏圖,紙畫一小幅,畫在澄心堂紙上,氣色尚新。畫一墩子,上題三字,曰五里墩。墩下坐一骷髏,手提一小骷髏。旁有婦乳嬰兒於懷。又一嬰兒手指著小骷髏。(《南宋院畫錄》卷五引)

陳繼儒《太平清話》云:予有李嵩骷髏圖團扇絹面,大骷髏提一小骷髏,戲一婦人。婦人抱一小兒乳之。下有貨郎擔,皆零星百物,可愛。

明萬曆間刻的《顧氏畫譜》也收入此圖。

他們所說的都是同一幅畫,畫作中生與死是那麼強烈地對照著,畫家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此畫左右對稱,左死右生,生死俱在一起。 有人看到鬼,有人看到疑惑與陰謀,有人看到生死…

這幅畫的寓意若隱若現,有時候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解讀,解讀過多反而失去了意義,每個人面對這幅畫都有著不同的共鳴,不同的共鳴也都只是各自不同生活狀態下心性的體驗罷了

回到畫中,畫中作者究竟想傳達什麼我們是不得而知的,是人對死亡的恐懼還是生與死的聯繫,要留給後世的我們研究了。

圖中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種——懸絲傀儡演出。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表演是由人來操縱的,不過在畫作中卻是由骷髏操控的,骷髏為主角的寓意大約是反映了人生命運的虛幻、無常,今天是操縱者,或許明天你就會成為一具被操縱者,人生被看透了,大約就是一具行屍走肉而已

骷髏身後有一哺乳嬰兒的婦人,或許是他的妻子,畫面表現了傀儡戲藝人攜妻帶子四處奔波的艱辛生活寫照。

畫作中骷髏右手提線索控制小骷髏。小骷髏對面一小兒,昂首伸出右臂。

小兒身後有一少婦,尺寸較小,一方面顯示出少婦距離較遠,做阻攔狀又顯示出對小兒的擔憂。


大概是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圖吧,在圖書館畫畫的時候偶然找到一本中國古代名畫畫冊,第一眼看到它就被驚艷到了

正如介紹詞里所說「所繪人物,其勢圓轉,衣服寬鬆,裙帶飄舉,吳帶當風」

…在下的拙作,借鑒了其中的線條處理手法和場景,相差甚遠……


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圖,我個人認為乃是中國白描畫中之神品。

《朝元仙仗圖》傳為宋代武宗元所作,為宋真宗所建築的「玉清昭應宮」的壁畫小樣,絹本,墨稿,畫道教東華、南極兩天帝和扶桑大帝率八名武將、十名男仙、六十七名金童玉女前去朝拜道教始祖玄元皇帝的朝聖儀仗。

至於《八十七神仙卷》則無落款無出處,疑為吳道子之作品,徐悲鴻先生對此畫評價頗高,認為中國歷代畫家有此筆力者不過五六人耳。

先放朝元仙仗圖,麻煩大家扭一下脖子:

一些小細節,可以看出其用線之精細:

八十七神仙卷我沒找到完整的,放一些片段吧。

實際上這兩張圖的構圖和人物形象幾乎一模一樣,故而兩張畫作的關係其實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近代著名的畫家鑒賞家都對此有過闡述。我沒有能力做出評價,只能引用李淞先生的觀點作個結:

「《八十七神仙卷》既不是唐畫也不是臨摹自《朝元仙仗圖》,而自《朝元仙仗圖》,而是作於北宋初期,其藝術品質要高於現存《朝元仙仗圖》。而《朝元仙仗圖》不是北宋內府收藏的那件武宗元原作,應作於南宋初期,作者可能是翟汝文。」


冷枚《春閨倦讀圖》

很久以前不經意看到這張畫就愛上了,去年九月本來主要是去故宮看《千里江山圖》的,結果閑著沒事還去了北京畫院,然後就真的看到了原作。

天吶,當時真的是想哭了,看到《千里江山》也沒有那麼感動

所以合照一張,真的內心想哭

(原畫真的真的真的很美很美,有機會的話不要放過看真跡的機會)


答:敦煌莫高窟洞窟里所有的東西。那裡的畫及佛造像,讓我的下巴久久不能閉上。

個別洞窟整體觀:

具體的佛造像:

壁畫細部:

記得當時參觀完,回來寫了一點文字,其中有這麼幾句:

如果你的旅程是那麼遙遠

請把信仰放在路的中間

跟肉體說好了要默默地經受

直到心靈看到前方的綠洲

然而莫高窟之美,上面幾張圖,不能蓋其萬一。定要親眼見到,才能感受。有不少去過的人說,裡面黑乎乎的,導遊拿個手電筒照照,不過癮。私以為,對於文化遺產,保護第一位,展示第二位,如果展示功能妨礙了文物的妥善保護,還是保護優先。現在的文博行業過於浮躁,過多強調展示宣教功能,連國家級的一些展館也不能倖免,像莫高窟這種注重保護其實是對的,否則再過一百年我們的子孫就去看白牆去吧。


想著也許有人答了,不過看了一圈還沒人提到。(建議大屏幕看)

「牧溪是中國早期的禪僧,在中國並未受到重視。似乎是由於他的畫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幾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卻受到極大的尊重。中國畫論並不怎麼推崇牧溪,這種觀點當然也隨著牧的作品一同來到了日本。雖然這樣的畫論進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視為最高。」

——川端康成《源氏物語與芭蕉》

去年在798的尤倫斯看展,是一個當代藝術家仿著牧溪畫了自己的《瀟湘八景圖》,入口處就放了這邊的第一張圖。這位藝術家自己的作品可惜沒能讓我產生多少共鳴,臨走之際,卻和媳婦又在入口處的牧溪的圖前站了良久。

國畫有很多需要我先去看作者寫了什麼,再去看他畫了什麼,不然是懵逼的。然而牧溪的這兩幅畫,我不需要知道他是宋亡了以後出家為僧的身份,甚至不需要知道這《瀟湘八景圖》的名字,只看到第一眼,就成了我心中山水畫的頂峰。

它就是純粹的美而已。


宋人筆底有神奇

宋·梁楷《潑墨仙人圖》

看似漫不經心的幾筆將仙人袒胸露乳行色匆匆的神態、動作展露無遺,如果不是年復一年的實際操作和經驗積累,很難對墨性運筆有這樣的熟練操作。

宋·陳容《六龍圖》局部

宋·陳容《六龍圖》局部

宋·陳榮《九龍圖》局部

宋·陳榮《九龍圖》局部

宋·陳榮《九龍圖》局部

墨氣淋漓,咫尺間風雲變色。

宋·馬遠《十二水圖》層波疊浪

宋·馬遠《十二水圖》雲生滄海

宋·馬遠《十二水圖》雲舒浪卷

宋·馬遠《十二水圖》長江萬頃

馬遠在畫院中有「馬一角」的綽號,因為他擅長畫小品,在小尺幅中表現自然一角的聲色。《十二水圖》是馬遠對江河湖海在不同狀態下的觀察和記錄。

【傳】元·朱玉《揭缽圖》

放大看。

臨摹自宋代巨匠李公麟的原作。宋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人物畫的巔峰,李公麟更是箇中高手。該卷《揭缽圖》所講述的是一個傳統佛教故事,表現也中規中矩。但是全卷用細如蠶絲的遊絲描繪成,這張圖放在展廳中時,遠看幾乎就是白板一塊,近看才能看見毫髮畢現的畫稿,古人用筆的精妙委實不可思議。

宋·劉寀《落花游魚圖》局部

宋·劉寀《落花游魚圖》局部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姿態曼妙,憑空而游。觀之起腋下涼風,發濠梁之思。


《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所作,現藏故宮博物院。

全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近4層樓高,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多。

絹本,青綠設色,使用礦物顏料。作品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嶺、坡岸、水際中布置、點綴亭台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凈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女史箴圖》

東晉畫家顧愷之所作。此圖原作已失,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本收藏在圓明園,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併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神韻最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它曾被許多文人墨客收藏過,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項子京題記,唐弘文館「弘文之印」,還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行。畫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及明清歷代收藏者的私人鑒藏印。

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遜,而多出樊姬、衛女2段,亦有研究價值。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太平春市圖卷》

清代畫家丁觀鵬所作。

此卷描繪新春農村熱鬧歡慶春節情景,爆竹、太平鼓、果品、鳥魚挑攤,以及各種行業的耍猴貨郎、算命、跑旱船、演傀儡戲的表演藝人。松樹下文士席坐品茶閒聊,朱漆托盤內置有紫砂大壺與青花碗,盛裝泉水則用綠地花卉大壺、茶銚。挑夫擔子盛放糕點使用的是青花與描紅龍紋碗、盤,均是乾隆時期宮廷用器,可知街上買賣藝人都是由宮中侍僕所裝扮。

《富春山居圖》

元代黃公望所作。縱33厘米,橫636.9厘米,作者黃公望。歷時3年完成,清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段定名為《剩山圖》,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沿襲原名,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八大山人

竊以為,八大大可媲美梵高(づ ̄3 ̄)づ╭?~

如果大天朝要拍一部藝術家的劇,一定要選八大大呀~~~

明亡皇孫的一生,( ̄︶ ̄)/ 。

入了佛門避世,還俗,癲狂失智……又歸於道教_(|3」∠)_

那個19歲的花樣騷年,得知皇帝掛上了東南枝。被祝福的buff瞬間變成了詛咒,開始逃亡……

為什麼沒有考慮過拍一部藝術家的大劇呢?

避世出世真的太喪了嗎?還是八大大的一生太慘了?ヾ(?ε?`*)

拋開這些,只看畫:

這兩隻呆鳥,有一種「這操蛋的人生」的既視感啊~~~

這筆法里,有多少情緒。看官們體會一下!!!

任你有豐滿的羽翼,雄健的肌肉……只能幹巴巴的蹲在那兒。

超不爽的表情 ╭(╯^╰)╮

(話說,這「鼻毛」證明了畫者是真的觀察很仔細啊~~~

哪裡抓來的鷹?還是他跑去蹲點?那時候很多馴養的咩?

也不造這兩條魚在盯個什麼勁,人家鳥一點兒沒有鳥他們的意思嘛~~~

各種翻白眼的小動物(灬°ω°灬)

說好的死魚眼呢,怎麼都一個個戲精一樣?

用力的表演著蜜汁圍笑。(=?ω?)?

讓人一臉懵逼的主子ㄟ( ▔, ▔ )ㄏ

「你瞅啥」?

「就是慫」。

「得一瓜」?(期待求一果還是一種滿足的平靜?)

date時無話可說的尷尬?(o′ω`o)?

於僻靜處思考鳥生……

總是一副屌屌的樣子,毫無違和感(~ ̄▽ ̄)~ (~ ̄▽ ̄)~ (~ ̄▽ ̄)~

還有好多其他作品,榮寶齋印本效果更好。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細揣摩。

如果八大大的棺材板有異動……

一定是感受到了(寶?寶)純真的愛呀~~~

○( ^皿^)っHiahiahia…

謝邀。

Ps.

有同學友情提醒部分圖片非原作,鄙學渣尚不具備鑒別能力〒_〒……

求原諒_(:_」∠)_


1.14又來一張~

石·多個米其林·濤

忍不住順便貼一發張大千的彩繪山水,美到設置成所有聊天背景:

圖書館翻到蠻多現代國畫畫家,作品驚艷的不在少數,徐悲鴻除了馬,生活中的點滴也美;齊白石的魚蝦,作家馮驥才的工筆;四川省博物院收藏了張大千多幅敦煌臨摹圖,居士他擔得起偉大。有興趣的翻一翻于非闇先生、馮霖章先生、方向的作品,有驚喜。後會有期啦~

謝謝有人看,2018.1.10圖書館翻書手動更新一發(拍得丑見諒):

原始封面,是不是超美~

貼這條鱖魚單純為了這個厲害的配色

還翻到了窗外的麻雀~

??

頭上頂方塊頂算盤是幾個意思?

這妖艷的蜜桃臀

以下為補充之前沒找到的龍的篇章以及自由放飛篇:

螭虎魚

造型比較正統的龍,參考高票第一同學貼的《九龍圖》

鹽龍,實在太萌了,滿分,下一位

前方高能

傳說中的海和尚!這優雅又佛系的站姿手勢和外套

???

????聶老師你認真的么

還有很美很夢幻的蚌,吐出了海市蜃樓

以及很科幻的貝

貼一下圖冊的最後一位

鱟,地球現存最古老生物之一,藍色的血液,為人類健康做出了許多貢獻。

有必要貼一下序里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收集資料並嚴謹考證,有些聶老師說有出處的他們也勇於否定並求證,蛤蛤蛤。

另外附錄中的考證與評價,真是保持了故宮博物院工作者的一貫細緻科學態度,還不忘賣萌:

重點在備註→

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常見於居民餐桌上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

略加誇張,更顯神威,嗯(ˊo????o???`)

好啦差不多啦,還有好多好多好多貼不下了,自己買來看吧~後會有期~

原答

絕對眼界大開

《清宮海錯圖》,作者為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其中「海錯」不是字面上的「大量錯誤「,而是指繁多、錯雜的海洋生物。聶璜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時代所限,書中記述時有誇張,有很多不靠譜之處,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但妙趣橫生,深受清朝歷代皇帝喜愛。《海錯圖》共四冊,現三卷藏於北京故宮,一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這是一卷神奇的圖譜:作者一邊以生物學家的嚴格求證態度詳實記錄其所識海洋生物,備註名稱、習性以及作者的鑒賞,另一邊又能以畫家的想像力自我放飛,讓人既覺得摸不著頭腦,又覺得有趣。

海錯圖_360百科baike.so.com圖標

有多奇妙?我們一起來翻一翻

這是目前出版的封面,各大圖書網上能買到。

取幾幅:

我用飄柔,你呢

我用潘婷~

以上畫風都算比較正常,是發現和記錄。以下畫風突變:

為什麼覺得略萌。。

誒?exm?海人?

可以,很神獸

最早期的《藍色星球》式海底探險了吧

牛。。牛魔王?

甚至還有龍。。。的變體

以及龍(找不到圖片(′ο`*)),有興趣買來翻翻,也算是支持國寶以及古代藝術推廣啦。

這裡有作者對自然和知識的尊敬,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和毅力,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因而成就這套圖簽。相當感激這些進行繪畫創作的老祖宗,因為他們熱愛藝術、創作,並不斷實踐,所以在國畫這項藝術上成績舉世矚目,不止是讓我們欣賞到美好的畫作,還留給我們大段故事,海量詩歌以及歷史,相信我們可以繼承使之流長。

找到個不錯的討論,可以瞅瞅了解得較多的同學如何觀賞:

如何評價海錯圖筆記?www.zhihu.com圖標

抱歉圖冊中的圖片不能一一列舉和說明,有興趣的去搜一搜也是好的。

謝謝觀看。


中國畫的高明,真的不知道哪天,才能被全世界接受?

這種潦潦數筆畫個蟲子,啰哩啰嗦寫一大片字,末了蓋一方刻畫俊俏的圖章,就營造出了怎麼看怎麼讓你舒服喜愛的感覺

這顆大白菜也是如此,最神來或者驚艷的就是,勾勒出白菜幫子鼓鼓的那幾筆線條,嘴裡甜絲絲的吃白菜經驗都被它鉤出來了,結果無意撇見艷麗的花姑娘爬著,更讓你放心不已的是,「沒農藥,有機的好,有機的好」


樓上全是工筆畫,論工筆畫宋代的大牛都很強,至今都難以超越。但是,我要推薦的是一個像西方梵高式的人物,卻比梵高牛太多了。是那個時代的全才,可惜命運多舛,受政治鬥爭牽連一直不得志。現在他的畫都是國寶級的,連鄭板橋都表明能做他門下的狗都願意,這個人就是明代的徐渭,徐文長,鏈接為百度詞條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BE%90%E6%B8%AD/18002你們感受一下。

再補一些徐渭先生的畫作


我專業方向是山水畫,就說下山水畫吧,偶爾夾雜些別的花鳥畫,我個人認為山水畫的高峰在五代兩宋。

五代北宋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郭熙、趙干、燕文貴、王詵、王希孟、張擇端、

南宋的李唐、劉松年、馬遠、馬麟、趙芾、高克明、趙伯駒、夏圭、閻次平、法常、梁楷、米友仁

五代北宋

1、荊浩《匡廬圖軸》

2、關仝《關山行旅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5、南唐畫院 徐熙《雪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3、董源《洞天山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4、董源《夏山圖卷》上海博物館藏

局部

5、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6、巨然《秋山問道圖軸》

局部

7、李成《晴巒蕭寺圖軸》美國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8、范寬《雪景寒林圖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9、范寬《溪山行旅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0、范寬《雪山樓閣圖軸》

11、郭熙《早春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2、趙干《江行初雪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3、燕文貴《夏山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14、王詵《漁村小雪圖》故宮博物院藏

15、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16、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故宮博物館藏

南宋

1、李唐《萬壑松風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李唐《江山小景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3、李唐《濠濮圖卷》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局部

4、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5、劉松年《雪山行旅圖》四川省博物館藏

6、馬遠《踏歌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7、馬遠《水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8、馬麟《靜聽松風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9、梁楷《柳溪卧笛圖頁》故宮博物院藏

10、趙芾《長江萬里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11、高克明《溪山雪意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12、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13、夏圭《溪山清遠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4、閻次平《四季牧牛圖卷》南京博物院藏

15、法常《古木寒禽圖頁》故宮博物院藏

16、梁楷《潑墨仙人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7、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些圖暫時找不到高清的,慢慢填

……………………………………………………………………………

另外還有一些別的畫不屬於上類,但我也很喜歡的畫放在下面和諸君分享。

一、埃及畫四幅

二、明代官員肖像兩幅

三、王冕的《南枝春早》

四、明沈周的廬山高

五、唐寅的騎驢歸思圖,可惜沒有高清

六、同樣是唐寅的

在林子里看烏鴉。。。

七、日本畫家菱田春草的落葉屏風

八、清代畫家諸升的雪竹

九、明代畫家吳彬的《高山流水》

十、清代原濟的山水


沒有人提到倪瓚的畫嗎

那時我還在學著素描,水粉,滿腦子都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光榮繪史,吸吸鼻子好像都有顏料粘稠的味道

那時我也沒有想過要考什麼中國畫專業,中國畫在我心裡不過是躺在垃圾堆里蓋滿印章的舊黃紙罷了

那時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畫,在我老師亂放的舊書里,很模糊。我覺得我被擊中了。

該怎麼評價呢,倪雲林的畫,他的筆墨連一絲煙火氣都沒有,卻又達到了表現力的極致。文人荒寒枯寂的理想不再需要大雪,也不再需要杳無生機。畫家的心中可以一直有另一個世界。如果說晉唐的繪畫是對山水的攀附,兩宋繪畫是與山水相互諒解,那麼元代的畫家,像倪雲林,則不需要這種諒解。常人用筆墨接近山水,但在他的筆墨之內,山水靠近他。

手頭沒什麼圖,姑且看看罷。

不過當然了,這種幾樹一亭兩岸一水的構圖方法只是他個人的特點,為了避免大家對山水產生什麼誤解,再介紹一張非常喜歡的畫

董源《溪岸圖》

光華燦爛,文郁喑沉,咸集一身。


謝謝邀請 ,

當然是趙佶的畫啊,絕對是中國歷史中最有藝術細胞的皇帝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圖這麼模糊。。。。,圖片皆來自網路,侵刪。)

還有王維

驚艷至今。


中國古代:徽宗皇帝的芙蓉錦雞圖。高中美術課本第一次看到,從此印象深刻。

日本古代,浮世繪 神奈川衝浪里

外國就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不是畫,可是真的美到極致)


遛了一圈,無人提黃圖大佬(並不)仇英

相當喜歡仇英的畫,《明畫錄》謂:「發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精緻、艷麗、甚至說帶著人間煙火的俗氣與趣味,很有意思

放幾張

《阿房宮圖》

《西園雅集圖》

《春山宮苑圖》比起山水,仇英更擅長人物,尤其是工筆仕女,《無聲詩史》稱:「英之畫,秀雅纖麗,毫素之工,侔於葉玉,……尤工士女,神采生動,雖周防復起,未能過也。」

《漢宮春曉圖》

畫中共115人,個個衣著、姿態各異

周昉:你贏了,你贏了(《揮扇仕女圖》13人)


當然是馬上行樂圖啦,現代的本子畫師都沒有這麼玩的(?˙ー˙?)


書畫大師王赫的歷代作品

不管你是不是驚艷,反正我是驚艷到了!

以後我準備收藏一幅他的古畫,求專家鑒定。


推薦閱讀:

李唐《長夏江寺圖卷》跋的部分中為什麼會出現貌似一列字沒寫完就開寫下一列的情況?
弘一法師(李叔同)後期的書法水平如何?
過氣與經典的區別是什麼?
在國外有哪些音樂是普通人覺得特別俗氣的?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

TAG:藝術 | 繪畫 | 國畫 | 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