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情緒對我們有益嗎?
最近在組織同學會,也想起了很多過去的一些事情,有時候會不自覺的享受其中,但有時也會警醒,這真的有益嗎?希望大家從各個角度討論下
近幾年懷舊風越來越流行了,從電影到零食到一些主題餐館,都可以見到用「懷舊」去做主題的。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懷舊是一種感覺,很難去形容,但科學家也試圖給這個詞語一些科學的解釋的。
懷舊究竟是什麼呢?
懷舊(Nostalgia)源自希臘文中 nostos(返回家鄉)及 algos(痛苦)之組合,字面意思即是「思鄉之苦」。從那以後它便擺脫不了壞名聲:
- 17世紀瑞士內科醫生Hofer針對在異鄉無法歸家的瑞士僱傭兵,提出「懷舊」是一種由惡魔所引起的大腦疾病;
- 直至19世紀,它被視為一種心理癥狀,學者們說它是會帶來焦慮虛弱、食欲不振、失眠與發燒癥狀的身心疾病;
- 20世紀中葉前還被列在精神紊亂、適應不良範圍內……
總之,「懷舊」寶寶就這麼被從一個火坑拎出來,再推到另一個土坑。
黃天不負有心人,在20世紀末,它得到學者們的正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紛紛發言描述懷舊不同於思鄉病的特點:也即範圍更寬廣,發生的群體更普遍,對個體也有著獨特的意義。
較公認的說法是,懷舊是個體對過去的渴望,也許渴望的是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地方,TA更多的與溫暖的過去時光、快樂的童年等相聯繫。
直到現在,心理學研究者們才開始將懷舊視為一種情緒體驗,有人強調它是對過去溫暖感受的快樂體驗,也有人堅信它是「往者已矣不可追」的悲傷感受。
懷舊(Nostalgia)
對過去一種渴望和懷念的情感,苦樂參半,既傷感又嚮往,但大部分時候是美好的。既是真正的社會性情緒,又與自我意識有關。
落實到個體,每個人的懷舊傾向都各有不同。高大上的「行為遺傳學」研究表明:
懷舊傾向的個體差異有29%源自遺傳因素(就是你爸媽遺傳給你的基因),特異環境因素(比如你經歷過的重大生活事件)解釋了70%的個體差異,而共同環境因素(比如你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只能解釋1%的個體差異。
也就是說,影響最大的是你自己本人後天的選擇和經歷。
懷舊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分類:
① 個人懷舊:源於個人實際生活經歷。如對父母微笑、兒時玩具的懷舊。
② 集體懷舊:源於大家共同經歷的事物事件。如英語課本中的李雷和韓梅梅、大大卷泡泡糖引起的情緒浪潮。
③ 歷史懷舊:源於對整個時代的懷念。如我們追憶魏晉風骨、大唐盛世、民國時期文化風貌等等。
懷舊有沒有什麼作用?
雖然懷舊的內容指向過去,但懷舊實際上不折不扣地提醒我們三個字:
向前看
驚訝嗎?我第一次聽說時也很驚訝。且來聽心理學家們怎麼說~
① 懷舊增強趨近動機和探索慾望:堪比狼人變身
實驗室中被要求寫下一段懷舊經歷的人,比寫下普通事件的人更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或好玩的事,更願探索從未去過的地方。
你不妨也靜下心來寫一段你最懷舊的經歷,說不定剛寫完以後會執行力上身、靈感大發、或是跑去嘗試新事物。
② 懷舊提高樂觀,every shalalala~
2010年春晚,「小虎隊」十餘年後再聚首引爆了70後、80後的懷舊熱潮,彷彿時光倒流回那個永遠乾淨爽朗的青春時代。
也有可能,你是一位過去積極時間導向的孩紙(點點看?)。不過,太過沉溺於過去導向帶來的情緒,長久來看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③懷舊激發靈感、促進創造性:點亮頭上燈泡
研究表明,啟動了懷舊感的被試在完成有主題的創造性寫作上得分更高(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主題的話,它們是「公主、貓和賽車」或「寒冷冬天晚上的神秘噪音」)。
④ 懷舊引起親社會行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研究發現,懷舊條件下的人更願意和別人坐近點,幫別人撿起更多灑落的鉛筆,或給慈善機構捐更多的錢。
此外,懷舊既增加了對自己團體的認同支持,也增加了對肥胖、心理疾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信任交流。
懷舊記憶中「我們」仍在一起,於是TA讓你更有能力覺察身邊的友誼、支持和愛,更有人際關係的勝任感。
所以說啊,沒事兒多讀讀日記(記憶中悲傷的部分就自動跳過吧)。
----------------------------------
本文節選自友心人文章「懷舊感」讓我們湧起無窮力量,可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前兩天看到問題,本想好好回答的,因最近忙到死的節奏,一直留到今天。
-----------------------------
首先,重新界定一下,懷舊是一種行為,情緒因行為而產生,這才是題主關注點所在。這個問題很好,好在題主本身關注到了懷舊帶來的雙重情緒體驗:一種是不甘、悔恨、想當初等負面的情緒,一種是溫暖、緬懷、激勵等的正面情緒。
正面情緒的積極作用,負面情緒的消極感受恐怕不需再多描述啦,之所以糾結,糾結在懷舊這個行為所引發的不可能是純粹的正面情緒或者純粹的負面情緒,總是在兩者之間遊離,穿插,一念天,一念地,一思正,一思反。例如,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懷念初中時的瘋瘋癲癲,懷念高中時並肩做題奮鬥,懷念大學時純真的戀情,當這是在跟友人一起回想暢談時,是很開心溫暖的一件事情,當這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垂涎落淚的時候,那就不是一件愉悅的事了。
所以可以看到,影響觸發的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同情境有很大的關係,有的情況適合回想當初,有的情況下適合專註現在,有的情況下適合暢想未來。如果要說,懷舊是否是有益的。那麼最重要的評價的指標,絕對是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對後續行為的影響。不管是對以往的悔恨也好,是受到過去的鼓舞也罷,如果後續是奮發圖強,執行改變,那麼就是有益的,如果後續是繼續安生嘆氣或者活著過去,就是不作為,那麼就是無益的。有益的 不然像我這種不思進取的人靠什麼安慰自己。。
如果懷舊讓你感覺很享受,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2013年11月7日|
導語:懷舊居然與創造力有關?想想過去還會有助於想像未來?是的,好像真的是這樣。
欣慰的是這樣的懷舊可能在適應環境時還有一些用處。首先,研究顯示懷舊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它與決策有關,能夠使人們擁有必要的知識去應對不可避免的死亡。通過更多的懷舊和對生活進行深層意義地挖掘,人們可以讓生活更有意義。
懷舊也可以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在198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維慍湓灦認為懷舊是一種「充滿快樂」的經驗,有利於「讓心境更加寬廣」,「讓人感到開心」。在最近的研究中,葉盛權(音譯)與其同事要求280名香港大學生寫一個過去的經歷。他們發現,學生們會用更多的細節來描述他們的想像而不是一個確切的對象(比如報紙)。有趣的是,與正面情感有關的懷舊並不能提高創造力,這暗示懷舊提升創造力更可能與認知而不是情感因素有關。
為了解釋這些發現,研究人員討論了丹尼爾餠克特和唐娜亞的斯亞貝巴的「未來情景再現假說」。根據這一假說,我們深刻的個人記憶是我們腦海中想像未來事件的細節來源。也許在關於懷舊的研究中,當學生們準備想起一段過去經歷時,他們活躍的情節記憶就成為了產生更多奇思妙想的基礎。這一假說與目前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相符。羅伯托慍韋薩等人發現,當受試者看自己照片時,大腦內有一大片網狀系統被激活。這個網狀系統包括與自我指認加工有關的區域(內側前額葉皮質) ,視覺空間記憶區域(視覺和海馬旁區) 以及回憶區域(海馬)。
有趣的是,這些腦區對於想像未來也很重要。換句話說,想起過去與想像未來會激活相同的神經結構。關於這個事情的一個有力證明是海馬失憶症患者無法形成新經驗。所以也許隨著年紀漸長我會越來越懷念我的曾經。這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它為我的創造性想像、白日夢和尋求生活意義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譯者:本人
校對:朱佳蓮
本文版權歸《環球科學》所有。轉載請告知。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 ... gia-and-creativity/
回憶一下以前的經歷,也沒什麼吧。
只要知道現在你面對的是什麼就可以了,這種懷舊無所謂。同學會只能懷舊,因為畢業之後的大家走在 了不同的軌跡上,在以後的日子裡,快樂很少能夠分享,痛苦也不能分擔,所以在某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也只能懷舊了,也只有那樣才有共同的話題,才能將聚會進行下去。懷舊無所謂益害,大家高興就好,日子不就要這樣過下去的嘛!
懷舊,英文寫作 Nostalgia,源自古希臘語 Nostos( 返回家鄉) 和 Algos( 痛苦) 的組合 。新牛津英
語詞典將Nostalgia 解釋為「對於過去事件的飽含感情的嚮往或喜愛之情」 。懷舊情緒的科學研究始於瑞士內科醫生 Johannes Hofer 的一篇醫學論文,其中懷舊是一種能夠使士兵的心理狀況瀕臨崩潰的強烈思鄉情緒。懷舊是一種喜憂參半的複雜情緒, 有著相當多的積極情感而絕非單純的享樂體驗。
什麼是懷舊?
懷舊是一種情緒體驗。對於它的定性問題存在爭論。Batcho將它看作是一種正性情緒 。 Davis (1979)認為懷舊是一種去除痛苦後的記憶, 是一種喚醒過去的正面體驗。同樣,
Kaplan (1987)把懷舊定義為對過去溫暖的感覺, 是充滿快樂的回憶。Sedikides 等(2004)學者也偏向將懷舊定義為一種正性的情緒體驗, 特別是他們認為懷舊是一種正面的並與自我相關的情緒。
但也有許多學者強調懷舊悲傷的一面, 將它定義為對已不存在的過去的嚮往, 這種過去不再能 被 個 人 抓 住 (Holbrook Schindler, 1991)。Ortony, Clore 和 Collins 也認為懷舊是一種失落或悲痛的情緒, 因為它涉及個人過去的悲傷和痛苦(Sedikides, Wildschut, Arndt, Routledge, 2006)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將懷舊描述成苦樂參半的情感,既讓人傷感又令人向(MillsColeman,1994;Barrett et al., 2010)。 Werman (1977)認為懷舊既是一種有著淡淡悲傷的快樂, 又是一種同快樂相連的悲傷。懷舊的甜蜜是因為最初的事物所帶來的快樂, 而這種快樂通過理想化的過程得到加強,而它的痛苦不僅因為不能回到過去, 也因為即使在過去的狀態里也有著矛盾和失望。懷舊這種既快樂又悲傷的矛盾性也可能是由於將糟糕的現在和滿意的過去對比所產生的(Wildschut, Stephan,Sedikides, Routledge, Arndt, 2008)。懷舊曾被看作是一種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而現在則被視為一種自我意識的情緒, 是思念過去時複雜的情緒狀態。它既可以是正面的, 如快樂的、溫暖的, 也可以是負面的, 如悲傷的、失落的, 還可以是苦樂參半的情緒。國內研究懷舊情緒的代表是黃希庭先生和薛婧等。本答案引用相關觀點在此向二位致謝。
懷舊的層次結構
懷舊按照懷舊程 度 由 淺 入 深 的 層 級 可 分 為 三 個 層 次
(Davis,1979, p.21–24):第一個層次:簡單懷舊(simplenostalgia)是個體簡單的認為過去好於現在, 儘管意識到是不可能的事, 但還是想要回到過去的美好 時 光 里 。 第 二 個 層 次 : 反 思 懷 舊 (reflexive nostalgia)是自發地認真分析簡單懷舊的內容, 對引發懷舊的對象和主題進行自我意識的思考。第三個層次:解釋懷舊(interpreted nostalgia)是對懷舊的內容作更多的分析, 包含懷舊的特質、來源、重要性、心理目的等。反思懷舊和解釋懷舊的區別在於前者分析過去, 而後者分析懷舊本身。
懷舊的功能
懷舊在許多情景下都會發生。 Davis (1979,p.34–35)認為懷舊常發生在當前是恐懼、不連續、焦慮或不確定的環境中, 而
Cully、 La
Voie 和Gfeller
則 強 調 被 拒 絕 的 心 境 容 易 引 發 懷 舊(Sedikides, Wildschut, Arndt, Routledge, 2008)。Wildschut 等人(2006)的研究表明負性情緒、社會交往(同朋友的交談)、感覺刺激、物品、相似的事件、正性情緒、紀念日、場景等都能引起懷舊。懷舊的發生具有普遍性, 不論是對象或事件, 還是社會的(朋友, 家庭)或非社會的(音樂、氣味)因素 都 有 可 能 引 發 懷 舊 。
1、
儲藏正性情感
Wildschut等人(2006)提出懷舊是正性情緒的儲藏室, 他們分析懷舊故事的內容發現在這些敘述中包含更多的正性因素。另一個研究中, 與回憶自己過去日常經歷的被試相比, 回想自己懷舊體驗的被試會報告更多的正性情感, 並且對過去的感知更為積極, 這一研究結果支持了懷舊具有儲藏正性情感的功能(Sedikides et al., 2008)。在以往的許多研究中懷舊也都具有正性情緒的特徵 (Davis, 1979;Batcho,
1995; Holak Havlena, 1998; Bryant,Smart, King, 2005; Leboe
Ansons, 2006)。
2、
維持和提高自我積極性
懷舊作為一個重要機制,個體可以通過它避開威脅並且恢復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自尊, 這得到了實驗的支持, 實驗中具有懷舊感的被試相比其他被試報告的自尊水平更高(Wildschut et al., 2006)。同時, 也有研究表明懷舊不僅能提高正性的自尊, 還能增加積極的、內隱的 自 我 相 關 屬 性 , 並 能 減 弱 對 外 界 的 防 御(Sedikides, Wildschut, Routledge,
Arndt, Zhou,2009)。
3、
增強社會聯繫,提高歸屬感
懷舊是一種很深的社會情緒, 在懷舊中個體同他人的親密關係得到重新建立並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Kaplan, 1987; Mills Coleman, 1994),當個體感到孤獨或受到排斥時, 這些具有意義的關係就能為個體提供安全感(Mikulincer,
Florian, Hirschberger, 2003; Loveland, Smeesters, Mandel, 2010)。 Wildschut 等人(2006, 2010)的研究支持了懷舊增強個體的社會聯繫的功能, 研究中具有懷舊感的被試表現出更好的社會聯結性, 他們感到更多的關愛和保護並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懷舊提高了與他人的連通性, 把自己歸屬到一個有意義的社會組織里, 並通過遠離孤獨和增強社會聯繫來促進和提高心理幸福感。懷舊的個體把積極的親密關係作為自我肯定的資源, 增加對自我的理解並增進自我的成長, 在思考自己同他人的關係時, 緩衝並且減輕了現存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懷舊能引發一種認知開放的狀態, 接受更多的與他人相處時的反饋, 發現自己的弱點,消除認知失調。
懷舊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從積極的來看,是有益的,它可以讓你回憶過去,給自己信心和力量。從消極的來看,容易使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題主的個人情況來看,我不建議你懷舊,你還是見識的太少,要多多的折騰自己,多多的見識,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美好,到了你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你才有資格回頭看看自己的過去,或者是懷舊。
總的來說,我們沒有資格懷舊,也不能懷舊!
懷舊是一劑心理良藥 彼此一起緬懷過去,可以增加愛與親密感
在情緒不好、寂寞、脆弱、感覺人生失去意義的時候,人們就常常會懷舊。懷舊常帶著淡淡的惆悵,過去曾一度被視為病態。當你聽到有人反覆說起自己當年的「威水史」,感覺今不如昔,你會感到很煩。其實近年來心理學研究發現,懷念過去可以抵消寂寞、無聊和焦慮,對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大有裨益。
懷舊是大腦無意識地聯繫過去的畫面、氣味、聲音等感覺,讓人重新活在過去,常常會發現驚喜。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蘇珊·佩里博士稱,懷舊還可以把自己沉浸在別人創造的產物之中,例如舊電影,這也是一種奇妙的愉悅,因為你緬懷的對象是虛構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懷舊體驗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有一半的人每周體驗多達3~4次。在回憶過去的時候,人體會變得溫暖,可抵禦寒冷。
一個心理學實驗讓參加者回憶過去的人與事,聽過去的老歌,發現他們的心情好起來了。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克雷·魯特萊奇認為,懷舊是一劑提升心理健康的良藥,悲傷、寂寞的人不妨一試。原來,懷舊的內容大多是積極的,有些回憶縱然悲喜交集,總的來說還是積極的。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高級講師蒂姆·維爾德舒特博士稱,懷舊可以讓過去的歡樂感受重現,具有維持內心平衡的作用,讓人對將來更加樂觀和更有激情。
魯特萊奇稱,懷舊還可以增強自尊心,加深人生感悟。很多懷舊的體驗都與自己過去的成就有關,而人生並非總是成功,更多的是無聊與不如意,回憶自己過去的大起大落懷舊,可以給人生注入意義和興奮。有時懷舊還虛構出一些經歷來,令自己感覺人生更有價值和完滿。
懷舊不只是一個人的事,一起緬懷過去會讓彼此更親密,若是夫妻就會感到更幸福。魯特萊奇稱,這是因為懷舊的體驗往往都與人際關係有關,提醒我們保持好關係,從而得到別人的愛。研究還發現,當人們在分享過去的回憶時,對陌生人會更慷慨,對外人會更寬容,慈善和非營利機構都受惠於懷舊的情緒,因為懷舊可增強人們的同情心,令他們捐贈得更多。
(編譯 伍君儀)
轉自「伍君儀透析英語的博客」懷舊是一劑心理良藥
懷舊挺好的啊,只要不戀舊就好了 ╮(╯_╰)╭
今天去初中接侄女回家,我站在那顆楊樹下久久不肯離去,23年前我從這裡畢業,臨走前舉手在樹上刻下了我和她的名字,離地兩米高,希望有天能跟她一起回來看,告訴她,這是我愛你的見證,可是現在目測曾經刻下的名字估計已經離地兩層樓高,小白楊變成了老白楊,人又何嘗不是?偏偏還不能爬上去找,我獃獃的站在樹下,心裡那叫一個悲愴。
結果晚上夢見在教室里同學們都回來聚會,背後忽然響起那甜甜的聲音:「老大,你還欠我12塊錢呢」,回頭,她依然當年的老樣子,我急忙掏錢,馬上還你,她:「要還就還五萬。」可掏來掏去掏出來的都是廢紙,這...她:「可以發紅包的啊」,但是手機卻忽然又找不到了。臨走的時候,望著的她的背影喊:「燕子再見了,這次離開後,我們今生今世再也不會見面了。」淚流滿面
急呀急醒了......鑽心的痛
發個帖子,感覺好多了,人總是會莫名其妙沉浸在過去的悲傷里,而事實上,她早已經遠嫁萬里到蘇北,然後留在了上海,孩子也該上初中了。
可是我欠她12塊錢卻是真的。
「It was to slough off a burden of nostalgia that you went so far away.」(你走了那麼遠的路,只是為了擺脫懷舊的負重。)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第六章
前幾天,後台收到一條既日常,卻又讓人震撼的留言:
「主創你好。小時候,我爸爸每年都會給我買很多玩具,我有一房間的玩具,但我一方面喜歡它們,一方面有點害怕。因為我爸爸每年到了年底,會把那些玩具全部都扔掉,不管我多喜歡,他也一件都不會允許我留下。然後他會再給我買一房間的新玩具。
他說,這是在鍛煉我不要留戀過去,就像他從來不允許我參加同學會。他說,人不能回頭看,那些過去會拖慢我往前走的腳步。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常常懷念過去的人。請問懷念過去真的會對人有不好的影響么?我這是一種軟弱的體現么?」
看完這條留言,心塞了好一會兒,心疼這個寶寶,相信這位爸爸自己也是個有故事的男同學,但這對孩子不能不說是一種傷害。我們決定今天來寫一寫懷舊。
什麼是懷舊(Nostalgia)?
很多研究都發現,人們會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產生懷舊的情緒。80%的被調查者每周都至少有過一次懷念過去的體驗(Wildschut,Sedikides, Arndt, Routledge, 2006; Routledge, Arndt, Sedikides, Wildschut, 2008)。
懷舊曾經被認為是一種生理疾病。在17世紀,瑞士醫生JohannesHofer創造了「Nostalgia」這個詞,來形容瑞士僱傭兵因遠離家鄉參戰而產生的一種對故鄉的思念之情(Routledge,2013)。他認為這是由大腦神經元病變所導致的一種疾病,發病時可能伴隨心律不齊、食欲不振、失眠、焦慮等生理和心理癥狀。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懷舊都被等同於懷鄉(homesick)。一直到二十世紀後期,懷舊才開始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概念(Wildschut,et al., 2006),認為人們在懷舊的時候,不僅僅懷念故鄉,也懷念故友、往日時光等等。
目前,關於懷舊公認的定義,來自新牛津英文詞典,「懷舊是對過去的飽含情感的一種渴望感」(Wildschut,et al., 2006; Routledge, et al., 2008)。
特定的故事內容與敘事方式,與舊友的重逢,嘗到或聞到熟悉的味道,或是故地重遊都會讓我們產生一種迫切想要回到過去的情緒和願望(Routledge,2013)。
* 懷舊通常和我們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有關
人在懷舊的時候,故事的主角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Wildschut等人(2006)通過對從懷舊文集中挑選出來的42篇自傳的質性研究發現,懷舊是一種與自我高度相關的情緒(self-relevantemotion),不僅如此,懷舊的內容也常常圍繞著「我」與「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展開。
我們來看兩種懷舊的內容類型:
「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少女。在他面前我毫不掩飾。我在馬路上大聲呼喊『我喜歡你』,看著他在人群中羞怯的窘態,我內心竟有一種得逞了的狂喜。」
「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少女,我總喜歡花花洋裝和媽媽梳妝台上那支色彩最鮮艷的唇膏,喜歡在校園裡的馬路中央,小跳奔跑,高聲歌唱。」
儘管故事的主角都是自己,但Wildschut等人(2006)發現,大多數人懷舊內容更類似於第一種,也就是說,比起單獨回憶起過去某一個時間段的自己,我們更傾向於懷念自己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彼此共同經歷的那些有紀念意義的時刻等等。
* 懷舊往往呈現拯救式的敘事順序
McAdams(2001)指出,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敘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理解自己的種種經歷時,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邏輯順序:
1. 拯救式順序(Redemption sequence),即描述一個人是如何從坎坷挫折中一步獲得最終成功的故事,是一種從消極到積極的敘述方式。
2. 毀滅式順序(Contamination sequence),即講述一個人生贏家如何跌落谷底,一蹶不振的故事,是一種從積極到消極的敘述方式。
但Wildschut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人們懷念過去經歷的方式大都只有一種——近80%的人,回憶往事的方式是「拯救式」的。(回復【敘事】給公號,查看人生敘事對命運的影響)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積極的東西。我們在懷舊時,即便懷念起一些挫折、悲傷,也會懷有一種「我克服了它們」的積極深邃的情感。
區別概念:為「假設的」失去而懷舊
可預期的懷舊(Anticipatory Nostalgia)(本小節特別鳴謝北京大學洪蔚琳小朋友)一個有關懷舊的最新概念在2016年被提出,它被稱為「可預期的懷舊」,指的是人們以未來的視角,懷念可能會失去的現在。以概念提出者的原話說,這是一種「在當下過去之前就開始懷念」的感覺(missingthe present before it』s gone)(Batcho, 2016)。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總有一天會失去當下的美好,並因此產生了「提前到來的懷舊感」(prematurenostalgia)時,ta就陷入了一種可預期的懷舊之中。不同於懷舊是對「已經失去的」人事物的懷念,可預期的懷舊是建立在一種「假設的失去」的基礎上的,即使這種失去在未來可能未必真的會發生。就是這種「假設的失去」會讓人沉浸在「未來可能的失去」和對這種失去的恐懼里。
可預期懷舊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一種有害的情緒。當我們以未來視角看待當下時,會人為地造成對現在的一種心理上的距離感,這就會導致人們以更抽象的、缺乏實際參與感的方式度過現在(Batcho Shikh, 2016)。恰恰就是這種在未來視角下對失去的惶恐,讓他們在無謂的擔心中真正地失去了每分每秒的現在。
Batcho和Shikh(2016)的研究就發現,可預期的懷舊與人們的消極情緒高度相關,如悲傷、難過、無助感等。
懷舊的4種積極作用
1. 對情緒的影響
研究發現負面情緒會更容易使人產生懷舊情緒(Wildschut,et al., 2006)。當現在的生活讓我們感到恐懼、不滿、焦慮和不確定時,我們會希望回到那個(至少在現在看來是)確定而美好的過去。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於懷舊有一些補償性的作用,能夠使我們平靜和鎮定下來。
2. 獲得積極的自我認知
其實,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並不是一些過去經歷的客觀事實,而是我們對自己過去經歷的主觀理解。正如SusanWhitbourne(1985)所說,在記憶里塑造和重塑自己生命的故事的過程,才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是誰。懷舊,是我們從過去獲得自我認知的過程。
而正如前文所說,大多數人的懷舊,都採用的是一種「拯救式」敘述的方式。也就是說,當懷念過去的時候,「故事」情節的展開往往是我們經過嘗試和努力、克服困難走到今天——過去的經歷成就了今天的我。這就使得懷舊,成為了我們認可自己的付出與成長的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
人們不斷地通過懷舊,與過去的、年輕的自己建立情感上的聯結,能夠幫助我們持續地對自我進行肯定,從而逐漸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認知。
3. 建立並維持社會聯結
Wildschut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懷舊能幫助人們在人際互動中更有能力。研究中,121名被試被隨機分入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人分別閱讀不同的實驗說明。
實驗組的人被告知,「請回想一段讓你懷念的過去經歷,越詳細越好。努力找到最能引起你懷舊感的那個事件」。而控制組的人則被告知,「請回想一個你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件,比如上個禮拜發生的一件事情」。閱讀說明之後,兩組人分別寫下與這段經歷相關的四個關鍵詞和現在的感受。
最後他們分別完成一份「人際競爭力問卷」(InterpersonalCompetence Questionnaire),共包含三個方面:1)主動與他人互動,例如,參加聚會或派對,並在聚會中主動與陌生人建立關係;2)主動自我袒露,如向朋友坦率地表達自己對ta的感謝、抱歉、憤怒等;3)提供情感支持,比如在朋友難過的時候及時的陪伴與安慰。得分高表示能力強。
結果發現,實驗組(被喚起懷舊感)的人,在以上三個領域的得分都比控制組的人更高。換言之,懷舊感能引起人們在人際交往方面更好的表現,更主動地與人建立聯繫,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照顧他人的感受。
4. 懷舊能對抗一種「存在無意義」的感覺
恐怖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一種心理上的衝突——「強烈的生存渴望」和「意識到死亡不可避免」之間的衝突(Greenberg,Pyszczynski, Solomon, 1986)。
死亡的不可避免,讓我們感到恐懼,甚至還會讓人產生一種對當前生活的無意義感(既然人都會死)。人的一生有很多時間是在與這種恐懼與無意義感抗爭的。恐怖管理理論認為,人們會通過習得一些宗教、文化價值觀來幫助自己重新獲得人生意義、自我價值感,進而克服對死的恐懼和對生的絕望(Routledge,et al., 2008)。
而懷舊,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們賦予人生經歷以意義的方法。懷舊能夠在我們感受到死亡恐懼,或者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受到威脅時,防止我們掉入一種存在主義的危機——對自我存在的絕望,失去活著的勇氣(Routledge,et al., 2014)。
Routledge等人(2008)的研究發現,當人們感受到死亡恐懼時,懷念過去能夠幫助他們感受到更多生命的意義,更少產生與死有關的想法。因此,對於身患重病或者對生活感到絕望的人而言,懷舊能夠把生命的意義感重新帶回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
* 甚至有學者提出,懷舊可以對抗恐怖主義的自殺式行為
除此之外,學者們認為,一些極端恐怖主義的首腦,正是利用了「存在無意義」感,宣稱通過「自我犧牲」式的行為能找到生命的意義(e.g.為民族獻身),誘惑了一批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絕望的人,達成ta恐怖主義的目的。
而Routledge等人(2014)的研究發現,幫助人們懷念過去,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其實是充滿了珍貴的、有意義的事件的,自己並不需要通過自我犧牲來獲得存在的意義。這就可能被應用於減少宗教式自我犧牲(religiousself-sacrifice)活動的發生,並且能夠減少那些人與死亡相關的想法。
說了這麼多,我們其實特別想讓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粉絲小朋友知道,你爸爸錯了。懷舊,其實是給人們提供另外一條達成「尋找生命意義」的目的的道路。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和過去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因為此刻的你是從過去來的,抹去它,就等於抹去了你自己。不但如此,正是通過回憶,我們獲得了一次珍貴的「重塑」過去的機會:
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最重要的不是真正發生了什麼,而是你覺得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無法改變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過去、解釋過去的角度和方式。而懷舊正是這個過程發生的時刻。
願你能令過去為你所用。懷舊是一種心情,懷念一個時代的賦予我們的美好!亦可以逃避一下現實,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了.只要凡事有度,我相信懷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懷舊患者自白
· 文章來源:懷舊是囈種病
—— 一直以來,回憶起往事,就會傷感。
一直以來,真的是一直以來,回憶和傷感是共存的。所以我認為這種多愁善感的感傷是天生的。
而回憶卻不是悲傷的記憶,它只是很普通的回憶中的情境。比如,我在魏公村路西口站等運通103,我和小田走在校園的馬路上偶遇輕鬆熊人偶,我在六中臨近放學點的課堂上外面的天空突然暗下來,我在畫室昏黃的照射燈下發獃看著靜物,我在床上坐著聽姥姥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在……
一切的一切我回憶的時候,那個情境會跳出呈現在我腦海中,那些情境都是溫馨的,毫無壓力的,它很美好,而我,卻感到傷感。我的內心最直接的給我的解釋是,那些美好都回去不了。
回不去了?我現在過得不如以前嗎?好像是。因為現在看起來確實沒有那些美好的回憶美好。可是現在的我確也實在地過得並不差。而且我總是走過一個階段,會去回憶那個階段的美好,身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卻總在回憶過去的美好。就是這些抓不住的,混亂的感情,讓我變成一個多愁善感的人。
我好不喜歡多愁善感這個詞。因為我不喜歡多愁善感。
懷舊
大概是我總是不捨得扔掉東西,有一天被冠上了懷舊的人。我也很自然地接受了這個詞,因為我覺得對,我是一個懷舊的人。不捨得扔掉回憶,把舊物存著;不想回憶,卻總是愛往曾經待過的地方跑。可是可是每次把它們翻出來的時候,傷感又湧上心頭。
玻璃心
某一天,我碰到了玻璃心這個詞。哦,原來我是玻璃心,一碰就碎啊。總是觸景生情,觸物生情,觸人生情,感懷神傷。所以悲傷的事情,請不要告訴我,悲傷的電影,請不要推薦給我。
思念
思念是一種病。歌名把我的玻璃心擊碎了。我彷彿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去解釋發生在我身上莫名的懷舊傷感。思念是從2010年開始的,因為我愛上了一個遠在天邊的人,我深陷了進去,卻不知何時能夠見面。此後三年,相思病這個在我印象中發生在古代柔弱女子的身上的病,徹徹底底感染了我。思念可以崩潰到哭泣,可以心絞痛,可以肚子痛。
直到2013年,他來見了我。可是思念源源不斷,也許我永遠戒不了思念,見不到的時候便是我思念的時候。
漸漸的,我發現思念是一種病,可以解釋我懷舊傷感的毛病。懷舊就是思念啊,我想念從前,想念那些美好,可能我現在過得很好,可我會思念啊,既然思念是一種病,那麼思念就不是什麼好習慣,那我思念會傷感就歸結於一種病吧。人人都會思念的吧。
懷舊是一種病
今天,我又一次想起了往事,那些美好的情境。那些上學時候的各種情境。我又陷於傷感中。一直隱隱的困於自己這種狀態的我,今天終於把從2010年開始認為自己患了思念病的「思念」這個詞置換成2010年前以「懷舊」自居的我,懷舊是一種病。
我上網輸入懷舊是一種病。
發現
懷舊真的曾經是一種病。
沒錯,說的就是我,所以這是我新的救命稻草。
好啊,有病治病,我自己拯救自己。
懷舊研究室
17世紀,「懷舊」一度被認定為一種大腦疾病。「懷舊」,最早源於希臘語的nostos 和 algia,前者有「返回家園」之意,後者表示一種痛苦的狀態,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懷舊」作為一個病理學用語,最初指的是「思鄉病」,包含沮喪、抑鬱,甚至傾向自毀等情緒的疾病。17世紀的瑞士醫生霍夫(J. Hofer)分析了在歐洲各地作戰的瑞士僱傭兵的思鄉症,將其歸結為動物靈魂導致的大腦疾病。與他同時代的瑞士學者施瓦澤(J. J. Scheuchzer)則認為,思鄉症是由於這些瑞士傭兵從阿爾卑斯山區來到平原地區,氣候急劇變化導致血液湧上大腦,導致「想太多」。19世紀,思鄉不再被當作生理疾病,但是仍然被視為抑鬱症的一種形式。人們對懷舊的認識逐漸遠離醫學範疇,更多地和社會因素聯繫起來。心理學中,懷舊(nostalgia)通常被定義為一種對於過去事物的偏好。懷舊的內容多種多樣,去過的地點、見過的人物、經歷過的事件和情境等。現在,懷舊早跟「精神病」的概念脫離開來,但從更深的心理學層面分析,懷舊隱含著人的「退行」心理,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面臨矛盾和衝突的時候,我們就會通過懷舊,通過對過去的回憶,來尋求安全保護。(本期懷舊研究室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醫學界雜誌,稍作刪減)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懷舊是囈種病
積極的懷舊和消極的沉迷等負面情緒相比,對人們的身心健康要有益得多。
為什麼說懷舊有益身心健康?
懷舊曾被誤認為是心理疾病,但研究發現懷舊有益健康:
研究發現,懷舊有益身心健康_健康生活_雙語閱讀 - 可可英語
專家建議,心智正常的人一周懷舊2到3次,對身心健康有益。
PS:如果僅僅是同學生活等的懷舊,則價值要小許多,更加類似於一種美化後的幻象。在社會生活中,所謂同學不過是因為入學或升學等偶然湊合在一起讀書的一群人,因為學校生活不牽涉到太多利益而產生了平和而美好的校園生活的錯覺。而不同階層,心態,家庭背景,能力,機遇等因素,將同學之間今後徹底拉開差距,則隱藏在這看似平和而美好的錯覺之下。
與其懷舊抽象的「同學生活「,還不如懷舊具體的某個或某些特別好的夥伴,朋友,以及和夥伴們一起玩的遊戲(如FC,街機等遊戲),吃的食品,當年用的物品,或當年景物等東西,還有一點懷舊的積極現實意義。
想了解更多懷舊和玩家生活的故事,詳見平機王作者的知乎專欄懷舊經典遊戲題材科幻小說《平機王》系列 - 知乎專欄
專門懷舊經典遊戲,講述玩家生活,永久免費,懷舊經典遊戲玩家朋友必看。
懷舊是正能量。
不會懷舊,兩個原因,第一,過去的自己不優秀,所有的故事都是背景色 第二,現在的自己不優秀,回憶途增煩惱
http://www.jianshu.com/p/8e48d805f37b這是我寫的一篇關於懷舊的探討,希望能有幫助。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角度,「懷舊」對人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我每當看《貓和老鼠》中《城市鄉巴鼠》那一集時,心中都會生出深深的感傷?
※有什麼 Windows 3.1/3.2 時代的事情是新生代沒見過或者無法理解的?
※為什麼小時候吃的那種炸醬麵速食麵不賣了?想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