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LE match之後的中國醫學生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很好奇考完USMLE成功match上了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在做resident和拿到attending之後的生活分別都是什麼樣的呢?有沒有離開醫學界的人呢?有考慮回國行醫的人嗎?
你們是怎麼適應工作、生活、文化等等方面的改變的?你們當初是如何做出考U的決定的?現在的生活令你們滿意嗎?
三月份match結果出來之後就一直在憧憬過來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簽證遇到了延遲,上班的時候同屆的同事已經開始兩周了。過來之前就在網上匆匆的找好了公寓,簽字畫押,所以過來的第二天就直接住了進去。家和醫院不遠,騎車也就十幾分鐘,但是很可惜,美國這邊的大城市郊區是不修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的,醫院又在高速公路邊兒上,沒有車真的是連班都上不了。於是匆匆的聯繫了個國內過來訪學的人買他的二手車,拿著國內新鮮剛出來的駕照膽戰心驚的開車,本以為新手一般直接上高速會嚇死的,開了兩天才發現這邊開高速比北京開五環這是簡單多了,大家換道都一個一個換,都打燈,感覺整體開車比在北京科三上路還簡單點。
所以你看,聽起來很難適應的生活,其實漸漸走投無路你了也都能適應。我來的就晚,沒有美國的社保賬號就不是醫院的正式僱員,所以只能自己一個人反覆的跑這邊的美國社保局一類的機構,申請,焦急的等待,反覆溝通,最後折騰了一個月都沒收到,於是提前一天準備了一晚上過去撕逼的話,第二天過去大吵了一架,然後人家manager出來給我一查,合著一開始一個關鍵信息給我輸錯了,所以國土安全局怎麼也驗證不了我。沒關係,社保卡給我了就行,收到卡以後正式就開工了。
工作上給的衝擊要遠遠比自己預期的要小,前幾周帶教的三年級要跟我一起把每一個病人都看了,所以某種程度上給了我照貓畫虎慢慢琢磨的空間。新的電腦系統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打開病例,熟悉各一兩天也就沒什麼問題基本摸個遍了。這邊的同事們都挺好的,有什麼不會的問誰都理你,不懂就問,基本沒什麼大問題。手底下開始管自己的病人後才發現,原來書本上的知識還是不容易轉換,一樣的病人背景,一樣的主訴查體lab,你要是給我文字版的題我一秒鐘就解出來,碰到個真的病人還是一開始會腦子迷糊,彷彿努力好幾年記住的東西都用不上了,鑒別診斷髮散不出來。 好在慢慢熟悉了工作環境之後這種情況就開始改善了,腦子裡漸漸地有了思路,智商又重新佔領高地了。工作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多聽多問,勤快點,負責點就能解決的,我之前來美國實習的時間比較短,還一半都是在診所這種outpatient環境里呆的,本來是很怕內科這種inpatient會不會對我一開始挑戰很大,現在回頭來看,完全是多餘的擔心,一起開始的同事們幾乎都是差不多一樣的,醫院對我們剛開始的人期待也很低,說實話只要不犯大錯誤領導層都挺滿意的。每天管6-7個病人,效率上來以後唰唰唰,三點多基本都能寫完病歷,然後四點下班回家chill,比想像中的要輕鬆很多(當然跟我們醫院有關,某州的一些醫院雜活很多,又是抽血又是吵架的,個別病人出院住院醫還得給他們約診所follow up,像這種生活顯然就不現實。)
生活上有什麼不適應嗎?我覺得絕大部分情況是沒問題的。畢竟也在北京待了那麼久,不會過來以後什麼都新鮮。我們項目人屬於比較少的,大家平時聚的很勤快,有問題吼一下很多人過來幫忙,我個人覺得比我上大學的時候都有人情味。吃的東西肯定比不了國內,但是我也漸漸地適應了美國這邊的好吃的,像什麼Raising cane,Chicken-fill-A 這種讓我也很滿足,入鄉隨俗的學會了用烤箱,吃cheese什麼的,挺別有風味的,說實話原來在北京上大學的時候吃的可沒有現在好。實在饞中餐了聖路易斯挺多中餐館的,開車嗖一下就過去了,南北菜系都有,每周都會和同事朋友們聚餐吃吃日料,韓國烤肉,印度菜什麼的也挺開心的,好吃的不問出處。日常生活無聊嗎?有一點。畢竟這邊環境不太一樣了,項目里一大部分人都有家室,每天下了班就回去照顧自己的家人了,我們一些單身的總在一起玩,看看電影,跑跑trail什麼的,城裡有活動就開個20分鐘進城湊個熱鬧,整體感覺會比原來在北京還精彩一點。美中不足的是美中這邊文化氣息有點弱,人文類的活動比較少,戲劇比較少,不過回頭一想,每天工作完也挺累的,我就是在紐約可能也沒心思去,畢竟不再是閑出屁來的大學生了,不能像當年在北京一樣說看話劇就看話劇,說參加個分享會就參加了。
身邊的人都非常有禮貌,大街行人之間都會點頭示意,醫院裡的人對我們尤其尊敬,從來沒見過態度不好的護士。項目的director也很噓寒問暖的,有時候鬧了笑話也是理解多於責備,我個人是十分感激的。
至於文化嘛,真是一個人一個說法。我特別喜歡美國的文化,歷史,以前在國內自己學英語也是看的美劇電影,當時很多習俗,成語什麼的看著挺酷但是不知道怎麼用,來這邊看到身邊的說然後自己能聽懂還蠻有成就感的。有一些中國人過來以後吃中餐,和中國人玩,晚上回去看中國綜藝,自然就欣賞不了這邊的文化。我平時都是盡量50/50的和中外有人聚會,既能寄託思鄉之情,也能比較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每天都有一些新的體會。有一些我難以認同的文化,比如不停的喝酒,抽大麻什麼的也挺煩人的,經常是一個bar完了去另一個bar,一個club完了又去另一個,礙於面子我也不好明說,但是感覺快感挺廉價的。另一個就是體育,棒球和橄欖球什麼的一直看不懂,醫院在球場有包間總請我們去免費看,感覺票給了我也是暴殄天物。唉,不太喜歡體育,沒辦法。
過來做住院醫三四個月了,整體上的感覺是十分開心的,每天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不說(我們項目要求每周要讀完一期NEJM),比原來上大學複習U還輕鬆點,然後每半個月還能收到不小的一筆錢,就好像別人付錢讓我來學習享受一樣。周圍的人對我非常好,醫院的人也對我非常好,比在國內的時候醫院對我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因為簽證的延遲,上班就晚了半個月,中間家裡出了變故又回國三周,醫院從來沒有任何刁難過我,同事們都熱心的幫我出謀劃策,一般的醫院這種情況不是開了就是不讓回去,實在不行就減你的休假。我們醫院什麼都沒有做,直接跟我說it is not your fault,you gotta do what you gotta do,每年的帶薪休假沒有扣,工資正常發,還主動幫我調整rotation。處理完家裡變故之後飛回來的時候,有三個同事開車去機場接我,然後還好幾天過來陪我聊天怕我想不開,現在想想還挺感動的。總的來說,雖然遠離了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環境,我過來後的生活質量是顯著提高的,我所在的密蘇里州整個州人口才600萬,比北京市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少點。。。。。人均資源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總的來說我很滿意,感覺冥冥之中命運讓我來到這裡。對於醫生來講,近幾年收入也是年年看漲,病人也尊敬醫生,輔助人員充沛,大家對於前沿知識的接受度高,很多地區缺醫生缺的厲害,目前是打算以後長期在此行醫的。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你。
謝邀
2014年match的,到芝加哥也3年多了,目前在廚縣人民醫院 (Cook County Hospital)做Chief Medical Resident.
題主問過著match上的中國醫學生過著怎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很大,我最了解的還是自己,所以就說說自己目前的生活唄
工作方面,residency其間的3年並沒有想像的累,除了一個月逃不了的幾個夜班以外,住院醫3年還是挺開心的,平均下來忙的時候一州80小時的工作時間,閑的時候40-50個小時。這些時間全部都是臨床學習,醫院沒有硬性的科研要求,如果自己有興趣的話,做做專科方向的科研,以後可以申請fellow。下了班以後學習全靠自覺,內科和外科比的一個優勢就是無論何時都可以精進,不用讓人帶你開刀,自己看書看病例就是聽醫學大佬的教導。在我們醫院工作,只要語言過關,達到可以順利交流的程度,我們中國醫學生努力,靠譜,聰明,情商高的優點就顯示出來了。之前在論壇上看到很多留下來工作的留學生有內向,不善交流等問題,在我們這群人身上會少一些,畢竟在國內醫院實習的時候,都是一直跟著老師,哄著病人過來的。我選上內科住院總以後,下一屆又選上兩個中國醫生。你看,我們在醫院混得還是不錯的嘛。
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輔導員」,每天的時間花在和住院醫聊天,準備教學查房,排班,代表住院醫參加各種醫院會議上。周末負責內科病房的腰穿,腹穿和胸穿,每3個月還要管兩周病房,帶組查房。
(大誤)
我們一個組,除了我一個主治以外,還有兩個高年住院醫,兩個低年住院醫,有時候還一兩個醫學生。等級也沒有這麼森嚴,氣氛上是平等討論,當然最後還是得主治拍板。
生活方面,住在醫院附近的town house里,租金從住院醫其間占月收入的20%,到現在的10%,沒什麼壓力。目前在等專科醫生match的結果,如果決定繼續在芝加哥待3年以上,應該就考慮買房子了。市中心兩室一廳100平 40-50美金是主流價格,自己想攢個首付不算特別難。
穿的方面,反正工作就是天天白大褂或者刷手服,幾條黑/灰/褐色的西裝褲,各種顏色的襯衫,各種顏色的領帶,幾雙皮鞋搞定。芝加哥城裡的fashion outlets貨很全,從阿迪王,哦不,阿迪達斯,耐克,到Hugo Boss, Vince, Prada應有盡有,市中心水塔附近還有中西部優衣庫旗艦店,總之喜歡什麼style都行,怎麼舒服怎麼穿。
剛來芝加哥的時候出門就靠走,住的地方離醫院步行15分鐘,最近的大超市步行5分鐘。第一年的時候買了輛自行車,天氣好的時候就騎車上班,去市區基本上就是用uber。後來發現好多好玩好吃的地方都在郊區,於是尋思買車。第二年的時候,室友找到了一家特別靠譜的車行和合適的價格,我就直接買了一輛和他一樣型號的車,而且還特地要求顏色一定要不一樣。從此之後,我上班也開車了,雖然之用5分鐘,但冬天大風雪的時候每天早上都覺得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笑)
說到吃喝玩樂,我在芝加哥的核心朋友圈主要還是中國人, 有西北和芝大的學生,有復旦附中的校友,當然還有醫院的同事, 我們項目中國兩岸三地、馬來西亞華人、菲律賓華人加起來差不多快20個人了。 平時出門約飯,開轟趴,看電影,聽演唱會,逛博物館活動也挺多。
有家室的小夥伴們主要照顧家人孩子,偶爾出來聚餐。單身和異地/異國的小夥伴聚得比較勤。芝加哥的中國城各式菜肴都有,想吃上海菜都行,唯一的遺憾是我找不到正宗的浙江菜。自己做做片兒川解個饞。郊區有一個日本超市Mitsuwa,拉麵,抹茶還有日式小館都很正,可以假裝在東京。
市區里活動的話,我最喜歡West loop,周末去工業廠房改裝的啤酒屋和烤肉店吃個飯,順路買一杯咖啡,就是個完美的下午。
或者去湖邊跑個步也很享受
文化方面,我知道肯定有人說要融入主流。我是不怎麼在乎,這兒的人都以自己的文化為傲,白人分得更細,波蘭人,愛爾蘭人,猶太人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我看不到所謂的「主流」在哪裡。工作上把自己的事兒做好,平時多認識人,多多交流信息就行。我是來美國工作的嘛,職場/生意場上本來就是看能不能交換價值。沒有價值,人再西化也沒用。所以我給自己的訂位也很明確,我就是中國來的,喜歡吃亞洲食物,對無聊的爬梯文化不感興趣,對棒球、橄欖球也不感興趣,所以雖然我有自己很中國化的個人生活,但這並不妨礙我和同事一起喝一杯,一起吐槽,一起打球,不妨礙我給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不妨礙我獲得同事和病人的尊重。
至於職業的發展,我認識的醫療前輩們天天在微信群里討論的都是財務自由,海邊小屋,新買的model X,買的Google股票又漲了,要不要投基因技術公司種種。在美國做醫生大富大貴不至於,但工作二十年,自己賺的錢達到美國前5%目前來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另外看著百歌醫學的小夥伴們一個個都這麼厲害,咱們的CEO也在國內開疆擴土,十年以後以後我們還真能有個自己的醫療集團呢。
總的來說,我對目前的生活還是挺滿意的,用自己所學創造價值,也能取得物質生活的保障,今後也有很多可能性。唯一的遺憾就是父母和女友不在身邊,一年只能回去一次陪父母。女朋友工作以後也只能五一、十一的時候我們倆飛來飛去聚聚。所以啊,如果上海或者杭州有好的機會,我還是想回國或者至少兩邊跑。
說到底啊,我夜裡夢回的地方,還是江南
謝邀。
我當年就是沖著陽光沙灘紅酒豪車來的來美國當醫生的,當年的討論組可以作證。
我特害怕別人問我有什麼業餘愛好。其實我生活挺沒趣的,醒了就去上班,下班回家後就上百歌。Match上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錢是多了些,但興趣就那點,該幹什麼還是在幹什麼。
剛來美國過了2年獨居男的日子,讀PhD每個月的補助除去食宿還能剩一半,房子湊合能住,平時走路去實驗室做實驗,傢具就是床,書桌,電腦,其實跟宿舍一樣。主要花銷是買電子產品,二手車車主要用於買菜。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後來又過了2年小倆口,家庭收入翻倍了,老婆帶會了我去Costco(是的,我是單身狗的時候就知道去中國城買菜),吃的東西稍微升級了一點,主要花銷是Match和供老婆備考。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後來自己去芝加哥做住院醫,偽單身了1年,比起PhD的時候,自己的工資已經翻倍了,但發現完全回到了PHD時候的生活,只是去實驗室換成了去醫院。偶爾出去約個飯,家庭多了個小女兒,開始琢磨著存錢,銀行賬號的餘額跟PhD時沒兩樣。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後來老婆也來芝加哥一起做住院醫了,家庭年收入有10萬刀了,這時候又添了小女兒,大女兒要上Daycare了,破車必須換成大媽車,然後琢磨著存退休金。該值班時還得值班,好不容易有個加班賣身(500刀值個14個小時的夜班)的機會還得搶著去。結果扣雜七雜八,交奶粉和學費後,後到手時還是跟PhD時一樣,買東西都是等特價時候買。有小小改善的是買菜不用看價簽了,偶爾能出去吃個飯。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現在搬來了波士頓,家庭收入有15萬刀了,換成人民幣都年收入百萬了。兩個女兒都要上Daycare,波士頓的房租是芝加哥的一倍,扣雜七雜八,交奶粉和學費後,錢到手時還是跟PhD時一樣。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還有1年半就我和老婆都要成主治了,收入應該在現在基礎上再翻倍了吧?但是還得買個百萬的小黑屋學區房,還得琢磨著送個私校啥的,錢到手時還是跟PhD是一樣吧?陽光沙灘紅酒豪車呢?還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去上班。
其實,過什麼生活是基因決定的。
非常不要臉的自討邀請哈哈,夜班手機碼字不易,先佔個坑我慢慢填。
答主北京人,北醫08級入學,16年match到紐約西奈山附屬某社區醫院,現內科第二年住院醫。我看余帥和小岩都寫的挺多的了,但在紐約當住院醫會有些和中部不一樣的體會。工作上來說,我現在所在的項目的工作強度在曼哈頓並不算最大的,門診和elective時間多,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去學感興趣的東西,去做科研。一般最忙的病房/ICU/CCU一周工作大致70小時左右,剩下在門診/會診一周工作時長甚至可以低到40小時。在紐約做醫生會比其他地方(尤其中部)更辛苦一些,這裡人和人的關係更簡單粗暴,覺得別人做的不合適就要直截了當的提出來,所以平時不免偶爾需要和護士/會診醫生等等撕逼。但這也算是對能力的一種鍛煉,畢竟在工作中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approachable。
我們病房的架構是一個主治+一位高年資住院醫+兩名第一年住院醫,負責最多20個病人。剛進第二年沒多久的我上個月剛完成四周的病房輪轉,自己帶組需要逐漸學會如何帶好intern做一個好的領導。而組裡的大多數醫療決策都由高年資住院醫提出,主治只負責大方向的把關。有壓力就會有動力嘛,就要求我們不停的鞏固和學習新的知識,這點對於能力的鍛煉還是很強的。項目里的住院醫們簡直是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主要來自於美國東北部、中南美各國、印巴和中國。而項目在我們這兩屆先後招了11個中國人。三個年級加起來一共140人左右吧,這在內科項目里算是很大的項目了。大的好處就在於你總能找到臭味相投的同事們一起耍,而不用擔心和對方互相看不順眼但礙於面子還得經常一起混。
夜班偷閑繼續更。
生活方面,紐約最大的劣勢就是租房貴,生活成本高。雖然我們項目的工資屬於本地區較高的,但每個月房租還是佔到了收入的50%以上(當然我現在住1 bedroom,大多數住studio的同事不會交這麼高的房租),如果兩人一起承擔房租的話,這個比例可以下降到25%以下。其他的生活成本雖然也較美國其它地區高不少,但也不至於不夠花。我屬於比較宅的,有空閑時間也會多和老婆一起出去玩。天天出去嗨的基本都是單身或者異地的同事。我們平時一幫中國人一起小聚的比較多,出去火鍋擼串也是時有的事兒。而同在門診的小夥伴們也會偶爾出去喝個酒什麼的。其實工作一年多以來感觸最深的是財務獨立以後帶來的自由,有自己的閑錢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比如組一輛新的自行車,請一隻米主子回家等等。
(放一張小米的證件照)這一年多以來只抽空回過一次家,和父母視頻的次數也並不多,對此也是深感慚愧。時不時總想到國內的好吃的,想到十幾年的老朋友們,總覺得自己放棄了很多,雖然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雖然身邊的不少人都在觀望日後中美穿梭行醫,但想做academic想做ICU且沒有國內執照的我估計想都沒法想了。
今晚先寫到這兒,等下個夜班有空想到啥再更。I became MGH resident because I love seafood and I want to achieve my full potential. MGH is 1 of the 2 places I knew when I became medical student on China. And Harvard is 1 of the 5 universities I knew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am really lucky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Just like the first get together party we had at my PD』s place, I was not disappointed. Teaching has been fantastic as well. I was trained in one of the best hospitals in China, but the level of training falls far behind US and a lot of things are outdated too.In life, we all want different things. Focus on what matters to you the most.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If u want to match, does it matter what kind of life other residents have?以前在在國內是皮膚科專業畢業的。規培和主治資格是內科的。現在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奧爾良做病理醫生。現在是第一年住院醫生。
看到余老闆和楊老闆的點評也過來隨便插兩句。
病理醫生如果選擇的是AP+CP(解剖病理和臨床病理),總共培訓是四年。輪轉包括外科病理、屍檢、法醫、中心實驗室、血庫、毒理、分子實驗室、檢驗科管理質控。之後可以去做Fellow。整體感覺非常好。工作強度不如國內內科規培大。當然更多的時間是要閱讀大量大量的書籍。這就是病理學習的特點。
生活上我們城市生活成本不高,大概800塊租一個一室一廳;開車十五分鐘到單位。而且新奧爾良在美國算是有相對「好吃」的食物。最關鍵的是我最大的兩個愛好-釣魚和射擊,在這個州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這裡亞裔較少,想找個中國來的一起出海釣魚、一起去吃個火鍋都難。但是好在我的好朋友們都在德州,只要我想去看他們,周末就可以去找他們玩。
總體而言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對於國內畢業的醫學生,尤其是有檢驗、病理背景的,如果想來美國做病理醫生,我覺得機會還是非常大的。刷題之餘看看這種問題真是讓人信心倍增
推薦閱讀:
※看到大學畢業直接 match 美國醫院的例子,請問這樣都需要些什麼?
※中國的醫學生,你為什麼要考USMLE?
※如何學習醫學英語,閱讀英文的醫學教材?
※醫學生該如何努力才能成功match上美國住院醫師?
※你們對一隻臨五狗的發展有怎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