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愛好者跟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之間差距究竟有多大?

編輯記錄:去掉「民間科學家」標籤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很不錯。

本人並非科學工作者,但也非科學愛好者。不過,我曾經獲得過1項發明專利,若干項實用性型專利,因此自認為電氣工程師這個職稱是最適合於我的。

既然和科學略微沾邊,不妨也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科學愛好者與科幻愛好者有本質的區別。前者喜歡科學知識,並且喜歡了解實際存在的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但後者則沉迷於科幻類文化作品,兩者顯然不是一回事。

我們先來看科學工作者:

科技有兩種,一種是基礎性理論研究,一種是應用研究。

從題主的評論看,他所指的科學工作者應當屬於基礎性理論研究,而非應用研究。

不過,從國外來看,應用研究似乎更受歡迎。

我們來看看收音機,它實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但如果我們不知道無線電波,也不知道任何元器件,當我們第一次看見收音機會是什麼感覺?會不會覺得收音機的發明者就是一位科學工作者?

某次,在大亞灣核電站和一位研究員一起談天,說到他們的工作。從他的描述看,其實十分無聊,研究的那些東西叫我都無法堅持下去,太基礎了!具體是什麼就不說了吧。

但是,科學研究還真的就是從這些看似十分基礎的東西中總結出來的。

科學工作者需要的是洞察力。

例如收音機的磁性天線的磁性棒,它的發明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這需要發明者對材料有很深刻的認識;再例如晶體管的發明,同樣它也需要發明人對PN結有很深刻的認識,並且能想到讓兩隻背靠背的二極體成為晶體三極體,這真是很了不起的認識。

由此看來,科學工作者們就是靠這種認識來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的。

再看科學愛好者:

當我拿到《時間簡史》時,我一口氣把它看完,並對其中的道理思索了很久;當我閱讀《從1到無窮大》時,同樣我也也口氣讀完,並且也獲得了許多知識。

但我會不會去探討和研究黑洞?以及時間的開端?或者追究這樣或者那樣的數學問題?我不會。

所以我就是科學愛好者。

科學工作者和科學愛好者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1.科學工作者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科學愛好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科學工作者把科研當成自己的職業,科學愛好者只是對此感興趣而已,不一定會把此當作自己的職業。

結論:

其實,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極大化了:任何一個科技枝節都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

例如收音機中的電池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天線技術,甚至連收音機的外殼——塑料件,都能研發出各種不同的產品。

往往科學愛好者是學生,他們意氣風發,願意學習各種知識,但一定要學會和知曉這些知識背後的聯繫。

我今天上午給學生上課,講《電器學》里的直流電弧和交流電弧。當時我想,不知道這些學生們能否聽懂?他們將來會把這些知識應用到何種程度?

總之,讓我們身邊的科學愛好者們努力吧。也許明天,科學愛好者成為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也是非常難說的。


科幻的主體是文學、影視。雖然涉及一些科學技術的定性引用,和科研有本質區別。

用一個不恰當的例子。

科研就是大農場主,生產糧食或者畜產,某一種食物或者食物原件。

科幻是廚師,用各種食材和調料烹制美食。

兩者可以完全不認識,也可以有交叉。

一個農場主可能很會做飯,一個廚師也可能擅長種莊稼。

相當多的人都可以成為廚師(科幻寫手)甚至很好的廚師(科幻作家),畢竟不會種莊稼不影響做飯。

能做農場主(科研工作者)卻要少很多,要更精專一些。

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比較貼切的比喻了


有沒有基於科學方法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我現在躺著能想到的合格科研工作者最簡單而容易觀察的思維模式有:

能區分相關性與因果性

能設計控制變數實驗解決問題(實際實驗或者思維實驗)

能基於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推導具有充分性/必要性/充要性的結論

對於一個邏輯鏈條能導出每一環的可能分叉,以及設計證明/證偽這個分叉的控制變數實驗,或提出同樣作用的假說

做不到這些的,所謂搞科研本質上和搬磚無區別,不比民科強多少。

歡迎補充


嘗試回答。

一條一條數:

1.判斷力

2.業務知識

3.工作能力

4.規範程度(包括本職工作、成果展示、溝通能力、人際交往、決策、對領域的認識)

5.科學方法

6.知識體系

7.思維、理念

8.履歷和准入門檻達標證明


我就遇到過一個這樣的人,是個狂熱的數學愛好者,講起數學來如數家珍,張口龐加萊猜想閉口費馬大定理,句句不離高斯柯西黎曼陶哲軒,但凡有數學講座,不管內容如何都會參加。有一次我問他函數極限的ε-δ定義怎麼寫,他問我那是什麼


根據題主的描述,題主遇到的那些不能算真正的科幻愛好者,只是一群中二且自負的少年而已,突然從YY小說中跳出來發現原來還有科幻這麼一個東西(基本是三體)立馬覺得哇塞自己了不得了書裡面那麼多看似高深的理論,而且自己似乎聽說過其中一些誒,好了不起誒,所以就拿著一知半解的理論和自己YY的理解去到處和人辯論,本質上和看完各種玄幻網文後比較戰鬥力的行為沒什麼兩樣,裝逼而已,別說科研工作者了,連一般的科幻粉的境界都比不上。

真正的粉絲,愛的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愛的是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愛的是縱橫星辰大海的暢快淋漓,愛的是對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嚮往,當然還有優美的文字、真摯的情感和震撼的特效,與科研工作者追求嚴謹,腳踏實地的研究心態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當然也有相同點,那就是充沛的想像力和理性的分析方法,劉慈欣曾說過,很多大科學家的想像力比最瘋狂的科幻作者還要瘋狂(大意如此),想想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的想法,真的是太「科幻了」,但這居然是現實。

因為對科學,對科研工作者的崇敬,我們才愛上了科幻


愛好者:

研究者:

圖自網路,侵刪


目前本科物理在讀,離科研工作者十萬八千里。但是有幸申請到學校的一個研究項目(偏應用),接觸到了很多做科研的博士生,在給他們打雜的同時感受到做科研的艱辛。可以說80%的時間是在重複枯燥的試劑添加,出來一組數據可信度是不夠的,必須要重複三次以上對比結果,才能給出最後的結論。帶著我做實驗的博士生每天早上九點前趕到實驗室,下午最早六點回家,期間還要跑去各個教學樓上課,周六和周日上午基本上是必到的。即使這樣高的效率,從上個學期我加入小組(那個時候研究項目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一直到到最近,這個項目才完成了第一部分。

真正接觸到科研工作前,自認為是一個科學愛好者,喜歡去想一些現象背後的原理,覺得自己以後也可以做做研究之類的。後來才發現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原本以為有著一腔熱血和一定的智商就可以完全勝任,作為科學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要嚴謹的工作態度,也要耐得住寂寞,更能抵制外界的誘惑,且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著極大得熱情。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科學工作的皮毛後有感而發。

你問我以後做不做科學工作者?

還是算了吧……


"世界上的研究工作分兩種,有一種是沒學過的人覺得自己能懂的,另一種是沒學過的人覺得自己沒法懂的,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存在一個流行的,僅憑極少的接觸就能駕馭的庸俗解釋。這種解釋方法在很多學科都存在。

這些庸俗解釋都絕對簡潔,且並不能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它們簡潔到讓人覺得可以一句話弄懂一個學科,解釋關於該學科的一切現象。而完全弄懂一個學科,解釋該學科的全部現象是一個非常酷炫,非常有成就感,非常適合顯擺的事情。但是,這些庸俗解釋,少部分是非常片面的,大部分則是從前提到結論都完全錯誤的。

人們不想為了認識世界付出任何努力,但也想享受知道一切的快感,於是這些庸俗解釋就有了極大的市場。"


(中二

其實是查文獻的能力啦

(我就處於不會查文獻的狀態


愛好者是學習知識,科研人員是創造知識,而根據創造的價值論文有不同水準的發表和獎項的獲得。

愛學習的愛好者還是好的,因為這類人起碼會尊重科研,知道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常常還會關注下興趣方向的最新論文和前沿,我勉勉強強算是這一類,還時常看看以前研究生做的方向...雖然現在的工作大相徑庭了...這類愛好者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愛好者

但有的愛好者天天操心著自己的興趣方向,公式寫不出一個,現狀形式不了解,除了會說花了XXXX錢什麼也沒有,不如把錢給XXXX早就XXXX了之外什麼也不懂...

還有的「引力波爭諾貝爾」型愛好者,這類人的思路地球人理解不了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邀請火星人來說了...

而具體到每一個科研工作者,他們的研究內容都是具體到一個點上進行,面非常之窄,以前讀過一個關於發動機的博士論文,整篇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聚焦在發動機噴嘴的一個噴孔進行,研究不同燃油在噴嘴的不同現象,有湍流,空化,霧化,噴射錐角等等,從研究方法開始,為什麼這麼研究,到最後自己研究的結果。而這個噴孔只有零點幾毫米,一個噴嘴有好多噴孔,每個發動機好多噴嘴...基本研究內容更多涉及的是基礎的流體力學,沒有高大上的加速度,引擎轟鳴,賽場的熱血澎湃...只有日復一日的在噪音轟鳴,污染嚴重的實驗室戴著防毒面具做實驗,跑模擬,後處理,做不好重做,做好了解釋分析,哪一步都需要驗證,需要分析,需要說為什麼,需要高超的數學物理知識,面對意想不到的結果去想是實驗失誤做錯了,還是有哪些參數起到了重要影響改變了結果,這些沒有強大的基本數學物理以及化學知識都很難去分析,即使最簡單一個細節,你也要說出理由,所以每當我看有網友說「誰誰誰雖然數學/物理/化學/英語/語文....不好,但是他對XXX感興趣,如果XXX能幹哪行一定就會取得成果我就想笑,基礎不懂,靠愛發電?所以我特別佩服當年的老師和那些學霸博士生,腦子太聰明,我常常和室友調侃,國家的未來果然不是靠我這些人能帶動的...智商確實跟不上,而強如他們的科研人員也不是全才型選手,僅僅研究他們自己的領域做出一點小成果就夠熬到掉發朝9晚10干4年...可能同樣是發動機,面對控制方面他們一竅不通...所以他們也不敢說自己是發動機博士生,只是做了博士論文的工作,僅僅是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小成果...寫寫一些書里的章節,每本幾百歐元而已...學的越多敬畏越多...

然而博士們常常懷疑人生,也常常知道自己的這個研究可能以後應用不到,但是結果很重要,即使是可能沒有價值的結果也需要人來做,去告訴後人這條路走過了,去下一條路繼續吧。

每次看到他們只有欽佩,在智商上達不到他們的水平,意志上也堅持不了那麼久...只能感謝他們為了科學獻身...


自然辯證法,,計量學基礎,文獻檢索,實驗技能…


不要拿你的興趣來挑戰我的飯碗子


科學愛好者對一切充滿好奇,科學工作者只管自己設計實驗是否好用。


看不懂公式的話最多只能算個科普愛好者.


一種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一種覺得自己只知道一個方向上的一點。


科研工作者是靠科研吃飯的,用自己的科研工作換取真金白銀。

科學愛好者就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吧。。。


推薦閱讀:

現在有人看懂abc猜想的證明了么?
這兩段拍到龍的視頻是真的還是假的?
「雷雨天室外不要打手機,避雷」科學嗎?
有哪些優秀的黑人科學家?

TAG: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