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里少林寺那一段,張三丰救治無忌是否未盡全力?
救張無忌需要全版九陽真經,張三丰去少林交換九陽真經殘本,方丈見聞不同意。既然張三丰說「無論如何也要保得無忌性命」,那麼張三丰為什麼不只單方面把武當的版本給少林,條件是請少林治療張無忌呢?
先說結論:
空聞方丈拒絕張三丰一事,基於深思熟慮的政治博弈的抉擇。而這樣的腹黑舉動,少林寺方丈在金書中做過三次.第一次是倚天屠龍記,第二次是笑傲江湖,第三次是鹿鼎記.=======================以下是具體分析===========================
空聞在金書作品中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掌門,他沒有天龍玄慈那樣的資質描寫和帶頭大哥的身份,也沒有方證那樣經緯江湖的實力和武功.但他並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蠢貨,不要因為他被成昆算計過就太小看他.
他在面對張三丰的時候,每一步行為,每一次說話,都是有其思慮和計算的.我在下面逐條分析一下:1.迎客的禮節.
張三丰在亭中坐定,即有僧人送上茶來。張三丰不禁有氣:「我好歹也是一派宗師,總也算是你們前輩,如何不請我進寺,卻讓我在半山坐地?別說是我,便對待尋常客人,也不該如此禮貌不周。」但他生性隨便,一轉念間,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空聞是方丈,這個位置的安排當時她決定的,他也有他的理由:
空聞說道:「張真人光降敝山,原該恭迎入寺。只是張真人少年之時不告而離少林寺,本派數百年的規矩,張真人想亦知道,凡是本派棄徒叛徒,終身不許再入寺門一步,否則當受削足之刑。」張三丰哈哈一笑,道:「原來如此。貧道幼年之時,雖曾在少林寺服侍覺遠大師,但那是掃地烹茶的雜役,既沒有剃度,亦不拜師,說不上是少林弟子。」
張三丰是倚天時期甚至整個金庸時期的頂級奇才,可以說張三丰的存在,是同時期武林所有人的悲哀.
空聞認為張三丰是少林棄徒,或者說他也許不這麼認為,但他希望大家這樣認為.因此他用招待少林棄徒的禮節去招待武林第一人,是想告訴整個江湖:
張三丰再屌,也是我少林寺的棄徒,叛徒.我們少林才是武林至尊!
這個做法有點酸溜溜的意思,不過換算到凡人的思維,就很正常了。
少林寺本來就是天下第一門派,張三丰只是一個服侍普通僧人的雜役,就憑藉小半本九陽神功,便一躍成為武林至尊,儼然有青出於藍,壓倒千年少林的架勢.
換算過來就好像是,一個世代相傳的跨國集團的富二代當年借了分公司秘書十萬塊,結果秘書靠這十萬塊發家致富成為世界首富了,你讓富二代情何以堪?
有心胸的大概會想,你既然能用十萬塊起家,勞資坐擁富可敵國的資金儲備和多年積澱的產業鏈,早晚會贏回來的.
沒心胸的大概就會想:沒有勞資借你的錢,你能有今天么?你今天的一切都應該是我的!
2.默許空智的撕逼
空智冷冷的道:「可是張真人卻從少林寺中偷學了武功去。」
...... 張三丰道:「適才空智大師言道,貧道的武功得自少林,此言本是不錯。 貧道當年服侍覺遠大師,得蒙授以『九陽真經』。這部經書博大精深,只是其時貧道年幼,所學不全,至今深以為憾。其後覺遠大師荒山誦經,有幸得聞者共是三人,一位是峨嵋派創派祖師郭女俠,一位是貴派無色撣師,另一人便是貧道。貧道年紀最幼資質最魯,又無武學根底,三派之中,所得算是最少的了。」 空智冷冷的道:「那也不然,張真人自幼服侍覺遠,他豈有不暗中傳你之理?今日武當派名揚天下,那便是覺遠之功了。」覺遠的輩分比空智長了三輩,算來該是「太師叔祖」,但覺遠逃出了少林寺被目為棄徒,派中輩名已除,因之空智語氣之中也就不存禮貌。
空聞的城府極深,這樣的話不會宣之於口,但他未必不是這樣想的,不然他多半會阻止空智繼續說下去.
空聞城府極深,精於計算,可他不是心胸寬廣的人.
3.機關算盡的拒絕
空聞聽了,沉吟良久,說道:「我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千百年來從無一名僧俗弟子能練到十二項以上。張真人所學自是冠絕古今,可是敝派只覺上代列位袒師傳下來的武功大多,便是只學十分之一,也已極難。張真人再以一門神功和本派交換,雖然盛情可感,然於本派而言,卻為多餘。」頓了一頓,又道:「武當派武功,源出少林,今日若是雙方交換武學,日後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便會說武當派固然祖述少林,但少林派卻也從張真人手上得到了好處。小僧忝為少林掌門,這般的流言卻是擔代不起。」
這段話,很多人認為是大實話(包括張三丰),說的也的確入情入理,但我認為只能說是空聞「沉吟良久」之後,選擇的最容易讓對方接受的理由,他的心理可未必是這樣想的.
這也是本回答的核心部分:
為什麼要拒絕交換張三丰的武當九陽神功?
原因1,忌憚張三丰本人的才具和交換之後的後果
空聞酸張三丰用了少林寺給的準備金創立了武當派,但是他心理也明白,張三丰成功的根源是他本人的才能和天賦,所謂三分之一九陽創武當,只是他們少林寺一廂情願的說法.當年如果張三丰學的是三分之一的九陰,也未必就比如今差了.
三分之一的九陽給少林帶來了什麼?三大神僧的武力和張三丰比起來只是個笑話而已,和武當七俠比比還差不多.
空聞真的害怕,如果自己所掌握的九陽神功落入了張三丰的手裡,那以張驚才絕艷的天賦,會不會讓武當更加強大,少林的地位會不會更加岌岌可危?
當年曹操借了劉備5000兵,袁術借了孫策3000兵,結局我們都知道.
因此空聞拒絕張三丰交換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防止武當繼續坐大.
原因2,風險掌控
做領導人的必修課就是風險掌控,所以開國君主殺功臣.
我們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擔心張無忌報仇簡直是宇宙最愚蠢的事啊哈哈哈哈
張無忌學完絕世神功以後,不但沒報仇還救了當年逼死他父母的那群人啊,你擔心你妹啊.
但是空聞沒看過這本書啊.
也有人會說,張無忌是個外掛男,如果少林寺救了他,他也許就沒那麼多外掛了,空聞更不可能知道張無忌會享受這麼多外掛,有什麼好掌控的?
人生中最悲劇的事就是,你的對手是上帝設定的主角
比這更悲劇的事是,你一廂情願的把對手的成功歸結於運氣.
張無忌的確是個外掛男,但這在某種程度上遮掩了他本身卓越的屬性.我至今經常給人科普,對於張無忌來說,成功是必然的.
不信我說給你聽啊:
1.張無忌的父親是張三丰座下才具悟性最高的弟子,根據金書中的普世定律,父子的天賦基本可以同步,而和主角扯上的話大多數情況下兒子還要強過老子(蕭峰蕭遠山,楊過楊康).也就是說張無忌的天賦在倚天是僅次於張三丰的.2.張無忌的後台太硬,他太師父是武林第一人,他外公是一教教主白眉鷹王,他義父是謝遜,他的伯伯叔叔全是武林中的頂尖兒好手.他想學武功就好像他在巴塞羅那學踢球.
3.張無忌和謝遜情同父子,他有可能得到屠龍刀中武林至尊的秘密.
4.張無忌的心胸寬廣,境界極高,不但心懷天下,而且不為己甚.這是他能兼容多門神功的根本原因.
在空聞的視角看,第4條他不知道,但另外3條他是知道的.
而在他心裡還會腦補2條:
1.張無忌爹媽都是被以少林寺為首的武林團伙逼死的,張無忌和少林寺,沒有調和的可能.
2.即使張無忌不會報仇,他也是偏向武當的,那麼挽救這樣一個會給少林帶來威脅的生命,是不明智的.
原因3.倚天的整體格局
先說兩個誤區:
1.倚天沒有易筋經,因為金庸是寫到天龍八部時期才開始在作品中引入易筋經的,而天龍的是梵文的,笑傲,鹿鼎是漢譯本.這個道理就好像雙鵰沒有六脈神劍一樣.
2.雙鵰是有少林寺的,只是被金庸淡薄化了.他伯父出家已久,法名枯木,是雲棲寺的住持,以前本是個軍官,武功出肉浙閩交界處仙霞派的嫡傳,屬於少林派的旁支。
神鵰晚期,少林寺才有點存在感.
因此,倚天的少林處於復興伊始的成長期.
在神鵰末期還跟著楊過混的少林寺,是絕對沒有天龍時期領袖群倫的風采的,但是寺內一個不學武功的僧人卻無意中教出了不世出的武學氣人張三丰,這一方面是少林寺的羞恥和尷尬,但也為少林寺的前景指出了可能,空聞說的話:我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千百年來從無一名僧俗弟子能練到十二項以上。張真人所學自是冠絕古今,可是敝派只覺上代列位袒師傳下來的武功大多,便是只學十分之一,也已極難。
固然是他搪塞張三丰的借口,但也的確是實話,少林寺真的是潛在實力雄厚,為未來少林寺的崛起提供了可能.
如果空聞一旦和張三丰交換武學,不僅是變相的承認了少林武當平起平坐,也有可能在日後少林崛起的時候,授武林人士以話柄.
因此,空聞是一個非常高瞻遠矚的掌門,雖然他很狹隘,境界也的確不高,但他確實是全心全意的心念少林寺的未來發展的.包括後來的屠獅大會等等,他很多決策只是限於他本身的見識和修為,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最終被張無忌撿了現成.
但僅僅從金書的歷史看,張無忌顯然是名震當世,但過了明朝,他的事迹也就慢慢消退了,反而少林寺作為金書武林門派中最為龐大和成功的傳承系統,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直到明清仍然久負盛名.
方證時期,少林的實力已經穩穩壓倒武當,清朝呢?他不知澄觀八歲便在少林寺出家,七十餘年中潛心武學,從未出過寺門一步,博覽武學典籍,所知極為廣博。少林寺達摩院專研本派武功,般若堂卻專門精研天下各家各派武功。
般若堂中數十位高僧,每一位都精通一派至數派功夫。 少林寺眾僧於隋末之時,曾助李世民削平王世充,其時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千餘年來聲名不替,固因本派武功博大精深,但般若堂精研別派武功,亦是主因之一。通曉別派武功之後,一來截長補短,可補本派功夫之不足;二來若與別派高手較量,先已知道對方底細,自是大佔上風。少林弟子行俠江湖,回寺參見方丈和本師之後,先去戒律院稟告有無過犯,再到般若堂稟告經歷見聞。別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筆錄下來。如此積累千年,於天下各門派武功瞭若指掌。縱然寺中並無才智卓傑的人才,卻也能領袖群倫了。
少林寺的逆襲,空聞未必是革命者,但一定是執行者之一.
我的答案往往很長,但我會盡量縮短他們.謝邀。少林寺根本不會接受《九陽真經》,哪怕張三丰白送。書里寫得明明白白,覺遠背誦的《九陽真經》,張三丰,郭襄和無色站在一旁記下了部分,後來發展成了三派九陽神功。當時是這樣的。
而郭襄聽到這段經文的感覺是這樣的。覺遠隨口背誦,斷斷續續,有時卻又夾著幾段楞伽經的經文,說到佛祖在楞伽島上登山說法的事。原來那九陽真經夾書在楞伽經的字旁行間,覺遠讀書又有點泥古不化,隨口背誦之際,竟連楞伽經也背了出來。那楞伽經本是天竺文字,覺遠背的卻是譯文,更加纏夾不清。郭襄聽著,愈是摸不著頭腦,幸好她生來聰穎,覺遠所念經文雖然顛三倒四,卻也能記得了二三成。
只聽他念道:「……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從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郭襄聽到這裡,不自禁的搖頭,心中說道:「不對不對。爹爹和媽媽常說,臨敵之際,須當制人而不可受制於人。這大和尚可說錯了。」只聽覺遠又念道:「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勁似寬而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郭襄越聽越感迷惘,她自幼學的武功全是講究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處處搶快,著著爭先。覺遠這時所說的拳經功訣,卻說甚麼「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實與她平素所學大相徑庭,心想:「臨敵動手之時,雙方性命相搏,倘若我竟捨己從人,敵人要我東便東、要我西便西,那不是聽由挨打么?」
估計站在樹後的無色禪師的感覺也是一樣的。
很明顯《九陽真經》所傳授的武學和之前所有的武學都是大相徑庭的。對於武當派來說,九陽神功是立派的唯一根本。武當派的最高武術指導思想和內功都是來自於九陽真經。後面張三丰創造的太極拳,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來九陽神功的影響。武當的所有的武功都是圍繞著九陽神功展開。而武當九陽功更加是武當每個人都要學的東西,只派不過有深淺之分而已。九陽神功在武當得到了最大的發展。對於少林寺來說,九陽神功是個棘手的玩意。俗話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在武當崛起之前,少林不僅是門派的代表,而且執掌武學學術界的牛耳。少林是《九陽真經》出現之前講究侵略性的武學的傑出代表。但是少林寺自己也沒有想到,它一個佛教門派,怎麼就孕育出了跟自己完全對立的武學思想呢?少林不會忽視九陽神功,但也不會對九陽神功有多重視,既因為少林九陽不全面,而且因為重視九陽神功樣就會動搖少林的根基。除了無色禪師,還有誰學過少林九陽功?帶藝投師的圓真,即成昆。九陽神功在少林寺的地位,可見一斑。張三丰願意和少林寺搞交換,已經跟白送差不多了。張三丰此時已經掌握了《九陽真經》的九成,而少林九陽功可能只有兩成。即使沒有交換,張三丰自己再參詳幾年,也能將《九陽真經》補充個差不離。如果此時交換,武當派不過是提早幾年而已,然而少林派將會憑空得到一本威力強大的《九陽真經》。但是如果《九陽真經》引入少林,少林寺該如何自持?少林寺的僧人以後該學什麼?少林寺的《易筋經》以及七十二絕技還要不要繼續教授?是不是少林寺自此以後就完全分裂成兩個派別了?這不是沒有可能的,百年後的華山派,就因為武學思想上的對立而產生了分裂。少林寺得到《九陽真經》有很多機會。我不相信藏經閣中只有覺遠一個人看過達摩老祖這本珍貴的《九陽真經》。覺遠在少林那麼長時間,如果少林跟覺遠要《九陽真經》原文,覺遠會不給?但是覺遠得到的待遇是在寺中接受懲罰,並且不許說話。如果還沒有看懂,請可以想想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關係的描述。少林寺和武當山在武學的意識形態上的對立是兩者對立的基礎。《九陽神功》產自少林,卻又是少林武學的反叛者。再仔細看這一段話,重點不在於恐懼流言,而在於,少林要在立場上與武當嚴格劃清界限。張三丰顯然聽懂了其中的含義。《九陽神功》是政治問題,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意識形態問題。意識形態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態度。少林寺根本不會接受《九陽真經》,自然更加不會幫忙補全《九陽真經》,救治張無忌。少林寺在這件事關本寺生死上的事情上表現出了謹慎的剋制,無論是態度還是方法都很正派。它沒有惡意毀掉一種偉大的武學和一個偉大的門派,僅僅限制,不愧是名門正派的代表。但人孰無私心,哪怕是佛門中人。少林寺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不能怪和尚們對張無忌冷酷無情。所以,張三丰已經儘力而為,但少林和武當的矛盾是深層次的,是意識形態的對立,難以用簡單的利益交換解決。天下之事,大多都是無可奈何而已。空聞聽了,沉吟良久,說道:「我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千百年來從無一名僧俗弟子能
練到十二項以上。張真人所學自是冠絕古今,可是敝派只覺上代列位祖師傳下來的武功太多,便是只學十分之一,也已極難。張真人再以一門神功和本派交換,雖然盛情可感,然於本派而言,卻為多餘。」頓了一頓,又道:「武當派武功,源出少林,今日若是雙方交換武學,日後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便會說武當派固然祖述少林,但少林派卻也從張真人手上得到了好處。小僧忝為少林掌門,這般的流言卻是擔代不起。」
謝邀~
按書(三聯版,下同)里的描述,相比於被張三丰學去了少林九陽,空聞等人更不願意接受張三丰提供的武當九陽:空聞聽了,沉吟良久,說道:「我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千百年來從無一名僧俗弟子能
練到十二項以上。張真人所學自是冠絕古今,可是敝派只覺上代列位祖師傳下來的武功太多,便是只學十分之一,也已極難。張真人再以一門神功和本派交換,雖然盛情可感,然於本派而言,卻為多餘。」頓了一頓,又道:「武當派武功,源出少林,今日若是雙方交換武學,日後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便會說武當派固然祖述少林,但少林派卻也從張真人手上得到了好處。小僧忝為少林掌門,這般的流言卻是擔代不起。」
對空聞等人而言,最要緊的是:「武當雖然當下聲名鵲起,大有蓋過少林之勢,但是你張三丰是我少林棄徒,武學根底源出少林,你發展的再好,最多是你天賦異稟,練得比我們強,但是武功傳承沒有超脫我少林派的範疇。我如果學了你的武功,那不是承認你派武學有比我派強的地方?這是絕對不行的!」
張三丰後面費盡口舌也沒說動,未必就沒有提到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反正空聞就是死活不答應。而且情況也不是題主想的那麼簡單:張三丰交出武當九陽&>&>&>跟少林湊齊全本&>&>&>少林高僧學會全本九陽&>&>&>救治無忌寒毒。根據文中所說,雙方都各自參悟九陽真經多年,有自己的發展和見解,而且就是加上峨眉三派合一也未必能完整復原九陽神功全本,有缺陷的地方需要「參悟補足」。而且這九陽神功是要拿來讓張無忌學的,就算是最後少林掌握了全本,也是要教給張無忌這個武當弟子學會才能解救無忌的寒毒。張三丰心下暗暗嘆息,想道:「你身為武林第一大門派的掌門,號稱四大神僧之一,卻如此宥於門戶之見,胸襟未免太狹。」但其時有求於人,不便直斥其非,只得說道:「三位乃當世神僧,慈悲為懷,這小孩兒命在旦夕之間,還望體念佛祖救世救人之心,俯允所請,貧道實感高義。」但不論他說得如何唇焦舌敝,三名少林僧總是婉言推辭。
張三丰和眾徒走到廳上,嘆道:「寒毒侵入他頂門、心口和丹田,非外力所能解,看來咱們這三十幾天的辛苦全是白耗了。」沉吟良久,心想:「要解他體內寒毒,旁人已無可相助,只有他自己修習『九陽真經』中所載至高無上的內功,方能以至陽化其至陰。
張三丰知道此事本來太奇,對方不易入信,於是源源本本的將無忌如何中了「玄冥神掌」、體內陰毒無法驅出的情由說了,又說他是張翠山身後所遺獨子,無論如何要保其一命;目前除了學全「九陽神功」之外,再無他途可循,因此願將本人所學到的「九陽真經」全部告知少林派,亦盼少林派能示知所學,雙方參悟補足。
跑題了……
謝邀,這段故事要想完全了解真相得去看連載版的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少林求醫這一段三聯版和新修版做了大幅刪減不過倒是不影響情節走向。 具體細節題主去看網上連載版的就清楚了。
連載版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張三丰帶張無忌少林求醫,條件是願意拿自己近年來悟出的太極與少林交換,少林方答應用此交換了,便帶張無忌去見圓真(成昆)。(因為少林寺絕技極多,而且九陽功跟「叛徒」覺遠有很大關係,少林僧眾對少林九陽功並不太看中,所以寺內修行少林九陽的只有當年無色禪師的那一脈弟子,空見和圓真。這處描寫和之前少林因九陽而中興的說法完全矛盾,倚天情節bug極多,到了新修版許多問題都沒解決好。)
成昆對於傳授九陽必然持反感態度,於是僅向張無忌口述了一遍口訣。沒想到張無忌天賦極高有過目不忘的天才(原版設定,學太極都是靠此天賦,後來版本削弱了張無忌的天賦),一次就記住了口訣。成昆大為驚訝,於是順便幫助張無忌打通了任督二脈,結過反而讓張無忌體內寒毒快速擴散無藥可救。(遇見常遇春之前才發現)
傳功結束之後,張三丰也寫好太極經文送給少林派。少林派因為和武當張三丰多年來的恩怨,並不接受,反而讓陳友諒看過拳經之後直接背誦出來謊稱張三丰山寨少林的武學(陳友諒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張三丰被少林狹隘大為震怒,露了手絕活,將經書隨手甩給少林方丈,並隔物傳功直接擊飛了少林方丈,少林諸人被老張的神功驚呆了。
之後的情節進展三聯版沒有太大區別了,祖孫二人遇到了常遇春周芷若,順便一提連載版周芷若是周子旺的女兒。
總得來說,這段情節顯得可有可無。很多地方過於玄幻(老張的實力,張陳二人的過目不忘)所以三聯版刪除了。倚天一大特點就是喜歡黑名門正派,除了武當派外其餘五大名門正派都被黑的不要不要的。少林特點就是迂腐、心胸狹窄。所以之後三聯版的描寫並不影響少林負面設定,所以簡化了這段情節。實際上最早的連載版本,少林寺還是教了張無忌九陽功。到了出實體書時刪了,應該是跟後面學了全套重複了。
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是誰能保證救了張無忌後,少林寺的九陽豆漿機,不對是九陽神功不外漏。
我記得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下還是只有一種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下就有兩種思想。」
你有一半九陽神功,我有一半九陽神功,我們不交換,我學了你那半套,給你孫子來了個全套680,最後還不是不等於你們武當學了我大保健。
張無忌是誰,武當派的徒孫啊!
即使你張真人把武當九陽豆漿機…武當九陽神功送我少林,讓我少林用完本的九陽神功救張無忌。救好了呢?張無忌是不是要回你們武當,他怎麼回去的?他最後還不是帶著完整版的九陽神功回去光大武當的,那這和你送還是換有啥關係。活劍譜都送出去了,所以少林不管如何都是不會答應的。
從《天龍八部》到《鹿鼎記》我們再看看少林,百年寶剎到了那個年代佛家哲學思想早已經變了。
少林再也不是那個懸壺濟世的少林,再也不是那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少林了。今天為了自身發展也好,社會地位也罷,對一個深受重傷的孩童置之不理,眼睜睜地看著其飽受痛苦。這和我們當初在《天龍八部》里看到的少林的還一樣么?和大理段王爺為救惡人裘千仞,割肉喂鷹,打不還手的做法更是差了一條馬里亞納海溝。
我們不禁要問在那時所謂武林北斗,名門正派是不是顯得虛妄了?時間和經歷讓少林也顯得格外世俗了!
所以無論張三丰送啥,你送個屠龍刀估計都沒用,因為介於門派之芥蒂,競爭之關係,少林都不會去救張無忌。
當然你不能說少林變壞了,只能說整個江湖的風氣變差了,大家都更現實了。你看《鹿鼎記》就知道那簡直就是世風日下了,江湖中擁有哲學信仰的武林豪傑少了許多。
所以說,戲裡戲外皆是江湖。
人總是活得越來越現實,江湖也總是越來越現實。我們當今這個世界不也如此么?因此基於這個現實的江湖,少林是不會用九陽神功去救張無忌的!我特別不理解,張三丰為什麼把徒孫交給了一個路過的常遇春。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金庸寫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方法,畢竟一個人的思路不可避免會有局限之處。
高票的答案都分析地很好,不過總有一種過度解讀的感覺,金老寫的時候真的會想這麼多?老張似乎沒有不儘力救小張的理由,作為一個百歲老人又是武林第一人,能經歷武林百年風雨並創建能與少林對抗的武當,張三丰的政治智慧不會比晚他好幾輩的空聞方丈低的。
說句題外話 張真人就是一個弱化的醬油的角色 憑他的能力 張翠山會死??
少林寺不是不要九陽功,而是不要張三丰給的九陽功。關鍵是我們看問題的視角是張三丰視角而不是少林寺視角。按照張三丰視角,張三丰學到的九陽功並不多,只與少林、峨眉的九陽功相當,武當的武功絕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原創的;至於上少林寺,那是天下第一高手為了自己徒孫,不惜受辱。但是按照少林寺的視角,張三丰是個無恥的剽竊者,拿到了全本的九陽功,並以此創造了武當武功;他上少林寺也不是為了救徒孫而是為了讓少林寺承認他只有小部分的九陽功。所以這種情況下,少林無論如何也不會接受張三丰給的九陽功,否則就等於承認了張三丰的原創者身份。按照新垣平《劍橋倚天屠龍史》的一個假設,張三丰早就記下了全本的九陽功(誰能相信張三丰多少年的學習成果和無色、郭襄差不多?),以此推演了武當武功。但是開宗立派需要一個原創者身份,於是假稱自己只有一小部分九陽功。但是張無忌中寒毒後,張三丰不可能把全本直接傳給他,這樣就等於打了自己耳光。於是張三丰上少林,一旦少林接受交換,就相當於承認了張三丰的原創者身份,而張三丰正好把全本傳給張無忌,天下人也就看到了,張三丰的九陽功並不全,還需要少林的版本補全。結果少林機智的識破了張三丰的圖謀。張三丰只好把張無忌放在胡青牛那裡,想讓天下人以為是神醫治好的;神醫被殺,張三丰又安排張無忌「失蹤」了幾年,編出了白猿腹中取書的奇蹟。我們看著原著,覺得這個假設只是腦洞。但是少林會不會這麼想呢?或者是少林是不是希望武林都是這麼認為呢?其實空聞說少林神功太多、九陽神功沒這麼重要並非扯淡,實際上天龍里枯榮也有類似的說法。亦知墨的答案里「一個世代相傳的跨國集團的富二代當年借了分公司秘書十萬塊,結果秘書靠這十萬塊發家致富成為世界首富了」的比喻,我認為並不恰當,明明是秘書帶走了(還不給原公司留下)一項技術,你說富二代有沒有理由懷疑秘書帶走了十項更厲害的技術?
九日的答案更有意思了,都提到了意識形態了。我是覺得少林寺若是再在另一本經書中發現九陽功,一定會把它當成寶。至於覺遠不受重視的事,書中說的很清楚,在何足道來之前沒有知道覺遠那麼強,連覺遠自己都不知道九陽功是神功秘籍。打完何足道以後的逃亡也是因為私學武功的事,與武功本身沒有關係。
說的好像張三丰不會抄一遍樣的
首先不確定能否救,其二少林對九陽開發有限,只讓他們單方面解救感覺希望不大,還是張三丰自己看一遍,融匯貫通解救更有希望。所以張三丰自己必須要看。
樓上的答案都很精彩,不過都是在說張三丰就算給少林全本也沒用,可是題目不是關於張三丰的嗎?張三丰本人並沒提出單方面給少林,題主問的是他為什麼沒提出,而不是少林為什麼不接受。哪位高人能解釋一下?
推薦閱讀:
※金庸筆下的幾位黑點較多男主該用哪種正確方式來黑,哪位黑點最多?
※神鵰俠侶中洪七公吃蜈蚣的描寫十分誘人,蜈蚣真的好吃嗎??
※說說你小時候看了武俠劇、武俠小說後,自學功夫的經歷吧?
※如何評價胡軍版天龍八部?
※《倚天屠龍記》中的聖火令是什麼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