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天生瘦,而且吃不胖;有些人天生胖,不吃也胖,是遺傳么?
作為一個瘦子。沉痛地告訴你。
可能是拉肚子拉出去了。
吃不胖的人要嘛是吸收不好,要嘛就是基礎代謝率高,健身的目的就是提高基礎代謝率,做一個吃不胖的人。當然,吃不胖也是種誇張的說法,只是不容易長胖而已。但不管是胖子還是瘦子,都不可能違背下列規律,即攝入熱量大於消耗熱量,體重就會增加,反之則減少。
內胚型:偏肥胖型。內胚型的人身體呈圓柱形,頭大面紅,頸粗肩寬,四肢粗壯而無力;另外一個判斷是此種類型的人體格圓胖,整體看來圓潤,體脂肪百分比較一般人高,肌肉質量百分比相對就低。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容易堆積多餘體脂肪,更糟的是他們可能對做運動沒興趣或提不起勁。擁有內胚型體格的人絕對無法變成外胚型,但是如果決心夠,則可以用增加瘦肉組織的方式,將體重維持在健康標準內,並且享受像是散步或游泳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另外,內胚型者最好能避免體重增加,特別應該注意中年時期的體重。其實,內胚型的人需要經常做有氧訓練——慢跑、游泳等。當然如果你是男生想成為肌肉男,你會比其他類型更容易增長體重,當然,要想有漂亮的線條,你所付出的努力就不是一般人承受的起的了。所以這個類型的人最好不要從事長肉的運動,不利於中老年後,對心臟的壓力。
-中胚型:代表肌肉型。中胚型的人發育均勻,脖子長而粗,骨骼粗壯。一般認為,中胚型的人是標準的體形。中胚型的人體格很好,手臂和大腿的肌肉發達,展現整體的力與美。中胚型男性體格最接近標準的V字型,有強壯的肩膀、胸膛,以及窄腰;身體的肌肉較多較發達,適合做短跑、橄欖球、體操等其他多項運動。因為中胚型體格者通常都很活躍,所以食量也大,又因為他們瘦肉肌的百分比偏高,所以新陳代謝率也高,晚年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活動量減少而增加體脂肪。這樣的人在運動和健身時,肯定比其他體型的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至少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羨慕。-外胚型:代表瘦小型。外胚型的人身體細長,頭小面白,胸部平坦,肌肉纖細,皮下脂肪少,四肢細長;外胚型的身體特徵是高瘦,看來「窄身」,通常也很纖細。這類的人由於新陳代謝率偏高而不容易增加體重,肌肉量可能偏低或尚可,但可以透過重量訓練改善;另一特徵是他們的體脂肪量較一般人低,身體輪廓不但細長且有稜有角。外胚型體型者適合做長跑、打籃球、以及其他多種可利用手腳細長和體重輕之優勢的運動。晚年的時候,外胚型的人脂肪有堆積在腹部的傾向。
天生瘦,吃不胖,只是進食量和胃口雖然看起來大,但總熱量 仍不足以變胖,當然也因為這個人基礎代謝比較高。 天生胖,不吃也胖是不可能的,雖然 胖有遺傳因素,但是沒有足夠的熱量 再遺傳也胖不起來。今天一朋友跟我說,她朋友整天說自己喝涼水都胖,其實高熱量零食吃得比飯都多。
我和一個鄰居胖姐姐一起健身。
她經常問我為什麼我就可以不胖。我說不知道,也沒有特意少吃,每頓飯都吃到撐。後來有一次我媽跟我說看到那個姐姐在甜品店大吃特吃,跟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胖。
然後我才突然明白了。
可能是得管得住自己吧。我父母給我在家準備的零食(薯片,堅果,瓜子,辣條,小蛋糕)都是經常會放到過期。。不是不喜歡,是單純的懶得去吃。
我看到我室友晚上八點過了還吃東西感到很驚詫,這在我們家是會被媽媽打的不吃也胖?不吃能活著就不錯了!
吃不胖的有這麼幾種。一種是基礎代謝率高,攝入都被消耗掉。另一種就是腸胃不好吸收率低,攝入少。至於會吃胖的,一種是基礎代謝不高,攝入還多,每天吃的要嘛糖分多,要嘛熱量高,攝入超出消耗,自然會胖。另一種就是病了。不過前者的情況比較多。至於啥是基礎代謝,就是你啥也不做的時候身體呼吸、心跳、內臟運作等等一堆玩意消耗的熱量。
是體溫
這可以是基因變異做成的, 若你將不吃也胖定義為 "雖然吃的份量同等, 但結果比其他人胖".
這個來自美國公爵大學的研究找到了一個叫作Ankyrin-B 的基因,它是脂肪細胞裡面負責控制吸收和分配糖分的,若這基因出現變異會改變脂肪細胞的糖分分配機制,會放任糖分進入脂肪細胞,結果就是卡路里都會被儲存進脂肪,而非分配到全身各個組織來提供能量。
研究發現這個基因出現變異/被刪掉的小鼠很容易就迅速變胖,即使進食份量和運動量與正常小鼠是一模一樣。這些小鼠年紀變大或被喂飼高脂飲食時脂肪會迅速堆積去到肝臟和肌肉,繼而出現肥胖和胰島素抗性的問題。據研究員的數據在美國白種人中約有1.3%帶有此基因變異,美裔黑人約是8.4%,他們亦有相似的脂肪代謝問題,但研究中並未有提供亞洲人種的數據。
一吃就胖……掩面哭……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本阿弗萊克的蝙蝠俠如此臃腫?
※【健身】健身卡銷售,有什麼好的話術呢???
※17歲女生去健身房合適么,應該怎麼訓練呢?
※如何學會倒立?
※如何評價貼吧上「亂影無雙」的「斷影流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