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哪條概念或思想讓你覺得受益匪淺,對思想或實際生活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經濟學的主題廣泛,幾乎關於人類權衡決策的事務都能夠談論。我學習經濟學的感覺是:雖然現在課本上的(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和模型與現實相去甚遠,甚至沒有多少可以稱得上「知識」,難以允許我們聲稱對於一個經濟系統「知道」些什麼,但是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洞見。經濟學中的觀點能把一個理想主義的想法拉回現實,落在地上,讓人們在考慮收益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到「成本」、「風險」以及「激勵相容性」(incentive compatibility)等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形而上地談論一個理想中的、但是經濟上不可行的方案。


無差別曲線和預算線。

在限定的條件內實現效益最大化。

很多事情,不能太理想化。工作突出一個「可操作性」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Trades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off


主要有三個:

1、邊際理論。大多人都提到這個,就不多言了。

2、要素稟賦。這是一個國貿理論,簡單而言,就是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勞動力、資源等要素優劣情況,生產自己最擅長或相對擅長的東西,來跟他國交換其不擅長生產的物品。

對個人影響:人無完人,懂得和自己性情不同的人相處,未必一定要學習,但要懂得欣賞。

3、劣幣逐良幣。古代貨幣多以金屬幣為主,以金銀銅不同的合金為主。一些無良的政治家或商人會製作含重金屬相對較低的金屬幣來投放市場。漸漸地,正常的金屬幣就會人收藏或者溶解製作成劣幣。最後,市場上就被劣幣充斥了。

對個人影響:不和有壞習慣,比如喜歡賭博、不認真工作或對生活沒有期許的人相處,生活里盡量和積極態度人相處。


第一個想到沉沒成本,第二個想到邊際效益遞減,第三想到機會成本。

第一條教我不要悔,放不下錯誤便是第二次錯誤;第二條教我要動態的看問題,相對的看問題,投入與回報的比值總是在變;第三條教我有得便有失,切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經濟學的原則: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盡的,而資源是有限的,經濟學是配置資源的學說


帕累托最優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是它的經濟學解釋。

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單是經濟學方面都有著指導意義,比如說人際交往方面,讓自己得到好處,又不損害到別人的利益,還可以增加兩個人的情感,又何樂而不為?


需求和供給理論。價格越低需求增加,價格越高,需求減少;反之亦然。這個供需理論貫穿經濟學始終。


竟然到現在還沒人回答這個:沉沒成本

理解了沉沒成本這個概念,人生洒脫很多啊


一個是trade off,你不放棄就沒法得到。還有一個是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一個東西有的越多,再得到給你帶來的快樂就越小,所以慾望要節制。最後一個sunk cost,告訴我談戀愛該散就要散,一點都不要猶豫,以前的東西對現在一點意義都沒有。


菲利普斯曲線么么噠,可不是美國那個游泳冠軍哦!這個曲線是表示失業率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關係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表示的是二者反方向變化的,即物價上漲肯定失業少啦,失業少也就物價上漲啦。

對老百姓來說,最喜歡高工資,低物價,掙得多,花的少多爽!但是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幹活一樣多的情況下,二者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

那麼怎麼辦呢,只有付出更多勞動,取得就業與物價的一個均衡啦!

新人處女貼,謝謝支持!


邊際條件

生產和消費經典理論的幾個最優化時的結論。對時間和事物日程規劃還是挺有用的。比如,使生產每個產品的邊際成本都相同時成本最小化的條件:

MC_{1} =MC_{2}=...=MC_{i}

你可以用它指導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包含幾門考試的綜合性考試,比如高考或司法考試,在有限時間內你可以使每門功課多增長一分花費邊際時間相同,這樣就是最有效率的。

其他幾個條件類似。


非常贊同排名第一答案說的沉沒成本,邊際效益遞減,機會成本。

我想再加一個就是李嘉圖模型說的比較優勢。就算你被大神各方面完全碾壓,也要找到自己相對擅長的地方,不要放棄治療。

如果有想到其他的再補充。。。


No lunch is free.


1、外部效應:天天打扮的精神點,正能量總是會帶來好處~!

2、邊際效益博弈論,做人總不能太傻太天真,即使不腹黑,多少還是要算計。

比較淺顯,,,非專業人士個人理解。


最重要的就是權衡取捨,trade-off是一切經濟學模型的關鍵所在,沒有trade-off就無所謂最優化了吧。


毫無疑問是 博弈論

博弈論一些簡單案例給我了提供了一條分析事物的全新的角度,從這種角度進行分析來決定如何做出對一件事物的決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時候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最重要的就是角度,而博弈論的學習讓我領悟到了一個我從來的沒有想過的角度。實用且高效。


沉沒成本,遇到損失,我們要及時止損;

機會成本,做出一個選擇,就會喪失另一個選擇的成本。


止損和止盈


亞當斯密對分工的解釋。

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百度百科)

拓展到個人發展,其啟發一是要專註,也就是大家說的目標越多越容易失敗,其二是交替學習太多科目或者從事太多活動會降低效率,這點 劉未鵬 的《暗時間》里好像也提到過。

比如,同一天只學習 3 個領域,效果要比學習 6 個 領域好,因為交替學習不僅牽扯到收拾書本這些明時間,還有大腦思維方式交換的暗時間。

同理,一天安排太多事也是一樣,看上去好像是很忙,其實收益可能還不如只做一兩件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家對非洲提供大量的貸款,而不用這些錢去建設西部?
經濟學是否有較為權威的分類方法?
英鎊的大幅貶值傷害了平民階層的利益,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學經濟學的人應該抱有怎樣的價值觀?
推薦適合經濟學博士一年級的實分析教材?

TAG:哲學 | 經濟 | 商業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