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有什麼意義?
如題。
年幼起葉藏就說自己喪失為人的資格,其實那只是成長為一個所謂正常的「人」。
葉藏從小時候對人類的恐懼,不是對人本身,而是對人們之間關係的恐懼,如何來維繫這種關係,如何讓自己在這種關係中使自己不受到人們的傷害,他想到了辦法——「逗趣」。也就是在太宰治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丑角精神"——用自己故作愚蠢的行為作為笑料來討好他人,在人們的笑聲中他才感到這種「安全」,才能保護自己。 這樣的生活,是我成年之後所過的生活,在陌生人中,安靜,就意味著恐懼。在熟悉的人中,偽裝成自然而然的笑料,從來沒人懷疑,而久而久之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如果有人沒有因自己的逗趣行為笑起來,就會在內心中惶恐不安,生怕有個」竹一「看透了自己。可是仍然只能重複著」逗趣「、」逗趣「、」逗趣「,只有跟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才能表現得真誠,才能像小時候一樣發自內心地讚美、歡笑、憤怒、哭泣……在成人之後喪失了為人的資格,生而為人,卻失去了真實的自己。如果非要找意義的話,葉藏的偽裝是對所有人,所以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他也失去了真正的愛,而我至少在親人面前是真實的。
」我一直對人類畏葸不已,並因這種畏葸而顫慄,對作為人類一員的自我言行也沒有自信,因此只好將獨自一人的懊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將精神上的憂鬱和過敏密閉起來,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徹底變成了一個滑稽逗笑的畸形人「單曲《失落沮喪歌》http://music.163.com/song/365841?userid=32313079 (@網易雲音樂)單曲《文學少年の憂鬱》http://music.163.com/song/26447696?userid=32313079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周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裡。時值四月,張國榮先生已經離開十四載,十四年前,他在遺書中寫下:「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日本作家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有珠光寶氣的光澤,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中寫到:「大願,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位是願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著,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白海棠」。如此陰暗的理想,聽起來卻不覺反感,「扶白海棠吐血」,竟有了些雅的味道。相比之下,太宰治先生的理想就不僅僅限於「吐半口血」了,他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打開太宰治先生的履歷,除了獲獎,便是自殺未遂,直到39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我沒有考證過太宰治是否真的患有抑鬱症,但毫無疑問,他的文字里透著抑鬱傾向。人們說,這是「無賴派」文學。太宰治的人生信條可能就是: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我就去死一下。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自殺失敗。研究者說這次自殺是因為他的學業不佳。第二次自殺,時年21歲的太宰治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讓他一生都覺得背負罪責。第三次是太宰治26歲時,學業門門掛科,畢業希望渺茫,報考報社不及格,絕望之餘,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殺,可是上吊的繩子卻斷了,太宰治悻悻而歸。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與人有染,他悲苦憤懣,帶著妻子前往群馬縣水上村谷川溫泉,打算兩人結伴共赴黃泉。這次兩人也因藥量不足致死而倖存了下來。連死都死不了,我有何用?
最後一次,就是1948年6月13日與山崎富榮的情死了。那時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人間失格》剛剛成書不久,太宰治已經開始屢屢咯血,病情惡化。據說投水之前,二人還服用了氰化鉀,看來這一次當真是決意赴死,39歲的生命,終於如願。對於有的人來說,相比活著,死亡真的不可怕。讀《人間失格》,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掙扎與痛苦。然而卻絲毫不覺得同情,因為「同情」總是給他人,而《人間失格》里的種種陰暗,總有一款適合你。就像張國榮先生在《異度空間》中所飾演的心理醫生,以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獄」,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獄。我們每個人苟活於世,除了見諸於朋友圈的種種正能量,總還有更多的陰暗情緒纏繞著我們。有時候你隱隱的感覺到了它,卻又難以具體描摹,甚至不敢面對,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並非生性樂觀之人,那麼諸多頹喪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在你內心肆虐。後來那些遊離的陰暗情緒在深夜流出你的腦海,幻化成一本《人間失格》。對內心世界採取幾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飾的告訴這個世界:我就是這樣卑躬屈膝的一個無賴,我過著混亂的私生活,沒有責任感,面對現實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頗有才華卻不願有絲毫進益,我面目可親卻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熱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葉藏(書中主角)說,他是用「丑角精神」作為對人最後的求愛,可他其實根本不會愛,因為他缺乏袒露自己內心,或是探視他人內心的那點勇氣。葉藏在小的時候發現,自己佯裝一個蠢貨的時候,貌似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喜歡。於是他便走上了耍寶搞笑的道路,甚至當他發現「模仿勞埃德和大家寒暄的樣子,她們笑得更歡暢了」。從那往後,每逢鎮上播放勞埃德的電影,葉藏必坐在台下,偷偷揣摩他的神情舉止。仔細回想的話,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都遇見過這樣依賴耍寶搞笑博得他人認可的人?甚至我們自己,是否也在某些時刻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站在高處的時候,莫名期盼自己會突然跌倒。所以我們總是聽說,真正的喜劇大師,台下總是沉默寡言,而真正出色的喜劇,都有那麼一絲悲涼的味道。陳奕迅的《浮誇》被很多人翻唱,我總以為最出色的是王祖藍那一版,除卻技巧,我想是因為王祖藍更能理解歌曲中所描述的「丑角精神」。我沒有能力分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就像我無法真正理解太宰治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死亡。因為在他人的記憶里「我們所認識的阿葉非常率真機靈,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天神般的大好人呢。」以及「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對,就是這種靦腆的笑,這是大有前途的藝術家特有的表情哦。為我們的相識,乾杯!小娟,這傢伙是個美男子吧?可別被他迷倒哦,都是這傢伙來了畫塾,才害我淪為第二美男子啦。」可是,這些根本無法填補心靈上的空缺。太宰治說,沒辦法,我只是想死啊。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痴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里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為生活?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歡迎關注船長的書島,去書里發現一個更大世界
http://weixin.qq.com/r/MziVjYnEstTNrc3u920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太宰は罪の自覚をするために過去過ちを繰り返すという矛盾した行為に突き進む。』人間失格發表於昭和二十三年,即1948年,日本戰敗後引起的社會巨大變化,在戰爭時期寫出治癒小說的太宰開始反思每個人在戰爭中的罪惡。《斜陽》中,太宰在戰後社會價值塌縮不安無助的時代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而人間失格,太宰把絕望留給了自己,最終選擇了再一次自殺。人間失格中,太宰把自己的一生投影在了葉藏的身上。『恥の多い生涯送って來ました』寫這本書時,為了反思描寫種種罪惡的行為,他又重複了這些罪惡。拋棄規律幸福的生活,酗酒,吐血。小說的後半段,葉藏住進了精神病院,與心中的妖怪一同死去。和太宰的經歷一樣。昭和十一年,太宰就曾住進精神病院,也促成了後來這篇小說最初的源泉。書中,葉藏感到了自己的罪孽深重,但是太宰並不覺得他完全失去做人的資格,認為他是像神明一樣的好孩子(神様様みたいないい子でした)。但太宰並沒有原諒自己的罪惡,在玉川上水與情婦投水自盡。這是太宰最後一次自殺。太宰給妻子美知子的遺書中寫道:「美知様、お前を誰よりも、愛していました。」(美知大人,比起任何人,一直最愛的是你。)把希望傳遞給別人,把絕望留給自己,這是一個多麼溫柔的人啊。如果在讀人間失格的時候,感到了憂鬱,也可以去讀讀斜陽,太宰實際上是一個努力寫作,熱愛妻子孩子,溫柔的男人。
絶望するな、太宰がいる。
附上我的一點讀書筆記。對於遲鈍而健康,興高采烈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那些敏感而柔弱的人的世界的。
評價《人間失格》這本書並不重要,書就在那裡,無論評價不評價,不增不減,而且大多數人並沒有資格評價這書,因為他們理解不了敏感而柔弱的人的世界,就好像一個在地球一個在冥王星一樣,談不上理解,又如何評價?不過是信口開河。
倘若真要說點什麼,就得說感謝太宰治,為我們勾畫出一個苦苦哀嚎的靈魂,這個靈魂毋庸置疑是在靈性誕生之初就缺乏了什麼,然而缺乏了什麼卻並不瞭然。
你們赤足若無其事走過的地面,對我們而言則鋪滿被燒得通紅的石頭。
青少年時期習慣於像猴子一樣逗樂討好別人,與中年時沉迷於女人和酒精,都是源於對自己極度的不認可,同時又期望別人能給予自己肯定。
偏偏上天又給了他機敏的頭腦和俊俏的外貌。讓他總是能夠成功的逗樂大家,也如竹一說的那般,讓眾多的各色各樣的女人迷戀。這無疑給他的信號是肯定,不斷強化他的行為,即便內心厭惡自己的虛偽和醜態。
反覆的滑稽表演和酒精一樣,帶來暫時的歡愉和清醒後巨大的虛無。而那些被他捲走錢財的女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自願,甚至可以說是出於天然的控制欲。而大庭葉藏輕易就會陷入任何一種控制。別人給他就接受,就像小時候父親要送他的獅子舞服裝那樣;而別人面露慍色他就膽戰心驚。
其實他是善良又柔軟的,但是換一種說法,他就是軟弱無能又渾渾噩噩的。通過服從,討好,聽話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存在,不知不覺成了別人的附庸。
直到需要獨自承擔社會責任,與家中決裂之後,他的生活便陷入困境,被人用各種溫柔外衣做的幌子所引誘,像棵葦草被人群衝撞得暈頭轉向。
「打那時候起,我開始萌發了一種可以稱之為"思想"的念頭:所謂的世間,不就是個人嗎?」
他為世間的看法,評價,眼光所困,而後卻發現,這每日每夜讓自己戰戰兢兢的世間,不就是周遭一個個的人嗎?
到中年才發現不去拒絕別人是種墮落,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他人的慾望。最後終於完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為人的資格。葉藏是那種寧願抹殺自我、否定自我也要回應他人期待、極力去取悅他人的傢伙,寧願自我傷害也不忍對他人說一個「不」字的人。他對世界的任何惡意都不會迴避,對於任何過分的要求都試圖去滿足,對於任何絕望和不合理都歸咎於自己,有人覺得他頹廢、他沒用、他失敗,我只慨嘆他的善良和柔軟。正如書中所說的,他是「神一樣的好孩子」。就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會為這樣的人感傷的。因為比起傷害他人,他選擇傷害自己,這是一條更加辛苦的路。
看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就像看完令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樣
沉重,不愉快……但是很肯定的是這是一部好作品在陰鬱的氣氛中看完了,留下了說不出來的沉重感,思考著生而為人的意義何在看的時候,腦海里一直浮現出一句話:生而為人,對不起。社會中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與社會格格不入,但表面上卻受大家喜愛,內心裡卻無比孤獨,
他們掙扎著與世界抗爭,找不到出路,最後死去。他們喪失了作為人的意義,彷彿作者的自述,他在38歲自殺了,之前也嘗試過很多次自殺。昨晚看到一個問題「在情商高的人的眼裡世界是怎樣的?」
作者回答了他的前男友,外人之前的完美男性,惹人喜愛,溫暖可人,但內心底他卻鄙視這個世界,看不起所有人,這難道是他看透人性的結果,還是自己偽裝了太久而討厭自己討厭人類的結果。不知為何,我總覺得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八面玲瓏的人見人愛的人,
即使有,大部分也是偽裝出來的,在我們與人的交往中,被教育要與人為善,做一個可愛的人,於是我們磨平自己的稜角去適應這個社會,但是獨處的時候,卻是十分的孤獨,甚至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發現自己和世人一樣醜陋。這時我會問:那一開始,為什麼要偽裝?為什麼一定要人見人愛或者擅長社交,博得大家的喜歡呢?難道我們不能自由而率性地做自己?這樣的世界會不會更加多彩?我被書中的人物所震驚,也為之難過,從而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和我們該如何處世與自處。
在我看來,生而為人當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和模板中,
不要活成一個虛偽壓抑的人,做自己,最可愛!我不需要自己八面玲瓏,我希望保持一些稜角,免得自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發現白天的我是那樣的虛偽,連微笑都是僵硬的。若要愛,就真心去愛;若要恨,就恨得徹底!
如果少一些虛偽,世界會不會更美好?還是這個被虛偽包裝的時候顯得更和諧?!
人生充滿了可笑的矛盾,在成長和被教育中充滿衝突,聽話還是遵循內心的渴望,
曲意逢迎還是做真實的自己?
若本身就是個任性的討厭鬼?又如何偽裝成討喜的可人兒?
難道所謂的情商就是偽裝善良和可愛的能力嗎?
看到那個答案,我心裡一陣涼,但願我不會遇到這樣的人,在你面前把你贊成一朵花,轉身背過去露出嘲諷的笑,說你是個大傻逼,你還傻傻地把他當作世間難得的紳士好男人
然而,生而為人的意義這個問題太宏大,我又怎麼回答得了
但願我不會喪失作為人的資格而已
也不必活成一個可悲的笑話
最後,我不願做八面玲瓏的人,但願我保持一點令你討厭的稜角,讓你不敢靠近,因為我並不需要成為社交花
懂的人懂了就好,不懂的人非同類,又怎可勉強做朋友?
PS:知乎沒辦法開專欄,自己有個公眾號,叫:滿舟清夢,寫了一些小故事、書評和隨筆,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哈。
http://weixin.qq.com/r/lkQAGFPEaw4UrRd79xG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很早就想看這本書了,一直沒有勇氣。我情緒很容易被影響,並且我贊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我自卑,我憤世,我易怒,我偽裝,我想自殺。直到經歷了人生最大的低谷,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可怕的時候,我翻開了《人間失格》,讀第一遍我習慣性去注意作者的文筆,但我看的是譯本,所以為此還鬱悶了很久,第二遍認真的去看了內容,讀完之後感覺和大家一樣,很壓抑,並且腦袋裡一直都會思考,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葉藏為什麼會感到抱歉,然而讓我意外的是,看了之後在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我並沒有獲得去死的力量,反而讓我開始恐懼我想帶走自己的想法。靜下心來,再看一遍,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淚流滿面的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不是要死啊!他是想活著的啊!他只是不懂人的涵義,也沒有人教他去弄懂,正因如此,他才抱歉,他沒有覺得對不起任何人,他對不起的是『人』這個單純的字面意思。他知道人的相處模式,他還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什麼是『朋友』,他不敢不認可,世人認可的他怎敢不認可!只是他不是世人。再看看太宰治的現實世界,沒有人幫助他,沒有人拆穿他,給了他一副皮囊,《人間失格》里充滿了他對生而為人並成為真正意義上人的渴望,他沒有對生活失望,他沒有放棄社會(二戰的日本國內生活更恐怖,推薦一部島國電影〈初戀〉,裡面把昭和時期的國內的情況描寫的很具體)可是他沒能做到,他懂,他做不到。感謝!感謝《人間失格》讓我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回顧痛苦的那一年,痛苦的點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沒勇氣面對,甚至想帶走自己。生而為人,我很高興。
它不勵志,也不為你的生活指明方向,也不能使浪子回頭。因為這不是小說家該做的事
題主所尋求的作品的意義,沒人能給。作品的意義不是作者能賦予的,是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的。換句話說,別的讀者所給的意義,是屬於他自己的意義,而並非您的。題主讀了《人間失格》沒有找尋到意義,如果您還想找尋,請多了解下太宰治的創作背景以及他的其它作品。太宰治的作品我讀了十來本,他的作品受芥川龍之介的影響。在我讀過的作品中,印象比較深的有:《斜陽》,《人間失格》,《他已非昔日之他》,《小丑之花》,《逆行》,《東京八景》,《跑吧!美樂斯》,《晚年》。個人認為,《斜陽》是更勝於《人間失格》的作品,也勝於太宰治的其它一切作品。當然,如果題主不想找尋作品的意義,亦或將太宰治的全部作品讀個通透也未能找到您要的意義,那請您放棄太宰治。調侃下:太宰治比較喜歡自殺,殺了五次才把自己殺死,尚未到不惑之年便成絕響。一句話總結我的太宰治:通過一部部病態而頹靡卻不失美感的作品,在找尋意義。
生而為人,真是抱歉——《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作為一個自覺被命運和世界拋棄的人,太宰治(葉藏)只能過一種隨波逐流的生活。女人和酒帶給他的是安慰,所以他寧願和女人殉情也不要落魄地活著。私生活是他人生的亮點也是污點,甚至在競逐芥川龍之介文學獎時也被人捉弄。第一次沒有獲獎而進入候補,私生活被川端康成揭露出來;後來甚至修改了參賽規則,他連得獎的可能性也被剝奪。通過《人間失格》這部頹廢滿盈的私小說,加上《斜陽》里對沒落貴族這一身份的無奈,再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可見他是知行合一的。這本書的意義在於讓讀者了解太宰治這個人的內心世界,也讓人不會對他的自殺感到驚訝。
個人認為太宰治的這部自傳式小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描繪出了一種生活在他人言語中的恐懼,就是以他人的評判作為自己生活的標準,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在討別人歡心,在被嫌棄後就會感覺害怕,並終日生活在對他人言語的恐懼中,存在感越來越薄弱,最後結束了自己可恥可悲的一生。
意義什麼的其實太廣泛了,如果我來說的話,就是作者將自己的經歷及感受用小說的形式記錄下來,讓他人看到並從中感受到一些東西,這就是它的意義。
其實很多人也是有作者這種性格的,並且大部分都沒意識到,很多人從小時候甚至現在,一直在擔心如何不給別人留下糟糕的印象,然後逐漸養成了沉默寡言和過度敏感的性格,身邊人的話一般有求必應,同時又很少麻煩別人,怕被別人煩,按同學的話就是對別人過度友好。後來看了這本小說,有一種驚醒夢中人的感覺,覺得這不是真正的自己,開始反思很多東西,包括了為什麼而活,怎麼對待他人的評價等,想明白了很多東西,這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意義吧。
ps:可惜作者最後選擇了一種悲壯的解脫方式。
意義2.0 是太宰治自己放棄了生而為人的權利 最近看了一些其它的書,然後又想起了太宰治的這本書,對我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意義就是生而為人,什麼樣才是生而為人,生而為人的權利又有哪些? 太宰治以為生而為人就是要得到他人的喜愛和歡欣,不能讓別人失望,但這真的是生而為人的意義嗎,讓自己丟失了做人的勇氣和樂趣。人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存在,會讓人喜歡,也會讓人討厭,會做事得體,也會做事莽撞失誤,這都是作為一個人很正常的事情,只有神才能讓每一件事情成功,讓每個人都喜歡。 所以太宰治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他放棄了做人的權利,將自己想像成了一個完美的人,最終結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想要成為一個人,就必須接受自己會犯錯,會讓人討厭的事實,這就是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
這是太宰治最後的作品,被後人說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小說中的許多事物和他高度吻合,然而他卻在後記中說他與小說中的人物沒有直接關係,只是間接的認識與之相關的人物罷了。想來他還是在逃避吧,不然也不能寫出那麼真實的故事了。
&>財盡情亦絕
寥寥數字,道盡世間多少陰暗。
前段時間在讀書群里看到有好多人都在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想著有什麼大的魔力讓那麼多人為之傾倒,一遍又一遍的閱讀,想逃離卻又深陷其中。
故事是從孩提時代開始,就將人性的陰暗面毫不留情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雖然無情,卻也讓我感到真真切切,觸手可及。孩童時的葉藏就知道如何討好大人。為了讓父親開心,被迫的在購物清單上偷偷寫上父親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讓大人開心,故意去學逗人的把戲;為了讓同學開心,故意做出各種搞笑的演技。
這就好像我們的小時候,明明不想做一些事情,但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而去自願的但又被迫的做一些我們本可以拒絕的事情,只是為了給自己塑造一個乖巧懂事的外表。
&>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
葉藏比我們看的更加透徹。世間好像都被他看透了,他知道怎麼迎合別人,怎麼保持自己的好形象,怎麼偽裝自己,怎麼成為一個看似美好的人······然而外表看似美好,實則都強烈突出了他內心的恐懼、懦弱、逃避。
他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個「邊緣人」。
&>有個「邊緣人」的名詞,意指人世間悲慘的失敗者、道德敗壞者。但我卻覺得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個邊緣人,若是真的在人群里碰上一位被認為是邊緣人的陌生人,我一定會對他很和善。這種和善,甚至會讓自己到了著迷的地步。
然而演技終究也有被揭穿的一天,當他再次表演「丑角」時,被一個同班同學竹一看穿了。他感到害怕,害怕別人揭穿他,所以他極盡的討好竹一。慢慢的,在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竹一是理解他的人,他肯定他的理想、他的畫作、他的天馬行空。也只有在竹一面前,葉藏才能夠毫不在意的表現自己脆弱的神經吧。悲傷的是,這種快樂只是短暫的存在過。
可第二個「朋友」堀木正雄,他是這樣描述的: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
雖然我內心極度不想承認,可是身邊的的確確的存在著這樣的人。當然在我的定義中不能算是朋友,可是這些人毫不例外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越長大,遇到的越多。越想擺脫,越糾纏不清。
我們都戴著面具活在世間,只有在深夜獨自畏縮在某個角落的時候才會摘下。
葉藏深知人性種種,他可以隨意看穿一個人並隨意擺弄。然而他卻不快樂,他從未覺得自己擁有過幸福,或者說他一直都在逃避幸福。
&>越是畏懼他們,就越去討好他們,而真正能夠讓你在他面前露出可憎面孔的人才是你最親近的人。 我越是畏懼他們,就越是博得他們的喜歡,而越是博得他們的喜歡,我就越是畏懼他們,並不得不離他們遠去。
然而他卻渴望擁有幸福,享受幸福。
&>我把門打開了一條縫瞅了瞅裡面,原來是一隻小白兔。只見小白兔在房間里歡蹦亂跳,而靜子母女倆正追著它玩。
(真幸福啊,她們倆。可我這個混蛋卻夾在她們中間,把她們倆的生活攪得一塌糊塗。節儉的幸福。一對好母女。啊,倘若神靈能夠聽見一次我這種人的祈求的話,那麼,我會祈求神靈賜給我一次幸福,哪怕只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幸福也罷。)他一生擁有過許多女人,卻想去個沒有女人的地方。可笑的是,這居然實現了。
&>「去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
我在服用巴比妥酸時的胡言亂語竟然奇妙地化作了現實。在這棟病房裡,全部是發瘋的男人。甚至連護士也是男的,沒有一個女人。 如今我已不再是罪人,而是狂人。不,我絕對沒有發狂。哪怕是一瞬間,我不曾瘋狂過。但是,被關進這所醫院的人全是狂人,而逍遙在外的全都是正常人。我問神靈:難道不反抗也是一種罪過嗎?面對掘木那不可思議的美麗微笑,我曾經感激涕零,甚至忘記了判斷和反抗便坐上了汽車,被他們帶進這兒,變成了一個狂人。即使再從這裡出去,我的額頭上也會被打上「狂人」,不,是「廢人」的烙印。我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徹底變得不是一個人了。&>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生而為人,對不起。
看完字字戳心,心中極度壓抑。我不想承認其中的事實,卻又無法擺脫。這種赤裸裸的展現讓我有點措手不及,心中的那個埋在深處的黑暗完全被揭露出來。
我們都有自身陰暗的一面,或許邪惡,或許虛偽,然後並不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的。我們會對雙親守護萬分;我們會對好友毫無保留;我們會對弱者伸出援手。人性的美好也會在我們身上得到展現,只是每個人的美好程度不盡相同罷了。
你對待事物的不同,會得到不同的態度。往往正是這些相對的差異,導致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電梯關閉時,你是否會留意還有其他人匆忙趕來還是不耐煩的按著關門鍵;關門時,你會注意後面是否有人而給人家留一個空間還是徑直大步流星向前;看到老人蹣跚過馬路時,你是厭惡的快步走過還是伸出手去扶一把;遇見大街上的流浪漢時,你是鄙夷的過客還是給予幫助;面對心情暴躁的友人時,你是冷漠對待還是上前安慰。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會讓你在各個方面與他人產生差距,正是這些差距才能體現個人的素養。
&>太宰治說:懦夫連幸福都害怕,我將在這條路上繼續,直到死亡。
現在很多人認為的幸福就是:少勞多獲、吃喝不愁、夢想成真。幸福其實是很簡單就能獲得的。村上春樹在他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中有一篇短文叫做:小確幸——微小而確切的幸福。昨天看完了喜歡的電影感到很幸福,今天太陽很溫暖感到很幸福,明天和好友出去玩耍感到很幸福。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善於發現,生活處處充滿幸福。不要因為暫時陰鬱的心情而破壞一切美好,這對自己是不公平的。
&>因為懦弱,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
太宰治的世界真實,但是充斥了太多的陰暗。走出陰暗,感受美好才是我們應該享受的生活啊。不要因為一時的陰暗而沉淪,走出來,你會感受千萬的幸福。一部文學作品的意義在哪裡?真是一個難題。是對世人的意義呢,對社會的意義呢,對文學界的意義呢,還是對讀者個人的意義呢?討論他的作品的社會意義?恐怕也只能作為一個少有的怪胎樣本吧。意義這種東西,最不應該問的人是就是太宰治了。不止《人間失格》,太宰治的作品裡充滿了背叛、逃避、厭世。一切都毫無意義。對於本來就悲觀的讀者來說,太宰治的作品都是上膛的槍。看的過程中可能太宰治鬼魂上身,痛哭無數次,看完全身充滿負能量,對人生充滿懷疑,對未來感到絕望,並且想就此倒下,墮落到最低處。這樣的人,若是不幸苟活下來,會成為眾人唾棄厭惡的對象,而他呢,竟然還能從中享受到一絲受虐的快感。
意義?意義分積極和消極,許多回答都是消極的一面,但我卻看到積極的那一面。
《人間失格》不是我最喜歡的小說,葉藏也不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人物。但是葉藏最真實,最像我自己。
直到故事結束,葉藏也才快到而立之年。
仔細觀察,身邊十幾二十幾歲的人,是不是多多少少有葉藏的影子。認真回想,曾經的你,或者現在的你,有沒有葉藏的影子,那個敏感,略略自卑,討好型人格的影子?我有。所以看葉藏的時候,我也在看自己。我也是那個人間的失格。但是我不會覺得我自己是悲劇,自然,葉藏也不是。他在為人所知的二十幾年歲月里,所有經歷,談不上大起大落,但也絕對比大多數人經歷的多的多。
書里的敘述中,葉藏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發現自己的性格缺陷,也見識了人間百態。經歷即成長,葉藏在書的結尾,似乎垂垂老矣,風霜加身,我想這個時候,葉藏也就真真的能面對自己了,面對真實的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然後迎接新的自己。我最喜歡故事的結尾,甚至看到結尾沒有交代葉藏的後來,我有點喜悅。喜悅的是,我相信葉藏在而立之年過後,一定開始了新生。
就好像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葉藏,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見識最好朋友的面目,以後會不會自然的遠離這類人,即使接觸,也會下意識防範?我想,葉藏會,你也會,我也會。太宰治沒有給我們一個歡喜的故事,但我想重要的是在這樣看似消沉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後避免類似的錯誤再發生,就是意義。
我也即將而立,和葉藏一樣,敏感脆弱,如果是今年之前我看了《人間失格》,一定會很消沉,但是幾年之內經歷一連串的事情,家庭、工作、感情、健康問題,再回首,心態真的和之前完全不一樣,這個是好久看到這本書,葉藏彷彿之前的那個自己,無力改變生活,無力面對生活。然而,以後的自己,一定會充滿希望的去生活。我想,葉藏在我們看完最後一頁後,在書以外,一定也開始了新生。我總覺的那些高贊里所說的消極和沒有意義,一定沒有經歷過太多,你們是幸運的,真的,希望你們在書中看到更多積極的意義,然後讓它成為你經歷的一部分,而不是真的經歷了起落再去豁達,睿智和滄桑之間絕對不是等號。最後,我們每個人,某個時期,某個時間點,都是葉藏,都是人間的失格,但我們坦然面對,迎接挑戰,並一直心向陽光,有你愛的也愛你的人守護你的脆弱,你面對生活,沒有軟肋,也不需要鎧甲。謝邀。
我曾將葉藏與加繆筆下的莫爾索相比,即他們都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局限才成為社會契約下的離經叛道者與身處人群的局外人;我曾驚異於太宰治與葉藏人生軌跡契合之完美;甚至我不敢直視它——它的可怕之處在於能讓每個讀者在陰暗的葉藏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總之,我曾對這種病態、頹廢的文字風格感到不安與恐慌。
直到前幾天我在圖書館裡又讀了一遍。
就朱光潛先生的體驗美學角度來看,它的陰暗也許是太宰治對自己人生的故意掩飾,或者是自身疾病與戰後日本的蕭條所致。遺憾的是,太宰治也未能擺脫時代局限性的束縛。不過,就像不能用講故事的標準來評判諸如昆德拉、卡夫卡此類現代小說家,我們也不能從故事本身來評論這部作品。它的留白可以讓我們有無限的解讀方式,或悲劇,或喜劇。這種讀者的二次創作給這類小說帶來無限的生命力與價值。(圖中左二為太宰治。合照時其他人都面色凝重,只有他自己不合時宜的笑。而這種笑容是虛偽可怕的,像是猴子的笑,靠肌肉撕扯而產生的表情。)《人間失格》作為太宰治的自傳小說,他對於大庭葉藏的各種刻畫,實際上是對自己可憐與憎惡,至少我能感覺到他並不怎麼同情大庭葉藏。彷彿要用大庭葉藏的各種懦弱與頹廢,在精神上去懲罰自己。從作者的角度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自我道德的消費品與自我情感的發泄處。太宰治知道大庭葉藏不是他,但他終究會成為葉藏。大庭葉藏不過是一個被金錢與皮囊包裹著的現實弱懦者,同時也是絕望中的醜小鴨。大庭葉藏頹廢的讓人可憐,可憐的讓人噁心。但為此我感到可怕,當活著變成一種奢望,你會為你的「平凡」而慶幸嗎。
人格脆弱無力,活著戰戰兢兢,對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無能為力。
如果不看到人世間最醜陋最黑暗的,又怎麼能理解光明與美好的可貴。就如虛無主義跟存在主義,看似對立其實並不矛盾。充滿悲觀主義的叔本華,從某一程度上他其實是極其樂觀的。道出人生的無望,但卻抱著希望活下去,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吧。
化用一句海子的詩來反問一下你的這個問題:
「你所說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意義?」一部文學作品,特別是傑作,都有很豐富的意義。如果不是文學的研究者的話,對於你個人的意義,就是這部作品的意義。
《人間失格》對於我的意義就是,表現了人的絕望以及一個人的絕望能夠達到何種程度的頹廢美。還有就是這是我喜歡的人喜歡讀的書。
「沒有意義」就是意義。推薦閱讀:
※寶冢歌劇團在日本倍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煉香和中國合香有什麼區別?製作工藝上有什麼特殊之處?
※日本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
※在日本擁有什麼樣的別墅算是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