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朴贊郁?


  了解我博客的人都知道我是朴贊郁腦殘粉一枚。這麼些年來,一直陸陸續續的有寫他的東西。既然這裡提了這個問題,那我也不另寫了,把我這六七年來關於他近幾部電影的文字精簡一下,貼在下面。

  我每次看《復仇三部曲》,都不得不激動一下。

  為什麼我會這麼變態?是因為現在的電影,真是太沉悶了。

  最早看《老男孩》的時候,我不是很喜歡,第一我覺得故事有點「狡猾」,用催眠做關鍵情節點,太取巧不實在;第二,做為一個正常人,我對「變態」的東西還沒有欣喜到去擁抱的程度。

  但第二遍、第三遍看的時候,再加上幾遍《金子》和《我要復仇》,我就轉變了這個觀念。

  並不是那些毛病都不存在了,而是我發現,相比朴贊郁電影里豐富的想像力與敘述的多樣性、電影語言的獨特性而言,那些毛病變得不太重要,甚至有時候,適當的「變態」還是必要的,這是整體風格的必要手段。

  電影,有很多種考量標準,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的標準。可是很多時候,什麼標準才有價值?看看電影史上,真正留得下來的電影是哪些?能影響現在的創作者和未來的創作者的電影又有多少?你很容易得出結論,個性化創造、風格追求為主導的電影佔據了絕大多數。

  任何藝術的發展,創意及個性都是最基本的條件之一,重複老的東西在生命力上能有幾分貢獻?而且人家「創新」一把容易么,總有人對新的東西出現保持警惕和反感,而對重複一萬次的東西表示欣慰和自在。借口無非有二:「要講好故事啊」「形式大於內容啊」,按他們的標準,電影史上有一半的片子都要消失了。當然,也不能把一些初級的胡搞當成創新。

  現在的影像製品有多少啊,電影電視互聯網——可能上萬部影片里,才會有一部去考慮在電影敘述、鏡頭組合上去創新。可能有一萬個觀眾會對那些製作精良、視聽老土的東西津津樂道(事實上對這些東西遺忘得最快的也是他們),我沒意見。電影有商業的屬性而且會一直發展下去,我沒任何意見。

  只是允許我稱讚為數不多的屬於電影藝術的驚喜吧。你以為像「復仇三部曲」這樣的電影和朴贊郁這樣的導演,真的很多麼?

《JSA》

  朴贊郁的成名作是2000年的《JSA》,這部影片在韓國創造了票房紀錄,也許更多是因為南北韓的敏感話題引起人們的注意。這部電影彰顯了導演紮實的敘事功底。發生在一間小屋裡的血案,由兩名生存者和一位調查者帶出種種蛛絲馬跡,並在最後統一了結。這種故事很容易變得平淡或拖沓,但朴贊郁沒有讓觀眾犯暈,乾淨利落的完成了任務。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部電影也是朴贊郁最「令人親切」的,看下來基本很順。本片其實沒有太多朴贊郁現在的風格,只是最後一個鏡頭讓人相當吃驚,你會感覺到,這導演將來肯定能嚇人一跳。

《我要復仇》

  2002年,朴贊郁終於拍出了第一部標誌性風格的《我要復仇》,這個概念之後發展成「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里有很多手法在他後來的電影里有了繼承,比如絢目卻陰森色彩和場景。很多時候,《我要復仇》的影像進行得很緩慢,固定機位很多,全靠人物調度來引人,靜止的外在與暴力的內容形成反差。

  就像老朴在《我要復仇》里說的:我不喜歡沒有驚喜的電影。觀眾喜歡簡單的敘述,這部電影需要他們更主動的去理解裡面的形象密碼。

  《我要復仇》的電影語言……尤其是電影聲音的表現力非常強。看了《老男孩》和《金子》那種精緻「配樂」後,你簡直想不到朴贊郁原來可以把環境聲和音效、人聲做到像「配樂」那樣精彩。這種聲音空間的處理,當然也是跟整個視覺效果配套的。真正的「冷酷到底」,控制力極強。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從JSA之後,朴一下子就建立了強烈的風格。

  不過,這種相對「簡約」的視聽風格,被後面那幾部的「花哨」代替了

《老男孩》

  現在韓國不少導演拍電影都有一股子「MTV」的味道,優點就在於他們的時空觀念確實很自由。他們可以用一切能想像出來又有操作性的視聽語言來表現某一個動作或某一個場景。並不在於動作是否合理,前後是否跳軸,時間是否連貫——切只為突出好看、新穎。MTV也是如此,但是這一招用到電影里,如果缺乏控制的話很容易把片子搞成一部長MTV,形一散,就缺乏震撼力了,比如頭文字D。

  老男孩的優點在於,他的視聽還是服務於人物和衝突的,雖然這個故事過於離奇,現實感不強,但導演的手法也正好匹配。而且導演對音樂的自如運用,實在是很……想過用威爾第的弦樂配血腥鏡頭,真是有點暴力美感了。但這種美往往得看第二遍才有感覺,因為第一遍你只可能感受到暴力。

  《老男孩》這部片的最狡猾一點就在於導演調動視聽來包裝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從而吸引觀眾。從第一個鏡頭看得出來,一開始,背景音樂就到達了高峰,然後是手抓住領帶的特寫(影片頭一分鐘就開始一個高潮,這種處理很大膽),再切幾個鏡頭就展示了樓頂這一個充滿懸念的動作——兩個男人的姿勢都是靜止的,從習慣上來講都有些可笑,但這正是突出人物間的姿態,這種奇特的場面能給年青觀眾造成一種「酷」的感覺(這種應用從大量的MTV里都能見到)——這種對關鍵動作的強調和包裝貫穿始終,而且儘可能注入年青人熟悉的元素。比如許多人喜歡的那段橫移式的段落鏡頭表現群毆,那就是活脫脫一個日本任天堂遊戲的翻版,在街邊的遊戲機里就經常能看到這種場景,這對年青人來說都是有相同觀賞快感的。再比如後來男人找到看守自己的人時屏幕上還出現漫畫式的線段標註,對流行漫畫中經常出現的某些分鏡頭的借鑒也可以在影片中看出(我發現現在視覺上做得好的電影,很多都受漫畫影響)。

  接下來導演更是試圖用各種手段不斷調動觀眾,讓視聽衝擊盡量靠向飽和。最明顯的是那些「噁心」的血腥鏡頭,都給了大特寫,讓人不忍看下去。這一切都反應了導演的一種視覺傾向,他反覆的進行轟炸,特寫尤其的多,也還比較平均的分布在各個段落中。廣角鏡頭的大量使用、攝影機頻繁地進行移動、情節的離奇(也有些牽強)讓這部影片有了很「引人」的形式。這個片子整個故事時空發展其實是比較常規的,但導演就是就在某一點的時空上做手腳進行自由表達,這就讓影片即符合觀眾的觀賞要求又能具備新意。

《親切的金子》

  復仇三部曲終結篇,沒讓人失望。這一回,相對於前兩部,尤其是《老男孩》來說,故事簡單了,可講述手法更複雜;衝突沒那麼激烈,可情感更細膩了些。視覺更華美,但似乎有點散亂。總之,與前兩部比,有共性,但更有自己的個性。

  《金子》最大的改變和個性,就是敘述時空的不同。這一回的懸念並不如《老男孩》那般驚心動魄,《老男孩》完全是靠目的支撐動作,動作帶出情節,情節圍繞目的,一種環環相扣的敘述過程,偶有回憶,但基本是線性的。而《金子》的時空交錯,閃回閃進,加上幻想與現實,便有著比《老男孩》更複雜、更跳躍的方式,這肯定也會造成一定的觀影障礙。

  在這種方式的指引下,導演採用了與以前不太一樣的視聽手段。而在《金子》里,他更頻繁的使用「相對靜態」,或「動、靜」結合的表現。鏡頭裡更多是人物動作過後的狀態,比如金子和獄友的擁抱,他拍的不是過程,而是擁抱的結果;或是通過剪輯展現動作的不同傾面,比如金子對著兩個綁匪開槍的場景,就是幾個靜態的特寫渲染,再接動態的橫移,在配樂的襯托下,酷斃了,不亞於《老男孩》那個橫移長鏡頭。

  這種手段在《金子》里的運用,給這部影片的敘述風格定了一個調子。很多時候,影片展示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一件事的某一兩個片斷,一個截面,人物動作很少的截面。比如金子與不同獄友見面時,都會有閃回。很多時候,只是幾個鏡頭,十幾秒或是幾十秒的時間,就把一段本來可以表現得很複雜的故事,簡單概括完了。而且,這些片斷並不乏某種美麗,哪怕這種美是殘酷的、頹敗的,就像金子的紅色眼影。「閃回」「閃進」,老早就有這種用法了,但他在「金子」里大量的「閃進」與「閃回」交插運用,尤其是警探與金子在蛋糕店見面前後的那一段落,好幾個時空交插起來,非常漂亮。這幾乎也成了他以後的拿手絕技之一。

  這樣的處理,在影片前半部分的敘述過程頻頻出現。於是影片敘述節奏飛快,時空交錯,信息量極大,如果一兩個鏡頭你沒有注意到,那麼你可能就搞不清金子與這個人的關係。如果你足夠認真和仔細,你就可以體會到導演的每一處構思,他就像織著一張網,網的中心是復仇對像。

  導演圍繞著這個中心,用影像一點點勾出了金子從前的世界,這張網,紋路是交織著的,因此有不斷的閃回、甚至閃進,還有金子關於復仇的幻想。這張網,還是華麗、繁複的,所以我們看到金子那麼多不同的獄友紛紛登場,人物眾多是《金子》不同於前兩部復仇故事的元素之一,因此在內涵上也與前兩部有了區別。這一特點,將在後面的「眾人復仇」高潮段落里達到巔峰。這個群體斬殺的段落,非常驚人,內里又血腥又殘酷,其實還溫情甚至有點搞笑。這種複雜情緒交融的段落在當今影壇也是非常獨特的,這一點在他後來的《蝙蝠》里也有體現。

  影片的攝影和美術設計的精緻、唯美,彷彿不帶人間氣息,再配合上這種敘述結構,不恰當的比喻,有點「巴洛克」的意思。哪怕是穿插其中的小過門,導演也做得相當華麗,比如簡單轉場鏡頭,雖然有電腦特技的幫助,可只有極具視覺想像力的導演,才會想得出這麼有創意的獨特轉場方式,朴贊旭這個特點在《老男孩》里早已表露無遺。

  所以,影片主體配樂就是再合適不過的巴洛克風格的音樂,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羽管鍵琴,還有凄婉的小提琴,既有宗教音樂的感覺,也有俗世沉淪的哀傷。這與整部電影「血腥」的唯美、繁複的視聽結構、逼問人性惡的一面、追求心靈救贖等內容,形成了一體。最後的搖籃曲,也暗示著復仇者心靈最後的平靜。

《機器人也無所謂》

  這部電影肯定是爭議之作——說它看不懂的,說導演自大狂妄的,說雄風不再的,說重複自己的,都無所謂。

  我很想為這部電影說些話,壞話當然就不說了,大多數人都說得出來。是要說好話,比如說它的神經質時空是恰到好處的,它的前言不搭後語是有想法的,它的敘述細節是有對應的,它的創作態度是嚴謹的,它的自作聰明也不是那麼討厭的。

  但好像說這麼多也沒什麼用,觀眾只管好不好看,對這些東西往往無所謂,就連朴贊郁也有點無所謂,那俺也只好無所謂了。

  從一部商業片、娛樂片的價值來看,這部電影當然不會成功。如果從作者風格來考查,我得說這部「神經病」電影給了現在的沉悶電影界一個有趣補充。

  我想主要說一下開頭「七分鐘」的巧妙。這七分鐘的段落基本上樹立了全片的敘述基調:神經質的、跳躍、自我幻想的多時空交叉處理。但完全讓觀眾看不懂的敘述並不算有效的敘述——儘管很多創作者會以「神經病」題材來掩蓋自己的混亂。而《電子人也無所謂》的敘述不同,它是有邏輯可尋、有條理可言、有趣味可挖的。難得的是這一些東西埋伏在表面的凌亂下,需要觀眾作第二次、第三次耐心閱讀方能找到。

  具體的圖文分析在這裡:朴贊郁……無所謂?

  朴贊郁對觀眾的要求,有點太高了。這個快餐時代,誰愛看這種自已給自己找累的神經病電影呢?也許只有俺這種神經質兼強迫症型電影青年吧。

《蝙蝠》

  朴贊郁電影的魅力之一,就在於他在類型片里塑造出獨特的世界。

  變奏「犯罪片」,是他的拿手法寶。這一回從「純情神經病院」回歸「吸血鬼犯罪片」,顯然更加得心應手。但從氣質上,《蝙蝠》的疏離、象徵氣質,又有點延續《機器人也無所謂》的空間方式。

  簡單的說,就是老朴客的片子越來越沒有「人氣」,這一點顯然是與大眾欣賞習慣脫節的,也是「惡評」的由來。你看不到普通的群眾和世界,更像是一出荒誕舞台劇。但在他自己營造的這個世界裡,導演的創作越來越完整與風格化。整部《蝙蝠》給人非常深刻卻又難以形容的視聽感受——悲傷的、邪惡的、幽默的、冷酷的——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首「黑暗之詩」。看到最後甚至還有一點點童話的感覺,當然是血腥版童話。

  《蝙蝠》講的是一個人如何面對內心的黑暗面——而故事的情境是:當這個人精神上是神父、而肉體上是「吸血鬼」的時候,他如何處理?靈與肉的掙扎,整部電影劇作的最核心推動力量就是這個。與金玉彬的欲/愛關係,是從這一點發散出去的——也就是「吸血鬼」的動物性。包括故事由此展開的「欺騙」、「謀殺」等等更陰暗的層面。整部電影都在講述這種與「黑暗面」的糾結與鬥爭。同時,這個鬥爭並不僅僅是宋康昊一個人的,也包括他的那位導師,包括金玉彬,還包括那個虐待金玉彬的家庭。這裡每一個人物的「黑暗面」的設計都有不同的側重。

  整部《蝙蝠》的劇作線都貫穿著「矛盾」,人物行為的表面與內在發展的衝突。敘事線相對簡單,但裡面元素的對應、人物的設定還是很值得琢磨、很有意味。尤其在已經形成俗套的「吸血鬼」題材里,加了不少新鮮的「調料」,有趣。當然最有趣的地方,還是那些與「犯罪」有關的處理。尤其是最後兩大高潮,都具有超強的場面調度,複雜的情緒交纏,突然降臨的暴力,殘酷的黑色幽默。

  影片最後的「黎明」段落,可以說無論在電影語言還是人物情緒上都是一個最高潮。長達數分鐘無對白的二人對峙,巧妙的場面調度,義無反顧的尋死之心,既像悲劇、又像喜劇,也是內心光明與黑暗的最後一次鬥爭,是「黎明前的黑暗」。最後,就像日出的到來不可避免一樣,黑夜終究結束,在意義和影像上依然是「雙重」的。神父相信他們可以永遠在一起,不過是在地獄裡,而執行這一切的只能是光明。以死亡來迎接新生,以血腥的腐爛、又如童話般的海邊日出結束了這一場歷時悠久、辛酸難辨的心靈拉鋸戰,結束了這首黑夜之詩。

  喜歡《機器人》的朴迷會喜歡《蝙蝠》;但不喜歡《機器人》的也有可能喜歡。不是沒缺點,但《蝙蝠》在創作上是可以與「復仇三部曲」相提並論的作品,是經得住反覆觀看的電影。

《斯托克》  因為這部懸疑電影還沒出下載,很多網友還沒看,所以不好劇透,簡單抒一下情。  

  朴贊郁進入好萊塢,肯定有諸多限制,但他還是獻上了一部典型的朴式作品。這片再次體現他的超強電影語言功力。幾乎全是視覺化敘事,大量的視覺細節挑戰一般人已經習慣的對白敘事風。

  Stoker的故事看上去很誇張,其實底下全有鋪墊。鏡頭關聯性相當強。又加上交叉剪輯,時空跳躍剪輯,多種敘事與視覺的多重象徵。朴客拿手絕技大量運用。具體表現方式就不透了。

  可以說,普通觀眾看一遍,視覺上遠不足以吃透這部片。

  對白寫得也很有對應之處。就比如開頭的第一段,非看第二遍才讓你發現句句血淚。

  但現在觀眾有幾個有這種耐性和敏感度?所以鐵定不受歡迎。

  但真的,很鬼特別。最後一場戲太棒了,看得我直想鼓掌。

  也有一些問題,如悶場,如群演等等。畢竟不是拍自己的文化。劇本也是有想法的,米帥是個聰明人,雖然我懷疑有些妙點是老朴所為。

  這部電影是講「女人成長」的,跟《金子》有點像,不過更暗黑一點。非常喜歡這部電影里的大面積負能量……看得我那叫一個開心。

  這個故事不複雜,算小品之作,所以精練一點感覺更好。雖然老朴這回沒了御用剪輯,但絕對參與了終剪,就那個剪輯師前幾部作品,跟這部天差地別。音樂方面換人倒是稍有遺憾,比以前曹英沃那種華麗的黑暗少了點華麗,多了點驚悚。但攝影取景和場面調度、鏡頭運動,仍然是華麗麗的朴式啊。

  有一個視覺細節跟昆汀Django很像,但更進一步,更震憾。當然如果加二十分鐘戲,可能會多些人物吧,也不一定必要。比如《蝙蝠》的加長版我覺得大部分是可以不加的。中間有些對話有點悶,雖然在意義上而言非常必要,但可以更好。

  Stoker整體想一遍,我覺得已經比較完整了。

  反正,這片絕對能滿足朴贊郁的粉絲們。

  有劇透的評論在這裡:Stoker 華麗長成


詳細評價和分析已更新,請見我的知乎專欄不論沙與石,落水一樣沉——淺談朴贊郁電影的藝術風格與發展桎梏 - 大成若缺 - 知乎專欄

==============以下為寫於2013年12月的知乎初始答案===============

很高興有人認真來探討一下朴贊郁,作為朴奉腦殘粉搓著手想聊了。看了雲中同學的回答,大多覺得還不錯。有幾點想探討一下。(本來想直接評論在雲中的回答下面的,不過第一次正經寫答案,不熟悉知乎的使用,發現還是這樣比較清楚,下面的「樓主」就指代雲中同學了。)

1、的確朴贊郁的電影真心可以成為藝術傑作。比起奉俊昊略帶命運捉弄者的神視點講述方式,他要更荒誕一些或者說痞一些。人物的移情效果弱一點,不會像奉俊昊那麼強代入感,剛好在一個主客觀交接的情況下欣賞,那個度又把握得很好,非常妙,有一點刻意從人物靈魂抽離的戲謔感。如果說奉俊昊是殘酷的憐憫,那朴贊郁就是慈悲的諷刺。除開他令人驚嘆的劇本,他視聽也非常的棒,很多電影導演把握不好這個度,要麼視聽會完全掩蓋在故事背後,要麼走到了故事上面炫技搶了故事風頭。而朴贊郁的屬於把故事和視聽結合得幾近完美了,搭配得非常好。

這個應該和他編導一體的創作習慣很有關係,在編劇的時候就按腦海里的畫面寫,導演也是自己,達到了一個表達上的統一性,讓他的個人風格貫穿始終。

2、關於《老男孩》有一個觀點不贊成。可能是我太敏感了,覺得樓主說「過於離奇」和「現實感不強」有點貶義。離奇正是朴的特點,一點詭異一點神經質,個人風格盡顯。而現實感,其實他是用很藝術的手段講現實的故事的,《老男孩》的題材,裡面涉及的各種問題的原因其實都很現實,不過講的手法帶了荒誕色彩。

其實真的,不一定非要所有電影都用現實主義手法的,接地氣固然對很多人而言是電影加分依據,但比起接地氣,我們更需要的是才華,尤其是這種驚世才華。

3、關於有些地方搞笑的,確實啊,他很多小細節都帶冷幽默。像《老男孩》裡面吳大秀剛被關進去那會,從送飯小窗口探出手大叫,那隻腳把門踢上那段他的台詞變換啊。還有《親切的金子》裡面胖女人對金子打的中氣十足的那個飽嗝,以及金子站在獄友開的做提仇人腦袋的半身雕塑店子里補妝時正好跟後面一排雕塑一個姿勢的暗示。反正一堆啊,都很冷幽默,很好玩。

4、樓主把蝙蝠說得比較靠近機器人了。其實從視覺角度上來說蝙蝠還是比較延續三部曲的風格。當然,就題材上的魔幻神經質色彩上確實這兩部靠近一些。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注意過朴的用色,他的電影看下來整體觀感很舒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視覺效果好,當然,這是視聽的一部分了。拋開剪輯等一系列的元素。色彩真的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朴贊郁非常喜歡紅綠配色,三部曲,蝙蝠,到斯托克,基本都是紅綠配色的,而且飽和度有一定高度,輔以黑灰這些衝撞性不是很強的顏色。再人物的服裝,室內傢具,大多都喜歡用這個帶衝突感的配色。色彩上的層次感通過顏色的深淺來表達。布景很精緻,很細,就算是不太好的環境也是雜而不亂的。拿金子來說,金子好友被飾演丈夫的崔岷植按在桌上後入的鏡頭,俯拍的那一個你看他的桌子上的菜顏色都是精心搭配的。雖說電影注重細節,但他的確堪稱細節狂魔,基本沒什麼破壞色彩統一性的東西。紅綠配色的時候偶爾拿黃色亮一下眼,不過也不多,斯托克里英迪婭的鉛筆盒裡的黃色鉛筆削成有層次的長短那個比較亮眼。他很注重這種美學上的形式感。

早期的JSA先拋開。從後面他有比較大選擇自主權的作品來看,基本都是紅綠了,除開《蝙蝠》里有段很長的白色。偏例外的就是《機器人也無所謂》了,這個是藍黃配色,也有意思。他的色彩運用真心是很驚艷的,很好衝撞配色這口,根據題材選擇不同的撞色,但是都不會弄得很混亂,很有系統性。

5、他的轉場都很驚艷啊,除了傳統的蒙太奇技巧之外,那些運用特技的都很妙,親切的金子用得比較多,其實老男孩里就有了,李宇珍說完「你以為美道是真的愛上吳大秀了嗎」的話之後的那個時鐘翻頁也挺有意思的。

6、朴贊郁其實有種女性崇拜情結。尤其是兩性關係上基本都是女性佔主導地位的。女性角色往往成為男性角色癲狂的重要誘因。連ML場景也比較喜歡女性引導。這麼說可能太模糊且顯得有歧義。不過各位的確可以細細想一下各片的男女關係,是很值得考究的。

7、《斯托克》。我覺得算是從三部曲開始比較差勁的一部了。視聽的牛逼依然在,不過劇本真的太爛了,說是致敬辣手摧花,但其實真的很見拙。米勒演戲可以,劇本真的太弱了,挺俗的。要不是朴贊郁的視聽救命,這故事真的就淪為俗套的三流片了。後面那段樓主也稱道我亦很喜歡的花式混剪其實真的有點浮了,光從剪輯上看是不錯,但是那段的故事真的很單薄,這也是朴要填一下的原因吧。

也正是因為這個故事配不上朴的視聽,所以朴只能拿自己的導演才華去補編劇的漏,傑出的視聽走到了故事的上面,反而搶了故事的風頭,搞得炫技一樣,我想這也是朴自己不願看到的。

不過要國際化肯定有限制的,朴贊郁這次算是以退為進吧。也就如樓主也提到的,他的受眾偏小眾一點,所以適當改變一下迎合好萊塢也是給自己開路,不是壞事。我以腦殘粉視點來看拿他和自己比,斯托克是不如三部曲的,不過不是他的問題了。以後地位站穩了應該能拍全朴式風格的作品。看斯托克北美的上映情況,票房口碑一片好,形勢很樂觀呀。朴奉雙雙走進好萊塢多令人欣喜啊,畢竟天地更寬,誰不想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呢。

反而樓主好感不大的音樂我覺得是斯托克的亮點啊,曹英沃詭異一點,有的精巧,有的簡明大氣。不過斯托克的話還是克林曼賽更適合吧,這個更迷離,更符合斯托克這個一路使勁吊氣氛的精神病題材。尤其彈鋼琴那裡有種神經質的打通任督二脈似的開闊感。斯托克的聲音處理真的特別豐滿,這個得多看幾遍好好聽。

還是因為劇本太弱了,反正這片沒能滿足我。朴贊郁的電影應該更優秀才是。

8、朴很喜歡用熟悉的演員,這點我很喜歡。

9、如果我對用光的觀感沒有出錯的話,他應該最喜歡使用的是道具光源的那種柔光,極少用很明顯的布景外布光。應該是提高布景內原有道具燈的亮度來實現照明的柔光感覺的。很多地方的道具燈都超過了生活邏輯上需要的燈量,應該更多是考慮到影片布光。原諒我在打光上是個五分之一調子,連半調子也算不上,自己拍短片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打得不好。這個判斷是直覺了,可能有誤,且不知道這種打法學術上該叫啥,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查。

他就是那種,不管拍了多麼優秀的作品,你依然會覺得他還可以更優秀的導演。

=====================================

整體風格上的一些分析雲中都有說,然後故事思想層面的東西大家應該都能注意到,我就不贅述了,上面這些勉強算是細節補充吧。打得有些亂,見諒。


一直沒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評論一個導演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說的,此前一直沒把他和奉俊昊分開,老是搞混,所以也不敢回答。

最近連續看了他的電影,想了半天,還是覺得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覺得,像他這樣的導演,真是很罕見的,我只能說,這個世界是有天才的,電影這東西,還真得有天賦,沒有天份的導演拍出來的東西和有天分的,還真就不一樣,一看就知道。

朴贊郁確實很厲害,厲害到看他的電影,總是不斷的回想,倘若是我拍這場戲,我會如何處理?每次都幾乎崩潰的發現,我想出來的處理手法,就是不如他的高明,這一點還真叫人泄氣。

他的電影,無疑是中國許多導演願意偷師的東西,因為外部形式很強,許多技巧看上去很有趣,很有創意,你一看就想學。也確實,我身邊很多人都在有意無意的學他。

他不是科班出身,畢業於西江大學,碰巧,我去過那個學校,這個學校有個電影節,看來電影氛圍還是蠻濃的。

在西江大學呆了幾天,我有一種特彆強烈的感覺,韓國這個國家的電影是肯定會不錯的,整個大學校園裡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一種純粹的「好青年」模樣,充滿著莫名其妙的朝氣,在他們學校的圖書館裡面,人山人海,可就是鴉雀無聲,每一個人都時髦的要命,又都充滿了求知的感覺。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八十年代中國大學校園的精神氛圍加上時尚韓劇的所有光鮮外部視覺特徵,這就是我的感覺。

我當時在想,像這樣的人裡面蹦出一兩個電影天才,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天才確實是天才,他的電影的優點確實不用說,我想說的反而是電影裡面的某些令人不安的東西。

天才最大的特點就是自信,天才沒有搞不定的事情,任何難關,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要是天才出馬,必定有招來解決。

我相信,朴贊郁確實是這樣的天才,所以,他總是用自己神乎其技的技巧來完成他的作品,但是這些輝煌技巧的確在掩蓋其故事敘述本身的一些不嚴謹、也阻礙了故事本身升華的進一步要求。

一個故事有一個很牛逼的開頭,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難就難在中間的一個小時,你必須講述一個讓觀眾時時刻刻不分心,不分神,全神貫注去關注的一個故事。這很難。

我覺得,基本上所有的還算不錯的電影,開頭都是不錯的。結尾也或許很不錯,因為構思一個故事的時候,結局一般也想好了。但是,中間部分往往露怯。

你能做到:在牛逼的開場之後,故事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般澎湃不已,高潮迭起,並且環環相扣,各條線索都如同涓涓細流彙集到一起,最終彙集成滔天的江水,直衝到海,在無比的回味之中戛然而止?

很難。

似乎朴贊郁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的電影總是引人入勝,但是,這並不是說,他真的解決好了這個問題,他並沒有,他的辦法其實是用各種技巧讓你不覺得這是問題罷了。

《親切的金子》,很明顯有一個很棒的前半個小時,但是隨著故事的延展,我們很快就能看出,故事的張力在持續不斷的減弱。金子的復仇原因和復仇對象一旦挑明,故事的就立刻要走向結尾,可是朴贊郁的視聽語言使得他前面的信息量很大,半個小時之內,把該說的就說完了,後面幾乎一個半小時,他要如何打發?

她將自己的復仇原因和對象向一個小男生和盤托出之後,故事面臨一個問題,這一場復仇對金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如果簡單的說一個復仇的故事,顯然不夠深刻,如果金子展開調查,這部戲也不是探案劇,白老師既然已經暴露,接下來就必須最終對決。

但是這樣,這部電影太簡單了,沒有多維度,沒有多線索,不夠Cool。

很明顯,她和女兒的關係,在這裡充當了一個「加元素」的效果,但是我看來,實際上這條線索對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多推動作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其實故事是頗為凌亂的。

但是,朴贊郁的技巧再一次的救了他。

最後,當一群家屬來複仇的時候,根據我也算不短的編劇經驗看,其實這一段家屬復仇是寫著寫著才加進去的,在這一大段戲裡面,金子幾乎淪為一個群眾演員。

這一段很酷,但是和一開始電影所營造的那個閃爍著聖光的假面金子線索已經背離了,他演變成一個社會學問題,但是從開頭看,這是一部金子的獨特個人體驗電影,而不是一部社會問題電影。

我敢說,導演在這裡是有點丟失對整個電影的感覺了,因為在這裡,我們不知道金子要幹什麼?她在這場復仇劇中和復仇對象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情感糾葛,她 的心結到底在哪裡?當這一切都不可解的時候,導演上演了一場群眾動私刑的戲碼。

是很酷,但是真的走偏了。電影到這,已經將原有的故事拋棄,為了震撼而震撼了。接下來金子對屍體開的兩槍有多麼的無力,結尾處女兒的擁抱,也是多麼的無力!

確實這部電影的開場非常好,而結尾又讓我感到非常遺憾,我自己覺得,朴贊郁的野心很大,也很天才,但是有的時候,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對故事的把握能力。每一次他都可以通過技巧過關,但是這還是不能徹底的挽救劇本的缺失。

《老男孩》其實也有這個問題,崔岷植和金惠貞調查兇手過程的一大段戲碼,其實也是靠著不少血腥鏡頭和橋段,硬挺過來的,只有到崔岷植到了童年的學校開始,敘事才得以進展,故事才接的上,中間的拔牙剁手打群架場面,其邏輯背後,老實說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Stoker》的問題,在別的回答中已經說了,這裡就不贅述。《蝙蝠》其實我覺得是目前我看的最好的一部朴贊郁電影,因為神父和朋友之妻的整個互動過程是十分飽滿的,其過程也是有著足夠嚴謹的故事架構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左拉原著小說給底子足夠好。有了堅實的小說底子,這一對人物的起承轉合就看起來舒服多了。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編劇的依靠:

《老男孩》改編自日本漫畫,故事架構是一樣的,只是兇手的犯罪動機讓朴贊郁給換掉了,所以《老男孩》有一個無比震撼的開頭,但是其後續發展的故事,有點站不住腳,最後要靠催眠來解決邏輯硬傷,不過問題不大。

《親切的金子》,原創劇本,我目前沒有什麼資料顯示,這是改編自某小說,或許有某個原型人物,但是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原創劇本。原創劇本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只有好點子,而無好的底子。

《蝙蝠》,絕大部分故事來自於埃米爾左拉的小說《Thérèse Raquin》,故此,故事相當紮實。

《Stoker》,原創劇本,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小兒科懸疑故事,我真的覺得劇本很不好。

這麼一看,只要是原創劇本,朴贊郁就要出現故事控制上的偏差,但是他的技巧又給了他無比的自信,讓他總是沒栽在這個上面。

當然,這對很多導演來說,要求過高。我之所以這麼說,完全是我非常崇敬這個導演,我只是希望他的天才,不要僅僅停留在技巧層面上。

當然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說朴贊郁在故事把握上有問題,是危言聳聽。不錯,他在故事把握上確實很牛逼,但是他的故事把握離雷諾阿,魯美特等還是有距離的。

他總是缺乏足夠的耐心去講述一個故事,他好像對自己的故事也不十分有信心,總是過度地依賴技巧,他總是覺得故事不過是技巧的一個借口而已。

他的作品,有的時候不能從故事和人物自身產生意義和價值觀,他的故事和人物很難散發人性的光輝。

成就為一個大師級別的導演,故事是不能有缺陷的,期待他的下一步作品。


資深朴迷雲大說得好!

一個好的導演,不論他喜愛什麼題材,鍾情什麼手法,成本或高或低,都是能體現個人風格的。這個個人風格我個人覺得實現它的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導演在敘事時的節奏感。

成本或有高低、類型或有不同,但導演仍能完全掌握的就是劇本和剪輯,這兩項是決定節奏感的最重要因素(其他也很重要,不過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全部掌控的)。

老朴客即是如此。他在電影中敘事的節奏感與他人完全不同。這是導演本身在電影不可抹去的痕迹。說他電影配樂精彩,《我要復仇》音樂極少。說他電影色彩華麗,他的短片《審判》即是黑白兩色,仍掩不去光彩。說到底,老朴客最厲害的是他的節奏感。

昆汀、沙馬蘭、達倫、芬奇亦在此列。


《小姐》里姨夫說的這句,感覺朴贊郁就是在說他自己

「我只是一個喜歡骯髒故事的老頭子罷了"


也許我看過他的作品,但對他還不很了解,等下上完課要去查查看。
先說一點,那就是,關於導演個人風格,喜歡他,也就喜歡這種風格,很有電影手冊派,左岸派作者論的意思。但是一個導演並不能一以概之。新浪潮的作者論並不很好,看夏布羅爾,也不是都是好片。一個好的導演,除了專業,必定還有社會時代,自身理念等等的綜合性揉和在作品裡。
比如戈達爾的疏離,法斯賓德的西德時期。
(查了朴大師我再來,也許我也喜歡他,韓國有好片的。比如《大叔》《殺人回憶》)

【上面是剛才晚自慣用手機回復的,現在度奶奶了一點資料,但是感覺還是要真正看過才好說】

先簡單說,就是朴贊郁是個好導演我也可以感受。有個性、不過他的片我還真沒看過。等看了才有發言權哈。有點關係的可能就是《殺人回憶》了,他曾想買下原劇好像。

導演要好,必須不媚才行。


個人不是朴迷,看過的電影只有《親切的金子》和《機器人之戀》,最喜歡《機器人之戀》,此片在豆瓣被嚴重低估。

斗膽對朴贊郁導演的評價,僅供樓主參考:一個可以變態、可以暴力、可以血腥、可以幽默、可以羅曼蒂克的全才導演。


有三個導演我是奉為信仰的崇拜著的

蒂姆波頓

岩井俊二

朴贊郁


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導演在女權主義路上越走越遠,很是痛心。

因為18+的緣故找這部電影真的廢了很多時間,看完怒刷一波存在感。因為老男孩喜歡上的朴贊郁,在我腦海里朴贊郁就是蒂姆伯頓版的昆汀。尤其在看蝙蝠時我總把主角腦補成饑荒里那個瘦弱的爆炸頭男孩的形象。

朴的電影和昆汀有一個特別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電影總會有一些非常難以接受的設定,就比如現實情況沒有可能把一個人關15年讓他愛上自己女兒的復仇,也沒有那群有著中二病信仰的西部大漢。而一旦接受了這些禁不起推敲的設定,你又會愛的要死這些故事,你會感動於當老男孩里李有真說出我們明知不能相愛而相愛,你們呢?而不再計較他有這麼多錢還要把自己一生賠上來完成這個復仇。不再計較吳大秀和mido相愛有多麼的刻意,會相信他兩都是看到螞蟻那對相濡以沫的魚兒。

老男孩里的亂倫,蝙蝠里的人妻,小姐里的女同。這三段感情我印象最深,合著在朴眼裡正常人就不能談戀愛一樣。不過我確信這些感情都是相愛的,兩個可憐人的相互取暖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朴的片子和昆汀還有個共同點,逼格很高。

他兩的片子是我唯一會去搜電影原聲的電影,配樂真心贊。

除了女權我是朴贊郁的腦殘粉。


一文速讀//朴贊郁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執文者悅

原創文章,轉載請加公眾號聯繫作者

11月份每周日即將推薦的幾位導演都是寶寶個人十分欣賞的才子,又別具特色-----作品風格要麼諷刺,要麼懸疑,要麼深刻,要麼光怪陸離,要麼帶有點平朴的憂傷。

n(*≧▽≦*)n (ノω&<。)ノ))☆.。 ㄟ(⊙ω⊙ㄟ)

朴贊郁

今天所講的這位「朴贊郁老師」是一位周圍居然沒有很多人關注的導演。

但是如果翻看「復仇類」或者「倫理類」十大電影推薦云云,他的《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十有八九會佔據一兩席。

朴贊郁的作品不多,早期比較鍾愛B級製作和有特定觀眾群的電影,但卻頗受評論界關注。

朴評錫曾這樣評價他和他的電影——「朴贊郁知道得太多了,這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他雖然是一位頭腦清晰的導演,但有時他也是一個極其傲慢的、個性化的導演。」

他的作品以黑色詭異著稱,甚至應該把他歸為CULT電影導演一列。血腥暴力以及色情場面都是毫不避諱。

以前有寶寶反映,朴老長得有點像高曉松。寶寶是不情願的,然而......╮(╯▽╰)

高老師~~~~請問您有沒有一個遠在大韓民國的哥哥?,,???,,

n(*≧▽≦*)n (ノω&<。)ノ))☆.。 ㄟ(⊙ω⊙ㄟ)

話說回來~~~很多影友都是從《我要復仇》或者《復仇三部曲》開始喜歡朴老師的。

但是寶寶第一次看的朴老師的電影是他一個並不怎麼知名,豆瓣評分也不高的一個短片《青出於藍》

全篇15分鐘,「是韓國某著名登山品牌為紀念創立40周年而展開的「電影計劃」的首部作品。」......wuuu---說白了,就是一個長點的廣告嘛@_@。

上圖為《青出於藍》劇照

該片主要簡述的是一老一幼到山上練聲的故事。

全篇節奏非常緩慢,但是卻把「」和「自然」最和諧淳樸的關係用女孩與老師的歌聲表達了出來。

「到這座山~布穀~到那座山~布穀~布穀~」

女孩兒與老師的歌聲在山中回蕩,惹來真正的布谷鳥前來附和,實在美極。

在這部短片中,對話極少,「老人」「女孩」「山」的互動主要通過爬山相互扶持的「動作「「布穀聲」進行體現的。

這種氣氛很get到我的point(#°Д°)於是便查了導演的資料。

果不其然,朴老畢業於西江大學哲學系。

當時我對哲學生有著莫名的好感,於是就連刷他最有名的復仇三部曲——《老男孩》《親切的金子》《我要復仇》

三部電影中,劇情發展的行為法則似乎是:每個人都有不得不做的事情,而這個事情確是以傷害別人為代價的。

這就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守則,這似乎也是推動所有事件的性質走向極端的守則。

戲劇衝突大多以人物性格做鋪墊。

讓觀者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在情理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

合上電腦,只能默默嘆一句:「不愧是學哲學的啊!」

n(*≧▽≦*)n (ノω&<。)ノ))☆.。 ㄟ(⊙ω⊙ㄟ)

上圖為《親切的金子》劇照

在《親切的金子》中,年輕美麗的金子由於白老師的嫁禍和威脅入獄

並在獄中結交一列在之後幫助她的人,最後找到有虐殺童癖的白老師,領著被他殺死的小孩的家屬,將白老師刺殺致死。

白老師金子等被處以私刑

但是她自己也背負著罪惡的陰影,在影片末尾手捧白色蛋糕面對女兒時,才痛苦悔過自己被複仇籠罩的心。

本片就性格塑造來說,每個人物都設立多個對照組,多個側面烘托人物性格,堪稱完美。

除去劇情外,李英愛女神作為本片主演,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寶寶我是怎麼都看不夠的。

畢竟從《大長今》就很喜歡李英愛了呢~

沒想到女神也可以把「復仇者」這個角色駕馭的這麼好:

從年少的任性,到入獄後的計謀與隱忍,再到出獄後的果敢與決絕,最後在面對女兒時的愧疚

上面為金子在獄中時的截圖

個人最喜歡她在獄中的表演:親切有愛的幫助每一個人,甚至被稱為「天使」。

但實際上卻也是懷揣著出獄後報復的目的,通過各種手段,結交了一個個獄中好友。

並且殺死了獄中女霸,獲得了其他獄友的信任與尊敬。

這些好友為金子的報復提供了一個個助攻:有人提供槍支機械圖,有人為她製造,甚至有人作為白老師的妻子,潛伏在白老師家......

而這些人都是為了給金子報恩:畢竟在獄中最孤立無援的時候,是金子一次次的幫助了他們。

至於本電影的其他細節,寶寶就不劇透啦~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本片進行觀看~

n(*≧▽≦*)n (ノω&<。)ノ))☆.。 ㄟ(⊙ω⊙ㄟ)

下面說一說《老男孩》

上圖為《老男孩》劇照

這部製作精良的電影,是當年度最棒的影片,曾經獲得的當年的戛納電影獎。

無論是劇情,剪接,表演,配樂都堪稱經典,一部少有的韓國極品之作。

主人公名為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遭遇綁架,並被莫名其妙地關在一所私人監牢里長達15年。

最終得見天日時,他便展開了瘋狂調查與報復。

最終還是應了那句老話:「若問今時果,必溯舊時因。」(關於如何小心避開這部片子的劇透,寶寶真的很難過丫0_0)ノやぁ)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條主線非常引人注目:

第一條是關於主人公如何尋找線索,實施報復;

第二條是主人公與女店員的愛情是如何展開的;

這兩條線最後又隨著背後大BOSS(實施綁架的人)的浮出水面而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因果報復圈——

原來主人公從被綁架到出獄尋找線索的種種經歷,都是這個大BOSS事先計劃好的。

目的就是讓男主人公嘗嘗自己曾經受到的折磨與痛苦。

上圖為吳大修與女店員相擁

電影最後的結局也算圓滿——至少吳大修得到了女店員的愛情。這也算是個悲劇人物的幸福結局吧。

n(*≧▽≦*)n (ノω&<。)ノ))☆.。 ㄟ(⊙ω⊙ㄟ)

最後說一說《我要復仇》

上圖為《我要復仇》海報

Ryu是名聾啞青年,與姐姐相依為命。可是姐姐卻患上了絕症,需要移植腎臟以維持生命。

他本想通過黑市以自己腎臟換取適合姐姐移植用的腎臟,卻遭詐騙,損失自己腎臟外,還被騙去所有的錢。

當有合適姐姐的腎臟時,他卻沒有醫藥費。女友提議他去綁架有錢人的小孩再索取贖金,並說這種綁架不算是罪過。

他們看上了工廠老闆東勁的女兒——對離了婚的東勁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女兒。雖然Ryu與並沒有真的傷害女孩的意願,但是女孩還是意外死去了。

一報還一報」——這就是為什麼工廠老闆最後會對Ryu說:「你是個好人,但我必須殺了你。」的原因了。

女孩的死依然是個事實,而造成她死亡的推手就是Ryu。

這部電影看完後完全沒有所謂「報復」的快感,而是會陷入一個的怪圈裡:每個人都是不得已做了不該做的事,而他們毫無選擇。

n(*≧▽≦*)n (ノω&<。)ノ))☆.。 ㄟ(⊙ω⊙ㄟ)

不得不說,韓國電影在幾乎在所有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都顯得格外如魚得水。

語言在表達人物關係中似乎反而成為了累贅。

並且在敘事中,能用鏡頭的絕不用旁白,簡直惜字如金。

劇本在處理每個人物性格的時候,沒有簡單的採取「貼標籤」的方式。

而是通過一系列矛盾而合理的人物選擇來說明:人是個複雜的生物。

在我印象中,中國大導演李安與王家衛的電影也有這個特色。

《斷背山》《飲食男女》《霸王別姬》《重慶森林》等都是描述人物關係非常好的電影。在此強烈推薦~


因為看了他的電影好想去做個導演


這是我的第一篇安利,希望大家喜歡。作為猶豫了良久,在我心裡和腦海里醞釀了許久的,屬於自己的公眾賬號的第一篇文章,我獻給朴贊郁,一個在中國,遠沒有金基德那麼強影響力的韓國導演;一個穿著西裝儒雅卻拍著最華麗浪漫的B級片的導演;一個自稱最難拍的是希望和愛情的導演;一個把復仇當作生命力去展現的導演;一個在絕望和扭曲的深處,卻用每一道光線,每一個動作吶喊著呼喚著自救的導演。

提到朴贊郁導演的片子,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2002),《老男孩》(2003)和《親切的金子》(2005)。他的三部作品都有著強烈「朴贊郁」風格化的東西,我嘗試著提煉出關鍵詞,大概是紅藍白,基督教,儀式感,復仇,姐弟戀,非線性敘事,古典樂曲,自殘式的自我救贖,自問。接下來,我會根據《老男孩》和《親切的金子》影片中的截圖來一一說明,為什麼我不講《我要復仇》呢?因為我不喜歡。(自行想像我那張任性face)

大家想到紅色,第一時間,一定是血吧,雖然在片子裡面血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紅色不僅僅是血,還是女人,是慾望,是一切感性上的沉浸。

是姐弟戀當中的那一抹曖昧的色彩。

劫後餘生後,那最愛的女人的一個擁抱。

是一個女人重獲自由後,想著自己的復仇計劃不可抑制的大笑。

一段「愚蠢」的獻身與充滿情慾的利用的關係

一個激情少年不顧一切地墜入復仇女神的情網。

反之,對少年故作老成的套話而不屑一顧,冷靜地沉醉於自己復仇大計的女人。日復一日的囚禁生活,與逐漸成長的復仇的男人

一個耗費自己一生,冷靜地按部就班地執行著自己復仇計劃的男人。

鏡頭隨著為了姐姐的死而復仇的男人,走向衣櫃,衣櫃緩緩打開,鏡頭升向空中,俯視著在十字架中遊走,細心選取著最後執行復仇的戰服的男人。

一個無罪入獄的少女,在監獄中,在基督教教父的「拯救」下,不斷地自問,不斷地祈禱,不斷地「懺悔」,卻沒有人知道她祈禱的是,能夠漂亮地復仇。

多年前被變態虐童狂奪去孩子的家庭,一人一刀完成了自己的復仇後,在犯罪現場拍著合照。如同一場華麗的演出後的集體謝幕。

這個大概是《老男孩》中最著名的台詞,一個男人在多年的囚禁後,失去一切,唯一能做的只有復仇,他選擇的生存之道就是復仇。

完成復仇後,卻在知道自己的情人就是多年未見的女兒後陷入更深的絕望和自責,他選擇的卻是催眠自己,繼續和自己的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他躺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好乾凈。

而在《親切的金子》中,金子捧著純白的蛋糕,走在雪中,給還純潔的女兒,用著蹩腳的英語,反覆說著,live white,be white。殺人和復仇和雪,在朴贊郁的電影里,自成一種意境。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首詩,當我想殺人的時候,天,下起了雪。

而自殘式的自我救贖,卻有著更致命的美感,要自己看電影去感受,糾結了很久,還是選擇不要太多劇透,會剝奪觀影的痛快感。

是不是覺得太變態了?對於影片覺得太過暴力和變態的問題,朴贊郁導演在接受採訪時是這麼回答的,「只有精神病專家才能解釋我對暴力的專註吧。雖說影片標榜復仇,但更恰當地說是強調道德,有罪的良心才是核心主題。說到底,我希望復仇變成一種救贖的新聞,實施復仇行動的人在尋求拯救自己靈魂的方式。」這番話也算是為他的復仇三部曲做了最好的註解了吧。

其實當我們去深入了解朴贊郁導演,便會逐漸知道是什麼組成了現在的他,在大學期間,韓國政局動蕩不安,學生民主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他的回憶中,每天都有人被拖去警局,每天都有催淚彈,有些人被拋下的東西砸了頭,還有些人朝著自己開槍,還有些人跳樓。。。也許正是極端的經歷,在朴贊郁的思考下發酵,最後才醞釀出了這麼極端的作品。

另外一點,朴贊郁導演並不是科班出身,他畢業於西江大學的哲學專業,或許也正是因為這點,所以他在影片中反映出來的思考,充滿著對當下現實的諷刺和懷疑,充滿著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色彩,賦予藝術以救贖作用,同時藝術也是人類自覺走向死亡和滅絕途中所邁出的一小步,而那些悲劇人物本身的救贖恰恰就是其命運的主導力量。

這又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雖然講的是復仇,但難道說這就是徹底的絕望嗎?並不是的。在前幾日我也一直這麼以為,但是一位老師點醒了我。他的復仇難道是絕望的嗎?回到對電影的分析上來講,這恰恰是一種力量,在電影中一個帶有強烈目的的人物,面對命運,強有力的反撲,向著自己的目的一路狂奔。絕望是一種狀態,而不是電影中展現出來的強有力的動作——復仇。

對於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大概就聊這麼多,但他不是只有復仇三部曲的導演,他還有講著大環境中的人性的《共同警備區》,一對變成吸血鬼亡命鴛鴦擇日而死的《蝙蝠》,變態少女殺手「養成記」的《斯托克》,朴贊郁嘗試做小清新卻讓我很不舒服的《電子人也沒關係》等等。

圖為《共同警備區》,充滿著小細節和故事的照片。

圖為《蝙蝠》中,相愛相殺的吸血鬼戀人,一起看第一次日出,也是最後一次日出。

圖為《斯托克》中的變態蘿莉,如同達芬奇筆下被解剖的人體,一點點在朴贊郁的鏡頭下剝下外表,露出自己不可抑制的慾望。

最後,我想以《斯托克》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結束我的第一篇公眾賬號文章。叔叔和侄女在鋼琴前四手聯彈的浪漫卻也掩蓋不了「變態」氣息的片段。我大概講一下為什麼要放上這段,這段藏滿了小心機和慾望。一首古典的Duet,鋼琴二重奏,就如其名,叔叔和侄女兩人外表底下,相似得讓人毛骨悚然的變態本質,如同二重奏一般,配合得天衣無縫。從叔叔在旁邊低音部若有若無地配合,到叔叔把侄女擠開,徹底坐下來,強勢地奪走踩踏板的權力,引領著這首曲子以及女孩到達高潮。在鋼琴演奏中,踩踏板,象徵著主導地位,所以當這個動作一出現的時候,我整個人汗毛都立了起來。叔叔擁著侄女一起彈奏樂曲,節奏越來越快,近乎戰慄,令人眩暈。如同女孩一樣,到達曲子的高潮的時候,叔叔猛然收手,空留女孩如夢初醒般地還在輕輕地彈著幾顆如同喘息的音符。好了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跪下了。嗯,我也不多說了,留一些想像空間吧。

http://www.ikoo8.com/video_play/XNTg1MDM1MDM2.html

(如果不能正常打開,可以在網站搜斯托克,duet,原諒我現在還不會下載視頻,以後會學的了,嗯。)


我覺得玩懸疑,亞洲一流水平。


在知道羅宏鎮之前,一直以為除了奉俊昊之外,他是韓國最牛逼的導演


目前看過他的電影有《蝙蝠》《小姐》《老男孩》《斯托克》

其中我自己最喜歡蝙蝠,這也是我17年最喜歡的一部片子。

很多人說朴贊郁是女權主義,就小姐、蝙蝠、斯托克來看他似乎有這個傾向!我個人喜歡朴是因為他滿足了我一點點獵奇心理。滿足我認同我的同時並且用蕾絲花邊包裝的一個看上去迷人的童話故事。我覺得他浪漫極了!

很多人都喜歡聽一點骯髒的故事,但卻接受不了太過絕對的血腥和暴力。朴就用了絕對浪漫的手法去講這個有一點骯髒的故事,最後還是告訴你要相信愛與和平。


占坑

先甩個視頻


推薦閱讀:

朴贊郁《親切的金子》中的這首原聲的出處?
韓國電影《老男孩 /????》主角囚室里那副似哭似笑的油畫出處在哪?

TAG:電影 | 韓國電影 | 朴贊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