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的微波是否可能打破食物中的化學鍵?

看到之前關於微波爐的文章,@黃全能 希望有一個「微波不可能在食品中產生有害物質」的證據。希望這個問題的回答里能出現一個這麼一個證據,或者否定之。

提問者自己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及思考,希望回答者有餘力的話可以一併點評(歡迎有理有據的駁斥~):

1,微波爐本身的工作原理是提供一個低能、方向不斷變化的電磁場,以激發被加熱物中的極性分子如水分子不斷運動摩擦,將該電場能量轉化為熱能加熱食物。

2,該電磁場的介質粒子,單粒子能量不高,應該不足以打破哪怕最弱的化學鍵(這就是這個問題本身,求證中),由此即可確保微波本身不導致食物出現任何化學層次以上的變化,即"有毒物質"。

3,加熱食物與輻射人體有一點關鍵不同,輻射人體細胞可能會導致DNA受損,並在隨後的分裂過程中可能導致表達出問題而癌變。但食物DNA即使受損也應該會被正常水解消化。

不確定的部分:

1,根據光電效應,受激原子即使接受到多份不到遷躍能量的光子,應該也不足以遷躍能級,導致化學鍵破壞。但是從網上看到(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076.shtm)的這種光鑷是怎麼回事呢?

2,即使從微觀上保證了微波本身不導致化學變化,但是宏觀上加熱本身就是一個能量過程,其中產生化學變化應該是很正常的。這部分屬於題外話,因為加熱作為熟食的基本條件是所有烹飪方法共享的,不為微波法獨有;考慮熟食相對生食的其他優勢我認為是不需要討論的。不過我確實比較關心米飯被微波加熱時產生丙烯醯胺的問題(蒸飯就沒有這種問題了),據說問題主要在食物構造導致的局部溫度?回答者有了解的話希望不吝賜教。

本人生物物理都只有高中程度,所以上面如果出現錯誤請不要客氣猛拍~


微波爐很萌的,你們不要黑他!

0. 微波爐工作原理

簡略地來講,微波爐加熱食品,實質上是通過不斷變化的微波場導致極性分子(例如水分子)或者存在自由電子的固體中電子(例如金屬箔)的運動,通過分子間摩擦,從而達到溫度升高的效果[1]。

1. 微波會與食物中的哪些成分發生反應?

我們日常用微波來加熱的物品,基本都是由於水分子的運動——所以一般而言,較乾的食物比較難以加熱。換句話說,食物中的大部分大分子成分:蛋白質、澱粉、各種碳水化合物……是不會與微波直接反應的。

這種說法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因為某些有機物(如蔗糖)仍然是極性分子,具有與微波反應的前提。雖然一般而言,這些物質不佔食物的主要成分,嚴謹起見,仍需要從其他方面進行探討。

2. 微波會對分子產生什麼作用?

微波屬於電磁波的一種,電磁波的能量公式如下:

其中,E為能量(Energy),f為電磁波的頻率(Frequency),c為光速(定值),h為Plank Constant(定值),lambda為波長(wavelength)。不難得出:當電磁波的波長或者頻率恆定時,電磁波具有的能量也是恆定的。微波的頻率被定義為:300 MHz - 300 GHz;其中我們日常使用的微波爐的頻率為2450 MHz(波長為 12.24cm)[2]。這個波段的電磁波可以做什麼呢?一張圖說明一切:

對於分子來說,自身有四種方式的運動:

  • 平移(Transitional):指分子自發進行的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就是一例),其中沒有發生任何結構上的改變;

  • 旋轉(Rotational):指分子不改變結構(鍵長、鍵角),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旋轉;
  • 振動(Vibrational):指分子內的化學鍵發生長度的改變;
  • 電子層面的運動(Electronic):指電子在不同能級間的運動(躍遷等);

從上至下,需要的能量逐漸提高,其中平移是自發進行的;微波可以導致分子的旋轉;紅外及可見光、其他射線可以導致其它運動……而化學鍵的斷裂/結合,屬於電子層面的運動,微波所提供的能量遠遠不夠。

如果還不明晰的話,這裡還有另一張圖能夠說明:

微波爐能夠提供的能量,與改變分子結構需要的能量,有著量級的差別

有的小朋友會問:既然能夠通過改變頻率而改變能量,那我們造一個頻率不同的微波爐行不行?

好吧,為了讓這個新微波爐產生巨大的能量,以至於讓食物產生一點點可能的化學變化,我們至少要使用波長為10^-6 m的電磁波,這屬於紫外波段;能量再強一點,是X-ray,再強一點,是gamma ray了,我們來造個武器……呃,跑題了,如果這個神奇的東西(它甚至不能被稱為 「微波」 爐)真的被製造出來,你會驚訝地發現,它再也不具備加熱食物的功能——很遺憾,水分子的吸收峰遠遠不在這個波段。

更現實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新的東西,耗電量將是正常微波爐的10^6 - 10^12倍——假設功率損耗不變的話,意味著家裡的電費……

3. 微波真的不會對化學鍵產生任何作用嗎?

通過簡單的計算可知,家用的微波爐,產生的微波能量大約是0.00001 eV (2.45 GHz, 12.22 cm)。

這個數據可能不夠直觀,我們來看一看典型的化學鍵,鍵能都有多少[3]:

Brownian Motion:布朗運動

Hydrogen Bonds:氫鍵

Covalent Bonds:共價鍵

Ionic Bonds:離子鍵

一個簡單的化學常識:分子作用力遠遠小於分子作用力。其中,氫鍵是最強的分子間作用力;共價鍵是最弱的分子內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融化、氣化……);而分子作用力的變化,才屬於化學變化(化學鍵的變化)。

可以看出,微波產生的能量,不僅不夠產生任何分子內作用力的變化,連對分子間作用力,似乎都無能為力呢!

4. 使用微波爐過程中的化學變化

有的小朋友又要問了:可是,在加熱食品的過程中,確實有化學變化呀!

沒錯,可是這些化學變化,來源於加熱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而非微波本身。換句話說,這其中的化學變化,與煎、炸、炒……把食物弄熟的過程中,除了溫度變化的速率,並沒有本質差別。一種在60攝氏度會變質的食物,放進油鍋里炸會變質,放進微波爐也會變質,能因此就說是微波爐的錯嗎?

同樣道理,有人說,微波爐產生致癌物質是因為高溫——微波爐加熱,在短短几十秒或者幾分鐘內,連100攝氏度都很難達到,何談高溫?平時各種中式烹飪方式,所達到的溫度基本都遠遠高於微波爐,如果致癌物的產生真是因為高溫,食物早在鍋中就全變成致癌物了。

(說句題外話,微波食品不健康,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加熱溫度不夠高,不足以殺死各種細菌。)

5. 其他問題

5.1 關於丙烯醯胺的產生,機理在於澱粉類物質在高溫長時間加熱下產生的致癌物質[3]。其最大的來源在於油炸的烹飪方式,而非微波加熱獨有產物。

5.2 「高溫」 一般而言,是指微波爐在加熱混合物時,容易產生溫度不均勻的現象,稱為hot spots;有實驗證實在足夠的加熱時間內,某一點的極端溫度可以達到 600 攝氏度;但實驗中使用的是對微波極其敏感的材料(金屬箔與硅的混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達不到這麼極端的情況。

5.3 關於 「光鑷」 的問題,原始文獻在這裡:http://arxiv.org/ftp/arxiv/papers/1104/1104.5008.pdf 我作為非專業人士不敢斷言,希望有更專業的人士發表意見。

6. 最後……

7. 參考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wave_chemistry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AE%E6%B3%A2

[3] http://www.wiley-vch.de/books/sample/3527314520_c01.pdf

[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9%E7%83%AF%E9%85%B0%E8%83%BA


關於光電效應的理解有誤。光電效應原則上限於電離過程的討論,也就是光子把物體中的電子打出來。如果光子能量較小,不能把電子打出來的話,還可能跟物體發生其他相互作用,而這些相互作用不一定直接導致化學鍵的變化,但也不一定不間接導致這種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參考 @Ruki 提供的數量級比較。以前知乎上也出現過幾個相關問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分子對微博波段的電磁波也是有吸收的,主要為平動、轉動部分。如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d043pA683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ip.360330114/abstract?systemMessage=Wiley+Online+Library+will+be+disrupted+on+15+December+from+10%3A00-12%3A00+GMT+%2805%3A00-07%3A00+EST%29+for+essential+maintenance

關於光鑷,以前做文獻調研時記過一段:

《物理學進展》,27,201(2007)

「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操縱技術 ,光鑷在單分子科學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光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學梯度力形成的光阱俘獲或操縱原子 。眾所周知 ,光作為一種電磁波 , 當產生空間分布不均勻的電場或電勢時 ,電勢梯度會在電介質上產生作用力 。直觀地說 ,光入射到物體上時 ,光子的部分動量傳遞給物體 ,形成光壓 。光場的性質決定了物體的受力 ,可將物體俘獲至一定位置 ,即為光阱。它可以用來 捕獲微小粒子(亞微米到數十微米大小) ,進而操控之。光束與微粒之間非機械接觸 ,不會產生機械損傷 ,並且幾乎不影響粒子周圍的環境 。加之生物微粒對光具有穿透性 ,光 鑷技術特別適用於活體生物微粒的研究 。在操作過程中可 以實時測量微粒間的微小相互作用力 ,可以作為力的探針

或力的感測器 。光鑷不僅是操控微小粒子的機械手 ,同時 又是微小粒子靜態和動態力學特性的理想研究手段 。在單分子實驗中 ,常把分子樣品連接到 一個介質小球上 ,通過光鑷操縱介質小球達到操縱樣品分子的目的。這種光學技術在分子尺度上實現了傳統機械鑷子的功能 ,因而被稱為光鑷技術 。」

或者看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Optical_tweezers


不請自答,我們院長的研究領域就是微波能應用,國際著名學者,國內這一塊研究領域大牛。 據他介紹,微波除了有加熱效應以外,是否有非熱效應,現在國際上兩派人持不同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都沒有決定性的證據。


紫外線都打不斷你眼睛裡的視黃醇,微波能打斷什麼?


推薦閱讀:

菜刀怎麼磨?不同工具的優劣在哪?
這是什麼刀?
切凍肉用什麼刀比較好?
平底鍋的防彈效果究竟如何?
集成灶好嗎?如何挑選?

TAG:生活 | 物理學 | 化學 | 微波爐 | 廚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