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否會像體力那樣,隨著連續使用的時長而減弱?智力是消耗性的嗎?

這個問題我在玩智力遊戲時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一個推箱子的遊戲,有一個關卡玩了很久實在過不了,於是放棄,隔一天後閑暇時再玩,卻很快通關。再往下玩兩關也比較順利,到第三關時又卡住,不得不放棄。過段時間後再玩時,上述情況復現,仍然是開始較輕鬆就過了,幾關後卡住,如此往複。

這個發現跟我的認知有些抵觸,我本來認為:人的思維越集中,思考的時間越長,那麼這時思維就越靈活。當然排除大腦處於疲倦時的狀態。當再一次過不了關時,我檢查自己也並沒有發現有疲倦感。

難道智力跟體力一樣,會存在連續使用後會減弱的問題?如果是,請問如何強化?


雖然思考確實很消耗能量而且佔到了全身耗能的20%左右。由於推箱子這種遊戲還到不了讓人殫精竭慮吐血而亡的耗電程度,所以所謂腦力消退並不是您解不開推箱子謎題的原因。

卡住的客觀原因:一般來說,遊戲的設置規律是隨著難度逐漸升高,問題複雜程度增加。卡主可能是因為遊戲確實變複雜了,而您一時沒找到方法。

主觀原因:出現了思維定勢*。之前happily通關通關通關,我們的心理慣性覺得,啊,下一局還這樣,之前的經驗暗地裡影響了之後採取的通關策略,而且這可能是無意識的。

此外,「智力」減弱這個說法不太準確。智力可以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主要取決於神經的生理活動,在中年之後降低;而晶體智力,也就是我們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是一路上升的。我們覺得用腦過度產生「不我行了啊~~~」的感覺,是因為注意力無法維持了。放心放心,智力還健在。

—————

* 思維定勢(Thinking Set)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http://baike.baidu.com/view/513171.htm


對智力(雖然我覺得跟生物醫學關係密切)知之甚少,沒什麼話語權我也就不標準答了。


只是智力跟遊戲的相關性應該值得質疑一下,並不是智商高遊戲就耍得溜,跟你對這類遊戲的把握和你當時的狀態有很大關係。

比如餓肚子的情況下我連連看就發揮得好一些,還有wcg啊iem啊大賽前選手都會餓肚子以保證注意力可以集中。(消化系統工作時耗氧量增加會影響腦部活動,腦細胞興奮性下降,就會「笨」一些)


另友情提示,玩遊戲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分清主僕關係很重要


這個問題再定義清晰些就好了。智力更像是一個水平,而非隨時間線變化的動態指標。如果問題是:思考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這些是否隨連續使用時長而減弱?那就沒有歧義了。

我曾經玩過很長時間的《是男人就撐過20秒》這個小遊戲,有一些很明顯的規律。玩這個遊戲的天數應該超過100天,每次5到幾十次不等,總數應該有幾千次,所以有很好的統計意義。結論是:

新遊戲記錄總是在每次玩的前5-10次時產生的,在玩了10次後,雖然也會有新記錄,但是很少。

也就是說,這些思維能力一開始也不強,需要輕微熱身,然後迅速提升,然後隨時長就開始緩慢下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問題可能會對很多人造成誤解,以為思維能力會越用越消耗越少,應該省著用。相反,越用才能越熟練。

人在成年後不再產生更多的腦細胞,並且每天都有數萬(貌似)的腦細胞死去,一直到死。但是大腦中的神經鏈接通路會越建越多。思維能力和神經通路的數目應該是正相關的。所以,儘可能的去運用大腦,神經緊張後可以通過做其他事情得到休息,例如看書後繼續打球等。神經應該比肌肉更能用壞。

玩《是男人就撐過20秒》這個遊戲,從一開始死活不到20秒的記錄,後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穩步提升新記錄,從20秒一直上升到100秒(這個記錄極少有人達到了)。後來甚至左手都能輕鬆玩60秒。


智力應該屬於演算法類的吧。思考過多可能很費電,但不表示你的軟體會被破壞。能量不足時會提示你關閉部分功能。


腦力勞動本來就很消耗體力。年紀大了,腦細胞減少,神經末梢萎縮,體能下降也是老年人無法勝任高強度腦力勞動的重要原因。

比如圍棋這樣的高強度智力對抗,下棋的時候心跳會明顯加快。所以職業棋手一般過了三十成績就走下坡路了。像日本古代有吐血死在棋盤上的,如果本來身體就差也不是不可能。

好的cpu一般更耗電,所以需要更強悍的電源支撐。再聰明的人如果身體很差,也就無法勝任工作學習,或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霍金有泰森這樣的身板,說不定學術成果會更多更牛逼。

短期來看,人的注意力保持也很消耗體力。集中注意力剛開始確實感覺越想越明白了,但注意力有個極限,就像cpu使用率越來越高,100%,最多再讓你超頻20%,還想不出來就死機了,要麼是基礎知識及信息量不夠,要麼就是不夠聰明。不過有的人IQ不低,但注意力保持能力差,CPU始終只能用到50%,所以也無法勝任腦力要求高的工作。


有!

我不是生理、心理、生物、醫學專業,僅從知道的一點知識回答。

所謂智力是由多方面心理,生理,生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實樓主提到的應該是注意力的激發,集中,維持,衰減的過程。

注意力的持續是需要一些生理機能維持的。同時注意力是進行智力活動的一個基礎。

多巴胺,腎上腺素等內分泌物質被證明與注意力持續有關。這些物質的分泌有如提問者所說,是存在一個生產和消耗的平衡的

人大出版社《注意力曲線》詳細的闡述了注意力持續與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淺顯易懂可以一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87655/


?體力會因鍛煉而得到增強,?而長時間體力付出其消耗也是明顯的。腦力亦然,?人的思維越集中,思考的時間越長,那麼這時思維就越靈活。?智力連續使用後會疲倦。

對照一下二者沒什麼不同,四個字可以概括二者,「精疲力盡」。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把長期的增強和短期的減弱放在稍稍不熟悉的領域引起困惑。


我不認為這件事是智力方面的問題! 而是由於你開始玩的前幾關限制了你的思維!剛開始你的思維是開闊的,之後呢,還要加上經驗的判斷!經驗誤導了你!就是人們常說的拐進死胡同了!

寫程序也是這個道理,有時候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出來!休息一下,再看,就發現豁然開朗!


這裡涉及體能的消耗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兩個同時進行的動作,如果後者的提高可以彌補前者的消耗就會越迅猛,反之越疲憊,實際情況是後者往往不能在體能足夠的情況下迅速提升。


不會,智力活動中產生的厭倦,主要和心理因素有關 --- 比如說文件太長不想看,生詞太多不想看,公式太多術語太多就以為自己看不懂。

但每個人的智力活動模式真的不同。我認識很多人,他們的智力活動,好像天生就是低耗模式,比如他們想一個問題,淺嘗輒止就很滿意了,他們沒有動力深究下去。他們的動力並不來自於智力活動。

但是我自己的智力活動,很明顯就是拚命在往深處挖,往旁邊挖,最後呈樹狀,是高耗能模式。我沒有刻意訓練過,這是一種本能。我外公評價我說我有顆複雜的頭腦,我媽媽說我活得非常累。但對我來說:我的智力活動就好比是用顯微鏡zoom in看細胞切片的一個過程 --- 在思考之前,事物在我眼前是不清晰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用思考這個工具把它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你也有這麼強的動力,你不會覺得智力活動是消耗性的 --- 就像你餓了必須吃東西一樣,你不會覺得吃東西這個行動本身是消耗體力的。

思維明晰的人,給人感覺都很有幹練很有活力。比較笨的人,給人感覺也是遲鈍凝滯的。從這個角度來考,我認為智力活動是滋養精神的好東西。

所謂的聰明的人老了容易老年痴呆 --- 我觀察過一些人,他們老年痴呆並不是因為被聰明耗的,而是因為後來他們停止了學習,思維模式固定了,而且越來越怕學習新知識。當然很多人其實自從工作後就開始怕學新東西,除了自己的專業其他什麼也不知道了。這等於提前揭開了老年痴呆的序幕。

還有現在隨著網路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很多人的智力活動質量也明顯下降。大量的、碎片式的閱讀,讓人非常疲勞。這主要是心理上的疲於奔命感,等於自己放鬆了對思維韁繩的掌控,任信息碎片們從不同方向拉這條韁繩 --- 專家A這麼說,專家B這麼說,最後你聽誰的?。。。。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避免這種疲於奔命感,就是對社會歷史政治等各個學科有個涉獵性的系統了解,並且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和世界觀價值觀體系。只有這樣你才有能力去過濾篩選,有自信說這個是rubbish,那個是crap,同時不會讓有價值的信息在眼皮底下溜走(即使沒有其他人重視)。

你說的思維越集中越鑽牛角,是因為那不是有效思維---你確實深挖了,但挖到牆壁之後,沒有馬上退出來,去挖另一條路。這種迅速切換思維方式的能力是需要鍛煉的。人的思維是有惰性的---就是死鑽在一條思路上,認為這樣無法解決,就不可能解決了。這是不對的,你這條思路不行,你至少應該看到其他思路的可能性。所以像你這樣, sleep on the problem,過兩天大腦激活新的迴路了,再回來解決,其實是很好的方法。


25歲時智力的高峰,之前是逐步的增長,之後是漸漸地衰退。但是之後衰退的對象主要是流體智力(即與經驗無關的智力因素),而晶體智力相對來說還是持平或是增長的。


我認為應該是越用越靈活,當然要科學用腦,長時間高強度的用腦或者睡眠習慣很差可能會有影響。其實這點可以看看國內外企業家,科學家,政治人物等等所謂的「成功人士」,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會相比其他退休的同齡人有更好的精神狀態,並且在口齒表達和思維能力上更勝一籌,這也就是類似於「用進廢退」的感覺咯


會,智力伴隨的是消耗腦力。一開始生疏,後來越來越快,只是大腦的記憶模式,將無效方法排除出去,將可能的有效方式越來越集中,造成的成功率上升,只是個經驗值上漲的現象,期間智力應該是水平不變的,如果像例子中那樣耗時過長,從生理上消耗了大腦運行的能量,才能造成暫時性的智力下降。


同感,比如玩《Portal》系列這種極大的需要智力的遊戲的時候,感覺越玩越累,嘗試的方法失敗的概率越來越高,最後不得不停下來緩和幾個小時。但是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呢,比如說大腦有效活躍部分佔的比例降低了。大腦持續工作的時候會把剛剛發生的事物的全貌記下來,包括剛產生的新演算法和思維,同時把新思維反饋到思維繫統中,剛開始玩的時候不存在這些,所以細胞和網路都集中解決問題,而一旦「成果」開始多了的時候,大腦可用於解決新問題的資源就減少了。效率就降低了。


因為你的上限就在那關


只要不過度用腦消耗過多腦細胞是不會的,越用越活,熟能生巧,其中和經驗累計有關


應該是越用越靈活才對。 想的多了,思路就開闊了,自然對問題會有更靈活的想法。


道德和智力都不會提高,增加的只有經歷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大街上多了很多戴口罩的妹子?
孫悟空的筋斗雲到底有多快?
常見的雲彩有哪幾種?分別和天氣有哪些聯繫?
羊會笑嗎?
地球上有哪些不會自然老死的動物?

TAG:智力 | 冷知識 | 智商 | 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