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下凹的 home 鍵,關閉程序需要雙擊,返回鍵位於左上角, 這些是體驗糟糕的設計嗎,如何分析?
我很同意你說的三點,這也是我使用 iOS 設備的時候感到最不爽的三個體驗,我精確一點形容就是:
- 實體 Home 鍵和屏幕上的觸控操作沒法形成連貫的體驗;
- 左上角的返回夠不到;
- 多任務的呼出太痛苦。
但是,我覺得這些設計在當時都是十分合理的。事實上,設計是很理性的,而且設計師都不是傻子,所以任何設計都是有道理。iOS 當初,並不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
* * *
你要去蘋果大樓辦事,每個部門都是獨立的辦公空間,而且必須在且只能在大廳開一個門,在一個辦公室辦完事還必須回到大廳進另一個房間辦另一件事。一開始,你要辦的事情不複雜(不需要牽扯太多部門),而且部門數量少,大樓就那麼幾層,辦公空間也不複雜可能就一兩個房間,只需要跑幾個辦公室就行了,這樣你會覺得這個樓的設計是很合理的,因為永遠不怕迷路。
而 Android 這棟大樓,設計上是不同的。它不會把所有部門唯一的入口都設在大廳,而是把業務最繁忙的部門放在了大廳,其他的擱在一個長長的走廊里。而且,對於一些簡單的小業務,部門可以自由在大廳設置快速窗口,不用進辦公室就能辦理。這棟樓比較複雜,大廳里很吵,新手進來很容易迷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來政府辦事動輒就要走好幾各部門,每個部門又有好幾個辦公室,再加上部門越來越多,蘋果大樓的大廳擴建又擴建,來辦事的人面對的問題就不再是迷路了,而是一進大廳就要面對幾十個大門並列在面前,而且每次都要回到大廳裡面再去下一個部門。
蘋果大樓發現大家需要在各個部門之間穿梭的快速通道,他們的做法是在大樓的外面搭了一圈棧道把每個辦公室的陽台連起來。非常簡單,但是每次都要爬窗戶,很吃力還容易把褲子磨破。(不過很快有人發現殘疾人通道不用爬窗戶……)
Android 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們在每一層樓的上面新建了一個完全沒有牆的夾層,作為專門的中轉層,每個辦公室都有樓梯直通這個夾層。
* * *
再比如返回鍵的問題,蘋果大樓的扶梯都是這樣的:
這也是很自然的,一邊上,一邊下;找到上樓的地方也就一定能找到下樓的地方。感覺扶梯就應該這樣設計。iOS 的返回鍵其實也是這樣的,因為交互邏輯和過渡動畫,返回鍵就應該在那個地方。但是這種扶梯,一旦你要連續上下樓,就要在每一層都要步行繞一大圈。Android 大樓是這樣的:
* * *
所以說,每種設計都是合理的,都沒有錯。但是要我說,蘋果的設計是直接但妥協的,穩定而頑固的,而 Android 的設計是複雜但直接的,善變但靈活的。
你如果看第一代 iPhone 的發布會,會發現喬布斯專門論述觸摸屏的優勢,就是可以在不需要按鍵的時候,充分利用機身的空間去顯示界面,所以 iPhone 盡量要減少按鍵,這樣一來有兩個影響:1. 唯一的 home 鍵就要足夠的特別和「安全」,是一個「panic button」;2. 很多其他的常用操作,就要在屏幕上放置一個按鈕了(比如返回)。
但是我們都知道 Android 其實一開始定位於類似黑莓的鍵盤手機,所以並不會像 iPhone 那麼極端。我覺得用一下 G1 和 Android 1.x/2.x,就會理解它背後的道理——最大化內容在屏幕上的比例,而把常用的操作提取成實體按鍵。比如菜單,返回,搜索。2.x 及之前的很多 app,界面上沒有任何多餘的元素,都是需要用菜單鍵來呼出(看看 G1 菜單鍵的位置,和屏幕上菜單出現的位置是呼應的)。
同樣的,你要使用帶屏幕內虛擬按鍵(至少有獨立多任務鍵)的手機才能體會 Android 3.x/4.x 的:配置變快,屏幕變大後,菜單鍵不再重要,但是多任務切換越發的重要。Android 4.x 裡面多任務是一等公民(而 iOS 裡面是二等),有獨立的按鍵。我想說,這對於手機的使用習慣,是顛覆性的。
蘋果會不會改呢,我覺得一定會,但是需要時機,因為 iOS 是穩定但頑固的,任何一種改動都是傷筋動骨——比如屏幕尺寸的改動。1 下凹 Home 沒有問題,機械 Home 才是問題
下凹可以很好的防止誤觸。問題在於 Home 一年之後往往就不好按了。這時候下凹會讓這種不好按的體驗加劇。所以關鍵在於 iPhone 機械 Home 的可靠性。2 雙擊關閉程序沒有問題
iOS 設計上幾乎不用多任務管理就可以完成任何操作。這個有些多餘的高級功能放雙擊 Home 那裡算合理,因為平時應該用不到。問題是很多用戶有去後台殺 Apps 的習慣 - 其實這操作沒什麼實際意義(當然針對他們,交互上還可以優化)。這事情要怪就怪你們以前是 Android 和 360 用戶吧。。3 返回在左上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過時"3.5 的屏幕下這種導航是合理的,但是這個屏幕尺寸已經過時了。iphone5 拉長了屏幕卻沒有改善這部分的交互,所以讓導航的問題嚴重了。iOS7 的手勢 back 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並為更大的屏幕做準備。ios遲早要加入返回功能的,說右滑返回的得了吧,那個不是全適應的。解決方案我想好了,雙值右滑←_←強制返回
這三大問題在webos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好吧,讓我好好回答下這個問題。答案是:absolutely right!iPhone 下凹的 home 鍵首先,在這個胖胖的圓圓的鵝卵石設計中,最下面的「小白條」就有類似蘋果home鍵的功能,當然不僅僅是這樣了!這個「白條」既是呼吸燈又是感應器,可以隨著你手指的划過而成波浪的閃爍,很優雅哦!哈哈。。。完全沒有@李楠 提到的機械性損傷問題。哈哈。。。也許你覺得不夠有手感,但是看到你手指觸碰「小白條」波浪式涌動的時候,那種彷彿擁有生命的感覺讓你覺得心理有種天然的親昵感!這個時候手感什麼的就是可以忽略了。。。。。。恩,這就是人性化的力量!
關閉程序需要雙擊
對於後台問題,webOS方案解決就是卡片堆棧!當你打開各種程序的時候,程序會首先呈現彈出卡片的模樣,然後鋪滿全屏。點擊上面的小白條,卡片縮小,又回到主菜單重新打開各種卡片,然後進行卡片堆棧。好吧,你忍不住的打開了十多個卡片來享受那種華麗麗的感覺後突然意識程序過多,你想要關掉程序?我們要雙擊嗎??我們還要用手指精準觸摸小xx嗎??no!這簡直就是弱爆了啊。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點擊那浪漫的小白條,看到一堆堆卡片然後選擇一個往上滑動,我們就將那些神奇卡片扔掉了!這個過程還附送「咻」的聲效哦!這就讓你覺得自己不是因為手機的耗電、內存不夠等問題被逼關掉程序,而是將關掉十多個後台程序演變為一個遊戲,享受扔掉卡片的快感!恩,這就是人性化的力量!返回鍵位於左上角對於這一點,我簡直要罵娘了!對於我這種小手掌的人來說,單手操作的時候用大拇指去觸摸那個遠在左上角的返回鍵簡直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在webOS上,返回就是拇指在手勢區輕輕的由右向左划過。ok!一切都回到了當初的模樣。。。。。。哇哦!perfect!這乾巴巴的文字沒辦法詮釋那優美的操作過程,還是附上視頻吧。http://v.pconline.com.cn/video-11212.html你們給解釋那麼多,有什麼用。你們是在認真答題嗎?
審題不清,負分!
-----------------------------吐槽分割線--------------------------------------------------------------------------------------------------比如小孩子不喜歡吃青椒,你就一直解釋青椒有營養,它含有豐富的XXOO,有助於你的腦力、體力、XXOO發育。有什麼用?人家就是不喜歡這口味,跟你什麼營養補營養,有用沒有有什麼關係。-------------------------------題主我來告訴你答案-----------------------------------------------------------------------------------因為設計蘋果的人喜歡這麼做。沒了。另外,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iPhone設計太不人性化了,你可以把你的意見提交給小米、魅族,或者自己設計一部更人性化的手機。掰倒蘋果指日可待!都是很糟糕的設計。
只不過蘋果一開始設計錯了,後來想要改對就很困難了。而且喬布斯不在了,沒人敢拍板做這麼大刀闊斧的改動。——你們看到這幾代的 iPhone 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因為誰都不敢給 iPhone 大變。
所以左上角放返回鍵這種扯淡得沒邊的設計被各種應用沿襲推廣,成為業界毒瘤。iPhone 5s 之後由於加入了touch ID功能,所以不再凹了。 但 Home 鍵一直是機械按鍵,所以某些用戶按多了難免會壞。
蘋果有 Assistive touch,虛擬按鍵。這個功能本來是方便殘疾人使用,但很多人為了保護它,只能用這個功能。
iOS從一開始正面就只有 Home 一個實體按鍵,在 iPhone 剛推出時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觸屏智能及時代的里程碑。只有一個 Home 鍵,用完應用按一下就回桌面。
在蘋果看來,這無疑是最「簡單」的設計。
當時的 Android 有4個按鍵,返回,Home,菜單,搜索。 給人一種複雜感。
到後來 Google 新規範改成 返回,Home,多任務。
可很多手機廠商不聽話,有的順序不同,或沒有多任務(改為 Home 長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複雜度。
Android 有的手機用實體電容按鍵,有的手機用屏幕虛擬鍵,三星用實體機械Home鍵。 還是有些混亂
但我並不認為蘋果的設計是最好的。Home鍵盤在下面,左右空著不浪費么?也不能提示屏佔比。
iOS 有把返回按鈕設計在左上角,到了大屏手機時代真的就不好用了。哪怕可以滑動,還是有按返回的時候。(例如相冊)
這個設計i估計蘋果是不想改了,要不果粉…第一,你覺得是你覺得,別人並不一定這麼覺得;第二,iPhone並不完美,或者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產品;第三,iPhone的這些地方並非一定非要這樣設計,別的公司可以在這些方面取得改善或突破。
只要你用過webos那集『單擊=home鍵』、『左右滑動=前進和後退』、『黑屏閃爍提醒新通知』『往上拖動=波浪形快捷菜單』為一體的條狀手勢區,你就知道蘋果的home鍵有多無力有多落後。。。。『多任務上劃關閉』這個已經被ios7拿走了我就不說了,我覺得條狀手勢區是最適合ios系統的,早晚一天也會出現在ios的硬體上,到時候我才會去玩蘋果的東西。。。
1.凹進去並不代表會影響手感,至少iphone的home鍵手感應該是公認最棒的。而且下凹可以減少裝在口袋裡誤操作的概率,保護home鍵不被刮花,並且從觀賞的角度看也比突出更加美觀(LZ難道想要平的home鍵?!)IOS7加入手勢操作更是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2.我覺得這個設計要從人的視覺角度來看,導航欄放在上方就好像人們寫文章標題總在最上方一樣,並且人們在觀看屏幕時,更加傾向於觀看屏幕的下半部分,這一部風應該全部留給有用的信息。如果導航欄放在下方,可能會便於操作,但也會大大降低人們正常觀看有用信息時的感受。
3.關閉程序?除非程序徹底卡死(IOS這個情況極其少見,越獄除外)至少我是很少雙擊home鍵關閉程序的,這點LZ可以了解一下ios和android後台機制的不同,強迫症的話除外...其實蘋果的UI/UE設計師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有很多人們覺得「不應該這樣,而應該那樣」的設計其實都是設計師們在綜合種種因素後選擇的相對合理的方案,設計本身就是一條無止境的路,人們總會有新的需求,蘋果同樣也在不斷改進和探索,期待未來蘋果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棒的產品!1大品牌絕對注重人機關係:設計必然經過多重考量
2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這是糟糕3可以自行嘗試改變:貼home貼,長期,自行體會是否更完美(親眼看朋友貼了有一陣子,覺得用著很煩只是好看而已就摳掉了)4完美並不美:正在不斷地滿足各類人群需求,但這必定是滿足絕大多數人,蘋果不是慈善家,他還是要賺錢的。5打個比方:iPhone5支持LTE,國內現在LTE網路剛起步,那試問目前這個設計是不是在大多數國家是糟糕的?暫時沒用而且浪費成本?補充:從出iPhone4開始用的iPhone,剛開始是從眾心理沒錯,但繼續使用後續產品僅僅因為好用,不僅僅是手機,更是強大的掌上工具。順便鄙視那些「不熟悉iPhone而用來顯擺」的無知人類!殘暴天物!即使買了用了,求你們花點時間研究下當代這偉大的設計吧,為何高價因為它有這個價值。其實 iPhone 和 iPad 都有多任務手勢,不需要用到物理按鈕就可以切換任務。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
問題出在iPhone的屏幕越來越大了。
其實那個返回吧 放在四個角哪都不合適 所以說 只能這樣了 因為只有一個home 要是為了返回多加一個實體鍵那更崩潰
home下凹確實按起來不是很舒服 但是凸出來感覺更奇葩雙擊home那個 其實軟體一般情況下不用退出的說到底 真的沒有完美的產品 只有相對缺點少的產品糟糕的體驗,尤其在大屏手機上,必須改變。
關於返回在左上角糟糕,莫非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用左手操作
返回鍵在左上角拖地整體的操作感
10.28修改
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不經常發表自己的言論 更討厭撕逼 有意見請好好說話 不要長這麼大歲數了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沒學會@Peter Yan 不接受撕逼 已拉黑------------------------------------------------------------竟然沒有人說ios系統是可以頁面右劃返回的么,其實,Apple就是這麼一個公司,明明知道有些東西好用,開發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不用,比如手機當U盤,比如用標準大小的SIM卡,比如電池可以分離等等。其目的就是為了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為了特別而特別,簡稱裝B
這幾點就是反人類設計,而且頑固不知悔改,如不是美工方面好看一點,誰會用,,
推薦閱讀:
※吐槽 iOS 9 字體的人是什麼心理?
※問一下各位買128G的手機都是怎麼用的,儲存空間好像怎麼用都用不完?
※iPhone和iPad 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
※黃牛在發現被蘋果忽悠了以後,為什麼不選擇退貨,而要選擇比官網低的價格出售?
※Android手機憑什麼不能比iPhone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