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內上學的時候不怎麼愛學習成績也一般的孩子,一出國「狀態」就都變成了自己在圖書館上自習,有很多功課要趕,自己很忙,導師儘管很變態但是我依然愛的這麼種情形?有什麼心理依據嗎?

當然,發自己的旅遊照是每個留學生必做的事情,這裡請忽略先。


我的切身感受是,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但並不是100%的存在,但也決不是「個案」,應該算滿大一部分(50%左右)的在國內不怎麼愛學習,成績也一般的小孩,到了國外開始認真上課學習打工。我認為有以下這些原因:

  1. 長大成熟了,懂得負起責任。一般出國的小孩大多數是上完高中或者是高三,十七八九歲,正是從孩子過渡到大人,心智開始成熟的一個轉折點,到了國外以後遠離父母朋友,這個環境是可以突然讓人醒悟說,現在只有我自己才能把握我的人生,我需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對辛苦了半輩子的父母負責。所以我要讓我自己的每一天過的有意義,我要去學習知識,交到好的朋友,增長閱歷,為未來努力。
  2. 自信心的回歸。在基礎教育(到高中為止)的知識深度上,中國應該是世界領先的,是世界領先的將青少年操的最厲害的。所以如果一個高三學生到了國外的同樣12年級或者是大學預科,如果英語掌握的還算快的話,數理化基本是無敵的,歷史政治地理好像國外壓根就不怎麼重視,所以那些在國內被壓迫到死卻成績一般的學生一般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考個不錯的成績,順利進入一個不錯的大學,這對被壓迫了好長一段時間的中國學生是很重要的,就是老子好好學,照樣能考第一。
  3. 可以自主選擇去學自己喜歡的知識。國外的教育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選課,這裡說的不是文理分科,學生可以很大自由地選擇自己想上的課,更重要的是,可以選擇上哪個老師教的課。這個其實很重要,我相信國內其實好多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不是討厭這門課,他們是討厭這個老師,甚至是所有學生都討厭這個老師。一個好的老師是可以將一門無聊的課上的很生動的,同樣一個無聊的老師是可以毀掉一門有趣的課的。如果我喜歡這門課,我又喜歡這個老師,我沒有理由不去仔細聽講,學到知識,考個還不錯的成績。國內就不行,老師挑學生?你目中還有沒有師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可以挑誰當你爸爸么?
  4. 喜歡上國外的教育制度。我可以向你保證,非常多的外國小孩,他們是喜歡學校的,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學校活動,喜歡課本。這是一個在應試教育掙扎了十幾年的中國學生無法想像的。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老師不是高高在上傳授知識的,老師是來幫助學生學到知識的,學生是主,老師是輔。所以好多留學生到了國外,才真正開始喜歡上學校,喜歡上圖書館,喜歡上老師。他們不是為了上圖書館而上圖書館,而是他們真正愛上圖書館了,喜歡去那學習,喜歡大家看完就會自覺擺回整齊的書,喜歡所有人都小聲說話,喜歡沒有位置了在書架中間坐的橫七豎八。
  5. 國外學費昂貴。貴的你付不起重修費,澳洲的大學,如果你一門課掛課的話,是不能補考的,你只能下學期再上一次,就等於要再交一學期的錢,大概每門課在澳幣2-3千元,人民幣1萬5千-2萬元。真的交不起,所以考試前就都拼了,掛一門課,洗盤子得洗2、3百個小時,干點啥不好?
  6. 國外自食其力的環境影響。環境其實很重要,如果你在國內上大學,全寢室的人都是通宵打網遊,白天翹課的,你也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德行。國外的話,其實外國學生比我們想像的都要努力,首先大部分學生一周3天上課,還有3天是要打工掙錢的,所以整個環境都瀰漫著自主自立的空氣,雖然大部分中國的留學生還是需要依靠家裡的生活補助,但慢慢開始覺醒,這是不對的,我需要早日開始獨立,早日完成學業,開始自立。那完成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把眼前的課念完,考試通過。

所以,依我個人經驗,這個問題的陳述是成立的,我真真切切體會到國外的環境是可以讓在國內不喜歡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重新振作,通過不斷地努力證明自己。


從學生的角度說一下。

  1. 評分制度不同,平時成績比往往比期末考試成績重要

一般來說平時成績是非常重要的,以我們學校為例,期末考試的分值不能超過全部分值的40%,那剩下的就都攤到平時的作業上了。而這些作業好不好做,是一門課容不容易的關鍵。

  • 作業難度並不低。一般來說每個作業會花去你至少7到10個小時。我們學校的計算機編程課的作業尤其不好做,一般來說每學期都有3到4個作業。每個作業的說明就要花去1到兩個小時閱讀。大致每個作業要花去10 - 20h(到後面的作業可能甚至會花去你30-40個小時,考慮到各種閱讀,寫code,testing,debug)
  • 作業比較多。以上面的編程課為例,一般這些作業,分值都在10%左右,不屬於可以放棄的範圍。同時還有其中考試(大約15% 到 30% 不等),也是必須認真準備的,當然還有30% 到 40% 的期末考試。
  • 密度大。我們學校一學期是12個星期。每個作業大概有2星期時間完成,還要加上其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 其實這還算OK,但是一般來說每個人要上5門課。如果要求門門 90+ 基本上就要住在圖書館了。
  • Deadline就是deadline。 特別是大課。。一般是有一個提交文件的系統,過了deadline就不接收了,就是0分謝謝。

不同專業的課時可能有區別,但是一般來說平時都是要花相當大的時間的。

- 文科和社科的學生,一般每門課每星期的閱讀量在100頁左右 (X 五門課) (各種paper)

- 藝術,建築學生,很多人都是在studio過夜 (bi-weekly projects 和 group review)

- 計算機和工程學生,基本上忙於做項目和上課

其中我們學校工程系的學生是非常苦逼的,偷兩個課表給你看:

ECE大二:

CIV大三:

2. 學費太貴,重修不起,學校不鳥你畢不畢業

  • 學費 國際學生每年(暑假課另算) $25,000 - $30,000 算一下2學期 x 5門課,平均下來一門課多少錢。
  • 學校隨便你讀幾年 是的讀五年很普遍(本地學生每年幾千的學費不要緊)我認識個讀了7年的。基本上你讀一輩子都沒人鳥你。。交學費就是了

3. 生活靠自己

  • 至少在我們學校,宿舍是住不起的,食堂是吃不起的。每天自己做飯,搬家自己搬,找房子自己找。。等等,時間比較緊。所以相對來說學習就更緊啦。

4. 其他

  • 如果你只想拿個60多分 2 點 幾的GPA,也是可以比較快樂的混到文憑的
  • 基本上在國外的大學,GPA, 睡眠, Social Life,三個裡面只能選兩個
  • 學習強度的話,我覺得比國內的高三強度要大得多了。
  • 我們學校,冬季學期的時候,放假一周,叫reading week,就是給人讀書用的。為什麼要放一周的假?因為以往沒有這個假期的時候,這周自殺率是最高的。而這周以後,往往就是非常多的其中考試 + 作業due了。


更多可以歸因於環境,國內的氛圍普遍太浮躁,真正在學的時候可能就是最後兩個星期。可是國外的要求特別高,幾乎每天都是最後兩個星期的強度,國外的教育體制可是說是將我們12的基礎教育都壓縮到短短四年,這個強度的鍛造是非常有益的,而這種良性循環即便辛苦也是很吸引人的


按照樓主的描述,這些人在國內不愛學習,成績一般,沒太多壓力,應該是沒有體會過高強度學習的。那麼出了國以後,在環境的壓力下,體驗到了從生下來到現在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東西(整天圖書館上自習什麼的),不得已去考慮一些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那麼找個地方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發照片我覺得也很正常,人見到一個新奇的食物,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自然想留下一些記錄,並和其他人分享。這是正常的人,到一個新鮮的環境中的正常的反應。確實有些人是想炫耀一下,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即使你把這些人發到一個沒什麼可炫耀,但是很新奇的地方,比如阿富汗,他們也還是會一樣髮狀態,發照片。

假裝說的專業一點,就是人的一個個體脫離了原有的群體,到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在沒有在新的環境中完全建立起和其他個體的緊密聯繫之前,他會藉由向原有群體傳遞新環境的信息來保持自己和原有群體心理上的聯繫(因為對於原有群體來說,新環境的信息是有價值的)。這會讓他意識到自己仍是原有群體的一份子,藉此來增強自己在陌生環境中的安全感。這是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的一種保持種群關係的本能。

當這個個體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起了足夠強的聯繫,那麼和原有群體的聯繫就不再那麼重要,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髮狀態發照片的頻率慢慢減少了。。


因為要想辦法讓大股東相信自己的投資有所成效才能確保他們的繼續高額投資甚至是獎金髮放。

儘管不一定是真的。


因為不好好學習畢不到業。。。您以為國外畢業像國內這樣水啊。。。


我覺得這不是個案,我覺得我就類似這樣,我覺得我周圍有許多人也這樣,確實壓力出國更大一些,不是說交了高昂學費就能穩畢業的。


校園環境,教育態度,教育制度(當某一個學校終生任聘非常難)


我不認為是比以前更用功了,我們學生剛出國,基本很難聽懂老師講課(至少一年內),無論你在國內英語如何好,所以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在理解老師的講課上。我一同學就把老師的講課錄下來,然後拿回去仔細反覆的聽。


就是因為以前不這樣,所以要發個狀態


這個是個案吧,我覺得肯定不是普遍現象,所以沒有為什麼


推薦閱讀:

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正確,還是別人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正確?
哪些心理障礙(或問題)的外在表徵會引發拖延現象?如何界定?
為什麼很多人下雨天也還穿著跑步鞋之類表面很多網眼的鞋,是裡面腳不濕還是濕了無所謂?雨天如何選鞋?
如何克服焦慮型依戀型人格?
為什麼男孩子想要變成女孩子 或者說是想要穿女裝(偽娘)?

TAG:心理學 | 出國 | 大學 | 生活狀態 | 中國境內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