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中國古代天文學?
如題,如何進行學習,另,現在中國哪個大學設置有這門課程,考研可以學習嗎? @馬伯庸@古水@李雷@Veri@錦熙
先學好現代天文學,學好現代的底子,再去研究和理解古代天文學。中國古代天文學,屬於,科學史,或,數學史。所以在自然科學史所,或者有科學史專業的院校,或社會科學院相關專業。
不知道題主是想要具體書目還是怎樣...
古代的天文學其實沒什麼太好學的,主要的用途還是文獻記載對現有的學說以及推測計算結果進行驗證。
所以如果想往這方面發展,就讀讀古代天文學著作,提高古代專業名詞的理解力吧……
以下是幫你搜到的內容:【按照時間順序】現在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曆書。戰國時期出現了天文學專著,如齊國的天文學家甘德著的《天文星占》,魏國人石申著的《天文》,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作《甘石星經》。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甘石星經》記錄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以及它們的出沒規律。書中還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記錄了800顆恆星的名字。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早200年。自漢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後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統的曆法著作留傳到現在,包括在各歷史朝代中頒行過的和沒有頒行過的曆法共約一百種,絕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曆志》中,這是研究中國曆法的資料寶庫。
《三統曆》,西漢劉歆(?-23)作,一般認為是根據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鄧平、落下閎等人創作的《太初曆》稍加修改而成。 《乾象曆》,漢獻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劉洪(約135—210)作。 《皇極曆》,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劉焯(544—610)作,未頒行。 《大衍曆》,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後經張說(667—730)和陳玄景整理成文,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頒行,使用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 《授時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頒行。 《崇禎曆書》,明末徐光啟(1562—1633)主編,李天經(1579—1659)續成,從崇禎二年到七年(公元1629年到1634年)前後共用五年時間完成。(簡略版)
1.戰國時期的甘德、石中撰寫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後人將他們的著作合在一起稱為《甘石星經》。
2.西漢武帝時,司馬還參與改定的《太初曆》,具有節氣、閏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內容,顯示了很高的水平。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天文學仍有所發展。祖沖之在劉家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曆》。這是一部精確度很高的曆法,如它計算的每個交點月(月球在天球上連續兩次向北通過黃道所需時間)日數為27·21 223日,同現代觀測的27·21222日只差十萬分之一日。 4.元代郭守敬制的簡儀等在同類型天文儀器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他還創造了中國古代最精密的曆法——-《授時歷》,定一年為365·2425天,這和現行公曆——格里高利曆是一樣的,但比格里高利曆早了300多年。 5.清代學者在天文學理論上也取得一些突破,如在《儀象考成續編》 一書中提出恆星有遠近變化,也就是認識到恆星有視向運動。【按照類型:天文星占著作】
《石氏星經》是現在見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占著作,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魏國石申所著。 《五星占》是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份帛書,專講五大行星運動和一些天文知識,共有九部分,八千字。漢代還有兩本重要的天文著作應該提到,這就是《天官書》和《周髀算經》。
《步天歌》是一本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恆星名稱、數目、位置的天文學著作,相傳是唐代王希明撰,丹元子是他的號,所以有時也稱《丹元子步天歌》. 《靈台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據《隋書·經籍志》載,共有一百二十卷,現在見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禮等人重修。 《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唐代瞿曇悉達撰,成書於唐玄宗開元六年到十四年(公元718年到726年),所以又稱《大唐開元占經》。 唐代另一本天文星占著作《乙巳占》是李淳風所著,也摘編了許多現已失傳的古代星占著作的片斷,包括天文、氣象、星占,內容也很廣泛。【按照類型:天文儀器著作 】
漢代大科學家張衡(78—139)是水運渾象的製造者。
《新儀象法要》是宋代蘇頌(1020—1101)為水運儀象台所作的設計說明書,成書於宋哲宗紹聖元年到三年(公元1094年到1096年)間,是有關水力運轉天文儀器的一本專著。 有關中國古代的幾種重要天文儀器,在《宋史·天文志》中可以看到沈括(1031—1095)的三篇論文,是他在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寫的《渾儀議》、《浮漏議》和《景表議》。這三篇論文可算是有關儀器的專門著作。《渾儀議》講到了渾儀和渾象的製造歷史,指出渾儀和渾象是兩類不同的儀器,接著講到各代所制渾議的結構,他對製作渾儀的心得體會。《浮漏儀》講到了在他之前的燕肅對平水壺的最新發明,詳細記錄漏壺的結構和尺寸、漏壺用水的選擇等等。《景表議》講述了多表測景的的方法和景表安裝製造問題,討論了大氣能見度的影響。這些使我們對古代天文儀器的認識提高了一步。 《靈台儀象志》是清代初年為觀象台製造六件大型天文儀器的設計使用說明書,由比利時來華的耶穌會士南懷仁(1623—1688)主編,完成於清聖祖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除了上述介紹的天文學名著,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天文著作,這裡特別應該提到《疇人傳》,這是一本天文、數學家的傳記集,收集了幾百位天文、數學家的生平和科學業績,是研究中國天文學史的重要資料集
【按照觀測成就】
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已經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魯國的天文學家在對天象的觀測中,觀測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經被證明是可靠的。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的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最早的記錄。而西方一直到1682年才由哈雷發現,比中國晚了兩千多年。 雖然一開始說沒什麼可學的,但是事實上你看...有這麼多可以學...具體方向你可以閱讀古代文獻後,借著專業背景進行翻譯工作;也可以對觀測數據做統計然後做數據分析...總之,讀書才能有靈感,就醬樓上那些回答,麻煩靠譜點啊喂。什麼《甘石星經》,《夏小正》,完全沒基礎的人,哪裡搞得懂這個。還有啊,中國古代天文學不是中國古代曆法,也不是中國古代星占學。還有什麼先學習現代天文學。人家是問中國古代天文學,先學什麼現代天文學?現代天文學脫胎於西方古代天文學,中國古代天文學是自成體系(當然,不是說兩者完全無關,而是說沒必要,這點知識,邊學邊補就可以了)。
首先要做的,是選一本好的入門書籍,當你學會看星官圖的時候,基本上算是入門了。如果對古代文獻中涉及到的天文知識,比如七月流火,龍抬頭,熒惑守心,月離於畢,龍尾伏辰,西北望射天狼等等這些能大概知道,說明學的有點OK。如果你純走自學路,那什麼情況下叫畢業了呢?你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熟記步天歌
(2)根據步天歌會看星官圖
(3)根據步天歌和星官圖,可以找到天上對應的星星。
之後呢,你可以選擇具體的,比如曆法。
所以呢,你首先需要一本入門書。這裡隆重推薦
《星空帝國 中國古代星宿揭秘》
先入門,之後的路怎麼走再說
瀉藥,你別學我當個半吊子愛好者,我的經驗也只能把你指導成半吊子愛好者。科班教育是無可替代的。我在自己愛好的學習上越來越意識到這點了,肯定也是我愛好的一個重大制約。
知乎也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我能顯出來主要是因為話多嘴碎。你看這題關注的,上面點贊的,還有沒關注沒點贊的,他們不說話,默默看著我裝逼23333333333。
既然說考研了,乾脆你就奔這個去吧:他們平時幹啥我不知道,學啥我也不知道,放個他們的照片吧。一定先學習好古代的文言文才行呀
首先看《甘石星經》,然後看《春秋》、《左傳》,最後是《太初曆法》。總該對你有所幫助。
要有濃厚的興趣並且刻苦專研
從現代天文學入手,首先了解星座,等北天的所有星座全部熟悉以後,可以去看周易,了解風水學,最後學習占星
先了解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進程再慢慢從中熟絡
推薦閱讀:
※孟德爾為什麼會想要研究遺傳規律?
※化學家舍勒的那些嘴嘗化學品的研究,對後世化學研究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歐洲鍊金術師和中國的道士在煉金(煉丹)時都偏愛硫磺和水銀?
※早期天文學家是如何觀測天體運動的?
※在世界科學史的舞台上,中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