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七月與安生》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果當初七月不讓男主逃婚,會怎樣?或者男主死命不答應逃婚,又怎麼辦?

七月被拯救了,可男主並沒有。

男主是屬於被動型的人,如果有女生像七月那樣再一次主動表白,儘管他內心不愛,他是否會偽裝內心的喜好,接受這樣的女生?

男主接下來的發展是怎樣?安生是單身,帶著七月的女兒,那他們是否會在一起?

安生是否會答應?

上次寫過的影評如下:知乎專欄

恭喜周冬雨、馬思純兩人,憑藉《七月與安生》拿下本屆金馬雙影后獎。

叔覺得實至名歸。

最近才找來看,刷了三遍,以至於連鬍子都沒剃。

一部國產青春文藝片,表演、神態到位,劇本、鏡頭語言一流,且拍得有深度,很難得。

兩人就像一根藤的兩朵花。

金馬獎上,兩人一個端莊,一個鬼馬,還真像劇中兩人各自扮演的角色。

三刷歸來的叔,詳細挖掘裡面的細節以及講解裡面的疑惑點。

開頭海報很有深意:男主抱著七月很冷漠,而抱著安生時卻很平靜。

同時用服裝的顏色來展現人物的性格和內心。

暗指男主內心更愛安生,而銀行的表白,更多是一層被迫。

為什麼?後面會講解。

網上有人說:這男的不就是個渣男嘛,吃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

NO,NO,NO,絕不是講一個姐妹撕逼加一個渣男的情節。

不然男主的戲份這麼少?撕逼也就一場浴室還行?

在我看來,這部劇是對那些死守傳統思維的男女一個大大的耳光。

其實很容易看出來:七月是一個中國式女孩,而安生更多的像一個西式女孩。

男主是普遍男性的代表,木訥,沒有主見。

接下來看細節:

有沒有發現開頭的總策劃裡面有一個叫做藤井樹的人?

藤井樹是日本電影《情書》中女主角的名字,這裡是一名上海影評人藤井樹小姐。

而之前《情書》導演岩井俊二其實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後面改為了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

片尾特意致敬了岩井俊二先生。

在俄羅斯雪地,有一個鏡頭是七月仰望天空 ,悲傷若有所思 。

按導演話說這一幕是偶然拍下的,而這個經典鏡頭是岩井俊二的成名作《情書》里的海報封面。

注意,叔看到一個細節:

對啦,我們把信件翻轉過來看看:

這個明信片的對話,出現在劇中49分鐘左右。

安生的指甲顏色也可以對應。

開頭七月已經死了,而安生代替她寫了這部小說。

穿插的回憶其實是這部小說的內容,注意:所有內容都不一定都是真事。

所以開頭小說還在連載。

接下來的片頭:《七月與安生》的英文名叫做soulmate,靈魂伴侶,剛好應和兩人關係。

這個根據導演所言,還有一層含義「SM」(知道為什麼開頭字母要大寫了嘛。)。

表示兩人的又愛又恨的糾葛感情。

這一幕是男主和安生在上海地鐵的遇見。

這裡有一個細節:男主認為她去國外結婚了,知道是誰嗎?沒有人。

片中的老趙是小說中虛構的,片里的安生並沒有結婚,獨自領養了七月的女兒。

後面提到的五章內容,坐在辦公室的安生開始回憶小說中的內容。

導演虛晃一槍,令我們誤認為安生開始讀小說,其實這是鏡頭暗示。

推薦看《禁閉島》之類的用鏡頭將故事的電影,這種鏡頭語言的銜接立刻秒懂。

這類鏡頭刻畫也讓我想起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童年的安生說:一輩子太長,她只想活到27歲,而結尾反而是七月在27歲就死了。

劇中27的數字反覆出現,後面結合著解釋。

影子的含義多次出現,其實是表達一種不分離、愛的含義。

而男主在爬山過程中,內心卻選擇了踩安生的影子。

表明他內心愛的是安生,而不是七月 !

這段話也提到影子。

這句台詞結合七月主動表白,男主有過任何感情流露嗎?

親口承認愛七月嗎?

敲敲小黑板,並沒有,好伐!

校園表白,除非真心長得不咋樣的,是個女的表白,100%男生接受!叔打包票!

男生天生犯賤的本領,女生也一樣,好伐,校園戀愛,表白率很高,就是這裡。

誰不想被愛呀?

人活在這世界上的意義,就是尋找彌補缺愛的裂痕。

安生愛不愛男主呢?

愛,所以說周冬雨獲獎確實是應該的。

這段戲就可以看出,這表情,小眼神,陶醉,滿分。

劇中提到的文胸其實是另一個象徵。

七月被家庭寵溺,即便自己不喜歡媽媽買的文胸,但還是順從,並且她其實是很自私的,可以從吃肉包那段戲看出。

安生不穿文胸,一方面她不喜歡,喜歡自由,另一方面她的家庭不管她,所以她靠叛逆去獲得愛,上面我提到的明信片內容,再看看,她寫了什麼內容,她內心其實很脆弱。

自由一直是安生的常態,安生卻「不敢」,這種就是有力的台詞。

「不敢"而不是」不想「,七月一直在被動,但她追男主的時候卻是主動。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她在壓抑自己,努力裝出一種乖乖女的形象,而真的涉及到她的利益時,她壓抑的本性才出來。

浴室的這場戲,壓抑的本性暴露。

為什麼安生要說男主喜歡土氣的文胸呢?因為男主也是那種傳統思維的男性。

其實男主後面銀行花式表白,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謊言。

劇中其實都在暗示,兩家父母早已安排好兩人未來的規劃。

男主也是沒有主見的人,是一個乖乖男的形象。

女主讓他逃婚,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一切的偽裝也是徒勞。

他沒有像七月那樣勇敢,他不渣,他是懦弱,是一個被家庭呵護的花朵,像極了大多數人。

七月在居民房的場景。

桌上的蜂花護髮素、硫磺皂、雙喜痰盂罐,90年代老東西還原的很不錯。

蜂花護髮素真心推薦,良心國貨!

這胖子出現了好幾次。

以後別問我哲學性的問題,金句!

可是物是人非,唉。

背後出現的是瓦格拉頭像。

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徵、全球流行文化的標誌,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後面明信片也出現,有沒有發現安生寄的都有這個頭像。

不是我較真,怎麼感覺」家明「這兩個字感覺像被摸過很多次的痕迹。

而且想吐槽明信片有微信二維碼……

背景是黃家駒、性手槍等一大批搖滾樂隊。

其實老實說搖滾圈確實有一個「27俱樂部」,背景是崔健的音樂《花房姑娘》,剛好應和著。

27是個在搖滾圈流傳的數字,絕大多是搖滾人都是在這個年紀去世的。

後面還出現許巍的《方向》。

我想說導演膽子很肥,哈哈。

北京、清晨、衚衕、女人、痰盂罐、搖滾、吉他手,再現當年王菲和竇唯那件事。

看到這一幕,我更加確定了。安生是……王菲?!王菲女兒」tong tong「。

《it"sjustwhatwedo》主題曲:竇靖童,/(ㄒoㄒ)/~~

性格還真像。

2000年,兩人19歲,感覺這個細節沒做好。

我知道導演是想提示是2002日韓世界盃,但這個球服好像不對吧?

前面提到一個自私的表現。

但七月來到男方家庭中時,在外人面前,她不得不學會壓抑和偽裝。

這裡也是一個七月自私的表現,為了讓安生忘掉男主,寧願不接電話。

安生也不傻,立刻明白。

她為了好朋友,寧願放棄自己喜歡的人,所以她一直在讓。

而七月最後一刻才明白,不是因為男主,而是她明白讓出來的東西,終究會守不住。

立刻升華,所以這是一部傳統女性崛起的影片,本片最大的亮點其實是七月從固步自封到自我解放的故事。

手機摔碎早已暗示兩人結局。

後面這段夜跑很有深意。

這段其實是安生決定跟男主在一起:也不能跑一輩子吧,累了總得停下來,我們早該停下來了。

但男主沒有答應,因為雙方父母已經計劃好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所以接下來他決定跟女主結婚,就是那段存摺的戲碼。

男主一開始就跑錯了方向,他不敢去爭取自己的愛,而是一味地選擇逃避。

身邊有個陪伴自己多年的女孩,明知是錯,但錯一輩子又何妨?

悲哀嗎?中國教育體制的弊端顯露無疑。

七月拯救了,可誰又來拯救他呢?

如果有另一個女人向他表白,他明知不愛,還是會選擇假裝去接受愛嗎?

叔即便化身成小叮噹也不知道呀。

結尾一個熱情似火,一個安穩如水,服裝上交換,人生軌跡也發生改變。

每個年輕人應該一開始跟世界開戰,然後才有條件跟世界講和,不然,世界弄哭了你,你卻只能抱怨這是個殘酷的社會。

第一種結局是安生在車上欺騙男主:七月生完小孩去過自由的生活;

第二種回到屋內回憶真實結局:七月大出血死亡;

第三種結局是小說的結局:安生寫在小說中的是七月沒有懷孕,兩人機場送別;

合情合理,理所應當。

很不錯的一部女性電影。

值得我浪費。

作者介紹:

愛吃棒冰的魚 電影細節殺手,有殺豬,殺羊,殺人,為何不能殺電影?


安生說她只活到27歲。

27歲死的真就是安生,因為安生代表著自由,活下來的是追求安穩生活的七月。

安生和七月是一個女孩的兩面。


原來周冬雨的演技是在線的!


前言

坦白說,第一次觀看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時,我沒覺得它有多出色。1小時40幾分的片長,似乎有些太短了。周冬雨和馬思純有好幾場極具爆發力的戲,但由於劇情的節奏過快,很難品味出個中精妙之處。 我只知道,周冬雨結尾的那場哭戲極具感染力。不經意間,我發現自己來回看了不下十幾遍。這就讓我覺得恐怖了。然後回顧整部電影,我才發現整部電影的精巧之處,並不僅限於周冬雨的那場哭戲。劇中有不少伏筆,第一遍甚至第二遍都未必看得出來。然而,正是這些伏筆,使得這些人物,真真切切的活了過來。我並不懷疑七月和安生是虛構的人物。雖然兩位主角的性格都在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有了極大的反差與變化,但導演對細節的把握,編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兩位主角出色的演繹,使得這裡面的角色充滿了連貫性。 一開始,本文是沖著細節去的。但不知不覺,筆者就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寫上癮了,請諸位見諒。

家明的性格

家明沒有追下車,而是把一摞名片拋給了安生。這個男人,還真的是不知道什麼是主動啊。

安生的家境

安生缺乏父母的關愛不假,但她的家境一定還是相當不錯的。

可以看得出安生的媽媽的裝扮很考究。而且安生家裡還有私家車。

而且從安生媽媽的追悼會的規模也可以看得出來,安生的媽媽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可惜,追悼會結尾,竟然一個留下來安慰安生的親人都沒有,唉。

山洞口的微笑

嗯,作為一個體育渣,我千幸萬苦地爬上了山,不是為了進山洞看看,不是為了偷偷嚇一嚇你們。就是為了等你們出來讓你們看一看我最燦爛的笑容。

你咋不問,我為啥沒進去呢?

大家心照不宣好了。

山區的公交車

七月看到自己的公交車超過了蹬自行車的安生後,把頭放在了家明的肩膀上,臉上的表情不知是喜是悲。或許兼而有之吧?

眼神是悲的。家明你個渣男。嘴角是喜的。安生畢竟好閨蜜,會把握分寸。

問候家明

快結尾的時候,李瞳瞳約了蘇家明在咖啡館見面。她問的問題是『你是我爸爸嗎"?

瞳瞳為什麼會這麼問?

因為每一張明信片的結尾都寫著『問候家明』, 而『這說明媽媽(安生)很愛你(家明他)』

就連剛上小學的瞳瞳都看得出來安生對家明的愛,安生會不知道?她是否有考慮過,七月有何感想?

註:一開始我覺得上海之行時,七月抓住這一點難免有些小題大做,但小瞳瞳這麼一說......

七月第一次回安生的明信片

內容重點在於高考,大學,擇業,未來規劃。

對比安生寄來的明信片,『我們到處亂晃』。

不知七月是否有意無意的在提醒安生,倆人,或者說,安生和【七月+家明】,已經是不同道路上的人了?

價值觀的變化

影片前半段,安生把七月帶回了自己組的小屋。二人穿過狹窄的街道,陋巷,到了安生的小屋。

小屋雖然簡陋,破舊,但二人此刻有的只是興奮與開心。七月對於便桶,此時還是停在『土死了』的態度,只覺得好玩。

再對比一下七月在上海對於旅社的態度。有意思的是,七月在兩個場景里都做出了抬頭的舉動。

可惜,人總是會長大。 似曾相識的場景,可惜當年的那種感覺,已經再也回不來了。

安生的背包

注意安生和七月在上海的行李。七月的是一個輕便的旅行包,而安生是一個沉重的雙肩背。這說明什麼?安生缺乏安全感(因此需要把全部家當背在身上?),而七月更嚮往洒脫?還是說安生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不回家的準備?

項鏈

家明偶遇安生時,倆人在餐廳喝咖啡安生抽煙時,鏡頭給了安生脖子一個特寫。此時,安生脖子上掛著的已經不是那個玉墜,而是銀色的項鏈了。

家明的眼神明顯可以看出失落。

可是,他不知道,銀色項鏈下掛著的,其實還是他的玉菩薩。

這個盒子里收藏著的,應該是安生最珍惜的人的東西了。

女孩子無論走哪條路,都是會幸苦的。

七月的媽媽如是說。

七月真的成為了一個例外。

她真的過上了無憂無慮,自在探索世界的生活。可惜,只是在安生的想像中。(導演你的意思是不是女孩子要活著就別想走不幸苦的路?你出來我要好好和你談談人生)

『沒有了那個,心裡會不會空蕩蕩的』

此處指的是家明的掛墜而不是二人經常開玩笑有沒有穿的文胸。原因有三:

1)鏡頭重點是在安生的脖子上。

2)鏡頭切回到山裡安生第一次見到家明掛墜的時刻。

3)二人身穿的是睡衣,在那一刻沒穿文胸也是自然。

明喻是家明的掛墜,隱喻是家明本人。

安生的回答是『習慣了就好』。說明她並沒有終止喜歡家明,而只不過是習慣了沒有家明的生活。

臂彎

影片前半部,第一次去安生的出租屋時,安生就曾叫七月躺倒自己的臂彎里。

直到結尾處,七月與安生重逢後,七月才這麼做了。(注意安生,連手型都沒變,演技贊一個)

倆人之間的隔閡,從十五歲到二十七歲的十二年後才終於再度消散。注意安生"你怎麼現在才來找我,快到我臂彎里來後"臉上的微笑。

可愛的瞳瞳

從小就懂得『我請你出來自然是我掏錢』的道理。

再加上安生衝進餐廳時氣急敗壞的模樣,可想而知安生對於瞳瞳的保護意識之強 (不僅自己保護瞳瞳,還教育瞳瞳要懂得自我保護。自我保護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自尊,自主,自立。)

安生對於瞳瞳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感?自己從小缺乏家庭關愛以至走岔的經歷,以及對於好閨蜜的愧疚之情。只能說,瞳瞳既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安生必然不會虧待她。誰是你親屬?

『敬請節哀, 我節哀個屁啊』。一開始,安生還在對自己嘴硬:『死的又不是我的誰,我有什麼好節哀的』。可惜這自我保護的偽裝維持不到二十秒就崩潰了。

安生對著死亡通知書的哭訴。相信大家都聽過類似的話,比如小時候『你這麼不聽話,誰是你媽媽,我沒有這麼淘氣的孩子』,等等...

不把七月當親人看的話,是斷然不會這麼問的。

對比十幾秒前的反應,別有滋味。

可憐的安生,再度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最後抽了幾下鼻子,然後瞬間歸於平靜的鏡頭,不禁讓我想起了潛伏里的余則成:他(她)知道,自己只有這一夜(刻)悲傷的權利。

瀟洒的人活不過27歲。

電影里如是,現實里亦如是。

君可見過,過了二十七歲還不被生活壓力壓得穿不過氣來的人嗎?大部分人就是在這個年紀,被迫向現實妥協,收起浮躁的心,過上踏實的人生。

你怎麼也二十七歲死了?『也』 有幾個意思?還有誰二十七歲死了?那個嚮往自由的安生。

老趙

老趙不是虛構的人物。注意在小瞳瞳去找家明前,安生用七月的名義寫的第一個結局中短影片段曾出現安生和老趙一起經營咖啡館的畫面。

而在結尾,注意安生背後的場景,以及那個男人。

我們最終,都得向現實妥協

找茬時間

七月的死亡通知書上,敬請節哀打錯了


電影《七月與安生》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多大期待。可能就是國產青春片類型的小打小鬧,不會拍的多深刻。

今天看到騰訊視頻的會員首播,隨著影片的推進,自己也哭成了淚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個從小玩到大的同性好友,稱之為發小、閨蜜。可長大真的一點也不好玩,人複雜了,感情也就不簡單。

七月是溫暖的家庭里滋養出來的乖乖女,漂亮、乖巧、成績好。

安生從小喪父,母親冷漠,缺愛的她眼神總是透露著一股戾氣。

原生家庭的反差,註定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七月在良好家庭的滋養和教育下,上最好的高中,順利升大學,畢業在銀行工作。

安生進了職業學校,沒有良好的教育,她只能和一樣沒受過什麼教育的青年廝混,為生計奔波,穿行於夜場酒吧。

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並沒有影響兩個人之間的友情。直到蘇家明的出現。

蘇家明與安生第一次遇見就互生好感了,你看蘇家明獃獃的望著安生的小臉,安生回過頭偷偷咧嘴笑的燦爛。這也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蘇家明最後又接受了七月的表白。可能是不確定自己和安生這樣的人是否還會有交集。

在酒吧里的對話

家明:沒想到七月的朋友那麼怪。

安生:沒想到七月的男朋友那麼無聊。

安生:你喜歡七月什麼呀?

家明:你。。喜歡七月什麼呀?

安生:我喜歡七月的一切。

家明: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歡。

七月說:我真想像她(安生)一樣。

家明說:你這樣也很好。

那一刻我以為蘇家明愛的是七月。

男人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感覺的女人。或許他兩個都愛,兩個都想要。

七月愛的是自己,影片一開始她就說了。她沒辦法愛安生像愛自己一樣多,可能對於家明也是。所以一個最愛自己的人,她對任何人的愛都會有所克制,無法熾烈,這也是家明和七月在一起九年卻始終忘不了安生的原因。

世界就是這樣,人們都要學會控制,學會保護自己,才可以像七月一樣過看似穩穩噹噹的生活。安生太容易把自己交付出去了,對七月的愛多於自己。她沒有按部就班的生活,也無法這樣生活。她太真實,沒有人教會她偽裝和剋制,前半生過得一塌糊塗。年少的時候,或許你我都像安生那樣,認真的對待感情,認真的喜歡一個人,慢慢長大,才學會少付出,多愛自己。有些人,學不會自私,但漸漸的就學會了。

聽過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即便七月按照父母的安排,踏踏實實的走每一步。也沒能過上安安穩穩的一生,新郎在婚禮當天跑了。小城人言可畏。不過七月的母親真的很有智慧,當女兒走進人生的低谷,她說: 過的折騰一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希望我的女兒能是個例外。

但她沒能如願,七月的前半生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漂亮,令人羨慕。但幸運女神沒有一直眷顧七月。在她27歲的時候,生活露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她選擇生下她和家明的孩子,做這個決定,不僅因為她愛家明。還因為她不想放下18到27歲這段屬於他們三個人的青春。

七月從一開始就知道安生會把家明讓給她。或許是出於對家明的愛,或者只是不能接受自己先喜歡的男生卻愛安生,更不想拱手相讓,畢竟她愛的是自己,所以她裝作不知道。

她對安生說:其實我們倆都很愛裝,可是你裝不像,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你就是太笨了,老是裝腔作勢,一點也不會掩飾自己。

說的多透徹。七月裝作不知道家明和安生之間的情愫。從小她就很善於隱藏自己,怎麼討大人歡心,怎麼裝乖,這個她最擅長了。

人不就是這樣,帶著面具生活,裝著裝著,自己都信了。

電影的最後,七月在生下安生後大出血死了。那一年她27歲。

七月和安生就像是彼此的影子,一不小心變成了對方的樣子。

安生說:一輩子太長了,我只要活到27歲。

但最後七月在27歲的時候走了,而安生卻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也因為七月留下的孩子,她不得不選擇安定下來。

整部影片基調悲傷,沒有雞湯,沒有正能量,甚至有一點三觀不正。可能源於作者對生活的認知,但不得不說,影片對兩個女孩心思的刻畫非常到位。

生活不會那麼輕鬆,但希望你快樂!


1、安生和吉他手在一起的時候在北京衚衕早上去倒夜壺。

2、女兒叫tong tong。

其實也沒什麼細思極恐的,人家都大大方方用浮躁當插曲,讓竇靖童唱主題曲了。

另外,南方小城的姑娘跟著搞音樂的男朋友去到北京這個情節也讓我想起了陳可辛的另一位女主角。


13歲七月在吃包子時只吃餡不吃皮,但去家明家時就連皮一起吃了。

七月最愛自己的人面前是最真實的。

但她對於最愛的人也是最自私的。

她對安生那麼好,但她卻一眼看得透安生只有她一個人,她的一丁點愛都會是安生生命里的一道光。這是她手上的一張牌,為了友情這場博弈,她最後打出來了,打得很漂亮。

她把自己活成了安生。

因為從小,她其實是更勇敢,更無所畏懼的那一個。

馬東東在奇葩說里指出柏邦妮的邏輯錯誤,他這樣說。


安生和家明在酒吧里問彼此喜歡七月的什麼,家明說喜歡七月的一切,安生說七月的一切她都喜歡(大概是這樣,原話記不清了)。

仔細想想,家明口中的七月的一切是不是也包括七月最好的朋友安生,而安生口中的七月的一切是不是也包括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所以在那個時候,他們就借用七月來向彼此告白了。


看到三分之二處突然以為這片子和 搏擊俱樂部 一樣,七月和安生是一個人的不同人格。。。


《七月與安生》里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三個細節,最後一個藏得好深

《七月與安生》是今年最好的電影,兩位主演馬思純和周冬雨都獲得了金馬影后。這部電影不但主演演得好,劇本也非常的精巧,裡面藏著好幾個不容易被人看出來的細節,特別是最後一個,我看了好幾遍才看出來。

一,安生買胸罩磨蹭暗示安生內心的糾結

在電影《七月與安生》里,胸罩在電影里很重要的象徵意義,七月戴胸罩象徵著偽裝與束縛,而安生不帶胸罩象徵著真誠與自由。

七月穿的文胸樣式土,說明她性格保守。

可是文胸是她媽媽買的,說明七月自己沒有選擇,她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觀念,都來自於父母的教育與控制。七月說話喜歡說「我媽說」,就是一個證明。

七月在內衣店裡磨蹭來磨蹭去,說明七月選擇的糾結,是穿呢還是不穿?是穿洋的呢還是穿土的?七月的這種糾結說明了她性格的兩面性,為她後面的轉變作了鋪墊。這麼重要的內心戲,導演一句話就帶過,導演的表達方式真的很含蓄。

二、安生去找吉他男時暗示吉他男是個渣男

電影中,安生為了不陷入七月與家明的情感糾葛中,主動離開去找吉他男。通過前面安生對吉他男的介紹對比,導演已經暗示吉他男不可靠。

安生跟七月介紹吉他男的時候說,吉他天天給她唱歌,要唱至她跟他走為止。

可是最後卻是安生去找吉他手,說明吉他手並沒有真的唱到安生跟她走,那隻不過是他泡妞的一種手段罷了。這也暗示了吉他手後來會見異思遷。

三、時間線的錯位——這個細節藏得好深

我們都以為,電影中的時間線是,安生跟電影導演談完後回家,路上遇到家明,回到家裡後打開電腦看《七月與安生》小說,可是這裡有一個藏得很深的細節,安生並不是跟導演談完回家的地鐵上遇到家明的。

安生回到家裡第一次打開小說的時候,小說只有五章。小說前五章的內容只寫到家明與安生同居被七月發現那裡。

而家明在地鐵上遇到安生時卻說,他在小說里讀到安生結婚到國外生活了。這個情節在小說的前五章里根本不可能出現。

所以,安生根本不是在與導演談完後遇到家明的。

那安生是什麼時候遇到家明的呢?

電影里還有一個細節,安生再看小說第三章之前,安生把家明的名片放進了她的收藏盒裡,安生應該是這時候遇到家明的。所以,電影的時間線應該是這樣的,安生在見了導演後,回到家裡開始看小說第一章和第二章,看完第二章後,在工作下班時遇到家明,並拿到家明的名片,回到家裡後把名片放進收藏盒,然後看小說第三章。

好的電影總是能讓人不斷咀嚼回味的,《七月與安生》在劇本上設計得這麼精巧,難怪能獲得那麼大的成功。與其看那些腦殘電影亂費生命,不如多看幾遍這種用心的電影。

文/謝小樓

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註:圖片來源於《七月與安生》電影截圖

微信公眾號:倚劍聽雨樓 恭候大駕

之前寫的,因為覺得有些細節欠妥,所以刪了,換上最近寫的這個。


在餐廳爭吵時安生說家明不知道你是什麼人我還不知道么 忽然就想到了13歲吃包子時七月只吃餡兒不吃皮還說吃東西 只吃自己愛吃的就好了 七月媽就讓她別那麼自私 之後討喜的安生夾起包子皮說她喜歡吃 擺明了是讓著七月 18歲時喜歡同一個人安生還是讓給了七月自己離開(台詞記不住了但意思還是那個意思)


1,去爬山的時候,七月讓家明上去找安生,然後自己偷偷跟過去看他們兩個,這故意考驗說明七月心思縝密對家明安生也不信任

2,在火車站,七月去送安生,那時候七月已經知道安生喜歡家明,還故意問安生愛不愛那個吉他手;雖然哭的梨花帶雨,其實心裡是希望安生走的

3,火車上,安生探出頭來跟七月告別,看到玉佩漏出來,然後故意說 你不想讓我走我就留下來。這是故意考驗七月選擇安生還是家明。七月還是放棄了她,安生在火車上大哭。

4,安生通過家明愛著七月,七月為了自由放棄了家明,所以家明看似是矛盾的導火索,其實只是炮灰。

後面想不起來了…

更一點

5,安生在與七月和家明一起騎自行車爬山的時候,開玩笑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搶了我的七月,如果我贏了,你把七月還給我(大概是這個意思記不清了)。安生這句話看似開玩笑,其實說出了她的心裡話。之前七月一直是安生一個人的七月,七月承擔了自幼孤獨的安生全部的愛,安生不想看到七月被搶走,於是她明明知道七月發現了她和家明的事,還要明目張胆的每次給七月的明信片上都最後問候家明,而不是直接寄明信片給家明。她想讓家明和七月有隔閡,不想讓她的七月被搶走,所以,在最後家明逃婚,七月生育後,她說以後咱們兩個一起過,你做好媽媽我做壞媽媽。


安生的媽媽有錢,而安生不願意用她媽媽的錢,即使後來她媽媽去世了。

然而後來李曈曈長大後的鏡頭,我們看到的是家裡請了阿姨,開了豪車的安生,極有可能是同意了繼承母親的財產。

自己再窮再吃不上飯也不願意低頭,為了七月,為了七月的女兒,堅持了二十多年的驕傲都不要了


安生高中都沒上過,遊戲人間多年,在生活穩定之後開始學英語,教材直接就是劍8……


我感覺,安生跟七月應該是同一個人,雙重人格的那種。本片是向美國講多重人格電影的致敬!之前叫七月,家庭變故被領養後改名安生。家庭變故的心靈創傷導致自己精神分裂,雙重人格,幻想曾經的你和現在的你在一起。家明愛安生,也接受了她的雙重人格。但安生愛自己另一個人格(就是七月)有時勝過了愛家明。安生幻想著沒有被領養,沒有上大學的自己,並跟自己通訊著,細思恐極!


其實第五個結局才是真的

這是第五個結局:

我叫七月,各方面都中等偏上的普通女孩,本來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好,直到遇見了安生。

她很漂亮,第一天就引起了全班男生女生的注意。真希望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啊。軍訓時我看見她的松鼠跑了,就用念力祈禱松鼠會跑到我身上,讓她注意到我。但是這種小概率事件並沒有發生。

她和她的朋友做了很多我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她的朋友有的是班裡學習最好的,有的是班裡家境最好的,有的是班裡吉他玩的最好的...總之我都排不上隊。

終於有一天我和她成為了同桌,我們一天中有很多時候在一起,她開始注意我並把我當成了朋友。我想我們終於可以一起做很多事了,我可以請她來我家玩,可以對她好,我們要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好朋友啦!

可是每個課間和周末都有別人圍著她玩,每次試圖叫她去我家她都被別的朋友約好了。不久我們的座位就被調開了。我依然每天關注著安生,但安生對我一直和對別的同學沒什麼兩樣。

讓我開始忘掉她的是一個叫家明的男生。我很喜歡他,在我的主動下他和我在一起了。有次我和家明一起出去玩巧遇了安生,傷心地發現家明的目光全程追隨著她,事後也一直打聽著關於安生的事。有次我還看見家明試圖接近安生,但是安生對他不屑一顧。

我開始明白家明和其它一樣,最吸引他們的是安生這樣的人,和我在一起也許只是因為我用了很多努力迎合他們讓他們覺得舒服。我知道家明沒那麼喜歡我了,但還是捨不得他。沒捨得說破分手。

後來家明去了北京,我去找他時發現他屋裡還有一個女人。我罵那個女人時真希望家明屋裡的女人是安生啊。這樣我就不用面對一個事實;我對家明真的沒什麼吸引力,沒有那個「安生」出現也會有別的「安生」的。

我離開了家明,公司因業務需要調我去加拿大,我很爽快地去了。並設法輾轉聯繫到了畢業後只有同學會才會見過的老同學安生。她嫁給一個有錢的老闆,已定居加拿大了。也許是因為同在異國他鄉,這次我們真的交上了朋友。她物質富足,什麼都不缺,只是有時閑自己太過清閑。聽了我和家明的故事之後,她很支持我釋放自我,說遇到更好的自然會把那個叫家明的忘掉。

她的鼓勵正符合我想接近她的原因,我比初中時還努力地接近她,我想了解她的生活,學習她,成為她。她是真心待我的,但每次我和她出去,不管是隆重的場合,還是嘈雜的酒吧,人們更多都被她吸去了目光,哪怕知道她已婚,而對我,總是興趣缺缺。

和安生為友的短暫時光不久就走到了盡頭。那段自由自在的日子對她沒什麼負擔,但追隨她的我已經喘不過氣。花在玩上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影響了我工作的業績,我要被調回去了。玩時的花銷也讓我十分拮据。我才慢慢意識到我忽略掉的一些實事:安生家境殷實,性格也好,會默默體諒別人的感受而不說,相貌也是絕品,就算自由自在的時候不小心玩脫了,沒有家裡接著,也有男人接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是是誰都有能力過的。

回國後,家明來找我挽回感情,我沒有拒絕。不是因為從加拿大和安生身邊逃回來的狼狽,更是因為我發現我懷了他的孩子。奉子成婚,多麼俗套,和我小時候對婚姻的想像完全不同。婚禮上我甚至無數次想逃,我不敢,我還暗暗希望家明能逃,但他也沒有。

沒滋沒味的婚姻里,我愛上了寫小說。有時我會為了故事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想起安生那隻松鼠,想像它跑到了我身上,安生認識了我,和她冒險和共同經歷的也是我。小說里的安生還是那麼漂亮,但是她家庭可能不幸,也沒什麼朋友,這樣她才會像我羨慕她那樣羨慕著我呀。最好我的男朋友,她也渴望,而並非不屑一顧。我對她不好,她會在意並傷心。我說她的一切都是我給的,她也不去否認和還嘴。

我先寫了一個安生被拋棄並生下孩子死了的結局。小說要拍成電影時男導演說不客觀,安生這樣的女人不會沒地方去。家明也不會放棄安生去找七月。於是電影里變成,七月自由了,七月死了,但家明和安生都始終無法忘懷七月,思念著七月,七月永遠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只有我才知道,在真實世界的第五種結局,是安生並未和我深交,並且始終衣食無憂,安穩與自在兩全。家明愛上了一個年輕很多的女孩,離開了我。

我叫七月,是個寫小說的,活的很慫,勉強還算安穩。安生與家明,都過得很充實。沒有一個人還會花時間想起我。


最細思極恐的就是:大部分熱門電影都能在知乎上找到「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的問題


林七月和夏洛一個媽


電影隱藏的主角,是「母親」。「母親」這個意象,代表的是,人的渴望和破滅,生命的消失和誕生,周而復始。

安妮寶貝寫了很多故事,在我眼裡,一直都是同一個故事。

很多人在噴她。

可從我開始看,到今天,我卻一直覺得,她一直在思考的是,我們到底是誰,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為了被愛嗎,那麼如果沒有愛不存在呢?

她的每一個主角,擁有著一樣的性格特徵,只是像多重空間一樣,結果看起來不同,可是最後,又殊途同歸。

「期待愛,愛破滅。期待證明愛,愛消耗。但對愛的渴望,依舊生生不息。」


《七月與安生》這個故事最早是刊載在《八月未央》上的。

《八月未央》是一本書,第一篇是一篇同名小說。

那年我讀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故事,已經寫盡了全本書的所有內容。

而整本書,《七月與安生》,已經是最溫暖的故事了。現在,我依舊這麼覺得。

這故事我摘取一下網上的大意,

女主人公叫未央,有個叫喬的好友,喬的男朋友朝顏。

朝顏見了未央一面,便愛上了未央,與喬分手。

喬因嫉妒悲傷在與未央去北方的機場里自殺了,而未央也沒有與召顏在一起,朝顏去了國外,給未央留下了一個孩子。

朝顏愛未央,但是更愛的是他自己。

因為朝顏這類男子的懦弱,所以他們註定不會在一起。

是以第一人稱來描述「未央」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成

未央=安生(安生更平和,或者說更絕望吧。未央的母親還陪伴過她,安生從來沒有。)

喬=七月

朝顏=家明(家明更溫暖一些,但同樣懦弱。)

電影里,七月對家明說:是我走到你跟前的。

而小說里,是這樣的。

  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的時候,是十三歲的時候。

  新生報到會上,一大堆排著隊的陌生同學。是炎熱的秋日午後,明亮的陽光照得人眼睛發花。突然一個女孩轉過臉來對七月說,我們去操場轉轉吧。女孩的微笑很快樂。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著她跑了。

  很久以後,七月對家明說,她和安生之間,她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只是她心甘情願。

  雖然對這種心甘情願,她並不能做出更多的解釋。

我卻牢牢記得這句話,那天看這句電影里出現,簡直頭皮發麻。

在《七月與安生》里,對安生的臂彎描寫,安生錯愕的那個瞬間,我的感知並不是:「七月,你有男人了。」

而是:「男人,難道可以代替我嗎?」

安生去找蘇家明時,是這麼說的。

「你就是蘇家明嗎?」

那一系列話,很像女孩子要出嫁前,父母心裡的潛台詞。

還有酒吧那段。

安生問家明,「你喜歡七月的什麼?」

然後安生自己又說,「我喜歡七月的一切。」

在安生的眼睛裡,一直看著七月,是她從小的渴望,有一個家,有和順的生活。

而她願意保護七月,就像保護年幼的自己一樣,那時她沒有母親保護,現在,安生對七月,像一個母親。

「我的朋友告訴我,對男人,要主動一點。」

有些人說,七月對家明,是主動的。所以七月愛著家明。

可是這句話,在表白的時候去講,不會覺得很奇怪嗎。

七月聽父母的話,也聽安生的話。

這正是一個她作為一個孩子心態的真實寫照,只有孩子才會在沒傷害的情況下,毫無顧忌地去相信一個人的話。

  我說,告訴你自己,男人是不可靠的。你要和我在一起。

  喬在恐懼中哭叫,可是我愛朝顏,我每天都在想念他,我想和他結婚。她的眼淚飄落在大風中。

  我放掉了她。看著她掩住臉跪倒在地上,我說,他愛的是我,不是你。他要去日本了。

七月與安生也是一樣,安生一直竭力在想讓七月看清真相,也想讓七月只愛她一個。


我一直覺得,安生從來不喜歡家明。

如果說是安穩,一塊玉,可以代表七月的陪伴和飯菜的溫暖嗎?那塊玉,怕是作為,友人送的一份珍貴禮物而已。

如果說是自由,安生本身,還不夠自由嗎?

安生太害怕失去了。在安生的心裡,七月是第一個「給我暖,免我無枝可依的人」。

安生選擇那個搖滾歌手,我覺得也是在模仿七月,

「你戀愛了,我也該戀愛了。所以,我們是一樣的人。我們還是可以有很多話題可以分享。」

只是安生自己怕是都明白,這份愛的虛假,所以安生不要七月的回信。

安生在家明屋子門口被七月撞見的時候,她臉上沒有半點惶恐,她的臉上只有對七月「上次我怎麼那麼凶你,對不起」的悔恨。

起碼我是沒看出,安生哪裡在乎家明。也看不出,家明身上,有哪一點,會讓安生心動呢?

安生很早就看透了很多東西。這樣一個簡單的蘇家明,其實也就是七月的替代品而已。

她不理解,為什麼女人都會因為男人而動搖意志,為對方笑,為對方哭,一如她對母親的不解。

七月徹底爆發,多年的隱忍、偽裝在這一刻如火山噴發,她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我沒

有人愛你」,她說「你所有東西都是我給你的,你跟我搶,你敢嗎」。

安生噙著淚搖頭:「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安生的反應,其實很平靜。她知道七月是在生氣。

七月這句話真的非常非常傷人,我覺得,安生的平靜,是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是這麼想的,或者說,她想過很多遍:「這個世界上除了七月沒有人愛自己。」

所以,她說出了她一直在想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

安生對家明,在我看來,是愛屋及烏而已。

安生從頭到尾在乎的,都是失去了七月,七月說了她什麼,七月和誰在一起,七月幸福嗎?

在後面的鏡頭裡,七月笑著看安生,「不覺得脖子里空空的啊?」

安生的表情里一點錯愕和情緒,都是沒有的,卻是微微笑了、

這個表情的解讀,同樣要回到書里,安妮寶貝一直會去反覆描述這種表面的平靜。

  我的名字叫七月。當安生問她的時候,七月對她說,那是她出生的月份。那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熱。對母親來說,酷暑和難產是一次劫難。可是她給七月取了一個平淡的名字。 就像世間的很多事物。人們並無方法從它寂靜的表象上猜測到暗涌。比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相遇。或者他們的離別。   而安生,她說,她僅僅只證實到自己的生命。她攤開七月的手心,用她的指尖塗下簡單的筆畫,臉上帶著自嘲的微笑。那是她們初次相見的景象。秋日午後的陽光在安生的手背上跳躍。像一群活潑的小鳥振動著翅膀飛遠。

  那時候她還沒有告訴七月,她是個沒有父親的孩子。她的母親因為愛一個男人,為他生下孩子,卻註定一生要為他守口如瓶。七月也沒有告訴安生,安生的名字在那一刻已在她的手心裡留下無痕的烙印。

這個表情,像是安生已經接受了宿命,接受七月的任性和自私,又同七月一樣的安生。

只不過,一個被世俗認可,活在陽光下,一個看似不端,活在黑夜裡,做一個影子。

這個表情太絕望了。

因為安生似乎又燃起了希望,七月能夠搭理她,什麼都夠了。

二,電影隱藏的主角,是「母親」。

對《八月未央》的第一個情節印象是,描寫她的母親扔高跟鞋。

母親有很多雙高跟鞋。她把它們一雙一雙地排在柜子里,有絲絨的,綢緞的,軟皮的,刺繡的,珠片的……細高的鞋跟流瀉突兀的凄艷。她光著腳穿它們,有時候她獨自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地板發出寂寞的扣擊聲。

……

你就是我難以逃脫的罪。她會突然地尖叫,失去控制,然後她的鞋子一隻一隻地扔在我的身上。她追著我跑。她的臉上都是淚水。她的渾身都在顫抖。

這樣的憤怒不斷地循環。她除了孤獨,就是我。我是她唯一的愛人,敵人,對手,朋友。

去比較,《七月與安生》里,對母親印象最深的是兩句話:

「我媽說,女孩子長大以後,要適應很多不習慣的事。」

「你去吧。女孩子,無論走哪條路,都是很辛苦的。」

再看一個情節。

我相信我愛你。依然。始終。永遠。他沒有提起喬。喬是一個不能被提起的女子。 喬是在陰影里才能存在的女子。

兩年。無字的情書。我的孩子。JOE和朝顏。我等待時光的流轉和輪迴。

從信封里掉出幾片發黃乾枯的櫻花花瓣,無聲地,掉落在我的手心。然後隨風飄走。

這是八月未央里,一個相似的情節。

句號在我的理解里,代表著完結,也代表著一句話已經結束了。

我相信我愛你(其實,他也不知道愛到底是什麼)

依然(不因時光而改變)

始終(從遇到你的第一眼開始)

永遠(我不知道時光會走到哪裡,但我覺得它不會熄滅。)

踩影子那個鏡頭,有些人解釋成喜歡,我想得會更深一些。

在陰影里才能存在的女孩子,這一句,我的理解是,她隱喻著「影子」,依託另一個人,才能得到愛。

七月和家明,都是生來有家庭保護,有父母的疼愛。

只有安生,是從頭到尾沒有得到過父母之愛的。

當然這是我的理解。

在安妮寶貝的書里,反倒比我的理解,要陽光的多。

十三歲到十六歲。那是七月和安生如影相隨的三年。

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一起做作業。跑到商店去看內衣。周末的時候安生去七月家裡吃飯,留宿。

走在路上都要手拉著手。

再看《八月未央》的結尾吧。

朝顏給我寫信來。他說,我在東京一切安好,只是晚上失眠的時候會聽到風和雲朵呼嘯的聲音。還有喬的眼淚。如果沒有你,未央,也許我早已經和喬結婚,平淡地生活著,在上海。很多次我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可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要這樣的結局。你好嗎,未央。還有,喬好嗎。

我沒有給他回信。我的腹部一天比一天隆起。對生活我是無所畏懼的人,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害怕失去,或者有什麼東西極力欲得到。如果曾經有過的,我想是愛。但現在我感覺到安全。

我一點也不想遺忘他們。我想我的母親,她穿著高跟鞋在地板上走來走去,她像朋友一樣對著我暴露她所有的孤獨和絕望。還有喬,她的快樂,她的沒有任何預感和設防的快樂,曾經一度讓我充滿希望,只有和她在一起,我才能平靜。然後是朝顏,我唯一的一個男人,那個笑容溫柔的男人,他給了我一個孩子。

我想每天看著他們,這樣才能讓我的孩子像他們。可是我只有喬和朝顏的即拍得小照片,粘在手機上的,發黃模糊,漸漸剝落。我長時間地凝望它,凝望那些被傷痛和幸福打擊摧毀過的臉。 然後有一天,那張小照片消失不見。喬和朝顏的面容失去了具體的輪廓。只剩下記憶。

這一年上海的冬天非常寒冷。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感覺到徹骨的恐懼。我愛的人,一個一個地走了,一個一個地離開我。我以我母親的方式抓住了一個生命。可是我想,最起碼我不會後悔。

我在十五歲時,讀了這段話很多遍。今日重讀,依然對這句話感懷深刻。

然後有一天,那張小照片消失不見。喬和朝顏的面容失去了具體的輪廓。只剩下記憶。

就像「很多次我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可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要這樣的結局。你好嗎,未央。還有,喬好嗎」這段話一樣,安生一直想要的,只是有人能牢牢記得她而已。而不是當七月有了家明,就不再那麼親密。

如果不能愛,那麼傷害你,讓你記住我,我也不算是失去。


從我看安妮寶貝的書開始,就認為安/安生/未央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形象,形同影子,如同成長,最終消失,只能寫在紙上悼念。因為,記憶也不可靠而已。

她又隱喻了我們在兒時必須擺脫的戀父戀母情結,從世界而來,又被世界所虐,一直想抓住什麼,卻始終兩手空空。


你真的要找那個吉他手?

你愛他么?

挺合適呀!

多少人送給了這麼一句話,挺合適呀。


推薦閱讀:

七月與安生,我是否在你眼中看到了自己?
有喜歡安妮寶貝(慶山)的男人嗎?
為什麼知乎上對安妮寶貝(慶山)不那麼客觀?至少我覺得。?
《七月與安生》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話?
如何評價電影《七月與安生》與小說原著的結尾反差?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安妮寶貝作家 | 陳可辛 | 七月與安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