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豬籠城寨」怎麼調才可以顯得通透有質感,我調不好主要是前期還是後期的問題?(提供3張包圍RAW)?


謝題主邀。

真是熟悉的地方啊,我幾乎每年都要在這兒吃上半個月的宵夜:)

這個片子確實前期是有問題的,因為當天拍攝條件的限制,畫面天空缺乏足夠的對比,同時地平線位置上的景物由於水汽的影響細節丟失嚴重。

不過這樣的照片並非不能通過後期處理的方法做一定的彌補,而且坦白說題主已經調整得相當好了。對於一張本身遠景細節有丟失的照片,如果給我做的話思路也應該與您接近,用高光點創造天空對比,同時掩蓋地平線位置的細節丟失。不過作為一個鍵盤攝影師,估計我的處理結果可能還不如您,就不班門弄斧了。我從數據上來聊聊您的片子為啥不通透好了。

這是題主您處理過的照片:

這是題主您舉例的兩張照片:

右上角是直方圖,我把它打開的用意應該相當明顯了。在您看上去通透的兩張照片直方圖分布有什麼特點呢?首先大量信息堆積在圖標的中央區域,其次最高點更靠近中間而不是兩端。

當然前者直方圖略偏左一些,不過如果我們把畫面分解就會發現,色階60位置上的高峰主要受到了水面的影響,實際天空與建築的明度完全符合上面總結的兩個特點。畢竟作為一個雞賊的胖子我怎麼會拿一個不合適的照片舉例子呢。

如果我們回過頭去再看得更具體一些就會發現這兩張照片直方圖的平均值和中間值都接近128。這兩個值可以直接反應照片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數據在靠近128的時候,我們感覺到亮度比較舒適。而嚴重低於中灰的時候就很容易讓人從視覺上感到發悶,或者用題主問題中的形容詞也就是不通透。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值是標準差,當畫面中間值接近128的時候,標準差能較好的反映畫面反差的大小。上面兩張片子一張標準差是50,一張是60,顯然60這張的視覺反差感受要大一些。一般來說為了讓畫面呈現出合理的反差,我們會把反差數量控制在64左右。

從純粹的數據角度出發我們來修改一下題主的照片,可以發現當平均值接近120的時候,畫面通透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遺憾的是由於原本畫面中的亮部信息就不少,被曲線拉動之後直接堆在了高光位置上。

從數值上看,畫面標準差略大了一些;從圖表上看,高峰在直方圖兩側而不在畫面中間;從畫面上看,過曝了。所以我用了兩個不同半徑的高反差保留拉低了畫面中間調位置上的反差,然後用蒙版保護了一下脆弱的天空區域高光。漸變映射主要是為了平衡邊緣位置的顏色,這樣一來畫面看上去就比題主的原片通透了不少。

緊接著我本著既然已經蛋疼了的精神,從數據上做了一個很完美的結果。

當然了,數據並不能代表一切,畢竟數據完美的照片也可能是醬紫的:

但是呢,數據也可能說明一些問題,上面的分析是一個例子,而我們打開題主提供的樣圖還能發現更多的問題:

畫面中的天空原本就是缺少內容的,如果我們想讓畫面看上去通透,天空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死結,而更糟糕的則是地平線位置上的景物。我看了一下題主的照片EXIF信息,拍攝於5月16日,然後順手查了一下當時的深圳天氣預報:

如果早一天或者晚幾天拍照估計結果都會好上很多。如果只有那一天可以選擇,趕在六點以前爬樓,趁著水汽還沒有在地平線上聚集的時候,即使天空本身不會呈現出豐富的反差,至少地面的通透感也會好很多。

畢竟天盡頭的細節丟失,即使是使出洪荒之力,也是沒有辦法恢復的。


寫在前頭,這個答案很長很長,由幾個部分組成。

part 1,當我們評論後期,印前工作時候該怎麼有李菊福地評論。

part 2,具體我的後期操作以及思路,psd.

part 3,評論區,不要試圖跟阿Q講邏輯。

無裁剪原比例大圖

21:9偽電影畫幅

題主原圖

——————————————Part 1 分割線——————————————

由於我對photoshop的使用水平十分有限,所以相較於各種調整圖層的堆疊,我更傾向于思考,找出最效(懶)率(癌)的方式來完成修圖,同樣的,我廢話特多,這又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長的答。

首先,請在看本答案之前認真閱讀這兩篇出自Zeven design博客的,被我我說爛N次的文章(因為我只知道這兩篇→_→),包括之後的一些案例圖都引用於此。

Creating Depth in Art and Photography 圖片氛圍感建立的原理

Color Harmony: Why Hulk Wears Purple Pants 色彩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一部分,我先定義一下什麼叫通透的風光片,具體操作明天有空我會詳細截圖給大家。

這裡不得不感謝彭渤老師勇於現身說法的行為,所以我就用彭渤老師的圖和我的圖做個全方位的對比。

P.S 感謝被我用一箱魚丸賄賂來的某人的技術指導。

1.風光照必須保持原色?

討論問題,先學會說是不是,再談為什麼。

攝影作為視覺表達的一種手法,其中所包含的諸如色調影調blahblah,內容呈現方式等等的作用,始終圍繞的不還是——表達么?所表達的目的可以是記錄,可以是fine art,可以是表達一種情緒,也可以是一種社會現象,也可以是一段客觀嚴肅的歷史回顧等等等等,所以,「保持原色」重要麼?

此外,稍微具有一些電影拍攝常識,或設計常識的人都知道,前期永遠是最重要的,沒有前期的基礎,何來後期的發揮餘地?譬如電影里每幀鏡頭複雜的布景,光線分布、顏色區分、小到一個水壺、衣服,大到天空地景,哪個不是人為地,嚴格遵循色環里的顏色應用規律來干預的?

那麼,回到這張片子,單從色彩影調來說,毛病是什麼?顯而易見,大量分散分布的青、綠、黃紅的色塊,讓整個圖片的視覺重點十分分散,內容自然就混亂了。所以,這張圖的前期是有著比較大的問題的,因此,倔強地維持原色的意義是?另外既然維持原色,加了個核爆炸效果的目的是??

就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知乎里我十分欣賞的一位風光攝影師 @Timothy Wang (Lofter:Timothy_Entropy)的作品,正是對所謂堅持原色理論的最好回應。

2.什麼是通透?

大致上就是層次分明,反差足,暗部高光均能保持細節的意思。

就我個人而言,通透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

a.天氣(決定性因素)

題主這張是清晨日出後拍攝的,所以濕度較高,霧氣偏重,隨著視距向遠方移動,層次愈發模糊。那麼從前期來看,這張圖就不可能100%做到全圖範圍的通透。

b.反差

反差並不是一味的加對比度,反差更多是一種層次上的反差,視覺重點主次重要的區分,不同顏色的反差,明暗調的反差,甚至同一顏色上的不同明暗反差等等,所有的元素之間的區分,才構成了反差,同樣的,朦朧的感覺自然就是減弱全局反差即可。

以我在愛丁堡拍攝的圖片為例,嚴格的顏色控制、層次分明的光影分布,虛實有別的遠近關係,這就是我對反差的理解。

所以綜合天氣因素,要使這張圖通透,可以參考這兩副插畫作品的思路,暖——冷,實——虛,層次,清晰、偏暖色的,色彩豐富的前中景,遠景稍有層次但做出氛圍感(弱化的對比度,統一的冷色系色彩構成),即利用前後氛圍的反差來營造整體的反差以達成一個舒服的通透感。

——————舉個反例——————

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並不是你說的你「後期的嚴謹」只是因為我加了個烘托氛圍的暗角來壓制邊緣的微反差造成的。也正是因為邊緣反差的降低造成的視覺重心靠中。不過你一定要說反差越多越好,最好全圖都是很高的微反差。那我只能說這樣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完美詮釋~

值得一提的是,人最容易被兩個因素吸引注意力,1、分割線(地平線、天際線),2、高亮部分

從上文彭老師的辯解可以看出,彭老師對於視覺重心的膚淺理解僅局限於暗角襯托中心而已,並且對於視距、透視的理解也深度不夠,僅認為反差集中在中央區域即可,而不是按照前中遠景等來進行順序反差。

————————————————

我將我的圖的視覺重心做了如下分布,以路為視覺重心,使路的區域反差最集中,最高亮,存在感最強,向無限遠的遠景延展,反差分布和透視成關聯,前景暖色、色彩豐富,對比度、清晰度較高,遠景色彩統一的冷色,稍有層次,提供氛圍感,和前景互相形成反差。

反觀許多答題者的思路,如上文提及多次的天氣問題,遠景本不可能通透,而為了使它「通透」,硬生生的添加光暈特效上去,那麼全圖的所有視覺重心都會被這樣一個元素所吸引,本不存在也不科學的人造光暈,最高亮又正好處在分割線的位置,那麼全圖的重心竟然是這樣一個無層次無細節,同時又是後期添加的特效。試問,這樣加特技的風光片對得起自己前期的付出么,你拍攝這張圖的意義呢,本該挖掘的內容呢?

接下來,我用觀察圖層來對比一下彭老師和我的圖在反差這一點上的區別。

首先,控制變數,我將兩張圖都縮減為5000長邊。

複製背景圖層,建立高反差保留,像素都選擇26.1. 高反差保留的原理就是為了顯示出存在反差的區域,彩色部分代表反差部分,而無反差的區域則被50%灰所替代。

接下來建立一個U型曲線,目的在於將50%灰壓成黑色,暗部拉成高亮,即越亮、亮部分布範圍越大,代表整體圖的反差也越大。

我的圖作為對比圖

反差集中分布範圍對比圖,上圖:彭老師,下圖:我

放大100%細節對比

可以看出,在中前景方面,彭老師和我的圖反差程度相當,而到了中——遠景的部分,區別就十分明顯了。比如最顯眼的那棟高樓,路到遠景的延伸部分,彭老師的反差是很弱的。誠然,由於天氣原因,遠景是絕對不可能有太多層次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弱化中景到遠景的層次過渡,甚至全無過渡。當然,和@黃一凱 黃腦絲的完美直方圖比起來……→_→

3.色彩應用

既然彭老師認為我的綠色丟失了原色,只能電腦上看看,列印出來會是很慘的一坨黑色,那麼我們不妨先從色彩通道做個比較,列印輸出下文再做對比。

首先,我的影調色調調整始終堅持電影里的那一套,即色彩的對比應用,如上文所說,電影工業中,為了收束色彩,不讓色彩過於雜亂而分散視覺重點,畫面中的幾個主要色彩總是呈或相對,或相似分布的。如下幾張圖所示:

我再把我和彭勃老師的圖放進達芬奇里測試一下:

同樣的冷暖對比,色彩應用方面的區別程度之大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吧?部分原因是前期不足卻堅持追求所謂原色的產物,當然,更多還是細節調整上的問題導致的。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直方圖以及信息對比

直方圖方面,RGB總直方圖看不什麼問題,但是觀察單獨的R/G/B直方圖會發現,彭老師的直方圖中部存在明顯的突峰,這種不平滑過渡的直方圖一定意味著畫面出現了嚴重的過渡的問題,如何找到這個癥結容後再說。

平均值代表整體平均亮度,數值越高平均亮度越高,標準偏差代表對比度,數值越高對比度越高

彭老師的平均值由於核爆炸特效的存在,平均值104.73略高於我的93.50,而標準偏差68.67也略高於我的61.65,說明我和彭老師的圖總體對比度都偏高了些。

再看色彩通道對比

色彩通道里的灰度代表了對應通道顏色的信息量,越高代表對應顏色數值越高,即紅色通道純白部分=R值255,純黑=R值0,所以信息如果大量丟失就會顯現出純黑(暗部也必然偏黑),當然信息過高也並不一定就好。

R通道

G通道

B通道

每個通道都呈現一個共同特徵,也如上文所說,彭老師中景至遠景區域發灰且無層次。

通過對比,紅色通道方面,彭老師右上角那棟高樓出現了大面積的死黑,以及大量噪點,即彭老師所說的一大坨」色塊「。

綠色通道方面沒有什麼顯著問題,不贅述。

藍色通道方面就比較尷尬了……╮(╯▽╰)╭

很明顯的幾塊黑色色塊,都正好集中在被彭老師用來吐槽的」原色「——綠色植被。幾乎完全丟失的藍色信息,以及依舊存在的大量噪點,這也是為啥彭老師全圖綠色都突兀的主要原因。

對比一下我的藍色通道中的無色植被,嗯。

全局局部來看,色差明顯,大量紫邊未修復

我的

——————反例2.0——————

這個我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了。大家可以試一下隨便找張照片,去色,去RGB看看是不是「層次豐富」?然後加個漸變映射,選兩個補色,丟達芬奇里看看矢量圖,是不是「筆直得像一條線」?什麼叫色彩信息,色彩信息就是由於rgb三色分量的差異得來的,你rgb都是灰的那隻能說明你的照片原色已經丟失殆盡。不能說明你的「嚴謹後期」所以你費勁周章又是看rgb又是進達芬奇看矢量圖,就是為了告訴我,你原色丟完了么?

1.一句去色+漸變映射的話成功顛覆電影工業標準並再次暴露自己的無知。並且,看來彭老師對RGB通道,信息丟失產生的過飽和度,明度和RGB的關係這些嘗試也都是不了解的。

2.飽和度計算公式:飽和度=(色彩通道信息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

也就意味著當一個通道信息完全丟失,如下文彭老師的藍色,藍色通道為信息最大值=n,假設紅色信息完全丟失=0,那麼最後計算結果(n-0)/n=1,代表該顏色飽和度過飽和,輸出起來必然丑哭,同理,彭老師純正的綠色藍色通道信息丟失,代表其綠色過飽和,所以這也是為啥顯示屏情況下,他的圖中的藍色和綠色異常的辣眼睛,更不用說大幅輸出將更加放大他的丑。

3.sRGB色彩空間下的亮度計算:Y′709 = 0.21R + 0.72G + 0.07B

不談為什麼有這個公式,單這個公式中可以明顯發現,只要有一點綠色即能創造很高的亮度。同時,人眼對光亮的物體最為敏感,這也就意味著,綠色,必然是人眼最為敏感的顏色,那麼此時此刻,倔強地糾結那幾坨礙眼的綠色植被是否為原色,除了暴露審美無能和知識儲備的匱乏,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

接下來說一下那塊迷之突起是怎麼回事兒。

原理類似之前的反差觀察圖層,建立一個曲線圖層,對R/G/B三通道單獨調整,將三個通道的突起的峰值都堆到直方圖中央。

接著建立第二個曲線圖層,拉成倒U型,目的是讓中間區域高亮,以檢查問題所在。可以明顯發現,癥結所在就是遠景右上方天空。

就是這一塊

結合R/G/B通道分別觀察,發現彭老師對天空冷暖對比的處理,其實是兩個色塊的「劃斷」。

————————————反例3.0——————————————

最後這點更搞笑。。。直方圖上的突起不叫色階斷裂。

不要欺負我讀書少,色階斷裂時這樣事兒的。

所以呢,又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反駁論據,使用16bit還是8bit並不能讓圖片產生這種變化。對對理論上16bit確實是要過渡好一些。但是16bit的色階你顯示器能顯示出來?那個突起怎麼來的?是因為加氛圍光使用的濾色模式,所以把原圖大量處於逆光處的暗部推倒了中間。就這麼簡單。那麼天空中那神秘的印記是什麼?其實是因為合成hdr時過渡處因為像素干涉形成的像素重影,

看hdr原圖。

同樣的這裡也有。

1.看起來彭老師語文不太好。

2.突峰代表存在過渡問題,竟然被彭老師跟下文隨口提及的色階斷裂就關聯起來了?我能給出這麼多數據分析,竟然還會不認識色階斷裂?

3.16bit顯示器雖然不能完全顯示,然而彭老師依舊用重手後期+大量噪點親自證明了8bit區別於16bit的脆弱.

4.看不懂突峰自然也不懂該去修了這個突兀的過渡,解決問題而不是找借口。

———————————————————————————————————————

那麼為什麼彭老師的色彩應用有如此多的瑕疵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彭老師大膽創意的色調調整理解。

首先,在原圖為RAW合成的32bit HDR基礎下,彭老師創意性地選擇了RGB-8bit來處理,這直接導致了RAW的16bit 65536個色階調整空間優勢縮水為約等於jpg調整的8bit 256色階,所以稍微重手調整一下,很容易出現色階斷裂、信息丟失以及大量噪點的問題,因此,最大問題便是出在8bit這裡。

比如彭老師第一步的四個飽和度調整,從通道里來看,很明顯紅色通道里的信息已經丟失差不多了,並且有了肉眼可見的噪點?

藍色通道里的綠色植被區域已然接近危險。

然後接下來是重點了。8bit色階+亮度蒙版+光暈完美形成了核爆炸效果。亮度蒙版建立依賴於色階,所以如果不用LAB+16BIT最大化精度地建立灰度蒙版,基於RGB 8bit模式下建立的灰度蒙版不僅不是錦上添花反而是雪上加霜,讓本就脆弱的色階更脆弱,更何況彭老師又大膽地加了個核爆炸效果來製造「漸變」。

最後這四個全局調整,依然如上文所說,脆弱的色階需要小心翼翼的局部、分區調整,而一個柔光模式圖層(空白調整圖層本身處於柔光模式的時候會大量增加對比度)。。。一般16bit才只能勉強承受,更何況對比度又來了一遍,色相/飽和度再調整一次。

綜上所述,屏幕上看到的效果大概就是這樣了。

4.列印

之前鋪墊了這麼多,正是要為之後的列印做鋪墊。

微噴輸出證書(再次感謝被賄賂的某人)

中遠景層次對比,列印出來核爆效果尤為明顯

馬路左側層次對比,從左至右,兩棟房子之間的層次感,以及斑馬線的存在感

馬路右側對比,從左至右,藍色棚頂的無細節大色塊,右下側大面積死黑。

彭腦絲所言的大色塊詳細放大對比,雜亂的顏色分布,藍色棚頂色塊,紅色色塊使得畫面混亂無序,對比我的祛除綠色干擾,收束著的青黃反差,畫面明顯層次鮮明。

再放大,邊緣畫質,大量噪點,暗部色塊。

Part 1 到此結束,具體我的後期操作明天更新,最後再次感謝彭老師勇於獻身的精神,和辛苦的碼字修圖,雖然我只是做了個微小的對比,但還是希望大家多多點贊感謝彭老師的辛苦勞動成果。

————————Part 2 後期具體流程————————

首先,在LR中對三張HDR素材進行前期微調,先處理±0EV的這張

鏡頭矯正刪除色差

透視矯正

基本設置中最大程度拉灰圖片,使圖片最佳化HDR效果。

裁剪圖片,白色畫布導入PS後會變成透明區域,而PS自帶的HDR能智能識別填充這些透明部分。

同步設置(欠曝過曝的只要保證能得到暗部、高光細節就足夠,所以不需要太多別的操作),導出,選擇原文件格式RAW導出。

打開PS,載入HDR文件,此時XMP對應保存著LR里修改過的信息也會被一起自動應用到HDR合成中。

勾選32bit HDR,移去重影,在ACR中完成色調調整。底部選擇±0EV的,保留光軌作為視覺重心之一,並在ACR中完成初步色調調整。

老樣子,盡量拉灰,32BIT隨意倒騰不用擔心。

接下來將圖像轉換為16bit,否則32bit基本PS無法編輯。選擇方法:曝光度和灰度係數。

初期準備工作完成。

將圖像模式轉為LAB模式,並且建立灰度蒙版(我用的半島雪人前輩的插件建立的,免費版的也可以,請自行搜索),轉換回RGB模式。

建立三個顏色查找圖層疊加LUT,以奠定基礎影調。

第一個顏色查找調整圖層,選擇這個LUT並對圖層模式做出如下更改:透明度70%,減低對下一圖層的高光影響力。

此時全圖偏綠,並大幅削減了礙眼的綠色植被存在感。

接下來使用這個LUT,此LUT會大幅增加對比度,遠景本來就沒多少的高光細節一下就核爆了。

用亮度蒙版建立高光選區,使用前景色純黑的筆刷擦遠景高光部分,並調整透明度為90%。

效果,前中景反差大幅提升,但過頭了些。

最後一個LUT使用這個,該LUT大幅拉灰暗部高光,同時為畫面添加暖色的色罩,但暗部高光細節都不理想,需要微調。

減低下一圖層的暗部、高光影響力,這樣高光暗部細節就找回來了。

三層LUT調整後的圖像如下,色調有了大概的規劃,即藍青——黃紅的對比。奠定基礎後,進行微調,其實我個人習慣是,每一步的區別其實都並不大,但正是這些微小的區別、細節的累計,才得以謹慎地完成這張圖。

整體黃色(馬路高光)、紅色(右下屋頂地板)、青色(頂棚)的色相都不算理想。建立色相飽和度圖層,圖層模式選擇顏色,對紅色色相做出調整,黃色色相飽和度,青色色相飽和度做出調整。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暗部集中分布在前中景,而遠景則幾乎全由高光組成,所以接著建立色階調整圖層,圖層模式明度,並建立蒙版,拉灰暗部(前中景除了視覺重心以外的部分),同時提升高光(遠景)反差。

接下來需要強化視覺重心——貫穿前中景馬路的存在感(提升中間調的反差)。建立曲線調整圖層並將圖層模式更改為柔光(柔光圖層僅影響暗部和高光不影響中間調,而空的柔光調整圖層自帶強化對比度(暗部高光)屬性),將曲線左端提起,稍微減少曲線對暗部的影響力並用兩個點將中間調拉起來。

此時全圖效果是這樣的。

接下來用灰度蒙版,控制筆刷透明度以畫出馬路及馬路兩側的中間調偏高光部分,尤其是光軌部分,以及遠景那棟存在感最強的樓的亮面以塑造立體感,同時調整混合選項,再次確認對暗部的影響力最小。

建立第二個曲線調整圖層,圖層模式明度,拉低整體明度,並利用灰度蒙版,建立針對中間調及高光之間的選區,使該圖層僅影響遠景的雲、房屋,中景的屋頂等,給出遠景反差與細節的同時,做出前中景明暗的反差,同時,最關鍵的是減弱由於天氣造成的遠景不通透,使得遠景高光部分不至於出現前文所舉反例中的劃斷式過渡。

明暗反差關係的微調到此結束,接下來進行色彩方面的反差調整。

建立色彩平衡調整圖層1,圖層模式顏色,對中間調及高光做如下調整以增加暖色。

此時全圖效果。

反相蒙版,用亮度蒙版配合筆刷、漸變工具刷出前中景尤其是馬路的部分。

效果。

中遠景高光反之,建立色彩平衡2調整圖層,圖層模式顏色,使遠景高光青藍,並用蒙版畫出大概中遠景的一個選區。

老樣子,建立色彩平衡3調整圖層,圖層模式顏色,並用灰度蒙版建立針對暗部的選區,使中前景整體偏品偏暖。

建立色彩平衡4調整圖層,圖層模式顏色,並用灰度蒙版建立針對中遠景中間調介於暗部的選區,再用混合選項收束暗部影響力,使得中遠景整體偏青藍。

微調部分結束,接下來懶癌的我將使用nik collection進行調整。

使用viveza,加強主視覺重心和次視覺重心進行對比度、細節對比度,同時讓馬路更加暖色一些。

使用color efex,以馬路為中心建立橢圓暗角。

色調對比,約等於少許提升各部反差。

淡對比度,稍微加強對比。

魅力光暈,使用控制點使其僅針對非視覺重心的地方進行一定程度的柔化效果,即作出虛實的氛圍感。

之後建立黑白調整圖層,將不透明度設定為20%,同時將紅黃色的滑塊向右拉,藍青綠向左拉,意在降低整體飽和的同時改變相應通道明度,強化畫面色彩在明度關係上反差。

最後,做一個2.5像素的高反差銳化,刪除灰度蒙版的通道,保存為PSD並導入LR做最後的整體全圖調整(因為我懶而且LR演算法對色階保護性更強,所以一般我都在LR里做全圖調整)。

透視貌似不理想,在LR中再矯正一遍,並且加少許暗角。

做一些基本的全圖調整,習慣而已,沒啥意義其實。

RGB曲線調整,全靠感覺和眼睛,依舊沒任何數據支撐。稍微提亮一丟丟暗部,拉低一些右側高光。

紅色曲線,左端不動稍微拉低右端使高光青一些。綠色,極細微的拉高左端,使暗部稍微青色些。藍色,讓整體左端向上提同時稍微使右端左移,使全圖暗部高光偏藍。

HSL部分,做出色彩的反差。

分離色調,高光填充青色,暗部操作和上文略有衝突,所以單純個人感覺而已。

對天空做一個漸變蒙版並且用LR 6 特有的筆刷工具刷去中景房屋部分,使得天空高光稍微提升並且大幅降低飽和度以統一色調,營造遠景氛圍感。

兩個徑向濾鏡大致的強化一下主次視覺重心的反差。

最後導出or裁剪成21:9畫幅加黑邊做成偽電影感都可以。

————————————一些總結————————————

1.LUT使用隨圖片不同而不同,沒有定法,每個人風格也完全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或幾套的使用搭配,切忌不做取捨直接使用。

2.修圖更多是為了內容所服務,所以一切修圖的思路都是順著前期的鋪墊一點點細膩地走下去的,重手,暴力的全局調整隻會摧殘色階,尤其是8bit。

3.當印前工作都做的慘不忍睹的時候,大幅輸出只會是個更大的笑話。

4.關於3D LUTS資源下載,我整合在我以前早期的教程里了:【原創】淺談電(國產)影(電視劇)風格景深氛圍的營造方式詳細後期實戰附PSD-AirN2·Saunato貌似還差一個impulz,自行百度即可找到,nik collection組件是Google公司的免費修圖插件,建立灰度蒙版的工具繁多請自行百度。

5.PSD小圖:https://pan.baidu.com/s/1kV6kvdl

以上。


昨天一個朋友告訴我,我的爛圖很榮幸的被知乎網友拿來做例子了~表示受寵若驚啊!很少逛知乎,或許我的回答很難被大家看到,但是既然題主支持了我的拙作,我也理應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上面這張圖就是題主舉例的圖。

我覺得攝影本質上還是美景美人的搬運工。。。(當然不是真的把美人搬走咳咳咳)。如果你的拍攝對象不好看,那麼花再多的功夫很可能都只是徒勞的。我認為如果非要將整個攝影創作的過程賦予100分的話,前期和後期大概是6:4吧。如果前期是完美的,比如你拍到了水晶天超通透,又有火燒雲神馬的,抑或是拍到了360度無死角S身材大美女,那麼恭喜你,即使你後期根本不處理,那麼這張照片至少也是及格的。如果你有高超的後期技術,那麼,完美!

但其實我覺得前期後期絕對不是簡單的加和。後期處理在我看來有點像是高中里你的優勢學科,幫助你往上提總分。或者更直接的,就像各種學科競賽一樣一鍵通關。即便你語文英語學的不好,但是你數學競賽拿了全國大獎,那麼你也可以報送清北走向人生巔峰,和那些考了700多分的學霸比肩。攝影同樣如此。有的人既勤奮又幸運,能力又強,在完美的天氣里出現在正確的機位上,後期處理得當,自然出好片,這就是那些700分以上的學霸。但是很多人拍到的也只是一般的天氣,大眾的機位,但是後期處理得當,或者有出彩的創意,那麼很有可能讓觀眾忽略糟糕的前期,而被後期處理的生花妙筆所吸引。

很不幸,題主這三張包圍的照片正是不太好的天氣里拍到的。也就是說,前期其實並不盡如人意。所謂通透,絕對不是單憑後期處理所能達到的,或者需要大量的後期,很容易弄巧成拙。我的那張圖是在一個本身就很通透的天氣里拍攝的,並且是順光,時間接近日落,光比已經很小。題主的圖有幾個致命的弱點:

1.時間。已經上午8點,光比很強烈了。

2.天氣。這個天氣霧氣蠻大的,不太適合拍攝。

3.逆光。相比於順光、側逆光來說,完全的逆光是最難達到視覺上的通透的。即便是在一個很通透的天氣里,逆光拍攝也多少會削弱畫面的通透感。

時間和天氣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天氣好,逆光都不是問題,而且首選逆光拍攝,使畫面里有一個亮點,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既然前期拍攝已經無法改變,那麼本著破罐子破摔的原則,只能通過後期處理來使照片變廢為寶。。以下是我處理的圖片,也許並不滿足題主所要求的通透,但是我覺得這是這張照片相對比較合適的處理方式。大致思路就是加強明暗對比,並且強化逆光感,給人一種炫目的感覺,吸引視覺注意力,從而使觀眾忽略不良天氣這個不爭的事實。

這張圖的PSD文件上傳到我的百度網盤裡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下來看看,互相交流~我的微信:tianjarome。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私信我交流~

鏈接:http://pan.baidu.com/s/1eRWBFVW 密碼:o9ta 最後謝謝大家的支持~


舉例的幾張圖都不是逆光 而你的照片是逆光拍攝的

除去天空和樓頂 照片里你能看到的部分 絕大多數都是「高光 中間調 陰影」里的陰影

雖然現在的數碼相機寬容度已經非常好

但這種光比巨大的照片確實不太容易產生所謂的通透感

尤其是遠景處的樓房和地面 幾乎完全失去了細節 而變成了一張逆光拍攝時最常見的剪影狀態

PS:以上有可能是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但也不排除有猜對的可能

最後:我覺得你後期已經可以了


借題主照片練習一下,大家覺得怎麼樣。


強答。

感覺上還是前期拍攝的問題。(不是說拍得不好,而是拍攝內容的情況太複雜,細節太多)

那麼多的樓宇,逆光,錯綜複雜的顏色,亮部和暗部在不停交織。我覺得這很難調出那種通透的感覺。還有,陰天可能也是一個影響。

你去圖蟲看陳曦拍的海地太子港,那麼多房子,我看著也是不通透的。災難後的第六年,海地太子港

前期準備好,後期才不會那麼費勁。風光片,後期只是增色,而不能改天換地,變換了顏色。

感覺樓主的後期已經相當不錯了,比下面大部分的答主都要強。你可以試著調一下陳曦那張,如果能調得差不多,那也就能反證,這張豬籠城寨,可能本身就不太可能調出那種感覺。


首先感謝上面的答主陳老師,對色彩管理方面的認識非常到位,照片風格也是我現在喜歡且在模仿的。因為題主給了RAW我就結合了陳老師的方法和我自己的喜好進行了調整,儘管整體效果自己也比較滿意,但放到LutCreator里看波視圖和直方圖對比陳老師的差距還是很大。

我的整體思路還是在保留細節的前提下,使用亮度蒙版結合顏色查找對局部進行色調和曝光上的調整,再對局部使用Color Efex中的幾個濾鏡進行調節,最後調整變形和剪裁(但對這一步真的很無力)。

下面是完成圖和重要的一些步驟和截圖:

在Photoshop的HDR Pro中進行了32bit的合成和在ACR中的簡單曝光調整。

之後到了Photoshop里是考慮使用亮度蒙版對高光,中灰,陰影部分分別調節,所以創建了三個文件夾以區分。

大致思路都是先套用3Dluts進行基調的確認,再利用曲線、色彩平衡等工具進行二次調整。

陳老師對如何增強畫面整體的表現力有著很好的理解,也有po鏈接和簡單的講解。但我對這一塊內容還沒有了深入解,所以在這次修圖中也只是進行了分區調節,並沒有對畫面整體進行過多的處理。

首先是是高光部分的基調是Photoshop自帶的3Dluts里的一項。

下面就是曲線、色彩平衡等工具結合亮度蒙版的調節。

中灰的調色用的是陳老師提到的3dlut和集中的一個。

下面的曲線1和曲線3分別是對屋頂進行提亮和中灰區域增加整體對比度,混合通道是把整體的房屋的色調變得冷些。

陰影部分也同樣色用3dlut來確定基調。

剩下的曲線濾鏡等也是對細節的曝光和顏色進行微調沒什麼值得說的。

最後的兩個飽和度和色階調整是因為上傳到知乎後從網頁看效果與在Photoshop中看到的有一定差距所以進行了簡單的調節,對這一點也是有些不解。

最後一步就是對視角變形的矯正,但處理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不得已放棄了很多內容。

最後再放一下前後對比圖。


NOTE:此答實為針對問題的補充說明,而不是回答。

這張「豬籠城寨」怎麼調才可以顯得通透有質感,我調不好主要是前期還是後期的問題?(提供3張包圍RAW)?

一直看到好多大神的照片通透澈亮,壁紙感十足,於是乎入手全幅心想我終於也可以通透澈亮了,結果。。。如你所想,即便是後期也是通透不起來,即便是看遍知乎各種通透大法還是通透不起來。現在的疑惑是,是真的前期沒拍好還是後期能力太差?如果是後期,我的暴力後期要怎麼收斂?

以「豬籠城寨」為例,最終後期出圖效果:

以下陳曦Stanley以及jarome的照片為對比,發現自己的圖真是不堪入目!

那是我拍攝前期的問題嗎?拍攝參數:早8點,ISO80 ,f/11 ,包圍3張(6s/0.5s/30s)。

對應的直方圖:

●曝光

包圍主要是顧及天空,而最亮一張備用,為了一些有必要挽回的死黑。

這樣是不是可以認為,前期曝光沒大問題了?

●白平衡

採用自動,再說後期LR可以再調。所以是不是白平衡也沒什麼大問題?

●對焦

對焦還算OK嗎?看大圖。

●能見度

能見度還可以的。以下為陳曦Stanley上面那張照片的原片也很灰,難道這幾張原片還有菜鳥不能洞見的秘籍?

●色彩

「豬籠城寨」確實沒有很絢麗的色彩,特別是天空也一般,但是照片的通透和這個沒有必然聯繫吧?疑惑是,為什麼陳曦Stanley的原片感覺也是灰但後期可以調出那麼美的色彩?那麼通透的質感!?

●濾鏡

我確實沒有用任何濾鏡,這是拍通透的必要嗎?

至此,我本人偏向於,固然我的前期做的不夠完美,但主要是我的後期感覺太差,你覺得是這樣嗎?我應該怎麼提升自己?

最後,提供「豬籠城寨」的3張包圍raw(75MB抱歉有點大),為有興趣的大師們練練手。想看更多我的灰不拉幾圖,請踢灰不拉幾

追加更新:感謝以黃一凱Air君為首的大神們踴躍搶答,經大家的啟發,重新調了一下,貌似好一些。


啊, Nikon D750,我也用這台相機。

這張照片早上8點拍的,不用調得那麼暖吧。

主要在 Lightroom 里調整了光線,提高了銳度和清晰度,對畫面頂部和底部做了局部的調整。


給了樣圖!

這樣子很好,還是RAW。

我可以介紹一下我自己的處理思路,希望諸位指正批評。

這裡使用Adobe Photoshop CS6來處理,以及一些插件。

我的目的:希望能夠讓這一幅圖像一個電影的一幀:全景,具體高寬比先保留。

目標調子:中性偏Turquoise,高光Aqua,陰影帶一些Amber,保留降低明度的紅色,並讓白色的調子有些許的奶油黃,重新修建顏色過渡,並降低銳度。

首先是透視

使用超過85度視角的鏡頭(例如135下21mm和17mm、645下的24mm)

廠家和軟體以及人們都會偏好橫平豎直的透視,拍磚牆那種

但這樣,比如大合影,會造成四角的平行四邊形的扭曲

我不喜歡這種,因而

我首先調整透視:近大遠小的透視

我會在ACR裡面預先操作

"Enable Lens Profile Corrections"打開,但請將"Distortion"改為0,這個目的是保留原來鏡頭的特性

在ACR中更改"Distortion"為"-25","Vertical"為"+40"

三點透視的感覺太強烈了,要改

我看到了"街道內的路"比周圍要高出半個EV,我希望有更多的戲劇化,因此預留強化公路,因此"Rotate"設定為"-3.0"

調節曝光以合成無恙

我看了這三張圖片的曝光

剔除了#2

原因如下圖所示

入門者看到直方圖應該明白了

不做過多解釋

補充:欠曝太多,會丟失色彩信息,過曝同理,丟得更多

我用過Nikon的D610,初步判斷保留顏色訊號的檔位有6~8檔,D750應該厲害一點吧?

在ACR裡面的最後要做的話

就是調整#1和#3,前者作為高光區,後者作為一般區

分區的目的:使得拼合的部分近似,並且在截取部分陰影和高光不爆表(指直方圖)

拍攝者在這裡沒有使用偏振鏡,那麼只好依靠寬容度來處理遠處高光的交界部分

當然,我覺得拍攝人以後也不會注意的,畢竟拍攝人不是Cinematographer

主要是調節第一個頁面的高光、陰影、白色、黑色、對比、曝光而已

注意要拼合的區域不要出線過曝和欠曝光

然後簡單的調出顏色,使用曲線

注意一點顏色參考的部分,我沒有使用Adobe Standard。

結果大致如圖中所示,基調已經定下,那麼剩下的,就是拼圖、調整

↓#1,載入到工作區域

因為已經確定基調

那麼按照基調一步步來

↓#2,混合,並使圖看不太出破綻

↓#3,增加基調Turquoise

↓#4,增加第二個基調

↓#5,用自配的ICC查找亮區,並記錄下鮮艷顏色的品調(請忽略Cyan溢出)

↓#6,細微調節,增肌基調Cyan

↓#7,天空

↓#8,單獨拎出來這條路,D750的銳度真是高

↓#9,調整視覺中心,降低右上房子的明度

↓#10,引入中等色調的Amber

↓#11,陰影部分的反差微調

↓#12,模擬白點柔濾鏡的特效

↓#13,補差補缺

結果就是這樣子了

希望能幫到你

4K大圖

其實進去了ACR的話

剩下的工作基本上是微調

當然大部分人並不換加柔

不過對我而言,銳度不是最重要的請好好學習透視和色彩學

比看二把刀攝影人的要好得多


忽略這個答案,我是來圍觀痒痒撕逼的。。。。

—————以下是原文———

強答一發,我是被痒痒的動態引進來的,說實話通透思路都一樣,上邊調色也只是取向的不一樣。我認為樓主的問題應該是在於拍照前沒有理清自己的思路,也沒趕上好天氣只能摸索著後期救片,那麼為何不試試下次再來呢。

你舉出的兩個例子雖然灰,但兩張圖都是順光,而這種灰只是相對於成片的灰,實際來看這種飽和度已算翹楚。並且你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明確的表達意圖,作者拍的時候確實是已經想好了的。所以那兩個圖即使修的不是那樣精細依然會有不錯的視覺效果。最後再說構圖,例子兩張太簡單,平光、平視、僅有遠近透視引導視線,和樓主的逆光、二八開比高光陰影直接分割、俯視強烈透視完全不是一個套路……

所以說題主修圖水平已經可以了的,沒找對主要矛盾而已。。。


之前是直接在答主的圖上隨手調,口味確實重。後來用原片調了一遍,發現還是重。用的單張,因為不會包圍曝光,而且還不會摳圖,所以建築和天空交接處簡直災難。

重新用畫筆調整了下光影。還有,評論區上來就冷嘲熱諷是什麼鬼,本來還想寫寫如何重口味後期,就這樣也能交流?

----------------------------------------------原答分割線-----------------------------------------

講真,答主你不要氣餒,你自己好好在這張的基礎上繼續加工,也很容易出片的。後期如果沒感覺其實睡一覺就好了。

我下了原片PS打不開,就用你的處理過後的繼續加工了下。


單張處理


感覺樓主調的已經很好了


---------------

原圖畫質質量非常高!即使天氣很差,後期空間也很大!

步驟就簡要說下,具體步驟不細說啦

工具用了,筆刷,細節調色主要就用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還有acr裡面的hsl,明暗關係就是用曲線稍微調下,壓暗提亮Σ(′?`;)

一個小tip s,局部提亮可以用筆刷,用疊加的圖層樣式提亮,效果很好

跟著感覺來!!誒嘿!(???)

lut文件在我這裡下的:Win/Mac版:80組LUTs好萊塢電影膠片調色預設 80 LUTs Color Grading Pack

我用的是8260.cube

==========================================

啊就這樣啦,喜歡的就幫忙點個贊好不好啊!!!QAQ!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

還是新手,單反快門剛滿6000沒幾天。

這三張片子如果是我拍的話,估計修都不會修就放進倉庫盤了。拍片一直在追求戲劇性的前期效果,樓主的這組照片比較缺乏這方面的東西,雖然我自己也沒什麼成果就是了。

但是看了樓主修的成片,感覺眼前一亮,於是手癢自己修著試了下

結果就變成這樣了

修完輸出了才發現沒做鏡頭修正

修圖方式比較寫意,基本上PS一關就忘記怎麼修的了,記得是加了點暖調以後開始拖參數加s線,剛從lr轉ps,不會加光暈特效,於是只針對色彩做了修改

自己用的是ARGB模式,修了半天才發現樓主是sRGB,糊裡糊塗修下來不知道對色彩有沒有什麼致命影響。

望共勉


強答一發,不過真心覺得不如題主修得好。有人搭理可以簡單說下思路。

不過看了大多數人的回答,感覺我修得大概是最壓抑的了。。一定因為我內心很暗黑。。


天氣不好咯,你去國外隨便拍拍都很通透的(瞎猜的。。因為我沒去過國外。。)上兩張我這兩天手機拍的吧,有點重口味,不過這兩天空氣確實好,話說知乎上圖貼錯啦怎麼刪除?


稍微指出了陳老師回答中的問題結果陳老師炸毛了~很好這很陳老師。我來反駁下。

第一,

也許這裡我有表達錯誤,保持原色這個說法不對,但是保持一定範圍的原色這個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意思是你可以對圖片原色的HSL做出更改這無可厚非,但是你把綠的變成黑的…這…不太好吧少年。我相信任何一個有常識(劃掉)任何一個有電影調色經驗的人就可以看出這樣對原色的破壞絕對是負分滾粗的。當然你要是說你的圖在全圖上看不出來我也沒話說,畢竟你調的是「電影色」,也就是說解析度要縮到1080p再看。

第二,

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並不是你說的你「後期的嚴謹」只是因為我加了個烘托氛圍的暗角來壓制邊緣的微反差造成的。也正是因為邊緣反差的降低造成的視覺重心靠中。不過你一定要說反差越多越好,最好全圖都是很高的微反差。那我只能說這樣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完美詮釋~

第三

這個我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了。大家可以試一下隨便找張照片,去色,去RGB看看是不是「層次豐富」?然後加個漸變映射,選兩個補色,丟達芬奇里看看矢量圖,是不是「筆直得像一條線」?什麼叫色彩信息,色彩信息就是由於rgb三色分量的差異得來的,你rgb都是灰的那隻能說明你的照片原色已經丟失殆盡。不能說明你的「嚴謹後期」所以你費勁周章又是看rgb又是進達芬奇看矢量圖,就是為了告訴我,你原色丟完了么?

最後這點更搞笑。。。直方圖上的突起不叫色階斷裂。

不要欺負我讀書少,色階斷裂時這樣事兒的。

所以呢,又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反駁論據,使用16bit還是8bit並不能讓圖片產生這種變化。對對理論上16bit確實是要過渡好一些。但是16bit的色階你顯示器能顯示出來?那個突起怎麼來的?是因為加氛圍光使用的濾色模式,所以把原圖大量處於逆光處的暗部推倒了中間。就這麼簡單。那麼天空中那神秘的印記是什麼?其實是因為合成hdr時過渡處因為像素干涉形成的像素重影,

看hdr原圖。

同樣的這裡也有。

-------------------原答案------------------

只做調色,這張圖的構圖應該重新調整一下,給題主留點餘地自己裁我就沒動構圖。

風光類的照片一定要記住保留原色。不要讓調色的成分大於原色的成分。

舉個例子,下圖就是屬於調色壓低了原色。使得照片原色丟失。風光照在細節上如果有原色丟失成這樣了,在手機上,電腦上看可能沒什麼。印刷出來呢?大幅面輸出出來一眼就看得出來屋頂上那陀黑色的東西很奇怪。

所以應該是這樣,

我簡單說下處理流程,首先PS里HDR PRO合成HDR-32bit,選中去除重影,進ACR調整整體和局部亮度,這時候可以稍微用一下去霧功能,並且用畫筆來調整一下去霧功能帶來的黑邊。然後轉換回RGB-8BIT(曝光度0,灰度係數1.0)。然後得到下圖。

之後我用了四個飽和度圖層,來調整原圖的原色。讓原色更加突出並且降低了部分藍色飽和度(因為後面還要加藍色,如果前面藍色提高了過多的飽和度後面加藍色就會飽和度溢出)

效果如下圖

然後接下來是重點了。我用了兩個色罩層來暈染高光和陰影的色調,讓高光呈現出暖色,陰影呈現出冷色,並且使用了一個顏色模式的自定義圓形漸變+亮度蒙板來讓天空呈現漸變的色彩。並且用一個濾色模式的自定義圓形漸變來做出高光光暈。

緊接著兩個曲線層(一個柔光模式精細調整,一個正常模式)拉全圖對比度,讓高光暈染屬於過曝光邊緣。最後加一個飽和度層來調回某些脫韁的顏色。

最終效果就是最上面那張。既有暖光氛圍和冷暖對比又有原色和細節。

當然這種修圖的方法(高光區加光暈)屬於高光沒辦法拯救的拯救廢片的方法。畢竟是後期上色,天空色彩過渡還是會有一些不自然,可以用另一個答案裡面風光照DB來處理天空的色彩過渡,效果會好的多。不過這裡我就不詳細展開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嘗試。

傳送門:怎麼把照片修得通透有質感? - 彭渤的回答

喜歡我的答案記得點贊!想要PSD就點贊並私信我!


明明是早晨,為什麼都調成黃昏...


推薦閱讀:

Dean Bradshaw的一組作品是如何調色的?
請問這種圖片是如何調色的?
膠片拍攝中怎麼進行調色呢?
剛接觸達芬奇調色四個月,如何進步?
3Dlut文件名後綴.look/.cube/.3dl/.csp 這4種有什麼區別?

TAG:攝影 | 單反入門 | 攝影后期技術 | 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