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本該嚴肅正經的朝會上,發生過哪些荒誕不經的有趣故事呢?
中國古代,朝會是帝王將相文武百官處理軍國政務的主要方式,那麼在歷史長河中,這本身應該嚴肅正經的重要場合,又有哪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哭笑不得、輕鬆幽默、光怪陸離的逸聞趣事呢?
1、南燕的君主慕容德與群臣一起飲酒,酒酣,問群臣:「我可與古代什麼樣的帝王相比,」青州刺史鞠仲趕緊上前拍馬屁:「陛下是中興聖主,可比得上中興夏的少康和中興漢的光武。」慕容德很高興,命左右賞一千匹絹給他。鞠仲聽說賞賜這麼多,嚇了一跳,連忙辭謝。慕容德哈哈大笑:「你會開我玩笑,難道我不會開你的玩笑嗎?你的話不實在,所以我也騙騙你,你以為真的賞你嗎?傻帽」
2、東晉晉元帝生子,大宴群臣。席間,殷羨上前賀喜,稱:「祝賀陛下喜得貴子,然而我等無功受祿實在慚愧。」晉元帝哈哈大笑道:「此事豈能卿等有功。」
3、北宋末年宰相李邦彥,終日無所事事,自稱要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人送外號「浪子宰相」。他雖是宰相卻舉止輕浮,有如市井優伶。一次御宴,他事先在身上貼滿紋身,大家正玩的開心,他騰地一聲站起來就脫衣服,「則裸其衣,宣示文身」。然後一邊給大家展示自己的人體藝術,一邊講葷笑話。皇上氣的拿棍子打他,他又竄上樹,一群小太監在下面叫大人你下來吧,死活不下來。「中宮乃嘆曰: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耶。」後宋高宗即位,將其貶逐,死於廣西。
4.宋朝官員邵篪某次上殿面聖時不小心沒憋住放了個屁,估計威力有點大,把皇上熏的夠嗆,被貶官降為知州。邵篪的鬍子長得很有特點,帶點自來卷,而且往上翹,故此人送外號「泄氣獅子」。就因為一個屁被貶官確實有點冤,不過換個角度想,若是沒有這個屁,後人哪能知道還有邵篪這麼個人物。(「邵箎流風餘韻,他無所聞,以上殿泄氣,至今傳之,不然,幾與草木同腐矣。」)
5.宋孝宗時候,有位知州上京述職彙報工作。事先身邊近侍宦官跟宋孝宗說等那人來了您別笑啊,孝宗說怎麼回事啊。宦官說那人是個西字臉,臉長得又寬又扁,裹上襆頭活像個「西」字。宋孝宗說好我知道了。等那知州一來孝宗想起之前說的這事了,再一看那人臉,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把那知州笑愣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孝宗笑了好久才跟他說行了你不用念了,把奏疏留下待會我自己看吧,說完又開始笑。可憐的知州在孝宗的大笑聲中莫名其妙的退下去了,好不容易入京見一次皇帝,一句話沒說就光被皇帝笑了一頓,還沒明白怎麼回事。
6.何點,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大帥哥,而且有才華,博古通今。南朝宋齊時期的皇帝都想找他出來做官,何點始終不應詔。他和蕭衍有舊交,蕭衍登基之後也想請他出來做官,不僅賞賜一大堆東西,而且親自寫詔書,在宮裡設宴宴請他,希望他能留下。何點全不在乎,也不顧及旁邊人,直接上前拿手捋著蕭衍的鬍子說:「你想讓我給你做臣子嗎?不可能。」腦補一下這個畫面吧,一個才華橫溢的大帥哥,面對著皇帝,倆人離的很近,他捋著皇帝的鬍子。。。。。。咦,這劇情。。。。。。怎麼好像有股濃濃的腐味呢?你們聞到了嗎?
7、趙普和盧多遜一向不和,某次皇帝說要改年號為乾德,因為這個以前從來沒人用過。趙普趕緊上前拍馬屁,好一頓稱讚。正說的口沫橫飛呢,旁邊盧多遜冷冷的來了一句:「這是偽蜀時候的年號。」皇上一驚,趕緊讓人去查,一查果然。氣的皇上拿起筆來就往趙普臉上畫王八,邊畫邊罵:你丫真是比老盧差遠了。「以筆抹韓王面曰:汝爭得如他。」趙普嚇壞了,回家一宿沒敢洗臉。第二天上朝還一臉王八,皇上看了覺得不像話啊,才讓他去洗了。(這個橋段有點像前一陣子播的那個《寂寞空庭春欲晚》里的一段啊,劉愷威給鄭爽臉上畫了個老虎,鄭爽一直沒敢洗臉。)
8、我記得我小時候有部熱播劇叫《至尊紅顏》,我當年也追過。劇中主角李君羨,我小時候看的時候以為是虛構的人物,後來才知道真有這個人,而且他和武媚娘還真是有關係。不過不是感情關係,是他一不小心做了武媚娘的「替死鬼」。這故事挺巧的,太宗年間,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民間又有謠傳「女皇武王有天下」,這些都是女皇登基的預兆。648年,李世民舉辦御宴,酒席上喝嗨了就要參與的官員們都說出自己的小名。李君羨自爆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李世民一驚,立馬就醒酒了。後來越想越覺得害怕,這個李君羨官職是武衛將軍,封號是五連縣公,祖籍是武安人,又有個這麼女性化的小名五娘子,那些預兆不就是應在他身上嗎,真是細思恐極啊。立馬找個借口貶到外地去做個小官,這樣也不放心,乾脆給安上個謀反的罪名處死了。從御宴到處死,時間不過一月光景。
先寫這幾個,有人贊再更。
————————————
謝謝點贊的各位,為了表示感謝,那就再更一發吧( ????? )9、明朝成化年間,有個叫阿丑的太監,詼諧風趣,會演雜劇,人稱有東方朔之風。當時汪直正當紅,這阿丑就演一個喝醉的人在那罵街,旁邊人說某大官來了,不管繼續罵。又說皇帝來了,也不怕,還罵。最後人家說汪太監來了,立馬嚇得到處跑。人家問怎麼皇帝都不怕還怕汪太監呢?阿丑答:「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也。」
還有一次更厲害的,保國公朱永私自調用兩千兵丁給自己家蓋房子,阿丑就扮一個儒生在那念詩,高聲吟誦「六千兵散楚歌聲」。旁邊人提醒他是「八千兵」,他說不對,就是六千。爭執半天,最後阿丑說,你丫還不知道吧,那兩千現在正在保國公家蓋房子呢。憲宗聽完這齣戲回頭就派人去查,嚇得朱永趕緊把兵都調回去,房子也不蓋了,又花了一大筆錢賄賂當時的東廠提督太監尚銘,才把這事壓下去。
10、宋仁宗在位的時候,寵妃張氏想讓自己的伯父張堯佐任宣徽使一職。仁宗也同意了,但是想要下達任命的時候包拯不同意。和皇帝對著吵,吐沫星子噴了皇帝一臉。氣的皇帝回去以後邊擦臉邊罵張氏:你丫就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張氏死後追冊溫成皇后,生前只是貴妃。之前寫錯了,抱歉,感謝評論區@阿恆提醒)
11、宋哲宗在位之初,太后垂簾,哲宗從來不說話。太后問他你有什麼想法,為什麼不說呢。他說您已經有對策了,不需要我發表意見。後來太后薨逝,哲宗親政。每次和大臣們聊起當初太后垂簾的時候,都要感慨一句:「他娘的,老子我天天就瞧見一個大屁股。」
宣仁登仙,上親政,數與臣僚論昔垂簾事,曰:「朕只見臀背。」
12、宋仁宗即位的時候年幼,章獻太后劉氏垂簾聽政。這位章獻太后也是宋朝歷史上頭一位垂簾的太后。有一天老太太哭著跟大臣們說,國家多難,要不是你們這些人同心協力,哪有我大宋的今天呢。你們把親戚子孫的名字都寫下來給我,我要挨個封賞。這幫大臣可高興了,以為得著大便宜了,趕緊把七大姑八大姨名字都寫了交上去。結果老太太把名單拿了回去貼在寢宮牆上,以後再有求封賞的、求官職的,老太太都得先看看在不在名單上,不在的才同意
大臣們內心:卧槽?!
老太太:呵呵,跟我斗。13、北宋末年,楚州有個賣魚的,姓孫,人稱孫賣魚,這人有特異功能,能預知禍福。宋徽宗聽說了好奇,就把他召進宮,聊了半天。聊到中午飯點了,這孫賣魚從懷裡掏出一塊餅,跟皇帝說,您餓了吧,吃這個吧。徽宗都傻了,他是皇帝啊(那個時候已經讓位,做太上皇了),從小到大錦衣玉食,哪吃過這種粗糙的東西。孫賣魚看他楞半天不接,又收回來放進懷裡,說你以後這種東西都吃不上了。徽宗當時不明白什麼意思,轉過來年金人就打進來了,被俘虜北上,才想起來當初這句話什麼意思。
註:這個故事出自庄綽的《雞肋編》,看著有點玄,不見得真,但是讓人頗為唏噓啊。14、景泰年間,于謙任兵部尚書,俞士悅任刑部尚書。某天大臣們聚在一起討論政事,刑部侍郎跟兵部侍郎開玩笑,說於公是大司馬,那麼想來你是少司驢吧。兵部侍郎反擊道:俞公是大司寇,那麼你就是少司賊嘍?
15、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鬧得沸沸揚揚。有個叫向栩的跟皇帝上疏說不用浪費兵將,只要派人到黃河邊上,面向北大聲讀《孝經》就可以了,「賊自消滅」。
孝經:這個鍋我不背最後一個故事和本題無關,就是最近看到了,很有趣,所以寫在這裡吧。
南宋理宗的皇后謝氏,名謝道清。她的母親毛氏估計是身份低,總被正房夫人欺負。毛氏懷孕的時候還被大夫人當丫鬟使,某天讓她給伺候洗腳。毛氏說我昨天做夢的時候夢見五色神光罩體,大夫人一聽就火了。一腳給她踹倒,洗腳水潑臉上,拿腳踩著脖子罵。你個賤人還牛逼了,能生出皇后來嗎?結果。。。。。。。。。。。。。這就是命運啊,神奇而又無常嘞命運(腦補武林外傳里小翠的語氣)謝邀。
1、
則天時,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女皇決定勸其退休。知一聽說後,乃奔赴朝堂,於朝堂之上跳躍馳走,健步如飛,證明自己並不老,還能再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乃知知一是則天朝的「不老騎士」。則天時,夏官侍郎侯知一,以年老敕令致仕。知一乃詣朝堂,跳躍馳走,以示輕捷。時謂「不伏致仕」。
2、
明代給事中胡汝寧除了拍馬沒什麼別的能力,乃是奸臣門下一走狗爾。當時大旱,朝廷準備抗旱,祈雨禁屠宰。
汝寧委員提出議案,「應禁止捕鼃」。鼃,蛤蟆也。誰沒事兒下河抓蛤蟆?再說河裡都沒水了,去哪裡抓!你提這個議案就跟放屁似的。人送外號「蛤蟆給事」。會亢旱禱雨禁屠宰,胡上章請禁捕鼃,可以感召上蒼,故湯有此語。
3、
陳朝始興王陳叔陵,每回上朝路上都在車上大聲朗讀。尤其是在有人的時候,讀書的聲音更大。陳始興王叔陵好飾虛名,每入朝,常於車中馬上執卷讀書,高聲朗誦,揚揚自若。
4、
梁武帝御宴,蕭琛喝多了趴在那裡。梁武帝拿起個棗砸他,蕭琛摸起個栗子就砸了回去,正中梁武帝的臉。梁武帝怒:「你想幹什麼!」蕭琛:「陛下投我以赤心,我報陛下以戰慄!」梁蕭琛預御筵,醉伏。武帝以棗投琛,琛便取栗擲帝,正中面。帝動色。琛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慄?」5、
楊貴妃喝了點酒後,微微露出了她的乳。唐玄宗摸著貴妃的奶子,吟了一句詩:「軟溫新剝雞頭肉。」好軟。安祿山在旁接道:「滑膩初凝塞上酥。」酥,奶油也。更軟。唐玄宗很高興。貴妃中酒,微露其乳。帝捫之,曰:「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在旁曰:「滑膩初凝塞上酥。」帝笑曰:「信是胡兒只識酥!」
5、
俞華麓是男同,曾預備上奏疏說男人如果能用屁眼兒進行生育,那麼女人就可以下崗了。俞大夫華麓有好外癖,嘗擬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後庭誕育,可廢婦人。
6、
唐左司郎中封道弘屁股最大,曾步履蹣跚地入內奏對。英國公李績在後面拽住他:「封公,我有話對你說。」封道弘:「請講!」李績:「為什麼你的屁股這麼大?」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臀最大。嘗入內奏事,步履蹣跚。李勣後曳道弘曰:「一言語公。」道弘驚轉,斂容曰:「敬聞教。」勣曰:「尊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須爾許大!」.
一、東漢時,嚴光(字子陵)與光武帝劉秀是至交。
嚴光來見光武帝,舉動十分親密,交談一天,談的累了,一塊睡覺,睡一張床。嚴光睡相不好,把腳伸到光武帝肚子上,劉秀也不介意。第二天上朝,太史惶恐不安地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客星侵犯帝座,上動天文!光武笑笑:「朕和老朋友嚴子陵一塊睡,他壓著我了。」《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卧耳。』」
二、
宋太宗時,寇準曾經上書言事,把皇帝說惱了,皇帝起身就走。
寇準眼疾手快,衝上去,拉住皇帝衣服,紅著年輕的臉龐,大喊著。「別走!
等我說完了!再!走!」結果.........皇帝真的是聽完了才走。《宋史·寇準傳》: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准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三、
漢哀帝時,鄭崇為尚書僕射,經常上諫,皇帝認為這個人真的是太耿直了。
後來每次上朝,皇帝剛聽見鄭崇走路的革履聲,就特別興奮。「我聽見鄭尚書的靴子聲啦!」《漢書·卷七十七》:哀帝擢為尚書僕射。數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
四、
晉朝第二個皇帝叫晉惠帝,司馬衷,天生腦子不靈光。
他還是太子時,和嶠就對他爸爸晉武帝說:「你家太子有淳古之風(有點傻),但是這個世界很複雜(朝廷都是人精),恐怕太子連你家裡的事都解決不了(賈后會把他玩死的)。」但是晉武帝,不能忍啊不能忍。於是過了一段時間,晉武帝說我家阿衷近來上朝幾次,有長進了!還叫一些朝廷大臣去測試司馬衷,像鑒別一件缺陷製品一樣 。為了帝王家的面子,大臣們都用上渾身力氣稱讚帝國未來的接班人,說什麼明識雅度,誠如皇上您說的那樣。只有和嶠還是那麼耿直,甚至更耿直了:"上幾次朝也白搭,他還是老樣子,沒長進。"還是傻的。把晉武帝氣跑了。《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嶠見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後與荀顗、荀勖同侍,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長進,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即奉詔而還。顗、勖並稱太子明識弘雅,誠如明詔。嶠曰:「聖質如初耳!」帝不悅而起。
五、
衛懿公特別喜愛鶴,鶴有爵位,有俸祿,出行居然都坐軒車———大夫坐的車。
鶴鶴這麼可愛,為什麼不能坐大夫的車呢?當狄人進攻衛國時,衛懿公下令,派大將率軍去抵擋。將士們在朝堂上公然反抗,表示我不去。「讓鶴去打仗啊。」然後衛國被滅了。《左傳》: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
六、
孫權當上吳王,大宴群臣,自己站起來給大臣們挨個敬酒。等端著酒來到虞翻這時,虞翻「砰」地一聲倒頭不起,裝醉。孫權剛一走,虞翻就「蹭」一聲坐起來。
羞得萌萌的仲謀要拿劍砍他。還有一次,孫權去武昌,坐臨釣台,自己喝酒喝得大醉,命令手下用水撒大臣們,弄得大臣一愣一愣的。結果張昭老爺子不買賬,黑著臉去外面的馬車裡坐著。孫權差人把張昭叫回來,還想調戲老爺子呢,結果被張昭凶了一臉。孫權從此罷酒。
《三國志·吳·虞翻傳》:「權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佯醉不持。權去翻起坐,權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
《三國志·吳·張昭傳》:「權於武昌,臨釣台,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台中,乃當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遣人呼昭還,謂曰:『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曰:『昔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
七、
春秋時,楚莊王派申舟去齊國出使,命令他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派公子馮到晉國出使,也不許他向鄭國借路,以此向宋、鄭兩國挑釁。
申舟雖然名叫無畏,但覺得很慌。因為他和宋國結下過梁子,宋國人恨他。派他去宋國非法入境,大搖大擺地挑釁,無疑是作死。但是他推辭沒用,楚莊王說:「你要是被宋人殺了,我攻宋為你報仇!」於是申無畏去了,到了,死了。宋人認為申無畏不借道就過境,是把宋國當成楚國的下屬,於是在揚梁之堤怒殺之。消息傳到楚國朝堂之上,楚莊王震怒無比,開始了春秋時期非常精彩的一幕表演。他從朝堂上揮袖而起,鞋都不穿就跑了出去。他的隨從追到前院送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送上佩劍,追到蒲胥街市讓楚莊王登上馬車,大軍追著楚莊王到宋國城下才列成隊形。真的可以算是最早的速度與激情了。《左傳·宣公十五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華元曰:「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殺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八、
王導和溫嶠一塊去覲見晉明帝,晉明帝就問溫嶠,我家祖上是怎麼得天下的?
溫嶠懵逼了。怎麼說好呢,你祖宗司馬懿、司馬昭篡權的那檔子破事?時間好像過得很慢,慢得溫嶠懷疑人生。這時候王導說,溫嶠年輕知道的還少,就讓(作為開國大佬根本不怕你遷怒的)我給陛下說吧!於是王導就把司馬懿怎麼(看著曹操老闆)創業,怎麼誅殺曹家親族和大臣,怎麼寵幸背曹投靠司馬家的雞賊的事說了。說到高貴鄉公曹髦被賈充手下的成濟弒殺時,晉明帝綳不住了,把頭埋在枕頭裡,帶著哭腔說。「作孽啊!照你這麼說,晉祚怎麼可能長嘛!」(是的大家都這麼想)《世說新語·尤悔》: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復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九、
武則天帶著一班大臣去洛陽南門,讓大臣賦詩,誰先作好,就賜給他錦袍。
東方虯馬上就作好了,武則天挺滿意,把錦袍給了他。不一會兒,宋之問也作好了。武則天把小宋的文章要過來,看了看,兩眼冒光。東方虯拿著錦袍正美呢,武則天一伸手把袍子奪過來,給了宋之問。風兒有些喧囂啊。我相信那是東方虯先生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刻。《新唐書·宋之問傳》:「武后游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無成,後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
隋煬帝在上朝聽大臣彙報時,突然指著一旁默默吃瓜的李淵大笑著說,「阿婆目」(指李淵長得像老太太)滿堂哄然大笑
後來隋朝亡了看到有了,貼個明朝那些事版以下章節摘自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1499年土木之變之後,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發。這一天的清晨,大臣們如往常一樣,準備上朝議事,但誰也沒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即將開始。這也是整個明代朝廷最為混亂的一天。朝會由朱祁鈺主持,他開始詢問大臣們有何事上奏。話音未落,一人大步邁出,高聲說道: 臣有奏本!導火線就此點燃。這個上奏的人名叫陳溢。陳溢,蘇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為官清廉,極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慘敗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決心,要一舉剷除王振一黨。他厲聲說道: 王振禍國殃民,作惡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敵營,如此惡行,不滅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憤!語氣如此嚴厲,坐在上面的朱祁鈺也被嚇了一跳。可是陳溢卻越說越氣憤,越激動,想起無辜受難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聲。一石激起千層浪,陳溢的這一哭激起了大臣們的憤怒,他們開始不顧禮儀,爭相向朱祁鈺彈劾王振。一時之間,朝堂上亂了起來,上奏聲,罵人聲、痛哭聲此起彼伏,紛亂程度實在可比集貿市場。朱祁鈺初登大位,還不是皇帝,只不過代行職權而已,見到這個陣勢,嚇得不輕,下面的大臣們像連珠炮般地說著話,旁邊還夾雜著哭罵聲,壓根就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麼,可憐的朱祁鈺根本反應不過來。突然,朝堂上的喧囂平靜了下來,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種極為可怕的眼神看著他,原來彈劾的人已經說完了,等著他的裁決,基本意見就一條:殺其同黨,滅其全族!這可是大事啊,怎麼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鈺膽戰心驚地再三考慮,還是不敢做出決斷,便下了一道命令:百官暫且出宮待命,此事今後再議。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不僅僅是一道諭令,也是炸藥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藥包。再議?何時再議?再議又如何?再議之後再議?你糊弄誰呢?!這些久經宦海的大臣們絕不會被這句話打發走,他們知道,如果錯過了今天這個機會,此事就會石沉大海,王振雖然死了,但他的同黨還會繼續操縱朝政,今天發言的人必定遭殃,國家也就完了。為國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這裡!諭令已經傳達了多次,可是大臣們就是不走。大臣們似乎達成了默契,沒有一個人動,只是不停地痛罵、痛哭、死死地盯著坐在上面的朱祁鈺。朱祁鈺嚇得臉都發白了,旁邊傳諭令的太監金英也不停的擦汗,這種陣勢他也從沒有見過,實在太可怕了。朱祁鈺開始認識到,今天不說出個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當權者的沉默徹底激怒了大臣們,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勢欺人又出現在他們的腦海里,在土木堡之戰中,這些大臣們也多有親屬、同年斃命,新仇舊恨,如此罪大惡極之人,竟然得不到處罰,天理何在!正當大臣們的情緒即將達到頂點時,一個不識相的傢伙出現了。錦衣衛指揮馬順一直都是王振的死黨,幫著他幹了不少壞事,侍講學士劉球就是被他派人殺害的,此事盡人皆知,只是由於其勢力太大,一直沒有人動他。此時,這位馬順出馬了,他仗著有皇帝的諭令,竟然喝斥群臣,讓他們立刻出去。馬順的行為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找死。就這樣,由陳溢點火,朱祁鈺加炸藥,馬順最終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團結一致,即將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為精彩火爆的一幕。大臣們本已憤怒到了極點,哭罵聲越來越大,王振的同黨馬順偏偏這時跳出來,大耍威風,按理說,他們應該更加憤怒才是。可是此時這些憤怒的人們卻陷入了短暫地沉默之中。可怕的沉默。這種沉默是憤怒的頂點。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那麼多的屈辱,那麼多的悲痛,毫無道理的欺壓侮辱,親人好友的戰死被俘,現在到了這個地步,竟然還在作威作福。夠了,足夠了。不用再壓抑自己的憤怒,不用再忍受無恥的欺凌!動手!馬順還在洋洋得意地喝斥著大臣們,往日他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看來,今天並沒有什麼不同。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衝過來!還沒有等他緩過神來,頭髮已經被狠狠地抓住,臉上重重地挨了好幾下。終於開始了。第一個動手的是戶科給事中王竑。王竑是個言官,平時的工作就是監察彈劾,此人脾氣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王振一黨不順眼,而國家淪落到這個地步他也十分痛心,更加痛恨王振一夥。眼見王振已死,馬順還敢如此囂張,他不由得怒上心頭。什麼都別談了,來真格的吧!馬順,看我打不死你!他衝上前去,抓住馬順的頭髮,先用手中的朝笏劈頭蓋臉地向馬順打去,憤怒沖昏了他的頭腦,到後來,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陣,拿出看家本領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雲流水,密不透風,拳頭暴雨般落在馬順的身上,邊打還邊罵: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囂張!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氣,情緒激動到極點,竟然干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王竑覺得這樣還不足以出氣,於是放棄了拳腳,抓住馬順,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臉上的一塊肉!瘋了,徹底瘋了。這裡我們從技術層面評點一下王竑的這一系列鬥毆動作,他上來後首先抓住馬順的頭髮,抓頭髮這招在打架中應該說是很常用的,用這一招開頭,說明他確實有一定打架經驗。但考慮到他本人是文官,平時主要工作是上奏摺,所以暫不考慮他是武林高手的可能,其使用王八拳的可能性很大,而從他動嘴咬人這一點上看,他確實是氣憤到了極點。因為男性過程打架中,用這此招往往會被人瞧不起,所以如非萬不得已,這一招是不會使出來的。他已憤怒到了極點。此時倒在地上的馬順是痛到了極點,也嚇到了極點,他絕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朝堂之上,皇帝面前動手,平時一呼百應,畢恭畢敬的大臣竟然變成了惡狼。馬順已經十分痛苦了,但更讓他痛苦的還在後頭。王竑的這一舉動也驚呆了站在一旁的大臣們,但只在片刻之間,他們已經反應過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王振那幫人竟然還敢欺凌自己,實在是讓人忍無可忍!有怨報怨,有仇報仇,該出手時就出手!於是,在王竑動手之後,大臣們立刻蜂擁而上,幾個跑得快的先趕了上去,對著馬順拳打腳踢,就是一頓暴打,很快馬順就被團團圍住,無數雙拳頭,無數只腳朝他身上招呼,轉瞬之間,他已經是遍體鱗傷。跑得快的還能打上幾拳,跑得慢的就沒有福氣了,人群圍了幾層,後來的大人們只能撩起官袍,抬起大腳朝著被眾人包圍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馬順猛踩。於是,這些平日溫文爾雅、埋頭苦讀的書獃子們一改往日之文雅舉止,無論打過架與否,無論是翰林還是堂官,也無論年齡大小,官位高低,紛紛赤膊上陣。要知道,明代的官服並不是打架的專用服裝,為顯示官員的地位,他們的外袍比較寬大,有時走起路來還要提起下擺,免得踩到摔跤。而且這些大人們上朝還戴著烏紗帽,就這麼一幅裝束,怎麼能打架?此時此刻也顧不得了,大人們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丟掉帽子,捲起官服,紛紛上前痛毆馬順,還有個別人打得興起,甚至捲袖赤膊上陣。往日不可一世的馬順此刻只剩下了求饒的份,但沒有人理會他,因為所有的人都記得,這個人是王振的幫凶,他曾經逼死了劉球,逼死了很多被關入詔獄的大臣。他罪有應得。不一會,群臣們停止了打鬥,因為馬順已經被打死。但事情不能就這樣完結,這些殺紅了眼的人把目光對準了坐在上面的朱祁鈺。朱祁鈺目瞪口呆。他看著王竑沖了出來,看著王竑抓住了馬順的頭髮,看著王竑嘴咬馬順,然後他看見群臣也沖了出來,一擁而上,把馬順團團圍住,拳打腳踢。最後,他看見馬順被打死,就當著他的面。 所有的這些行為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那些文質彬彬的大臣們,一下子變成野獸,朝堂之上,皇帝最大,大臣唯唯諾諾,不發一言。這才是想像中的朝堂。可是現在,滿地都是被丟的官帽、官服、腰帶,一群近乎瘋狂的人在進行毆鬥,太監們也早已躲到了一邊發抖,哀號聲、痛罵聲、還有拳頭落在人肉上發出的沉悶而可怕的聲音。更讓他難以想像的是,不但那些年輕的官員們赤膊上陣,拳腳並用,連一些五六十歲的老臣也提著腰帶,顫顫悠悠地走過來對著馬順踩上一腳,中間還不乏一些尚書侍郎之類的高官。這是幻覺?這不可能是真的,這是朝廷,是皇帝與大臣們議事的地方,是大明帝國的中樞,但是現在,這裡變成了鬥毆場所,變成了擂台,變成了地獄。如果是噩夢,就快點醒吧!可是事實提醒了他,這不是在做夢,因為那些剛剛打死馬順的大臣們已經把目標鎖定了他,他們睜著發紅的眼,死死地盯著他,其中也包括那個嘴角還沾著人血的王竑。下面的事情越發出乎朱祁鈺的預料,大臣們竟然忘記了君臣名分,直接用手指著自己,要他把王振的餘黨交出來!反了,要造反了!大臣竟然敢要挾皇帝(代理)!但在這個驚心動魄的時刻,朱祁鈺是不可能想到這些禮數的,他嚇得渾身發抖,面對群臣的質詢,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此時旁邊的侍候太監金英眼看局勢危險,這樣下去,朱祁鈺本人都可能有危險,他立刻派人去找毛貴和王長隨。毛貴和王長隨是王振的同黨,金英這個時候去找他們,實在是不懷好意。兩人被連拉帶拽地拖到金英面前時,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金英也沒有和他們廢話,一腳把他們踢進大殿。此時的大臣們還在威逼朱祁鈺,突然看見這兩個人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三天沒吃飯的老虎見了肥羊,惡狠狠地撲了上去。毛貴和王長隨懵懵懂懂,屁股上挨了一腳,被踢進了朝堂,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見到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惡煞的人朝自己沖了過來,然後就被雨點般的拳頭和踢腿淹沒。很快,兩人也被打死。此時大殿上三具屍體橫列,四處血跡斑斑,大臣們已經歇斯底里,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朝堂上四處亂竄,更多的人則是繼續朝朱祁鈺要人。有些大臣們覺得還不解恨,便把三個人的屍體掛到東安門外示眾,城中的老百姓和士兵也吃夠了王振的苦,紛紛上前痛毆屍體。朝堂上更是熱鬧,既然朱祁鈺沒有下令逮捕王振的家人同黨,那就自己動手!大臣們自發自覺地找人去抓了王振的侄子王山,這位為榮華富貴來投奔自己叔叔的仁兄終於了解到了一個真理:有得必有失。他得到的是七年的榮華富貴,付出的卻是生命。大臣們仍然處於混亂之中,打死了馬順、打死了毛貴、王長隨,下面該怎麼辦呢,難道要一個個把王振的同黨們打死嗎?大臣們有的仍然怒髮衝冠,破口大罵王振。也有人不知前路如何,殺掉這三個人會不會遭到報復,只是獃獃地坐在地上。更多的人則是擁到朱祁鈺面前,向他要人,讓他下令。大臣的行為固然出氣,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向自己靠近。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馬順的身份。毛貴和王長隨不過是宦官而已,但馬順卻是錦衣衛指揮,我們說過,錦衣衛不但是特務機關,還擔任皇帝的警衛。大臣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當著錦衣衛的面打死了他們的長官,為什麼這些錦衣衛卻毫無行動呢?這是因為還有一個人在場--朱祁鈺。朱祁鈺是當前的攝政,如果沒有他的命令,錦衣衛是絕對不敢亂來的,但如果他不說句話就此退朝的話,大臣們的生命安全就很難保證了,因為局勢混亂,而錦衣衛中有很多王振的同黨(王山就是錦衣衛同知),大臣們打死馬順是自發行為,那麼難保沒有幾個像王竑一樣的錦衣衛站出來,在王振同黨的指揮下,打死幾個大臣,這似乎也可以理解為自發行為。此時朱祁鈺正打算做這樣的事情,他已經從最初的震驚中緩過神來,明白了眼前發生了什麼事情,看著這些幾近瘋狂的大臣和血肉橫飛的場面,他害怕了。 朱祁鈺選擇了逃走,他要逃到宮裡去。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如果朱祁鈺真地走了,那麼錦衣衛和王振的同黨很可能會動手,馬順雖然功夫不怎麼樣,但他手下的錦衣衛要收拾這些文官還是很輕鬆的。但此時群臣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還在不斷的哭、罵,要朱祁鈺給王振定罪。只有一個人保持了冷靜的頭腦,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這個人正是于謙。于謙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他並沒有參加鬥毆,雖然他也很恨馬順等人,但他不會採取這樣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他只是旁觀者和思考者。他十分清楚,人已經打死了,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要朱祁鈺下令,但這位攝政已經被嚇得腦袋不清醒了,現在竟然準備逃走,如果讓王振餘黨抓住機會,給參與打人的大臣定下一個殺人之罪(馬順確實無罪),問題就麻煩了。眼看朱祁鈺準備開溜,于謙十分著急,這實在是千鈞一髮之刻,可是周圍的人卻一點也不清醒,四處吵吵嚷嚷。顧不得那麼多了!于謙立刻向朱祁鈺跑去,他要攔住這個人。可是前面的群臣已經排得密密麻麻,于謙無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開,往前擠(排眾直前)。這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在擁擠之中,于謙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終究還是趕在朱祁鈺逃走之前攔住了他。于謙用洪亮的聲音說道: 殿下(當時還不是皇帝),馬順是王振的餘黨,其罪該死(順等罪當死),請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動過手)無罪!這響亮的聲音終於驚醒了朱祁鈺,他明白,如果現在不給這些人一個說法,局勢將無法穩定,於是他依照于謙的話下達了命令。大臣們也清醒過來,既然馬順等人已經定罪,那也就沒什麼事了。穩定情緒的朱祁鈺終於恢復了正常,他接著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綁至刑場,凌遲處死!群臣拍手稱快,八月二十三日的這場風波就此平息。三個人在朝廷之上被活活打死,大臣們一下子從書獃子變成了鬥毆能手,老少齊上陣,充分地發泄了自己的憤怒情緒,把朝堂搞成了屠宰場,鬧得雞犬不寧,鮮血四濺,代行皇帝職權的朱祁鈺也被結結實實地威脅了一把,弄得狼狽不堪。大臣被打死,代理皇帝被威逼,居然還是發生在朝廷議事之時,這樣的亂像在明朝歷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所以,當群臣們恢復正常,整理自己的著裝,檢查自己的傷勢(大部分是誤傷),並走出大殿時,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真是徹底瘋狂了一把。但有一點大臣們是很清楚地,打死馬順之後,錦衣衛已經磨刀霍霍,如果不是于謙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鈺,為他們正名的話,能不能活著走出大殿來還是一個未知之數。多虧了于謙啊。當于謙走出左掖門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對他抱以敬佩的目光,如果說在五天前他們對這個怒吼的人還有什麼疑慮的話,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新的共識:這個人一定能夠獨撐危局,力挽狂瀾。吏部尚書王直也感觸萬分,他十分激動地握住于謙的手,對他說道: 國家全靠你了,今天這種情況,就是有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 (國家正賴公矣,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王振的罪行徹底得到了清算,他的家產被查收,而他的家人也被殺得一乾二淨,其中還是王山先生最慘,他被割了上千刀才死,這是因為大臣們提議,雖然王振已經死了,但還需要找個人來替代他受刑,方可有個交待(夠狠)。於是,從千里之外投奔王振的王山便替他的好親戚受了此刑,七年富貴換了個凌遲,真是虧本買賣。明史最血腥的鬥毆終於落幕了,明朝的讀書人真是有種,不得不說一句服字,對比清朝那些腐朽的文人,是那麼有朝氣;可惜了,大明朝!
大漢丞相張蒼。
張蒼他爺他爸身高一米五,張蒼身高一米八幾。
張蒼在秦朝就當了御史,算是中央大員。
秦末天下大亂,張蒼投了劉邦。
張蒼被封為北平侯,我也不知道,他一個河南人,怎麼就成了北平候。張蒼犯法,被判死刑,王陵監斬,張蒼脫了衣服等著被砍,結果王陵發現張蒼伏在刑具上時,身體又高又大,一身好皮膚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王陵很感動,就去跟劉邦求情,劉邦就把張蒼這個赦免了!
死刑犯因為皮膚白就赦免了。
張蒼從秦時就擔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圖書和各種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計算、樂律和曆法,大漢開國以後以列侯的爵位跟著蕭何在相府辦公,負責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
劉邦死後,呂后弄權,張蒼平平安安。
呂后死後,周勃安劉滅呂張蒼也有參與,隨後還迎立了代王,也就是漢文帝。
張蒼以八十高齡升為丞相,九十五退休,也就是說,張蒼當了十五年的丞相。
張蒼知恩圖報,對於續命恩人王陵一直很尊敬,即使當了丞相也沒有忘記。
張蒼也有些錯誤,曾保舉某人作中侯官,但這個人利用不正當手段大搞謀求自己私利的事,景帝以此責備張蒼,張蒼就告病退職了。
張蒼晚年牙齒都掉光了,吃不了硬食,就靠喝人乳維持生命,硬是續了好幾年。
張蒼活了整整104歲。
我個人推測,張蒼應該是出身名門,否則他長不了那麼高,也沒有資源去學習那麼多技能。
順帶提一下,張蒼的數學也很厲害,《九章算術》就是他校正的。寫《過秦論》的那個賈誼也算是他的門生。這樣一個精通音律文理兼收多才多藝健康長壽,集帥氣身高才華人脈家世於一身的老人,縱觀史書也沒有幾個,我怎麼能不讚美。
再加幾個符合題意的吧。
王莽建新朝,搞改制,天下大亂,王莽沒辦法,帶著群臣去京城南郊祭天,一邊訴說自己委屈,一邊痛哭,這就是哭天抹淚。然後儒生老百姓就跟著王莽一起哭,哭餓了政府管飯,免費喝小米粥,王莽被大家的哭泣所感動,把哭得最厲害的都封作郎官,一口氣封了五千多郎官,那時候當公務員實在是太特么容易了。再有一個,王莽改制那會,群雄逐鹿,其中新市平林幾支軍隊就擁立劉玄做皇帝,就是後來的更始皇帝,可是狗肉上不了檯面,劉玄在登基大典上驚慌失措,尷尬地站著,汗流浹背還說不出話,只能舉著雙手跟投降似的,然後群豪傑就不把更始皇帝當回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到萬難須放膽,人處逆境須從容 。元首不是誰都能做的。還是更始皇帝,軍隊打進長安城了,這哥們就舉行朝會,他坐在正堂上,大臣們按資排輩站在院子里,但他還是不敢看人,他也不敢說話,只顧低著頭扣席子玩。大臣們只能懵逼地站著。有武將上朝,更始皇帝直接問武將「出去打仗搶劫了多少東西」,大臣們繼續懵逼。1943年炎夏的一天,毛潤之在延安抗大作報告,忽見台下最前排的陳賡抓耳撓腮,東張西望,然後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潤之一愣,奇怪地問:「陳賡同志,有何急事?」陳賡不語,伸手拿過台上毛潤之的搪瓷杯,「咕咚咕咚」就喝下去。然後擦嘴、立正、敬禮,報告說:「天太熱,借主席一口水喝。現在沒事了。」全場頓時哄堂大笑,潤之公亦大笑。
秦宣太后,也就是羋月,在朝堂上說到男女之事。
楚國攻打韓國,韓國向秦求救。宣太后說:」我之前伺候先王,他一條大腿就壓壞我了,但是整個身子壓上來反倒不會覺得重,為啥?因為我爽。出兵的話,如果兵糧不多,就救不成。救韓國要花好多錢,但有什麼可讓我爽的?「原文:《戰國策》卷二十七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王曰:「韓之於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臣聞之,唇揭者齒寒,願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曰:「使者來者眾矣,獨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後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大臣在朝堂上打起來算不算(又補充了王安石名蚤之事)
1.朝堂上上演全武行背景: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代為監國。大臣們認為英宗北狩(被俘)的主要原因是王振這個大太監誤國,這天在朝堂上又有人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並稱:「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詔,群臣死不敢退。」其上奏同時痛哭,群臣紛紛響應。而朱祁鈺無法做決定,於是下令擇時改議,廷臣則抗議不依。
朱祁鈺一時恐懼,將站起離去,(估計也是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內使將關門,眾臣隨後擁入,非要今天就討個說法
朱祁鈺(os?!!)朱祁鈺只得下令籍沒王振家,並遣錦衣衛指揮馬順前往。眾人稱:「馬順是王振黨羽,應當遣都御史陳鎰。」 當時由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眾人卻欲毆打金英,金英脫身而入。(金英內心也是崩潰的)這時,都指揮使馬順出叱斥百官,戶科給事中王紘突然站起帶頭在朝廷上猛擊馬順,並咬下其面(咬臉是什麼情況?!!),稱:「馬順往往藉助王振的威嚴作惡,現在到此了,你還不知道恐懼么!」於是眾臣紛紛跟隨,馬順當即斃命。眾人又向郕王朱祁鈺索要王振黨羽毛貴、王長兩人,金英於是將兩人踢出,隨即兩人被群臣群毆致死。一些大臣竟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軍人士兵看到後爭相擊打不止。之後,逮捕王振侄錦衣衛指揮王山,反接跪於朝廷上,大臣紛紛唾罵他。至此一時血濺朝堂,而士卒亦聲洶欲誅。2.王安石鬍鬚上的名蚤【原文】出自《明史紀事本末》
癸酉,郕王臨午門,言官大臣次第宣讀彈劾王振啟章,言:「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詔,群臣死不敢退。」因哭,聲徹中外。王起入,內使將闔門,眾隨擁入。有令旨籍沒振,遣指揮馬順往。眾曰:「順,振黨也。宜遣都御史陳鎰。」時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眾欲捽毆英,英脫身入。馬順從旁叱百官去,給事中王竑憤起捽順首,曰:「馬順往時助振惡,今日至此,尚不知懼!」眾爭毆之,或就脫順靴,捶擊躧踏,立斃順。眾又索振黨內使毛、王二人,英捽令出,亦擊殺之,曳三屍陳東安門,軍士猶爭擊不已。逾時,執振侄錦衣衛指揮王山,反接跪於廷,眾唾罵之。
褚人獲《堅瓠集》丙集卷三有一篇《須虱頌》,其文曰:
「王介甫王禹玉同伺朝,見虱自介甫襦領直緣其須,上顧而笑,介甫不知也。朝退,介甫問上笑之故,禹玉指以告,介甫命從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輕去,願頌一言。介甫曰,何如?禹玉曰,屢游相須,曾經御覽,未可殺也,或曰放焉。眾大笑。
王安石竟然這麼不修邊幅,真是出乎意料這估計就是古代的犀利哥了吧-_-#身為朝廷重臣這樣也沒有人蔘他御前失儀嗎?
補充一個劉邦的故事,可能不算朝堂:
前203年楚漢戰爭時期,韓信平定齊國,自立為王。且遣使告知劉邦,說齊國這個地方反覆多變,沒個人鎮不住,所以你封我為假齊王吧。劉邦當時正處於困境,看韓信使者來以為是來援軍了,結果是這種事,當即破口大罵:混賬!我這正沒轍呢你丫不說來幫我,還要自立為王?!一邊的張亮陳平趕緊就踩他腳,附耳說大王你不能這樣,我們現在形勢很不利,韓信他遠在齊國,他想當王你也攔不住,你還不如賣他個順水人情,以後還好利用,不然這容易出事的。劉邦一想有道理,但是話已經說了,他順勢繼續罵:混賬,大丈夫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麼假齊王!沒出息!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段時笑出聲了……簡直如同相聲一樣的劇情_(:з」∠)_韓信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請為假王以鎮之。」漢王發書,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春,二月,遣張良操印立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資治通鑒》
武則天執政時期,夏官侍郎侯知一年過七十,按規定應該致仕(也就是退休)。敕令下達時,他不願意,說自己年紀雖大,但身體很好,還可以為國服務,然後在朝堂上「踴躍馳走,以示輕便」。——史書里這8個字用得特別妙,怎麼想怎麼有畫面感。
溥儀登基時人太多,奏樂聲音大,被嚇得大哭,攝政王載灃哄孩子說:快完了,快完了!一語成讖!
在朝堂上群毆,還毆死了人,算不算?
《明史·卷177列傳第65》記載:1449年(正統十四年)8月23日,發生了歷史上最為空前絕後的一次朝堂鬥毆,當著代理皇帝朱祁鈺(後來的景泰皇帝)至尊之面,大臣們在金鑾殿里打群架,參與者不乏尚書、侍郎級高官。當天朝會上,常務副總檢察長(都察院右都御史)陳溢彈劾操縱朝政、倒行逆施的宦官王振,王振的哥們、國安部長(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出來幫腔,雙方發生激烈語言衝突。中紀委駐財政部監察官(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猛衝上來,揪住馬部長的頭髮,劈頭蓋臉一頓組合拳。扭打中,王竑竟然咬下了馬順臉上的一塊肉。大臣們先是驚呆,驚呆過後如火山爆發,幾十個大臣般蜂擁而上群毆馬順,一頓暴打之後,馬部長已奄奄一息。事情還沒完,更多的大臣又潮水般涌過來,抬起大腳對著躺在地上的馬順猛踩。事情還沒完,與王振玩得好的宦官毛貴和王長隨又被連拉帶拽從殿外楸了進來,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雨點般的拳腿淹沒,史載稱「眾又捶殺之,血漬廷陛」。打沒了三條位人命後,紅了眼的大臣們竟然把目標鎖住了代理皇帝,團團圍住了朱祁鈺,那意思很明白。望著一群衣冠不整、凶神惡煞般的「暴力男」,代理皇帝臉色慘白、驚駭萬狀,趕緊在第一時間表態,高度肯定大臣們是「見義勇為」。事情還沒完,消息傳出,大臣們又「乘興」打了一架,國安副部長(錦衣衛同知)王山在自己家中被海扁一頓、打成重傷。
指鹿為馬,這個也切題:「荒誕不經了」。
趙高有造反念想,為了測試在朝堂上誰忠於自己,誰又忠於皇帝,有在上朝的時候給秦二世獻了一隻鹿,然後說這個是送給皇上的馬,有些人就附和他說,這個確實是馬,好漂亮的馬啊……還有一些就說是鹿,不是馬。
後來說是鹿的那些臣子都被趙高給構陷清除了。目測北齊高家要屠榜
最近讀的隋朝歷史比較多。。我就說一下隋文帝楊堅吧。
楊堅這個人,喜歡當堂打人。有時候怒火攻心就活活把人打死。楊堅有打人的嗜好,經常在朝堂上打人。行刑的人若揮動 棍杖力度不夠,他就大發雷霆,認為行刑者有私心,甚至下令 將行刑者砍頭。
尚書左僕射高熲等人進諫,說朝堂不是責罰人 的地方,勸楊堅不要在殿廷上杖責大臣,楊堅卻置之不理。不論是朝廷要員,還是文人學士,只要他一聲令下,武士們就沖 上去按倒在朝堂,當著眾臣的麵杖擊。被打者不但人格上受到 羞辱,肉體上也遭受巨大痛苦,輕則皮開肉綻,重則一命嗚呼。
有一次,身為宰相的高熲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帶領一幫大臣到朝堂請罪,說:「陛下養育天下生靈,致力革除弊端,而百姓無知,犯罪的人沒有斷絕,致使陛下處罰過於嚴厲。這都是我們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請讓我們辭職,為賢才讓路。」
楊堅一聽說高熲等人要辭職,覺得事態有點嚴重,回頭問站在身邊的領左右都督田元:「我的杖重嗎?」
田元覺得應該提醒皇上收斂一下了,便實話實說:「陛下的刑杖的確很重。」
楊堅又問: 「我的杖難道有什麼特別嗎?」
田元用手比劃說: 「陛下的杖粗如拳頭,比平常的杖大得多,打人30杖,相當於平常杖數百下,所以經常把人打死。」
楊堅龍顏不悅,但因高熲等人以辭職相勸,又不好發火,便很不情願地下令撤去殿內的大杖,再有受處罰者,交有關部門處理。
事後,楊堅仍一如既往地憑自己的好惡在朝堂上殺人。一天,有位大臣上朝彙報工作,因言語觸怒了楊堅,楊堅便下令將此人就地斬首。兵部侍郎馮基一再諫阻,楊堅不聽,堅持要在朝堂上行刑。楊堅後來也覺得事情做得太過分,卻又不願認錯,便輕描淡寫地讚揚了馮基幾句,又準備對那些沒出面諫阻的臣僚動刑。
所以你問我朝堂上有沒有有趣的事情。。
有。
但是。在這種血淋淋大殿上,其實笑不太出來。
來講講簡雍吧,我也不知道該講什麼某年,蜀國大旱,大耳下令禁酒,釀酒要遭刑,手下人從人家家裡搜出來有釀酒的器具,就有人說要把這家人按照釀酒者處罰,背景介紹完畢。(大耳和簡雍出去逛,路上碰見倆人,一男一女。)簡雍(義正言辭臉):皇上快把他倆抓住!這倆人要打♂野♀戰!大耳(懵嗶):你怎麼知道他倆要打♂野♀戰?簡雍(正義):因為他倆都有打♂野♀戰的器♂具!跟想要釀酒的那一家子一樣一樣的!大耳(滑稽)於是大耳把他們放了。結束(3月20日晚上補一句,無關主題,第一次收到感謝,真是受寵若驚)
太后(慈禧)神色略定,忽將怒容盡斂,仍從容霽顏曰:「想你是不知道此中情節,皇帝(光緒皇帝)在此,你但問皇帝。當日叫大起,王公大臣都在廷上,尚未說著話,他數人(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兵部尚書徐用儀等)叨叨切切,不知說些什麼,哄著皇帝,至賺得皇帝下位,牽著許景澄衣袖,叫『許景澄你救我』。彼此居然結著一團,放聲縱哭。你想還有一毫體統么?你且問皇帝,是否實在?」皇上默無一語。
以上除括弧內內容外皆直接引自清末吳永《庚子西狩叢談》。吳永(1865-1936),浙江湖州人,是外交家曾紀澤婿,亦即曾國藩孫婿,庚子國變時任懷來知縣,是慈禧太后挾光緒帝西逃時,「流亡政府」在地方上所依賴的重要人物。《庚子西狩叢談》是研究庚子年事的重要參考,以其確曾親身接觸太后、皇帝等關鍵人物,且親身經歷經辦拳禍等事也。
答案第一段是慈禧回憶戰前朝堂上的一幕。許、袁、徐等人(許景澄曾出使多國,較了解國際形勢。徐用儀和袁昶也曾在總理衙門工作)指出義和團的力量絕不足賴以對抗列強,與主張開戰的慈禧太后和端郡王等意見相左。光緒帝知輕啟戰端必然失敗,走下御座拉著許景澄的手切切詢問,許景澄亦明白告以戰火不得輕燃之理。
實際上,光緒帝聲音不高,他是真說了「你救我」還是老佛爺聽錯了,並不明確。但是老佛爺認為皇帝說的是「許景澄你救我」。後來,許景澄、袁昶、徐用儀和立山(戶部尚書,主和)、聯元(內閣學士,指出以一弱國當八強敵是以卵擊石),一共五位,皆被處決,史稱庚子被禍五大臣。
而光緒帝的生命火焰進一步黯淡下去。當吳永見到他時,發現他已全無儀錶,且卡帶了一般只說兩句話:
事實上,大清國朝堂上的這一幕並不可笑,甚至很令人悲哀。堂堂一國之君,痛切如此,卻全無卵用,看著忠直之士的腦袋如西瓜般被人切掉。而真正的掌權者,那氣急敗壞的「親爸爸」和她的嘍啰們,即將作(一聲)出一個把古老帝國拖進萬劫不復之深淵的大死。外間安靜否?
年歲豐熟否?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邪?」(《世說新語》)
會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
這個如何?誰有硝酸甘油?
推薦閱讀:
※曼德拉追悼會上那個手語翻譯真的「驢唇不對馬嘴」嗎?
※身邊的票友圈子裡有哪些有趣的對話?
※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綽號?
※歷史上有哪些裝逼被當場拆穿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