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鋼琴獨奏音樂會曲目量是是什麼?

通常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曲目標準是?

奏鳴曲,樂曲,練習曲,還有什麼?各幾首?


謝邀~在德國學鋼琴的作答。

鋼琴獨奏會這個概念是李斯特提出來的,當年靠鋼琴演奏轟動歐洲。那時候分工還不明確,大多數好的鋼琴家同時也都是很厲害的作曲家,一般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鋼琴家會彈一部分自己的曲子和部分別人的曲子。直到19世紀晚期「鋼琴演奏家」這個職業才出現,專業作曲的鋼琴家越來越少,鋼琴獨奏音樂會裡大多數都是彈別人寫的曲子,偶爾有些鋼琴家會用著名的旋律改編一些炫技的曲子。

原來的演奏家和觀眾喜歡比較豐富的曲目,那時的鋼琴獨奏音樂會大多都是一場十幾首短小的曲子,加上一兩首超過10分鐘的大麴子。比如拉赫瑪尼諾夫當年在美國的音樂會:

並且當年的曲目安排也非常精巧,甚至曲目之間的調式都有和聲的聯繫。

現在一般一場正規的鋼琴獨奏會需要70到100分鐘的曲目,分上下半場,曲目安排一般分兩種:

第一種是不同的曲目穿插,不同時期幾組相對短小的曲子,比如巴赫平均律,斯卡拉蒂奏鳴曲,舒伯特即興曲,門德爾松無詞歌,肖邦瑪祖卡/夜曲/圓舞曲/練習曲,德彪西/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前奏曲,這種一首三五分鐘,一組三到五首,一般一組曲目之間觀眾不鼓掌。在這個基礎上穿插幾個相對大的曲子,比如巴赫組曲,肖邦敘事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這種十到十五分鐘左右的曲子,有時候再加上一首完整的中等長度的古典奏鳴曲或者組曲(全樂章15-25分鐘)。一般來說這種曲目安排按照時期先後排列: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新古典,現代,不過也不排除用現代曲目作為開場或者下半場的開始,或者最快/最響/最炫技的曲子(不一定是最難的)放在最後。

還有一種是上半場彈一些短小的曲子,下半場彈一整首大的,30到50分鐘曲子,比如貝多芬奏鳴曲Op. 106 Hammerklavier,貝多芬變奏曲Op. 120,舒伯特最後三首奏鳴曲,肖邦24首前奏曲,舒曼交響練習曲/狂歡節/克萊斯勒偶記,勃拉姆斯奏鳴曲。一般這種情況下上半場就不會有超過十分鐘的大麴子出現,有的時候下半場時間不夠也會在此基礎上最後再加一首炫技曲目。比如Hélène Grimaud前一陣在開以水為主題的音樂會,上半場8首短小的和水有關的曲目,下半場勃拉姆斯第二奏鳴曲。

另外普通鋼琴家一般來說要準備一到兩首返場曲目,一般來說分幾種:大家熟悉的旋律優美的名曲,比如貝多芬獻給愛麗絲,舒曼夢幻曲,李斯特愛之夢。。。或者十分炫技又很短的曲目,比如各路可以上音樂會的練習曲,或者像前文說的那樣自己寫的或者改編的炫技曲目,比如Volodos的土耳其進行曲,霍洛維茨的卡門,Cziffra的野蜂飛舞。

以上討論的是普通鋼琴家的範疇,一些知名度夠高的人就比較隨意,比如內田光子有一次上半場四首舒伯特即興曲,下半場貝多芬Op. 120,或者莫扎特/貝多芬奏鳴曲專場,肖邦專場。也有些人喜歡搞主題音樂會,比如上文說的Hélène Grimaud在開以水為主題的音樂會,András Schiff最近在開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的最後一首奏鳴曲專場,一場音樂會彈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四首古典奏鳴曲。

返場更是隨意,今年聽過一場Sokolov的獨奏會,曲目安排比較普通,但是返場一個比一個長,甚至直接用舒伯特的三首鋼琴曲D.946返場,還三首不間斷的一起彈!最後一共返場八九次,共計一個銷售,其實在第三次返場的時候已經有一些觀眾陸陸續續走了。我的一個同學也曾經用李斯特的但丁奏鳴曲在一首協奏曲之後作為返場曲目,當時據說彈完兩個音之後樂隊和指揮都傻了。。。

而現在的鋼琴家尤其年輕的,亞洲的,喜歡搞一些「有氣勢」的,凸顯實力的獨奏會,一下子彈四首肖邦敘事曲/諧謔曲,24首肖邦練習曲,一口氣彈四首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還有一場音樂會彈兩三首協奏曲,甚至巴赫平均律專場。在德國還聽過一晚上彈五首貝多芬協奏曲,直接取名叫「貝多芬馬拉松」!從六點彈到十點!個人覺得這種像運動會一樣的音樂會略有一點嘩眾取寵,並且容易讓觀眾感覺疲勞,反而適得其反。

另外在歐洲很常見的是「大音樂會」,上半場一般有一首協奏曲,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開場樂隊先演一首十分鐘左右的曲子,然後是獨奏家(一般是鋼琴或者小提琴)和樂隊一起演一首協奏曲,然後鋼琴家返場,上半場結束,下半場樂隊再演一整首交響曲。


在這裡引用史蘭倩絲卡在其自傳類作品《指尖下的音樂》裡面的敘述:

首先是曲目組成:時長大概70分鐘左右,要有合適的重心音樂,然後圍繞重心音樂進行整個音樂會的曲目安排。以短小的作品作為演奏會的引子。

重心音樂的選擇要慎重。必須是古典音樂中的傑出作品,並不一定要非常著名,但一定要具備非常高的姿勢水平,否則就不能對著媒體說比你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以及我什麼曲子沒有彈過,也不能說無可奉告悶聲發大財……

這裡提到了半場結束以及下半場曲目的安排。一般來說,如果上半場的結束是一首大型的音樂作品,可能會有單獨上半場的一個短小的安可作為調節。或者就直接進入中場休息也不是不可以。

最後也提到了整體的曲目安排,要在曲目之間有情緒的波動,兩兩之間有所對比,這樣才能讓聽眾聽著不是很悶或者一直處在某種緊張的狀態。所以狂二連著狂六或者貝加莫組曲連著意象集這種搭配是不對的~~~~

總之,就是要有中心,有配菜,然後快慢搭配,悲喜搭配長短搭配這樣才是一台完整的獨奏音樂會。


總時長約1-2小時


一般上半場是……練習曲,巴洛克時期曲,鋼琴小品,練習曲或現代曲(爵士)然後就下半場…………奏鳴曲1首或2首,沒了


經驗不多,拿出來獻醜,歡迎各種友好態度指正。

坐標武漢音樂學院

我是從大學才開始接觸各類音樂會,有學校的,有琴台大劇院的。

一般來說音樂會(鋼琴獨奏)時長大約控制在1-1.5個小時左右。然後返場曲目一般會選擇1-2首。

至於非要幾首什麼性質的曲子。。。這個我還真沒留意過。但是我知道各類奏鳴曲的第二樂章是很難在音樂會上聽到的(僅代表國內,沒在國外聽過不了解國外情況)。同時就國內來看音樂會可能是具有主題性的,比如李斯特作品音樂會。或者加上曲風詞如貝多芬奏鳴曲專場音樂會,肖邦練習曲專場音樂會。


看個人了,一般鋼專音樂會曲目都會有層次的,比如奏鳴曲一般就一兩首吧,會穿插小曲子歇歇手,時間一般就是一個半小時 期間有嘉賓演奏也好雙鋼也好 時間長了 觀眾都會困的……


推薦閱讀:

BEYOND THE TIME是UC紀元最有史詩感的音樂嗎?
當聽到 Coldplay 的 Yellow 時,你想到了什麼?
你最喜歡coldplay哪一首歌,為什麼?
Coldplay 傳說中的最後一張專輯 《Mylo Xyloto》與《喬布斯傳》在同一天發售是巧合還是為了紀念 Steve Jobs ?
有哪些因為出自裡面的配樂吸引你去看的影視作品?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 音樂會 | 鋼琴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