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 「 你必須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 」這句話?


謝邀。

我沒有。

我只有一份職業,而且做得100%的專註和投入,幾乎沒有私人生活了。但是我的工作給了我足夠的收入,自信,成就感,和大家的尊重。我很開心。

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五年,或者十年,我都會繼續努力做好這唯一的一份職業。所以完全不理解題主的那句話,為什麼「 你必須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 」?

另外,我也認識很多很多,做事情很專註,一輩子只做了一個職業的人。可以看得見他們的驕傲自豪,並沒有什麼遺憾。晚年的經濟情況也很漂亮,至今受人尊敬。

我還是堅信,只有破車才需要備胎。只有渣女才需要多個男友。只有不能勝任工作,找不到職業認同感的失敗者,才需要多份職業。


所以我應該辭職去發傳單,然後下班了回家敲代碼?


不以此為生的興趣吧


作為一名學生,我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只是想說說當我看到這個問題時的一些想法。

我覺的應該是擁有一份不僅以此為生的職業。

一份好的工作,應當是一年三百多天,你只有幾天會早上不想起床去上班,工作的時候想著還有多久下班,還有幾天周末,不是每天只有抱怨和牢騷,僅僅只是為了賺錢而忍受這份工作。


這句話出自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期間,針對他的競選對手斯蒂文森(是個大知識分子)所說。

我的理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不能靠賣知識為生,否則你的立場是可疑的,腰桿是不硬的。

比方說我大學裡的專業課老師,即使不教書也可以去企業里做技術人才,他們根本不在乎教書匠這個飯碗。

而那些教馬克思思想的,大概就只能以此為生了。

說點題外的,美國那屆總統選舉很有意思,民意測驗斯蒂文森遙遙領先,結果艾森豪威爾大獲全勝。事後分析可能是這麼兩點原因:1,街頭採訪時,很多人可能礙於面子,不會說出真實想法,選一個知識分子看上去比選軍人要政治正確;2,雜誌做民意測驗,收回的調查結果可能更多來自知識分子,而不是全體選民的意見。


職業改為興趣才是正解


sssssssssssssssssss


我倒覺得每個人應該擁有一份不以此為生但想以之終老的工作,這是十分美妙的事情。

這句話其實出現在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散文《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他說他是知識分子,很慶幸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就確定了職業方向,「我在大學裡就認定:我要成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我要寫字,怎麼辦呢,找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對吳曉波來說,「寫作不是職業,而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個問題上我持有堅決而自信的態度。」

我很羨慕這樣的人,但是大多數的人沒有能活得這麼體面和理想,工作只是養家糊口和賴以生存的直接保障,做著一份得心應手但並不愛好的職業,這樣就足夠了,因為我們的興趣還不足以支撐我們的職業。如果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有保證,那麼這句話不過是一句空有理想和情懷的漂亮話。

可是只有不全為了養家糊口的工作才有資本讓我們心甘情願的付出熱情,才會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自由和開心。

在快節奏的今天,太多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上班盼著下班,只是為了賺錢,哪裡還記得起當初的理想,那種可能只能用不以此為生的工作來苦苦支撐的東西實在太過虛無縹緲。

我還只是一個學生,我希望能有一份以此為生但又想以之終生的工作。不是僅僅為了賺錢而忍受,只是為了開心而奮鬥。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明確「職業」和「事業」兩個詞語的含義。

然後

建議題主和答主們有時間可以讀一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

再然後

這個問題就不用解釋了!


我第一次聽說這句話,這是有錢人說的吧!我認識個富二代,其父做房地產,家裡有上億的資產等著他去繼承,他卻搞互聯網,掙多掙少無所謂,隨便玩玩。


不以此為生的職業,並非必需品。

不管是什麼職業、什麼處境,遠方和詩裝在心裡,就能活得不苟且。


因為大部分人過著不如意的生活


可能是價值觀不同吧,我覺得「職業」就必須能「以此為生」,反倒是「事業」才值得「不以此為生」。

而且在我看來,「職業」和「事業」,很多時候是可以統一的,我個人稱之為「入對了行」。


我是一名大學教師。可以說全國至少一半的大學教師都不以教書「這份職業謀生」。大家靠的是科研項目、企業諮詢、社會兼職。。。當然,對於教書這份「不能用來謀生」的職業以及它所服務的學生來說,是很悲哀的。


不以此為生的職業

出處應該是寫《大敗局》的吳曉波吧?

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他的大學,他學的是記者專業(我不懂具體什麼大概這樣吧)

記者,意味著記錄事實,報道事實,而如果你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別人給了你什麼,你就要按他說的來做?

我的感覺是,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在每個時代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儘管我們暫時處在金錢至上的時代。那麼,不以此為生,那必定你經濟自由,經濟自由,是否能夠更好的,不受干擾地做好這個職業?那你的人生是不是變得有意義了呢?有了錢就是全部意義嗎?人生價值才是啊。

最後我想說,我們倉皇短暫的一生,不是為了和「別人家的孩子」亦或者是「老張的兒子」此類種種比高低,我們在某一天發現了自己人生的意義,就要去實現它,為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去實現它。而「不以此為生」,全是因為理想。


培養愛好


比如像夢工廠的CEO傑弗里 卡森博格,他以前在好萊塢做CEO,後來辭職了,全身心做動畫。他熱愛動畫,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夢想。他是一個大才,卻甘於經營一個的動畫室, 因為這份職業對他而言,就是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啊。所以他即使現在賺的錢遠沒有在好萊塢賺的多,但是他很幸福。我覺得這就是題主問的這句話的含義。


我來歪個樓,個人認為這句話說的不一定是職業,這也可以是一個人的愛好,我認為,一個人這一生的確需要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不會為了生計而奔走忙碌,也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迷失自己,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一個寄託。比如我,我喜歡畫,只是單純的畫,甚至不知道自己畫的是什麼,這是我的愛好,或者說,這是我一生的「職業」

(小白一隻,謹代表個人觀點)


這句話講的是財務自由。

曾經在某國有企業工作,效益差到發不出工資,而許多家庭一家三口都在這種企業工作,最後導致一旦停發工資,整個家庭的財務崩潰,再也拿不出錢來。即使正常發工資,也是省吃儉用生活。

此外,無論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都有各自的一套人情世故,國有企業要圓滑處事,各種送禮討好加熬資歷,而私有企業則競爭激烈,規則嚴酷,老闆欠揍,如果一個不順心想要辭職or被辭職,等於完全斷了經濟來源。

那麼說到「你應該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這句話本身聽著挺雞湯,實際是大實話。假如遇到上面兩種情況,如果你能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或收入,可以是兼職 網店 生意 投資等),並且可以不依賴任何一項收入來決定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你就可以全憑自己的意願而活的很好,不需要再去巴結領導,忍受同事,甚至拿不出錢來。當你的某項收入來源遇到違背自己原則和底線的事時,你可以霸氣的對老闆說:「老子不伺候了!」

老闆一臉懵逼……

(投資≠存款,除非你的存款多到只吃利息就能達到財務自由的地步)


太有緣了,我也想問這個問題。我覺得他是害怕自己為了錢幫別人說話,害怕被收買,被牽制,失去學者的獨立性,不能更多的講自己想說的真話。而且本身就是搞經濟的自己不發家致富,別人也不信他說的呀!


推薦閱讀:

趁年輕做什麼可以未雨綢繆?
你遇到過那些情景令你感覺自己一輩子都達不到那種境界?
自信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20歲的女生如何規劃自己事業和家庭?
40-50歲男人的心理、生理、生活,處於怎樣的狀態?

TAG:職業發展 | 愛好 | 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