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和塗山氏當時的婚姻乃對偶婚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望門居制:禹的配偶不只一個,塗山氏只是主妻,禹還有次妻,當然塗山氏也有次夫;禹和塗山氏沒有自己的家,各自在自己的母族居住,雙方只能於每旬的「辛壬癸甲」這四天在塗山族專門的「台桑」之地里野合。至於為啥不敢回家,請看《史記?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這段話可靠嗎?
先說結論:史記的「上古史」是非常坑爹的,從堯舜禹湯一直到西周幾乎沒有一段是靠譜的。
(不服來辯你覺得哪一段靠譜?)
我們需要用其他更早的材料來解釋「不過家門」的原因,結合智慧的推理找出歷史的真相。
禹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
從這句話隨便怎麼樣也看不出大禹只和塗山氏交合4天好伐啦?還每旬……語法上這樣解釋就不成立。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沒有那方面的慾望,簡單來說這貨自宮了。
並且他和塗山氏的關係非常不好。
不要以為我在胡說,聽我慢慢來講:
1大禹不是有老婆和孩子么,怎麼會是閹人!你不要欺騙我!
既然你說了大禹的孩子,那我們就從他的孩子說起,孩子很顯然不是大禹親生的。
大禹的兒子叫啟,是禹的妻子塗山氏生的,對吧?
「禹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
—《尚書》
剛才那句話,我來解釋下:
大概的意思:大禹娶了塗山氏以後,過了辛壬癸甲4天,或者辛壬癸甲四個月,啟呱呱落地了。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TMD日子不對啊?
都說十月懷胎。可大禹是神么?啪啪啪以後4天或者4個月就能有孩子?這個綠帽子戴的無人能及了。但這些證據還不夠。
2更重要的是,大禹貌似很討厭他的孩子。
傳位都不傳給他,而是傳給了和他一起治水的好基友「益」。
這個時候懂歷史的小夥伴一定會起來罵我:「那個時候都是禪讓制好伐啦,沒有先例大禹只能那麼做。」「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我的回答是:呸!
大禹之前沒有父子繼承的慣例么?遠的我們不說,就說說舜吧。
舜一開始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孟子·萬章上》載「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禪讓都是*屁!
禹逃到了陽城,後來回去「搶」到的帝位。
舜的兒子典型的要人心沒人心,要才能沒才能,舜也狠心咬牙要把讓他接班。誰能沒點私心呢?而禹的兒子啟呢?歷史記載:
「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
天下歸心好不好!!!好不好??
可是大禹就是不要這個天下歸心的優秀的兒子接班!奇怪不???
從這一點結合上一點來看,孩子真可能不是親生的。
那麼問題來了,禹又不是白痴,不知道這頂綠帽子戴著難受?為什麼還要容忍他老婆和他孩子呢?3只有一種解釋,禹是無奈,且自願地帶上綠帽子的。
歷史的記載大致是這樣:大禹治水忙,到了30歲還是個單身狗。
他的部下開始騷動,說這不符合部落的規矩啊,到了年紀不娶妻不可以啊,部落沒有繼承人了啊。大禹也很著急,於是走到塗山的時候,就對著蒼天一聲吼,啊,如果老天爺你聽見了,就給我個老婆吧!老天爺就真的給了他一隻九尾狐(口味也蠻重),於是他有了老婆。這個老婆就是「塗山氏」。
大禹為了部落的和諧穩定健康繁榮發展,必須去借一個孩子來,假裝自己的孩子,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這個不難理解吧?(古代到了年紀不娶妻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然而就是這場婚姻暴露了大禹的更多信息!這場婚姻暴露的,就是他們夫妻生活極度不和諧的事實:
「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化為熊,慚而去。至嵩山腳下化為石。」
翻譯:有一次塗山氏去看大禹,看到大禹變成了熊,羞羞地跑掉了,變成了石頭。
這段話的重點在兩個字上,第一個字叫「慚」,古漢語詞典里就兩層意思,一層叫羞愧,一層叫僥倖。
看到自己的丈夫是熊,你TM還羞愧?不應該害怕得逃跑么?羞澀起來?你當大禹是熊本熊?↓↓↓
所以塗山氏看到的不是真「熊」,而是一個比喻。
熊通雄,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大部分時間表達的是「不行」,「慫包」,比如古語「熊包」。
水滸傳里有個楊雄,從名字就暗示他……不舉。
這則神話翻譯成人話就是:
塗山氏反正也嫁禹了,綠帽子也給他戴了,總得親熱親熱吧?可不曾想扒光禹的衣服以後,看到自己的丈夫沒有丁丁。卧槽,老娘不幹了!塗山氏心裡一萬匹羊駝在崩騰,羞愧地跑了。大禹為了守住自己沒有丁丁的秘密,一直追塗山氏追到嵩山下,把她弄死了。說到這一定要問我了,就算大禹是閹人,那究竟是誰幹的呢?會不會是天生的?答案是:大禹是自宮的!
而且被切掉的那活兒,後來還成了孫悟空手裡的如意金箍棒!
5別急著懵逼,憑什麼如意銀箍棒是那玩意兒?不說好了是大禹的神鐵了么??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把滿天神佛都黑了個遍,黑玉帝,黑阿難伽葉。
但其實所有人都沒看透,吳承恩一開始最先黑的是大禹!其一:
女子的第一次月事,稱為初潮。所以女子的子宮被比喻為「海」。可以靈活自如地變大變小的的「定海神針」,你說還能是啥?其二:為什麼金箍棒必須塞在耳朵里?人身上的洞洞可多了,你可以塞鼻孔里,塞嘴巴里,塞屁股里。
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就是含在嘴裡的好么?《黃帝內經》有雲,「腎開竅於耳」。耳朵代表了腎臟。那麼「走腎」的武器,當然只有放在耳朵里才合適。
西遊記是怎麼形容這根棒子的?
「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
「靈陽棒」,不說你也懂了。
「藏在深海」,咳咳,誰都不是露陰癖。
「花紋密布」,那不是真花紋,而是割下來以後的靜脈,動脈紋路,多可怕多血腥!
所以「鬼神驚」。
其四:
為什麼龍王一直拿不動這金箍棒,只有大聖,佛,和少數幾個妖精可以?
因為這根棒子代表的是「淫慾」。拿起這根棒子代表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大家都知道龍性淫,見一個搞一個,大象,牛一個都不放過。對他來說這東西就真有13500斤!絕!對!把!持!不!住!
而一些有靈性的妖精,比如老君身邊的青牛,就完全木有問題了。大聖是天生石猴,更沒問題。
最後,
原文黨一定會說:
「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
人家不是說了用鑌鐵煉的么,看你怎麼吹!
年輕人!凡事不能看表面。
鑌鐵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說古代的不鏽鋼。這個說法靠譜么?我給你一噸不鏽鋼你煉得出可大可小的兵器么?所以只有第二種可能,鑌通「冰」。鑌鐵是冰鐵,是上古傳說一種寒氣逼人的材料,沒有人真正見過。BUT大家都知道男性的丁丁需要常年保持低溫,且是男性人體溫度最低的地方,所以把這個理解為隱喻再恰當不過。大禹自宮以後,老君覺得廢物也能利用啊,畢竟大禹不是一般人!就把那玩意兒收到老君爐里鍛煉成了可大可小,可彎可直,可硬可軟的神器。最後的最後,大禹為什麼自宮?
確鑿無疑地說,大禹是個偉人,毫無疑問的偉人,他治水是很辛苦的,辛苦到長期要泡在水裡,頭髮禿了,腿上沒毛了。
所有人都該知道,那啥,咳咳是一個很脆弱的器官!!在水中泡久了就會引起炎症,潰爛。這個時候如果不割掉就會引發全身的疾病,甚至死亡!(原理同截肢)大禹在水裡泡了那麼久,這些病症一定導致了其必須自宮保命。
由於自宮,導致雄性激素衰退,男性特徵消退,自然毛髮越來越少。
所以我傾向於認為,大禹為了民族,為了救世,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自宮了。所以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根本沒慾望了!早就沒了!上進毛家門!根本沒感情!
好的你懂的。O(∩_∩)O我就是胡說八道咋地了?
聲明:本文已授權本人公眾號:吃牙膏的怪獸(chiyagao)獨家發布,除知乎外其他平台一概不得轉載
http://weixin.qq.com/r/FT-J0ebEk7vsraKy92oH (二維碼自動識別)
除知乎平台外,其他平台禁轉。
本人其他腦洞:如何強行解釋神仙方術與引力波有關? - 徐佳傑Pierre 的回答對了,厚顏無恥求個贊行不行嘛????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走婚是正常普遍的婚姻形式,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也是正常狀態,母系部族內兒子沒有自己獨立的家庭,男人跟自己的姐妹生活在一起,撫養姐妹的孩子們,在有性需求時去到其他母系部族設立的場所,而且在那個時期,「野合」並不受道德譴責,這只是一種很普遍的生育後代的形式而已,別說大禹的時代,就是孔子也是野合而生,但是,雖然孩子的母親有很多的性自由,但並不等於她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誰的,上古時期孩子的「姓」是用來標記父親,而「氏」用來標記母親,而且「姓」並沒有像如今這樣準確固定,所以同姓的人就有可能是同一個父親,所以中國的婚姻制度有一個規定,即同姓不婚。孔子時期的魯國國君因娶同姓女子而遭受嘲諷,孔子面對這樣的嘲諷也無言以對,目前雖然人口急劇膨脹,這樣的規定雖然鮮有實行,但某些地域仍然有「同姓不婚」的講究。
所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有可能是指他在母系氏族部落的家,換句話說有可能是他姐妹的家,他離家多年,沒有親自撫養過姐妹的孩子們,與姐妹們分離多年,自然感情不似他人,而他之所以能夠傳位給他的朋友,能有這樣的公心,也完全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但他們是同一個母系氏族部落,這意味著他們有可能不只是朋友,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人,他們很有可能有同一個母親或姥姥。在母系氏族社會,沒有婚外情的問題,以母係為主導,「性」不是最重要,不可跨越的,對於女人來說,尤其是物質不豐富的年代,生育子女繁衍後代比「性」重要得多,部族長老讓女人參與到性活動中,目的就是要生孩子以擴大部族,在這樣的時期,女人忠於的是自己的家庭,養育的是自己的孩子,至於孩子的父親是誰並不重要,無論孩子的父親是誰,孩子都是母親的孩子,這樣的社會中,女人更獨立,更自由,沒有任何依賴,孩子也更團結,當然普遍來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並不高,然後隨著男人的醒悟,開始願意承擔很多的家庭責任,需要更多的家庭地位和權利,父系氏族才慢慢興起。呵呵……特別說一句,目前的人類社會正在慢慢回歸母系氏族。而這只是人類社會的循環而已。
~~~~~~~~~~~~~ 現代學者為父系氏族,以父系氏族的認知怎麼可能理解母系?呵呵……野合就是野合,就算與「野居」只差一個字,也根本沒必要執著地往自己臉上貼金,野合在母系氏族根本不算違反禮制,甚至於野合本身就是禮制。然而自父系氏族以來,孔子野合而生就是後世儒家莫大的恥辱,總想糾正了事,但,實際上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有如此強大的對自我的執著,讀一輩子《論語》也還是讀不懂,學一輩子儒家,也還是門外漢。我們要學會尊重歷史,孔子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所以野合本身就是合法合理,而且孔子由外祖父撫養長大,從小生長在外祖父家,又於外祖父處接受教育,可見其時其地是純粹的母系氏族,並且孔子的母親根本沒有帶孔子祭祀過父親,他甚至從小都不知道父親的墳墓在哪裡,對於孔子這樣,從小學習祭祀,掌握了一個氏族部落文明傳承的人來說,這樣的人生經歷已經足以說明其野合而生合法性——父親是誰,對於母系氏族社會來說沒有那麼重要,生在哪,死在哪,葬在哪,都會象父系氏族這樣在意,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不能拿父系氏族的道德標準,從屬關係來評價母系氏族。後世以「野合」為恥純粹是父系氏族社會典型的男權思想——野合,意味著危及男人對子女的所屬權,因為野合的子女對於一個有著強烈自卑心的男人來說,根本不敢相信這個子女的血統,危及了男人對子女和家庭的控制權,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後世儒家根本不敢面對孔子的出身問題,因此也鮮有人真正成為儒者,無法正確理解孔子,而真正能夠理解孔子的人,根本不會在意他是什麼樣的出身,更不會在意他的出身是否符合禮制,孔子對人類的貢獻並不是禮教,孔子本人對於兩性問題也是極為寬厚的,性的問題在儒家根本是不值得拿到桌面上談的問題,在孔子的心目中,不管這個人的出身是否符合禮教,這個人都有他作為人的權力,都可以受教育,都會得到尊重,中國人嚴苛的禮教制度,嚴格的道德標準都是宋明理學之後的事情,尤其是朱子之後,拿一千多年後的並不夠智慧,且是完美主義的標準來評價或篡改孔子的出身是非常狹隘的態度,只能說明評價者或試圖篡改歷史的人心胸狹隘。才不是!!!
想拿一張敬業福。
據我讀史印象,大禹三過不進家門,其實是一種敬鬼神的一種方式,節衣縮食淡親情為了取悅鬼神,讓鬼神幫自己修水利,治水~
反對@獨步清涼的答案中提到的姓氏男女之分,完全相反了!女子才稱姓,男子稱氏,同姓指的是同一個母親或者同族的子女,姓是族號,氏是姓的分支。
說的好像禹這個人真的存在過一樣……
也可能是因為陽痿早泄舜老闆拖欠工資家裡老母豬啪啪啪聲音大心臟疼等等等等,怎麼說怎麼有理,但我們老師說了,這不叫批判精神質疑權威懷疑精神,這就叫無知,人文素養低,上古不時興一夫一妻制。
台灣國立大學 歐麗娟 中國文學史 好像有提到,你可以看看,具體論據我不記得了
可能他是忘了帶鑰匙了
首先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氏族,禹同樣也是一個氏族,禹氏族是從鯀氏族分化出來的,這是鯀和禹所謂的父子關係的由來。鯀氏族被祝融部落找借口攻滅。禹氏族被繼命治水,既是安撫,也是威脅。其次,治水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打卡上班,是整個氏族的事,整個禹氏族都要傾巢而出,在哪裡治水,哪裡就是家,不然你弄個後方留一群婦孺是等別人替你照顧呢。最後,這個家指的是禹族的姻族,也即禹族沒有拜會過姻族。因為禹族的姻族不是傳統中原語境的中原諸族(典型的以有為修飾詞的族群,例有莘氏,有熊氏、有扈氏等),而是南方夷族的塗山氏,知道的說你是走親戚回娘家,不知道的以為你跑路了呢,這樣做是避嫌。
題主其實在問:外星人這麼厲害,為什麼不直接侵略地球,而要操縱美國總統?
如果你要從傳說里考據歷史,那你手頭有據可考的相關版本,沒一萬也得有五千。
對於各版本的異同、分布、源流都要逐一釐清,給出一個檯面上勉強能看的解釋。
然後發表在專業出版物上(如果能的話),享受一番同行暴風急雨式的哂笑,沐浴一番對盲人瞎馬的扼腕。
然後才足夠底氣談挖掘。不然就只是歷史發明家而已~
至於現今人類學樣本之少,妄圖強行解釋,我只能說,思想是自由的,各位隨意~題主想多了,可能只是大禹不行了而已。
我爸說我有錢的時候跟大禹一樣 三過家門而不入那麼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呢 可能是因為有錢吧~
?教育意義大於考證意義
?後人做史,附加的場景,通常是大臣進諫時,引聖賢以作證,虛構的遠古聖賢品德行為,這位大臣虛構後,皇帝令史官記錄,久而久之,虛構場景成為歷史真的這麼多理解不了的嗎?三過家門而不入指的是:你在上班,並且身為老闆,是公司掌權人。這種身份路過家門都沒時間進去坐坐。 而不是多少年沒回過家。
大禹治水,本身就是神話。神話就是對祖先的嚮往與寄託現實生活的理想。
《山海經·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鯀: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人物,黃帝的後裔、玄帝顓頊的玄孫,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的父親。
息壤: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
大水漫上天際,鯀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盜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終於安定了九州。
大禹的父親,鯀。息壤。鯀腹生禹。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都是神話的主題。
九州的主題,完全是戰國時期才有。 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貢》是戰國後期學者所作,但是周代沒有徐州和梁州。
《山海經·內經》就肯定是戰國時期的作品。
大禹,黃帝,等神話體系就是戰國時期的作品。
司馬遷的【夏本紀】的黃帝譜系,就是建於戰國時期的神話。
戰國時期,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司馬遷史記時期, 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
司馬遷的【史記】比《山海經·內經》神話衍化以及成書的年代,晚了300年---100年。
近代神話學家袁珂在《山海經全譯·前言》開卷就說:「《山海經》是一部由幾個部分組合而成的性質非常奇特的古書。它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到西漢初年這一長時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為中心西及巴、東及齊;這便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由學者們研討大致得出的結論。……」
春秋時代,中國小國太多,沒有中央集權的局勢,要完成區域的劃分難上加難。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中國境內連年戰爭,各自為政,不可能編撰大統一的《中國地理志》。
只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中國才出現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它才可能具備編撰《秦代中國地理志》的條件。
秦始皇廢封建,置三十六郡,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統一法度,車同軌,書同文,築長誠,治馳道……,他為了進一步統治中國,才令文人編撰《山海經》——秦代中國《地理志》的。
漢代早期人在《五臧山經》的總結里已經把《山海經》成書的年代記得十分清楚,所謂的「禹曰」,就點明了成書的年代。
《說文》:「禹,蟲也。從禸, 象形。」
《山海經》中所出現的「禹」 字指的是「蟲」,這是文字的原意, 把它釋作虛無的「夏禹」 就大錯而特錯了。「禹曰」就是指「秦代蟲書說」。
因為在秦以前,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只有到秦統一中國後才有書同文的局面。
秦代統一文字,廢除不符合秦文字的六國文字,定書體為八種:一大篆、二小篆、三刻符,四蟲書、五摹印、六署書、七殳書、八隸書。
蟲書為秦代書體正規文字,在漢代早期仍然流行,因此,總結《山海經·五臧山經》的漢代早期文人用「禹曰」 來概括全文內容,「秦代蟲書記載說」標明了《山海經》成書鮮明的時代性,它的成書年代不在春秋,也不在漢代,只能在「書同文」 的秦代。
從《山海經》內容的條目來看,它的每一條目獨立成文,即一簡一事一文,這是戰國時期的記事方法,也是秦簡慣用的記事方法,因此,我們不能把《山海經》成書的年代推前到「春秋」,也不能把它拖後到漢代早期。
雖然劉向、劉秀在校注《山海經》時,還有《大荒經》四篇、《海內經》一篇沒有收入,到晉代的郭璞才將「逸在外」 的五篇補上,但這不能說《山海經》成書的年代晚,晚到了在漢代以後。
《山海經》在秦統一中國後編撰,自此,《山海經》就客觀地在中國境內流傳,
司馬遷、王充、班固等史學家對它或敬畏(《史記·大宛傳》:「不敢言之」); 說明司馬遷敬畏《山海經》的地位,以至於把《山海經》的神話體系寫入【史記 夏本紀】。
《今本竹書紀年》距離傳說的夏朝的時間,1000年;
【史記】距離傳說的夏朝的時間,1300年;
【夏本紀】更多是神話,你讀讀就知道了,
道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道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道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於盟津,東過雒汭,至於大邳,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醴,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迆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梅。道沇水,東為濟,入於河,泆為滎,東出陶丘北,又東至於荷,又東北會於汶,又東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于海。道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北至於涇,東過漆、沮,入於河。道雒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東北入於河。
要知道,疏通九川的工程,就是20世紀也需花費上億人口,大量的機械,知道50年代治理黃淮流域,花了多少人力嗎?
今天往前推4000年,靠,這就是漢朝的司馬遷發燒編的神話。
夏朝,你還信是司馬遷說的那樣嗎?
夏朝,就是游牧部落的聯盟罷了。
【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道德神話而已,可能嗎?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又不是通緝犯,他是當時的大英雄。你只有有基本的生活常識,就知道這是神話傳說而已。
你可以信,也可不信。你選擇吧。
《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晉書》第95卷有傳。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拾遺記》共10卷。前9卷記自上古庖犧氏、神農氏至東晉各代的歷史異聞,其中關於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誕的神話。漢魏以下也有許多道聽途說的傳聞,尤其宣揚神仙方術,多誕謾無實,為正史所不載。末1卷則記崑崙等8個仙山。
虞舜在位十年,有五老游於國都,舜以師道尊之,言則及造化之始。
舜禪於禹,五老去,不知所從。
舜乃置五星之祠以祭之。其夜有五長星出,熏風四起,連珠合璧,祥應備焉。萬國重譯而至。有大頻之國,其民來朝,乃問其災祥之數。對曰:「昔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渤潏高隱於日中。有巨魚大蛟,莫測其形也,吐氣則八極皆暗,振鬐則五嶽波盪。當堯時,懷山為害,大蛟縈天,縈天則三河俱溢,海瀆同流。」
舜受堯禪,其國執玉帛來朝,特加賓禮,異於余戎狄也。爰及鳥獸昆蟲,以應陰陽。至億萬之夫,山一輪,海一竭,魚、蛟陸居,有赤烏如鵬,以翼覆蛟、魚之上。蛟以尾叩天求雨,魚吸日之光,冥然則暗如薄蝕矣,眾星與雨偕墜。舜乃禱海岳之靈,萬國稱聖。德之所洽,群祥咸至矣。
南潯之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於曠澤之中。魚、龍同穴而處。其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故置豢龍之官。至夏代養龍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及四海攸同,乃放河汭。
《拾遺記》 夏禹
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沈於羽淵,化為玄魚,時揚須振鱗,橫修波
之上,見者謂為河精。羽淵與河海通源也。海民於羽山之中,修立鯀廟,四時以
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濟巨海
則黿鼉而為梁,逾翠岑則神龍而為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踐羽山之地,皆聖德
感鯀之靈化,其事互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同。玄魚黃熊,四音相亂,傳寫流
文,鯀字或魚邊玄也。群疑眾說,並略記焉。
錄曰:書契之作,肇跡軒轅,道朴風淳,文用尚質。降及唐、虞,爰迄三代,
世祀遐絕,載歷綿遠。列聖通儒,憂乎道缺。故使玉牒金繩之書,蟲章鳥篆之記,
或秘諸岩藪,藏於屋壁。或逢喪亂,經籍事寢,前史舊章,或流散異域。故字體
與俗訛移,其音旨隨方互改。歷商、周之世,又經贏、漢,簡帛焚裂,遺文殘泯。
詳其朽蠹之餘,采捃傳聞之說。是以己亥正於前疑,三豕析於後謬。子年所述,
涉乎萬古,與聖葉同,レ文求理,斯言如或可據。《尚書》云:「堯殛鯀於羽山。」
《春秋傳》曰:「其神化為黃熊,以入羽淵。」是在山變為熊,入水化為魚也。
獸之依山,魚之附水,各因其性而變化焉。詳之正典,爰訪雜說,若真若似,並
略錄焉。
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
陽鼎。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未,九鼎咸
震,皆應滅亡之兆。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禹儘力構洫,導川夷岳,
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玄龜,河精之使者也。龜頷下有印文,皆古篆
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鑿之處,皆以青泥封記其所,使玄龜印其上。
今人聚土為界,此其遺象也。
禹鑿龍關之山,亦謂之龍門。至一空岩,深數十里,幽暗不可復行,禹乃負
火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犬,行吠於前。禹計可十
里,迷於晝夜,既覺漸明,見向來豕犬變為人形,皆著玄衣。又見一神,蛇身人
面。禹因與語,神即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側。禹曰:「華
胥生聖子,是汝耶?」答曰:「華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簡授禹,
長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時之數,使量度天地。禹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蛇身
之神,即羲皇也。
錄曰:夫神跡難求,幽暗罔辨,希夷彷彿之間,聞見以之惑。若測諸冥理,
先墳有所指明。是以彭生假見於貝邱,趙王示形於蒼犬,皆文備魯冊,驗表齊漢。
遠古曠代,事異神同。銜珠吐燭之怪,精靈一其均矣。若夫茫茫禹跡,杳漠神源,
非末俗所能推辨矣。觀伏羲至於夏禹,歲歷悠曠,載祀綿邈,故能與日月共輝,
陰陽齊契。萬代百王,情異跡至,參機會道,視萬齡如旦暮,促累劫於寸陰。何
嗟鬼神之可已,而疑羲、禹之相遇乎。
大禹治水,神話也,已證明完畢。
後記
○《拾遺記》 軒轅黃帝
軒轅出自有熊之國。母曰昊樞,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稱王也。時有黃星
之祥。考定曆紀,始造書契。服冕垂衣,故有袞龍之頌。變乘桴以造舟楫,水物
為之祥踴,滄海為之恬波。泛河沈璧,有澤馬群鳴,山車滿野。吹玉律,正璇衡,
置四史以主圖籍,使九行之士以統萬國。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
勇、義。以觀天地,以祠萬靈,亦為九德之臣。薰風至,真人集,乃厭世於昆台
之上,留其冠劍佩舄焉。昆台者,鼎湖之極峻處也,立館於其下。帝乘雲龍而游,
殊鄉絕域,至今望而祭焉。帝以神金鑄器,皆銘題。及升遐後,群臣觀其銘,皆
上古之字,多磨滅缺落。凡所造建,咸刊記其年時,辭跡皆質。詔使百辟群臣受
德教者,先列玉於蘭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沈榆之膠和之為泥,
以塗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事出《封禪記》)。帝使風后負書,常伯荷劍,
旦游洹流,夕歸陰浦,行萬里而一息。洹流如沙塵,足踐則陷,其深難測。大風
吹沙如霧,中多神龍魚鱉,皆能飛翔。有石蕖青色,堅而甚輕,從風靡靡,覆其
波上,一莖百葉,千年一花。其地一名沙瀾,言沙湧起而成波瀾也。仙人甯封,
食飛魚而死,二百年更生。故甯先生游沙海七言頌云:「青蕖灼爍千載舒,百齡
暫死餌飛魚。」則此花此魚也。
夕陽西下,大禹抬頭看向遠方的家。
「哼!」
大禹回過神來,看著身旁芳齡16,身材健美,小臉蛋上寫滿了不滿的女警衛員,寵溺的說:「不回去,再也不回去了。我的小心肝嘞。」說著,把少女抱起來親了一口。所謂的過家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你從三門峽到濟南辦公務,開車帶著浩浩蕩蕩一班子人,你家在國道往南五十里的一個山村裡,你是開下國道回家住上幾天呢,還是繼續匆匆忙忙趕路並說「下次回來再拐吧」,我想不說大禹了,一般人都會選擇後者吧。治水是個全國性的工程,從四川到大海滿流域亂跑,以古時的交通條件哪裡是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我覺得應該是老婆孩子帶在身邊流動作業搞工程(塗山氏曾經經常給他送飯),偶爾回一趟妻子的娘家(大禹老家在甘孜阿壩那邊,回去實在不方便),就醬。
推薦閱讀:
※藝術家們都有些什麼有趣的愛好?
※小時候老師說的哪些故事當時覺得好神奇 現在想想真奇葩?
※學生時代最讓你回味的一個片段?
※在你的一生中 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一件物品是什麼?
※你所經歷過的和流浪動物之間最感人的故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