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超我和本我的關係?

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遇到一點事情就容易引起情緒波動,這時候我所理解的「本我」就是那種強烈的情緒,「超我」就是認為自己不值得為此事苦惱,更不該在別人面前展現出來以顯得自己沒那麼狹隘。我是一個「超我」意識很強的人,總是用我這個年紀的成熟標準來要求自己該怎樣看問題,但是被壓抑的「自我」隨時有爆發的可能(比如偶然哪天一件事情就像導火索一樣使情緒崩潰)。請問如何用「自我」協調這兩者的關係?有沒有相關的書籍推薦?謝謝。


謝邀。手機答題,排版不清請見諒。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與關係在另一個答案中已經提到,所以不再提及。

題主問,如何平衡超我和本我的關係。

其實我們可以把問題拆開,分成兩個部分。從自我到本我,再從本我到超我,這樣來看,問題便簡單了許多,畢竟一步登天的事情通常都不容易,也可以說基本不可能。再清晰一些,可以把本我看成「我想要」,自我看成「我能要」,超我看成「我應該要」,這樣問題就更清晰了。

下面來說一下我總結的幾個平衡自我與超我的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啟示,也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先說第一部分,從「我想要」到「我能要」要。

從我想到到我能到,大致來講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清自己。

大部分的苦惱,煩憂都是從不能認清自己開始。舉個例子,有一個少年,少年早慧,從少時便立志要年少成名,一炮而紅。然而日子過久了才知道自己也僅是庸人中的一個,於是哀怨自抑,到頭來真成了庸人。還有一個少年,從少時便知道自己是一個庸人,認清這一點以後便下定決心,即使做庸人也要做最特殊的一個,於是後來真成了一個特殊的庸人。認可與踐踏本就在一念之間。

其實這兩個少年都認識自己,但卻都忽略了自己的潛力與成長。

因此,只有認清自己與自己的潛力,找到自己的路,就更容易把我想要變成我能要。

二,學會接受。

先來看一下付出與回報的關係。當付出少於回報時,我們欣然接受。當付出等同於回報時,我們可以接受。當付出大於回報時,我們不能接受。沒錯,當我花了十個香蕉的錢而你卻給我一個香蕉,不能接受是小事,我想一巴掌打你臉上才是大事。不過,最終,我還是接受了,因為我知道,一個巴掌未必能拿來剩下的九個香蕉,出於無奈我只能接受,於是壓抑,於是我成了待燃的火藥。當了火藥的日子很不好受,失眠,暴躁,哀怨。以致於連唯一一個香蕉都忘記了吃,不過最後我還是拿起了我擁有的香蕉,卻發現,原來它是一個鍍金的香蕉,其價值遠遠超過十個香蕉,於是我破涕為笑。

一個事物,一個事件,其隱藏的價值未必能立刻顯現。發飆不如接受,接受不如找到其原有的價值,不過,首先是,你要接受。

三,懂得放棄。

本我總是這樣,什麼都想要,海岸上的比基尼,櫥窗里的黑珍珠。自我也想要,但是它又知道,我拿不到。

其實拿到又如何,世界上也只不過少了一個憧憬。當然,這不是阿Q,只是一年後能從容得到的不必要在今天白了頭去爭取。安然而來不是更好。

自我和本我到此為止,相信如果能切實做到以上三點,題主的自我和本我應可握手言和。

下面來談從我能要到我應該要。

我們從買衣服的角度來談更易理解。

一,適合比華麗更重要。

我能穿的下一萬塊的套裝,也能買得起兩萬塊的禮服,我說這是幸福。雖然我和他們都知道,一百塊的T恤所帶來的隨性更讓我舒適。我能要不如我應該要。

二,服務比產品更更重要。

某某品牌服務太差了,即使我喜歡它的產品。就像我能寫十萬字的愛情小說,雖然我知道,我的愛情小說不如我的推理作品受歡迎。我能要不如我應該要。

三,喜歡遠比勸導重要。

他說我應該喜歡這件,我也知道我應該喜歡。可是,我偏偏更愛另一件,因為,這件是我自己的選擇。我能要不如我應該要。

衣服買完了,我的答案也將結束。

總結:自我,本我,超我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階段,也是一個孩童到成人最後成為一個智者的完整過程。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成長到一定程度便開始坐吃山空,不過能成長起來便已是難能可貴。成長最怕著急,凡事靜心慢慢做,相信題主定然會有收穫。

最後吐槽一下,我的男神弗洛伊德也真是聰明,設了一個陷阱讓大家去跳,而我們,就真的排起隊來。

其實自我,本我,超我,歸根結底都是我,如果愛自己的每一個部分,那麼題主這個問題也將化為烏有。


自我(ego)

其原意即是指「自己」, 指的是"自己"這個意識的覺醒,自我是一個人出生之後, 幼兒時代通過父母的訓練和與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自我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判斷的部分,代表理性和機智,它按照現實原則和邏輯、常識來行事,符合社會需要,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自我的機能是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自我」可以稱為「在現實環境約束下的自我"。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

超我(superego)

指的是泛道德、倫理角度的「我」, 它反映著兒童從中生長起來的那個社會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是一切道德準則的代表。超我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的,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環境,尤其是道德規範、社會取向等的影響的結果。超我的特徵是追求完美——一種本性得到滿足,按照至善原則行事,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它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自身,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是現實能夠允許、自我高度讚揚的心理集合,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超我屬於人格的道德部分,是人格系統中專管道德的司法部門,它彷彿是社會道德訓條、社會禁戒、權威者的高尚道德的代表,來監督自我。在此意義上可以說,超我是社會化的產物,是文化傳統的運載工具,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現實,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實際或快樂。

它由人的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構成,是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可簡單區分為「理想」、「良心」兩個層次,在「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會理想。它是自我的產物,是自我傾向於社會外界那方面的因素生出的。它是這些因素在人的兒時內化、沉澱的結果。人類的高尚理想,在個人身上因超我而得到鞏固,超我不斷借犯罪感和內疚來懲罰人的達不到理想的要求的行為。超我強迫自身不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它們,而是按照自己主觀上認為它們應該是怎樣而去認識的。 超我中存在自我典範和良心,自我典範相當於幼兒觀念中父母認為在道德方面是好的東西,良心則是父母觀念中的壞的東西。由此看來,超我的特性是:從自我中分化而來,大部分是無意識的。它是父母權威的內化,執行父母早年的職責(亦被認為是遵循至善原則);可分為自我理想——確定道德行為的標準和良心——對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為進行懲罰。

真我(self)

榮格最早提出的概念,是超乎個人的我,也稱為大我,在古印度稱為阿特曼(Atman)在佛教中也稱之為自性。我們內在的靈魂,才是我們永遠的真我。真我是人內在屬於存在本質的一部份,是感受到萬物一體。真我存活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個體的生存,還為了整體人類的發展。真我,帶有一份獨特的天份與使命,以真我為動力活出的人生,通常就活出了內在最深的潛能,以及這份獨特的天份,並自然地將此份天賦,貢獻給世界。古印度文化對這方面的認識在全世界是最豐富、最深刻的。

關於自我、超我與真我,在一個人得到自覺後,在霎哈嘉瑜伽的練習中,會對這些概念有更多體悟,而不是停留在思維能力上。


推電影《紀子的餐桌》


好問題。

本我是真實的、自然的,而超我則較為主觀、虛幻,需要調節的往往是超我而不是本我。

題主的問題是自我要求過高,以他人的要求代替自我要求,脫離了自己的實際。

人造未必勝過自然,理智未必勝過本能。本我需要尊重,超我需要調節,勿以理智為是。


當本我過強的時候,憑藉自己的本能做事。吃,喝,玩,樂,這是本我。

本我過強,超我受到抑制。

超我是應該: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反過來,當超我過強時,本我受到抑制。

這樣的後果:我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但是這樣做讓我沒有存在感,我感到虛無和無意義。而虛無又會引發恐懼。

最直接的辦法:喚起本我!

告訴我,憑什麼按照應該怎樣去做?這「應該」是誰定下的?我知道嗎?我同意了嗎?是誰硬塞給我這種「應該」?我又憑什麼接受?

只有我認可的應該,我才會去做。

我不認可,要求我去做,沒門!

後面這個我,已經是「自我」的模型了。

因為已經有把本我的「本能」和超我的「應該」融合在一起的可能。即,我(自我)主動接受(主動接受是本我)的應該(應該是超我)


作為一個基督徒,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認為基督教教義即《聖經》就是一種幫助自我在本我和超我爭戰裡面找到平安喜樂的途徑。本我在聖經里是flesh,肉體,超我是holy spirit,聖靈,聖經里有講靈肉交戰(羅馬書 7:14-25),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上帝是有憐憫和恩慈的,派他的兒子耶穌來替我們贖罪,赦免了我們的罪,讓我們能正視自己的慾望,但不受慾望的脅迫,脫離了罪的自責,同時也管教我們,讓我們在祂裡面即使受苦也是能找到平靜的。rejoice in sufferings(羅馬書 5:3)。我目前對聖經的理解還比較淺,無法深入和全面的解釋《聖經》里的世界觀。但從我不信的時候的角度來看,自從15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基督教是一個教義能夠自圓其說,相對容易理解,很人性化(不壓抑本我),讓人在世俗生活中可持續發展的宗教。對於想要嘗試在本我和超我中尋求內心平靜的人來說可以嘗試讀讀《聖經》,查找網路上比較正規的解讀。若要接觸基督教,請注意尋找一些正規的適合你的思維高度的團體。畢竟不同團體面向的受眾不同,一個團體不適合不代表基督教本身的不適合。希望每個人最終都能找到inner peace。


知乎越來越水了


推薦閱讀:

你是否感覺到由於年齡和教育,逐漸失去了早年時候具備的一些能力和態度,特別是靈性?
如何在散漫的環境中保持鬥志?
自我管理而言,是手帳大法高還是待辦事項APP好用?
忍不住想看肥皂劇和綜藝節目怎麼辦?
為什麼意志力是有限的?

TAG:心理學 | 自我管理 | 心理調節 | 情緒管理 | 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