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網路文學,能提高文學修養嗎?


黃蓉噗哧一笑,說道:「七公,我最拿手的菜你還沒吃到呢。」洪七公又驚又喜,忙問:「甚麼菜?甚麼菜?」黃蓉道:「一時也說不盡,比如說燒白菜哪,蒸豆腐哪,燉雞蛋哪,白切肉哪。」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間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


——《射鵰英雄傳》

***********************************************************************************************

借用金庸先生的理論,和尚認為,要從網路文學中汲取養分,需要先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用逼格高一點的話來說,你得先有「段位」。

這完全是由當前網文界的現狀決定的。

紅歲寒施主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位網路文學作家貓膩,和尚也是貓施主的腦殘粉。不過貓施主固然「筆落驚風雨」,但賺的潤筆銀子卻遠遠不能和唐家三少、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等「主流網路作家」比的。

和尚對誰也不存惡意,只是個人觀點。如果和尚繼續擔任人民教師,或許會向學生們推薦貓膩,但絕對不會推薦那些「主流網路作家」。從行文布局,到語言的建築美,再到情懷,貓膩都堪稱網文界的大師。大師掙錢不算多,這就是現狀。

想靠寫網路文學賺錢,一定要高產。於是,貓膩們越來越少,因為那樣太費時間。寫出美文,是需要時間的;講故事需要半個小時,把故事變成美文故事,則需要一個小時,怎麼能做到「一天三更」、「五更」?

想靠寫網路文學賺錢,一定要暢快。讓讀者不用怎麼動腦子,就產生類似於閨房之事的暢美感,才能賺到錢。你在字裡行間埋上包袱,讓那些在地鐵公交上晃晃蕩盪的讀者們,怎麼看得進去?真繞啊,女豬到底想說什麼?真慢啊,男豬怎麼到現在還被虐?

2008年和尚還沒開車,每天晚上下了公交車,要捧著那部諾基亞N70坐在路邊長椅上看網文。就算做不到字斟句酌,也是細細品讀。范閑和人斗,使的都是「小手段」,你一目十行,怎麼能看得真切?

看看各大文學網站上的推薦榜、排行榜,那些排名靠前的,基本不需要你去逐字逐句地讀——這並非作者不努力,或者功力不夠,而是市場造成的。

***********************************************************************************************

文壇算個屁,誰都別裝逼。」估計看到這裡,有不少朋友想用韓寒這句話來回敬和尚。若真是這樣,和尚自然哈哈一笑,答曰:「非也!非也!」

大家莫要忘了,暢銷書和網文,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東東。和尚一直追《海賊王》,還被侄女譏笑為「民工漫」,難道和尚還要老臉泛紅?

能問出這個題目的題主,自然不是只想酣暢淋漓的普羅大眾,至少也是文學男女那一類的。和尚給出的建議是:如果你寫過小說、散文、詩歌,受過一定的文學專業訓練,知道四六句、館閣體是啥玩意,讀一般的文言文不需要翻譯……你可以在網文的海洋里暢遊,說不定還能撈上個海膽啥的(家父年輕時的經歷)。

像馬親王推薦過的《奧術神座》,和尚的摯友煙貘推薦過的《黑鍋》,和尚自己發現的《驚悚樂園》等等,不夠美但夠好的網文還是很多。至於曾風靡一時的「無限流」,和尚也是讀了五六部,才從中找到了一點感覺,不過這就費時間了。

最後,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這句話你有三個字都讀錯了,那和尚給出的建議是:網路文學,看看就好。


我看經典文學,但有時也看網路文學,我發現這幾年網路文學是在進步的,以前完全不屑一顧的仙俠,修仙小說已經開始產生了作者獨有的世界觀,只是每天現更現發的模式極大地制約了作者對於文章的把控,可以說我發現了一部分開局很不錯的網路小說(指可以堪比當年武俠最紅時期的經典武俠)到最後全部都會出現失控。而且網路小說實際上有一種想像力的逼迫感,讀者的需求上升使得作者的想像力必須不斷提高,換一個角度看,像《蒙面之城》這樣直接獲得魯迅文學獎的網路小說也是有的,後來他轉型成了嚴肅小說作者並且最近好像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我建議你在讀網路小說的時候也靜下心來讀嚴肅小說,可以進行對比,對比之下你對整個文章結構,敘述的目的,小說的張力都會有很深的認識,如果你只看一般的網路小說,可以說收穫有限,因為我發現他們大多都敘事有餘,張力不足,就是說敘事之外沒有東西。就像一副畫或者一張攝影,關鍵的不在於畫中,而在於畫外。


不能,至少讀為大多數人所知的「網路文學」是不能的。

窩參與編輯過窩們學校一個項目,負責編輯「中國網路小說100選」,這100個書目里出現的大部分作品的文字功底,劇情結構都非常非常一般,作為消遣尚可,用心讀真的沒有什麼意思。

稍微扯遠一點,為什麼網路文學的質量大部分都很一般呢,窩覺得跟網路文學的更新模式和受眾是分不開的,現在很多流行的網路小說每天更新至少5000字,多的甚至上萬字,這樣根本沒有辦法提高文章的質量。同時為了保證更新字數,不少網路小說行文中會大量地「注水」,更加削弱了小說的可讀性。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網路文學的受眾大部分集中於普通大學的學生和收入相對較低的上班族,這使得網路文學寫手刻意在文風和內容上迎合這部分受眾,顯得格調不夠高。

當然,這不代表沒有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如阿越的《新宋》窩認為甚至可以跟不少歷史小說比肩。但這個作品不能反映網路小說的整體水平,尤其是今天網路小說的整體水平。


網路文學能提高一個人的YY素養。這是真的。


我不大同意上面幾位朋友的看法。請問你們所定義的文學修養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譬如說,如果是一個理解馬爾克斯敘事方式的人,看到如下段落:

「多年以後,劍廬十三徒王羲站在那隊騎兵面前,準會想起桑文姑娘帶著他去挑選姑娘的那個明朗的下午……」(摘自《慶余年》,作者貓膩)

一定會加深其對居中敘事時間(或稱將來回憶過去的倒敘方式)的理解記憶。所謂居中敘事時間,是馬爾克斯首創的開場方式,其主要見於《百年孤獨》的開頭: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

從敘事時間上來分析,隱含作者(敘事學意義上的)為敘事者奧雷良諾上尉所設定了這樣一個時間,身處於現在,並用相對將來(這個將來的時態,在敘事學中有一定的爭論,因為一部分敘事學認為,只要是出現的時間,就屬於現在,因此敘事學中只應該有現在和過去兩種時間狀態)的時間狀態回顧相對過去

對於這種敘事方式的再理解,算不算是加深文學修養的複習過程呢?我個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同理,當你在讀這樣一段文字的時候:

「林花謝了春紅。夏夢。秋風,太匆匆,慶國又是一個冬。」(摘自《慶余年》,作者貓膩)

我們覺得這段文字似曾相識,但這段文字並不是完全照搬李煜的《相見歡》。我們試想,如果有一定審美情趣的人,對該句的有所感,從而開始在索引中尋找「林花謝了春紅」之類的關鍵詞,並最終讀到《相見歡》,請問的情況是否能可能出現呢?我個人認為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那麼,對於一個不熟知宋詞的人來說,這算不算文學修養的提高呢?我認為答案也是肯定的。

可見,文學修養是否發展和進步,其實是一個相對性很強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它要根據「自身知識背景」「文本出色程度」二者來衡量。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從不讀書的人而言,哪怕看的是漫畫,也是一種進步。

---------------------------------------------------------------------------------------------------------------------------

以下段落用於鄙視一下那些不從文本立論,武斷評價一切文學作品的偽知識分子。至少在我看來,你們真的不配從事文藝批評工作。

引援我在前一段的一段講稿中的一段話:

如果我們一味地淺嘗輒止,而不科學分析網路文學作為一種通俗文學的積極發展態勢(我們知道,這種積極的發展態勢對網路文學主體而言是體現了文學性的進步的),不科學分析讀者群體的變化對這種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甚至武斷地用幾部反例就直接為一種文學品類下定論。那麼,我們忽視的將不僅僅是當代關乎文學本體最龐大的經濟現象,更將得到這樣一種結果:那就是大眾評論與文藝學界的相互撕裂

可以預見,這樣的撕裂決不只會停留在相敬如賓,涇渭分明的狀態之下。畢竟,我們實在見過太多的知識分子之間的劍拔弩張。

--------------------------------------------------------------------------------------------------------------------------

*以下部分內容是我跟另外一位知友在討論中的所陳述的一些觀點,東西甚長,大家可以無視之。至於我說這些話的原因,由於不是我的觀點,所以不敢予以「抄襲」。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評論。

首先我要非常認真地說:抄襲摩仿(注意,不是致敬)在文學上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當你扣帽子的時候,請舉出相應的根據或例子。且既然我說要舉一個根據,那麼我自己首先會身體力行。

就從我身邊的人和事中隨便拈一個來講好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獲獎篇目中有一篇叫做《將軍的部隊》的作品,這篇作品的作者李浩先生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二級作家,同時恰巧也是我的老師,去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教授研究生《經典小說賞析和批評方法研究》這門課的時候,我和他又十分巧合地談到了他的這篇獲獎小說。乃至於,英國翻譯吉姆·威爾頓為他翻譯並發表在《pathlight》這本選刊上的版本也由他委託我做了一次檢查訂正的工作。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老了,現在已經足夠老了,白內障正在逐漸地蒙住我的眼睛,我眼前的這些桌子,房子,樹木,都在變成一團團的灰色的霧。」(摘自《將軍的部隊》,李浩)

對於這個開頭,我想您這麼一位能夠清晰明快地大放「抄襲」厥詞的高手一定不會不知道它有什麼篇目的「影子」吧?即便您不知道,那麼請問,發表這篇小說的《朔方》雜誌社的編輯也看不出來?抑或說,主辦魯迅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協會也沒有一個人能看出來?就算中國作家都是瞎子,那麼請問,一個培養出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樣煌煌如斯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真的會罔顧一切學術尊嚴,去請一個無恥的抄襲者來給學生講課?又或者說,中國學界也都是一群是非不分的瘋子?

在課上,我委婉地問過作者本人,而李浩先生自己,十分從容大度地承認:

「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的開頭句式作為我的小說的開頭,確實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但是,我要用它講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一點上我很有信心。」

當然,如果您決意要在我這個文壇後輩的面前振聾發聵一下,那麼我首先懇請你說一說你說的如斯委婉而又藏頭露尾的「chaoxi」究竟是個什麼齷齪而巨大的字眼,這個字眼標註的帽子怎麼會這麼大?抑或是如今的中國文學批評界,要重演一下紅衛兵扣帽子抄家的故事?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的辯論將不會繼續,因為那不是文論之爭,而是人性和良知的分岔

其次,我在回答中講的是一種趨勢,這種趨勢總體上在我看來是好的,因為它接受的是讀者的選擇,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早先的網路文學讀者的成長,他們對閱讀文本的要求會逐步發展,進而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自然規律。就我而言,如果十五年前我覺著「T」某人的作品是不錯的消遣讀物的話,那麼對不起,現在如果有這麼一本我連搭理都懶得搭理。但同時我要聲明的是,這種趨勢說的並不是優秀作品已經佔據網路文學的主流。同時我也承認,並且在我給本科生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我也直面了網路文學作為通俗文學的一種,有其還尚且不足之處,但正是優秀的讀者的評價,指正,要求,使得即便是那些「造糞機」式的職業作家,如今的作品也要比出道那幾年強,在整體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上都要強出不少。

但是,這種「物競天擇」式的進步,歸根結底只能發生在一部分作品上。且,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免費到原先的榕樹下、起點乃至現在的其他的什麼網路文學平台上去註冊一個作者賬號,但那些賬號所帶來的巨大數據和微博中的「殭屍粉」幾乎可以算作同一屬性。如果拿這個來做比例論述並且得出網路文學的主流中絕大部分是意淫作品的話,那麼我實在無法反駁,權當你贏了好了。

對其他持你這種觀點和同樣沒有論據的朋友,我請你們去翻翻那些留下來的滿地都是的宋元明清時候的市民文學和被稱為粺家(小說家)的那些著書者們留下的光怪陸離的如恆河沙數般的小說。我相信用不了讀幾本,大家就會驚奇地發現,那個時候,純粹的情色文學和粗糙的神怪傳奇幾乎佔據了市井書的絕大部分。難道說同樣身為明清小說的金、水、三、西、紅以及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等等等,它們在數量上不佔主流,那麼我們就只能說它們也都是些狗屁不是的玩意兒了?

維多利亞小說尚且有幾部精品,何況煌煌明清?

在我看來,這些現象只能證明一個道理:時未至,浪不足淘沙以使金出,如此而已。網路文學亦然。如果你不願意做那個淘金者,自然可以無視之,但是你硬要說那裡面是沒有金子的,那麼我只能呵呵了。

最後,附上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開頭的原文,請睜大眼睛看看和我引用的那句話究竟是不是能夠構成抄襲,或者說,它們之間要說的,究竟是不是一個東西:

「許多年以後,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著行刑隊時,準會想起他爹帶他去看冰塊的那個多年前的下午來。那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用土坯和蘄竹(這裡的「蘄」是輸入問題,原用的那個字一時沒找到)建成的房子修在河岸上,清澈的河水在遍布卵石的河床上流過,卵石光滑潔白,大如史前巨蛋。當時,這片世界還清新得好些事物都沒起上個名字,要提到時得使手指來指指點點。」(摘自《百年孤獨》,雲南人民出版社,吳健恆譯本)

-----------------------------------------------------------------------------------------------------------------------------

*以下部分為第二次回答和討論中的一些論點,言語可能有些過激,但是本質上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寫的,不喜可忽略:

先回答你那個又。我並不是說不存在,到哪兒都有可能有抄襲的,但是我舉的例子不是抄襲,而是模仿,這個你必須承認。所以,拿一個抄襲的例子來攻擊我的模仿的例子,本身在學理上就是不合理的做法。

其次,關於同質化問題。我和你的看法其實是不一樣的。歷史上最大的同質化創作現象出現在我前面所述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中,但是你不能否認其中精品的出現。另外,題主的問題是能不能提高文學修養,而是問你整體質量如何。好吧,就算我認為你說的都對,且就算是再怎麼同質化,但是,哪怕只有一部作品是精品,能提高讀者的文學修養,那回答也只能是能。這是一個是與不是的判斷問題,而不是一個好與不好的比較問題。如果你連這個都搞不懂,那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問題,而不是文學水平的問題了。

其三,在我的研究範疇中,是將網路文學的黃金期(也就是你所說的按字計酬的更新模式出現之後的那個時期)作為開始研究的對象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我的研究範疇是職業化網路寫作,而非其他論域。我不可否認在那之前,有新浪網金庸客棧上發表的《悟空傳》,甚至有在BBS上發表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但是那些作品和後來出現的職業化寫作完全不在一個研究論域究其原因有三:一、寫作目的不同,二、創作模式不同,三、讀者群體不同。所以說,論域的定立和區分是一個細緻活,如果不懂歸納論域,討論本身就是可以無限擴大的,你就算拿」只要是電腦上寫的都叫電子文本「來和我討論也可以,但那樣的討論又有什麼意義呢?就算在不遠的2006年,依舊有在天涯論壇連載火的《明朝那些事兒》,但我依舊不把它歸納進網路文學的研究範疇去,因為我自己已經把論域給限定住了,如果要研究,將會是另一個課題

最後,你在結尾前的那段話,我覺得你應該去看看我前面回答的問題中所舉的例子。明清時期的小說滿地都是垃圾,數量如恆河沙數,難道你就能以此判定明清小說是一個垃圾小說時代了?

嗚呼哀哉,實乃滑天下之大稽也矣。

以上。


  首先,我們可以達成這麼一個共識:我們都希望文學是不斷發展的,是繼續繁榮的,是永葆生機的。其實身處網路技術大發展、大繁榮、大普及的時代,作為一名文學院的學生,我個人是近乎本能地去關注文學發展,也會去關注網路媒介對文學的影響。

很多人就很擔憂啊,網路媒介由於創作者的泛濫[創作者水平層次不齊]會讓文學喪失其深邃內涵。但請大家想一想,文學,本來就緣起於「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的生活訴求,文學從一開始就是處在民間立場,具有民間本色的。文學的話語權本就屬於每一個人。《詩經》中的《伐檀》《碩鼠》《七月》等詩篇就是文學民間立場的典範,網路媒介的普及帶來了文學民間精神的回歸,在這裡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表達,隨意抒發,它將文學話語權重新交給了民眾。甚至可以這麼說,利用好網路就是走群眾路線,網路媒介至少在機會上創造了文學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網路媒介為文學活動創造了一個人文的、人性的、人道的理想世界。

  又有人又擔心了,這會不會影響文學的審美價值呢?好,就拿我個人而言,我小學的時候就在榕樹下發過文章。你肯定會說,小學生的文章有什麼審美價值?對,但這正體現了我以我手寫我心我在用符合我知識範疇的方式去真實表達我的情感。文學語言從傳統的字斟句酌走向網路時代的大眾化、世俗化,作者們開始用生活化、通俗化的文學語言直陳心中的真實慾望,傾訴個人境遇,闡釋對生命的感悟。這是人們自由率真的自我展示,是多彩豐富的生命呈現,是純真樸素的本色書寫。這才是文學生命力的體現啊

   有人擔心,網路媒介會毀掉經典,毀掉未來人創作經典的可能性。這個問題的落腳點在於文學的發展。而發展,離不開兩個詞,繼承、創新。但其實對繼承而言,網路媒介提供了使廣大人民群眾去了解經典名著的最便捷的渠道。泰戈爾曾經用痛惜的語言去描繪傳統的書籍:「圖書館裡,語言是靜寂的,流水是凝滯的,人類不朽的性靈之光,被烏黑字母的鏈子捆綁,投入紙頁的大牢。好似喜馬拉雅山頭上覆蓋的冰川中拘禁著滔滔江水,圖書館裡也彷彿堵著人心的江河。」他期望著「文字突然舉行暴動,打破死寂,焚毀自己的柵欄,衝到外面。」他沒能等到這一天。但如今,網路媒介已經部分地實現了他的夢想。經典走下了聖壇,走出了封閉的圖書館,它成了每個人電腦上手機中的文化,經典的精神傳播開來,融匯在大街小巷閑談雅趣中。我可以斷言,在網路媒介普及這場革命中,經典失去的只是鎖鏈,它獲得的是精神的永恆。

  談及創新,不得不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時運交移,質文代變。」通俗而言,就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文學的發展是靠創新實現的,縱觀中國文學史,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明清之小說,無一不是一個時代的創新。若是在這個網路時代,卻沒有與網路時代相適應的文學形式、審美觀念、批評理論,那文學何談發展!那些人批判網路文學膚淺,批判它語言不夠雅緻,批判它內涵不夠深刻,批判它商業化傾向,批判它迎合大眾,但是他們究竟是拿什麼標準去評判它呢?依然是傳統的標準出發的。就好比拿評判唐詩的標準去評判宋詞,哇塞,它連格式都不對啊!這合理嗎?何況,正如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所言,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新生事物發展的初期都可能存在問題和弊端,但這不能改變新生事物充滿生命力的本質。網路媒介和文學結合,就是這樣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們要呵護這一幼苗,文學,才能永葆生命力,才能永續發展。

(辯論稿 有需要的私聊我)


看了好幾年的網文,覺得可以分三個階段來描訴。

1.初接觸網文(初中),除了爽沒有任何其他觀感。套用一句話就是:豬腳虎軀一震,王八之氣如實質般向人壓來,敵人紛紛跪倒在地,眾美女皆拜倒在牛仔褲下。第一階段圖的就是感官體驗。

2.寫的太無聊,後面劇情簡直沒有任何驚喜,文筆拖沓,明明一句話可以表明的情感,非得說上大半天(其實可以理解,畢竟按字數算錢)。到這時你就會發現,大多數的網文都是垃圾,也就是俗稱的小白文。這一階段你就開始下意識的開始把所看的東西中有意思的話,充滿想像力情節,縝密的布局等等給篩選出來,初中看過一句話:我笑的陽光燦爛,心裡卻破破爛爛的。頗有張++的風格吧

3.不再找書看了,只看那些幾年前,現在公認的經典網文看,人家是怎麼布局,人家是怎麼渲染氣氛,故事架構能力。(利用等公交,乘地鐵的時間就看得完了)

題主所指文學修養(並未給出定義)可能只能從第三階段獲得吧,你若能從經典中看到一些東西,那是非常棒的。

但歸根結底,好作品太少,所以網文只能算是消遣,想要提高文學修養還是得好好看一些書。

共勉。


其實文學素養不只關於文學。會遣詞用句是很弱的文學。說網路文學不好的其實可以看看現在的嚴肅作品,有很多其實離人間太遠了。心思都用在讓作品更文學了,哪有精力去寫文學了。但網路文不同,它關懷的是現在,是這裡,是此刻。拿貓膩做比,在將夜的後半段,寫破天與換天之爭,寫自由的未知與靜止的生存之辯。我以為這是更高的文學。


我猜樓主說的「文學修養」指的是作品所能展現的思想吧?很不幸,當前的所謂網路文學作品中絕大一部分欠缺的正是這個。當然,我們不能就此全盤否認網路文學的文學素養,但是,面對熊掌和饅頭,我們應該都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有時我也很不服氣。網路文學能夠發展得如今天之火熱,不但有其他文化形式久撅不振——這表徵著相關制度的失敗——的原因,有群體性信仰迷失——這表徵著教育的失敗——的原因,還有一種心理效應的作用——比基尼效應,所以我常聽一些編輯朋友說,網文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再堅持!只要能堅持下去,總有一部分人會粘在你的作品上。

然而我們也應該稍微對網路文學有點信心,畢竟當前很多作者集中在15~25歲中間,指望這些毫無生活經驗的人寫出有深度的作品,或具備多麼深厚的文學修養是不現實的,希望他們成長起來會寫出好作品。不過我又相信,如果沒有非凡和痛苦的生活經歷,要寫出有思想的東西來怕是有些困難。話說回來,如果非要找的話,那些年齡較大的作者的作品倒是值得看看,很有一些發人深省的東西。

我覺得,一個作家/作者要想真正提高文學修養,還是要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思考,因為到了一定的年紀,思維已成定式,讀書也讀不進去了,只有經歷和思考會不斷促使他心靈成長。黃侃說,五十之前不著述,想來就是擔心知識、思想修養不夠成熟,怕誤人子弟吧。


如果想提高文學修養,盡量看一些文學性強文筆簡練的書罷。

舉個栗子,

很多網文里文法不通邏輯缺失病句橫生,但是這些問題乍一看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讀多了,你的整體語感就差了,行文的錯誤也會增多。

比如我。


貓吃老鼠,耗子打洞,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你有多高的閱讀鑒賞能力,你就會選擇讀哪類文章。

雖然我是從小讀傳統書籍長大,喜歡的網文不多,但有少部分網文,確實寫的很有可取之處。

有時候我也會上某最流行的網文網站,翻翻看看,有沒有我欣賞的文章出現。

這些網文文筆可能不好,素養可能不高,情節可能不嚴謹,但你不能否認的是,它就是寫的讓你爽,寫的能吸引你讀下去,寫的能讓你付費,真的,這也是一種本事,不要鄙視它。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至少不能讓你最終養成了喜惡偏見,而是最終擁有消除偏見的能力。

但從小就讀網文並且只讀網文長大的,尤其只讀那些沒水準網文長大的,可能大約的確是個悲劇。


我沒有看過網路文學,一方面因為本身不太習慣在屏幕上看長篇的文字作品,一方面也因為大學時教我們唐宋文學的老師曾經跟我們說:「讀書一定要讀值得讓人仰慕的作品」。所以我大多數都在看中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當然網路文學中也不乏精品。我現在常常覺得我們很多人讀書包括讀大師的作品本質上講都是一味地在索取,從事創作的人很少。更遺憾的是那麼多人去追求讀書的數量,尤其是大師的著作在精不在多。大學的時候,老師讓讀魯迅的所有作品,我雖然讀完,可老實講我不理解,對他老人家的作品也不敢興趣。老師講解的很透徹,可是那是老師的想法,不是我的,我也無力去轉變為我的。如今踏入社會一年多了,生活中有些經歷會讓我想到魯迅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還有所表達的思想。再去讀魯迅的作品,對我而言變得容易懂了。回到你的問題,提高文學修養當然要讀經典文學,那些沉澱下來的作品。文學修養是無限的,網路文學是有限的,你做有限的事去達到無限的目的,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說網文不好的,必然看的少,而且沒看過什麼優秀的網文吧。

小白文,便是他們口中所說的了豬飼料了,即便是飼料,也有他們無法想像到的成分,那些無窮的想像力,雖然架構都是扮豬吃虎,屌絲逆襲,卻也開創了很多不同的世界觀、虛構的社會組織,每一部被捧的作品,總有一個除了爽之外的點令人點贊。

大神文,是我們力推的網文,即便你是個高端優雅的學者,看後也不得不一贊的。因為他們寫書的思維及出發點,不是為了賺錢和爽,就是自己構架了一個龐大的故事,錯綜複雜又絲絲入扣,行雲流水又文辭精深,他們可能不會每日三更,也許一個禮拜才給出一段,但足以讓書迷振奮不已。

與優秀的小說不同的是,他們熱愛創作的種類,碰巧是起點的類別,所以他們只有選擇這個平台,才能讓自己的文章最大化的被讀者看到。因此我們都不能否定玄幻、武俠、穿越、傭兵等小說。因為它是一個種類,而不是你道聽途說的一篇爽文。

你能說你沒看過西遊記、金庸武俠、尋秦記,或者看過否定他們么?只是他們的時代與此時不同,傳播的媒介也不同,是第一代仙俠、武俠、穿越,人們都沒讀過,所以發揚光大了,若放到如今,他們寫了,最好的承載媒體也是基本就是起點這類的,難道也要歸納到豬飼料?

書有沒有用,和書本身的關係,遠不如讀者本身重要。一個持有讀書無用論的人,看什麼都留不住,一個愛反思琢磨的人,看爛書,也能有收穫,所以才有了那些善寫書評影評的人,沒有爛書,何來好書之言?

我小舅從小學看大書至今,煉就了一目十行,一天十本的能力。從看光租書鋪,到掃遍起點文,收藏夾里有300本等更,我問他,看這麼多年,有用么。他說有用啊,他寫過賺過錢,對現在出入社會的口才、辨識是非等許多地方都有用,而且往往說不定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就用有了。

大學同學,一個慢條斯理的人,深愛單機遊戲、網文和電影,我有事沒事就找他推薦,他也會主動推薦給我精品小單機或網文,我大部分讀到的網文大書,都是他們這些看了許多後,挑選出的精品給我的。

比如說他最近推薦了我本《十州風雲志》,作者知秋,看了以後,驚嘆不已,主角叫小夏,沒名字,沒什麼技能,就是比較聰明,所以經遇了一些大事都能從中脫身。路人甲都厲害無比,故事都古怪離奇,淵源深厚,個個氣場勝過主角,人物個性描寫更是通透,而且懸念重重。而且往往你覺得某人牛逼到可以當男二號的時候,結果Game over了,就這樣一本未完結,每周一更的書,恨不得讓我點320個贊;再比如《英雄志》、比如鳳歌的《崑崙》《滄海》,這些武俠當不如金庸聞名,甚至鳳歌崑崙還處處模仿,但總有讓人稱道之處。他們與網文屬性完全一致。

綜上所述,我會為網文無用論的人點踩。

看見有人把網文比作豬飼料,不敢苟同,這亦讓我想起一段真的關於「豬飼料」的網文片段。
它來自《十州風雲志》,是一個路人甲、小角色的故事。在全文中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塊。但其文風水平和故事寓意的角度,讓我驚詫不已。

特此摘來
如果這叫做豬飼料,那麼豬未免太幸福了。

「大概還是二十五年前吧。那時候我還是一個蜀州境內小村子裡的尋常農家少年,父母俱在,加上奶奶還有兩個哥哥,一家六口以種地為生。蜀州氣候潮潤溫暖,糧食也容易種,加之我們離唐家堡不太遠,倒也沒什麼山賊盜匪,家裡還養著一欄豬,不時殺一口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賣,日子倒也過得滋潤悠閑......直到有一天下午,我和我二哥一起去集市販豬回來,看見了我家那口養了十來年的老母豬在堂屋裡打盹。奇怪的是家裡卻沒有其他人的響動,父母不是說過要把留下的豬肉用來熏臘肉么?還有該在院子里曬太陽的奶奶呢?」
這無疑並不是個適合回憶的時候,更不是地方,但滅怒和尚好像根本就不在乎,他沒去看劍拔弩張的胡茜和李玉堂,也沒理會不遠處的小夏,只是盯著地上,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回憶當中。自言自語地說到家人哪裡去了的時候,他還一臉的疑惑之色,皺皺眉,搖搖頭。
而周圍的三個人卻也沒有打攪他。明明四周的殺氣和惡意明顯得能讓最遲鈍的人起出雞皮疙瘩,一片寂靜中卻是一個平淡溫和的聲音在追述童年,似乎連穿過樹葉落下的正午陽光都詭異起來。
小夏沒有。他好像沒有理由去做任何事,退開了足夠的距離,激發了神行符,他隨時可以全身而退,他現在留在這裡似乎就只是想看看熱鬧而已。
李玉堂也沒有。雖然他額頭上已經見汗,握著長劍的手上青筋暴露,臉上的神色也是猙獰一片,卻還是沒有敢上前動手。因為胡茜還是靜靜地站著沒動。而她沒有動,李玉堂也就不知道怎麼去動,或者說不敢動。
「...廚房裡沒有人,我在堂屋口叫了兩聲也沒有人答應,只是裡屋好像有股很古怪的味道,像是豬肉發臭了一樣。我和二哥走進裡屋一看,滿地都是血和內臟,還有一些零碎的骨頭,父親母親,還有奶奶和大哥的頭都滾在牆角。原來他們都被吃了,被那頭母豬吃了。我二哥像瘋了一樣大叫著拿起殺豬刀衝出去,但是老母豬只看了他一眼,他就馬上動彈不得,然後老母豬上前把他拱倒,一口就咬斷了他的脖子。原來那母豬已然成了妖。」
滅怒和尚還是一點都不怒,聲音也平靜溫和,好像說的只是一個和自己無關的故事。而不知什麼時候,他身周有了一圈朦朦朧朧,似真似幻的光影在抖動。
李玉堂先忍不住了,手中長劍一抖怒吼道:「無恥禿驢!誰有空來聽你什麼養豬喂狗的?死到臨頭還妄想編造些故事來博取同情,果真無恥~!看打~!」
口中喊著看打,李大俠還是沒衝上前去,手在腰間一摸取了一隻鋼鏢,運勁朝滅怒和尚的胸口扔去。
大俠的暗器自然不能帶毒,但這鋼鏢有小半個巴掌大,兩三斤重,灌註上勁力打中人要害就算沒毒也一樣的要命。滅怒和尚依然坐著沒有動,他那傷勢確實也並不是假的,只是那隻鋼鏢都還沒來得及刺中他的身體,就先一步撞在他身周那層光影上,像打中石頭一樣發出托的一聲跌落在地。
「咦?胡香主...這是?」李玉堂一驚,退了一步,看向胡茜。
胡茜當然也看到了,卻還是不動也不開口,好像聽滅怒和尚的故事已經聽得入了迷。
「也許是那母豬已經吃飽,也許是我平日間喂它的緣故,它沒有吃我便走掉了。我在滿是血肉的屋裡呆坐了一天一夜,直到村上的里正二爺爺帶人來查看才把我帶了出去。原來那隻豬妖從我家出去之後還咬死吃掉了幾個人,村裡人連忙去鎮上道觀里請來道士,帶領著一群壯丁才將那豬妖給除了。二爺爺帶我回去的時候他們正在設宴款待那道士,我本來也是渾渾噩噩的,但看見那道士的時候卻突然清醒了過來,因為我認得那道士。半年前我去割豬草的時候曾經碰見過那道士,那道士似乎在附近採藥,還用五文錢向我買了些豬草,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子。那道士曾經問我是不是一直用這豬草餵豬,還跟著我去豬圈裡看了看,卻什麼也沒說就走了。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些什麼,大叫起來是那道士害死了我一家,卻被眾人說是失心瘋了,還有人說我是被豬妖的鬼魂給上了身,將我拉走捆了起來。那道士自然說沒法救我,最後才由村裡賣了我家的田地,出錢將我送到了凈土禪院當了一個小沙彌。」
滅怒和尚身周的那層光也越來越明顯,那分明是一個人影,一個大了一圈,將滅怒和尚包裹在內的人影。小夏可以認出,之前那幾乎把他嚇得要退開的就是這個,不過當時那只是驟然一閃的幻影,現在卻是隨著滅怒和尚的故事慢慢地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顯。
「...過了些年頭後我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我割豬草時一直愛去村外山谷中玩耍,那裡人跡罕至,我割的那些五葉草大多有十年份以上的,那母豬經年累月地吃下來多少也有了些靈性,而我們一家將它每所生的每一隻小豬都養大殺掉,它怨氣豈能不重?多年積累下來成妖不過是遲早的事罷了。這些門道那道士自然也是早已看出,但他若是事先開口提醒,那老母豬肉又賣不出價錢,每年的一窩小豬卻是我大哥念書的學費,我家裡人多半是不肯信的,而且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又怎及得上讓妖孽現身為害一方之後再出手除去來得名利雙收?果然,後來聽說那道人病逝之時已是號稱護佑一方平安萬家生佛的名道士。」
「其實也不能說那道士刻意害我一家。世人大都如此,即便是換了其他人大概十有九個會是和他一樣罷。連那成了妖的母豬其實也沒什麼錯,若無我家人殺它數十上百兒女的因,又何來它吃我一家五口的果?不過是因果業報,宿債朝償而已。只是...只是......」
滅怒和尚皺著眉,閉著眼,滿臉愁苦之色地自言自語,身周的那層光影也抖動得越來越劇烈。終於,他深吸了一口氣,雙眼猛的一睜,那平復了半晌的怒容再次山呼海嘯一樣地在他臉上湧現,一張口,雷鳴一般的怒吼從胸腹間炸出:「只是這世間怎能如此?怎能如此?怎能如此?


可以。看你怎麼讀。首先明確一個概念,網路文學不止是網路小說;其次,文學修養個人理解為一個人在文學上的能力以及鑒賞力。

好,現在我們來看看題主問的問題,是一個判斷題,所以不要模稜兩可的回答。同時也不要縮小網路文學的概念為「垃圾的網路小說」,那就沒法說下去。

1.對於網路文學的理解,個人理解為在網路上首發的作品或者主要以網路為傳播媒介的作品。這樣看來,單單拿一小部分網路小說來說事就狹隘了。網上有一個中國網路詩歌協會,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思想高度不作評論,文字運用還是比較好的。網路上隨處可見一些憂鬱散文,文字相當好,氣氛渲染也不錯。其實這些東西,大家可能看不上眼,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提升文學素養還是可以做到的。

2.單獨談談重點:網路小說。在下讀網路小說6年,至少3000本網路小說閱讀量。同時對於古典文學、哲學也頗喜愛。盡量客觀來說。網路小說通病;文字單調,千篇一律的故事,等等。但是優秀的網路小說的故事情節架構,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當代網路小說界競爭極其激烈,能夠在十萬、百萬寫手中脫穎而出,絕對需要過硬實力。起點玄幻前十的,對於情節的駕馭和怎麼抓住讀者的G點十分了解。這些書讀多了,對於情節的安排和前後的照應,會有長足進步。還有像《誅仙》類的文筆不錯的,《英雄志》(是不是網路小說還有爭議)的內涵,寫洪荒的翻破山海經,寫玄幻的汲取佛道文化,都是值得學習的。看多了也會寫,不會寫也會哼哼吧?

3.當然說網路文學好多渣滓,優秀極少,弊大於利之類的。我想說,現實文學就一定全是錦繡篇章?精品總是相對少的,現實小說發展這麼多年,自然精品許多,可是相對的渣滓也會更多。網路文學還是新生兒,精品少是自然的,但是不能否認它的作用。

4.當然,讀者要是只找一些渣滓的網路文學來看,或者讀者已經是大師級人物遠遠超出正常人水平,那自然不能提高文學修養。一個正常人去看一些精品,總會有收穫的。

5.其實在我看來,知乎上一文學性較強的回答,算作網路文學也未嘗不可。


看書就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看網路小說也有可能淘到文學源泉,看名著也可能變成純粹無病呻吟的文青。提高文學素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不在於你看的是什麼,而在於你看了什麼之後從中感悟選擇想到獲得了什麼。


問一問你自己,放下這本書的時候,你是否會思考


「我很奇怪,難道『慟哭之門』就沒有映出任何值得你重視的東西嗎?」安達利爾好奇地問道。只因能否推開這扇門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靈,如果有什麼不願意麵對的東西,或者心中猶豫不決,自哀自艾自疑,這扇門就是絕對無法撼動的銅牆鐵壁。但王宗超剛剛卻彷彿推開兩扇紙糊櫥櫃般隨手推開了。

  「你的那些低級趣味,一個詞就足夠對付了。」王宗超一邊說話,一邊依然舉步前行。

  「什麼詞?」安達利爾不由皺了皺眉頭,她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每次落足,似乎要踩進自己心裡。把她的心都踩癟了。氣勢在不覺間已經一落千里,不復魔王之威。

  「覺悟!」王宗超坦然給出答案,又道:「精神層面的試探可以休矣,我即使不敢說心靈完美無瑕。但在你所掌控的這個低級層面卻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不想輸得太難看的話,趕快使出點真本事吧!」

  「慟哭之門」毫無作用,只因王宗超心中早已有覺悟。

  正如在瀕死之際斬出了平生絕強一刀的武藏,可會因為自己的刀付出了生命、付出了親情友情,付出了許多常人都理所當然享有之物而後悔?而患得患失?而自哀自艾?而糾結迷茫?

  自然不會,只因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早已有了覺悟!

  即使回到過去,王宗超也絕不後悔進入主神空間這一選擇。單就得以領略真正無限廣闊的武道新天地這一點,便已值得如此付出。王宗超一直很清楚,世上沒有完全不需要代價的東西,想擁有輪迴者的縱橫諸多位面的特權。想享有主神提供的資源,自然也需要遵守它所制定的規則。正如拜入某個門派修行其武功的同時也需遵守其門規一樣,絕對的自在隨心是不存在的,希望有所得總要有所失。更何況,王宗超並不抗拒輪迴者的生活。反而對這種永遠不乏精彩與挑戰的模式頗感樂在其中。

  於此同時,王宗超也對是否會有朝一日遇到不可戰勝的強敵而遭擊殺,或者抗拒完全無法接受的主神任務而遭抹殺心存覺悟。正如拳手對自己可能會在拳壇上被人擊倒、攀岩者對於自己可能失手墜落懸崖、賽車手對於自己可能出現車禍都該心存覺悟一樣,否則一開始就不該選這條路。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真正襟懷坦蕩的覺者,又豈會杞人憂天,隨隨便便陷於自哀自艾自疑自憂自卑自暴自棄一類低級心理問題之中?

- 《無限道武者路》


當然可以,許多網路作家都很不錯的,只是把網路當做一個起點而已。


我看的第一本小說 《光之子》,誰有我老?哈哈


本人就喜歡在連載的雪中悍刀行,所謂文學作品也有能讀出一身騷。


推薦閱讀:

你從那件事不喜歡甚至反感李敖,為什麼?
為何許多人對《穆斯林的葬禮》評價不高?
有沒有什麼好書推薦?
對於愛好讀書的你來說,「豆瓣讀書」的功能夠全面了嗎?
為什麼人孤獨的時候,鬱郁不得志的時候特別喜歡去書中尋找安慰?

TAG:閱讀 | 網路文學 | 文學 | 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