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拍攝紀錄片的紀錄片?


我年輕時也打老虎》,薛鑒羌 獨立紀錄片。對紀錄片作者們的批判懷疑和探討。此片讓我深深思考紀錄片的道德啊倫理啊原罪啊等等。

我年輕時也打老虎 (豆瓣)

薛鑒羌 (豆瓣) 。近年來,80新生代鬼才電影作者薛鑒羌,在獨立電影圈獨樹一幟,《打老虎》里,薛同學把攝像機「槍口」對準一眾國內老牌紀錄片作者,吳文光 徐童 郭熙志 季丹 ,薛同學狂言「你們這些傻逼獨立電影導演」,逼問老前輩們「你們整天拍別人,你們敢面對鏡頭袒露自己嗎?你們這群自私懦弱虛偽的傢伙!你們的紀錄片是古代的,太落後!」

雖然有人覺得薛同學是傻逼(這裡不得不提吳昊昊,這孩子才牛,無數人眼裡他活脫脫是個傻逼,幼稚無知矯情。但,挺吳者說,「讓人舒適的作品才是藝術?」然後,我覺得也有道理,敢於公開暴露自己無知幼稚的人,確實很勇敢純粹,也有存在的合理性。),但薛同學依舊勇敢傻逼下去,初生牛犢打老虎!(我個人特別喜歡也贊同薛鑒羌的幾乎所有作品)仁者見仁吧!

其他的,

《亮出你傢伙》吳文光 亮出你的傢伙 (豆瓣)

(特別喜歡《亮出你傢伙》這張海報,海報中人物是「村民影像計劃」中的紀錄片作者邵玉珍,北京順義地區的農民,今年有緣跟她相處了幾天,深深感受到經過多年的紀錄片接觸,邵阿姨「公民意識」強烈質樸,不輸所謂知識分子)

《亮出你傢伙》里,吳文光教會了農民使用dv,拍紀錄片。片子記錄了村民影像計劃的幾年進程,涉及紀錄片道德倫理以及意義的討論。吳直面自己, 對自己的否定懷疑和反思批判別人遠不能比。 回想,以前看的很多紀錄片真像是「古代紀錄片」(詞出薛鑒羌《年輕時我也打老虎》),從方法到理念全是落後的,吳是現代的!

ps在草場地跟吳文光以及他的徒弟們相處十多天,恰巧有機會,看了好幾部吳文光的片子,徹底確立吳文光在我心裡的紀錄片大師的地位,當之無愧,名副其實!


雖然本片拍攝的不是題主要求的紀錄片,依然推薦,是因為拍攝思路和方法是想通的。

極力推薦《戰地攝影師》,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忠實記錄了國際著名戰地攝影師詹姆斯·納切威的工作狀態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詹姆斯冒著生命危險在血與火的戰鬥最前沿,為您保留珍貴瞬間的故事,是一部令人震撼與難得見的優秀作品。

紀錄片攝影師除了跟隨拍攝詹姆斯·納切威的工作狀態,還架設了一台微型攝影機在納切威的肩部,使觀眾可以通過第一視角設身處地來觀察戰爭及其帶來的傷痛。通過比對攝影作品,了解攝影師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對我而言,拋開反映戰地攝影師對生命、戰爭、使命的思考之外,是學習攝影技巧的上佳紀錄片。

恨不相逢未見時......

http://m.56.com/view/id-MzM2NTk4Njc.html


推薦一部《野生攝影實錄》,拍攝的是BBC的野生攝影師們,值得一看:野生攝影實錄,Wild Cameramen at Work,本劇完結,紀錄片,下載,英國,資源下載,中文字幕下載,連載,YYeTs|-人人影視


這種涉及遞歸與自指涉的東西最愛了~


紀錄片《第三極》的第六集就是記錄拍攝過程的紀錄片。


不少BBC紀錄片最後都會有拍攝的花絮,有時候甚至覺得比正片精彩——因為太震撼了。

BBC人類星球系類,每篇後面都有10分鐘左右的拍攝花絮,講那幾個鏡頭是怎麼拍的,遇到了什麼困難,如何解決之類。

印象十分深刻是北極那一片,拍攝人員為了等一個的獨角鯨的鏡頭在北極冰原上睡了一個月,帶著帳篷雪橇還有狗,最後冰裂了還差點掉海里.....

還是《人類星球》,叢林片。當地有個相當原始的部落蓋房子,蓋在樹上,是雨林里長了幾百年的那種樹,然後一點保護措施沒有。為了融入當地人BBC帶隊的人類學家和當地人一起坦胸露乳,關鍵是那個人類學家是個女的......

你們感受一下人家房子的視野。

還是BBC,亞馬遜深淵,整個紀錄片就像一個大型的花絮,拍攝前後的準備、船上拍攝組的生活、和當地人互動的過程都包括在片子里。印象很深是因為有個女科學家,短褲背心墨鏡金髮,不年輕也不漂亮但有種一往無前的氣質(這是個什麼形容詞)。

這部紀錄片的科考價值很高,很多動物都是第一次被人類拍攝到,劇組還在當地的小溪里發現了一個新物種!!然後讓觀眾投票取名!!看到這裡覺得BBC吊爆了。

其實我個人感覺這部片子以半拍攝花絮的形式呈現純粹是因為——拍攝的可用素材太少了......看了片子就知道了,條件各種惡劣,機緣各種不巧,拍到能用的畫面並不多。BBC投了這麼多錢總不能拍出來個20分鐘的短片就完事......所以.......就把拍攝前後的工作也放進去了.......

如有巧合,純屬意淫。


不知道「Making」這一類的是不是符合題主的要求。大概是「花絮」「幕後花絮」「片場花絮」這一類的東西。

(註:花絮也不全是搞笑的喲)

很多明星的演唱會DVD中會收錄,通常是40-60分鐘,介紹這場演唱會企劃的由來,準備過程,有一些工作人員和歌手的採訪,和演唱會精彩片段穿插。

我所知道的日劇的DVD中也會有專門的「Making」,介紹片場各種各樣的狀況,幕後製作人員的工作場景和訪談,有時候會是特別企劃。

專門為紀錄片拍攝的紀錄片應該很稀少,但一般會有一個團隊專門負責記錄片場狀況。


121155


已有答主提到《持攝影機的人》,我再多說幾句。

《持攝影機的人》是前蘇聯「電影眼睛派」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執導的紀錄影片。影片呈現了一個縝密的套層結構:表層上是一部紀錄蘇聯勞動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響曲,其內層則講述了攝影機如何紀錄生活、攝影師如何進行拍攝和剪輯。在內層結構中,從帶攝影機的人拿著攝影機走出門口開始,講述了通過「電影眼睛」即攝影機來紀錄現實社會的過程。攝影師米凱爾?卡夫曼在拍攝的同時也出現在電影畫面中,首創了「自我暴露」的電影形式。


舌尖上的中國‖·花絮


推薦閱讀:

怎樣從一個無業青年成長為專業攝影師?
攝影愛好者如何出售自己拍攝的圖片?通過什麼網站出售?
為什麼藝術級的攝影中人一般不會笑?
視頻比照片更容易打動人心嗎?如果是,為什麼單反比攝像機流行?
前期花了很大的精力,粗剪結束後發現少鏡頭,心如死灰,怎麼辦?

TAG:電影 | 紀錄片 | 攝影 | 拍攝 | BBC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