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教徒為什麼會對《悲慘世界》、《耶穌受難記》、《納尼亞傳奇》等宗教電影發表評論?
題目說的很不好,但是我真的在這方面很困惑。
例如一個人喜歡看莎士比亞,但是他同時污衊基督教,難道他不知道莎士比亞就是虔誠的基督徒嗎?同時適用於:喜歡雨果、狄更斯、梵高、巴赫、亨德爾等。你可以說我喜歡他們,但是我無法接受基督教文化。但是信仰是這些作家、畫家、音樂家的人生支柱。比如豆瓣電影中對《悲慘世界》的評價,沒有一個會從基督教的角度評價,但是,它就是雨果對上帝的禱告。
評論和相信、認同之間有什麼邏輯關聯么?
感興趣和信仰之間有什麼邏輯關聯么?完全沒有吧。說到底,事物的解讀可以是多個角度的。某個角度的觀點,只是個觀點,不可能有什麼特殊的權力,去限制或者排除其他角度的觀點。再虔誠的信仰,也無法阻止不相干的人用自己的眼光去解讀和看待,這不但不奇怪,反倒是理所當然的吧。即使純粹誠摯的禱告,旁人聽到了,是贊是彈還不是只能「由他去」?
要知道,解讀≠本意。實際上在某些學派看來,甚至不存在什麼本意,而只有各種解讀---------------所謂作者的作品一旦發表就不再屬於他自己了,而是分裂的屬於每一個讀者,甚至讀者之間的版本也會變得完全不同。連信仰都是如此,各路不同的派別分別搞出自己對教義的理解和實踐。連看起來這麼嚴肅的信仰問題,都是分裂分散的,又怎麼能去要求文學作品,有什麼標準答案、標準解讀、標準認知呢?這就好比說 「不信教的人有什麼資格學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天了嚕!
題主您的思路很簡單:您認為一切對於文學作品的閱讀必須建立在對作者世俗觀點的身份之上。其實您舉的例子並不恰當:莎士比亞實在算不上虔誠,他的很多喜劇都是戲謔著略微瀆神的,莎翁的虔誠一般要到晚年的暴風雨和冬天的故事才有所體現,而雨果則是一個矛盾的革命者,至於梵高,他的精神狀態已經無法支持任何信仰了,所以他才會自殺(願罪得寬恕)。但您的意思我們能夠理解。其實您還可以舉幾個個更好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這些靈魂的苦行僧,自我鞭撻者,吶喊者,他們才是將基督精神始終如一的傾注在筆尖的人們。但是人們需要信仰基督才能理解這種偉大么?他們或許沒有讀見一位偉大的基督徒,但他們確實讀見了一顆偉大的靈魂,這難道不夠么?C.S Lewis 不正是因為想要在世人中展示一種淡化了宗教色彩的靈魂救贖歷程才寫下納尼亞傳奇的么?(如果他想讓全世界人都在讀他的書時都時刻銘記著他是一位基督徒的話,他只需要寫返璞歸真就行了)。神不止降雨給基督徒,而基督徒靈魂在世上的烙印也不一定只能給基督徒領受,因為每個人都是有靈魂的,而最開始的互相領會靠著靈魂就足夠了。基督徒難道不能從穆斯林的詩歌中獲得感動么?我們不都有著神創造的靈魂么?
不信共產主義的人為什麼要對《紅岩》,《艷陽天》,《建國大業》之類的紅色和諧作品評論?
醒醒題主,這種問題我能寫一千個呢,只是我懶,不想寫而已。女人為什麼能對男人發表評論,男人為什麼能對女人發表評論?大人為什麼能對小孩發表評論,小孩為什麼能對大人發表評論?新教為什麼能對天主教發表評論,天主教又為什麼能對新教發表評論?答主為什麼能對題主發表評論,而題主又為什麼能對答主發表評論?
既然我是人類,我為什麼能對雕塑發表評論,為什麼能對繪畫發表評論,為什麼能對電影發表評論?
我必須得承認我是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的。某韶山是地道的孔家門徒,後來革了個命大化文的時候把祖師都批倒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反證,喜歡某個人的作品及其思想不代表贊同其宗教立場。
話說,頂尖的文學作品就是在拋開作者的立場和身份後,其文學價值完全不打折扣(甚至有所提升)的作品。譬如我就很喜歡巴赫的曲子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人物畫,我也沒有宗教信仰,但這完全不影響我從中領略到某些屬於宗教的神聖感以及畫作本身的美。影評人看了這問題,肯定爆青筋了。西方文學教授則一秒鐘變啞巴。
玫瑰不叫玫瑰它依舊芬芳,更無論她生長在什麼地方。
有些思想感情由某宗教中可以生出來,別的宗教也可以,甚至沒聽說過宗教的人也可以。
終極問題終極關懷命運感諸如此類,從來不是誰的發明,不是專利,更不可能壟斷。按照你們信徒喜歡的話說就是:「這是上帝平等賜予所有人的潛能。」
都是人腦里出來的。只要有腦,就有共通之處。
一個人用韓文說:「你很帥。我喜歡吃披薩。」我可以在討厭韓文的同時,依舊強烈贊同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哪怕他認為我帥的地方,跟我自認之處不同。哪怕喜歡披薩的理由不同。
這麼說,你明白了沒有。還不明白?那就想想為什麼同是信基督教,有人想得明白,你卻想不明白。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也通往無數處。不要因為身為信徒、渴望別人認同你的信仰內容,不理解別人的質疑,就隨便輕易的質疑別人質疑的權利和分量。何況別人還沒「質疑」,「評論」你都要反對,評論你都有意見?
你可以有意見,但你要先回答下面的問題。否則你的意見也太輕薄了。
論證一下雨果信仰與其作品的必然聯繫,並論證作品的核心只有基督教影響下能寫出,別的文化下的作品都沒有。順便論證一下千古難題:到底何為作品核心?這些問題至少得有個說法。
如果要說別人的評論沒意義沒資格或沒深度,那你得先證明何為的作品意義、核心、源頭。這問題那麼長的問題補充,都是抒發困惑不解的情緒,直接丟結論,具體論證幾乎沒有。恰恰是我最討厭的「反問句」式提問。
我本樂於承認自己對作品無知,學習新的知識和觀點。但拜託,你能給個具體說法論證一下嗎?
如果你對證明自己正確沒有興趣,麻煩證明一下為什麼別人評論得不對也行。自己懶得寫,給兩個鏈接也行。
為什麼他們要評論。原因這不明擺著的嗎?因為他們覺得作品跟基督教關係不大(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啥關係。他們有些人,還真是不知道莎士比亞是基督徒。),因為他們需要談話話題,因為他們可以只談一部分,因為哪怕他們談得膚淺也有權利去談,因為他們可以只討論演員長相、服裝、劇情有沒有意思。
談文學作品,不是設計核電站,設門檻毫無意義甚至有害,這就么簡單。
實在想不通,我送你一招必殺技:『有些人不是信徒,都在討論、評論宗教了。那為什麼他們評論宗教電影又有啥奇怪的?』
你可以去提個問題:『為什麼不是信徒的人要討論宗教?為什麼不吃印度菜、沒吃過印度菜的人要討論印度菜?甚至可以問,為什麼沒當過父母的人要討論、評論為人父母的事情?』
下面把評論區自己寫的也複製上來= =||
一個人可以不信任何宗教,依舊有『宗教情懷』。雖然我不信佛教、不信基督教、不信伊斯蘭教、不信道教。但我尊崇釋迦摩尼,我佩服耶穌,我接受默罕默德、我喜歡老莊。耶穌就算不是神子,僅從人的角度看,他也是偉大的人了。至於你的困惑。你可以這麼詩意理解:『陽光使得植物生長,動物才能存活,但沒有一隻動物,能夠直視太陽的光芒。』或者現實的理解:『喜歡IPHONE,不喜歡半導體與軟體專業知識。』或者:『喜歡看小說,不喜歡寫小說。』又或者:『我喜歡女朋友,但不喜歡她的老爸。』這都是人性、常情。至於這樣對不對,則是另一些更複雜的問題。
『為什麼會』『為什麼要』這個語氣差別,你琢磨一下。死者親屬會怒問犯人『你為什麼要殺了我女兒!?』可不會問『你為什麼會殺了我女兒?』他們只會無力的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要』中質疑、逼問的語氣可大可小。要看語境和上下文和對應的問題。後面跟的內容,越是不被允許,逼問的語氣就越大。例如『殺人』。如果後面跟了一個非常常見、理所當然的內容,句子自然容易帶有質疑對方施行該內容的權利的意思。你肚子餓的時候在某餐廳吃飯,有人出來問『你為什麼要在這裡吃飯?』你除了覺得他很奇怪荒謬之外,心裡有沒有一個聲音反問他『難道我就不能在這裡吃飯?』
我上面的回復,只是『自我辯護』,說明為什麼我會認為題主在質疑別人評論的權利。至於題主脾氣好不好,那是另一個問題,從其他評論中來看,脾氣的確很好。我可以把他(她?)理解成一個小孩子,在問:『為什麼人要活著?』
我對基督徒沒有啥偏見,我學弟就是基督徒,我高中同學就是基督家庭,我還看了某某修女某某神父的感人歷史。我原答案里說『跪著等』,的確不太合適,所以我刪掉了。但是原意不是要諷刺他,正如同題主的原意不是要質疑別人評論權利。(只是很天真的問題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說跪著等,也是真心的,因為哪些問題我也沒法回答,如果他能回答我真給跪了——學到新知識,感激涕零啊。我一開始的確認為好笑又好氣。『不講理』可以是一種態度,也可以是一種『能力不足』。現在我選擇用後者看待題主。謝謝邀請,抱歉今天有點忙,到現在才來回復。
作為基督徒,我理解樓主的困惑,確實歐洲許多的文學家科學家用盡畢生的鑽研,是跟他們的信仰無法分離的,上帝在他們心中,既是一生追求的動力,也是一生追求的目的,從基督教的信仰角度出發來解讀他們的著作和成果是最恰當的。作為一個信仰上帝的人,肯定希望這些作家對信仰的尋求與告白,能讓不信者產生對上帝的思考乃至信靠,而不是問題中說到的在欣賞體會的時候從作者的信仰背景中被剝離出來,正如一個人與別人分享自己最珍惜的寶貝時,希望別人理解自己喜愛的作品背後付出的艱辛和作品傳達的本意,不願別人只是當做玩具當做「一幅畫而已」一樣,這一點我完全理解樓主的心情。
不過,這一切的理解,都建立在我也是一名基督徒的前提上,我們珍視福音,千百年來一代代偉大的基督徒作家在自己的文學著作中訴諸上帝,記載了我們在信仰上的許多心路歷程,也解開了我們心中對信仰的許多疑惑,這些對我們來說是珍寶,但這些對非基督徒來說卻是無法想像或不可接受的。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應當」厭惡罪,但愛罪人「,一如上帝在創世之初給了亞當夏娃選擇善惡樹的自由,我們也沒有資格剝奪別人對我們信仰有評價質疑、乃至無視的自由,作為基督徒,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在生命中活出自己的信仰,去愛信基督的人,也去愛不信基督、乃至因為不了解而抨擊基督的人,因耶穌在高掛的十字架上抬頭的禱告說「父啊,原諒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也因耶穌說「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遇到有不了解這些文學著作中的信仰背景的朋友,可以耐心給他們說一下其實是有這個背景的,如果他們感興趣,帶他們去教會,帶領他們認識上帝。如果別人不感興趣甚至否定你的觀點,那便默然走開吧,」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一個人信不信基督,不是你我能決定的,傳遞愛與福音,把主權還給上帝吧。另外@dizzarz 真的沒必要在括弧里一廂情願地否定基督徒的邏輯能力,你個人標籤中的許多身份都應該給了你足夠的經歷了解牛頓、歐拉、開普勒、伽利略、奧古斯丁、托馬斯、康德乃至被無數科學愛好者用來否定上帝的「奧卡姆剃刀」提出者奧卡姆都是基督徒甚至是牧師,但願這些人在你的標準中邏輯還是可以的。
@花小狸 你的意思是完全沒讀過《聖經》的人就沒有資格評論這些作品了嗎?這不過把在邏輯上給問題加了一個限制條件,推進了一個層次而已,解決問題的癥結不在這裡。一家拙見,希望對姊妹(是姊妹吧?)有幫助,再次謝謝邀請,祝好:)先提醒一下:「例如一個人喜歡看莎士比亞,但是他同時污衊基督教,難道他不知道莎士比亞就是虔誠的基督徒嗎」這個例子如果沒有更詳細的說明——此人喜歡莎士比亞的那部作品,又是如何污衊基督教的——是沒辦法詳細分析其前因後果的。
然後來說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是整個世界對其影響的疊加(他的童年經歷,受到的教育,接觸的人,遇到的事……),而不可能是單一的因素——哪怕這個因素是宗教。而其作品更是其人格的一種體現,其中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等太多方面的因素。或許對有宗教信仰的讀者,「對上帝的禱告」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部分,但是不能要求其他人也這麼想。即使雨果本人真的是把作品當成「對上帝的祈禱」,那麼也不妨礙世人把作品中的其他因素作為重點解讀。首先他是電影,然後才是宗教電影
畢加索沒自殺,畢加索是共產黨。我蠻喜歡仲夏夜之夢的,但是我討厭大多教徒和他們的邏輯(如果他們有邏輯能力的話。@許雄銳 就算一個基督徒就邏輯能力也不代表所有的基督徒有邏輯能力。而且牛頓、歐拉、開普勒、伽利略、奧古斯丁、托馬斯、康德乃至被無數科學愛好者用來否定上帝的「奧卡姆剃刀」提出者奧卡姆都是基督徒甚至是牧師擁有良好的邏輯能力,也不代表廣大的教眾有邏輯能力,更不代表基督教有邏輯能力。)。納尼亞傳奇裡面有女巫,半獸人,放中世紀都是要被bbq的。蒙難記你就不能當成一次羅馬帝國法制教育節目?
教徒為什麼會對非教徒評論任何事發表評論?你又不是非教徒?如果不想讓非教徒評論宗教,就不要讓宗教出現在非教徒視野里。
題主的腦迴路果然和我的不一樣么?邏輯性為什麼我看不懂啊看不懂。
女神演的電影好看我不一定非要欣賞她唱的甜蜜蜜啊。我喜歡看張曼玉的電影,那我還不能說她唱歌難聽了?不要說絕對的話,不要論斷人。人沒有審判的資格,這資格歸於上帝。至於《悲慘世界》是雨果對上帝的禱告,還是上帝借雨果的手對世上信與不信之人的呼召,又或者是撒旦的搗亂,或者別的?這都不是人有能力論斷的。不如謙卑。
不信基督教不代表沒讀過聖經
其實說白了,就是國內的文化封閉,很多人不了解基督教文化,雖然有的人沒有被共產黨洗腦,但很多觀點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從邏輯上欣賞雨果,但是在靈魂上文化上卻很難理解他們的作品。其實還是閱歷不夠。
我本人以前不信耶穌,但我讀悲慘世界的時候(很多年前)就已經感受到了濃濃的信仰的力量以及作者史詩般敘述、辯論背後的用意。在書里,雨果對基督教有很多經典的評語(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分析),我後來去了教會,才慢慢理解到這部基督教救贖作品的偉大。信仰是自由的,情感是豐富的,文學可解讀的角度是很多的,在一個充滿紛繁選擇的世界裡,喜歡莎士比亞的作品,與污衊基督教並沒有嚴格的對立衝突,也許我不認同他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只是單純的喜歡他說話的聲音,這有錯嗎。所以你說的人,也許他們並不深層次的了解莎士比亞,或者他們有些愚蠢,而且不夠寬容,但用宗教作為工具把世界劃分成二元世界,仍是愚蠢而且不夠寬容的,也並不深層次的了解宗教。
樓主如果是基督徒的話,請常常用十架上主耶穌的話勸勉自己:「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也是對我自己的提醒)上帝並沒有禁止非信徒來看聖經,更許可很多的文藝作品來影響這些人。如同影片中,警長與冉阿讓所代表的律法和恩典一樣。雖然冉阿讓不加辯解,但最終無聲的愛叫警長幡然醒悟。我想,主的愛就是這樣,恆古長存,永不改變,等待著我們所有人的悔改
中國這片土地執政者是無神論政黨,信仰神神鬼鬼的人有什麼資格對無神論政黨說三道四呢?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把悲慘世界理解成對上帝禱告,而評論又一定要從基督教的角度來說。而"悲慘世界"這個詞本身就是對仁慈而萬能上帝的絕大諷刺。莎士比亞是文豪,他也是基督徒(具體是不是我不知道),二者根本沒有聯繫更談不上矛盾。個人認為,因為一個人是教徒而企圖用宗教來解釋他的全部行為是很可笑的,也是一部分所謂"教徒"不能做到包容並惹人厭惡的原因。
推薦閱讀:
※《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有什麼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
※是不是動作電影很難成為很經典的電影?有哪些偉大的動作電影?
※有哪些你覺得很感動的電影台詞?
※如何看待《建軍大業》預告片音樂疑似挪用《蝙蝠俠大戰超人》?
※如何看待網傳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