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蘇交惡的真實原因有哪些?


中蘇關係近年來成為了史學界研究的熱點。隨著各種材料的出現,中蘇兩黨關係破裂的原因也有了許多新的解釋。這裡主要根據沈志華教授、林蘊暉教授和李丹慧教授的著作簡單梳理和概括一下中蘇破裂的過程和內在原因。

------------分割線---------------------

A. 中蘇關係破裂的直接原因

一般認為中蘇關係破裂始於蘇共二十大, 以及隨後的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事件。但現有的研究認為蘇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的路線並無實質區別,不應作為中蘇分歧的開端。而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事件在兩國兩黨關係中並非大事,不能認為是導致中蘇分裂的直接原因。

中蘇關係破裂主要源於兩國兩黨對於社會主義建設(內政),以及與資本主義國家關係(外交)的分歧。而這種分歧由於中蘇爭奪國際共運的領導權而被激化。

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共提出了「三面紅旗」(大躍進、公社化運動和總路線),計劃在15年內超過英國(實際上是超過蘇聯)。而蘇聯對此提出了質疑和批評,認為中國並不具備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

在對資本主義國家關係上,蘇聯提出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蘇聯認為國際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列寧關於「只要資本主義國家存在,戰爭就不可避免」的論斷已經不成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和平共處。而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國家有能力通過和平競賽的方式來打敗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可以通過議會鬥爭,不需要武裝起義就可以奪取政權,實現和平過渡。而中共則指責「三和」理論「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對國際形勢盲目樂觀,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指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武裝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才能擺脫被剝削和壓迫的地位」。 在蘇聯試圖與美國拉近關係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1958)。

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中蘇分歧越來越大。經歷了一系列摩擦後,蘇聯於1960年撤出全部在華專家。中蘇關係公開破裂。

------------分割線---------------------

B. 中蘇關係破裂的內在因素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各共產黨國家的國家利益不完全一致,是導致共產黨國家產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蘇聯和中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同一個外部世界時做出的選擇不能一致。蘇聯在革命剛獲得成功時也嘗試向外輸出革命,但二戰後蘇聯和美國共同構建了新的國際政治體制--雅爾塔體系,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蘇聯是國際新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參與者,獲得大量的政治利益。因而蘇聯需要(和美國一道)共同維護這一體系。而中國由於被排除在這個國際體系之外,則傾向於打破舊有體系,重新制定新的遊戲規則。因此中國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要早打,大打,打核戰爭。同時和蘇聯早期一樣,向周邊國家輸出革命。這是中蘇在對外政策上的分歧的源頭。

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共希望「三面紅旗」可以取代蘇聯「集體農莊」,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一個新的樣板。在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在資歷和能力上無法成為國際共運的領袖。毛澤東則認為他有這樣的資歷和能力,希望可以取代蘇聯領導人在國際共運中的地位。只是由於中國經濟落後,無法和蘇聯相比,中共希望通過改變生產關係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就是具體的嘗試。蘇聯對此進行了批評。毛澤東對此極為不滿。

------------分割線---------------------

C. 中蘇關係破裂的必然性。

中蘇關係的破裂似乎與毛澤東和赫魯曉夫兩人的鮮明性格有關係。但即使當時的中蘇領導人不是毛澤東和赫魯曉夫,中蘇分裂也不可避免。

蘇聯作為國際共運的領袖,要求各共產黨國家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以服從國際共運的需要(波匈事件等)。這種矛盾註定無法調和。

中蘇的地理位置和漫長的邊境線,使得中蘇之間的地緣矛盾不可調和。由於國力的差距,一邊倒向北方強鄰並不符合中國的地緣利益。即使沒有意識形態之爭,中蘇也存在潛在的領土之爭。在關係破裂後中蘇也確實在領土問題上產生了衝突。而在蘇聯解體後,由於中亞五國的獨立,中蘇之間的形成了足夠的緩衝地帶(中國交出了蒙古,蘇聯交出了中亞五國),中蘇(中俄)之間的地緣衝突已經大大降低,為中蘇(中俄)關係正常化創造了條件。由於中國的崛起和俄國的衰弱導致的力量平衡,中俄之間出現重新結盟的可能性。中俄形成了新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共同應對西方的壓力。

-------------

既然日本當年都打下首都了,卻沒能佔領中國,日本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蒙古人、滿人相比,其戰略錯在那裡? - Diffractioner 的回答

漢人沒有一個統一的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信仰究竟是萬惡之源還是民族之幸? - Diffractioner 的回答


深層次講,中蘇都是大國,並且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邊境線,不可能長期擁有蜜月關係。老一輩革命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斯大林時期想要駐軍旅順港的事被毛澤東堅決反對,中蘇未來會發展什麼樣也可見一斑了。

中共內部,小部分是共產主義理想派,大部分是偽共產主義民族派。在理想派心中,當時的蘇聯已經是蘇修了。在民族派心中,中國永遠不可能甘心屈居第二。所以從中共這頭,分裂是遲早的事。

從蘇聯方面來講,一直在強化自己社會主義陣營老大的地位,對中共既拉又打。赫魯曉夫上台初期,為了拉攏老毛鞏固自己的地位,做出了千古奇葩的156個援建項目。從這一點上來講,伊乃是中共的真·五毛。中國工業化初步建成後,高層在戰略上漸漸傾向於緩和中美關係,在蘇聯眼中不可避免的慢慢成了反骨仔。而蘇聯此時也對中國開始搞一些小動作,加劇了中蘇決裂的過程,我記得高華的講座中好像提到過蘇聯想要策反中共某些高層的事情。

關於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批判,中共黨史出版社《毛澤東傳》描述了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的態度。赫魯曉夫否定了斯大林的同時,也讓蘇共喪失了在中共心中的偶像地位。這對中蘇決裂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總之一句話,以蘇聯這個塊頭,中國這個塊頭,蘇聯那個志向,中國這個智商,決裂是早晚的事


斯大林不死,中蘇關係絕對不會破滅。

但是斯死了,誰當國際共運老二就是個問題。赫禿的資格不夠——二戰時僅僅是個方面軍的軍事委員。赫需要中共的大力支持。實際上初期毛也大力支持了他,赫也給了很多回報(比如原子彈模型,比如MIG21),一時間關係還挺親密的。

但後來就不行了。本來毛對22大清算斯就有想法。再後來赫對炮打金門也有很大看法,再加上長波電台聯合艦隊等一系列大大小小問題,分手也算有必然性。

誰是老大是一個問題,民族主義超過了意識形態又是一個問題,領導人的個性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赫魯曉夫有一次訪華,參觀某地菜市場。剛一下車就聽「砰」一聲巨響,保鏢們如臨大敵,四處一看,發現一個老頭正在用火燒一個炸彈狀的東西,燒了一陣後突然發出一聲巨響後並升起一股小型蘑菇雲。保鏢立即將老頭打倒,並將炸彈狀物體扣押,同時馬上電報克里姆林宮,稱中國人在菜市場里試驗小型原子彈並試圖製造恐怖事件,而且就象大鍊鋼鐵的土造高爐一樣,滿街都是這種神秘武器。

  我國政府出面作出解釋,說那種黑不溜秋的罐子是用來崩爆米花的,不是原子彈。蘇聯人不信,在經過演示以後才最後搞明白,並且覺得很神奇,立即問這種機器叫什麼名字。由於俄文沒有爆米花機這一詞,我方的專家就把它翻譯成「可使糧食膨脹變大的機器」,簡稱「糧食擴大器」。蘇聯人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中國人聲稱糧食可以畝產幾萬斤,原來有這種神秘儀器。

  蘇聯人立即要求購買我國一萬台糧食擴大器,我方一聽大喜過望,忙說這種高科技產品價格昂貴,必須一輛坦克換一台。蘇聯人毫不猶豫的答應,並立即運來一萬輛坦克換了一萬個爆米花機。

  過了不久,蘇聯人強烈要求退貨,聲稱運到國內的糧食擴大器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將糧食分量減輕了,中國人騙了他們。我方專家很奇怪,一打聽原來蘇聯人把土豆塞了進去燒,倒出來后土豆都癟了。專家連忙解釋糧食擴大器只對糧食起作用,而土豆在我國稱為蔬菜,不能進行擴大。蘇聯人一聽火冒三丈,說在我們蘇聯土豆就是糧食,中國人這是在故意欺詐。

   於是,兩國就土豆算糧食還是蔬菜問題打起了官司,這才導致了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P.S. 此答案來自神一般的科大人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要扯的比較遠,其實當時中蘇美如果有任何一方選擇不同的外交策略,可能世界的格局都將改變,單單說中蘇方面可能並不全面。

回答之前先推薦一本書《Friends and Enemies?》朋友還是敵人? (豆瓣)

從1948年到1972年從美國的角度講述當時的三角關係,分析了美國每一個政策和其背後的原因。

---------------------------------------

簡要版本:

斯大林時期蘇中和美國對立,蘇聯老大哥,中國當小弟,哥倆好聯合解放全世界。斯大林走了以後赫魯曉夫認為和平和美國和解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比較好,蘇聯那麼窮,吃的都沒有,不如先別干仗了,搞點吃的吧。

中國說這怎麼能行,你不是有的吃么,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之中吃都吃不上呢,大哥快快快我們一起去解放他們。蘇聯說不要調皮了,中國悶悶不樂。

赫魯曉夫仔細一想,媽的你一個傻吊連核武器都沒有,大戰全憑人多,真打起來我被拉進去最後不是還是我和美國原子彈對炸你死我活?而且美國我能炸的過么,打打打打個毛線。。。然後赫魯曉夫就跑去和美國和解,美國覺得很好,倆人就說這樣吧,以後核武器大家都不許用了,誰用我倆干誰,我倆家裡的也不用了,這麼這麼多,你們看看,都藏起來了。

中國就不高興了,你是當我傻吧,說好的一起的共產主義革命呢?老子給你打越南印度緬甸泰國,美國佬過來朝鮮台灣都是我在打,你他媽的搞兩年就背叛了?怒了,不聽老大話,自己研究核武器,死命炸金門,偷摸幫忙越共,你要和平?老子就不讓你和平。

蘇聯也不高興了,那你不聽我的可以,我以前借你錢,送你武器,派過去工程師幫你,現在我不給你錢,不幫你研究武器科技了,我也收買越共。

中國說行啊,不幫不幫吧,當年我倆哥倆好,內蒙外蒙東三省那塊邊境線以前沒說清楚,現在我要和你算賬算清楚,那麼那麼那麼多土地,原來都是我的,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蘇聯說我X你媽的,蹬鼻子上臉是吧,不聽話就不聽話,你還反了?你有五億人口,老子有核武器呢。

中國:我們的頭號敵人已經從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轉移為以赫魯曉夫為首的實行了錯誤修正主義的邪惡蘇聯。另外,我們要在國內發動一個為期十年的革命以防蘇修份子滲入我方。

蘇聯:我就不扯淡了,把核武器部署到中蘇邊境線。

蘇聯眾小弟:誒誒誒,你看你看,好像我們大哥連中國這個小弟都搞不定也,完全不行啊,要不我們過兩年也跑路吧.....

------------------------------------

寫了一個具體點的文章1950-1970——中美蘇的十年 - 奇愛博士的餐前小點 - 知乎專欄

有興趣的可以去我的專欄看看。

--------------------------------------------------------------------

另外,想從蘇聯的角度了解這段歷史的話,再推薦一本書失敗的帝國 (豆瓣)

一本比較權威全面講述冷戰時期蘇聯方面的外交過程和背後的思考的書。

看完能夠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合縱」( 合眾弱以攻一強 )為什麼不敵「連橫」 (事一強以攻眾弱)?

就是因為只有強弱分明的聯盟才能保持穩定(必須有人決策有人服從),中國中蘇兩個大國實力相差不夠大,中國有自古以來的大國情結,不可能像東歐那樣依附於蘇聯,蘇聯又有老大心態,難以以平等姿態合作,雙方交惡不可避免。

現在的中俄關係就現實得多了,雙方抱團取暖,但也難以發展出真正的盟友關係。


你見過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哥倆好的嗎?

社會主義是集體主義,講究計劃經濟,一個國家內計劃計劃還好,你負責生產大米,你負責重工業,你負責。。。然後國家統一籌劃分配。

跨國家的國際社會主義實施起來就不是那麼好玩得轉了,你蘇聯負責重工業,你讓老毛負責農業,老毛干?

所以說理論一套,實施完全是另一套的東西。


前提樓上說得很對。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在我國思想上也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一片嘩然。中國對於這個蘇聯新政府的信任也大大動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還在實行類似於斯大林模式的道路,相比較赫魯曉夫之後的下放管理權的舉措,中國並沒有任何改變,左傾錯誤在不斷加深。在這樣的一意孤行的道路上別人是沒法讓中國剎住車的。 兩方漸行漸遠。到了六十年代,中蘇之前一直迴避的領土問題開始惡化,中蘇關係正式破裂。這段領土爭端談判的歷史可以看一下這個網頁 http://view.news.qq.com/zt2012/zsbj/index.htm


蘇聯赫魯曉夫上台以後,全面否定了斯大林,讓中國這個以「馬恩列斯」為理論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無地自容。

一種選擇是跟隨蘇聯一起否定斯大林,調整黨的政治理念。一種是與蘇共決裂,走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毛澤東選擇了後者,展開了與蘇共意識形態領域的論戰,從而造成兩國關係全面破裂。

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集團的分裂,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朋友減少,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局面下,中國在實力上無法與其爭雄。只有重辟溪徑,在其它小國中尋找盟友。

毛澤東創立了「劃分三個世界」的外交戰略思想,把處於第一世界的美蘇和第二世界的西方諸強與處於弱小地位的國家的第三世界分別隔離,用不同的政策區分對待,較好地實現了團結大多數,擺脫了孤立狀態。

新中國建國以後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世界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僅47個國家。這其中還包括社會主義陣營中的12個國家,其它大部分是弱小國家。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這個地位一直被台灣的蔣介石集團佔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一直全力阻撓中國加入,聯合國多次討論表決,都由於美國等國的反對而沒有通過。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

26日,中國代理外交部長姬鵬飛收到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發來的正式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和安理會中被非法剝奪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復。

因為這種決議是以一國一票的形式表決,贊成票必須達到三分之二。毛澤東團結第三世界的方針見到了成效,因為與中國建交的多數國家是第三世界。

1971年11月15日,以喬冠華為團長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在聯合國講壇上發表了演講,開始了中國利用聯合國這個平台輸出革命的活動。

與蘇聯的交惡勢必為中美關係緩和提供了機會。

美國解放戰爭時支持蔣介石,在朝鮮戰場上中美兩國再次交手,可以說是積怨很深,一直是敵對國家。

作為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和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可能也不會長期死不往來。

兩國關係的解凍始於毛澤東同意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這件事被後人稱作是「乒乓球外交」。

1971年連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通過巴基斯坦秘密來到北京,與中國總理周恩來進行了首次高層接觸,對兩國關係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交流。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在兩國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親自訪華,簽訂了《上海公報》,奠定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基礎。

1978年12月15日,中美兩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由於西方領頭的美國與中國關係改善,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鞏固了中國與美蘇之間的制衡地位,有利於兩國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掀起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熱潮。1971年當年就有18個國家與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還有歷次不平等條約

1896年6月3日簽訂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朝贖回遼東半島,日本是中國當時最危險的敵人。這種情況下,聯合俄國抵禦日本勢力成為清朝外交政策之一。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5月初,清政府欽差大臣李鴻章赴聖彼得堡,慶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雙方經過秘密談判,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條約共6款,主要內容是:如果日本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領土,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締約國一方未徵得另一方同意,不得與敵方簽訂和約;戰爭期間,中國所有口岸均對俄國軍艦開放;為使俄國便於運輸軍隊,中國允許俄國通過黑龍江、吉林修築一條鐵路至海參崴。鐵路的修築和經營,交華俄道勝銀行承辦;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皆可在此路運送軍隊和軍需物資。條約有效期15年,期滿前雙方可商議是否續約。

  此時至今流傳一個歷史疑案,曾有人提出合約的簽訂是因為俄國政府向李鴻章行賄300萬盧布。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李鴻章收取的賄金,但能夠確認的是的確存在這樣一筆「交涉特殊用項之基金」,而且這筆基金一直存在華俄道勝銀行賬戶中,由俄國財政部總務廳管理支配。並且這筆基金後來的確有170萬盧布被中國人領取。

僅就這份合約的文字看,約定的內容主要針對日本侵略行為的聯合協作。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俄羅斯利用了這份合約,不費一槍一彈,實際上把中國東北區域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當德國借口要為被「暴民」殺害的傳教士討個說法並出兵膠州時,俄國以協助中國為名,隨後派出軍艦佔據旅順大連。而且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沙俄被日本打敗,不得不將東北的權益全部讓出(《朴茨茅斯和約》),包括已經建造好的中東鐵路管理權,使東三省落入日本之手。

這份合約雖然體現了李鴻章「以夷制夷」的外交理念,就當時而言也是一種戰略選擇。但最終結果卻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第二次。1945年8月14日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由於日本侵略中國,中蘇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和對日作戰,社會主義的蘇聯與國民黨蔣介石政權簽訂了該條約。條約規定「締約國擔任協同其他聯合國對日本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為止。締約國擔任在此次戰爭中,彼此互給一切必要之軍事及其他援助與支持。」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訂,加強了中蘇兩國對日協同作戰,直至反法西斯戰爭完全勝利為止,條約保證了遠東地區戰後的穩定和和平,也為蘇聯進軍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

但是,條約使中國被迫同意外蒙古獨立和在旅順港駐軍,迫使中方同意長春鐵路在資產各佔50%的基礎上共同經營與管理,由俄羅斯管理。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充分表現了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

後來,由於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蘇聯支持了共產黨政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該約及其它有關文件因蘇聯之行動而歸於無效,正式宣告條約及其他有關文件為無效。

第三次。1950年2月14日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是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基礎上,由周恩來總理訪蘇時代表新中國與蘇聯簽訂的。條約規定「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儘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相互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在同時簽訂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規定:不遲於1952年末,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長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國政府。在同一期限內,蘇軍從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國政府,由中國政府償付蘇聯自1945年起對上述設備的恢復與建設的費用;蘇軍撤退前的時期,該地區的民事行政,應由中國政府管轄。大連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國政府管轄。

在《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規定:蘇聯從1950年至1954年五年內,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年利為1%;這筆貸款作為中國償付蘇聯賣給中國的機器設備與器材之用;中國在1963年底以前,將用原料、茶葉、美元等分期還清這筆貸款及利息。

  在《關於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補充協定》中,規定「無論是在蘇聯的中亞共和國和遠東地區的領土上,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滿洲和新疆境內,都不給外國人提供租讓權,並不允許有第三國的資本或這些國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的工業的、財政的、商業的及其他的企業、機關、公司和團體的經營活動。」

這份條約伴隨著中蘇兩國度過了十年的蜜月期,在兩黨意識形態破裂後名存實亡,直到同盟條約在1980年期滿後未再延長


根本原因是解放戰爭的結果造成的

斯大林不想共產黨統一全國,他想南北分治好控制北邊當他的擋箭牌和忠實的狗腿子

然而事與願違,解放戰爭的結果讓美蘇都失望了,新中國成立時蘇聯報紙甚至隻字未提

另外毛主席這個人性格大家都懂

所以雙方短暫蜜月之後,毛主席就和斯大林拍桌子了,日後更是直接和赫魯曉夫要對罵了


最近有學者的發表論文認為:

中蘇交惡其實源於誤會:

毛主席計劃在特定時間請赫魯曉夫來北京,然後簽署宣言,計劃簽署之後立刻出兵台灣。

如何讓赫魯曉夫在赫魯曉夫非計劃的合適時間來北京?

情急之下,毛主席採用激將法:

罵赫魯曉夫,罵的赫魯曉夫莫名其妙,不得不來北京問問怎麼回事。

然後毛把這件事情沒當會事--按照中國傳統思維。

但這件事對赫魯曉夫的精神打擊是顛覆性的--一方面他不理解中國傳統交際方式,一方面整個蘇聯領導層之前都已經被斯大林搞得神經兮兮。根本受不了任何捉弄。

然後,所謂蘇聯要在中國建立艦隊被否決,這個事情根本不是問題:連蘇聯政府內部都反對,不願意和美國直接鬧僵。這是之後雙方為了面子的說法。

之後,蘇聯也多次對中國主動釋放和好信息,但是無奈,交流中的雙方官員,猜錯了領袖的意思,以為領袖們有大矛盾,就故意給自己的領袖誇大事實,不斷刺激,把事情搞砸了。

後來遇到洞察秋毫的鄧上台,不久逐漸關係轉好,後來關係徹底解凍,蘇聯領袖訪問北京----如果蘇聯不解體,蘇聯和中國會關係轉暖,甚至蘇美爭奪討好中國。


我理解成,赫魯曉夫批斯大林,斯大林確是毛一直看起和比肩的人,你批斯大林就是潛意識在表達比你老毛厲害的人都在我腳下所以你也應該做我小弟。毛當然不同於同時也怕自己走後也來個赫魯曉夫開會批自己,所以必須要反對。他這個頭開的很不好會帶壞了人的


還是意識形態問題

當時赫魯曉夫想跟美國搞調和 可毛澤東覺得美國不值得信任 所謂階級調和是行不通的

至於斯大林 聯合艦隊雷達站這些事 不是主要矛盾


無論是斯,赫魯,還是毛,這些都不是原因,他們只是其中的因子罷了。根本原因就是中蘇都為大國,都是民族主義強烈國家,而且都想成為一個強大的獨立富強的民族和諧國家。

你見過兩個相當大哥的人能好好玩的么


美蘇冷戰,如果類比為伊斯蘭和基督教對峙,那麼中蘇論戰應該就是基督教大分裂吧?類似的南斯拉夫和蘇聯衝突,應該是新教和天主教的衝突

基督教大分裂原因是和子句理解不同,對聖經的一句話理解有差異導致,而中蘇論戰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第幾頁是真理如何理解的不同。蘇聯中國論戰手握資本論和毛選列寧選集,就像基督徒手握聖經。

這種對教義理解的不同導致的分裂,現在看了可笑,但是當時生死攸關,因為任何社會,婆羅門階級都是地位最高的,代表了統治意識形態,一旦意識形態瓦解,那麼政權就瓦解。而內力對教義不同的巨大衝突,本質也是政權統治力衝突,東西教會統治,歐亞共產主義革命主導權統治。共產主義的統治模式 政委本質就是和基督教的紅衣主教,伊斯蘭阿訇一樣。

中蘇大論戰和基督教大分裂誰對,現在很難說,但是天主教的強大和中國崛起蘇聯解體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意識形態的大衝突,今天依然沒有消失。鬧民主的人是更加極端的衝突根源,今天的伊斯蘭教派衝突,伊斯蘭和西方衝突,更加激烈。

中國古代對各種宗教的包容和政教分離原則,或許是更加值得今天世界學習榜樣。


說好的一起裝逼建設社會主義!

現在全他媽你一個人裝逼!

老子不幹了!

我也要裝逼!

還不讓我裝逼??

乾死你丫的!


蘇聯試圖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搞垂直分工。中國被定為農業和礦業原 料基地。可毛澤東偏要頂風發展重工業。後來的核工業和航天產業也 是這種獨立自主思想的產物。至今中國仍然是亞洲唯一 擁有真正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在歐洲列強里也不多見。

其二是想像美國在日本駐軍一樣在中國駐軍,但毛澤東態度極為強硬,堅決不允,於是矛盾再次激化。

其它原因樓上已經有講了


民主和平論, 反論: 專制國家間必然暴力衝突


想補充點細節……(歷史只有還原到當時,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種氣氛…)

大家會注意到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聯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對斯大林的錯誤與個人迷信問題展開批判。這個批判啊,影響可是太大了,新上台領導人批判舊的領導人,而且還是斯大林,而且這個會上還有許多來自匈牙利、波蘭等共同意識形態的同志,(可以說這個講話一完,嘩啦啦報紙就印發出去了,令美等西方國家也震驚不已……)都是靠原先斯大林等原先的理論吃飯的啊,這一批判,人家等於失去了理論指導,還沒回去,匈牙利和波蘭就發生了反蘇事件。

脾氣直的毛當然不幹了,你等小輩叫你亂講話,在國內搞了個關於二十大會的評判。你們看,這個建設國家理論的分歧就出來了嘛~

那赫魯曉夫為什麼要搞這個發言呢?(搞個內部參考不好么……)也是個複雜的問題哎,等我有時間再補上吧~

接下來,雖然沒有說直接翻臉,但是小赫表示:咳咳,毛啊 ,我對你們搞的人民公社一些舉措表示有點擔憂哎,我這個錢啊我吃些天再打給你啊。

看見中國整國動員的這麼厲害,可能有著想一探究竟的原因吧,赫表示我們一起搞個長期合作項目吧,共同建設長波發射電台和核潛艇共同艦隊,我們知道這兩個現在到國家來說都是相當私密的事啊,小赫還要把電台建設在我國國土上,是不是想搞監聽? 毛是一個直爽的人,你這種手段我不想理你。我去統一天下去了,再見。你看,雙方都相互嫌棄與猜疑,這當起同志來恐怕也不再真心真意了吧。而且加上國際形勢上,尤其是東歐的原先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都因為受蘇和斯大林模式限制,本來就不太願意,現在就反抗了,陸續脫離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老大哥經濟也呈畸形發展,農業發展搞不上去,中國民眾激情高啊,我們要趕超趕超,跟著毛主席。到六七十年代宣傳的時候,你就會細心的發現,民眾崇拜變了樣,毛主席就是我們的太陽~

後面,就不講了,大家自己看吧~

附有意思的圖:


蘇聯早生,從革命政權轉入官僚政權自然更早,因此與後起革命政權發生衝突


推薦閱讀: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被應試教育毒害了?
中國古代什麼時期領土面積最大?
日本政客 稱中國元朝曾侵略日本也該道歉。這怎麼看?
人民日報評論員署名有什麼講究?
以中國現在造船及鍊鋼技術,能造出二戰日本海軍武臧號的水平嗎?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當代歷史 | 蘇聯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