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會享受孤獨?
不是享受【獨處】,而是心理上經常性出現的那種很真實的孤獨感。
如果已經感覺到了孤獨,就沒有辦法【享受】了吧。
獨處,是可以【享受】的。比如,認認真真地為自己塗上新買的指甲油,開著音樂,為自己認認真真地做一次可樂雞翅和番茄蛋湯做晚餐,認認真真地做一期無可挑剔的翻譯,
認認真真地寫一次知乎回答,認認真真地收拾房間、整理衣櫃,把化妝品擺放整齊,認認真真地看完一章英文版教科書,認認真真地計划下一次去普羅旺斯的旅行,訂機票和旅館,認認真真地發獃,認認真真地賴床,認認真真地做白日美夢,認認真真地看別人寫的知乎回答,認認真真地點贊,認認真真地收藏我說孤獨沒有辦法去【享受】,
因為孤獨本身就與享受這件事沒有什麼交集,如果硬拉扯出【我享受著,我的孤獨】,這不就是那啥啥就是矯情嘛但是獨處時的孤獨感是可以避免的,
我現在一個人留學,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處的,我以前認為一個人做事很可恥,覺得那是因為我不夠惹人愛,惹人愛的孩子一天到晚都有人陪,但後來我發現不是這樣,人都是獨處的時間居多,為什麼我做每件事都要等別人來陪我?等別人陪我逛街,陪我看電影,陪我泡圖書館,陪我旅行,一直在等別人發現我,可這些事我自己也可以做啊我的經驗是,唯有【專註】這件事可以避免孤獨。
把手頭的每一件事都用心地去做,狠狠地死摳做到最完美,本身這個過程就在享受著獨處了,
【專註】是件很性感的事。找人陪會不會避免孤獨感?
我覺得不一定,其實有時候一直有人陪,陪著的時候反而會反向尋找自我的空間,而且一旦那人不再了,又會不適應木愣愣地重新回歸孤獨,所以外向求助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即使有很多朋友相伴,也許在聚餐,也許是卡拉OK,你還是會有孤獨感,因為我認為有些社交行為也許是面子上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心靈上需要的。如果要享受【獨處】,先學會認認真真地獨立完成一件事,
然後是第二件,然後第三件、第四件。。。第N件,直到不會再有焦慮感,因為你一直都有很【專註】地活。————————————————
時隔差不多一年回來再看這段答案,得了這麼多贊,這麼多人留言說受益匪淺,我很開心。
其實這一年我因為獨處收穫了太多,一個是成績不錯申請到了美國名額極少的交流;另一個是我越來越獨處得遊刃有餘,開始學琴健身,留學的日子過得很開心。即使沒有小圈子式的交友習慣,我也明白,social對我來說,不是必須的,僅僅是調節劑。我不會浪費時間在和無趣的人閑扯上。一萬小時的理論不定會讓你成名,但在某個領域獲得自豪的成就是絕對值得赴湯蹈火的。
今年年底準備申請Yale和Columbia的MA,請讓獨處的日子更長些,好讓我實現夢的路更精彩。
明年更新。
也祝你的生活多彩。
---------------
更新:被哥大收了,謝謝各位!孤獨是你的必修課
獨自在外留學第三年。也是我目前最低谷,最孤獨的時候。偶然看到盧思浩的這篇文章,心裡舒暢許多。雞湯雖然沒什麼太多營養,但還是可以給許多在寒冬中的朋友一些溫暖。正文:
人都是孤獨的,
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懼怕孤獨。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獨是我們的必修課,
我不怕自己努力了不優秀,我只怕比我優秀的人比我更努力。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莫泊桑
1.
看高木直子的《一個人住第五年》的時候還在國內,那時覺得那樣的生活根本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連吃飯都要人陪著的我無法忍受一個人吃飯的感覺。所以後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沒能適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現在想想其實也沒什麼,這個世界運轉速度那麼快,沒有人會在意你是不是一個人。以至於後來一個朋友問我是不是也得了社交恐懼症,我笑笑,其實不是,只是自己慢慢地變得懶了,懶得去經營一份感情,至於朋友,有那麼幾個就足夠了,有些人天天在一起,也不見得是朋友。好像這樣久了,倒是會忘記開始遇到的困難,漸漸地變成自己生活的旁觀者,看著生活平靜地流淌。都說人是慢慢成長的,其實不是,人是瞬間長大的,就像是突然間沉澱一般,突然不會談戀愛了或者說不想談戀愛了,一個人生活單一卻也不會覺得無聊,即便很多時候還是會迷茫卻也不會覺得煩躁了。
去年的今天我在不一樣的城市,背著不一樣的書包,留著不一樣的髮型,走著不一樣的路,想著不一樣的事情,有著不一樣的心思,愛著不一樣的人。誰說改變需要十年呢。
2.
身邊的牛人倒是不少,像是神抵一樣的存在,我也只是羨慕想著反正自己也不會變成那樣的人,直到有一天一個學長跟我聊起來,才知道原來他也有看不進去書的時候也有寫論文寫到想撞牆的時候,我們都忘了他們是用怎麼樣的一個代價才換取來了這樣的一個人生。他說,如果你想要去實現夢想,孤獨是你的必修課。如果不能沉下心來,就沒有辦法去實現它,因為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獨能讓你更堅強,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有一個朋友喜歡每天喝一點酒,看一部電影然後準時睡覺;住在旁邊的英國人神出鬼沒有的時候早上才睡有的時候天剛黑就睡了;隔壁樓的一個男生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跑步,往往那個時候我才剛打算睡。
最近迷上一個人到處走,算不上旅行只是周圍的城市走一遭,倒也不會花上太多時間準備,提起包就走了。我不會帶上相機只是有興緻了拿出手機拍一拍,音樂倒是我走到哪裡都不能丟的東西,只有音樂,能讓看似漫長的等待變成曼妙的旅程,似乎自己跟整個世界都沒有關係,只想當一片沒有名字的雲,徜徉在不知道名字的風景里。
正如上面說的,曾經無法想像一個人吃飯的感覺,同樣的,我也不會去想像一個人去坐公交車是什麼樣的感覺。誰知道沒過多久我就習慣了一個人坐車去學校,我離學校比較遠所以每次上車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坐最後的幾排。有的時候看著窗外發獃,什麼都想卻又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然後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3.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去書店,覺得那種「每個星期讀一本書」對於我來講是太遙遠的東西。直到有一天我陪朋友去書店,他是一個買書就不會停的人,我也就跟著買了幾本。 回到家裡看微博人人又覺得心裡空拉拉的,索性就拿起書來看,也是在那一天我才發現,其實每個星期看一本書沒那麼難,那天我一下子把書看完,才覺得這樣子的生活是充實的。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我告訴自己現實容不得你拖延,拖延只會讓我變得更焦慮而已,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規定自己每天提早shang床半小時,看上幾十頁書,很快就變成習慣了。有的時候我不得不感嘆如果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話,那麼這件事情沒有那麼難。當你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來協助你,就是這種感覺。
一個騎過川藏線的朋友說,只要出發,就能到達,你不出發,就哪裡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來,就什麼也做不到。出發永遠是最有意義的事,去做就是了。一本書買了不看只是幾張紙,公開課下了不看也只是一堆數據,不去看就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徒增焦慮,行動力才是最關鍵的。
4.
你也許也是這樣,當你渴望找個人交談的時候,你們卻沒有談什麼.於是發現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沒有辦法告訴別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訴了別人,你也會馬上後悔。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靜下來,真正能平靜自己的只有自己。沒有人能免得了孤獨,與其逃避它不如面對它。孤獨並不是一件那麼糟糕的事情,與嘈雜相比,一個人生活倒顯得自得地多,倒也可以變成一種享受。或許至少需要那麼一段時間,幾年或幾個月,一個人生活,不然怎麼能找到自己的節奏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屬於你自己的東西,是你的一部分,你聽音樂時,坐地鐵時,一個人走在馬路上時,它就會流淌出來,讓我覺得這個世界似乎在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著,我能夠清晰地聽到自己。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不那麼如意的世界,當烏雲密布我們就搖曳,但陽光總有一天會到來,等陽光照到你的時候,記得開出自己的花就行了,那個你與生俱來的夢想。有的時候夢想很遠,有的時候夢想很近,但它總會實現的。我想一個人最好的樣子就是平靜一點,哪怕一個人生活,穿越一個又一個城市,走過一個又一條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見證一次又一次別離。
即便世界與我為敵,只要心還透明,就能折射希望。
你有關的人太多,所以還不如做一個你想要做的人,人生都太短暫,去瘋去愛去孤單一場,真正能平靜自己的只有自己。人都是孤獨的,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懼怕孤獨。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獨是我們的必修課,我不怕自己努力了不優秀,我只怕比我優秀的人比我更努力。
----------------------------------------------------
另外附帶一篇樓下有人提到的劉瑜的一篇文章,寫的也很好。想必看這個問題的人都跟我一樣在孤獨中,所以不妨多看一篇吧。記得點贊??????? 這樣我和你就算有一點溝通,少一點孤獨。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劉瑜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什麼好招,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我覺得,快樂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實是可求而不可遇的。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基因、經歷、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不可遏制的憐憫。你看,這三項裡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強求」的,都具有耕耘收穫的對稱性。
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說昨天一天我都幹了什麼吧:
10點,起床,收拾收拾,把一本書看了一大半的明史的書看完。
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2點,跟蚊米通電話,上網溜達,準備睡覺。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一個人。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
多麼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應。
我這人其實一點也不孤僻。生活中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麼平易近人開朗活潑。有時候,我就是懶,懶得經營一個關係。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子集。我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一望無際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衝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嚮往,也因為一個人思想的先鋒性總是通過碰撞來保持的。我擔心,我老這樣一個人呆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我又驚詫於自己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竟然保持了創造力和戰鬥力,竟然寫小說政論論文飽博客而且寫得如此飽滿熱情,我劉瑜又是何等頑強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跟悲傷、跟慘痛都沒有什麼關係,真正的絕望讓人心平氣和。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充實、救贖。那麼,你面對自己,把這種意識貫徹到一言一行當中。
它還不是氣餒,不是得過且過,不是「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這樣的狗屁歌詞,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那天偶然想起我過去幾年寫的這三個小說,《孤獨得象一顆星球》《那麼,愛呢》《煙花》,吃驚地發現,這裡面其實有一個軌跡,從憂傷到怨恨,然後再到絕望。
絕望,就意味著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名字叫「一個人要象一支隊伍」。我想像文革中的顧准、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象一支隊伍,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現在看來,我也只能面對內心招兵買馬了,一個人成為一支隊伍。人家一個人象一個軍,我象一個營,一個連還不行嗎?
當然我的隊伍沒有他們的那麼堅定,肯定有逃兵,經常嚷嚷著要休息,但是,我還在招兵買馬呢,還前進呢,還邊走邊唱南泥灣呢。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上帝給我的頑強和稟賦。它告訴我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教我用虛無、驕傲、憤世嫉俗超越那種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生活,然後教我用是非感、責任心來超越那點虛無、驕傲、憤世嫉俗。
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簡直就是我的親哥。
因為這幸運,我原諒上帝給我的一切挫折、孤單,原諒他給我的敏感、抑鬱和神經質,原諒他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麼多人長得比我美,讓那麼多爛書賣得比我的好,甚至原諒他讓我長到105斤,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咦,怎麼說到這兒了呢?本來是想談談自己克服寂寞的經驗的,結果活活寫成了一篇自我吹捧的範文,就當是本營長寫給士兵們的戰鬥動員書吧,分析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劉瑜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叫做一個人要像一個隊伍一樣。
大概意思,是這樣
你需要學會的是
適應孤獨
就像適應一種殘疾一樣
其實,孤獨也就是因為知音難覓
很難找到像自己一樣興趣的人
這是我覺得最經典的一句話了,
送給你共勉,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
但那可遇不可求,
真的,也許即不可遇又不可求,
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你要俯下身去,
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一切都要從討厭人類開始,然而只要邁出了第一步,就已經到達巔峰了。
(然而這不是什麼正面情緒,還是要克服的,心裡要嘗試有愛,更好的境界就是人類這般如此,你還要與之共同進步~)
peace,某夜獨賞月,左右無人,忽覺寂寥,倏爾有所悟: 天上月照天下人,皎皎明月天下人共賞之,何來獨賞之說。
獨自在家,給自己下一碗面,吃完面一抹嘴:"這面不錯,老闆,再來一碗!"
"誒,好嘞~"竟然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一個人笑了好久。我再說一遍,沒有人打心裡享受孤獨。
享受孤獨那特么是病,得治,這是受虐侵向你知道嗎。你學啥,學虐自己嗎?我知道你要說啥,知乎上炫耀享受孤獨過得很好的答案數不勝數,你大可用那些答案反駁我。只要你有七情六慾,你便不會享受孤獨。來來來,我們用極限思想,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你整天和書里的賈寶玉、托馬斯、比利做朋友吧,他們鳥你嗎?我賭你脆弱的精神撐不過一個月。
啥?這是孤單?哦好,回到現實生活中,你過著規律的生活看著書寫著文章吃飽飯,做自己喜歡的事,看似不錯。
你開心的時候有人陪你分享嗎?你悲傷的時候有人聽你訴苦嗎?你餓了,有人送飯嗎?你病了,有人關心嗎?你死了,可能都沒人知道。以上,有個專業術語——單身狗(開個玩笑)
其實以上這些都不算孤獨,
因為你追求的是懂你的人一起開心悲傷,你追求的是你愛的人給你送飯予以關心,你追求的是身邊有那麼個人讓你不再孤單。很好很溫馨不是嗎?你很想這樣吧,那麼你怎麼能說你享受孤獨?
嗯?你怎麼說你享受孤獨呢?沒有人享受孤獨,你只是強顏歡笑。就在昨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過去整整五年里,一直在為所有 「關係的維持」 所束縛。
我在2010年進入大學以後,有了一些想法,突然醒悟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是多麼任性狂妄,從心底開始認為自己在與人的關係上有著嚴重的障礙。因為幾乎每一個我曾經的好友都會和我爆發一場戰爭最後變成陌路人。
也許是出於這樣的心理,我在潛意識裡一直在渴望一種歸屬感和中心感。希望自己能有一堆電視里演的好到穿一條褲子的閨蜜而被人妒忌,希望自己因為成熟因為漂亮或是家境好能成為眾人的焦點。希望自己能圓滑世故,和每個人自來熟然後朋友遍天下。
事實上我幾乎沒有一個閨蜜,大學以前的好朋友全跟我鬧掰過,大學也沒有培養出多少真心朋友。 事實上我一點也不成熟,我從小到大的路都是父母千辛萬苦鋪好的。我也不漂亮,人家看著我精心打扮的臉,憋死也只能說出一句:你長得蠻可愛的。我的家境也隨著我看到的越來越大的世界,而在我心裡越來越清楚。我甚至在網上買一件200塊的大衣都要斟酌再三,每天一毛一毛計量著自己的支出。 我也一點都不自來熟。我的性格內向又自負,根本不願在談話中把我以外的人當成中心,我充其量就能跟人扯扯嘴皮,連我自己都驚訝我那些沒有內容的幽默是從哪裡學來的。
昨天在辦公室的廁所里,我有種悲哀感。我覺得褲子太緊了,所以到廁所扯一扯褲子。我突然想起我其實不愛穿這麼緊的褲子。我買這條褲子,只是因為我想穿的很日系,因為我看到好多女生都這麼穿。這條褲子的布料沒有彈性,是那種直筒褲,很緊,蹲都蹲不下去。 我一直喜歡穿寬鬆的牛仔褲,或是很休閑的卡其褲,或是運動褲。那些褲子會顯得我的腿很粗,很短,顯得我很土,沒有風格。 可是我喜歡。
我覺得,自己一直在做莫名其妙的事情。 我熬無數個夜去看各種影視,刷各種微博,學各種流行語,為了跟上別人的話題。 我天天逛淘寶,花著父母的辛苦錢買各種便宜貨來嘗試風格 。我和人聊天的時候搜腸刮肚引出各種話題,還喜歡用審視的眼光評判他人。 我無時無刻不拿著手機,刷知乎,刷豆瓣,刷淘寶,在追尋一種模糊不清的「更好的生活」。
我是不是在逃避孤獨感?
我從來就不肯承認但其實我好孤獨,我卻不肯直面問題本身。我花盡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在尋求一個關係,希望能有一種關係讓我看上去有人愛,不孤獨。
但是我突然覺得,沒必要了。
這又要說到前陣子的另一個「突然感到」。
我這兩個月一直在找房子,上禮拜我找到一個特別合適的。在經過一個月的「到處找人陪我看房,拖延症發每個周末只想睡暈過去,看到好房因為嫌價格高而錯過了結果被父母嚴厲批評」等等,在找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我有種「我能」的感覺。是的,就是「我能」加上「我承認了自己在逃避孤獨,我渴望關係」兩個突然的想法,我對孤獨有了新的認識。
我想,人之所以一直思考「如何擺脫孤獨感」「如何適應孤獨感」「如何學會享受孤獨」這類的問題。 是因為我們首先不自信,你的生活還被很多並非你真心追求的事情所佔有。因為你踏入了你並非真心喜歡卻又急切想要適應的情境里。 其次,我們沒有承認,我們真的很孤獨。孤獨本身確實讓人難受,可孤獨以外呢? 孤獨並非孤獨,它只是一種沒有依靠,缺乏關係,沒有重心的生活狀態。 我想這是我們在逃避的,也是我們之所以痛苦的原因。
用真心去開始一段關係(愛情,友情,親情都好)。別再擔心你是一個孤獨的人,把你的精力都花在你自己身上,而非虛無縹緲的關係。
相信自己可以,去營造你自己的生活。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
昨晚和仨兒查一個code的寫法時,在豆瓣看到了一個推薦,標題是一句尿性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因為當時在忙正事兒,所以並沒有點開一探究竟。今天起床後又搜了一下這個標題,發現是劉同在前兩年出的一本書的標題。於是下了kindle版來看。在咬牙看了20分鐘後,實在受不了那種文風,默默地刪了,轉去繼續看起了《失樂園》。但是關於孤獨的思考,卻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孤獨」是我過去兩年聽到的一個很高頻的詞,幾乎到了「墨爾本」和「孤獨」可以劃等號的地步。很多人最後決定回國,都是因為「這裡太孤獨了」。這其實是我一直很困惑的一個問題,「回國真的就可以不孤獨了么?」思考個大概之後,我默默地跑到兩個微信群去提了個同樣的問題「在國內真的就不孤獨了么?」。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不孤獨」。也有三兩個人進行了大段的回復,講述了他們關於孤獨的感受。於是,我就放心了,也有著些許的小得意。至於為什麼放心和得意,我一會兒再細說。
剛剛又在和仨兒語音,從最開始的關於ubuntu的問題,聊著聊著,就毫無意外的跑偏了。忘了是在聊什麼了,仨兒說「給你彈首曲子吧」,然後就把手機往旁邊一放,自顧自的彈起了他的電鋼琴。一首「你不知道的事」,一首「後來」,足足彈了二十分鐘。期間在彈「後來」時,他幾次都找不對鍵,一直在試。我在電話這頭一直跟他說「別急,慢慢來」。因為我很怕他因為找不對鍵就急了,然後就不彈了。而我,還沒聽夠,他斷斷續續的琴音。聽著語音那頭的琴音,儘管一直在中斷,儘管總要去試著猜他彈了啥,可真的,是被美好到了。
我想,我看到了孤獨本來的樣子。
曲終,和仨兒聊起了關於孤獨的話題,他提到了在我們讀大學時一個很火的視頻,復旦的陳果關於孤獨的一次解釋。她在視頻里說,孤獨是一種很高貴的品質,是一個人與自己愉悅的相處,無需他人的打擾,無需他人的同情。我覺得這個定義真的是精闢到無懈可擊,也萌生了一種再看一遍那個視頻的衝動。但是又怕看完被影響太多,所以覺得還是先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寫下來吧。
在我看來,孤獨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東西,這說明了你還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國內的生活不容易孤獨,這一點我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際關係的複雜,工作任務的繁重,每天都會被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充斥著,哪裡有時間和心境去孤獨呢?人在國外,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稀鬆了,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簡單,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是非,除了忙完手頭必須完成的事情,就實在是沒什麼事情可以煩擾的了。而面對憑空多出來的剩餘時間,很多人也許會覺得無所事事甚至煎熬,然後就產生了一種「孤獨」的感受。但其實我想說,至少在我看來,那不能叫「孤獨」,只能叫「無聊」或「寂寞」。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長時間的體味孤獨的感受的,而當真的身處孤獨之中時,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安然享受的。這就是我理解的為什麼墨爾本的很多人會因為「太孤獨」而選擇離開,而國內的自媒體又常會以「孤獨」為主題熬雞湯。哪裡都可以有孤獨,而哪裡也有對孤獨不適應的人。
最近剛剛搬了一次家,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了之前居住了兩年的墓府,住到了一個類似studio的地方。當時也有過一絲的顧慮,擔心沒有了室友,沒有了鄰居,自己天天一個人會不會憋瘋了。但是當真的住下三周後,我實在是對現在的生活不能再滿意了。每天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不時的和朋友出來吃個飯聊聊天,實在愜意。這也是為什麼當仨兒彈起電鋼琴時,我覺得我看到了孤獨本來的樣子。除了五音略全之外,他一個從毫無音樂基礎的人,通過在閑暇的時候練習彈琴,可以彈出幾首大家連蒙帶猜就能知道他在彈什麼的狀態,這個獨處的過程,
之於他,應該是很享受的吧。
孤獨,源於內心的平和,無關成敗,不論榮辱。
孤獨,是與世界達成更深入,更精妙連接的機會。
孤獨的我代表著人類,人類最真實最本真的慾望都可以從閱讀自己自己中得到。
我是地球的縮影,我是原子,分子,有機物,植物,動物,靈性的一統,包含著祖先的群體潛意識和地球上幾乎最深奧的秘密。
冥想,安靜當中的奢侈,與自我和解,探尋深處的奧秘,也許通靈了,也許平和了,也許會有靈感,也許也能感受到更細微的能量流動。
獨處,可以讓書,音樂,電影陪伴。
一部電影是成百上千人用上億資金娛樂我兩小時,各種頂級美女給我精心表演。書是人類靈魂最深邃者窮盡一生的表達,只為讓我閱讀一兩天,成為我的一部分。音樂是大師級通靈之人攝取天堂的聲音只為讓我美好那麼一點點。他們都是抱著奉獻,創造,慈悲做這些事情。而我,可以享受無數奉獻者,創造者,智慧者的果實和超越時空的關懷,而且不用擔心被身邊人的打擾。
交際建立的「不孤獨」或者「有人陪」,「有事做」,讓人肉身相聚,被信息包圍,也被慾望和索求包圍,共鳴和理解時讓人高潮迭起,淺薄無聊時也會侵蝕生命。鐵哥們,好老婆是種必需么?除了長期伴侶,各種類型的交往都可以非常美好,比如和一個哲學愛好者談哲學,和比較包容有趣的姑娘閑扯笑話,對經歷豐富的人進行小訪談,幫助一個需要安慰的人,做志願者給孩子們講課,給養老院做工,給流浪貓餵食,給父母買東西,請他們吃飯。做了這些,大多數時間還可能在別人眼裡還是特例獨行,但卻達成了超越性別,超越年齡,超越物種的連接與對話。當小區里的小貓看見別人就跑,看見你就會圍上來,這種體驗不是一定低於愛情體驗的。如果大部分人不能理解我,那是因為我就是我,這讓我尋找愛情和朋友時不用花太大力氣,因為,達成深度理解的幾率太低,我會珍惜每一次的共鳴,每一個人的幫助,如果有人用生命的一部分和我相愛過,我就不是之前的我,我想即使註定分手,我們的生命的一部分將永遠融入彼此。
換個積極輕鬆的畫風來說,我孤獨,我睡過的女人不多,但我看過的精美裸體無數。我是屌絲,但我覺得我後宮無限,只要不想著和女孩子嘿咻,任何一個能喜歡和我聊天的姑娘都可以被我本人當作我的後宮佳麗,他們的靈魂和我的連接感也許超過與她們肉身伴侶的連接。我們沒有擁有過任何人,所有表面的關係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協議。
我孤獨,代表我對愛情和友情的真誠。懷抱永遠光棍可能性,但不放棄你會出現的奇蹟!如果你在,我想給未來一個么么噠~如果你不在,給用手機捏一個小時文字的自己么么噠~
難道不覺得 有時候 就自己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是一種享受么沒有外來的干擾 不用擔心多說了什麼 少做了什麼 不是一種享受么
去同學家蹭飯吧,剛試過,感覺不錯
聽佛經或找一個讓自己心可以安靜的事情去做,一切為心造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享受」而非「孤獨」。
擴展一下,你能夠享受負面情緒嗎?
孤獨並不等同於負面情緒,但孤獨往往會帶來負面情緒。
我不否認可以在孤獨時努力做一些愉悅的事情(所謂獨處時認認真真地生活,感受),以避免孤獨時獲得的負面情緒。但這些獨處時的對應策略,並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奏效(能使你高興的事情做一百遍,也未必每次都能一樣地讓你快樂)。
與其努力抵抗孤獨有可能帶來的負面情緒(增加獨處時愉悅感的獲得量),還不如提升一個層次,承認孤獨有可能帶來的各類負面情緒,並享受它。
正面的情緒體驗和適當的負面情緒體驗,對於健康心理的塑造都是有意義的,換句話說,並非全部心理現象和體驗(比如孤獨)都是有益的,但是它們畢竟是正常的,是人生中正常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於正常的心理現象和體驗(比如孤獨),與其否認(孤獨並不等於不快樂啊),不如承認並接受升華(我承認我自然會有感覺孤獨的時刻。我希望這些孤獨的時刻,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感受自己,接納自己,療愈自己。)。
專註的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而沒人打擾 這麼好的機會 放過不是可惜
觀察!觀察你的孤獨,觀察的你的寂寞,就這麼看著
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我們才會清晰得將自己的本性暴露無遺,即便連自己也未曾察覺,可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信號會通過手勢,語言,眼神以及表情等細微的動作真切的刻畫出一個什麼樣的你。
當你和朋友在一起時,大家的磁場混淆在一起。那時,並不能清楚的尋摸出一個人的氣質,憂鬱或快樂,低調與張揚,因為大家的氣氛和情緒相互干擾,自己平時一貫的性格便會有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時候會想到,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即使本不快樂,卻也忘記那些消極的感情。
只有一個人,真正獨自一人的時候,屬於自己的氣質才穩定的附庸在身旁,讓別人一目了然。而自己怎麼想,感覺什麼樣當然自己最清楚,以及相由心生,五官的拼湊與微妙的變化顯示出心底的意願。此時不被干擾,那麼,你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人的時候,表情即是心情。
所以當你一個人難過時,莫要虛偽的笑,開心時也不必假意的作寂寞狀,這些顯示在臉上時都是不流暢的褶皺。
一個人的時候,就該真真正正散發自己的氣質。
也許大家都是這樣想,所以一個人的時候,才不願不經意的透露出某些不願為人所知的感情。
但這並不是我們交朋友的原因吧,掩飾你自己?即使只是潛意識,怕有一定的因素。以為和朋友們在一起時,那些惹人傷懷的情愫才會被壓制,別人抑不會看到私下哪個憂鬱的自己。
所以我們都漸漸的,不知不覺得去認識了很多的朋友。
最後漸漸的,不知不覺,忘掉了起初的那個——
孤單的自己。
好吧,我將一個博客上文章《孤獨的價值》發來,供你參考。文 周國平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嚮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願選擇孤獨。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種都屬於靈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於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孤獨是因為內容獨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卻無獨特的內容,只是因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發生障礙。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為精神上的超群卓絕。越是豐盈的靈魂,往往越能敏銳地意識到殘缺,有越強烈的孤獨感,在內在豐盈的襯照下,方見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諳孤獨也許正意味著內在的貧乏。孤獨與創造,孰為因,孰為果?也許是互為因果。一個疏於交往的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專註於創造也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遠。孤獨之為人生的重要體驗,不僅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而且是因為唯有在孤獨中,人的靈魂才能與上帝、與神秘、與宇宙的無限之謎相遇。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在交往中,人面對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獨處時,人面對的是整體和萬物之源的體驗,便是一種廣義的宗教體驗。今日的許多教徒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宗教體驗。一個確鑿的證據是,他們不是在孤獨中,而必須是在寺廟和教堂里,在一種實質上市公眾場合的儀式中方能領會一點宗教的感覺。然而,這種所謂的宗教感,與始祖們在孤獨中感悟的境界已經風馬牛不相及了。真正的宗教體驗把人超拔出俗世瑣事,倘若一個人一生中從來沒有過類似的體驗,他的精神視野就未免狹隘。尤其是對於一個思想家倆說,這肯定是一種精神上的缺陷。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是把自我消散於他人之中的慾望,它尋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慾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慾望,它尋求的是理解。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無聊屬於生物性的人,寂寞屬於社會性的人,孤獨屬於形而上的人。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孤獨者必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孤獨,是強者的必經之路
我很喜歡牛奶咖啡的歌,尤其是那首《越長大越孤單》,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打開保護你的降落傘……
小的時候,輕易就會湮沒在人群中,不懂什麼是孤單。只是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哀傷。
長大後,要去很遠的地方讀大學。出門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直到在火車站想要去洗手間,卻找不到人看行李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
往後的日子裡,真的只剩下一個人了。
於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看電影。
遠離了家鄉,就意味著與昔日的舊友日漸疏遠。曾經親昵的外號,被一個一個改回真名,我覺得孤獨越走越近了。
有時候,想發個朋友圈,結果剛寫一半就刪了,心想:發了又能怎麼樣呢?會有人看嗎?
陳奕迅的《K歌之王》MV 里有個片段:所有人都高興地在一起玩,唯有他獨自一人拿著麥克風,對著屏幕寂寞地唱著歌。
如果一定要給孤獨下一個定義,我覺得,這就是了。
我們不斷成長,孤獨緊隨其後,可是這份孤獨,究竟來自哪裡?
1. 也許是沒有共鳴。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多,我們得到了更多,失去的也更多。愛過人,也受過傷,每一段獨特的經歷都會造就一個獨立的人。
我們開始變得成熟,變得有思想、有追求。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有了一些旁人所不能理解的想法。興趣不同、目標各異、思想成熟、人格獨立,都意味著分道揚鑣,往不同的路上前行。我們會感到孤獨是因為同行的人越來越少。畢竟,大家都在自己的路上,漸行漸遠。
2. 也許是害怕受傷。
我們看到的越來越多,經歷的也越來越多,卻也因此越來越害怕受傷,紛紛把真實的自己藏在內心深處。縱然思緒萬千,也不會輕易表達。不願去結交新的朋友,逐漸習慣了自己的世界,也習慣了孤獨。
3. 也許是逃避現實。
看著身邊的朋友分道揚鑣,也不斷意識到長大後的朋友很難再有小時候那般純粹的友誼,再加上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便慌了手腳、不知所措。心理上沒能做好準備,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於是越來越迷茫,越來越孤獨。
4. 也許是環境影響。
互聯網時代,我們活躍於手機 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拓展了溝通的範圍,提高了效率,打開了一個個未知的世界。但是,我們也開始習慣於做 「低頭族」,沉醉於閃亮卻冰冷的屏幕。成百上千的聯繫人,也只是 「點贊之交」 而已。
其實,孤獨從來都難以避免,因為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存在。與其逃避,不妨試著在孤獨的陪伴下向前邁進。
1. 正視孤獨,接受差異。
年少時的我們,其實也是孤獨的,只不過當時沒有意識到罷了。
小的時候,我們傾向於選擇身邊的人做朋友。但是由於升學、就業、搬家等原因,這些朋友也很容易流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更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這種相似可能是興趣愛好、人生理想,或是文化價值。
「長大」 本來就意味著孤獨,因為每個人都註定了獨一無二。即便是磨平了稜角、戴起了面具,也依然會是那個唯一的自己。
君子和而不同,接受彼此的差異,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
2. 真誠待人,以心換心。
如果一份情誼能夠讓你感到溫暖,一定是因為彼此之間有足夠的親密感。正是因此,老朋友之間即便相對無言,也十分舒適。
我們從來都不缺少認識更多人的機會,唯一缺少的是 「被理解與被重視」 的感覺。這種感覺與親密感息息相關。
親密感的產生往往建立在 「了解」 和 「關心」 的基礎上。換句話說,如果希望與對方產生交集,那就真誠待人、以心換心。不然,就獨自一人享受孤獨。
3. 發現樂趣,享受生活。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兒。讀書、看電影、聽音樂都好,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就用心去把它做好。因為當你從中體會到樂趣,孤獨就不會再纏著你。
所以,不要害怕孤獨。如果你覺得世界在變大,那一定是因為你正在成長。
木心曾在《從前慢》里寫道: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似乎很難慢下來。
若是能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人靜靜地讀書,一個人靜靜地喝茶,一個人靜靜地欣賞風景。放慢速度,感受安靜,你就會發現孤獨其實並不可怕。
畢竟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條路,也沒有全然相似的兩個人。那麼,世界上唯一的你,又怎麼會不孤獨呢?
孤獨是可以享受的,因為:
寂寞是一種心情,孤獨是一種氣質。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推薦閱讀:
※讓你有足夠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如何淡化因自我要求過高而帶來的抑鬱?
※如何解決睡覺前胡思亂想導致的失眠?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自身條件很好,家境好長得不錯學習也可以,但是還是會自卑?
※女孩打電話向自己哭訴時,該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