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喜歡吃垃圾食品?

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優勝劣汰。而垃圾食品一般是對健康無益甚至有害的,為什麼人類進化現在從從生理本性上還是喜歡垃圾食品呢?


「垃圾食品」的評價是近年才有的說法,是源於在西方社會中與正式的西餐所做的對比。從食物的能量角度來講,所謂的垃圾食品一點都不垃圾,反而是能量豐富的食物。

我們身體的味覺實際上是我們在進化中獲得的評判食物好壞的能力。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出現後,大部分時間是無法獲得充分的食物的。所以,進化讓我們更傾向於追逐能量效率高的食物,比如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為了讓我們能做出這種「追逐」的行為,進化賦予了我們對這類高能量食物的美好感覺——也就是味覺上的享受,還有我們潛意識中不自覺的嚮往,以及這種嚮往一旦得到滿足之後大腦釋放的愉悅感。這一切都是為了鼓勵我們追逐高能量的食物。

而我們人類整體上真正做到食可果腹,在西方社會不過是近百年的事情,在我國才幾十年而已。如果把這種改變視為一種環境變化的話,那麼這麼短的時間遠不足以讓基因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是進化中物種改變總是滯後於環境改變的典型情況。

多說一句,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它恐怕也很難催生基因上的改變。由於現代化醫療體系的存在,天生不追逐高能量食物的人相比於追逐的普通人,並不能獲得太多生存優勢。即便存在這種優勢,它也不能體現在後代繁衍上——大部分得糖尿病的人都已經有了子女,並未因為有糖尿病過早死亡,從而直接失去繼續傳播自己基因的可能。所以,期待這種差異最終以基因的形式固定在人類物種的大範圍內,恐怕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再多說一句,與上述問題類似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人類對高鹽食物的追逐。鹽同樣一直是難於獲得的生存資源,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觀。所以,喜歡吃鹹的只是我們作為人類的正常本能罷了。


千萬年來,人類都處在飢一頓飽一頓吃上頓沒下頓的狀態。因此願意吃高糖高脂的食品、有能力把這些食品有效地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的人有更大的能力存活過饑荒而把自己的基因流傳下來;相反,不願意攝取高熱量食物或者沒能力把熱量轉化成脂肪的人會浪費食物,因此很容易在食物匱乏的年代被淘汰掉。

只有到了近百年,人類才剛剛解決了食物匱乏的問題。漫長的進化史上第一次,浪費食物的人不再會受到食物匱乏的困擾,而大量積蓄脂肪的人反倒會因為超量攝入食物而在健康上受到影響。從進化的時間尺度來看,這段時間實在太短了,不能期待人類在短暫的時間內改變基因組成而表現出對「垃圾食品」的排斥。

順便吐個槽,能說出來「垃圾食品一般是對健康無益甚至有害的」這樣的話的人多半是沒餓過肚子的人。問問家裡的長輩,幾十年前肥肉是多麼能產生幸福感的食品吧。


人類也就最近幾十年有資本把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叫作垃圾食品了


因為垃圾食品是真的好吃啊!人們對垃圾食品的渴望是寫在基因里的。

愛吃高熱量食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類餓怕了。很多減肥人士推崇古人的「一日兩餐」,其實古人並非不願意吃三餐,而是因為糧食不足。

從世界範圍來看,英國在1270年人均每日卡路里攝取量僅約為1500kcal,遠低於現代社會的一般平均水平2000kcal。從1500kcal上升到2000kcal,英國約用了400年左右的時間。

  • 1270年-2013年英美法三國人均熱量攝入變化表/our world in data

早期農耕時代都要面臨糧食危機,何況更早期的狩獵時代。因此,吃得更多、高熱量食物吸收更好的人,才有更大的機會可以活下來。因此,這種對高熱量食物的迷戀,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

例如,大名鼎鼎的肥胖基因FTO基因突變攜帶者,在看到富含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時,大腦中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這種常常讓男女陷入戀愛的化學物質,直接讓胖子們愛上了食物。

不僅是愛吃,FTO基因甚至會讓你缺乏對食慾的控制。你以為吃完了全家桶、火鍋、肉夾饃和涼皮,你就會消除飢餓感嗎?不會的,你會吃完還想吃,吃到停不下來,最後成了胖子。

可怕的是,FTO基因對食慾的影響與年齡、性別、社會經濟背景或身高體重指數無關,在這一點上,基因做到了無差別的人人平等。

牛津大學TM.frayling等人研究了近4萬名歐洲人的體重,發現其中有16%的人攜帶有2個FTO基因副本,他們平均重3公斤。而FTO基因上的rs9939609位點突變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根據人類基因組中常見遺傳多態位點的目錄HapMap的數據,表明這種突變在西歐、中歐的人群分布是45%,在中國/日本的人群分布是14%。

  • 美國一位努力運動的超重人士 / 視覺中國

這種肥胖基因,是人類追求最高熱量食物的內在動力,在生產力水平更低的遠古時期,是人類活下來的保障。

要知道,吃得飽是人類在最近幾個世紀,農業出現後才逐漸得以實現的夢想,我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基因的進化卻跟不上這快速的變化。祖先留給我們肉夾饃、紅燒肉、各類糕點等等做法的同時,也遺傳給了我們愛吃的基因。

而且肥胖並不只FTO基因這一種,截止到2006年,就已經有41個肥胖基因被發現。而且這些肥胖基因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食物過剩,正在幫助我們的大腦強化對垃圾食品的渴望。

人類愛吃高熱量食物,還和大腦之中的獎賞迴路息息相關。大腦可以知道體重信息,從而調整食慾和能量的消耗,可以說大腦決定了你的食慾。

中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長期吃高熱量食物會上癮,甚至像吸食尼古丁一樣,只有繼續吃才會獲得滿足感。研究者讓小鼠分別吃常規飼料與高脂飼料,結果發現,小鼠的多巴胺神經只在胃中有高脂肪乳的情況下有反應。

也就是說,吃慣高熱量食物的小白鼠吃低熱量的食物不會感到開心,只有吃高熱量的食物才會繼續分泌多巴胺,讓小白鼠覺得快樂。就好像每道菜都要放糖的蘇州、無錫人,天天吃又辣又鹹的四川火鍋,不出三天,一定會抓狂。這是一種飲食文化,對人的口味偏好長期影響的結果。

食物就像是藥品,在經過現代化的加工和提煉之前是不會導致成癮的,人體本身對澱粉和糖類食物是偏愛的,因為糖分是人類一切日常活動的能量來源。

但經過精加工過的食物時多種成分的混合,更增加了人們對其成癮的力量。具體而言,有部分人就是偏好高熱量的食物。冰淇淋、巧克力、曲奇、蛋糕、白麵包、米飯、意麵、培根、月餅等等,基本上都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都是胖子的最愛。

大腦對於食物的偏好是能夠被訓練的。也就是說,我們對於高熱量食物的偏好是自己訓練的結果。

比如我們吃辣條的時候,會越吃越愛吃。因為辣條價格便宜的同時,又有著相對刺激的口感,讓人覺得非常上癮和爽。但是100克辣條的熱量將近400kcal,算得上是高碳水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同時辣條中還含有大量的鹽。

  • 愛吃紅燒肉的人,體重一定不會太輕 / 視覺中國

高鹽攝入量可能會刺激人吃得更多,同時可能會促進胰島素分泌,過量的胰島素會讓身體誤以為糖分不足,就開始加速儲藏糖分,多餘的糖分自然就會變成多餘的脂肪。其次,鹽同樣可能會刺激人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這也是我們吃鹹味垃圾食品會越吃越多的原因,停不下來的「多巴胺」不知不覺間讓你吃下了過量的食物。

而國民食物——火鍋更是這種高熱量食物的代表,多樣化的選擇、豐富的口感、各式各樣的醬料、品種繁多的飲料,但是最為核心的是火鍋的價格足夠便宜,並且分量十足。憑藉低價和口感可複製的優勢,火鍋店也是遍布大江南北。冬日裡的暖湯,增加的不僅是溫暖,還有脂肪。

  • 一群人一起吃火鍋,你根本不知道你能吃下多少 / 視覺中國

當人們長期攝入高熱量的食物,就會越來越需要需要食用更多以滿足身心需要。對於高熱量食物有狂熱偏好者,可能每天會食用5000~15000kcal的食物。

而比食物偏好更為嚴重的是食物上癮,這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等問題。如果食物上癮合併肥胖的話,會產生眾多健康問題,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

食物上癮的病理性機制並未得到最終確認,但是對於高熱量食物的偏好和狂熱在生活中卻非常常見,大腦無論如何都脫不了關係。

  • 東北擼串兒 / 視覺中國

對抗高熱量食物,就是和基因、大腦的抗爭,簡直是與天斗,對很多意志力一般的人來說,實在太難了。

你躲得過薯條和炸雞,也躲不過蛋糕巧克力。看到這裡,你或許明白,吃進嘴的高熱量食物,長在身上的肉,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要掙扎,不必閃躲,該來的總會來,該吃掉的美味還是早點吃掉為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你這吃貨的命,是註定的》,作者林莫

參考文獻:

1.吳賓,黨曉虹. 論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農史,2008,(01):24-31. [2017-09-30].

2.王寶英,陳紅,陳艷麗,程丹,石明莉. 有關食物成癮量表的述評[J]. 中國校外教育,2012,(09):51+84. [2017-09-30].

3.鄭明靜,郭澤鑌,鄭寶東,曾紹校. 食物成癮的研究進展及啟示[J/OL]. 食品科學,2015,36(09):271-278. (2014-12-15)[2017-09-30].

4.The Visual History of Hunger and Food Provision.OurWorldInData.

5.A Gut Lipid Messenger Links Excess Dietary Fat to Dopamine Deficiency

BY LUIS A. TELLEZ, SARA MEDINA, WENFEI HAN, JOZELIA G. FERREIRA, PAULA LICONA-LIMóN, XUEYING REN, TUKIET T. LAM, GARY J. SCHWARTZ, IVAN E. DE ARAUJO.SCIENCE16 AUG 2013 : 800-802

6.Goldberg, Joseph (August 21, 2014). "Food Addiction". WebMD. WebMD. Retrieved October 27, 2014.

7.John S. Allen.進食成癮:填飽肚子還是填飽精神?.腸子,腦子,廚子:人類與食物的演化關係.果殼網

8.Gantz W, Schwartz N, Angelini JR, Rideout V. Food for thought: Television food advertising to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2007.

9.Committee on Food Marketing and the Diets of Children and Youth IoM. Food Marketing to Children and Youth: Threat or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6.

10.Jennifer L. Harris PD, M.B.A., Marlene B. Schwartz PD, Kelly D. Brownell PD. Fast Food Facts: Yale Rudd Center 2010.

11.HBO.Marketing Food to Children.

12.Grace Segran.食品營銷導致消費者發胖?INSEAD智庫網.2011

13.Wiggins, S, and S Keats, with E Han, S Shimokawa, J.A.V. Hernandez, and Rafael Moreira Claro, 2015. The rising cost of a healthy diet: changing relative prices of foods in high income and emerging economies. ODI Report.

14.Jane Wardle, Susan Carnell, Claire M. A. Haworth, I. Sadaf Farooqi, Stephen O"Rahilly, Robert Plomin; Obesity Associated Genetic Variation in FTO Is Associated with Diminished Satiet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Volume 93, Issue 9, 1 September 2008, Pages 3640–3643.

15.Timothy M. Frayling, Nicholas J. Timpson, [...], and Mark I. McCarthy,A Common Variant in the FTO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Predisposes to Childhood and Adult Obesity,Science. 2007 May 11;316(5826):889-94. Epub 2007 Apr 12

16.Deckersbach et al.,Pilot randomized trial demonstrating reversal of obesity-related abnormalities in reward system responsivity to food cues with 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Nutrition Diabetes (2014) 4, e129.

17.Your DNA may explain high-calorie food cravings, Medicalxpress published 5 November 2015

18.中國產業信息網,2016年中國冰淇淋行業規模現狀及市場發展空間預測,2016

19.《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2015

20.The GBD 2015 Obesity Collaborators,Health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195 Countries over 25 Years,N Engl J Med 2017; 377:13-27July 6, 2017.

21.文中未註明來源圖片來自unsplash.com.


贊同@Lewind的說法:「味覺實際上是我們在進化中獲得的評判食物好壞的能力」,我來補充一下這種判斷能力到底是什麼能力,也就是說各種味道對於我們的先祖來說代表著什麼,參考我另外一個回答:「鮮味」究竟是什麽味道? - Ernest 的回答

  • 甜:表示食物裡面含有carbohydrates,能夠提供能量,所以人天生愛甜味的食物

  • 咸:表示食物裡面含有礦物質,能夠給人提供微量元素,所以古代鹽那麼重要,所以人天生對鹹味的東西上癮,長期吃鹹味的東西口味會越來越重
  • 酸:表示食物已經腐敗變質,所以人吃到酸味的東西會肌肉抽搐,嚴重的要引發嘔吐
  • 苦:表示食物裡面含有毒素,所以人天生不喜歡吃苦味的食物,比如酸味反應還大
  • 鮮:表示食物裡面含有蛋白質,所以人天生喜歡「鮮美的味道」
  • 肥:另外,2015年7月,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不過還沒有得到學界公認。簡單來說,肥就是脂肪的味道。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是很喜歡肥美的味道的。
  • 這些都是從普遍化進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味道,別說你「就喜歡吃苦瓜」「就喜歡吃酸菜」來抬杠啊。所謂進化,說的是人類幾十萬年的歷史,人類吃苦瓜、酸菜才幾年?回到junk food,Wikipedia上是這麼定義的:

    Junk food is a pejorative term for cheap food containing high levels of calories from sugar or fat with little fiber, protein, vitamins or minerals. Use of the term implies that a particular food has little "nutritional value" and contains excessive fat, sugar, salt, and calories. Junk food can also refer to high protein food like meat prepared with saturated fat.

    結合junk food的定義和上面的六種味道,可以看出來junk food很可能:

    • 甜:高糖
    • 咸:高鹽
    • 鮮:高蛋白
    • 肥:高脂肪

    這些恰恰都是在人類幾十萬年的覓食歷史當中不容易獲取的食物,籠統地講,這些都基本要來自於捕食其他動物(采蜂蜜也算,總之都很危險)。而junk food所缺乏的纖維和維生素恰恰來自於植物,採集植物當然比捕食動物容易得多。

    到了近現代,人類已經解決了食物問題,才有了junk food的概念。幾十萬年來我們所亟需的那些食物突然變得極大豐富,我們天生又喜歡這些食物,於是過量攝入造成了很多問題,比如各種心血管病。

    所以,人們為什麼喜歡吃垃圾食品?結論有兩點:

    • Junk food是一個近現代食物極大豐富之後出現的一個人造概念。
    • 我們喜歡junk food是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一直都很缺乏這些junk food,進化使得我們喜歡。


    因為少體力勞動、久坐、隨心所欲攝入高熱量食物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近幾十年才在人類社會開始普及的現象好不好。在人類進化的幾十萬年里絕大多數時間是披著獸皮樹葉在森林裡奔波,每天化十幾個小時覓食,剩下十幾個小時防止被覓食,要從事繁重的狩獵採集勞動,劍齒虎、大熊來了還要逃啊不逃沒命啊,熱量一直是入不敷出狀態好不好。所以人類基因在進化中就發展出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偏愛,甜美的滋味、滿嘴流油豐腴的口感那就代表了珍貴的熱量,那就是命,一有機會就要多吃,不吃就會死。這種進化幾十萬年甚至更久的基因面對近幾十年才有的舒適生活當然適應不了,才有了垃圾食品的說法,換人類剛下樹那會兒、甚至是古代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早期,這都是珍貴的救命食物啊。


    餐飲食品業的妹子來告訴你一個故事,為了避免做廣告嫌疑就不說是哪家了。

    我們公司是賣包子饅頭的,買回去了馬上就吃掉,所以從中央工廠到門店都絕對不允許放任何添加劑,也根本沒這個必要。現在垃圾食品這麼多,說實話我們對自己產品的純凈還是蠻自豪的。

    後來我們開始涉及其它產品,去年我們和一家知名食品公司合作開發飲料。一開始我們的要求還是什麼添加劑都不許放,然後他們產品部的人根據我們的要求拿了幾款調好口味的樣品來給我們品嘗。就在那一瞬間我知道了為啥超市裡的飲料都放添加劑了。

    不!放!添!加!劑!的!根!本!沒!人!喝!

    原汁原味的那幾款太難喝了。相反放了添加劑的是又香又甜,還有小時候在街頭喝過的甜牛奶的味道,各種懷念(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今年上半年我們又想開發一款果味豆漿,於是一杯無添加的,還有一杯添加了香精香料的拿去給顧客盲測,原汁原味的顧客碰都不碰……所以我們只好跟供應商說香精香料可以放一點點的,但禁止放防腐劑添加劑。

    事情就是這樣。

    耶魯大學的公開課《食品課》說過,人的口味趨向三種——多油,多糖份、品種多樣性,這是生物進化過程後的結果。然而沒有進化到分辨對身體好壞。

    我還是匿了吧。


    有害的不是垃圾食品,是你吃太多了.

    一天兩斤蘋果一斤梨外加半斤橙子,死的比吃垃圾食品更快.


    轉個營養師範志紅的微博,感覺不但說得樸實易懂有科學素養,還很有點哲理。

    為什麼不健康的食物總是最誘人的?

    天然食物不是為專門供養人類而存在,穀物、豆子、堅果和水果長出來是為傳遞種子,奶是為滋養小牛,蛋是為破殼孵化的小雞,它們從未打算取悅人類的舌頭。那些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卻是人類技巧的結晶,殫精竭慮,把吸引你的感官當成最高目標。

    (覺得這個答案比「生存本能就這德行」的高明之處在於,她告訴我們一個被忽視的事實,世間萬物並不圍著人類轉,但商家會。)


    有句話說得好,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反過來說如果無視劑量,那麼吃什麼都是有害的,舉例說明吧,純凈水危害健康,甚至是致命的。什麼?你不相信?那你一天喝一百升,持續一周試試。

    大概覺得我上面舉的例子不恰當了吧,誰TM一天喝一百升水啊,沒錯你理解得很正確,因為過量喝水人會很不舒服,所以沒有哪個正常人會這麼喝,這樣就能達到一個不過量的平衡。但很多食品因為價格低廉味道又能討好人的味覺,所以自制力稍差就能突破合理劑量,因此會對健康帶來隱患。

    所以不是因為人們喜歡垃圾食品,而是因為喜歡吃不顧劑量的吃,所以這些食品才成了垃圾食品。


    因為人們喜歡高糖高脂肪的食品。

    先說糖,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因為你出生的時候接觸到的最熟悉的味覺可能就是甜味,多少媽媽們熱衷於喂孩子糖水,甜奶粉,水果,而忽視了蔬菜。因此你會在潛意識裡喜歡上這種味道。

    糖在高溫下會和蛋白質發生很多作用,其中一個叫做美拉德反應。這種味道的香味你在烘焙的麵包中聞到過。麵包發黃的原因不僅僅是雞蛋和油脂,更來自於澱粉和蛋白質的這種反應。

    脂肪在溫度高的情況下也是會有很大香味的。

    香味你能不喜歡么。

    清蒸和水煮的味覺體驗就已經落後了。在飯店門口,你是會被香噴噴的炸雞和烤肉吸引還是會被原汁原味的清蒸魚吸引


    物質極大豐富是最近幾百年才有的事,從前的人吃不飽飯是很經常的事,於是在進化的過程中,而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這類食物很受人類味覺的歡迎,如今的高熱量的垃圾食品正是迎合了味覺的這個特點。但是在今天,這種食品都被稱為垃圾食品。

    還有一個方面,食品添加劑對人味覺的把握越來越准,而現在的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粗加工、純天然、不添加的才是健康食品。反之,哪些我們稱之為垃圾的食品,因為添加劑技術、食品加工技術,有著更好的口感,更好的對味覺的迎合。


    就單純因為他們比一些健康食品好吃這一條就夠了


    人或者動物攝取食物,目的是為了獲得熱量,從生存角度出發,高熱量的垃圾食品是優質的食品。

    只有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出於健康考慮,高熱量食物才會被稱為垃圾食品。

    人度過了漫長的(據說超過100萬年)的進化,食物充足的時代也就最近一百年左右,在中國也就三十多年。

    在一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必須儘快攝入最多的熱量,慢慢形成了味蕾對食物的分辨能力,認為高熱量的食物對味蕾的刺激是最愉悅的。這個認知已經形成了基因,在短短一百年或三十年中是扭轉不過來的。

    狼捕獲了羊之後,首先吃的是內臟,然後才是肉,內髒的熱量高於肉,可能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


    你所謂的垃圾食品,我覺得就是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吧?

    怎麼垃圾了?

    這要是地震發生自然災害了。你所謂的垃圾食品里的高熱量,高脂肪更能保命。

    只不過現在人都喜歡吃綠色食品了。

    就像人們窮的時候,

    糧票年代,換肉都挑肥肉換,吃菜要吃化肥催大的大顆菜。窮人才挖野菜吃呢。保證能量是第一。

    現在人都吃瘦肉,崇尚低熱量,低脂肪,吃菜要吃野生的野菜。

    搞不好現在推出個樹皮加榆樹葉加榆樹錢做饅頭都能大賣呢。

    經濟水平不同,追求的東西不同。

    曾經你追求過得東西,以前的食物不要一棒子打死它。


    因為垃圾食品好吃。

    我更傾向於這麼理解:垃圾食品比普通食品好吃才能立足,如果又不好吃又「垃圾」誰會吃它。

    美味才是垃圾食品存活至今甚至大行其道的根本。

    好吃的原因就是添加劑了。同學有搞食品的,額,都說再也不會吃這些東西了,各種添加劑量大到喪心病狂,而且他搞的那個還不算垃圾食品。。。就那種成袋的金針菇什麼的。。。

    不過對添加劑也不要畏之如虎,看開一點,畢竟人還是要吃東西的(手動微笑)。


    看你們一會兒熱量一會兒貧困一會兒生存。

    我就只是因為味道而已。


    是這樣的!油炸是高溫行為,在食品工業里,製作風味物質通常利用「美拉德反應」即羰氨反應,蛋白質和還原糖高溫生成風味物質的前體,進而合成風味物質;再者,脂肪氧化和分解成揮發性小分子物質,也有特殊的誘人風味。


    垃圾食品的定義,垃圾食品的歸類還需要請營養學的專業人士開補充。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人類對於食物的需求來自天性,所以會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食品---有益食品,中性食品,垃圾食品。對於垃圾食品,也許人類嘗試過的有成百上千種,其中大部分都因為各種原因的不合適而遭到大部分人的摒棄,只有那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起來很有感覺的才會得以傳播開去。

    所以結論簡單的說就是,並不是人們喜歡吃垃圾食品,而是只有被喜歡的垃圾食品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得以流傳,為人所知。這就好像進化論中的觀點---為什麼長頸鹿有那麼長的脖子?不是因為這個物種需要吃到樹上的葉子所以才拚命把脖子張長,而是只有這個物種裡面脖子很長那一部分才可以延續下去。


    小孩喜歡吃辣條、膨化食品之類的東西,大人不給買,就自己拿零花錢偷偷買,和同學換著吃

    我教育他這是垃圾食品,吃了不好

    他反駁說這東西好吃

    我告訴他,垃圾食品肯定好吃,好吃不一定表示不垃圾。如果這東西既垃圾又不好吃,那哪還會有人買來吃……

    現在他不大吃這種東西了,可惜蔬菜類還是很難勸服他吃下去……


    推薦閱讀:

    把米飯蒸熟或把肉烤熟的過程可逆嗎?
    為什麼明知鋁不好,油條製作仍繞不開明礬?有沒有別的替代品?
    聽說銀耳過夜吃會致癌,是事實嗎?
    「鮮」是什麼一種味道?

    TAG:生理學 | 進化 | 食品科學 | 生物學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