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生存家族》?


末日的治癒

文/楊時暘

畫風一轉,《生存家族》就從一部末日題材變成了一個治癒系的故事,這輕巧的轉換讓人驚訝又驚喜,人們大都熟悉了末日題材的固定走向,無論是美劇《行屍走肉》還是那部《釜山行》,都是末日之後,人類互相殘殺,從人淪落為獸的設定,而《生存家族》則老瓶新酒,玩得自信又順暢。很多人都會記得那部《哪啊哪啊神去村》,導演矢口史靖這一次仍然讓主人公曆經了一次蛻變,最終完成了某種精神救贖。

這一次故事中的災難是大停電,最初,人們以為是小範圍,暫時性的停電,大都不當回事,被電車拋棄的上班族奔命一樣想辦法沖向辦公室,學生們發現老師沒能來校上課,都歡呼雀躍,但是很快,事情就開始失控。

人們都覺得水源和食物是生存最基礎性的內容,但電力其實已經是現代文明的基礎,生活用水也好,食物也罷,一切都依賴於電力,水泵無法運轉,食物無法儲藏,現代文明瞬間崩潰。絕大多數這類故事,會很快急速下墜,當生存環境回到原始,人性也墜進深淵。但是《生存家族》卻奇異地轉折。它圍繞著一個家庭的四個成員,慢慢地推進,讓那四個原本彼此疏離、厭倦、貌合神離的家人重新一次認識了彼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猶如神話的變型,那場大停電像是一場天降的考驗,讓四個人通過測試,脫胎換骨。

忙於工作的父親,被家務所困的母親,沉默寡言的弟弟,自私自利的姐姐,大家用慣性維繫著生活的運轉,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縮影。災難成為了重啟生活的契機,父親提議要離開東京,去往妻子在鄉下的娘家,那裡最起碼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匆匆上路,一人一輛自行車,幾件衣服,幾瓶水。末日公路治癒系——這或許是對這部電影類型最全面的總結,它當然必須講述各種苦難,缺水,日晒,暴雨,狂風,以及一次死亡威脅,當然,也會有那些溫柔的際遇,遇到一位老人,讓他們得以在自己的農場被短暫的庇護,在這期間,家人也一定互相指責和推諉,擠壓出所有懦弱,瀕臨崩潰,而考驗過後,人們變得平靜又親密。

這個故事的優秀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把原始生活塗抹成一派田園牧歌的金色景象,而只是展現一種現實,無論是現代社會也好,原始狀態也罷,那一切都只不過是背景,故事想寫的照樣還是人心。現代文明的慣性之中,親人彼此疏離,原始的刀耕火種之中,人們變得親密,但這一切並不能歸因於某種文明形態,科技並不一定導向孤獨,原始也可能讓人們因生存而廝殺,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又是否有能力在任何時刻都保持內心的溫度。

回到鄉下的設定,從故事層面講,成為了一種生存迫切的必須,而從象徵層面講,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復歸,回到原本,回到最初,回到一切都未曾異化之時的樣子。在列車上,死裡逃生的父親自嘲地對兒女講起,自己追求他們母親的時候,岳父百般不願意,他幾次上門才讓老人首肯。孩子們也都驚訝,自己從未聽父母提起過任何往事。這狀態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幾乎完全一樣,父母從來就以父母的樣子存在,似乎他們沒有過去、青春、愛情、失意,他們不過就是一些「無聊的大人」,但是這次災難,讓他們願意傾訴和回憶,把堅硬的外殼變得柔軟,把沉默的心事的訴諸語言,一切矯飾的、虛假的、遮掩的都被拋棄——比如父親的假髮套和女兒的假睫毛,父親在九死一生之後,把逃難時都要戴著的發套扔出了窗外,女兒的睫毛被雨水早就沖刷得不知蹤影,他們都祛除了裝扮,成為了原本的樣子。

故事最終讓一切回到現代文明的框架之下,從另外的角度去審視,或許可以把之前的那場大崩潰看作一場宏大的夢境,醒來之後,人們如何再一次面對和注視現代文明?如何對待自己恢復如初的生活?如何處理習以為常的事物,工作,人際關係?而重新變得親密的家人是否會一直維繫著這份失而復得的情感,還是會在現代文明理所當然的慣性之中,再度迷失?


依舊是矢口史靖的喜劇,極端情境下,帶出笑鬧溫情。

&>&>&>&>&>&>&>&>&>&>&>

哪怕世界停電,矢口史靖不變

[生存家族]的故事,依舊是矢口史靖的喜劇風格:

將一些個性極強的人物,置於一個完全不可能的極端情境中。

讓他們在笑料百出的「不可能任務」里,有所改變和成長。

所以,與導演前作縱向對比,本片新意不足。

但影片也繼承了矢口作品一貫的搞笑、細膩與戲劇化,所以,依舊好看。

本片講述的,就是遭遇大停電的東京一家人,逃出都市,一路荒野求生的故事。

這跟矢口過往的影片里,人物進游泳隊,演爵士樂,來神去村,都是一樣的。

但這次的題材,有著極現實的普適性:當世界沒電了,怎麼辦?

這種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只是開玩笑般,隨便想想罷了。

影片卻用鈴木一家的遭遇的荒誕細節,為我們呈現了沒電的現代社會,有多可怕可笑。

停電後,家中瞬間過起了點蠟燭過日子的夜生活。

女兒結衣沒手機玩,只好看寫真集。

可惜妹子沒聽過「小心火燭」的古訓,湊近看書,結果頭髮碰到蠟燭,一下燒著了。

(看來古裝劇里秉燭達旦的畫面,現實中也沒那麼浪漫)

在如此彆扭地過了一周後,全家人實在受不了了,決定騎車去機場,外出求生路。

一路騎行,自然要買水喝。

卻發現便利店坐地起價,一瓶要賣500日元(約合人民幣30元)。

犟脾氣的義之不願花冤枉錢,果斷疾馳而去。

沒想到,之後經過的便利店,都越漲越多。

等他們真渴了,路邊的礦泉水已賣到2500日元了。

看到這裡啞然失笑:矢口導演可能沒少在旅遊景點爬山挨宰。

寫細節的妙處,不只是細,而是細到我們想不到。

單寫停電點蠟燭,不出奇。寫點蠟燭,不慎把頭髮燒著了,才出奇。

寫一家人走投無路買高價水,觀眾看了,也就微微一笑。

寫他們本來有機會,買相對低價的,最後卻不得不掏冤枉錢,觀眾也許會大笑。

越細,細到生活角落處,寫出的笑點,越能讓觀眾樂不可支。

矢口史靖,早就懂這麼寫的妙處。

所以哪怕他影片套路再雷同,依然好看。

至於後面的戲劇化情節,也完全是矢口史靖的套路:

當一家人暴雨渡河,父親被水沖走時,著實讓人心頭一緊。

但轉念一想:畢竟是矢口,怎麼可能寫一部悲劇出來。

在他的影片里,所有故事的低潮、人物的磨難,不是為了煽情。

這些,都是為了讓觀眾經歷情感的跌宕。之後,才能領略導演所闡述的道理。

對於特別愛矢口史靖的影迷,這片子自然適合觀看。

畢竟還是原來的配方,總有不變的特別味道。

同樣,對於從未接觸過這位導演的觀眾,本片也值得推薦。

一個「總在拍一部電影」,但仍保持高質量的導演,總是難得的。

也許看他一部,就會愛上。

文 | 冀翔

編輯 | 不器

圖 | 玄覽


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可以根據環境來改變自己,不斷進化。

因為生存是人們的本能。

2006年開始湖南電視台播出過一檔大型真人秀節目——《變形記》。

簡單來說這檔節目就是城市生活好的孩子和農村貧窮孩子互換身份,互換生存環境,互相體驗對方的生活。

顯然,城市孩子嬌生慣養,如果放到農村,會更難生存下去。

但是,實踐表明,所有互換對象都可以慢慢接受艱難的生活。

今天阿布要介紹給你們的是一部日本版「變形記」。

《生存家族 》

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

顧名思義,這部電影,講的是一部關乎家庭生存的故事。

生活在東京的一家人如大多數家庭一樣,媽媽在家做飯洗衣,哥哥妹妹上學,爸爸出去上班,大家各有各的事情做。

一天早上,家裡突然停電了,手機、電視、電腦包括自來水都無法正常使用,一切的電子設備都無法使用,這對這家人來說簡直是個大災難。

影片僅用了簡短的7分鐘來描述了這一家人停電之前的性格。

鈴木義之(小日向文世飾),公社員,一家之主,孩子們的爸爸。

每天下班回家之後只知道坐在那裡看電視,家裡什麼事情都不過問,不操心。

妻子不知道怎麼殺魚,想要尋求老公的幫助,但是遭到了拒絕。

大男子主義,固執,總是端著一副一家之主的樣子,什麼事情都是光說不做。

鈴木光恵(深津繪里飾 ),義之的妻子,家庭主婦,負責一家的衣食起居。

為了丈夫和孩子而活。

每天的工作就是柴米油鹽,洗衣做飯。

要照顧老公的生活起居,還要把握好每人的吃穿用度。

討厭自己動手殺雞殺魚,吃的都是在便利店買的已經處理過的東西。

為瑣碎的事情操心受累,如很多家庭主婦一樣,總是碎碎念,還得不到老公的回應。

鈴木賢司(泉澤佑希飾),義之的兒子,沉默寡言,是個正在讀大二的學生。

每天上下學耳朵上都掛著一副耳機,不與人交流,不善講話。

不愛吃媽媽做的飯菜,總是買速食品,整日對著手機電腦。

對爸爸媽媽妹妹更是沒什麼話說,喜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個人聽歌上網,但是學習應該還不錯。

暗戀同班的一名女生,始終不敢開口。

鈴木結衣(葵若菜飾),義之的女兒,叛逆,愛打扮。

手機從來不離手,不是聊天,就是上網購物。

即使沒電了也要充電繼續使用,抱著手機就能睡著,典型的手機控。

討厭爸爸的一副自說自話,光說不做的樣子。

這四口之家相信和我們生活的狀態是相似的,四個人都有優缺點,時代的改變造就了他們的慵懶。

但是一次停電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剛開始,大家對停電還可以接受,以為過不了多久就會恢復正常。

停電對大家來說造成的麻煩不是一點半點。家裡住在10樓,電梯無法運轉,要走樓梯上班上學。

爸爸上班無法做發電公車,公司的電動門打不開。

即使打破了公司的大門,大部門工作內容都在電腦中,也無法正常工作。

孩子們到了學校也無法正常上課。

這種情況下,無法使用電器化,吃必然成了重大的問題。

商場所有的速食品都被搶購一空,自來水也沒有,只能飲用瓶裝礦泉水。

全市一片漆黑,什麼都做不了,這讓一家四口終於能夠在一起聊聊天。

沒有燈光的照射,填上的星星和銀河顯得異常漂亮。

難得的一家人在一起欣賞夜空。

水沒有,電沒有,什麼都幹不了,吃喝都成了問題。

在爸爸義之的帶領下,一家人決定去鄉下外公鹿兒島那裡生活一陣子,但是汽車電車都無法發動,只能走路或者騎車到機場才行。

逃亡開始的第一天,爸爸指責女兒這種情況還要打扮。

但是卻被女兒指著頭頂的那一撮假髮,情形蜜汁尷尬。

這個動作,說明在孩子們心中,爸爸的形象並沒有他自己想的那樣高大。

既然是騎行,肯定要大量喝水,一路過來,水越來越貴。

從500日元到1500日元,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們和爸爸無能為力。

這種時候精打細算的媽媽說要全買,以600日元的價格買下了所有,讓一家人刮目相看。

上公共廁所愛乾淨的一家人根本接受不了,只能在外面解決。

好不容易,到了機場,發現飛機也無法正常起飛,四人不得不繼續騎行。

聽說大阪有電,爸爸決定想去那裡避一陣子再說。

可是到了那裡依舊是一片狼藉。

女兒終於忍不住,爆發了。

質問爸爸,覺得他什麼都不做了,只會空說。

事實也就是這樣,爸爸實際上還不如媽媽強悍,在困難來臨之際,媽媽表現出的更強大。

終於,四人騎行到了一個大型的海族館門口。

人們已經開始把這些海洋生物煮熟了開始吃,父親看到這種情況,也抓緊排隊。

但是人家卻已經賣完了,一家人已經沒有可以吃的東西了。

這個時候父親扔下了自尊,跪下了只為給孩子要一口吃的。

固執的爸爸,在什麼情況下都是這麼固執已見,不願意放下大男子主義。

兒子和女兒找來了發光棒取火,偏不用,一定要鑽木取火,一家人只能吃生的。

在沒有食物和水的狀況下,兒子和女兒找來了發電機水和貓糧。

就這樣,一家人吃著貓罐頭,喝著發電機水,繼續度過了一些日子。

在路上,他們還遇到了另一家人,結果這家人和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停水停電在他們面前,根本不叫問題。

鈴木一家逃亡的時候,這家人卻像在旅行一樣。

而爸爸始終對他們表示不屑,看著別人吃熏肉,自己只能吃貓罐頭。

自尊心的驅使下,只能一個個撕掉罐頭的標籤,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一家人到後來走頭無路,爸爸餓到看到蟲子都想要吃掉它。

之後,他們遇到了一個豬場的老人。

老人教他們砍柴、生火、做飯、宰豬、熏制豬肉。

一切野外生存的技能基本上都教給他們,孤獨的老人想留下他們。

但他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前往鹿兒島,投奔一樣孤單的外公。

後邊的路上,更加艱難,也就是後邊的劇情,把整部劇帶上了另一個層次。

看的阿布笑中帶淚,具體是怎麼樣的劇情,阿布不劇透。

阿布放一張揪心的圖在這邊,你們自己去體會。

這部劇中,父親的角色是變化最大也是最值得欽佩的。

父親一共有三個轉折點。

一個是下跪為兒子女兒爭一口吃的,第一次拋棄自尊,給陌生人下跪。當著妻子和孩子們的面,雖然沒能得到食物,但是還是得到了家人的尊重與理解。

第二點是父親抓豬,死也要為孩子們拿到食物,不惜摔下山坡,索幸沒有受傷。

第三點就是父親在眾人都失落不知該如何的時候,父親想到自己做木筏過河,給了一家人支撐。

最後一點就是父親得救之後,扔掉自己最愛的那一撮假髮。

作為家長,不應該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的高高在上。告別過去,放下身段,才是正確的決定。

這部《生存家族》,阿布覺得更像是都市版本的「荒島生存」。

人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會有怎麼樣的潛能被激發出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要大家一起面對才能改變。

現代社會的我們,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座孤島,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個世界。

我們所擁有的便利,也讓我們失去了與家人親近交流的機會。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非常有趣的公路片,節奏極佳,全無冷場,觀感超出預期。日本人太擅長拍這類略帶溫情的暖喜劇,不服不行。

另:咦?這個女演員看著好面熟,一查竟然是昔日性感女神藤原紀香!


不得不說用慣了手機電腦的我們在某天醒來驚覺城市大停電後會立刻淪為艱難生存的古代人,地鐵停擺電梯停運而陷入混亂和恐慌時甚至會感慨東京這座現代化的繁華都市,也會因超市被搶空以及水源短缺物價哄抬的併發症瞬間變成辛巴威。手機電腦肯定是不能用了而想聯繫某個人必須親自上門或者飛鴿傳書,買東西不能掃碼只能現金支付甚至卡里的十位數都變得沒有意義。和電有關的工作都沒法進行會導致多少人只能在醫院等死,地鐵汽車統統不管用連共享單車都打不開只能出門靠腿,這對於習慣了每隔幾分鐘刷微信微博,用戶手機叫外賣打滴滴等對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成了災難。不過比起韓式災難片的自黑而言,本片卻沒有放大人性的醜陋反而更著重於對溫情的展現。

這種有別於西方電影習慣塑造以人類為原型的惡棍形象設計其實很符合日本編劇的思維定勢,天災人禍的「被害妄想」背景與島國的地理情況十分應景也映射他們憂心忡忡的內在,與其說是未雨綢繆更像是精神演練。欣慰的是與爸爸走散後的三口人都有驚無險也經過幾番波折與爸爸順利匯合到達鹿兒島,過上了爸爸和哥哥出海打漁,妹妹跟老奶奶學織布而媽媽和外公採摘蔬菜的男耕女織式田園生活。相互之間的關係也隨著逃亡過程有了轉變,從來不受重視的媽媽拿出攢下的私房錢而有了家庭地位的提升,並在此後的砍價和逃亡中再次展現主婦的智慧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原本對妻兒毫不關心的爸爸開始承擔重擔,願意放下尊嚴討要食物甚至願意犧牲自己換取家人的平安,手機不離手的兩個孩子也在災難中認識到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依靠。

當然,在導演對科技失靈的天才想像中不光反思了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症,帶有諷刺意味的突顯只有水和食物才能生存的鏡像,更為新穎的設計則是社會不同群體之間角色的大反轉。比如處於社會弱勢階級的盲人往往需要藉助正常人的能力才能生存,而災難面前卻可以在毫無半點燈光的隧道中成為突破的主力軍。比如最需要社會關愛的獨居農戶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不是無助和孱弱,而是用多年生活積累起來的經驗以及照顧晚輩時的堅強和善良,再比如被丟棄在家中的寵物最終變成了鐵路邊的掠食者集體圍攻。以至於影片最為獨特之處在於拋開環保議題外,關注更多的不是有限資源面前人性的醜惡或光輝,而是社會上容易被人忽略的家庭主婦、孤寡老人、盲人以及流浪寵物等弱勢群體。


這部電影,很不好意思,我看了~(羞澀臉)

嗯哼,簡單來說說感想吧:

這是一部最不像災難片的災難片。

可能有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會問道:災難?沒電也算災難??

能說出這種話,那可能多半是因為,你小瞧這部電影的腦洞了。

沒電,意味著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電視機……甚至沒有收音機。

這就直接導致了,資訊全靠「聽說」;出門只能用現金(你連提款機都用不了,更別說刷啥支付寶或者微信了);大晚上睡不著覺,那就全家人一起對著天空發獃,數星星。

出門自然沒地鐵,一路全靠蹬單車、上班需要用的電腦就更別提了,你連大門口的電子門都進不去……

就是這樣一個基本已經可以「滅絕」現代都市人所有生活習慣的設定,對於各位打從娘胎就降生在城市裡(別告訴我你媽在野外生的你)的城市寶寶,當真能體會超過三天,哪怕三小時——

沒電沒水的生活嗎?

而這部電影,這電可是一停,就停了兩年。

回歸正題,在這漫長得足以令城市人崩潰的兩年中,主角一家在回歸鄉下的旅途上,吃的苦、受的罪、挨的餓、默默咽下的委屈和淚水……都在他們遇見的各類人物時,化為了溫暖與甜蜜。

這就像是一個災難中的烏托邦,沮喪時遇見了言傳身教他們生存技能的運動達人,被惡狗圍攻時遇見了恰好通往鄉下的火車,餓得兩眼直冒光的時候遇見了……

一頭豬……

和願意收留他們作為勞動力的好心老伯伯。

絕處時總能逢生,人間處處是溫情——這比春晚還正能量。

至於這電影該怎麼評價嘛……嗯,很暖心的片子。

故事絕對屬於災難性設定但卻走正能量路線的,它選擇性地屏蔽了所有人性中的「惡」,引導故事向一個絕對「善」的方向去發展,雖然不想在此上多麼高大上的價值,但只有一句感想:

希望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可怕 | 生存家族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剝奪使用手機權利一天。

比沒有手機更可怕的是什麼呢,是停電。小停停一家,中停停一區,大停停一市,這倒好,在《生存家族》這個片子里,全世界停電,停了整整兩年半。

沒有電,城市就陷入癱瘓,生活習慣無以為繼,更要命的是生存物資斷掉了——生存之於生活,就如停電之於沒有手機,是一個更逼近根本的存在。於是市民們紛紛逃離城市,逃向能夠靠自然物資自給自足的鄉間田野,以謀生路。

但是城裡人平日里依靠各種先進工具依靠慣了,到了沒有任何電子和機械設備的環境里,立馬發現自己寸步難行。

面對困境,生活中熟視無睹的矛盾和衝突漸次激發,大家倏忽意識到所謂的家人好像只是同住一片屋檐下而已,夫妻、長幼之間似乎並沒有實質上的關聯。一家人如何在身體的極度疲勞和內心的焦躁不安之下抱成一團,戰勝困難,是這個片子的核心看點。

這個故事你覺得怎麼樣?我覺得很無聊,但導演把它拍得很有趣,這就是導演的厲害。就好像普通的武功在別人那裡很普通,但到了喬峰手裡就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這樣的導演比起劍走偏鋒的導演來,一點都不遜色。

具體到這個片子,就是節奏抓得特別好,因為是很生活化的故事,按照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一樣拍過去就成流水賬了,導演拍的那些事情,特別能讓我產生這麼一種感覺:我去,原來這件事一旦沒電了以後會變得這麼麻煩……其次,這個片子拍了很多美景,從星空到河流再到田野,沒有人造光之後,世界回歸了原本的乾淨透徹,看上去很舒服。

當然導演也有沒弄好的地方,比如總是在緊急關頭出現救星。真實生活中我相信不會有這種巧合,很有可能我會像《荒野生存》的男主角那樣寂寞地死在大自然的懷抱,然後被飛鳥走獸吃掉,被微生物化解掉,土歸土塵歸塵。

這片子一開始很難看進去,但看完以後會覺得比商業片有意思多了,更重要的是,我感覺過去的這兩個小時沒有白費,或者說是利用率比看槍戰片、超級英雄片高太多了。那種片子就是單純的視聽刺激,而《生存家族》能讓我感知感觸到很多生活細節,能豐富我的想法,甚至,能對我的觀念造成不大不小的衝擊。我覺得這挺好,我現在就覺得沒手機也還行,並且計劃在十一長假付諸行動。你也可以試試。


國慶長假去日本轉了一圈,回來之後開始狂補電影,一口氣看了期待已久的《計程車司機》《英倫對決》和《生存家族》。前兩部還算是中規中矩符合預期,真正給我驚喜的,反而是這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參展影片,以至於我開始後悔當時沒有搶票去影院看了。

《生存家族》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家裡的電器全部無法運轉,車,自來水,電池,手機和電視等等都不能使用了,在東京生活的鈴木一家決定騎自行車去鄉下,逃離東京…

災難、喜劇、公路,《生存家族》中出現的元素很多卻不顯雜亂,因為整部電影的主題始終是清晰明確的,那就是片名中的家庭

先來看看影片中的主角一家: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叛逆寡言的兒子、沉迷工作的冷漠爸爸,還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全職媽媽,構成了一個典型的日本中產之家。

爸爸在家裡不是睡覺就是看電視,兒子一回家就鑽進房間不出來,女兒則是整天手機不離手。沒有笑聲、沒有問候、只有來自媽媽的抱怨回蕩在這間並不大的房子里。

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那場災難,這個沒有人情味的家庭——以及大都市中無數個相似的家庭——會一直默默地維持下去。

直到某一天,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席捲了全城:所有和電氣相關的設備都不能用了。

不是喪屍病毒,不是哥斯拉入侵,也不是日本沉沒東京大地震。看似溫和的停電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說,絲毫不亞於世界末日。

起初,人們只是以為手機和電器不能用了,而且電力很快會恢復正常。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才意識到沒有了電力簡直無法生存。

照明靠蠟燭,做飯靠瓦斯,食物短缺,家裡停水,各種交通工具全部罷工。在親眼目睹了鄰居的葬禮之後,鈴木一家終於下定決心逃離東京,前往鹿兒島鄉下的岳父家裡避難。

至此,前半程的鋪墊部分結束,影片正是進入了 生存+逃亡 的公路片模式。一家人騎著高價買來的自行車,載著換洗衣服和食物,開始了長達十多天的騎行之旅。

作為一部災難片,電影花了很多篇幅去展現災難來臨時的人間百態。不同的是,《生存家族》里刻畫的末日世界少了幾分暴戾,倒是多了幾分溫情和幽默。

比如一家人啟程之後,眼看著路邊賣水的小攤叫價水漲船高,從一瓶一千圓漲到了兩千五。這個時候,媽媽身為家庭主婦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硬是用低價買下了一箱子礦泉水,留下店員小哥一臉懵逼。

半夜有人來偷水,爸爸讓兒子去追回來。當兒子發現小偷是為了給嬰兒沖奶粉的時候,默默放下了手裡的木棍走了回去。即便是在災難面前,大家也沒有丟失最基本的人性。

在隧道門口,坐著一群拄拐杖的盲人老太太。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們只有靠給人帶路換些食物和飲用水。

一家人先是不以為然,進了漆黑的隧道才發現裡面堆滿了棄車,舉步維艱。而老太太們還不懷好意地用狸貓的屍體來嚇唬他們。最後,他們不得不請老太太帶路才順利走出了隧道。末了,老太太們還不忘禮貌地向一家人鞠躬道謝,既好笑又溫馨。

更好笑的是在水族館門口,有人自發把水缸里的魚蝦蟹都做成了燒烤和粥分發給災民。在災難面前,這種樂觀幽默的精神甚至比食物本身更加激勵人心。

和其他公路片一樣,人物的成長和變化是電影的重點。在這場漫長的旅程中,家庭里的每個人都在發生著大大小小的改變。

一開始連魚都不敢切的媽媽,開始接受了殺豬剖豬

對家裡漠不關心的大兒子,用網上學到的知識為家裡人找來了食物和飲水——貓罐頭和電瓶補充液。

而變化最大的,自然是一家之主的爸爸。

這個在單位里對下屬指手畫腳的部長,第一次為了家人向陌生人低頭彎腰,只為祈求一分到點食物。

這個平時在電視機前等著老婆給自己盛飯的男人,第一次在田野里逮蟲子,套豬,只為能讓家庭生存下去。

電影中,爸爸頭頂的假髮是一個重要的道具,在全片出現了很多次。每天上班的時候,全家出發的時候,他都沒有忘記戴上這頂假髮。這頂假髮象徵的,是一個男人在外的形象。

劇情發展到後面,爸爸在渡河的時候被水流沖走生死不明,兒子在河邊撿到的,也是這頂假髮。這個鏡頭,真是讓人想哭又想笑。

最後當一家人在火車上重新團聚時,爸爸從媽媽手上接過假髮,卻選擇了把它丟出窗外。

他拋棄的不僅是一個飾品,更是曾經那個沉迷工作,不顧家庭的自己。

回歸家庭一直是整部電影的主線。經歷了這樣一次特殊的旅途,是否真的抵達鹿兒島的老家已經不重要了,一家人在精神上已經回到了最初的家中。

不論是日漸枯委的愛情,還是和子女之間的關係,都在這段生存之旅里得到了修復和彌補。

就像關掉電燈才能望見星空一樣,放下日復一日的工作,才會露出久違的笑容。

這場災難對於鈴木一家來說,倒更像一次救贖。

這裡要吹一下男主小日向文世的演技,真是到了演什麼像什麼的境界。之前我對他的印象就是在《極惡非道》里的黑道警察,滿滿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看了《生存家族》,他在我眼裡又搖身變成了一個好父親,這就是資深演員的實力吧

這部電影,我給8/10分。

如果這篇文章引起了你的興趣

歡迎關注一個看心情更新的的公眾號

——Kwaidan怪談


細節完美 值得學習


今晚剛看完電影 這是為數不多讓我能從頭看到尾的電影了 好多故事一開頭就不想看下去了 不是針對什麼 只是其他電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罷了

不算真正的影評我也不會寫影評 就寫一些自己的看法吧

剛開始被吸引是因為一家子的相處方式實在是太像我的家庭了 所以覺得想看下去

一直看下來整部電影確實很貼近生活 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 除了無緣故的停電兩年多的這個梗......

一開始看 卧槽這簡直是完美呈現我跟家人相處的場景。。。低頭族看手機 對家人有時候的嘮叨不理不睬 喜歡吃一次性食物 討厭麻煩

後來悲劇開始 停電了 而且不只是一兩天 而是一星期

矛盾爆發 本來就不和睦的家庭頻頻爆發爭吵

只會說大道理的爸爸只會養家不管女兒兒子

想說點啥的媽媽卻只能被家人無視

有喜歡的女孩子後來發現和自己朋友在一起的回家就往房間縮的大兒子

表面跟同學關係和睦像個開朗少女其實很厭煩的小女兒

他們就像生活中我們認識的或見到的人一樣

那樣真實 又讓人恨鐵不成鋼

和偶遇的那家享受原始生活的一家子完全不一樣

他們只想往有電的地方去生活

我想如果不是這場莫名其妙的停電這家人的關係可能都不會變好吧?

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找到了有電的城市也許他們又會沉浸有電的歡樂中無法自拔了

而不會想起如何去關心愛護身邊的家人了

正是磨難 彼此的不離不棄

才讓這家人的心真正牽在一起了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感到心酸的是

那個收留他們的養豬老人說的

那句挽留他們的話

他們的外公只有在他們停電時才被想起他的好

很多農村的老人雖然也想待在孩子身邊

但是也放不下農村的安寧和親戚

所以很多時候不到老人實在沒辦法自由行動的時候

他們還是像被放養的一樣待在農村

而他們的兒女則繼續待在城市

這部影片表達的感覺有很多

但我也沒辦法全部說出來

就是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不像太多商業片 大片那樣

看完什麼都不記得了

看這部電影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收穫

其實很多時候在想如果真的停電很久無法恢復我會怎麼樣?能好好生活嗎?還是抱怨中度過

歇斯底里地度過?

不過那樣至少能看到遠離燈光之下星辰耀眼的夜空吧


想到幾點,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1.日本的紀律,普通人對自己的約束真的是好,要是在國內,早就暴亂了,偷東西算好人。

2.年老的父母多希望小孩能陪在身邊,但是城市的生活把年輕人牢牢的綁住了,豬跑了沒人去抓,父親寄過去的魚女兒竟然不會清理。

3.做家庭主婦好忙,洗衣服做飯,照顧一家三口,怪不得說丈夫也是一個兒子呢,另外媽媽砍價的功夫真是爐火純青。但是也壓抑了很多,平時肯定忍受了丈夫的很多壞脾氣。

4.兒女平時真是嬌生慣養,應該多參加一些家庭的勞動,鍛煉下身體也好,承擔一些家庭的責任。

5.做父親的也許是進入這個家庭角色太深,在外面永遠要裝出一副堅強,可靠,有能力的面孔,只有妻子知道假髮就像丈夫的臉面。直到環境穩定了才扔掉面具。

6.最後說下一點小小的想法,城市真的是一個低耗能的地方,每個人其實佔有和可支配的資源很有限,比如說水電,食物,交通,收入其實只夠維持一個基本的生活狀態,一停下來,維持不了多久,農村反而會讓生存狀態維持很久,可是,為什麼會有城市出現呢,大概是慾望在作怪吧。

2017.10.1晚九點


很久前就關注了這個電影。但觀後覺得還是只能給3星。

生存家族這部片和矢口導演以前的作品風格很不一樣,不再是青春故事,奇葩職業,而是災難片——一夜之間世界全部停電,所有電器不能使用,人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生存。交給美國導演來,肯定是各種世界大亂,而日本導演有一種能力,能把所有類型片都拍成家族倫理片,故事內核很常見的,假如世界失去一切浮華,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幸福的本質,家庭的本質是什麼?日本電影的角色頓悟總是集體式的,一個家庭或一個集體,通過挑戰和磨難,於是集體獲得了某種情感羈絆,每個人完善了自我,成為了更好的家族成員。爸爸不再光發號施令啥也不做,兒子不再孤僻冷漠,開始勇於承擔家庭責任,女兒也不再嬌生慣養,學會了發揮自己的長處。可惜,這些橋段在其他日本電影實在是太過於套路化,家族遊戲、家族之苦等等,都是基本一樣的精神內核,在這方面,這部電影就少了一些創新和驚喜。


這片子拍的還是有一些感動的

但是。。。。。。我不清楚導演和編輯有沒有了解過日本國的糧食自給率

按照當前數據的標準,如果發生了電影里的情況日本國所有存糧包括潛在副食品是不夠1.25億人吃的,必然要發生人相食的悲劇。


比那些意淫強國的電影好看太多了


觀影過後,個人認為,故事結構很完整,劇情脈絡很清晰,敘事節奏很緊湊,氛圍渲染很到位,服化道很寫實,演員情感很飽滿。

電影中的劇情敘述很精準,沒浪費多餘的筆墨,很有「就事論事」的感覺,不作其他「差開話題」的交代。剪輯平直卻用時間點把多個場景鏈接起來,從開頭的第一日到最末兩年一百多,敘事間隔時間跨度越來越大,希望也越來越微渺。但未了烏托邦式的美好結局也深深吸引觀眾,故事從家庭瑣事便又回到家庭瑣事中,災難後的家庭彼此和睦關愛,與電影開局時家中眾人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結構上首尾呼應,極大限度的升華了和睦家庭利於生存這一中心主題。


《生存家族》|只要與家人在一起,即使全球停電也並不可怕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共號「RecallMikey」,歡迎大家訂閱。

前幾天在家看了一部叫《生存家族》的新片子,是剛剛出資源的一部日本科幻喜劇片,挺有意思的一部電影,可以跟大家推薦一下。

《生存家族》電影海報

電影主要講述了未來的某一天日本突然全國停電,並且無法恢復,不光電器無法使用就連電池以及與電相關的一切都面臨著癱瘓。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視角放在了一個家庭關係並非那麼和睦的普普通通的一家四口上,由於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城市已經無法生存,於是這一家四口決定從東京一路騎腳踏車去不受電力影響的鹿兒島農村外公家的所在地。通過一路的磕磕絆絆,一家人之間的關係得到了修復。

停電以前的東京

停電以後的東京

這部影片的類型特別多,總結著說就是科幻片的設定,災難片的故事,喜劇片的情節,公路片的敘事,家庭片的內核。下面我將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說。

即將踏上旅途的一家人

1.科幻片的設定

先說科幻片的設定。這個很簡單,故事的結尾通過電視新聞畫面交代了停電的原因是由太陽閃焰或彗星逼近所造成,正因為有這一鏡頭本片被劃在科幻片的類型範圍是沒有問題的。但電影本身只是借用了彗星經過地球所導致全日本停電這一現象作為設定,除去這一設定本片與科幻元素相關的內容並不多。所以對於科幻片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是沒有辦法滿足你在科幻類型片里的剛需的,畢竟只有設定是科幻,而骨子裡與科幻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生存家族》台灣版海報

2.災難片的故事

再來說說災難片的故事,由於全球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紊亂,生活中最缺乏的物品是食物與飲用水,貨幣與奢侈品變的一文不值。電影里有很多表現其中相關的鏡頭,比如最開始停電的時候由於男主人公父親從公司回家還需要走兩站路的路途,所以希望能買一輛二手的自行車,看到一家二手店裡僅剩最後一輛的二手自行車居然賣到了兩萬四千日語(摺合人民幣1400元)而感到困惑和猶豫,這時後面又來了一位來買自行車的小伙,父親看到需求如此之大立馬拿出錢包買下了自行車。

停電以後一瓶普通礦泉水賣到了2500日元(摺合人民幣150元)

再有就是停電幾天後,有一家米鋪通過你給的東西交換而給你相應數量的大米,且用來交換的物品只能是食物與水,這個時候類似錢啊,名畫啊,金手錶啊甚至瑪莎拉蒂連大米都換不到。

一塊勞力士手錶換不來一袋大米

從這些細節部分可以看出導演大部分還是想通過一些微觀的鏡頭去描述這個停電後的社會,所以對於想看到類似《2012》《後天》這種災難片的影迷,這部電影可能也沒有辦法滿足你的剛需,因為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沒有那麼多的大場面與華麗的特效。電影中的災後場景更多是通過一處一處小的細節與片段去展示開來的。

停電後大街上到處都是垃圾

3.喜劇片的情節

從情節上來說這部電影是偏喜劇向的,整部電影看下來也是會有一種輕鬆愉悅的風格,不會像其他嚴肅的災難片為了表現類似世界末日一樣的社會而賣慘,弄的人心情擰巴。我比較喜歡導演對喜劇的處理方式是更多的通過鏡頭表達與人物塑造的方面去抖包袱,而不像國內喜劇片那種單純的靠台詞強行堆段子。單靠台詞去表達喜劇感是最低級的喜劇表達形式。

一家人騎行所使用的自行車

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喜劇點來舉例子,我笑的最慘的那一段是海洋館那一段。一家人已經一天沒有進食了,大家都飢腸轆轆的,突然看到廣場上各種章魚魷魚烤魚的海鮮燒烤攤攤,並且食品都還是免費發放。下個鏡頭立馬就轉向了廣場後面的建築上面赫赫寫著:海洋水族館這幾個大字。然後還沒完,鏡頭切進水族館內部,本來應該供人們用于欣賞海魚海龜都被抓的差不多了,魚缸啥的空蕩蕩的,然後就是最後一隻海龜被抓了起來。這樣的通過反轉加推進的表達方式,喜劇感一下就出來了。先是通過鏡頭引導觀眾去想為什麼這邊會有這麼多海鮮作為免費發放的食物,然後瞬間讓你看到原來這是水族館,再讓你看到水族館裡的生物都已經快被抓完了。一步一步的推進真的能讓人捧腹大笑。

在海洋水族館前的廣場上吃海鮮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他們一家人在騎行的路上看到了同樣是騎行的一家四口。他們是專業進行戶外旅遊戶外運動的一家人,從他們的服裝與裝備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同樣是騎行過程中停在馬路上休憩,我們主角一家在馬路的一邊痛苦的吃著貓糧,而馬路對面另一邊真正意義上的「生存家族」在那裡有說有笑的開著玩笑打著撲克。當我們主角一家實在受不了這反差的時候媽媽與倆孩子終於跑上前去問他們的食物與飲用水是從何而來的。對面也好心的告訴他們飲用水可以用普通水煮沸收集的蒸餾水,而食物可以把水分晒乾便於儲存,還告訴了他們哪種綠葉菜是可以食用哪些是不可以食用的,他們非常的友好又善良。然而這時候,只有爸爸一人還在那邊偷偷的撕著貓糧的包裝紙怕被他們看見。這裡的喜劇效果能夠出來完全歸功於對父親這一角色的人物塑造。父親的大男子主義,家裡的頂樑柱是不可能放下面子去找別人虛心討教的。包括後面父親一人用力騎著腳踏車,即便非常累與痛苦也一定要騎在第一名的位置上,是同樣的原因與笑點。

專業戶外騎行的一家四口

好強的父親偷偷撕下貓糧的包裝

還有就是與戶外騎行一家共同騎行的時候,中途大家停下休息,主角一家人輪流喝著瓶子里的水。那一鏡頭的喜劇感也特別的強,因為那時的瓶中已經沒有水了,大家輪流喝著只是為了讓別人以為自己的水源還非常的充足,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見到,這種強代入感真的能讓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裡主角一家人的瓶中已經沒有水了

最後提示大家一個彩蛋,戶外騎行一家裡的母親角色是由日本女神藤原紀香所扮演的,快五十歲的年齡了還是那麼漂亮美麗,女神就是女神果然可怕。

該角色的扮演者是已經快滿五十歲的藤原紀香

4.公路片的敘事

從電影的敘事手法上來說的話,本篇是典型的公路片類型的敘事。除去停電頭幾天還未從家裡出發,從家中出發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這一路的事件與矛盾支撐著整個情節故事進行下去。整體上來說本篇的敘事還是很不錯的,節奏把握的也特別好,唯一不太滿意的一段就是從父親回歸的那塊。首先就是父親的回歸太過唐突且不自然,在回歸以前缺乏鋪墊。然後是媽媽與孩子發現父親時的那個信號彈的用法也確實過於俗套,首先不說信號彈為什麼會一直放在父親的口袋裡而不是放在包里或中途取出,為什麼在河裡連假髮都能掉出而信號彈卻掉不出來?為什麼信號彈再水裡浸泡了那麼久卻還仍然能夠使用?為什麼中途生火了那麼多次難道一次都沒有用過信號彈的火進行助燃?這裡的bug太多了一點不能細想,而且前面信號彈的鋪墊也太生硬了,完全就是為了後面父親去使用這個信號彈而服務的。我覺得導演是有能力用更好的處理方式去處理這裡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拍成這樣。可能是缺錢吧

使用信號彈求救的父親

說一個我比較喜歡的鏡頭,在父親回歸後火車通過了一個較長的隧道,由於許多人包括主角一家人沒有及時的關窗,這時火車頭那排出去的黑煙因在隧道中無法散去而湧進車廂內讓所有人臉上粘滿了黑炭,就彷彿剛剛挖完礦所歸來的人一樣。這會兒車上所有人開始捧腹大笑,我覺得這裡是電影對前面所有情感壓抑後的一個釋放,我同時相信這裡也是全劇的最高潮,因為我自己對這部電影之前所給我灌述的情感也得到了釋放。

大家被熏得滿臉黑炭,但每個人都在開懷大笑

5.家庭片的內核

總的來說這部劇最大的內核還是在討論家庭關係上,作為一個在日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里,一家四口,父親是上班族,母親是家庭主婦,哥哥是大學生,妹妹是高中生。災難以前一家四口的關係並不和諧,通過一部電影展現災難發生後一家人所遇上的種種事情從而家庭關係得到了修復,家庭成員也最終回歸了家庭。

和睦的一家人

從家庭關係與家庭成員的角度,片頭與片尾的對照對應是說非常工整的,比如父親最開始每天上班是乘坐電車,即便家裡與公司只相隔兩站路,災難結束後更願意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公司上班;母親最開始連魚都不會殺也不會處理,連一隻小蟲子都怕的要死,災難結束後反而變的開始愛做魚類料理也不再害怕蟲子了;妹妹原來不喜歡吃有機蔬菜不願意吃母親做的飯,而災難過後更願意攜帶母親親手做的便當作為午餐;哥哥在災難發生以前時時刻刻的帶著耳機更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災難之後哥哥去掉了耳機更願意將自己融入進這個社會,聆聽生活的聲音。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來,電影里還有一個鏡頭的處理方式我特別喜歡,就是停電第一天路上的汽車都無法正常通行的時候,哥哥在騎自行車的路上感覺到了不對的地方,這時他停下來摘掉了耳機。這時電影將環境噪音做了放大處理,模擬人耳剛剛脫下耳機的聽覺感受或者是模擬一名失聰的人剛剛恢復聽覺的感受。這一段拍的實在太棒了,值得學習。

在路上取下了耳機的哥哥

另外一個家庭成員得到成長的表現,是在路中途停留在那個鄉村獨居老頭(田中先生)家裡的時候之後。田中先生邀請主角一家可以繼續留下來居住,可是主角一家拒絕了老人的好意,因為他們也會擔心在鹿兒島鄉村裡獨居的外公。因為他們知道,此時遠在鹿兒島的外公與田中先生是一樣的。正是因為在田中先生家裡幫組田中先生幹活才第一次讓他們感受到了和諧的一家是什麼樣的孤獨。從田中先生家裡離去之後,這時整個電影的背景音樂才第一次的響起,在溫馨的背景音樂下暗示著這也是電影演到現在一家人之間的關係終於得到了修復,每一個家庭成員也得到了成長。

獨居老人田中先生

一家四口因在田中先生家幹活而改善了家人之間關係

電影在此時第一次出現背景音樂

結語:一個家庭關係不太和諧的家庭,在經歷了外界災難的洗禮後,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成長並且最終回歸家庭。這是一個典型家庭商業片的套路,並且導演完成的也很不錯,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相比於其他那些節奏緩慢又含蓄的家庭文藝片,這部電影對家庭關係的衝突與修復上的描述非常直白,非常適合一些閱片經驗不夠充足或討厭慢節奏文藝片的觀眾觀看。最後我給這部電影打7分(十分制),推薦給所有人觀看,無論男女老少皆可推薦。畢竟,這可是部PG級的片子。

終於到達鹿兒島的一家四口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下本片的導演矢口史靖,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他導演過的代表作有《我的秘密花園》《搖擺少女》《愉快的飛行》《啊啊啊啊神去村》。這裡強烈推薦該導演的《搖擺少女》,推薦理由有兩點:首先《搖擺少女》獲得過日本電影學院賞所頒發的9項大獎;其次今年由鮑晶晶所編劇的口碑大作《閃光少女》的原形也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搖擺少女》電影海報

《閃光少女》電影海報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共號「RecallMikey」,歡迎大家訂閱。


城市人如何提高生育率?

這個問題取自《生存家族》,一個日本電影。

電影講的是全世界的電器有一天突然都不能用了,手機、電腦、自來水、地鐵、飛機以及手電筒統統不能用,一家人被迫逃離東京,去往鄉下外公家鹿兒島的故事。

看完電影有很多感觸,翻來覆去忘不掉的一個就是男女主人公兩次牽手的鏡頭。

第一次牽手是在停電當天的傍晚。結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家庭燭光晚宴,妻子扔下碗碟走到陽台,不經意間望見了頭頂的星空,著迷了。叫來丈夫、女兒和兒子,一家人趴在陽台上感慨著沒有城市光害的星空原來這麼美、這麼亮,銀河就那麼倒掛其上,珠玉寶石一般。

在這個全球停電的美麗星空下,丈夫的手此刻卻像通了電,突然撲向妻子的手。妻子調皮又賭氣地抽走了手,留下丈夫的手撲了一個空。——妻子的調皮是不想就這麼被俘虜,「星空」這麼點情調就想打發我?賭氣是這麼多年不主動牽手,今天又何勞你牽?

設想一下,一個禿了頂的老中年,吃飯的時候把鳥窩似的假髮圈扣在膝蓋上的老中年,女兒兒子一個青春期快結束了一個青春期快來了,在單位是一個加班狂小領導,一休假就蒙頭睡的重度缺覺患者,忽視妻子幾乎毋庸置疑。而今晚不一樣了,今晚的星空,在丈夫眼裡就像兩人年輕時鑽進的小樹林的那片星空,除了靜謐,就是呼吸。

妻子的主婦生活就單調了,丈夫每天上班,兒子女兒要上學,下班下學後,丈夫抱個電視機沒完沒了,女兒抱著手機,兒子抱著電腦,唯獨自己胸前抱個圍裙,從冰箱里來,到冰箱里去。所以,丈夫在星空下就想對自己有非分之想,妻子多少覺得是虧的,她肯定渴望的是小可愛小寶貝似的被關懷,和青青草地上的紅酒玫瑰和融情巧克力。

沒有,第一次牽手就這麼以失敗告終。夫妻兩個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一百多天都不會再有肌膚之親。既然走上了逃亡東京的路,就算中途風雨中突然腹瀉,也要在風雨中抱緊雙膝。

再次牽手是在養豬專業戶的鄉下家中。一家人在水盡糧絕後的一天,突然遇見了一隻後臀閃著白光的豬鑽在農田的麥垛中。四個人像是見了兔子的鷹,眼冒精光,剎那間就撐開了四張雙臂,圍起來一個天羅地網。

豬最後被撂倒在河邊。就在一家人戰戰兢兢地拿著刀子不知道往哪兒捅的時候,一個洪亮的嗓音在身後響起,豬的主人屠戶來了,他接過刀,入頸,放血,開膛,結束豬生命的同時,也俘虜了四個城市弱者。

當晚,花白雙鬢鐵黑臉的屠戶收留了一家四口,就像終於等回了遠在美國的兒子一家。這麼多年,孫子都已經由照片里的小不點長成了可以手握長刃宰割豬肉的小夥子。如果扯開去,這就是一部留守老人的紀錄片了。

在一家人要離開老人再次出發的時候,不輕易配樂的導演輕輕地給畫面里漸遠漸小的老爺子配上了一曲清晨五點的鐘鳴樂,就像是告別自己遠在他鄉的爺爺。

全片都在剋制,唯獨此處導演動了情。

屠戶留下一家人的條件是幫他找回因電動柵欄失靈而跑散了的家豬。一家人在田地里和豬賽跑,把豬全部趕迴圈內的同時也累癱在了圈內。當晚,一家人泡過了澡,換上屠戶為兒子一家準備的嶄新睡衣,鑽入蓬鬆白軟的床被,在月光下,丈夫的左手和妻子的右手從各自的棉被下鑽出,在床褥的交際處接吻深擁。

好了,寫到這裡,就需要總結一下了。「如何提高城市人口的生育率」當然是個醒目的幌子,我真正要回答的是夫妻感情的促進僅僅藉助「情調」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充實」加以鞏固。是啊,有了情調就會產生愛情,這麼想是再簡單不過的邏輯。但是充實的一天下來,兩個人緊握雙手的愛情,就是另一番味道了。有情調就像是「同富貴」,很容易空虛和厭煩,而「共患難」的愛情則像鐵板一塊,每一處都是結實的。城市中的情人男女,只有藉助情調,才會調製出愛情,而鄉下人忙過了一天即使互相握一下手都倍感愛與被愛,這就是空虛和充實的區別了。

我想,導演和編劇在策劃這麼一個場電力事故的時候,不僅僅思考了在沒有電的情況下脆弱城市人的窘姿糗態,更有意引導觀眾把注意力從城市生活太多時候的「無力和蒼白」轉向鄉村生活時時刻刻的「蓬勃和多彩」。

影片最後,在闊別電器兩年又二百多天後,電重新回到了人類世界,主人公一家人也重新回到了東京,電視上各大新聞頻道又開始批量生產此次電力故障的專題新聞,真是好一個眾聲喧嘩。


前兩天和家人一起看了矢口史靖2017年出的新電影《生存家族》,基本上是個合家歡電影!搞笑,溫情,講的是生活在東京的普通一家四口,突然早上發現停電了,生活變得一團糟!沒電沒水所有電子設施不能用,發動機,電子錶,一夜回歸解放前。這家人沒辦法只好離開東京去找有電的地方!騎著自行車一路到了鹿兒島!一路上為了活下去每個人都被激發出了無限潛能!一家人從東京離開的時候第一個淘汰的是信用卡,需要現金才能買到東西,後來是以物易物,現金,珠寶,手錶,豪車都換不來糧食,只有水或者鮮魚,後來到了大阪發現什麼都不能交換了,只能自己尋找野生的植物,和自己提煉出的水,他們甚至開始捉蟲子吃了。挺勵志的片子,不知道國內有沒有引進!中間只有一處爸爸被河水沖走了,剩下的人又被流浪狗搶走了臘肉,甚至要命喪狗口的時候,果果忍不住了大哭,喊道,關掉,關掉,爸爸好壞,為什麼給我看恐怖片!我只好哄她說,有人搭救他們了!

總體來說導演的細節處理很到位,大部分是讓觀眾大笑的,處處體現了對於人這個物種在地球上能夠生存下去,表現出了敬意!

我想說的和電影無關,是生存,人依靠什麼生存!第二天早上果果醒來和我說,她一晚上都在思考這部電影,如果西安停電了,我們會準備很多水,電池,食物,然後坐飛機離開,不要騎自行車,我現在還不能騎沒有輔助輪的車子!嗯,寶貝兒,我答應你!

想起來非典,北京全城停運,很多在北京打工的民工最後是騎自行車回的老家,並且村村設卡,他們回家不讓進家,在村外搭個帳篷隔離一段時間,不發燒才可以進村!想問問他們的心情,有沒有末日降臨的感覺!我們當時在公司每日消毒,每個政府機關住宅小區都生人勿近,飯店冷清,街道無人!整天關注醫院通報有沒有新增發燒病例!城裡蔬菜水果質量下降價錢還貴多了!熬了一個多月,大家都一樣選擇性忽視掉了死亡又開始吃吃喝喝了。

又想起08年的大雪紛飛,南方停電,鐵路,高速停運,電網停電!又冷又餓又黑!很多人困在原地不得不說很困苦!少年不識愁滋味,小時候就喜歡生活里發生點變故,什麼晚自習停電啊,教室里一片歡呼。有些性子急的同學就開始往校門口溜了,被班主任給迎回來了,老師站在講台上說同學們要秉燭夜讀,班主任媳婦兒在校門口開了小賣部有蠟燭銷售!一會兒,每個課桌上燃起了小燭光!


剛剛看完

我認為好的電影,就是能打動我的電影。

而《生存家族》就是一部好電影。

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我能從電影人物身上看到父親,母親,妹妹以及自己的影子,這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書畫,電影,音樂從來都是為喜歡他們的人而創造出來的。很早以前我就覺得影評書評這種東西,其實對欣賞者本身來說唯一的用處就是沒有用處。以後別問這種傻問題了,自己去看,自己感受。大咖大V感受到的東西或許和你我感受到的東西不一樣,但我想更多時候,你我都一樣喜歡固執己見吧?


父親被救是一個硬傷,其他地方都是非常接地氣的想像,給人啟發意義。其實我以前就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假如中國城市被轟炸,我們一群人瘋狂地逃回鄉村,開始回歸農耕文明,開始重新享受山村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有電子數碼產品全部無效。社會倒退幾十年,這種慢生活的但是卻相對愉悅的生活狀態。這其實也有助於環保。電影本身想傳達的內容很多,比如孤寡老人,留守老人,親情喪失,人類情感的探索等等都有涉及。其實整體想傳達的還是八個字,愛護環境,不忘初心。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日影《金色夢鄉》?
如何看待東亞四個主要電影出產區(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的綜合水平?
日本有哪些不錯的動畫專門學院或大學院?
你最喜歡北野武的哪部電影?
北村一輝最好看的作品是哪部?

TAG:電影 | 日本電影 | 生存家族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