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 (Zika) 病毒是怎麼回事?


第一次在知乎遇到我的專業知識題目…

Zika病毒本身沒有什麼,80%的成年病毒攜帶者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癥狀,20%的成年患者也只能感受到輕微的癥狀比如感冒發燒之類不影響人類身體機能的小病。但在孕期患有zika病毒的母親所產下的孩子則沒有這麼幸運。

zika可以通過母嬰傳播進入已成型的嬰兒體內,並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從而引發一種叫做Microcephaly癥狀,通俗地來說有這種癥狀的嬰兒的頭圍(head circumference)變小(翻譯經@julia chiu指正),更直接的說就是你的腦子會變小。

腦周變小會造成一系列的retard現象,包括記憶的快速衰退,身體的不協調,語言與聽力閱讀的障礙等等。

zika影響所造成的成病時期通常是pre-post natal stage(出生前在母親子宮時期和新生期),也就是人類大腦脊髓發育的時期,也有極個別在出生1-2年後獲得。

下圖為人類大腦發育時間線,我們可以看到基本在懷孕8月開始至一周歲發育完成:

理論上我們會假設,大腦發育完成之後(保守地說,&>=3歲)都是不受病毒巨大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成人只會有結膜炎,發燒等微小癥狀。

Microcephaly這種癥狀並不是最近突然出現的,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自古就有,但是非常非常非常的稀少。今年以前,舉例來說,在去年(2014),在整個巴西,一年誕生的嬰兒中,不幸獲得這種疾病的人只有9位。但僅在2015年11月,獲得這種疾病的嬰兒個數就達到了656人,全年更是超過4000例。這種數百倍的增長才是人們突然關注起了zika病毒的原因。

Microcephaly的成病因素有很多,與神經元的構成過程有關,與母親的營養有關…總之並沒有單一的原因而是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互相影響孩子在子宮中的生長。而獲得了zika病毒的母親,她們的孩子在子宮的大腦發育過程中就(我不想悲觀地說必然,但幾乎總是)會得到這種疾病,並且這種疾病所造成的現象(我們比較客觀地說)是不能被治癒的。

zika的傳播途徑目前比較廣泛公認的是因為斑蚊(學名: Aedes aegypti 埃及伊蚊)的叮咬,病毒會在十天內迅速成型,然後由斑蚊作為媒介,傳播給下一任患者。

所以我們呼籲孕婦以及新婚夫婦,國際出遊時盡量避免南美洲及非洲區域。

我上課的教授講到這個病例時,我看著患者的圖就感覺很難過。希望這些疾病能被治癒,希望這些癥狀能得到控制,希望他們也能得到與我們一樣平等,被愛著的人生。我們一起為此努力吧。


最近的新聞層出不窮,而專欄文章(zhihu.com 的頁面)的傳播面有限,所以還是來回答一下好了,估計會火。

【1】先來看兩條新聞——

寨卡病毒世界多洲持續擴散 波及三十餘國和地區

世衛組織稱寨卡並非危險病毒

看起來好像很矛盾的標題,但是這就是事實。

一、寨卡病毒確實在世界範圍內大量擴散傳播,但是,二、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蚊蟲叮咬,所以根據對付傳染病三個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的原則,只要切斷其中一個要素就可以切斷病毒的繼續傳播。那麼從經濟層面、操作難度和效果來考慮的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滅蚊

那具體的例子,我想也不用我過多介紹,前年(2014)廣東登革病毒大爆發之後開展的各項滅蚊措施,明顯減少了次年(2015)的發病人數,不過相比之下,我們的仙島台灣就有點悲劇了......

我根據衛計委的統計數據做了一張比較直觀的圖,可以看到乙型腦炎的發病人數一直比較穩定(每年大概1000~2000例,近兩年有所下降)。我國是乙腦的傳統疫區(更多乙腦的信息可移步:zhihu.com 的頁面),在SA-14-14-2減毒活疫苗大面積推廣使用之後,發病人數已經從之前的每年幾十萬降到了現在的低水平。再來看登革熱,2011年全年120例,和以往基本持平。2012年開始抬頭,達到了575例,所以就不奇怪2013年的發病數直接升至4663例。這兩年登革熱病例的急速上升其實預兆了2014年的結果。但是廣東採取大規模滅蚊還是到當年的國慶節之後了,所以當年的病例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將近5萬例(詳細的回顧可戳:zhihu.com 的頁面)。

(數據取自:疫情信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下面就是當時滅蚊的新聞圖片,滅蚊的效果是很顯著的,當年11月份的病例數直接只有10月份的十分之一!而正常情況下11月比十月的病例數一般只多不少。

【2】具體到寨卡病毒本身,那啥,我又要說一些廢話了。

這是一種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病毒。一說到專業術語,大家很容易犯暈,所以在此插一下:黃病毒(科、屬)這個稱呼的來源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黃熱病病毒

黃熱病毒的發現在人類歷史上有多個「第一」:黃熱病毒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人類病毒(發現的第一個病毒是煙草花葉病毒)。也是第一個被證實由蚊子進行傳播的病毒。說到黃熱病就不能不提美國和西班牙在古巴的戰爭。1898年,戰爭開始後不久,黃熱病就再一次在古巴流行,美軍叫苦不迭。於是,美國政府在1900年專門成立了一個關於黃熱病的委員會,一位名叫 沃爾特-里德(Walter Reed)的軍醫成為該委員會的主席。1902年2月22日, 在古巴的美軍黃熱病研究委員會的沃爾特-里德上校和詹姆斯·卡羅爾醫生髮表了一篇科學報告,報告說黃熱病這種可怕的熱帶流行病是一種蚊子傳播的(1902年2月22日科學家研究發現黃熱病是由蚊子傳播的)。這篇文獻在pubmed上還能搜索到,免費。

(沃爾特-里德軍醫,圖片來自網路)

通過這個委員會的指導,哈瓦那市長William Gorgas制定了徹底消滅蚊子的方案並迅速展開滅蚊行動,當年就顯著降低了黃熱病的發病率。里德軍醫的下一篇報告有詳盡的數據報告。

關於這件英雄的壯舉,Dean Cornwell所作的油畫——「戰勝黃熱病的勇士們」描繪了英雄隊伍所有的「勇士」。具體的細節就不敘述了,跑題太多了。

Conquerors of Yellow Fever/戰勝黃熱病的勇士們,1939年Dean Cornwell所作。

Dr. Jesse W. Lazear innoculated Dr. James Carroll with an infected mosquito at a U.S. Army Hospital, Havana Cuba in 1900. 圖片版權屬於Wyeth圖書館,轉載時請刪去此圖)

【3】整個【2】基本沒有說到寨卡病毒本身,⊙﹏⊙b汗。

哦,簡單說了一句:寨卡病毒黃熱病毒是一個科一個屬的。這個屬裡面對人類危害比較大的病毒還有乙型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登革病毒等等。

目前,這幾個病毒當中只有黃熱病毒和乙型腦炎病毒有疫苗,而且都是非常好的疫苗。前文已經提到了,SA-14-14-2減毒活疫苗在我國的使用已經大大減少了我國乙腦的發病人數,而且是我國第一個被列入WHO名錄的疫苗。哦,對我個人來說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疫苗的原始毒株SA-14是我們科的創科祖師爺當年在蚊子體里分離出來的。

而黃熱病毒的疫苗就更是大名鼎鼎了, 那就是上個世紀30年代就已經成功的17D疫苗。這個疫苗這麼多年的使用,20億份,只有十幾人是因為疫苗而引起腦炎,這個比例,太偉大了,難怪可以獲得諾獎。

1930年,南非,南非,沒錯,南非病毒學家馬克斯?泰雷爾(Max Theiler)發現小白鼠可被黃熱病毒感染。相比猴子,白鼠的價格低、數目多又好操作,所以黃熱病的研究變得容易多了。泰雷爾發現黃熱病毒經過多次感染動物,能夠在保持免疫原性的同時降低毒性。這個發現使得獲取黃熱病疫苗成為可能。1937年,致命的毒株經過泰雷爾和其同事的手,終於演變成為安全無害的黃熱病疫苗,泰雷爾將其命名為17-D疫苗。並於1951年憑藉其對黃熱病的研究和貢獻,泰雷爾摘得諾貝爾醫學獎。2007年的JEM有一篇評價就說這是唯一一個病毒疫苗拿到的諾獎。人家南非50年代就拿到諾獎了哦!

(Max Theiler,圖片摘自諾貝爾獎委員會)

【拓展閱讀:科學松鼠會】

上面提到的兩種疫苗都是減毒活疫苗,都是在科學水平較為低下的時候通過將野毒株不停傳代得到的,當然現在我們都不這麼幹了。關於疫苗的種類,我在之前介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一篇文章里有簡單提到過,就不再贅述了(zhihu.com 的頁面)。但是我要說的是,現在要研髮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的話,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速度是可以很快的。而且之前的研究也表明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有交叉反應,說明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包膜蛋白上有類似的抗原位點,而且說不定寨卡病毒和西尼羅病毒、乙型腦炎病毒都有交叉反應。

【4】寨卡病毒是怎麼回事?Finally!

1947,寨卡病毒首次在烏干達從恆河猴體內被分離出來,5年後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人體中也分離到了相同的病毒。1969年在馬來西亞的伊蚊體內分離到了寨卡病毒,說明病毒60年代已經傳播到東南亞了。

2007年在一個西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我也是因為這個病毒才第一次聽說...)上第一次發現寨卡病毒。緣由是這樣的,密克羅尼西亞的雅浦島(Yap Island)上的醫生報告了一例皮疹、結膜炎和關節痛的病人,采血檢測發現登革病毒IgM陽性,可是這個癥狀又和登革不太一樣。後續檢測才發現病人血里有寨卡病毒的RNA,這是一個很大的發現,因為在此之前,全世界有報道的寨卡病毒感染者僅僅只有14例。當然,也是最近一年這場大戲的開端。

再後來就是比較具有戲劇性的事情了,一個感染寨卡病毒的老公通過XXOO把病毒傳播給了他妻子(我是真的忍不住想笑,haha),關於這個故事的細節可以移步【一場房事引發的科學新發現】獲知,我就不瞎掰了。

在2015年之前,寨卡病毒病主要在非洲、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島國中發生。

歐洲第一例出現在2013年;

加拿大2014年有一例泰國旅遊者帶回來的;

日本最早在2013-2014年有兩例來自法屬波利尼西亞的病例;

但是,2015年之後,美洲多個國家相繼報告了感染病例。

2015年上半年,巴西北部有多例輕度發熱,皮疹,結膜炎和關節痛癥狀患者的報告,這幾個患者都處在登革病毒的流行區,但是檢查結果卻是登革病毒陰性,同時也排除了基孔肯亞熱(繞口不,了解詳情請移步zhihu.com 的頁面)。最終,採用RT-PCR檢測到了寨卡病毒的RNA,並經過測序,系統進化樹分析確定發現的病毒屬於亞洲分支。這也是巴西第一次報道寨卡病毒病例。

(圖片來源:Lancaster University

然後就是你們現在各大新聞網站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新聞了。短短一年時間,巴西已經有將近4000例的小頭嬰兒了,這還不包括沒生下來的、已經懷孕的(⊙o⊙),天啦嚕...夭壽啦...

20160130 by Vigorous Cooler

201600202 edited by Vigorous Cooler

參考文獻:

Public Health Pap Rep. 1901;27:113-29.The Prevention of Yellow Fever. Reed W, Carroll J.

————————

J Hyg (Lond). 1902 Apr 1;2(2):101-19. Recent Researches concerning the Etiology, Propa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Yellow Fever, by the United States Army Commission. Reed W.

————————

J Exp Med. 2007 Nov 26;204(12):2779-84.Yellow fever and Max Theiler: the only Nobel Prize for a virus vaccine. Norrby E1.

————————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52 Sep;46(5):509-20. Zika virus. I. Isolations and serological specificity. DICK GW, KITCHEN SF, HADDOW AJ.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52 Sep;46(5):521-34.Zika virus. II. Pathogenicit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DICK GW.

Am J Trop Med Hyg. 1969 May;18(3):411-5.Isolation of Zika virus from Aedes aegypti mosquitoes in Malaysia. Marchette NJ, Garcia R, Rudnick A.

————————

N Engl J Med. 2009 Jun 11;360(24):2536-43. doi: 10.1056/NEJMoa0805715. Zika virus outbreak on Yap Island,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Duffy MR1, Chen TH, Hancock WT, Powers AM, Kool JL, Lanciotti RS, Pretrick M, Marfel M, Holzbauer S, Dubray C, Guillaumot L, Griggs A, Bel M, Lambert AJ, Laven J,Kosoy O, Panella A, Biggerstaff BJ, Fischer M, Hayes EB.

————————

Emerg Infect Dis. 2011 May;17(5):880-2. doi: 0.3201/eid1705.101939.Probable non-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of Zika virus, Colorado, USA. Foy BD1, Kobylinski KC, Chilson Foy JL, Blitvich BJ, Travassos da Rosa A, Haddow AD, Lanciotti RS, Tesh RB.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507467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9461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507466

————————

Mem Inst Oswaldo Cruz. 2015 Jun;110(4):569-72. doi: 10.1590/0074-02760150192. Epub 2015 Jun 9. First report of autochthonous transmission of Zika virus in Brazil. Zanluca C1, de Melo VC2, Mosimann AL1, Dos Santos GI2, Dos Santos CN1, Luz K3.

————————————————————————————————

以前內容摘自中國CDC寨卡病毒病知識問答

1. 什麼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一般癥狀較輕,2-7天自愈。

  2. 哪裡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蟲數量較多的熱帶地區傳播,於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烏干達恆河猴體內被發現,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但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僅在非洲和南亞部分國家發現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出現暴發疫情。2013年以來,有疫情國家及出現暴發疫情的國家呈增加趨勢,特別是2015年以來開始於智利、巴西等國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區迅速傳播、蔓延,目前已經有20多個美洲國家有本地感染病例,報告輸入性病例的國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英國、丹麥、芬蘭、德國、義大利、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另外,2016年1月19日,我國台灣還報告了1例由泰國輸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於全球變暖和城市化等影響,蚊蟲孳生的環境擴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會在全球更廣範圍內傳播。

  3. 目前哪些美洲國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區正在發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區辦事處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已有24個美洲國家和地區有本地感染病例報告,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巴貝多、庫拉索島、多米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馬提尼克島、尼加拉瓜、海地、聖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馬、蘇利南、美屬維爾京群島、委內瑞拉。

  4. 人們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們主要通過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還可由懷孕的母親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播給胎兒或嬰兒,但傳播幾率尚不清楚。

  5. 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麼樣的蚊子,我國有這種蚊子嗎?

  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傳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和黃熱病的傳播媒介。傳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國廣東省、海南省以及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德宏州及臨滄市等地區有埃及伊蚊,這些地區是登革熱的好發地區,因此也是未來發生寨卡病毒本地傳播風險較高的地區;同時,白紋伊蚊也可傳播寨卡病毒,而我國河北、山西、陝西等以南的廣大地區都有白紋伊蚊(又稱亞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預防工作。

  6. 伊蚊活動及叮咬人有什麼特點?

  伊蚊主要孳生在較為潔凈的容器積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動高峰在日出後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叮咬人的為雌蚊,一旦吸飽了血,需要休息3天後產卵。這些卵可以在無水情況下存活達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環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這些卵就可發育成幼蟲(孑孓)和成蚊。居室內或居家周圍的水桶、花盆、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 伊蚊能從一個國家(或地區)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嗎?

  伊蚊是一種飛行能力較弱的動物,每次飛行距離不超過400米。但能夠被人類無意中從一地攜帶到另一地(如車的後備箱、植物等)。如果它們能在目的地的氣候中存活,理論上可以在當地進行繁殖,並將寨卡病毒傳播到新的地區。

   8. 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類人群包括孕婦對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區生活或前往這些地區旅行會增加感染風險。曾感染過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對該病毒具備免疫能力。

  9. 寨卡病毒病有什麼癥狀?

  被攜帶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後數天內,約五分之一的人會出現臨床癥狀,包括發熱、皮疹和肌肉、關節疼痛等,也可伴有結膜炎、眼後痛和嘔吐等表現,一般癥狀較輕,通常在2-7天後自愈。

  10. 寨卡病毒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

  目前對寨卡病毒病的併發症了解甚少。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間,觀察到新生兒小頭畸形數量明顯上升,提示與寨卡病毒感染存在關聯。另外,在2013-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熱混合疫情後,當地發現格林-巴利綜合征(一種多發性神經根炎)出現異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間也觀察到格林-巴利綜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與小頭畸形、格林-巴列綜合征之間是否存在確切的病因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

  11. 什麼是小頭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麼?

  小頭畸形是嬰兒頭部出現非正常變小(與同樣性別和年齡的嬰兒相比)的一種罕見病,直接原因是嬰兒在在母親懷孕期間或在子宮內大腦發育異常造成的。小頭畸形可由一系列環境和遺傳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綜合症,接觸藥物、酒精以及子宮內有其它毒素,懷孕期間出現風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頭畸形的可能。有小頭畸形的嬰兒和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有腦部發育的問題。

   12. 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預防?

  目前尚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 個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灣地區發現1例來自泰國的寨卡病毒病輸入性病例,我國大陸及港澳地區尚未發現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國家或地區居住或旅行,並出現了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應考慮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終確診是否感染,需要通過血液檢測進行實驗室診斷。

  14. 如何對寨卡病毒病進行治療?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但一般癥狀較輕,為自限性疾病,採取對症支持治療即可,包括止痛、退燒、休息和大量飲水等。如果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15. 廣大群眾應如何保護自己?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護方式是防止蚊蟲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區生活或去這些地區旅行時,應注意穿著長袖衣物(最好是淺色衣服)、使用驅蟲劑等,同時注意關閉門窗、使用紗窗及蚊帳等方式避免蚊蟲叮咬;另外注意將居室內或居家周圍的水桶、花盆、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潔或者加以覆蓋,防止蚊蟲在這些容器中孳生。

  16. 普通公眾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區旅行嗎?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並不建議就美洲國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我國也未發布旅行限制的建議。

  有本地感染病例報告的國家和地區,說明當地蚊子中已經有病毒感染,存在通過叮咬他人進一步傳播的可能;而僅有輸入性病例,沒有本地感染病例報告的國家,說明當地蚊子可能還沒有被病毒感染,出現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就小。

  建議旅行者關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的流行情況。如計劃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區旅行,請提前徵詢當地衛生、檢驗檢疫或旅遊部門的意見,並在旅行期間嚴格採取避免蚊蟲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17. 孕婦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區旅行?

  出於謹慎考慮,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孕期在三個月之內的孕婦暫緩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區。美國疾控中心建議處在任何孕程的孕婦均考慮推遲前往有寨卡病毒傳播的區域旅行。所以,孕婦以及正準備懷孕的婦女應儘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區旅行,如確需前往,旅行過程中應嚴格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蚊蟲叮咬。旅行歸來,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進行孕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諮詢醫務人員。

   18. 懷疑或者擔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麼辦?

  曾在流行地區生活或去塞卡病毒病流行地區旅行的人員,如出現可疑癥狀,懷疑或者擔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應前往當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和諮詢,需要時可通過采血檢驗,確認是否感染了塞卡病毒。


1. ZIKV的傳播

歷史上可怕的病毒都具有兩種特徵:1. 傳播速度快;2. 殺傷力強。首先,在傳播速度上,ZIKV是一種典型的蟲媒病毒(Arbovirus),主要通過伊蚊(Aedes,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蚊子)進行傳播(附伊蚊靚圖一張)。

Photo: NBC News - Breaking News Top Stories

伊蚊與傳染源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隨後ZIKV要在伊蚊體內複製5-10天後才到蚊子唾液,具有傳染性。蚊子才能作為病毒的攜帶者把ZIKV傳染給下一個人。這就結束了嗎?Nononono,要只是有這點本事那叫傳播速度快嗎!

ZIKV屬黃病毒科(Flavivirus)。事實上,大部分的黃病毒在傳給宿主後並沒有能力複製足夠多的數量,無法繼續傳染給下一個潛在攜帶者的,至此整個傳播過程結束,這個被傳染的宿主被稱為終宿主(Dead-end-host)。但ZIKV的生命力卻十分強大,它可以在宿主體內複製出足夠多的數量,使宿主還能將病毒傳染給其他蚊子,建立「宿主-蚊子-下一個宿主-蚊子」的無限傳播模式(典型的指數型增長)……

2. ZIKV的癥狀

我們再說一下殺傷力。事實上,被傳染ZIKV的人只有不到20%會有比較中性的癥狀,比如發熱、關節痛、肌肉痛、頭疼等,大部分感染者都沒有癥狀,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ZIKV。What! 這殺傷力略弱啊,也能叫可怕的病毒嗎?

事實上ZIKV也確實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儘管07年ZIKV在太平洋的雅浦島表現出強烈的傳染性,大家也認為它要比登革熱溫和得多。然而2013-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ZIKA爆發,2015年登陸美洲肆虐,科學家逐漸對ZIKA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常說高手殺人於無形。ZIKV就是這樣的高手! 科學發現,孕婦感染者的新生兒很容易患小頭畸形(Microcephaly),患病的新生兒頭部會比正常的要小,可能會導致神經以及智力上的缺陷,也會引發視覺,聽覺等問題。在疫情最嚴重的巴西,新生兒小頭畸形症的發病率上升了20倍。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ZIKV的可怕之處在於,很多ZIKV的攜帶者並不知道自己被傳染了,並且還在繼續傳播著病毒,最終的後果則體現在新生兒身上。

Photo: wikipedia

這裡再補充一下,研究發現ZIKV表面蛋白有更緊密的相互作用,這種穩定性使它可以在精子中存活2-10周不等,目前已有6個國家發現性行為傳播的案例;同時,巴西和法國也報道過幾例血液傳播的案例;另外也有研究報告指出ZIKV可能會引發感染者神經系統異常。

3. ZIKV的預防

目前,還沒有研發出來預防ZIKV的疫苗,唯一可靠的檢驗方法是通過血液檢測出來。所以這裡呼籲大家,尤其是孕期或者備孕的女性,夏天一定要注意防蚊,謹慎前往寨卡病毒肆虐地區出遊,關注Zika的發展情況。

說了這麼多,下面是CDC建議的防範ZIKV(主要是防蚊子叮咬)的實用方法,我知道很多都是常識,但還是列出來希望大家這個夏天要注意,畢竟除了ZIKV,已知的蚊子傳播的疾病還有幾十種!

1.
出門盡量穿長袖衣服和長腿褲子(尤其是去郊遊);

2.
盡量呆在有空調的封閉空間內;不要完全打開窗戶和門,安裝紗窗;

3.
定期(最少一星期一次)清理,翻新或扔掉任何盛水的容器,因為蚊子會在水邊產卵;

4.
使用正規品牌驅蚊劑,如果同時使用防晒霜,要先塗抹防晒霜後塗抹驅蚊劑。

另外,這裡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ZIKV流行的國家及地區,提醒大家謹慎出行↓

Source: WHO

References:

1. Ayres, Constancia FJ. "Identification of
Zika virus vector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trol."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6.3 (2016): 278-279.

2. Chastain, Mary (30 January 2016)."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Zika Virus Is a 『Pandemic』". Breitbart. Retrieved 13 February 2016.

3. Goldsmith, Cynthia (18 March
2005)."Zika
Vir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trieved 4 March 2016

4. Sirohi,
Devika, et al. "The 3.8 ? resolution cryo-EM structure of Zika
virus." Science 352.6284 (2016): 467-470.

補充靠譜的健康知識,了解前沿的醫療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ize健康(dizecare)


一、什麼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並通過蚊媒傳播的一種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於1947 年首次在烏干達從恆河猴體內被發現,2015 年5 月,巴西報告首例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2016 年1 月底,巴西等24 個美洲國家和地區報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時,歐洲、北美等地的多個國家報告發現輸入性病例,台灣也報告1 例來自泰國的輸入性病例。

寨卡病毒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呈球形,直徑約為40-70nm,有包膜。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個基因型,目前在南美地區流行的病毒為亞洲型。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詳,但黃病毒屬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熱,60℃30 分鐘可滅活,70%乙醇、1%次氯酸鈉、脂溶劑、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及紫外照射均可滅活。

二、其流行病學特徵是?

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是該病的可能傳染源。

傳播媒介:埃及伊蚊為寨卡病毒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非洲伊蚊、黃頭伊蚊等多種伊蚊屬蚊蟲也可能傳播該病毒。

傳播途徑:蚊媒傳播為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其次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包括母嬰傳播以及血液和性傳播。

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婦在內的各類人群對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過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對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潛伏期:目前該病的潛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資料提示可能為3~12天。

傳染期:患者的傳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產生病毒血症,並具備傳染性。

地區分布: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於美洲、非洲、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等國家和地區。至今我國大陸及港澳地區尚無寨卡病毒病病例的報道。

發病季節特點:發病季節與當地的媒介伊蚊季節消長有關,疫情高峰多出現在夏秋季。

三、臨床表現

臨床癥狀包括發熱、皮疹(多為斑丘疹)、關節痛、肌肉痛、結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後,約80%的人為隱性感染,僅有20%的人出現上述臨床癥狀,一般持續2-7天後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見。

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少數人出現神經系統和自身免疫系統併發症,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

四、診斷

診斷依據: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相關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

病例定義:

1. 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學史且有相應臨床表現。

(1)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4 天內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報告或流行地區旅行或居住。

(2)臨床表現:難以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發熱、皮疹、關節痛或結膜炎等。

2. 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體檢測陽性。

3.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經實驗室檢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寨卡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2)分離出寨卡病毒。

(3)恢復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體陽轉或者滴度較急性期呈4 倍以上升高,同時排除登革、乙腦等其他常見黃病毒感染。

五、鑒別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 主要與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進行鑒別診斷。

2. 其他:與微小病毒、風疹、麻疹、腸道病毒、立克次體病等相鑒別。

六、治療

寨卡病毒病通常癥狀較輕,不需要做出特別處理,以對症治療為主,酌情服用解熱鎮痛葯。在排除登革熱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

七、預防

目前尚無疫苗進行預防,最佳預防方式是防止蚊蟲叮咬。建議準備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謹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區。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重要事實

  • 寨卡病毒病由通過伊蚊傳播的一種病毒引起。
  • 患有寨卡病毒病的病人往往會出現輕微發熱、皮疹和結膜炎。這些癥狀通常持續2-7天。
  • 目前尚沒有特異性治療辦法或者疫苗。
  • 最佳預防方式就是採取保護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 據知該病毒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流行。

簡介

寨卡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蚊媒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通過叢林黃熱病監測網路在恆河猴中發現的。隨後於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的人類中間做出確認。已經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記錄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 類型:黃病毒
  • 媒介:伊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晚些時候/晚間咬人)
  • 宿主:不明

癥狀和體征

寨卡病毒病的潛伏期(從接觸到出現癥狀的時間)並不為人所知,但可能為幾天。疾病癥狀與諸如登革熱等其它蟲媒病毒感染類似,包括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這些癥狀往往較輕,持續2-7天。

2013年和2015年分別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巴西發生的大型疫情期間,國家衛生當局報告稱,寨卡病毒病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併發症。近期在巴西出現的疫情中,當地衛生當局發現在普通民眾中間發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東北部出生並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數量出現增多情況。對寨卡疫情開展調查的機構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寨卡病毒與小頭症之間存有關聯。然而,在解釋嬰兒小頭症與寨卡病毒之間的關係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調查。還在對其它可能病因開展調查。

傳播

寨卡病毒通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屬蚊蟲叮咬傳播到人,這主要涉及熱帶地區的埃及伊蚊。它與傳播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和黃熱病的蚊蟲相同。

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報告發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別在雅浦島和法屬波利尼西亞),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倫比亞)和非洲(維德角)報告發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個國家報告發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擴大之勢。

診斷

寨卡病毒通過聚合酶鏈反應方法和血樣病毒分離做出診斷。由於病毒與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和黃熱病等其它黃病毒會發生交叉反應,因此通過血清學方法做出診斷可能較為困難。

預防

蚊蟲及其滋生地對寨卡病毒感染帶來很大危險。預防和控制工作依賴於通過減少來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減少蚊蟲與人的接觸來降低蚊蟲數量。

要做到這一點可能就要使用驅蟲劑;穿戴可使儘可能多的身體部位得到覆蓋的衣服(最好是淺色衣服);採用紗網、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帳內睡覺。另外較為重要的是將水桶、花盆或者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實施排空、保持清潔或者加以覆蓋,從而去除可使蚊蟲滋生的地方。

應當特別關注那些可能不能對自身進行適當保護的人員並對其提供幫助,比如幼兒、患者或者老年人。

在疫情期間衛生當局可能會建議採取殺蟲劑噴洒方法。也可將世衛組織殺蟲劑評價方案推薦的殺蟲劑用作殺幼蟲劑,對相對大型水容器做出處理。

旅行者應當採取防止蚊蟲叮咬,對自身形成保護的基本防護措施。

治療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對溫和,不需要做出特別處理。寨卡病毒病患者應當充分休息,飲用足夠的液體並且利用常用藥來治療疼痛和發熱。如果癥狀加重,病人應當求醫並獲得醫囑。

目前尚沒有可用疫苗。

世衛組織的應對

世衛組織支持各國通過以下方式控制寨卡病毒病:

  • 強化監測;
  • 建設實驗室發現病毒的能力;
  • 與國家合作,消除蚊蟲;
  • 就寨卡病毒感染者的臨床保健與監測提出建議;
  • 確定對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併發症開展研究的重點領域並提供支持。

寨卡病毒病:常見問題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哪裡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現在蚊蟲數量較多的熱帶地區,已知該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流行。

寨卡病毒於1947年被發現,然而多年來僅在非洲和南亞地區發現過散在人間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記載的寨卡病毒病疫情發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來,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報告發生了相關病例和疫情。由於蚊蟲可以生活並且滋生的環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響出現擴大,因此可能會在全球發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人們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們會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後染上寨卡病毒——這一蚊蟲與傳播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和黃熱病的蚊子類型相同。

伊蚊如何繁殖?

只有雌蚊能叮咬;它們間歇性進食,喜歡叮咬多人。一旦雌蚊進食完畢,需休息3天,然後排卵。蚊卵在無水的情況下可存活長達1年。一旦有水,少量積水足以使蚊卵發育成幼蚊,然後變為成蚊。蚊子從該病毒的感染者那裡受到感染。

伊蚊能在哪裡生存?

有兩種伊蚊能傳播寨卡病毒。在大多數情況下,寨卡通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埃及伊蚊傳播。埃及伊蚊不會在較涼氣候中生存。白紋伊蚊也能傳播病毒。這種蚊子可以冬眠,並能在氣溫較涼地區生存。

伊蚊能從一國飛到另一國、從一個區域飛到另一區域嗎?

伊蚊是弱飛蟲;它飛的距離不超過400米。但它可能會偶然地被人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例如,在汽車後面行李箱以及植物中)。如果它能在目的地的溫度氣候下生存,理論上講或許能在那裡繁殖,並將寨卡病毒引入新的地區。

寨卡病毒病的癥狀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會引起輕微病症。人們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後幾天內會出現癥狀,多數寨卡病毒病病人會出現輕微發熱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還會出現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以及疲勞感。這些癥狀通常在2-7天後消失。

寨卡病毒的潛在併發症可能有哪些?

由於在2007年之前並沒有記錄發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對這一疾病併發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當時還同時出現了登革熱疫情,國家衛生當局在此期間報告稱,吉蘭–巴雷綜合征出現非正常上升。正在對這一影響開展回顧性調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髮揮的潛在作用。2015年當巴西首次出現寨卡病毒疫情時也同樣觀察到吉蘭–巴雷綜合征上升情況。

2015年,巴西當地衛生當局在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時間也觀察到出生時患有小頭症的嬰兒數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衛生當局和機構目前正在調查小頭症與寨卡病毒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然而,在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關聯之前需要進一步開展調查和研究。

格林-巴利綜合征是身體免疫系統侵襲部分中樞神經系統而出現的病情。它可由多種病毒引起,並可影響任何年齡的人。尚不了解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該綜合征。主要癥狀包括肌肉無力,胳膊和腿酸麻。如呼吸肌受到影響,則可發生嚴重併發症,需要住院治療。受格林-巴利綜合征影響的大多數人會痊癒,有些人可能會繼續感到身體無力等。

孕婦是否應當關注寨卡病毒?

衛生當局目前正在調查孕婦感染寨卡病毒與其嬰兒罹患小頭症之間可能存有的關聯。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婦或者計劃懷孕的婦女應當格外注意自我保護,防止蚊蟲叮咬。

如果已懷孕並且懷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時,就請你在懷孕期間去看醫生,並接受密切監測。

什麼是小頭症?

小頭症是嬰兒頭部出現非正常變小的一種罕見病。這是由於嬰兒在子宮或者在懷孕期間大腦發育異常造成的。患有小頭症的嬰兒和兒童通常會在生長過程中遇到大腦發育困難。

小頭症可由一系列環境和遺傳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綜合症;接觸藥物、酒精以及子宮內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懷孕期間出現風疹感染。

如何對寨卡病毒病進行治療?

寨卡病毒病的癥狀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燒藥物治療,且要休息並大量飲水。如果癥狀加重,病人應當求醫。目前尚沒有針對這一疾病的治癒辦法或者疫苗。

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診斷?

對大多數得到寨卡病毒病診斷的病人而言,這種診斷以病人癥狀和近期病史為基礎(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區旅行)。可通過血液檢測法做出實驗室確定診斷。

我應如何去做來保護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護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會保護人們免患寨卡病毒,也不會患上通過蚊媒傳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熱、基孔肯亞熱和黃熱病。

要做到這一點可能就要使用驅蟲劑;穿戴可使儘可能多的身體部位得到覆蓋的衣服(最好是淺色衣服);採用紗網、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帳內睡覺。另外較為重要的是將水桶、花盆或者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即使是少量水)的容器實施排空、保持清潔或者加以覆蓋,從而去除可使蚊蟲滋生的地方。

我是否應當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區旅行?

旅行者應當不斷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況。如存有疑慮,就請徵求當地衛生和旅行部門的意見。

要保護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個人都應當採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婦或者計劃懷孕的婦女應當遵循這一建議,當前往已經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區旅行時也可徵求當地衛生部門的意見。

根據現有證據,世衛組織並不建議在寨卡病毒病問題上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作為一項預防性措施,有些國家政府已根據自己對已有證據和當地危險因素的估計,對其本國民眾提出公共衛生和旅行建議。

厄爾尼諾現象能對寨卡有影響嗎?

埃及伊蚊在積水中產卵。嚴重的乾旱、洪水、暴雨和氣溫上升都是已知的厄爾尼諾現象(即太平洋熱帶中部到東部變暖)的效應。由於繁殖場所擴大和利於繁殖,預期蚊子可能會增多。可採取措施預防和減少厄爾尼諾現象對健康的影響,尤其通過減少傳播寨卡病毒的蚊群。世衛組織及其合作夥伴正在共同努力向各國衛生部提供以下支持:

  • 加強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防備和應對;
  • 加強任何有助於控制蚊群的行動,如針對主要的蚊蟲滋生點採取消除源頭措施,分送殺幼蚊劑(專門針對伊蚊的幼蚊期殺蟲劑),處理那些無法以其它任何方式(清洗、排空、覆蓋)解決的積水現場;
  • 加強病媒監測(例如,一個地區有多少繁殖地點,減少此類地點的百分比);以及
  • 監測對蚊群行動進行控制所產生的影響。

各家各戶也能幫助減少蚊群。應清空、清洗或覆蓋可盛裝即使是少量清水的容器,如桶、花盆、或用過的輪胎,使蚊子不能利用它們來進行繁殖(包括嚴重乾旱期間)。

我們對寨卡病毒的了解有哪些差距?

在我們對寨卡病毒病的了解方面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

  • 該病毒的流行病特徵,例如潛伏期、蚊子在傳播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該病毒在地域上的傳播。
  • 可開發的潛在的醫療防護措施(包括治療方法和疫苗)。
  • 寨卡病毒與登革熱等其它蟲媒病毒(由蚊子、扁虱和其它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如何相互作用。
  • 開發更有針對性的寨卡病毒實驗室診斷檢測工具,這能減少可能由於在檢測樣本中存在登革熱或其它病毒而發生的誤診。

世衛組織在做哪些工作?

世衛組織正在與各國共同致力於:

  • 通過召集專家和合作夥伴,界定並優先研究寨卡病毒病。
  • 增強對寨卡病毒和潛在併發症的監測。
  • 加強通報風險能力,以幫助各國履行其在《國際衛生條例》中作出的承諾。
  • 提供關於臨床管理、診斷和病媒控制的培訓,包括通過一些世衛組織合作中心來進行培訓。
  • 加強實驗室檢測該病毒的能力。
  • 支持衛生主管部門執行旨在減少伊蚊種群的病媒控制戰略,諸如提供殺幼蚊劑來處理不能以清洗、排空和覆蓋等其它方式解決的積水現場。
  • 與專家和其它衛生機構協作,制定關於臨床治療和隨訪寨卡病毒攜帶者的建議。


詳見知乎專欄——流行病觀察http://zhuanlan.zhihu.com/pandemic/20525034


最近剛剛寫了篇關於寨卡的文章,貼上來之前先簡單總結幾點唄~懶得看來龍去脈的同志們,可以只看這幾點~~

1. 對於普通人,寨卡病毒並不致死,主要癥狀只是皮疹,發熱,關節疼痛等,一般2~7天自己就可以痊癒了;而且只有2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會發生這個情況,另外80%完全沒感覺。

2. 那為啥恐怖?首先,最嚴重的應該就是新生兒小頭症了,所以最應該防備寨卡病毒的應該是准媽媽;而且,目前對於寨卡病毒,既沒有疫苗,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新生兒小頭症也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治療。

3. 寨卡病毒的主要媒介是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等,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廣東雷州半島以及雲南的西雙版納等;白紋伊蚊主要在河北、山西、陝西以南的廣大區域(大概就是黃河以南吧)。

4. 是不是只有孕婦需要注意?准爸爸和孕婦的家人呢?之前寨卡病毒被認為是蟲媒病毒,也就是無法通過人與人傳播的,但最近已經有發現性傳播和唾液傳播的疑似案例了,科學家們也在加緊研究,所以還是都注意為好啊。

---------------------------------------------我是接下來長篇大論的分界線-----------------------------------------------------

1.寨卡病毒是怎麼傳播的?

寨卡病毒屬於黃病毒的一種,是主要通過蚊蟲進行傳播的蟲媒病毒。主要的罪魁禍首是「斑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等,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花蚊子」。

在中國,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廣東雷州半島以及雲南的西雙版納等;白紋伊蚊主要在河北、山西、陝西以南的廣大區域。也就是說南方的小夥伴們,尤其是廣東海南的小夥伴們要格外注意咯!

而就在最近這兩天,在美國等地已經出現了性行為傳播寨卡病毒的現象。巴西政府健康調研所Fiocruz的研究顯示,已首次在病人唾液與尿液樣本中發現活著的寨卡病毒。所以這意味著,不排除寨卡病毒可以通過唾液或體液傳播的可能。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全力以赴的研究這種可能性。

寨卡病毒的高清寫真

2.寨卡病毒為什麼這麼恐怖?

讓我們先來看看寨卡病毒的潛伏期:

目前寨卡病毒的潛伏期不是特別確定,有資料顯示可能在3~12天左右;

再來看看它的癥狀

寨卡病毒的臨床癥狀包括發熱、皮疹、關節痛、肌肉痛、結膜炎等,而且80%的人是隱形感染(就是基本沒啥感覺),20%的人才會出現這些癥狀。一般2~7天後就能自愈了,也不太會發生重症、死亡的情況。

你是不是覺得,聽上去沒啥可怕的啊?那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和衛計委都把寨卡當作「高度警報」?!

1. 新生兒小頭症:前文說到,寨卡病毒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的嚴重缺陷,主要表現就是小頭症。所以准媽媽們要格外注意!

2.人們目前拿它沒辦法:目前,對寨卡病毒,沒有疫苗,只能使用保守治療,而對於新生兒小頭症目前除了觀察和手術輔助治療之外,更是沒有治癒的辦法

3. 蔓延迅速: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斑蚊是廣泛存在在全球各地的,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而且斑蚊特別喜歡人類生活的環境。這個原因也使得控制爆發的寨卡病毒難上加難。

3.如何預防寨卡病毒?

預防寨卡病毒,防蚊是關鍵!

以下內容來自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建議:How do I protect myself from mosquito bite?

1.隨身帶防蚊劑:如果在戶外,特別是夏天,最好要噴上防蚊液, 准媽媽和寶寶更要注意哦;

2.把自己蓋的嚴嚴實實的,比如像這樣:

額,開玩笑的啦,但盡量長衣長袖哦

3.夏天最好獃在有空調的地方,窗子也一定要裝紗窗。

預防寨卡病毒,謹慎出行很重要!

上文講到的爆發寨卡病毒的國家和地區,准媽媽們能不去就不去了唄。出行的時候盡量繞道這些地方哦。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轉載需求,需要聯繫公眾號啊嗚計劃(ID:joinawuplan)哦。


目前zika最肆虐的國家是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而我就在委內瑞拉。幸好自己沒有感染這個病毒,但身邊有同事感染了。

身邊第一例zika是在十二月初,一位外籍同事跟我說請假,說得了zika,需要回家休養。當時雖然當地新聞已經報道了一些病例,但是第一次看到身邊的人得病,還是覺得有點害怕。這位同事面色憔悴,嘴唇乾燥,看起來完全無精打采。

第二例是外籍司機,他平日是很勤快工作的人,幾乎不請假不早退。當天他說要提前回家,說關節骨頭疼得要炸開了,手腳脹痛,手指頭痛得都沒法握住方向盤了。

第三例是另外一個外籍工程師,身體瘦弱,身材不高。染了zika的他燒了兩天,也卧床休息了兩天。

最後終於是輪到中國同事了。六天之前的事情,有兩位中國同事起床之後發現自己胳膊上全是紅點點,不癢不痛,去醫院檢查後確診zika。打了點滴開了葯,當天有所好轉。第二天,可是發燒,頭痛,吃了葯之後稍微好點。第三天葯吃完了,但是藥店沒有葯了,他倆隨即開始惡化,主要是骨頭疼,全身疼。奔波了一中午買到葯吃了之後才緩解。

zika病人吃的葯沒什麼特別,就是退燒和皮膚過敏的葯,原本是藥店里最普通的葯。可是,委內瑞拉這個國家物資短缺,藥物也一樣。zika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可怕的是買不到藥品。

各種傳染疾病之所以總是在發展中國家或者貧窮國家興起,是因為,一方面,衛生條件差,病毒傳播載體多,就比如說zika通過蚊蟲傳播,如果國家能夠有能力大力消滅蚊蟲,也許傳播力度就沒那麼大了;另一方面,醫學條件差,就像委內瑞拉一樣買不到葯,那你能怎麼辦?


為什麼我想起了瘟疫公司。。「一種新型的小型輕微疾病正在傳播,專家稱這會令人不快但是沒有威脅....?」


寨卡來襲——小頭畸形正流行,奧運旅遊需謹慎

2016-01-23 梵高的果凍 神經感染和腦脊液

不是說頭顱大小是由遺傳傾向的嗎,那麼大頭兒子為什麼會有一個小頭爸爸?終於有答案了,原來病毒感染也能影響頭顱大小。沒錯,最近的研究發現,黃病毒屬的寨卡病毒可以通過母親胎盤感染胎兒,最終引起新生兒的小頭畸形。這是寨卡病毒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在埃博拉又一次爆發,我們還不能完全將其控制之際,各國的疾控組織又面臨新的挑戰。元旦剛過,中國台灣報道了一例由泰國入境的患者被檢出寨卡病毒。而美國夏威夷州則在不久之前剛報道了美國本土第一例由於感染寨卡病毒引起的新生小頭畸形,患兒的母親在2015年5月居住在巴西時曾感染寨卡病毒。因此美國CDC對14個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的國家和地區發出了旅遊警告,其中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巴拿馬、巴拉圭、蘇利南、委內瑞拉和波多黎各。

寨卡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可以通過伊蚊傳播給人類。和黃病毒科內的其它病毒一樣,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體的蛋白衣殼,為正鏈RNA病毒。首先在1947年從烏干達森林獼猴體內分離出來,1952年在烏干達與坦尚尼亞發現人類病例,後來在亞洲和非洲經常有散發的寨卡病毒感染報道,早期認為寨卡病毒可以引起與登革熱相似的寨卡熱,包括發熱、紅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等。

從2007年4月,非洲和亞洲以外的西太平洋島國加羅林群島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發生一次寨卡病毒的小爆發,此後,寨卡病毒感染的地區日益增加。自2007年起,美國也有接近30例寨卡病毒報告,甚至有一例為美國的物學家布萊恩?佛伊在西非塞內加爾工作期間感染寨卡病毒,回美國後1周,佛伊的妻子也出現寨卡熱,最終不但確診,而且考慮是通過性傳播。這成為第一個被發現可以通過性傳播的蟲媒病毒。

在2014年,在南美也發現了寨卡病毒,而最終在2014年到2015年其間,巴西的塞卡病毒案例數量呈指數式增長,而且同時期新生兒小頭畸形激增,2015年11月27日,巴西小頭畸形病例從11月20日的399例增加到739例;2015年12月5日小頭畸形病例增加到1761例,死亡19例;2016年1月4日,小頭畸形病例增加到3174例,死亡38例。目前,已經明確巴西爆發的新生兒小頭畸形,是寨卡病毒通過胎盤感染了懷孕的胎兒[Zika?and microcephaly: causation, correlation, or coincidence?Tetro JA.Microbes Infect. 2016 Jan 13. pii: S1286-4579(16)00008-3.]

但是目前為止,寨卡引起神經系統損傷的機理還不清楚,因此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預防和治療寨卡感染的胎兒,只能通過加強孕期B超排查小頭畸形的產生。而鑒於目前寨卡病毒在巴西的肆虐,已經有專家建議流行區域的夫妻兩年內不要懷孕生孩子。[Jamaica advises women to avoid pregnancy as Zika virus approaches.Dyer O.BMJ. 2016 Jan 21;352:i383.]

那麼為什麼巴西會在2014年開始出現寨卡病毒的爆發呢?初步的研究認為,可能和2014年巴西舉行世界盃前後,來自亞洲和非洲的旅行人數明顯增多,其中激增的無癥狀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導致當地蚊子的寨卡病毒載量增加,進而引起寨卡病毒的大流行。那麼在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即將召開之際,如何防範寨卡病毒的國際傳播已經迫在眉睫!!![Entry routes for Zika virus in Brazil after 2014 world cup: New possibilities.Travel Med Infect Dis. 2015 Nov 14. pii: S1477-8939(15)00173-8]


昨天去學校聽了一個關於Zika的講座,補充幾點最新研究進展(截至2016年3月初)以及其他回答里沒提到的:

  1. 傳播方式:已有病例證明Zika可以在人類之間通過性行為傳播(Zika virus: sexual transmission more common than thought),但主要傳播方式依然是蚊子叮咬。
  2. 殘留病毒:發病一星期左右可自愈,但現在還無法確定病癒後病毒在精液等體液中會殘留多久,也無法確定對生殖有無長期影響。所以近期除了孕婦,有懷孕意向的夫婦也不建議去Zika高發區。
  3. 檢測:無論是患病者,沒有發病的攜帶者,還是剛剛痊癒的病人,都可以通過檢測體內抗體的方法查出是否被傳染過Zika病毒。抗體一旦生成,會在體內存留30天。
  4. 宿主:一篇即將發表的論文顯示,人類神經前體細胞(Neural stem cell)是Zika病毒的宿主。這是胚胎髮育過程中腦部的細胞,它極易被Zika病毒侵入並在裡邊繁殖。被侵入的細胞自身的繁殖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Zika病毒極有可能由孕婦傳給胎兒並直接導致小頭症。
  5. 小頭嬰兒:自2015年10月Zika疫情在巴西爆發以來,巴西已有5900例小頭嬰兒,此前每年不超過200例。但由於造成嬰兒小頭的原因不止Zika一個,診斷要花時間,這五千多例中有多少是Zika導致的還不明了,甚至有多少誤報或者漏報也很難估計。小頭嬰兒並不都患有小頭症。在已經確診641個小頭症中,82例(12.8%)已確認是由Zika導致。
  6. 滅蚊:滅蚊很重要,尤其是消滅入侵物種。Zika病毒已經開始由最初的幾種蚊子蔓延至其他蚊子,這些原本純良的蚊子在叮咬了攜帶Zika病毒的人之後也會被傳染,然後通過交配繁衍在自己的種群內進一步散播病毒。全球變暖導致各種蚊子的棲息區逐漸向寒冷地帶擴散,不同種群間的交叉增多,加劇了Zika的跨蚊種傳播。如果中國本土的蚊子也大量感染,夏天一來後果將難以想像。下圖(Transmission)說明了黃熱病毒是怎樣在猴,蚊,人之間傳播的。Zika作為同一類的病毒,擴散方式幾乎一模一樣。

  7. 基因工程:人工噴霧滅蚊是比較低效的方式,但能讓人看見,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更高效的方法是用基因工程,通過釋放植入絕育基因等基因的蚊子,在一定區域內一滅一個種。(種族滅絕這種事人類簡直不能擅長更多)懾於Zika的威脅,基因工程滅蚊已獲得FDA的支持。(nytimes.com 的頁面)幾年前某拉美國家做過基因工程滅蚊試驗,滅族率80-90%
  8. 疫苗:法國製藥巨頭Sanofi於2月宣布開始研發Zika疫苗,(sanofipasteur.com 的頁面)但疫苗的研發,生產,審批周期相當漫長,短時間內是沒指望的了。

以上信息除鏈接外全部來源於Public Lecture: The Science Behind the Zika Virus. 如有錯誤,請予以指正。


最新進展: Zika已被發現可能通過唾液傳染,接吻可能也是傳播途徑,另國際衛生官員確認Zika可直接致命(哥倫比亞已有三例),並已傳播至美國乃至歐洲:

2月3日: 美國確認Zika可以通過性傳播,使Zika的傳播途徑擴展許多。

---------------------原文分割線---------------------------潛水很久,第一次回答,不周之處請海涵!

今天自己公眾號正好發了一篇相關文章,上知乎看到首頁推,就壯起膽回答一次:

過去一周全球大事紀中最轟動的除了日本「負利率」外,當屬在美洲肆虐的Zika病毒,該病毒嚴重程度令巴西政府警告全國適齡女性避免懷孕。雖然生物學不是我的專業,但也持續關注了一周。切莫把疾病問題不當經濟問題,不展開說製藥業,單就SARS幫助了阿里巴巴的崛起這個例子就可見其效力。因此,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我所掌握的「關於Zika的一切」。

大家都還記得「除四害」運動吧,不記得的應還記得這個口號吧。話說這「四害」不是一般的強,作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蒼蠅、蚊蟲、老鼠、蟑螂這四害比人類歷史久遠多了,考古學已在白堊紀、侏羅紀乃至泥盆紀找到了它們的身影,可見其生存和進化能力的駭人程度。

名詞解釋:地球公民,指地球上的一切居民。由於我們都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一切眾生都是地球的公民。它包含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體,溫血或冷血動物,哺乳動物,脊椎動物或非脊椎動物,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人類。因此,人類並不是這個星球上的唯一物種,成千上百萬的其它生物和人類一樣,共同演化,共同生活在這星球上。

這次事件的主角是蚊蟲,每年夏天都與我們同呼吸共進餐的「夥伴」。Zika病毒,正是通過蚊蟲傳播,並已蔓延至美洲的22個國家和地區,令當地孕婦極度恐慌。

Zika(國內翻譯為「寨卡」)病毒目前尚無任何治療方法,而其疫苗預計無法在未來十年內問世。Zika的首次發現時間為1947年,地點:烏干達(東非),攜帶體:猴子。在本次大規模爆發前,Zika病毒被普遍認為對人類的危害可能僅比發燒和皮疹的癥狀稍微嚴重一些,因此並未作為科學家的重點研究對象。這次的爆發確實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

Zika病毒的主要受害者為孕婦腹中即將出生的嬰兒。從去年10月至今,巴西已發現超過4000例先天小頭畸形(Microcephaly)患兒,而該國此前每年的先天小頭畸形患兒少於200例。目前第二高發的國家是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政府建議婦女至少等待6至8個月再考慮懷孕。牙買加雖然尚未發現病患,但其政府仍提出了類似的建議。薩爾瓦多政府甚至建議婦女在2018年前不要考慮懷孕。巴拿馬政府則警告感染率較高的土著地區婦女避免懷孕。

(左圖為先天小頭畸形兒的腦周尺寸,右圖為正常嬰兒的腦周尺寸)

先天小頭畸形兒的大腦一般受損,有嚴重的學習困難,易發癲癇,肢體難以協調等問題,甚至可能過早失去生命。科學家目前正試圖確認Zika和先天小頭畸形兒之間的關聯性究竟有多強。一些人甚至懷疑病毒也可能對受感染的成年人的神經和免疫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蚊蟲叮咬是Zika病毒傳播的主要(可能是唯一)途徑,當蚊蟲叮咬已感染病毒者後再次叮咬別人,被叮咬者就可能感染Zika病毒。此外,蚊蟲作為病毒傳播小能手還是登革熱、西尼羅病毒、瘧疾、黃熱病等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既然蚊蟲是罪魁禍首,滅殺蚊蟲就成了當務之急,人類也可能第一次掀起全球範圍的滅殺蚊蟲行動,當然,美洲將會是第一戰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美洲區分部已在呼籲各國全力滅蚊。

一些創新的滅蚊方法也在研究中,例如通過改變基因使蚊蟲絕育等方法尚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科研才能全面推廣,但目前在巴西小部分地區的實驗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我們希望這場與蚊蟲的戰爭能在中國進入夏季前結束戰鬥並以人類獲勝告終,但也不要輕視這個比人類歷史更久遠的敵人,隨時做好應戰的準備。我也將持續關注Zika病毒在全球蔓延的進展,隨時與大家更新情況。

如果您對時事述評感興趣,歡迎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西格瑪視角(sigmaoutlook)


寨卡病毒肆虐美洲,全球已有至少24個國家出現病例,中南美及加勒比海大片地區淪陷,今年八月份即將舉辦奧運的巴西成為重災區。由於該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為伊蚊叮咬,日報提醒同學們,近期出行計劃中如果不能避免要進入相關地區,則千萬注意第一要緊事就是防蚊,絕不是兒戲。

1月28號本周四,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發表講話稱,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在美洲「爆炸性傳播」,警報級別極高。WHO日內瓦總部將於當地時間2月1號下周一召開緊急會議,以確定疫情爆發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Public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發表針對寨卡病毒的講話

什麼是寨卡病毒?癥狀與危害 診斷與治療

據WHO描述,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種熱帶蚊媒病毒,在非洲和亞太地區較廣泛傳播,新近也出現在西半球。這種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Aedes mosquitoes)傳播,與登革熱、黃熱病及西尼羅河病毒都有關聯。

儘管早在1947年,該病毒就首次被發現於烏干達寨卡森林的恆河猴之中了;隨後在1952年,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發現人類感染寨卡病毒;2007年,該病毒開始傳播到太平洋地區;直到2015年5月,巴西出現病例,寨卡病毒首次登陸西半球。紐約時報指出,由於西半球(從前)少有人染病,人體相對缺乏抵抗寨卡病毒的免疫機制,因此該病毒傳播迅速,美洲熱帶區域上百萬人感染。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傳染病不會帶來明顯癥狀或持續疼痛,也沒有明確的潛伏期,很可能是數天。人被感染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後,幾天內可能出現的癥狀與其他蟲媒病毒如登革熱類似,包括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癥狀通常相對輕微溫和,持續時間為兩天至一個禮拜,不需要做出特別處理,只需服用普通止痛退燒藥物,注意休息和大量飲水即可,嚴重者需就醫。

據ABC NEWS報道,一名休斯頓婦女Lizzie Morales曾描述自己去薩爾瓦多旅遊過聖誕時不幸染上寨卡的痛苦經歷:整整一個禮拜無比疲憊、噁心、渾身大片大片起疹子。「你根本沒力氣也沒精神坐著,只想躺倒睡覺。」Morales說道,「平安夜,我在狂抓,我的胸前,甚至嘴唇、眼睛、耳朵上全是腫塊。」(Holy。。。太有畫面感了想想就要癢得抓狂了。。。記一次終身難忘的平安夜。。。)

正如美國婦產科學院免疫專家工作組主席 Laura Riley所感慨:「對那些可能已經感染的人來說,最糟糕的事是我們什麼也做不了。我們正在對抗和研究的是一種令我們完全無計可施的東西。除了別被蚊子咬到之外,沒有治療方法,也沒有預防手段。」醫院通常憑患者的癥狀和近期經歷如被蚊蟲叮咬或到過寨卡病毒發生地區來診斷是否感染了病毒,也可以通過驗血確診,並且血液或組織樣本需要在感染第一周被採集化驗。然而,目前並沒有專門針對寨卡病毒的可行治療方法或疫苗。相關疫苗的開發工作已經開始,通常一種疫苗的研製試驗需要耗時數年,耗資數百萬美元。目前最好的保護預防措施就是避免蚊蟲叮咬。(所以說查出來確定了是寨卡也是然並卵,不要染上這病才是真的!)

正因為寨卡病毒在2007年之前並沒有過大規模爆發,我們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有哪些潛在的併發症。2013-2014年間,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首次爆發寨卡病毒,同時爆發的還有登革熱,而當時國家衛生局報告稱格林-巴利綜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出現異常增多。無獨有偶,2015年巴西首次爆發寨卡病毒時,也出現了格林-巴利綜合征增多的相似狀況。格林-巴利綜合征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攻擊部分神經系統,主要癥狀為肌肉無力、四肢麻痹,且患者不分年齡。導致這一綜合征的諸多潛在因素仍在調查中,很可能包括各種病毒。

最值得重視的是,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新生兒畸形及神經系統綜合征,因此目前關於該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懷孕期間感染的女性和染病後出現麻痹癥狀的人群身上。

Gleyse Kelly da Silva懷抱她出生於巴西東北部患有小頭症的女兒Maria Giovanna,這種病被認為與寨卡病毒有關。

寨卡病毒或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症 美國四名孕婦已感染病毒

衛生部門還在調查研究小頭症和寨卡病毒及其他病毒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也許會發現它並不是主要病因,儘管目前很多狀況和證據讓很多人相信寨卡正是罪魁禍首之一。

巴西東北部Oswaldo Cruz醫院裡,一位父親正在親吻他疑似受寨卡病毒感染而身患小頭症的兒子。

小頭畸形是嬰兒頭部異常小的一種罕見病症,是嬰兒在子宮中或嬰兒期大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小頭症患兒在成長過程中大腦發育可能會出現障礙,但結果也因人而異。根據全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兒科遺傳專家和科技總監Dr. Constantine Stratakis的數據,約15%的案例中,小頭症只是腦袋較小,對嬰兒並沒有其他什麼影響。但在餘下的案例中,小頭畸形患兒的大腦在孕期就不曾發育完好,或是在出生頭幾年內會停止生長。這些孩子將會經歷一系列問題,比如發育遲滯、智力障礙或是聽力喪失。

小頭症與寨卡病毒一樣無法醫治。西雅圖兒童醫院專攻大腦畸形的神經學專家Dr. Hannah M. Tully說:「這種病沒辦法根治,只能採取一些療法應對接下來出現的狀況。」小頭症受環境因素和基因遺傳影響很大,孕婦在孕期抽煙喝酒吸毒也可能導致嬰兒小頭畸形。專家目前不能完全確定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是怎麼產生的,該不該怪罪於寨卡病毒。

2015年10月在巴西北部發現的一例小頭症嬰兒病例可以說是首例可能由寨卡病毒引發的小頭症。小頭症在巴西的普遍程度尚不明了。巴西每年新生嬰兒300萬,通常會爆出有約150例小頭症。每當出現健康危機,小頭症的病例也會隨之增多。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大爆發時期,當地衛生局也觀察到新生兒小頭症數量上升。針對寨卡與小頭症的關聯性,巴西衛生部門日前對4180個小頭症疑似病例進行了排查,結果表明,其中只有270個能確診為小頭症,其中6名嬰兒確認感染了寨卡病毒,包括2名死嬰和3名很快夭折的嬰兒,只有1名嬰兒還活著。雖然檢測結果比預想中要樂觀,但多名醫學專家認為不能對寨卡的影響掉以輕心。有專家認為,目前巴西的檢測手段相對落後,只能在病毒導致嚴重癥狀時檢測才出來,可能導致結果不準確。

巴西東北部Oswaldo Cruz醫院裡只有兩個月大的小頭症患兒。

除拉美之外,美國的形勢也日益嚴峻。當地時間1月16號,夏威夷出現美國第一例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後生下「小頭症」嬰兒的病例,該名孕婦此前曾到拉美旅行。26號本周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召開緊急會議,敦促相關部門研究確診、預防和治療寨卡病毒的方法。截至28號,美國疾病管控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已確診近20名寨卡感染病例。

而截止到東部時間29號晚10點40左右,據ABC NEWS報道,美國境內已有36人確診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4名孕婦——伊利諾伊州兩名,DC和紐約各一名。CDC稱感染者遍布美國11個州和首都DC。據衛生部門官員稱,所有患者都是在回國前於美國境外感染的病毒。

孕婦與育齡女性的自我保護:不去發病區域+防蚊+避孕

孕婦該不該注意寨卡病毒?孕婦近期如果去過病毒傳播國該怎麼辦?育齡但沒有懷孕計劃的女性能去那些國家嗎?現在懷孕了,但不是在去那些地方期間懷上的,這樣有風險嗎?孕期感染寨卡問題大嗎?種種問題關乎女性、孕婦與新生兒的安全健康,我們應該心中有數。

WHO官方Twitter截圖,評論回復中有人說(不去巴西旅遊)不只是「自我保護」,也是制止「潛在的病毒傳播」,「你也許不會有事,但其他人未必」。

就已知情況來看,孕婦或是備孕的育齡女性應當格外謹慎小心,自我保護,避免蚊蟲叮咬染病。然而誰也沒法保證自己絕對不會被蚊子咬,因此CDC建議孕婦不要去主要位於加勒比和中南美地區的約24處有寨卡病毒傳播的地點,有懷孕計劃者應在出發去諮詢醫生。

而專家表示,如果只是之前去過病毒傳播地區,現在懷孕了並沒有多大風險。寨卡病毒似乎不會在人體內一直存活,而患者痊癒後會對該病毒免疫。麻省綜合醫院高風險受孕和傳染性疾病專家Dr. Laura E. Riley說:「迄今為止,我們認為,如果你是在孕前去的,風險非常非常低。如果你是回到美國後懷孕的我會不擔心。」

但如果是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那麼越早越危險。最危險的時間是懷孕頭三個月——有的孕婦還沒意識到自己懷孕了。而專家也尚不知曉這種病毒是如何進入胚胎並破壞胎兒大腦發育的。

最後,是Dr. Riley針對所有育齡女性關於避孕和意外懷孕的提(警)醒(告):去旅遊可以,除非你嚴格做好避孕。Dr. Riley指出,一半的懷孕都是意外發生的。如果你打算去一個有寨卡傳播的國家旅遊,那就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確保你不會懷孕。因為一旦在這樣的旅途中懷孕,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驗血,每月一次的超聲波檢查,以及很多很多的焦慮感。「為什麼要把自己置於那樣的境地呢?」Dr. Riley說道,「生活中要操心的事以及夠多了,我可不會給自己再加這麼一條。」

美國人類感染與免疫中心主管Scott Weaver教授也說:「如果我有一個處於生育年齡的女兒,而她又打算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去加勒比海地區度假,那我一定會強烈阻止她在這種風口浪尖上到那個地方去。」

(果然no zuo no die,還是乖乖地不要冒險去喂蚊子了吧。。)

另外,儘管目前普遍認為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唯一的傳播方式,但也曾有一起病例報告為很可能由血液傳播導致的寨卡,另一起為性行為傳播。該病毒曾有一次被發現於精液中。

受影響的國家與地區 快來check一下有沒有你們要去的地方

2015年以前,寨卡病毒曾出現於非洲地區、東南亞和一些太平洋島嶼。2015年5月,泛美健康組織(the Pan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PAHO)發布了巴西確診的第一起寨卡病例。在歐洲,繼英國、丹麥、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後,葡萄牙和芬蘭也於近日確診了數宗寨卡病例。目前,該病毒在多國出現並且還會繼續傳播,很難斷定隨時間推進寨卡病毒會是怎樣的擴散狀況。

美國本土沒有出現本地傳播的寨卡病例報告,但病例存在於返美旅客之中(輸入性)。CDC的報告還說,美國在加勒比海的自治地波多黎各(沒錯就是你們一放假就能在朋友圈看到的旅遊必去勝地之波多黎各)出現本地傳播的寨卡病毒!近期往返美國的旅客中,寨卡病例很可能還會增多,而這些輸入性病例可能會造成該病毒在美國的本地傳播。


好激動!總於有個能答的了!可是是別的老師分享給我看的,大家也了解一下吧! 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ExMzE5NA==mid=402047223idx=1sn=f4842fa19598abcbf1dc8e51e23387a8scene=2srcid=0131SsVHnanboRiYFaDxbjO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是北京地壇醫院的王凌航教授講的啊!


1947年,科學家在烏干達寨卡森林捕獲的獼猴體內首次發現寨卡病毒(Zika)。次年,科學家在同一片森林裡的蚊子體內再次發現該病毒。

4年後,也就是1952年,在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和烏干達,寨卡病毒首次在人體內發現。

200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太平洋地區出現。在雅浦島(Yap)上,有185名疑似病例。而在這之前,寨卡病毒有記錄的病例僅有14個。

2015年3月2日,巴西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其東北省份出現疾病,使人發生皮疹。但這些病人沒有進行寨卡病毒檢測,因為人們沒有把寨卡病毒看做是患病原因。到2016年2月份的時候,巴西政府估計寨卡病例已經高達50萬~150萬。目前已經有40多個國家報告發現寨卡疫情,中國目前已經出現病例。

寨卡病毒的傳播是通過蚊子叮咬。蚊子吸食病人的血液再去叮咬其他人,使這種疾病傳播開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寨卡病毒可以通過人和人的結束傳播。

如果孕婦感染了寨卡病毒,疾病會傳染給未出生的孩子。

雖然這種疾病傳染很快,但是5個人當中只有1人個會患病。

癥狀一般在2天至7天就會消失,而且常常被誤診為普通的疼痛或是發燒。患者一般可以幾天內自愈,重症患者非常罕見,寨卡病毒的發病癥狀一般較為輕微,包括:

寨卡病毒真正可怕的是它可能會導致頭小畸型症。病毒流行地區,頭小畸形症的病例明顯增加,二者的關係還在進一步研究中。患有頭小畸型症的孩子出生時頭就很小,大腦發育受到影響會導致終生的發育殘疾。

目前,科學家正在孕婦中調查寨卡病毒與頭小畸型症的聯繫。防止蚊子叮咬有以下幾個建議:

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以對抗寨卡病毒,最主要的預防方法就是防止蚊子叮咬。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起草一個5千6百萬美元的戰略應對計劃,來監測寨卡病毒、控制蚊子數量以及支持疫苗研究。


祈禱自己不要中招,身邊無論中國工人還是老外司機都有中招的,和去年的基孔肯亞熱病毒差不多,都是南美的蚊子太厲害了,不過話說一周後就會自然痊癒。


最近剛聽說過,蚊疫賽卡病毒,顧名思義,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如果孕婦或者備孕婦女感染,孩子可能會出現畸形的情況,因為會干擾胎兒的神經系統。此種病毒感染,反應相對溫和,一般會出現皮疹、肌肉酸疼、發熱、結膜炎等,目前沒有疫苗或者其他治療手段,避免蚊蟲叮咬是唯一的防範措施。


來看看寨卡病毒到底是怎嘛回事

中文譯文:

寨卡病毒病本來是個不起眼的疾病,直到最近,寨卡病毒疫情爆炸性地蔓延開來,尤其是在美洲地區,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寨卡病毒為一種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瑪格麗特·陳說:截止到2016年底,寨卡病毒感染者人數可達到四百萬人,寨卡病毒已經從一種溫和的威脅發展到令人擔憂的地步。雖然早在70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寨卡病毒,但是我們也僅僅是由於其與先天畸形和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的緊密聯繫視其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威脅。

寨卡病毒在美洲大陸的突然爆發,使得不少政府不得不胡亂爭先尋找阻止病毒傳播的方法,很多人想知道他們怎麼做才能避免感染病毒。下面簡要回答一些關於寨卡病毒的至關重要且最讓人擔心的問題:

寨卡病毒從哪來?

寨卡病毒是一種和登革熱病毒,西尼羅河病毒和日本腦炎(乙型腦炎)相關的黃熱病毒。1947年,人們第一次在烏干達寨卡森林的一隻猴子身上發現這種病毒,於是以森林的名字將病毒命名為寨卡病毒。它一開始只在非洲傳播,在差不多50年前傳播到了亞洲,但是幾十年來,只有零星的病例報告。

記錄在案的寨卡病毒第一次爆發是在2007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之後,由於當地居民缺乏免疫力,病毒蔓延到了其他的南太平洋島嶼上。2015年5月,病毒第一次在巴西出現,疫情很快席捲整個巴西,並擴散到全美洲其他21個國家和地區。

它是如何傳播的?

寨卡病毒是通過感染了病毒的伊蚊傳播,比如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也被稱為亞洲虎蚊。這兩種蚊子分別在非洲和亞洲生存,但是它們現在在世界各地氣候溫暖潮濕的地方都很常見。它們生活在城市地區的建築物里,通常在白天活動,早晨和傍晚則是蚊子叮咬高峰期。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調查,病毒可以由懷孕的母親在妊娠期和分娩時傳染給嬰兒,雖然還不確定這種情況發生得有多頻繁。它也疑似可通過血液傳播和性傳播。據報道,正是性傳播造成了美國的第一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癥狀有哪些?

根據CDC,在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中,五個人中只有一個會生病,而即使患病,臨床癥狀也很輕微。最常見的癥狀包括低燒、皮疹、關節痛、頭痛、眼結膜炎。寨卡病毒的潛伏期通常是兩到七天,這意味著在被攜帶病毒的蚊蟲叮咬以後,一周以內就會有癥狀。

被感染以後住院是很少見的,WHO說沒有與寨卡病毒相關的死亡病例上報,但是病毒還是會以其他方式給人的生命帶來威脅,它與吉蘭- 巴雷綜合征有很大聯繫,比如說免疫系統紊亂會導致癱瘓,由於病毒不易被發現,病毒感染很容易被漏診或誤診。

它是怎麼影響嬰兒的?

自從2015年寨卡病毒蔓延到巴西後,醫生開始注意到小頭畸形的病患數量的上漲——一種腦袋偏小和大腦發育不全的先天畸形。一般巴西每年都會有150例小頭畸形的病例上報,但從2015至今巴西全國現在已有近4000個病例——是正常數量的20倍。直到10月份,小頭畸形和寨卡病毒之間的聯繫才被廣泛報道,之後,小頭畸形使寨卡病毒變得像絕症一樣可怕。

但小頭畸形與病毒的聯繫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科學家也無法確定是不是寨卡病毒導致了小頭畸形。在一些情況下,這波嬰兒畸形潮簡直驚人,但是導致畸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遺傳、生活環境或感染。

這個因果關係受到了「強烈質疑」,陳說,有部分原因是調查表明病毒可以穿過胎盤屏障進入羊水,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寨卡病毒就是致畸的罪魁禍首。

如果寨卡病毒和小頭畸形有關係,為什麼它在非洲和亞洲沒有及早得到注意?這仍然有點令人費解,不過可能是因為亞洲和非洲的人民比美洲的有更強的免疫力,而寨卡病毒是首次在美洲出現,所以美洲人民免疫力不高。另外,考慮到寨卡病毒相對溫和,比起其他蟲媒疾病人們對它還是有點掉以輕心。

哪些國家受到威脅?

寨卡病毒可能會席捲整個美洲,除了加拿大和智利,這兩個國家的氣候不適合埃及伊蚊生存。根據CDC的統計,寨卡病毒在下列國家十分猖獗。

巴貝多

玻利維亞

巴西

維德角

哥倫比亞

多米尼克共和國

厄瓜多

薩爾瓦多

法屬蓋亞那

瓜德羅普

瓜地馬拉

蓋亞那

海地

宏都拉斯

馬提尼克

墨西哥

巴拿馬

巴拉圭

波多黎各

聖馬丁

薩摩亞

蘇利南

美屬維爾京群島

委內瑞拉

考慮到寨卡病毒對於未出生嬰兒的潛在風險,CDC建議所有孕婦:「盡量推遲到寨卡病毒疫情嚴重地區的旅行。如果你必須去那些地區,先諮詢一下醫生並謹遵醫囑,避免蚊蟲叮咬。」

有預防疫苗或者治療方法嗎?

答案是:並沒有。對於寨卡病毒,既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而且CDC並不提倡任何特殊的抗病毒療法。目前,醫生只能提供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患者應該多休息,多喝水,如果有疼痛或發熱的情況,服用退熱凈(一種替代阿司匹林的解熱鎮痛葯),但是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有沒有診斷是否感染病毒的檢測方法呢?

CDC表示:目前市面上並沒有診斷檢測方法,由於寨卡病毒與登革熱和黃熱病毒是近親,這導致寨卡病毒容易與在那些病毒抗體測試中出現交叉反應。有條件做這種測試的有CDC蟲媒病毒診斷實驗室,以及極少數幾個州衛生部門。

如果一個孕婦可能已經暴露在了寨卡病毒之中,她該怎麼辦呢?

CDC在1月19日發布了這種情況的臨時指導方針,雖然目前它跟許多機構建議的差不多,但是隨著參考信息的增多,方針很可能會變。

CDC說,醫生應該詢問所有孕婦最近的旅行,並且,凡是發現有兩個及以上寨卡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或者超聲波掃描顯示有小頭畸形的徵兆,或者兩周之內去寨卡病毒疫區旅行的孕婦都應該進行寨卡病毒檢測。(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的癥狀,但目前還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胎兒是否有感染病毒的風險。)

根據指導意見,有實驗室證據證明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應該定期做超聲波檢查,以掌控胎兒的發育與骨骼情況。最好有母嬰用藥的指導,或者經常諮詢擅長孕期保健的傳染病專家。我們正在努力開發更好的寨卡病毒檢測方法,並為加強州衛生部門的寨卡病毒測試條件。

如果是去寨卡病毒疫區的國家旅行回來後才受孕的該怎麼辦?

這個目前也尚未可知,但是據CDC說,寨卡病毒在人體內一般只會停留幾天,不會超過一周。可以設想,病毒從血液中被清除出去了,病毒自然就不會感染嬰兒。。這個機構分析病毒會不會影響懷孕時說。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寨卡病毒感染會在未來的妊娠中導致胎兒先天缺陷。不過,近期感染過寨卡病毒的婦女在痊癒之後,就考慮是否生孩子的問題上,還是應該諮詢一下醫療機構。

氣候變化是造成病毒傳播的因素嗎?

像天氣一樣,我們很難把任何特殊疾病的爆發和廣泛的氣候趨勢聯繫起來。但是隨著風暴和乾旱的發生,預計氣候變化給蚊子的繁殖和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從而有利於像寨卡病毒這樣的蟲媒疾病散播。

氣候變化可能不是導致寨卡病毒到達美洲的罪魁禍首,但是擴散到蚊蟲肆虐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疫情就會隨之加重。所有的蚊媒病只有依賴蚊子才能傳播,所以影響蚊子數量的因素,也會影響疾病的傳播。比如,給定地區的人口密度、降雨量及夏季的長短。氣溫上升,蚊子的繁殖期也會延長,氣候溫暖潮濕會加速蚊子的成熟與繁殖。

正如華盛頓郵報記者查爾斯哈維的報道,氣候和蚊蟲傳播疾病之間的關係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氣候變暖,會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亞利桑那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海蒂·布朗告訴哈維,人們可能早點出門,也可能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出門。有的人在室外工作,有的人則是室內。有的人則打開空調呆在家裡。總之是各種因素在起綜合作用。

我們怎麼阻止寨卡病毒來襲?

對於寨卡疫苗和治療方法的探索仍在繼續,但是避免寨卡病毒最好的方法是遠離寨卡病毒疫情嚴重的地區,雖然這幫不上寨卡病毒疫區的人們,但寨卡病毒侵襲美國南部也許只是時間問題。CDC指出:「避免蚊媒疾病的最好辦法是避免蚊蟲叮咬。」

避免蚊蟲叮咬的第一步就是控制蚊子數量,控制蚊子數量就要減少蚊子繁殖的積水面積。(研究人員還在研究更為厲害的措施,比如釋放轉基因蚊子來抑制野生蚊子種群。)

CDC為我們防疫寨卡病毒及類似疾病列出一些小提示:

盡量穿長袖襯衫和長褲

在有空調或者有門窗帘的房間里呆著,遠離蚊蟲叮咬

使用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美國環保署)註冊的驅蚊劑。所有EPA註冊的驅蚊劑都經過了有效的檢查。

始終遵循產品標籤說明。

遵循說明使用驅蚊劑。

不要把驅蚊劑塗到衣服下的皮膚上。

如果你同時使用防晒霜,應在塗抹驅蚊劑之前使用。

不要給不滿兩個月的嬰兒使用驅蚊劑。

讓你孩子穿上長袖襯衫和長褲遮住胳膊和腿,否則…

給嬰兒床、嬰兒車、童車都裝上蚊帳。

不要將驅蚊劑塗在孩子的手上,眼睛裡,嘴裡或者敏感的皮膚上。

成人:將驅蚊劑噴在手上,再塗抹到孩子的臉上。

在衣物和器械上噴上百滅寧,或者買用百滅寧處理過的東西。

經過多次洗滌,處理過的衣物也會留下長效保護。查看說明書,了解這種保護持續多久。

進行處理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

百滅寧產品不能直接用在皮膚上,只能用來處理衣物。

在國外或室外蚊蟲多的地方睡覺時,要搭蚊帳。


推薦閱讀:

你從醫生涯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是?
近視眼如何恢復視力摘掉眼鏡?
智齒一定要拔掉嗎?
灰指甲抹什麼葯管用?最好能有過此類病史的或者來個專家什麼的解答一下

TAG:醫學 | 生物病毒 | 流行病學 | 病毒學 | 寨卡病毒Zik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