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次旅行回來都會有一種失落感?

如題。


從柬埔寨剛剛回來,

這幾天非常失落。

因為又要回到現實生活了。

有些客戶還拖欠我的貨款,

設計師又在拖延時間,

淘寶店好像一點卵用都沒有,

天氣還突然變得這麼冷。

女朋友又要抱怨我在打PS4,

旅行中溫柔的她又要消失了。

只能來知乎mo一個逃避現實了。


對有些人來說,生存在此處,而生活在遠方。

從詩與遠方回到混沌苟且,從自由散漫回到條條框框,從大好河山回到柴米油鹽,自然會有情緒落差。

好在,回歸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因為沒有比一個剛結束旅行假期的人更需要一個旅行假期。


人們容易對旅行的地方投射好的情感,所以在旅行時,人們往往是放鬆的、喜悅的、興奮的。與好對象在一起的感覺是很棒的,就像是談一場情感溫和的戀愛。在這種美好感覺的作用下,一段時間相處下來,會對旅行所在地形成一種情感依戀。那麼,當與這個好對象分離時,便能體驗到一種失落。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能看到很多與分離有關的詩篇。

當人失去或者可能要失去某個珍愛的對象時,便能體驗到一種失落。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失去的對象可能有哪些。

首先是外在的所愛的對象。此時,我們體驗到的失落會很強烈。不可否認,人在成長的過程會不斷失去某些外在對象。離開父母,告別某個團體,離開一些朋友,或者結束某段關係,直至親人去世。在這些情景下,我們不得不與所珍愛的外在對象分開,與此相伴的失落體驗是必然的。如果這種失落體驗很持久,那麼便劃入了抑鬱的範疇。

其次是所珍視的內在對象,首當其衝的是我們的身體或功能。當一個美女或帥哥發現自己不再那麼美麗動人;當一個中年人發現白頭髮慢慢地多了起來;或者當一個老年人發現自己失去了大部分記憶,這些人都會有強烈的失落體驗。可以看出,從生到死,一個人有很多失落的關口要走過。

還有一個內在對象是完美自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自己是完美的錯覺,越是在未來不確定的青年人身上,對完美自我的錯覺越堅信不疑。那麼,當一個青年人走上社會,在不斷地社會比較中,難免會感受到自己與完美自我的距離。特別是對於那些曾經在某方面有特長的人,比如那些在小學或中學時成績優秀的人,當不幸面臨優勢喪失的情景,比如進了某所名校或者某個著名公司,這些人的失落體驗會更加強烈。

在社會比較的情景下,因為自尊受挫而產生的失落也是頻繁的。記得有一次參加面試(我作為面試官之一),其中有一個是無領導小組面試環節,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8個面試者共同討論某個主題。面試者各顯神勇,都盡量把自己最優秀的方面展現出來以打敗對手。我觀察到其中有一個女面試者的表現很一般,相較於另外幾個人明顯有差距。我能看到這個女孩一種沮喪的表情。我猜測面試結束後她肯定會為自己的表現而感到難過,因為不如別人而體驗到失落。在競爭性文化下,這種失落體驗是很常見的。

有些人排斥面對失落,因為他們難以直面那個受傷的自己。比如,有些學霸會通過特別努力的奮鬥來讓自己保持優秀的錯覺,即使為此付出身體的代價也不足惜。比如,有些中年人會表現出特別興奮與活躍的狀態,試圖讓自己保持著仍然具有青春活力的錯覺,否認自己身體正在衰老的現實。還有些人會通過幼稚的方式,把失敗歸結為別人,繼續讓自己保持完美的錯覺。還有的人會通過生病或出事故,防禦面對失落。

失落是痛苦的,但失落具有建設性的意義,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實相。一個人如果能直面失落,反而能夠從錯覺的泥潭中走出來,開始自我整合之旅。對於失去對象的人來說,能夠把對象內化而豐富了自己;對於失去完美自我的人來說,體驗失落反而能夠減緩完美自我對現實自我的壓力,內在的張力有所緩解;對於失去健康身體的人來說,體驗失落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安定。因此,對失落的建議是:擁抱失落,體驗失落,轉化失落,讓一種外在或內在的失去轉變為內心的智慧和力量。


一種是對旅行期望過高,歸來發現現實依舊骨感。

無論把旅行當作『蛻變』還是『逃避』之途,都難免會發現『旅行』其實難當此大任。寄情山水那幾天,其實並不足以讓你忘卻、遑論超越了紅塵營營。

一種是極度興奮之後歸於平靜的空虛,沒有了旅行中的忘我和快感,要回歸到日復一日的可預見的生活,這種狀態的轉變也會讓人產生空虛的感覺。

話雖如此,個人覺得旅行依然還是人世間極少的、比較純粹的賞心樂事之一了。消除這種空虛的辦法大概只能是盡量不要把『旅行』當作一種手段、一種途徑,不要把遠方當成此處的參照物。旅行就是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美好的那一部分。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東坡說的太好了。遠方和詩,得之我幸。


先舉例子。

高考畢業七月份的時候,作為一個全家三口都比較宅且膽小的家庭,因為我一時莫名的衝勁,我一下子做完了大部分的攻略,慫恿著爸媽就去了土耳其旅遊,全程自助游。

旅程非常刺激,充滿不確定性,因為當地人英語口音極其嚴重,交流困難,去往下一個城市之前對下一個目的地都是完全未知的。更別說當時土耳其剛發生反華,自然有些膽戰心驚。

而且在土耳其,體驗了非常多極其夢幻的項目,比如說熱氣球,滑翔傘,還有棉花堡等等。

不得不說土耳其的景色和當地人文對我來說都極為震撼,在熱氣球上看到的日出和棉花堡的大片白色等等,都是夢裡才會出現的。

並且因為自助游的關係,我們在土耳其當地做過他們的公交,電車,地鐵,火車,城際大巴,擠在一堆當地人中間,研究著完全看不懂的土耳其語,費力的與帶著頭巾穿著黑色宗教服侍的伊斯蘭老奶奶比劃。期間遇到過很多幫我們解決過緊急問題的當地老人,或者熱心的歐美遊客。也遇到過對中國人態度不是很好的當地人。更遇到過聽見是中國人就無比興奮跑過來要求合影並且擁抱的可愛小女孩.......

整個旅程都是不安,激動,震撼,愉悅交織的體驗,是和平常了無生趣的生活完全完全不同的體驗。

所以當我從土耳其回到家中,我又成了那個要學習的我,成了那個天經常被爸媽嘮叨的我,成了那個宅在家裡挺懶的我,而不再是旅途中負責了大部分路線行程交流、好像自己真的成了個冒險客的我,那一刻我翻著在熱氣球上日出前的我的照片,真的沒忍住失落感哭了出來.........心裡是真的憋的難受。

一直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只要講起土耳其的旅遊經歷,翻到當時的照片,我真的覺得簡直夢幻的令我要落淚。難過。想回到那段時間。真的,反差太大了。

例子說完了,我最後想說的就是,在旅途中,你可以放下平常生活里的各種壓力煩惱任務,因為美景或者當地人文給你的震撼能夠讓你忘卻所有壓力,畢竟旅遊的地方離你的生活那麼遙遠。而且旅遊會讓你覺得天地真的好大好大,你好渺小,你那些壓力煩惱完全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然而當你回到你生活的地方,就意味著你又出現在那些任務的面前了啊,世界再大也沒卵用了,你又是那個小小世界裡的你了,所以你只能去應對那些東西了。反差一大,失落感就來了。

然後就是其實沒說啥內容,我主要就是借個地方抒發一下我自己的失落感_(:3」∠)_

最後私心放幾張圖...

讓我看了就失落的窯洞民宿(母上入鏡了哈哈)。

就說吧,去了這種仙境,回來一看家裡,怎麼能不失落。

和當地的熱氣球飛行員合照。回來一看我國這霧霾天,這擁擠的街道,一對比,真是失落感up。

時刻表都研究了很久很久的電車。

土國的大媽在做蠶絲製物。

棉花堡的大片白色。去過這種地方了怎能不失落......

原諒我說起這個話題就有點激動。私心放了幾張照片....只是為了讓大家更能感受到那種反差帶來的失落。如果偏題了,我會刪噠。

以上。


[圖片]

(這才是關鍵!!!)答主女,17歲(下個月就滿18了別裝嫩),坐標貴州思南,一個很漂亮的小鎮。

從小就是閑不下來的性格。從初中開始就一個人出去玩兒了。初二十分叛逆,在學校分分鐘都待不下去的節奏然後我爹給我辦了休學,踏上了比較長的旅途。此為背景。(感覺答案會很長)

——————————_———————————

為什麼旅行回來會有一種失落感?

其實我自己每次旅行回來都會有很多感覺糅雜在一起,要是經歷長時間旅行這種感覺會更為強烈。

除歸屬感一類溫暖系以外,失落感在每次到家後都會準確無誤地湧入心裡。

為什麼?

站在我自己的立場上看,因為我本身性格開朗而且因為家裡教育方式的問題,從小接觸的事物比較多自認思維挺活躍,跟人侃大山從不會沒話題,在路上會遇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人。可能是在風景區,可能在小吃攤前,可能在飛機上,也可能在大學校園(答主每到一個城市一定會去當地有名的大學)總之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天南地北三教九流啥都有。聊得來的一起玩兒兩天,聊不來胡扯兩句說拜拜。整個旅途都會因為有趣的人而明朗起來。

而當回到家以後,面對的又是一堆熟悉的面孔。不是說老朋友不好,可是跟他們那麼多年該說的話也說的差不多了吧,他們的故事你也都聽完了吧。腦子裡就會蹦出:

上次在歡樂谷遇到的東北的大奔兒,他……

在798藝術區遇到的王哥,他……

在西湖旁遇到的小西姐,她……

……

就這樣,發現身邊的人都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平凡庸碌又循規蹈矩。相較旅途中所遇到的精彩人生,失落感油然而生也就不奇怪了。

————————————

我想吐槽知乎!!!!!!!(ˉДˉ)ノ打了大半天的字兒沒了。沒心情了,心情好再更反正沒人看。

—————————————————再被吞我就吞知乎———————

說說又一個人認為的失落感產生原因(說過了答案會很長(ˉ口ˉ))

當你踏上旅行後,你所遇到的一切,風景、美食、旅伴,得到的體驗,都是全新的。而你自己,也是全新的。你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一面在陌生的城市展現在陌生人之前。可以從御姐變蘿莉,可以從宅男變陽光男,可以從理性變感性,可以從循規蹈矩到熱血少年,你可以是任何樣子。甚至連名字,都可以是新的。

上文提到的在北京798藝術區遇到的王哥,我倆可謂是一拍即合,狼狽為奸,呸,志趣相投。他喜歡鋼琴剛好我從4歲練琴一直沒有間斷也能瞎彈彈,而他則是一個城市測繪師(貌似是這名兒我記不清楚了總之就是很屌o(︶^︶)o )在無比路痴的我繞了三圈後再次回到原地時主動過來搭話解救了我。接著我倆一起愉快地玩兒了兩周。

此人興趣廣泛,天文地理音樂文學都有涉獵而且玩兒得都不錯。至今仍在聯繫,時常會給我一些很好的建議。

(貌似講了這麼多還沒get到重點T_T其實一張截圖就能說明我要講的東西)

這是我們認識的第二年他去了西藏的動態,

接著是我的評論

或許這就是題主所說的「失落感」最好的體現了。

在旅途中,王哥眼裡我是有勇氣的娃娃,大奔兒說我是個神經病,小西姐覺得我是個哆啦A夢啥都會點兒。在不同的人眼裡,我是不同的。而回到家以後高中開學了,我深切地覺得自己泯為眾人。我跟周圍的同學穿著同樣的校服念著同樣的書,並沒有什麼區別。那些異彩紛呈的旅程,彷彿就像一場夢。

怎麼可能不失落呢?

——————

其實作為小透明寫這麼多就是想講講那些在路上特別美好的經歷,想謝謝每一個帶給我精彩故事的人。這些旅程所帶給我的,是我在任何一本書上都不會學到的。

謝謝你們,也謝謝自己。


每一段故事(姑且把一段旅行比做一個故事)都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高潮總是印象最深刻最開心的,「最」字之後就是落莫,因為深切地體會到那段時光成為了過去,再也回不去了,而對於平時而言彷彿每天都差不多,昨天過去了?不怕,明天還要做差不多的事。

不要落莫,就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充實到沒有時間去落莫,下一件事就在手邊,下一個高潮已然不遠,這樣的時光往往過得飛快,而滿足。


因為又要上班上課了啊!


因為太開心了嘛我的感覺是腎上腺激素一下子全用光了哈哈哈哈

一般都是我前一天旅遊後一天就工作,太忙就顧不到落寞的感情了,太空了反而會有點空虛

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吧~旅遊回來以後其實最好 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忙一下就好多了。


就個人體會來說,旅行回來之後有沒有失落感取決於:

1.旅行時間長短。似乎每個人都有個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就會想回歸日常的現實生活,而不是繼續在外面玩了。每個人的臨界點都不太一樣,我的這個臨界點大約在一周,可能有很多人玩幾個月都不會膩煩。

2.旅行目的地與你日常生活的環境的差異是否很大?

3.你是否適應旅行目的地?

4.你的生活方式是否非常依賴現代城市的便利?

拿我自己舉例,我生活在廣州,今年出去了三趟,一次武漢4天,一次上海5天,一次斯里蘭卡10天。

武漢

時間短。

總體上講,都是國內大城市,交通、物價、環境上與廣州差異不大。擁堵、吵鬧、人多。

飲食上與廣州差異巨大,重油重鹽還很辣,導致我極度不適應,全程拉肚子。

武漢沒什麼好玩兒的。

結論:失落個屁!第二天就想回廣州了。

【真沒有黑武漢的意思,只是我沒事不會去第二次了。

上海

時間短。

第三次去,對上海有一定的了解。

與廣州差異不大,飲食上也適應。

在上海每天吃吃喝喝玩玩,看展覽,見朋友,不亦樂乎。

結論:不想回廣州上班。

斯里蘭卡

相對時間長。

與廣州在各個方面都差異巨大:不發達、不現代、除了海鮮和水果之外食物很匱乏。自然風光好,上山下海,游泳徒步,海邊一躺躺一天也很逍遙。

旅途前面幾天精力旺盛,然而最後幾天就懶懶地,在海邊看書曬太陽,想回去上班。

回廣州之後完全沒有假期綜合症,很快就回到日常中。

結論:前幾天不想回廣州,後面幾天極其想回歸現代社會。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極度依賴各種現代設施的城市動物,又不喜歡閑太久的話,估計一周左右的度假或旅行是最適合的。

------------------------------12.11分割線

評論都拐到武漢了也是哈哈哈哈,這不是重點好嗎!


我的LOFTER以前的簡介是「不願結束的旅行」。現在改成了「白日夢旅人」。為了在平時也能有這種旅遊的感覺,每天看看LP、窮游什麼的,安慰自己,一段旅途的結束就是另一段旅途的開始。


並…不會啊

每次回來我都更愛我家了???

也更愛我爸媽了???

我熱衷於旅行 但不會離開家太久 一個月是極限

旅行真的是個力氣活

你必須要休息好才能迎接一段旅程吧

我承認剛出去玩的那幾天肯定會非常興奮

要離開旅行地的那一天也會非常失落

但回到家之後反而會感覺非常溫暖

這種溫暖絕對大於失落!

也可以說正是有這種失落 才會使旅程比你潛意識中想的更加讓人回味

就是這種失落 才會讓你更期待下一次旅行的到來吧

嘿嘿嘿(?ヮ?)


因為兩種生活差距甚遠,而旅行恰恰是心中的生活方式。


因為看到逃避的現實又回到了你面前


失落感吶~有一部分是錢包帶來的。

還有一部分就是這個世界的錯了,自由已經根深蒂固的刻在了每個人的骨子裡,同樣的,壓抑和束縛也如影隨形。

最後一部分其實不是失落感,就好像在外面high了一天,回到家裡會有淡淡的寂寞。只是不適應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罷了


短暫的逃離之後又要面對現實了_(:зゝ∠)_


我跟題主有一模一樣的感覺,每次回來都會失落很長一段時間,起碼一個月後才能走出陰霾。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回來了,夢醒了,空落落。


從小就喜歡四處跑,又趁著大學滿世界的亂撞亂跳,激動,新鮮,熱血,慘痛,流淚,都有過,等到了最後收穫的,便是成長。

對,就是成長。

而這個失落感就是成長最好的調味品。

大學,去了兩次西藏,一次為川藏線,一次為珠峰。每次翻照片,格外懷念。然後安慰自己,以後還會去的,畢竟你喜歡那裡!

第一次去,我們從成都騎行出發,一路風塵,酸甜苦辣樣樣不少,記得騎上東達山的時候,我丟掉單車,在上面又跳又喊,同行的小夥伴一個和我一起,一個後面對我說,特別不理解。

「上面又冷又缺氧,你們還敢跳?」

「你不興奮嗎?5008m,咱們上來了。難道不值得慶祝一下嗎?」

「又冷又累,難受。。。」

「你不鬧我們鬧,人生得意須盡歡!!!」

「。。。。。。」

難道不值得給自己來點鼓勵嗎?

我一直欣賞大冰說的那種,在浪蕩天涯時靠釋放天性來獲取成長的孩子,時而傻,時而天真,時而呆萌,但自己卻很快樂,可能快樂稍縱即逝,不過卻抓住了快樂。(好吧,我承認跑題了)

最後,那個不懂我們的孩子,也只是點水之交,消散在人海。

這個西藏之旅,持續了將近40天,騎行一共是23天,收穫頗豐。

在拉薩的時候,不是送別人走就是被別人送走。心裡並不好受,可能大多數人以後再也不會見了,但離別並不算什麼樂事,一天天數著日子,也輪到了自己。

記得朋友們送我去火車站的時候,我惆悵了很久,也只能默默離開。說好了回去後可以去彼此的城市再見,到現在再見過的也沒有幾個。

時間匆匆,聚了又散,既然一定要選擇放下,不如趁著離開,好好的告別。

記得到家的時候,車比我先到(快遞迴去的)。看家鄉的街道總覺得特別不適應,特別不是滋味,總覺得自己48小時前還在風馬藏地,現在卻回到了家裡。

一連好幾天都悶悶不樂,老媽說我醉氧了,我只能笑笑。到是老爸發現我不對,給我來了點開導。

「還在懷念呢?」

「嗯」

「那段日子雖然精彩,但人還是要往前看,不是嗎?」

「哦(當時很不耐煩)」

「看來是份很難忘的成長,它之所以精彩是因為特殊,當你天天都如此的時候,你也會厭煩。小夥子,雖然你很煩現在的樣子,但它與你息息相關,偶爾穿插的是亮點,這才是生活啊!」

我一直沒想過我老爸會和我說這些話,不過也要謝謝他的話,讓我及時總結有了成長。

後來,我也去了很多地方,有時很亮,有時很暗。雖然回來還會有失落,但我都會及時總結把它變成一種成長。

這是特別棒的事。不信,你試試!


有失落感 而且會有強烈的失落感

去過的地方的繁華或美景 與居住地的強烈反差 旅行時的愜意和回來後的疲憊的對比

去過地方越多 越想去更多地方 覺得一生不去很多地方 白活了

從南京回來以後 每當濟南堵車我都想念南京的地鐵更加煩悶 而且會考慮以後的定居地 更迷茫


推薦閱讀:

以為是好朋友的人並不在意你,平時不在意的人卻更在乎你,這是為什麼?
《盜墓筆記》潘子的死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結局嗎?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職業,想知道什麼自學技能適合就業?
很懷疑自己所堅持的東西,還應不應該堅持?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男人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外表這一現象?

TAG:旅行 | 心理 | 失落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