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狗血,不噁心、暴力,並尊重史實、有意義、讓人反思的抗戰片是怎樣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抗日劇被稱為「神劇「,也確實有些劇情為了嘩眾取寵而變得雷人。之前知乎上有問題談到了抗戰劇中的常識性的錯誤,那麼除了這些之外,抗戰劇到底應該怎麼拍?
如何才能讓人們了解戰爭的殘酷和可怕,【讓我們記住戰爭,不是記住仇恨?讓人們反思,避免戰爭再次發生!】
-
偉大的編劇和導演大人們,其實你們誤會小的們的意思了。
其實吧,在你們拍出的抗戰劇中,我們反對的並不是你們所認為的不合情理。
你們大可以這樣,讓我國軍人擁有高達的負重能力,以及背負炸毀整個城市的炸藥。
可以這樣,讓我國的狙擊手能從北京幹掉呼和浩特的日本鬼子,起到激光導航遠程支援作用。也可以這樣,用手榴彈炸掉敵軍戰鬥機揚我國威。
還可以這樣,大力出奇蹟。
要是不過癮的話,武俠方面的劇情,你們也可以隨便挑。
比如這樣,神鵰俠侶什麼的。
還比如這樣,打通任督二脈習得寒冰射術什麼的。
是的,甭管是神鵰俠侶鐵砂掌無敵自行車輕功水上漂,還是人體高達負重力百分百無敵手榴彈寒冰被強姦射手,你們都可以挑,可勁的拍。
畢竟,抗日戰爭嘛,大家都只看過歷史書,也只知道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怎麼懲罰都不夠。拿槍和刀是殺鬼子,用神針內力箭矢九陰真經甚至龜派氣功也是殺鬼子,到底是殊途同歸,最後總之是鬼子失敗,沒幾個人會在乎過程。
甚至的甚至,你們還可以將日本投降的原因,歸結於中國的仙人下凡。
比如大聖爺,二郎神,太上老君,菩薩如來佛祖的什麼的,因為看不過去中華大陸受到欺凌,所以下凡普度眾生。在一場戰役中,大聖爺拿著金箍棒飛向敵人的碉堡,金箍順勢在空中一揮,十萬發子彈落下,大聖爺打一個噴嚏,日本鬼子的碉堡全都炸裂。
炸得那些鬼子們,屎尿橫飛。
這樣的劇情既熱血又熱血,還結合了中國神話故事,打得鬼子們屁滾尿流,保證萬人空巷。
但。
小的們希望的是,各位掌控電視抗日編劇導演大大們,你們能不能稍微的,把咱們的敵人,設置的凶那麼一點點呢?
就拿上面來說。
能否給那個射程八百里開外的我軍神槍手,配置一個同樣的日本鬼子神槍手呢?
戰爭中的兩大高手你來我往戰鬥得酣暢淋漓,結局是我軍神槍手通過勇敢的計謀與絕對的正義將日本鬼子神槍手打穿雙臂,廢了武功。
那日本鬼子神槍手被我軍英勇的作風,可怕的能力與了不起的思想境界所折服,故事的最後跪在地上一邊扇自己的耳光說自己錯了,一邊給咱們磕頭。
比起屠殺在絕對武力下毫無作戰能力的日本鬼子,能夠將他們最強的武裝硬碰硬的打敗並收服,豈不是更加彰顯出我們的抗戰時期的氣魄?
塑造一個天下無敵的敵人,再打敗這個天下無敵的敵人。
難道不永遠是所有關於戰爭的故事,神話,歷史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再比如我上面說的,咱們的斗戰勝佛大聖爺下凡拯救中國,在單方面屠殺時,敵方突然出現了超級賽亞人孫悟空。
兩個強者斗得驚天動地,最終大聖爺技高一籌一棍敲趴了悟空。
悟空在輸給大聖爺後帶著日本軍隊撤回並強烈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而日本高層對悟空的意見持否定態度,並聲稱「漫畫里的人物並沒有權力管現實中的事」。
悟空很生氣,用元氣彈炸了廣島和長崎,日本軍隊迫於壓力,在美國隊長和悟空的雙重威脅下,由梅津美治郎簽下了投降書。
這樣的劇情雖然荒誕了點,但總比你們編的那些東西,有道理啊。
試想,你們如今拍的那些抗戰劇,我們的敵人都是傻逼。
被我們手撕,被我們針刺,被我們用自行車砸,被我們用弓箭射,被我們八百里爆頭,甚至連那麼值錢的飛機,都被我們用石頭砸下來。
但是這麼傻逼的,小兵張嘎都能殺一個團的日本鬼子們,當年是怎麼入侵的?
抗戰劇中我們擁有這麼多可怕的怪物,區區日本人,又是怎樣將我們羞辱那麼久的?
如果你們執意的把鬼子拍成傻逼,那當年與他們鬥爭這麼久的烈士們,又算什麼?
他們留的血,交的命,又算什麼?
戰爭無情,歷史有價。
不求抗戰劇做到百分百還原,但至少,請擺出態度。抗戰劇拍得爽,能有一萬種辦法,沒必要反覆使用最簡單的製造鬼子屍體這一種。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我們好歹是泱泱大國。
總不能,丟了這點風度。
-完-
PS:
心目中最好的抗戰劇還是《亮劍》,楚雲飛與李雲龍的惺惺相惜,想忘也忘不掉。日軍在入侵我國時,在人員訓練,裝備,戰術,軍種協同上應該都是強於我國部隊的。你不照事實拍,你至少把日軍的戰鬥力拍的跟國軍一樣吧……內力殺鬼子,氣功殺鬼子,神力殺鬼子,美女花拳繡腿殺鬼子,800里神槍殺鬼子,單車俠殺鬼子,石頭殺鬼子,彈弓殺鬼子,在我大天朝的國術面前日本勵精圖治那麼多年,領先我國那麼多年的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全都是渣渣?開你TM的什麼玩笑?!抗戰打了8年,你當是日軍負隅頑抗垂死掙扎了八年?放你TM的屁!那是我們的先烈們用血和肉捨生忘死的戰鬥換來的勝利。裝備不好,靠人數頂;彈藥不夠,靠白刃戰;沒有補給,靠啃草根吃皮鞋吃戰馬;沒有空軍沒有炮火支援,靠自己搶修工事死守陣地。太多太多血的教訓,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也讓我們看到太多太多捨生取義頂天立地的愛國先烈。這些腦殘導演、編劇,拍的這都是些什麼鬼?這些抗戰前輩們就打這些酒囊飯袋打了整整8年?你讓那些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下一代作何感想?沒有一絲誠意,更沒有一絲起碼的敬意。日軍是裝備好,但是還沒好到能把單兵導彈什麼的搗鼓出來。而且就算日本比當時的中國開明的多,在日本女性地位低下,更輪不到女人上戰場。國軍後來是收到的盟軍的援助有美械,但是這特么是什麼?M16?AWP?還有就算我軍彈藥稀缺,你就整一個武功抗日是個什麼鬼東西?看到這種腦殘連續劇,就忍不住說髒話。我們可以找一篇對於抗戰老兵的採訪——
2015年8月14日,四川廣漢的一處農家中,99歲的馬定新看著電視里播放的抗戰劇,嘆了口氣說:「抗戰哪有這麼容易,幾個人就輕易幹掉鬼子的一個聯隊?如果真的這樣,我們還用犧牲那麼多兄弟,艱難地抗戰8年嗎? 」
成都健在的抗戰老兵,回憶與日軍的對戰都是心酸的:與鬼子對戰,一旦有絲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
你看看這種東西讓為國而戰的老兵有多寒心。
「那時的大場是蘆葦盪連著棉花地,根本沒有什麼掩護。此前退下的友軍部隊,修築的工事也十分簡陋。」張文治說,在這裡,他們遭遇了日軍戰術級作戰使用的「偵察氣球」,「鬼子的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打進我們陣地。不少士兵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炸死了。」
後來,張文治才知道,讓川軍吃大虧的奇怪氣球,是日軍放飛的偵察氣球。通過熱氣球,帶動吊籃里的觀察兵升空,可以俯瞰整個川軍的陣地部署,並通過無線電等方式告知炮兵攻擊位置。
資料記載,二戰期間,這種軍用氣球分為預警偵察氣球、宣傳氣球、防空氣球和轟炸氣球。《申報》曾報道,南京、石家莊等戰役時,日軍利用偵察氣球先觀察中國軍隊的部署情況,再進行攻擊。
日軍的技術手段,部隊協同,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在此可見一斑。
二戰時期,法西斯國家大都擅長閃電戰,憑藉飛機、坦克,以機動性極高的作戰部隊,發動迅速而猛烈的襲擊,摧毀對方的防禦力量。
「日軍不僅使用閃電戰,更擅長使用迂迴戰。」 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專家何允中說,抗戰時期,日軍一般都會先以飛機、坦克、重炮對中國軍隊進行攻擊,企圖快速吞併。一旦出現僵持情況,日軍立刻會使用迂迴戰,「類似於聲東擊西,猛烈攻擊中國守軍一側,再派一支部隊迂迴繞後,攻擊防守薄弱地方,打開突破口」。
這種「升級版」的閃電戰,一度讓中國軍隊損失重大。何允中說,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軍以猛烈的火力攻擊上海北面,試圖快速吞併上海,快速滅亡中國。但令日軍沒料到的是,中國軍隊死守上海,喋血疆場,抵擋住了日軍的瘋狂攻擊。
在裝備和戰術上的優勢,在以機動性和火力為核心的戰法上得到的充分體現。
僵持兩月後,日軍偷偷調集一支艦隊,迂迴繞道上海南面。乘中國守軍支援北面戰場時,看準時機,在杭州灣迅速登陸,對上海進行夾擊。此後,上海淪陷,日本宣布死傷4萬多人,而中國軍隊則傷亡了近30萬人。
「不只是淞滬會戰,山西東陽關戰役、娘子關戰役等,日軍變著花樣使用閃電戰、迂迴戰,各種戰術緊密配合,攻擊中國軍隊。」 何允中感嘆,抗戰初期,缺乏戰鬥經驗的川軍,面對的是一支能快速進行戰術轉換、訓練有素的日軍。可想而知,這需要付出多大犧牲才能阻擋鬼子的鐵蹄。
4萬傷亡對30萬傷亡,這是日軍的垂死掙扎?這是抗日將士們在裝備和訓練上都不如日軍的情況下用生命在捍衛祖國河山!
「當時我們佔據了地理優勢,日軍根本不會想到我們會有這麼多人等他們過來。」孔誠說,這場戰鬥註定是瓮中捉鱉,戰鬥一打響,附近駐守的日軍,果然馳援車橋。等到日軍進入埋伏圈後,新四軍立即炮火覆蓋,當即打死打傷大量日軍。
重兵埋伏,又打的是後勤部隊,戰鬥理應迅速結束,然而,令孔誠等新四軍戰士沒想到的是,這幾百人的日軍,在遭到猛烈襲擊後,很快尋找隱蔽點,形成交叉火力掩護進行反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隨後,新四軍戰士與日軍進行激烈的白刃戰,原本很快就能結束的戰鬥,竟從上午一直打到當晚10點,付出大量戰士的生命,才將這股部隊吃下。一名日軍軍官,身負重傷仍狂呼亂叫,經被俘日軍辨認,此人是指揮官山澤大佐。
戰役結束,經統計,共擊斃日軍400多人,俘獲24人。對於日軍的快速反應,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孔誠至今印象深刻,這是很多中國軍人在戰爭初期所不具備的。
日軍的訓練有素,是所有戰場上的將士們都有血的回憶的。電視劇里那種一個手雷下去,再抄起盒子炮啪啪兩槍,日軍就全數殲滅的伏擊戰,不是扯淡是什麼?
大多數健在的抗戰老兵,對日軍的評價有一個共同點:日軍不怕死,槍炮奇准。
參加過山西中條山戰役的老兵鄭維邦,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時任排長的鄭維邦,奉命率部參加中條山戰役中的夏縣文德村戰役,遭遇鬼子掃蕩,距離鬼子200米遠時,他指揮士兵埋伏起來,下令「等鬼子挨近了再打」。
然而,一位年輕士兵由於緊張,誤放了一槍。槍一響,躲在牆後的鄭維邦等人,立即遭到日軍炮火攻擊。鄭維邦趕緊叫戰友趴下,幾名士兵想反擊,剛一露頭,就被子彈打中要害。鄭維邦流著淚把傷者轉移,他把帽子固定在石頭上,吸引鬼子火力,「帽子剛一掛上去,幾下就被打飛了,可想而知,他們打得有多准」。
「鬼子就像不怕死一樣,瘋狂衝鋒,我用馬克沁重機槍不知道打死了多少。」 擔任過重機槍手的馬定新說,重機槍的狂掃,就是鬼子的噩夢。正因如此,機槍手也成了狙擊手以及炮兵的重點清除目標,「我能活下來也是幸運,我們連隊的重機槍手不知道被打死、炸死了多少。」
令馬定新震驚的還有,日軍自殺式的衝鋒,「一旦下了衝鋒令,鬼子就像不要命了,一直往前沖」。
「日軍的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何允中說,日軍很小時就在軍事訓練,而且崇尚武士道精神,「能對自己狠,對對手就更狠」。
國軍勇敢,日本入侵者也是一樣,這才讓這場保衛祖國的戰爭打得尤其血腥而艱難。
看到抗戰神劇里,中國軍人拿著刀,耍起功夫華麗地砍殺鬼子,曾在戰場上與日軍直接廝殺的馬定新,搖頭嘆息:「都是亂編的,要是遇到小鬼子,這樣的刀法不知道會死多少次!」
「川軍花槍刺法,裝裝樣子還行,但根本不實用。」馬定新說,他的部隊有一個秘密:「其他部隊的情況我不曉得,但我們部隊的刺刀技術,都是從日本人那兒學來的,他們的刺刀技術最為直接、實在。 」
經過多次白刃戰,犧牲不少川軍兄弟後,馬定新所在部隊發現鬼子的刺刀方式更為直接有效。一旦能俘虜到日本人,他們就會進行收編,讓日本人做教官,教授日軍刺法。
「除了刺刀方式,我們還學習他們的《步兵操典》,進行訓練。」馬定新提到的《步兵操典》,正是「國民」政府根據日軍操典進行編撰的。
70多年後,馬定新仍然清楚記得當年的刺刀戰。他端起木棍作槍,演示起來:一手握住「前護木」,一手托住「槍托」,稍稍下垂到支撐腿的一側,並使「刀尖」略與眉平,隨著「殺」的一聲出口,「刺刀」刺向前方。
所謂的功夫抗日就是扯淡,只有挨打方知奮進,不妄自尊大,勤奮學習,以敵人的先進技術反擊敵人。
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可以藝術修飾,但是不能瞎扯,要有考據,有原型,不要湊幾個帥哥美女,拿上個科幻劇的劇本加個抗戰時代背景就拍出來撈錢,中國歷史、文學、電影、電視、傳媒行業的臉都被你們丟光了。不匿,罵的就是拍這種東西的人。——————————————————分隔線————————————————————-有人贊我,很開心,另有人問吳奇隆演的是什麼,片名叫 向著炮火前進。(這是劇內截圖,不是拍攝組探班)吳奇隆扮演的是一名穿著皮衣戴著墨鏡梳著大背頭騎著安裝加特林迷你炮的哈雷摩托馳騁抗日戰場在打敗敵人之餘還能憑空變出歐式沙發裝逼耍酷順便弄出一門火炮讓開著裝甲車疾馳的日軍停下車來讓他炸的神奇抗日土匪。就沖這主角的設定,正常人還真寫不出這劇本,真的。——————————————————分隔線————————————————————有人說我反對神劇太偏激太絕對。我要說,美國大片全世界人民大都喜歡看吧?為啥同樣是劇情簡單的作品,美國大片每年幾百億票房,而我們的抗戰神劇猶如過街老鼠?拿抗德奇俠——美國隊長來說,也是神力神裝打鬼子的套路吧?也是莫名其妙搞出了神秘配方頓時使弱雞美國新兵蛋子變身八塊腹肌的神力隊長怒干德國納粹的神奇劇情吧?為啥沒人噴這美國神劇?他高成本大製作吧?各種爆炸槍戰搏鬥場面讓漢紙們血脈噴張吧?各種酷炫pose擺到讓妹紙們春心蕩漾吧?神劇的戰鬥場面?嗯……再說到劇情設置,隊長有明確的目標,有個明確的強敵,他的這個強敵擁有各種各樣的黑科技,在軍力上碾壓盟軍,而隊長在作戰中受阻然而不放棄,最後成功贏得觀眾喝彩。(在前期教美國隊長做人的納粹紅骷髏)(被抓住教做人的隊長同志)(最後擊敗紅骷髏奪回魔方的隊長)抗日神劇的劇情?你要經歷挫折然後奮起?有!(我反正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雖然是科幻劇情,但是還是要說到歷史考究,來看美國隊長里的。M1步槍,湯普森衝鋒槍,勃朗寧輕機槍,全是二戰美軍的制式裝備,從持槍姿勢到衣著服裝都是符合實際的。而德軍,激光槍,時髦值破表的摩托和騎士服,孰強孰弱一目了然。說回抗日神劇。啊,放錯圖了應該是下面這張。(我還是不說什麼了。)抗日部隊這麼屌,如何才能想辦法讓鬼子能撐上8年呢?有!給他們AK!給他們59!看看咱們東亞戰區中國抗日戰場,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看看雙方這領先世界幾十年的現代化裝備用的多6。看到這裡,我想說的是,大家不討厭裝逼,但是逼要裝的好,神劇被罵,不在於它劇情簡單,而是根本沒有劇情,沒有考究,沒有誠意,連裝個逼都裝不好,別人不罵你罵誰?人家過關斬將排除艱險,最後擊敗強敵,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點上一支雪茄迎風而笑,然後我們說:「我去酷斃了不要太酷炫!」而你是一開始就在馬路中間變出一張沙發,男主以裝逼逼停日軍裝甲車,然後趁機開炮讓裝甲車爆炸,然後自己說:「哼,我真TM帥」。作。——————————————————分割線——————————————————————有人說懸崖那張圖是惡搞的,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原圖應該是這一張。我就覺得那槍栓看的奇怪。。上文中的貼圖是我的疏忽,向各位表示歉意,已換上另一部神劇雅典娜女神的截圖。——————————————————分隔線————————————————————評論中有人問到為啥要打白刃戰?抗戰中,中日之間的大會戰不少,但中方敗多勝少,台兒庄會戰是難得的勝利,用這次戰役來驗證雙方的白刃戰強弱,比較有說服力。戰鬥中,中方繳獲一個日軍的日記本,上面無不得意地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這個日寇面對多人圍攻,和其他兩個日寇結成三角陣,刺斃7名國民黨軍隊士兵,並成功生還。直到抗戰結束甚至解放戰爭開始,國民黨軍隊的拼刺水平也沒多大長進。宿北戰役就很能說明問題:胡璉11師包圍並猛攻葉飛10縱,眼看就要衝到最後一道防線,突然看到10縱官兵成排衝出來,手中刺刀閃著寒光。胡璉部隊猝不及防,被撂倒一大片,肝膽俱裂,大敗而逃。
與國民黨軍隊相比,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白刃戰水平較高,這主要是因為紅軍時期缺乏彈藥,刺殺練習得較多。不過,與日軍在白刃戰中單挑,八路軍和新四軍往往也處於下風。老八路王汝林回憶:「第一次我刺日寇,日寇一撥,我的虎口都給撕裂了,槍給挑飛了。」他練過少林武術,面對日軍尚且如此,其他戰友就更易吃虧了。日軍不僅裝備強、技術好,又吃得飽、臂力大,一臉菜色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自然不是對手。
但是,中國軍人憑著民族大義和英勇血性,往往不顧手裡的傢伙比日寇短,在對方刺入自己身體之後,迎刃而上,刺中對方並同歸於盡。這種打法,連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軍也甘拜下風。
可以看出,沒有人是願意和日軍拼刺刀的。從裝備上看,日軍的三八大蓋加裝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厘米,美國稱三八大蓋為可以發射子彈的中世紀長矛。而國軍裝備的「中正式」步騎槍比「三八式」步槍短很多,為在白刃戰時與「三八式」步槍相抗衡,其刺刀全長約575毫米,僅刀身部分就長達428毫米。不過,「中正式」上刺刀後的全槍總長仍短於「三八式」步槍加裝刺刀的長度。加之八路軍和新四軍裝備匱乏,只能以大刀紅纓槍作白刃戰,更處於不利地位。而近戰利器衝鋒槍,手槍,在連子彈都緊缺的中國戰場更是昂貴的稀缺資源,怎麼可能有刺刀容易普及。從人員上看,侵華日軍的刺刀訓練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因為也只有在中國戰場才有白刃戰的需要。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與美軍的作戰中,基本很少進行白刃戰,因為美軍基本每個軍人都配備了1911手槍,每個班都有湯普森衝鋒槍,有些特殊作戰還配發了火焰噴射器,在近距離作戰中日軍若發動在中國戰場上常見的決死衝鋒,在太平洋戰場上對著美國人決死衝鋒基本上就真的決死了。日軍在二戰期間生產了不到3萬條的百式衝鋒槍,而同時期美軍的湯普森衝鋒槍已生產將近150萬條,日軍生產的衝鋒槍基本都用於了太平洋戰場與美軍較量,而中國戰場並不需要,因為中國軍隊人數眾多而裝備過於落後了,而且補給經常不足,日軍認為沒必要使用衝鋒槍浪費大量彈藥來跟體質虛弱人多勢眾的中國人來近距離戰鬥,所以著重加強了拼刺的訓練。戰場上的日軍,彈藥充足,營養充分,訓練有素,力量和耐力上都在國人之上,遠距離,用火力壓制,近距離,三八大蓋裝上了刺刀,就是一把無需子彈的衝鋒槍。所以在人員上,侵華日軍的拼刺能力應該是非常強悍的。想想從自己的陣地沖向敵人的陣地,加上日軍精準的槍法和完整的作戰裝備,在輕重機槍和步槍的槍林彈雨下,在擲彈筒、迫擊炮、輕重火炮轟炸下,那條衝鋒的道路絕不會有什麼所向無敵的感覺。軍隊對於白刃戰的依賴也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根據魯西南地區老八路的回憶,在殘酷的「五一」大掃蕩結束之後,通常每個八路軍戰士的子彈只有20發。為了迷惑鬼子和漢奸,戰士們在子彈帶里全裝上秸稈,裝作子彈很充裕的樣子。由於沒有足夠的子彈進行火力戰,更沒有足夠的子彈進行訓練,所以八路軍在射擊作戰時不佔優勢,只有依靠刺刀來解決問題。呂正操的抗日救國軍對刺殺訓練就非常重視。呂將軍原是東北軍的將領,對於日式刺槍術也非常了解。據該部王汝林回憶,如果不參加作戰的話,部隊天天都要練刺殺,」除了吃飯就是拼刺刀」。八路軍還製造了一些護甲用於對練。
(日軍二戰時陸軍單兵裝備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槍,30式刺刀,89式擲彈筒,94甲水壺,前後盒彈匣(120發子彈),鋼盔等。)在實戰中八路軍十分重視戰術配合。」拼刺刀時相互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堅決……一次有個鬼子隊長被我們圍住。這傢伙舉著指揮刀,嘴裡啊啊地大叫要劈我。我假裝進攻,而且裝得很像。他很緊張,注意力都在我這兒,突然被側方我們的戰士一刺刀捅得蹲下了。等解決完其他鬼子後,我捅死了這鬼子官……「在這種小規模的伏擊戰中我方的兵力往往佔據優勢,再加上地形等其他有利條件,白刃戰甚至成為一種實戰演習,由排長和老兵擔任掩護,新兵進行突刺。在這樣的情況下。拼刺技術的進步往往很快。
日軍的主力步槍是38式步槍,優點是射程遠,後坐力很小,精度高,利於拼刺刀,在磨練數年訓練有素的日軍操作下射擊準確性很高,缺點是威力不足。但是國軍衛生醫護差,倒也沒啥。39年日軍開始生產7.7MM99式步槍則改正了這個缺點。這個子彈是7.7MM乘57的機槍子彈的改良型號,槍管度鉻,改進了照門射擊更加精確。日軍機槍主要是11年,96式,其中96式機槍,精度高,連發速度快,易於操作。決對壓制只能點射的不能連發的國軍ZB26輕機槍,而且彈匣也比ZB26輕機槍子彈多。而日軍重機槍是氣冷式,比國軍笨重複雜的水冷機槍強的多。最主要的是日軍武器制式化,彈藥統一化,系列化。工業發達,後勤保障有力。
國軍班排主要火力就是那個自動步槍一樣的ZB26輕機槍,怎麼擋的住日軍的機槍加擲彈筒的直線加曲線的組合?國軍步兵營的主要火力就是重機槍,可這東西連同掩體根本就是日軍步兵大隊70MM92式步兵炮的活靶子。國軍的火力點大多是這玩意端的。 別看這種機槍落後,那也是國軍1934年才得到圖紙,開始生產的制式重機槍。國軍最精銳的88師1個步兵營有6挺水冷式08馬克沁重機槍,德國步兵師在1戰就達到了1個步兵營有12---14挺水冷式08馬克沁重機槍。
為什麼打白刃戰?因為窮。
為什麼要形成以多打少?因為一對一併打不過。為什麼打不過還要打?因為他們背後是祖國的河山。————————————————分隔線————————————————————1500贊了,實在讓我有些受寵若驚,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評論中有朋友提醒不應用帶水印的圖,謝謝各位朋友的提醒。我已將大部分帶水印的圖片替換,可能像素有所下降。。。望各位朋友見諒。————————————————分隔線————————————————————評論中說,文中並未提到要怎麼拍……我覺得我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啊。。。首先,整段抗戰並不是一段光彩的歷史,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這個是大的前提。然而,屈辱之中奮起,以血肉築長城,依靠抗日將士8年的浴血奮戰,從強敵的手上奪回了大好河山,不致亡國滅種,這是國之驕傲,是屈辱史中的閃光,這是抗戰片的主要內容。其中,抗日戰爭是一場慘勝的戰爭,我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應銘記英雄,牢記歷史,不忘恥辱,堅守和平,這應該是抗戰片的主旋律。劇本是一部作品的靈魂,(花點錢買個好點的劇本請個好點的編劇吧,給自己留點好口碑不好么?)劇情可以簡單,一線到底,理解劇情輕鬆,觀眾受眾廣,但應一脈相承,不應有大的穿幫,劇情有高潮有低谷,銜接緊密發展自然,不能強行推動劇情,強行失敗強行成功。比如殺鬼子→殺鬼子→殺大量鬼子→主角被抓→被拷打/強姦/槍決→然而他跑出來了→殺鬼子→又被抓→又跑→又殺鬼子→被鬼子頭頭擊敗→殺鬼子頭頭→勝利!普通人/新兵/隱藏的高人→拔刀助人→遭報復失去家園/親人/朋友→憤而參軍→嶄露頭角→被人賞識/結交朋友/收穫愛情→殺鬼子→鬼子察覺設下圈套→失去朋友/上司/愛情→萌生退意思考人生→然而受到某事的開導→偉光正的道路指引著你→殺鬼子→遭遇激烈戰鬥→付出巨大犧牲→擊退敵人/擊敗鬼子頭頭/奪下重要地點/守住重要管卡→勝利。兩個劇情都很簡單,都是如字面意思的一波三折,但是劇情更豐富更合理,人物更豐滿更全面,心理活動更能讓觀眾體會的,不是更讓人接受么?劇本中的人,應該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從課本上跳出的人,他會有性格有目標有思考,他會膽小會怯懦會逃避會有自己的小聰明,沒有人能保持一輩子的偉光正和金剛不壞之身,也沒有人會保持一輩子的陰險毒辣或是瘋癲痴傻,抗日將士是人,是與我們一樣的人,他們和我們都是歷史車輪碾壓之下的小人物,然而小人物卻接下了與他們的渺小完全不符的歷史大任,在歷史需要他們的這個時候,小人物為了大義爆發出的慷慨與崇高,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衝撞。使用多線劇情的話,比較考驗編劇和導演的功底,但是如果技術高超的話,能表現出環環相扣,扣扣動人的效果,能極大的豐富人物的形象,讓事件的發展全面的展現,還能給觀眾一種恍然大悟一般的體驗,但這種作品少之又少,能掌控這種題材的人不多,然而受眾也相對較少,故不妄加斷言了。在如何拍的問題上。首先在道具布景服裝上,應有所考究,符合史實和人物身份,更要貼合劇中的場景。就算要用奇裝異服,也要符合當時條件,能在劇情上說通。面上的東西是關乎第一印象的,好的設定,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用奇裝異服和特殊武器來強化主角的特點,是屬於描繪一個人物最低端的手段。)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從下腹掏心什麼的,真的不是出來搞笑的么?請稍微努力一點,至少別讓人一看就覺得這個劇組的人都是傻X好么?——————————————分隔線————————————————今天9.3。看完抗戰勝利閱兵。感慨良多。願七十聲禮炮的響徹河山,願將士們正步的擲地有聲,願戰車駛過的鐵流滾滾,願國之利劍的不動如山,願國產戰機的劃破長空,沒有讓英雄失望。願他們能感慨,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血流的是有價值的,他們的廝殺與犧牲是無愧於心的。向英雄致敬,願英雄永生。前兩天重溫了馮小寧導演的《紫日》,寫下自己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視作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即什麼樣才是我心中比較好的抗戰影視劇(需要轉載請私信)
看完馮小寧導演戰爭三部曲中的《紫日》,覺得還是寫一點什麼好。今天我看出了一個事實,豆瓣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國產影片的評分是不合理的。這樣使很多很優秀的電影被埋沒,前些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問有哪些很優秀卻被埋沒的電影,我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紫日》。 說 實話,看了多少戰爭電影,我自己也數不清楚。但一直以來我對國產戰爭影視劇的定位都在臉譜化,模式固定化。我一直認為國產電影缺少莫言先生所講的悲憫情 懷,它更多地是描寫一群人的面貌,國產影片更多的是表現戰爭。他僅僅局限於把戰爭表現出來,所以他花了很多的心思在戰爭場面。於這些影片而言,給我的感覺 是黨和政府要讓我們明白,今日之幸福是由無數先輩之熱血而換來,落後就要挨打之類 。這些例子很好舉,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抓一大把。而我希望看到的優秀影 片是能化大背景於小人物之身,用電影的手法描繪人物最真實的想法,最細膩的情感。我希望看到的優秀戰爭影片是能引起人們對戰爭的反思,喚起人們對和平的渴 望,而不是引起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不滿與怨恨。 很欣慰,在《太行山上》《喋血孤城》等一堆戰爭片中,我發現 了《紫日》。《紫日》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實,這真實不是說的戰爭,其他戰爭片對戰爭的刻畫亦很真實,雖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常識性錯誤。這真實說的是人物的 真實,《鬼子來了》為什麼被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優秀電影,就是因為它真實反映了日佔期百姓的樣子:愚昧,怕死。我一直很好奇,大家看了那麼多抗戰劇,就 不曾產生過疑問:百姓真的都是那麼積極支持八路軍,戰士被抓後都是那樣堅貞不屈,老百姓真的是自願加入軍隊打仗?很多人只看到了抗日劇裡面抹黑鬼子,但他 們忽略了抗戰劇里更大的硬傷。 扯遠了,回到《紫日》 的真實,這部電影情節很簡單,中國農民楊和蘇聯女兵娜佳 俘虜了日本女孩秋葉子,三人共渡難關,走出森林。對於日俘,一直以來我所看到的都是被俘後被共產黨的政策感染,自願加入反戰同盟。這樣正面的刻畫實在是數 不勝數,但在這個電影里不同。秋葉子是個很讓人心疼的角色,但她被俘後,她是懷有敵意的,她帶領楊等人走入雷區,想搶走娜佳的槍,就是到最後她還想著帶著 楊和娜佳向日本兵投降。但其實秋葉子只是個16歲的孩子,戰爭環境裹挾著兒童,這是十分有衝擊力的。而最後秋葉子的結局也讓人想流眼淚,秋葉子為了阻止因 日本戰敗而自殺的同胞被日本兵殺害。而他的戀人大西則在日本投降後第二天的神風特攻中被長官殺死。秋葉子的故事很不幸,但卻很真實。戰爭總是裹挾著平民,日本平民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戰爭末期日本提出「一億人玉碎」的口號後。許多平民被迫與軍人一起自殺,這一點是我所不齒的。 楊 是片中一位偉大的中國農民,他對日本人有著深仇大恨,但面對秋葉子時他卻先不了手。儘管他知道三個人很大可能走不出森林,但在他心中秋葉子只是個孩子,他 也一直在問秋葉子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秋葉子給他的回答是:他們叫我們殺人,我們不想殺人。影片在不斷穿插的回憶中描繪著兩個人的心理狀態,這也深 深感染了我。 作為影片兩個最重要的物象:八音盒和紫色的太陽。八音盒就是秋葉子,是秋葉子和大西愛情的見證,是 美,愛的象徵,我愛八音盒的音樂。太陽會發紫,是因為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最後的結局,在太陽下日軍丟下武器,楊,娜佳,和剩下來的日本平民和戰士一起走 向前方。 優秀的電影往往會在人的心裡激起陣陣漣漪,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與我而言,《紫日》更像是一部優秀的反戰片,但中國需要這樣的反戰片,而不是清一色的主旋律影視劇。不吐槽,出乾貨。
要拍攝出好的抗戰片,一定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史實。
大到雙方實力,小到一件道具。雙方實力上,先不說日軍是否要比國軍現代化,專業化,僅僅就從人的角度上來說,日本人蓄謀已久,蓄勢待發,虎視眈眈,終有一朝踏上華夏的領土,他們是可怕的,喪心病狂的敵人,至少起碼是有尊嚴的殺人機器,而不是被物化的低等生物,比如說這樣——或者這樣——有人說我不該舉這個例子,請問,以上是不是抗戰片?人民群眾斗鬼子,這不是抗戰片難道是愛情片、恐怖片?抗戰片應該是嚴肅的,還是應該是喜劇的,娛樂的?看看別人的片子中他們的敵人是什麼樣子——
《硫磺島來信》中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栗林忠道。這是一個被塑造成非常理性,非常了解美軍,非常愛惜部下,非常忠誠的悲劇性角色,他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而不是小丑。給予對手最大的,最客觀的還原和尊敬,才是自己強大和自信的表現。《虎虎虎》中的日軍艦載機飛行員,個個都是英勇赴死的樣子。《賽德克·巴萊》中的海軍。至少人家飯是吃飽了的,身心發育是健全的,你打一個對眼、弱智、殘疾都要打八年,都差點被人亡國滅種,不曉得你是有多低能。其實我國並不是拍不出來好的片子,老一輩藝術家拍攝的好片子很多,比如《血戰台兒庄》、《三毛從軍記》,其中對兩軍懸殊的事實是非常客觀地反映。
即便是黑國軍,也是有腦黑,而不是無腦YY。比如實力上打不過,守軍只有在戰壕上動腦筋,戰壕挖深,後撤一里——從一場戰鬥來反映當時整個抗戰的局勢——根本打不過,只有用空間換時間。用華東華南這些挖深了的戰壕先困著日軍幾天,然後跑到後方「再議」。比如王銘章等不到援軍,孤軍死守直至殉國——
道具上,實在就不想吐槽了,世界上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拍二戰的時候對道具可以這麼大意,大意到你隨處抓問題一抓一把。
扛火箭筒的日軍妹妹。且不說火箭筒,二戰亞洲戰場上,除了慰安婦,哪來那麼多妹妹,個個都還是軍官BOSS。用斯登衝鋒槍的八路,抱著插AK彈夾的ZB26的八路,神一樣的八路。加......特......林.......一方面,要在人格上侮辱對手,一方面,又要在武器上製造效果,這真的很矛盾。
就連很棒的片子都沒法避免道具上的疏忽——
日軍突擊隊,看起來很炫酷是吧?都端M3衝鋒槍是怎麼回事?且不說美軍會不會把自己最新的武器給日本人玩,M3裝備部隊的時候是1942年。日軍三幾年清庄哪裡用得上?二、立足個人。
HBO的兩部巨著《兄弟連》和《血戰太平洋》都是立足個人的,而中國拍片子喜歡立足於最高決策層、領袖、英雄人物。都是在地圖上講戰爭,或者人海戰術大衝鋒,一到普通人在戰爭中的經歷,感受,變化,就變得模糊而空洞了。說我們拿不出美國佬那麼多錢,拍攝很多大場面其實並不客觀,比如土共的《大決戰》系列,裡面動輒就是幾分鐘的拍攝師團級部隊轉移或者衝鋒的長鏡頭航拍,下面可是幾千人在煙火里炮,斯皮爾伯格可是沒有這麼多物資和人力。舟橋,拖著105榴彈炮的道奇卡車,運動的連隊,這些可不是電腦合成,是正兒八經的部隊夯出來的場面,你能說土共想拍個戰爭片沒錢?然而力氣偏偏沒有花到刀刃上。
往往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除外)拍攝戰爭片的基本套路就是——偉大領袖主角光環籠罩,無比英明神武,在地圖上一指,立刻就四兩撥千斤,然後勇敢的人民英雄,無名鬥士前仆後繼死而後已,抱著無限彈的重機槍掃射了一通,在付出了很多鮮血的代價後,準時料理了敵人,取得偉大勝利。而真正打過仗,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並且取得了結結實實的勝利的自由民主國家的套路往往是——一個熱愛和平與生活的小孩無奈走上戰場,開始以為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數著日子盼著聖誕節就回家,直到自己戰友犧牲,自己生命受到威脅,才慌不迭拿起槍來,第一次殺人,然後經過殘酷現實的反覆錘鍊成為了專業的殺人機器,這時候他得到了國家的關照,被賦予更加高尚的保家衛國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被推崇為英雄,然而他卻開始恍惚,思考戰爭的意義。在這樣的主角身邊,還有神一樣的榜樣,例如《拯救大兵瑞恩》裡面的米勒上尉、《兄弟連》裡面的斯皮爾斯中尉;還有偶爾會怕一下死的縮頭烏龜,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厄本,血戰太平洋里逃到精神病院去的大作家,硫磺島來信裡面的日軍小逃兵......斯皮爾伯格的叫好又叫座的大片,無論是《拯救大兵瑞恩》,還是《兄》,《血》,都描寫的是人類歷史上最恢宏,殘酷的大戰,然而他的鏡頭從來沒有在最高司令部的大沙盤和作戰地圖上停留,也不會去聚焦那些羽扇綸巾的統帥,反而都是緊靠在一個人,幾個人,不超過一個排的普通人的身邊,通過這些昨天還在抽煙酗酒把妹,各有各的性格的年輕人的眼睛帶觀眾來切身體驗戰爭。三、人文關懷
參與戰爭的雙方都是人,都應該被賦予足夠的人文關懷。戰爭片的最大意義不是加深仇恨,不是要拉高哪一方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這是小孩子過家家,是典型的祥林嫂性格,是弱國小國心態的表現。戰爭片最大的意義是要讓人反思戰爭的殘酷以及人在戰爭中逐漸喪失人性的過程,最終目的是要把戰爭、狹隘的民族主義、反人性的集體主義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拷打,讓所有人反思,熱愛和平,進而避免戰爭。沒有人生來就是殺人惡魔,然而人的殘忍和醜惡可以在戰爭中被放大到無限大,最可怕的不是戰士本身,而是戰爭以及它背後的那些推手。《血戰太平洋》裡面就一直在反思,從最開始馬克辛機槍虐日本人的自殺式衝鋒,到後來槍殺年幼士兵,被激怒惹惱的美國人幾乎就要被變成殺人不眨眼的禽獸,然而主角們開始反省,當他們抽身出來,升華以後,發現潘多拉的魔盒已經被打開。導演給每一個觀眾留下的不是槍林彈雨的爽快,而是壓在心底揮之不去的戰爭的陰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牢記在湯姆森槍口下求死的日本島民的那張臉。其實國內現在大多數YY,是有理論基礎的,很多導演振振有詞,說法國人拍《虎口脫險》不也是醜化德國人了嘛,那一點也不影響這部大片的口碑嘛,
是呀,他們恰恰卻忘了,法國從二戰一開始就被德國人羞辱得內褲都沒了。所以大概他們只能選擇這種方式來YY一下對手,過一下癮罷了。當然,我們今天也有比較好的片子,比如說這個——
然而前兩天看我的愛劇還是看到瑕疵了,中國導演的軍事常識需要惡補。好有男人味的動員現場啊,可惜ZB26第一沒有彎彈夾,第二不是抱著腳架打的。師長這種級別的人物都對抵近射擊用的提把視而不見,也就太外行了。這個
最可怕的敵人不是開著高達,武裝到牙齒的異形和鐵血戰士的混血怪胎,也不是對眼羅鍋盤腿殘疾人,而是和你一樣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的正常人,剛剛還在和你一起喝酒,轉眼間就可以拿起槍來殺掉你整村的男女老少,原因卻是因為他們內心深深的迷惘和懼怕。這個
一個活蹦亂跳,還有點逗逼的女村民,分分鐘就成了萬人坑裡一具冰冷的屍體,褲子被拔了,拳頭緊握,這個細節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她死前遭受的凌辱。只可惜,導演的良苦用心,之於現在的觀眾,都是對牛彈琴。令人感到可悲的結論是,我們還不能簡單的責怪當局的審查和引導,責怪導演的無知,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市場在主宰創作,群眾喜聞樂見才是決定性因素。
比如說,同樣是管虎導演的作品,《廚戲痞》票房很高,而《鬥牛》卻門可羅雀。這說明市場之麻木,素質之低下,意識之淡薄,常識之匱乏。既然金主都看不出來巴雷特和三八大蓋的區別,那我導演何必費九牛二虎之力去搞那麼多符合史實的物件?逗你玩你還要傻不拉嘰地掏錢,這樣的日子多美好!我爺爺奶奶是識字的,閑暇時候還能看看報紙讀讀書,但也不能太久,畢竟眼睛花了。樓下那些每日早上和傍晚跳舞的大爺大媽,也許很多字都不認得,他們每日的娛樂活動除了跳舞、扯淡就剩下婆媳劇和抗日神劇打發時間了。
不說大爺大媽,就說家門口的理髮店,理髮師是個三十來歲的阿姨,兒子上了初中,每次我去理髮,店裡都一如既往地放著抗日劇,有時掃過,幼稚的台詞和浮誇的情節讓我很清楚地知道這是抗日神劇。
但我決計不會在這個問題下面說,抗日神劇別拍了。
甚至官媒在指責抗日神劇甚至嚴令不許再拍的時候,我都是嗤之以鼻的。
抗日劇分兩種,抗日神劇和抗日歷史劇。
我知道,我知道,你們想看的是抗日歷史劇,你們總覺得,這批導演和編劇沒節操,不肯好好拍,或者你們覺得,廣電壓在上面,政策太差了。
於是你們就在想,這些抗日劇都是什麼鬼。
但你們沒有想過,這個世上,是有著認認真真在拍抗日歷史劇的一群人的。
喏,中國的抗日題材影視劇中讓你覺得靠譜的或是有良心的導演或編劇有誰? - 孔鯉的回答這裡頭我已經給你們大致總結出來了。
《生死線》。
《我的團長我的團》。
《好傢夥》。
《戰長沙》。《紅色》。《人間正道是滄桑》。《四十九日祭》。《亮劍》。這些海報,哪個不是一種認認真真的感覺?這些電視劇,哪個不是你們期待的抗日歷史劇?
縱使我列舉的這些歷史劇里有你們覺得依舊存在問題的,但這些歷史劇的態度告訴我們,是有人在認認真真拍的。
別急,我知道你要回駁我說,你列舉出來的,也就這麼一丁點嘛,還有那麼多的抗日神劇呢。
好的,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了。
我們再回顧一下那句話,抗日劇分兩種,一是抗日神劇,一是抗日歷史劇。
我還有一句話要接著說,它們的受眾不同。
這才是最關鍵的。
如果你把那些十分嚴肅的抗日劇拿給大爺大媽們看,他們看得下去嗎?
比如《紅色》里的那些情節設置,他們能吃得消嗎?比如《四十九日祭》里的人性對抗,他們能深層次思考嗎?
我說的是「他們」,是指普遍意義上的群體,你不用拿出個例來反駁我。
對於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說,抗日神劇和婆媳劇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我不是說抗日神劇好,抗日神劇確實不好,但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溫和的方式來使它變化。
那就是:不要去跟大流把所有的抗日劇都罵成是抗日神劇,真正用心地去關心抗日歷史劇。
我相信,當抗日歷史劇受關注多了,數量和質量是一定都會上升的,這是一種有潛力的市場。
至於抗日神劇,就丟那兒吧,當它慢慢退出市場舞台時,也許你會難過地發現,它的那些受眾,也一個個都離你而去了。
想到這兒,我倒是有點不舍呢。
(太久不答電視劇題目了,才發現標籤里還有「電影」,電影這塊我就不妄言了。)
順帶附送:國產電視劇答案匯總 - 孔鯉的回答有一種人叫沉默的大多數。
他們存在於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在互聯網上卻鮮有他們的聲音。對於這部分人的需求,拍神劇的導演投資人最清楚不過。上網上多了會有一種錯覺,就是,覺得上網的人才是大多數。其實只是嗓門大啊。個人觀點:首先要明確,抗戰劇,它也是影視劇。
不是紀錄片,我們未必希望科普軍事理論,但也不希望看見「八百里開外幹掉一個鬼子」。不是綜藝片,我們不需要諂媚地惡搞,以及風馬牛不相及的穿越架構,不用大開腦洞。不是教育片,看抗戰劇的年紀應該也不小了,不用教科書般地尊尊教導我們這些老孩子。像之前很多人評論,《亮劍》就屬於一部好的抗戰片,哪怕它也有些瑕疵。引用知乎另一個問題:能得到如此多的認同,可以看出《亮劍》在國產抗戰劇飽受詬病的時候,仍然從絕處亮出了寶劍!影視劇有哪些讓你哭得稀里嘩啦的情節?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主角是一部劇的靈魂,他直接決定了一部影視劇的風格。李雲龍桀驁不馴,能征善戰,卻常常「功過相抵,不予表彰」。這是定下的基調。
他堅信,好的劍客,面對對手,哪怕自知不敵,也要亮出寶劍。在趙家裕一戰,他幾乎被山本特工隊毀滅了指揮體系,老婆被搶,政委趙剛重傷不省人事,全村被屠,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小黑屋裡,和尚怎麼勸都沒用,直到聽見那句「山本躲到平安縣城了」,這個男人,眼睛裡終於迸發出了狼一樣的光芒。
「晤,作戰計劃已經有了,友鄰的主力部隊咱沒權調動,通知一下也行,就說咱獨立團要去縣城吃肉喝酒,誰要看著眼饞就一塊兒干,有我吃的就有他吃的,要是不敢來就算了,咱們不怕撐著,自己包啦。老子有多大的鍋就下多少米,一個獨立團加上幾個縣大隊、區小隊、民兵,夠了!」
英雄氣概。
不需要導演和編劇在戰前做多少煽情的動員,那讓人噁心反感。就這樣一個粗野的將軍,說出不知天高地厚的話,讓我們折服於他的勇氣,又有些擔心他的衝動帶來的後果。最終那一戰,李雲龍炮轟城樓,秀琴大義犧牲,留下了讓無數觀眾感動的一個場面,將全劇推向高潮。那個勇冠三軍的團長,摔下帽子,大吼一聲「開炮!」隨後失神地坐倒在烽煙四起的戰場上。
因為沒有向司令部通報,又一次功過相抵。
這是主角,不用背負深仇大恨開始,不用出場時候自帶瑪麗蘇的悲天憫人,劇情飽滿人物,人物推動劇情。有人說山本鐵工隊在當時有其不合理性,言之有理,卻也無關痛癢了。
關於情感,編劇和導演都喜歡在抗戰劇中加入鐵血柔情的元素,可惜大部分都失敗了。情感元素貫穿於劇情,是整部影視劇的血肉。
還是看看《亮劍》的例子
李雲龍和趙剛怎麼世界上還有這種人?自己心裡不痛快,就千方百計向別人找碴兒,什麼毛病?
剛開始,李雲龍看不起這白面書生,認為他只會吹牛吐酸水,趙剛看不慣李雲龍,粗野蠻橫不講規矩。
後來呢?本來我嘴巴挺乾淨,自從和你做了搭檔,現在也學得滿嘴髒話,一張口就罵娘,想想自己都不好意思,這叫他娘的什麼與工農相結合?好的一點兒沒學著,罵人喝酒倒學會了。
趙剛在戰場上的槍法百步穿楊,讓李雲龍欽佩,李雲龍奇謀迭出,也讓趙剛起了尊敬。他們身上都流著英雄的血,自強不息、勇於抗爭,這樣的人,註定是會英雄惜英雄的。血里滾過的交情,其光輝何嘗輸給了刻意插入戰場的男女之情?
李雲龍和楚雲飛
李雲龍和楚雲飛在劇情中設置的對抗,完全體現了李雲龍這個角色的潑皮無賴,偷摸拐槍。要展現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艱辛怎麼表現?日本憲兵隊長平田一郎是個比較好客的人,為了今天的生日,他提前兩天包下了「聚仙樓」,城裡有頭有臉的名流、日本軍官、皇協軍軍官都收到了請帖。
那我李雲龍不能客氣吧,來來,楚兄,咱們是朋友,不能少了你,一起去。於是
在宴席上,和尚吃東西的速度極快,一隻雞腿扔進嘴裡眨眼間就變成了骨頭吐了出來。他嘴裡一邊飛快地咀嚼著,一邊旁若無人地走到鄰近的桌子前,一伸手扯下兩隻雞大腿,又順手端起一盤油炸花生米扭頭要走,這時,屋子裡變得靜悄悄的,所有的日本軍官和偽軍軍官都感到莫名其妙,這麼嘴饞和缺教養的人還真挺少見的。一個年輕的日本少尉有些火了,他怒視著和尚,從牙縫裡惡狠狠地擠出一句話:「八嘎!」
還不忘給趙剛帶一點。
李雲龍掏出那隻缺了兩隻大腿的燒雞。他在開槍射擊時,也沒忘了順手把燒雞揣進懷裡。此時,他急忙要用燒雞堵住趙剛的嘴:「別說啦,下面的話我都能背下來了,老弟,你看老哥多想著你,弄只燒雞還給你留一半兒呢。」
幹掉了鬼子,細節之處卻是兩人在宴會上狼吞虎咽的表現以及念著趙剛的情誼。這一幕戲既寫出了八路軍生活條件差,又豐滿了主角不按常理出牌的形象,同時也兼顧了對戰友情感的讚美。
前面那是生活,好,後面我們也要講講軍事。你楚雲飛部隊出了叛亂,別怕啊,咱們國共合作,是友軍,又在老子的地頭,做兄弟的能不幫你嘛?好嘛,我幫你收拾了,武器?我這麼興師動眾總得要有些回報吧?在我們家鄉,農忙時候給地主幫忙那也是要收費的。你這批叛亂部隊的武器我收繳了,還?會還啊,可是我最近又擴充了兩個營,你不能讓我們拿木棍上戰場吧?對對,是說還,可是我現在都被降成營長了,做不了主啊。
一來二去,拖了一輩子。這是真的窮了,必須抓住每一個可以獲得武器裝備的機會。
鴻門宴上,楚雲飛意圖殺死李雲龍,沒想到對方捆著一身炸藥來吃酒,眾皆驚慌,只有楚雲飛心底是鬆了口氣的。那天楚雲飛把李雲龍送出很遠,說不清是幾里地,反正是城樓上機槍的射程之外。
如果政治相同,他們也可以是傾蓋相交的知己,可惜……
愛情方面,《亮劍》雖然著墨不甚多,卻也有精彩之處。
但是,單身狗不想分析。一部影視作品,吸引觀眾的往往由外部故事和內部故事構成,抗戰劇的外部故事已經有了現成的主體,重要之處,應該集中在那些內部故事,也就是主角們的內心世界變化當中,是堅持住了自己的本心,像李雲龍這樣的英雄肝膽,鋒芒畢露;還是朱子明那樣被俘後叛變,看見一手導致的滅村慘案失聲痛哭;是秀琴這樣的女中豪傑,大義赴死;還是趙剛這樣儒雅翩翩,被李雲龍潛移默化地改變,又保持著內心最早得那份堅持。
其後我讀了《亮劍》的小說,才知道電視劇只拍了全書的一半,隱去了難拍的文革部分。
昔日浴血奮戰,不顧生死的將軍,竟也會無力掙扎,那些虎狼般的手下激昂憤慨,仍抵不住大勢的碾壓。為了信仰,寧折不彎,那最後的尊嚴與氣節,是不容踐踏的。乃至最終,李雲龍依然展現了自己的亮劍精神,成為了悲劇英雄。
《亮劍》,乃至抗戰劇,其實根本意義都是一部書寫絕境中掙扎奮鬥的作品啊。
所以我不喜歡看見那些愚蠢的行為踐踏這種不屈的精神。給《我的團長我的團》投一票!
我是來安利的!前面看到也有人提到的《紅色》徐兵,國內最喜歡的編劇沒有之一「上海的弄堂里,沒有秘密」 就一句台詞就讓我突然覺得那個日本軍官影佐是個有情懷的日本軍人小陶虹的年齡去演一個懷春少女雖然有點違和,但看在那麼好的刻畫人物的份上就原諒她了一部抗日諜戰劇,每一個角色都可以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也是蠻感動的!每次安利這劇的時候都自動屏蔽最後一集的「桃花朵朵開」…
《戰長沙》
日本擁有當時亞洲最精銳的部隊,他們有頂配的武器,為國捐軀的意志,健康強壯的體魄。
中國處於一個極度混亂的時代,他們沒有武器,沒有衣食,只有一個不想就那麼憋屈死去的念頭。所以日本侵略,勢如破竹,迅速佔領我國各大城市重鎮。我們不談共產黨國民黨,一律稱共軍。日軍佔領重要城鎮,掌控交通要到,掐死生活物資來源。而侵略不是掠奪,不是搶一票就走的土匪,那麼日軍想要佔領中國,勢必是步步蠶食,那麼,他們已經進攻下來的城鎮不可能會主動放棄,只會固守!這個時候的戰略局面變成了日軍防守,而無力發動大規模會戰或者攻堅戰的共軍,被迫發動人民游擊戰爭!日軍不屑去刻意剿滅共軍而花費那麼大的精力!因為面前有一隻兩隻蚊子,可以直接拍死,可是有一百兩百隻蚊子,那給自己罩個蚊帳也就是了!所以他們的戰略目的只是堅守,控制生活物資。為了生存的共軍自然要反擊,要潛入,要滲透,想辦法把這個城鎮的日軍一鍋端!可是發現終於設伏成功的時候,被埋伏的日軍反而將埋伏的共軍打的落花流水!原本的伏擊戰,變成了遭遇戰,雙方你來我往,可是日軍進退有據,雖然地處劣勢,但是臨危不亂,將勝利的天平漸漸扶正。共軍食物稀缺,食鹽稀缺,藥品稀缺,兩三顆子彈一桿槍,沒有系統的教育,沒有作戰意識。局面居然出現了有人逼急了冒著彈雨頂著刀子上,同時又有人在後面喊別沖別沖!那人心想,我是打不贏,我是沒子彈,我願意不要我的性命,但是我也要你陪葬!我反正已經找不到吃的了,你沒殺死我,我也要快要餓死了。伏擊的局面是算是慘勝!因為日軍就一個小隊,結果只讓對面丟下三四十具屍體後從容離去。而共軍,我們沒有子彈了,我們就算追上去,也打不過了。看著周圍躺著的戰友,細細數來居然是日軍的兩倍之多!看著日軍躺在地上的屍體,不幸中的萬幸,我們又有彈藥了。如此反覆多次,日軍用彈藥換人命,共軍拿人命換彈藥!可悲的蟻多咬死象。日軍終於也不堪其擾,發動了著名的堅壁清野政策——三光政策!中國人有句俗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你們的住所我們給你燒了,你們的食物我們給你吃了,你們的潛在有生力量我們給你殺了,我看你還怎麼跟我們打游擊!趕緊找吃的去吧!哈哈哈哈!
於是,日軍派出多個小隊分襲各處村落,堅持殺光燒光搶光原則,而擅長游擊戰的共軍在簡陋的防禦工事之下,無法抵抗住日軍凌厲的攻勢!而我們的主角,並沒有因為頭腦一時發熱,衝上去和日本人拼刀子,只能眼睜睜看著認得的戰友村民一個個慘死,雙目含淚,悲憤的帶著幾個同樣沒彈藥的共軍戰士,當了逃兵!逃兵是恥辱的象徵,我們是為了生存,我們只有生存的更久,我們才能殺死更多的敵人!和他一起逃離戰場的,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理解的將一口氣生生憋在肚子里,恨不得能將所有日軍生吞活剝!不理解的,趁著一個夜晚,偷偷的跑掉了。
共軍生存和殲敵要兼顧,主角只有潛伏進城鎮去拉贊助,結果身為同胞的贊助商居然有大部分人不肯!他們的理由是,日本人還沒有把我們往死里逼,而你們是自己人,怎麼可以這樣!而肯的人,恰恰都是有親人或者朋友死在日軍手上的人!這些人,有仇恨!而那些活在恐懼之下,暫時還沒有仇恨的人,他們只想安心的繼續活下去而已,他們不想參與這勞什子的戰爭!
主角沒有空手而回,拉到了可憐的贊助,聊勝於無,起碼暫時不會被餓死了。城鎮外面倖存的老百姓,看到共軍都會偷偷把食物藏起來。這些老百姓會拿起武器和共軍一起殺敵,也不擔心共軍會搶自己手中的食物,但是!他們就是會將食物藏起來,因為這食物就是我的命,我只是想活命。不料,那個偷偷跑掉的士兵,不是再一次做了逃兵,而是同樣潛入了城鎮。仇恨趨勢著他奮不顧身,奮不顧身的想要用自己已經沒有顏面再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殘軀,去換掉日軍起碼帶有軍銜的人!自殺式襲擊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幹掉了日軍的2個隊長,可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他引發的全城戒嚴讓日軍發現了主角拉的那些贊助商正在偷偷往城外輸送物資。
日軍眼皮子底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後,這個城鎮的日軍首腦,也就是大boss,震怒了,嚴令徹查!這些劣等的支那人,打仗沒本事,就只會在背地裡搞一些小動作!可是,軍令一出,日軍的小隊長們卻有些無所適從,上哪裡查去呢?大boss斜眼看了他們一眼,罵道,打仗打傻了?全鎮集合!
日軍得令,於是開始挨家挨戶把人往廣場上趕,老百姓各個面如土色,在這個城鎮里,只要安心做個良民,日子還算過得去。雖然稅收剋扣孝敬會多一些,但總不至於餓肚子。大皇軍的軍紀其實還算嚴明,雖然有些大頭兵還是會欺壓一下百姓,但起碼不會在當官的眼皮底下。上一次開大會,也就是第一次開大會,是日本人的頭頭站出來安撫民心,說絕不欺壓良民,發現有不從軍紀者,可以直接舉報至他那裡,他會為我們做主!聽起來很美好,確實沒傻子會當真,街邊日軍吃霸王餐,就算他頂頭上司出現了,他得到的也只是一頓臭罵和一記耳光,該給的錢,依然是不會給的。可是這一次,會發生什麼事呢?普通百姓不明所以,可是那幾個曾經拒絕過主角的大戶卻是心知肚明,事發了!主角聯繫過他們的當晚,幾家就偷偷派人跟著看主角會去哪幾家串聯,自然也知道哪些是答應了協助共軍,哪些並沒有。而那些沒有答應提供協助的,心裡的想法都是一樣的——生存。我們安安穩穩的做個良民,請不要來打破我們生活的寧靜。如果等下,真的威脅到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並不會安心等死,那,只有對不起了。大boss查刁民的方式簡單直接,大廣場上,面對著那些心中惴惴不安,充滿的惶恐雙眼的劣等民族,心下一陣厭惡,「我曾經說過,你們只要安安分分在我這裡待著,不要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那你們的生命安全就會有保障,可是顯然你們覺得我對你們這些支那人太過友好了!」開場白說完,就沒有多餘的廢話了。「你!出來!」被日軍用槍推出來的老百姓略帶哭腔的說道:「我,我什麼都不知道啊!」「哦?是么?那真是對不起了。」一槍斃命。緊接著,便是第二個,場景同樣,哭喊著說,「你要知道些什麼,你你總得問我啊!」大boss嘆口氣搖了搖頭,有些惋惜的看了他一眼,很乾脆的又是一槍。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是一個老爺子,當這個老爺子的被推出來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了,「我知道。」然後他便供出了一個他無意中知道的人,一個共軍親自上門拜訪的人。「我很喜歡你,聰明的支那人」,大boss頓了頓,轉頭面向人群,說道,「而你們,這些劣等人,居然不知道我想要些什麼!」話音未落,被舉報的人就已經被推了出來。他腿若篩糠,跪地連連哭道,「我說,我什麼都知道,我什麼都願意說!」大boss微笑著搖了搖頭「你也什麼都不懂,如果只是為了找那個共軍,我需要花費這麼大的陣仗嗎?!一群臭蟲而已,隨便一腳也就踩死了。我要的是你們,居然連主動舉報都不懂得,心存僥倖的支那人,是不是沒人舉報你,你永遠不打算告訴我?」砰!……其餘在城門口,被當場被日軍查出資敵,證據確鑿的,也一一被擊斃了。主角眼睜睜看著,卻什麼都做不了。他瞟到了他曾經拜訪過的人,發現他們都在用暗恨的眼光再盯著他!卻並沒有供出他!
主角突然覺得,這也許是一個機會。我們中華民族,從清末開始至今,你打來,我打去,而真正關心百姓性命的,卻沒幾個,他們是茫然是麻木,可是他們在生死關頭,就會迸發出最最強大的力量!在這座看似和平的城市裡,似乎只要安分守己,便可以活下去,可是當今天這個巨大的陰影隴上所有人的心頭,真的是如此嗎?要我們主動去告發嗎?要我們自己人去監督自己人嗎?愚蠢的日本鬼子,這就是你眼中的中國?一個人可以被威脅,可以為了生存模糊道德界線,可是一個民族,永遠不會,永遠不會!我,要好好感謝你的一槍,自以為是的一槍,自以為畫了一個圓圈,我們就會往裡跳的一槍。現在,城反正是出不去了,也不知道要戒嚴幾日,但總歸是會開城的!只要我在城裡四處串聯,當所有人都可以串聯起來時,勝利也就要到來了。可是,那個有過漢奸前科的人呢?!要不要聯合上他?
這是一個極難的選擇,瞞著,就只能把他推到敵人那邊去,就好像日本大BOSS一槍打醒了所有麻木的中國人一樣!可是不瞞,就要面臨滿盤皆輸的風險!這個選擇,主角最終是做對了。那個漢奸,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死在日本人槍下,罵名和爹的性命,顯然是爹的性命重要些,雖然爹也不理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東風是什麼,是一個機會,一個需要主角去刻意營造的機會,這個愚蠢的日本鬼子,我們是臭蟲嗎?你們發動三光政策,不是因為你們強大,而是你們怕了!你們煩了,你們受不了我們無時無刻的反抗。我現在要做的,只是讓你再發動一次三光政策!
他在原先不願協助的大戶幫助下,送出了消息,「連同倖存戰友,再次沿途騷擾,務必保住性命,逼日軍大規模出城,出城當日,城中火起,裡應外合」計策是成功的,堅壁清野這事日軍干過一回了,覺得簡單的很,唯一讓大boss嫌煩的地方就是,臭蟲踩死容易,可是臭蟲太多了,要踩死就得同時踩死,不讓它們有藏身之所。然而,城中兵力就算空虛?大boss笑著搖了搖頭,一幫戰五渣,兩個打不死我們一個!奈何蟻多咬死象啊。主角觀察了軍火庫周遭環境,唯一頭疼的便是那2挺機槍,那是正規軍都不敢略其鋒芒的火力封鎖。當日,城中百姓手無寸鐵不錯,可是他們並不是吃不飽穿不暖之人,尚有一戰之力。可是面對僅僅兩秒的機槍火力封鎖,依然是差點被打散了人心。幸好主角按既定方案及時的讓那機槍成功的熄了火。隨後,群情激奮的眾人,填死了軍械庫看守。拿到了足夠的裝備後,一把火燒了,沖向城門,迎接友軍入城。然而,日軍指揮部卻不是那麼好進的!雖然封鎖了消息,日軍發出的求援信號也只有最近的城市,最快也要在2天後到達,救援速度還不如他們派出去實行三光政策的人。這個時候,日軍就只有熬和等。而共軍必須抓緊時間進攻再進攻!
指揮部最終是被攻下了,大boss跪朝日本天皇剖腹謝罪。可是共軍和老百姓也是傷亡慘重!哀嚎聲此起彼伏。畢竟他們是連槍都從沒拿過的老百姓,開槍只是有樣學樣。準度差的更不是一點半點,他們憑藉的最大力量,只是心中壓抑許久的一口氣而已,這口氣鬆了,悲傷就湧上來了。爾後,堅壁清野的各小隊回歸,城鎮里的百姓面臨了更艱難的時刻,因為他們必須要堅守,堅守到自己的援軍開赴過來!而且是,要比最近城鎮的日軍早!勝利的代價是慘重的,各小隊日軍也害怕自己因為作戰不力被上司一刀砍了腦袋,作戰更是比以前更兇悍了幾分。就在城裡的共軍幾乎死光,能開槍以及敢再一次開槍的百姓也幾乎死光的時候,共軍主力趕來了。這個時候,日軍軍心動搖,主動撤退。
而城中,爺們已經沒幾個了,主角也重傷瀕死。這一切,似乎很美好,因為我們勝利了。可是別忘了,別的鎮子上的日軍,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場面的壯烈和殘酷,我們可想而知。我們能夠打下城鎮,可是我們依然沒有那個力量去守住這個城鎮。所以,這裡不做描繪了,用畫面展示出來的話,就是裝滿了日軍的軍用大卡在路上賓士,然後畫面一轉,城頭已然再次易幟。最後,是幾年後,日軍投降,但是主角的孩子和大boss的孩子在各自家中,一個再拿刀刺日本鬼子,一個用刀切割中國地圖。
以上,差不多就是這樣。然後,8月22日,根據 @段飛 的建議,做了些許修改,原本有些地方沒有寫這麼細緻,因為這本就是個大綱,可是不細緻很多地方又體現不出來。所以知友們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對話較多的那裡,是潤色過的地方。按照《集結號》的調性拍抗日題材的片子就行了這要求其實已經挺高的了電視劇的話參照《潛伏》的調性就行了
推薦《記憶的證明》
這是一個倒因為果的問題,應該這樣問:抗日劇到最後為什麼要拍成這樣?
知乎上那些為審查制度洗地、說導演劇組水平爛就不要賴審查的人,就該看這些神劇,別看罵得歡,這種神劇還會火,而且會一直活得好好的,一直進化,現在不已經是抗日言情、抗日武俠了么,那個詞叫啥,「抗日朋克」,早晚成為抗日cult,混出抗日喪屍、抗日狼人吸血鬼。
其他答案有舉出不少拍得不錯的作品,有什麼用呢?不是會不會拍,怎麼拍的問題,難道國內沒有人才么?沒有拍出過好的作品么?為什麼還要拍抗日劇?為什麼抗日劇成為內地影視公司僅有的不怕審查又能賺錢的項目?
這就是反抗,官方劃定的意識型態審查,就不要怪劇組表面一套、私下一套。本質上就跟鄉鎮夜總會穿著女王皮衣甩皮鞭唱紅色歌曲一樣,威權試圖以一套恩準的話語來控制民眾思想,只准民眾說這套話語里的話,民眾就會以這套話語來消解威權,最後使得任何權威都不存在,變成虛無主義。
所以拍嚴肅認真寫實的作品有什麼用?這個劇種已經成了荒誕不經的地攤文學,每個人只要頂著正確的意識形態大旗,就能胡作非為。一個文藝領域的工作者,官方偏不讓搞文藝,說只能搞我這種文藝,把人逼得彆扭就有點精神變態,最後那就只好搞笑唄。像《亮劍》就是一部很好的抗日片,真實的反映了,那個年代中日軍隊武器裝備的差距,表現出了李雲龍對對手的尊重,對楚雲飛的惺惺相惜。
反觀現在的抗日神劇,三點就可以總結:
一、不尊重歷史二、不尊重對手三、不尊重自己不尊重歷史
《用不磨滅的番號》里什麼「九路軍」叫板八路軍,八路軍這個詞在別人嘴裡說出來,自身就帶了深深的敬意,可從這個劇的宣傳說出來的時候,就帶了濃重的戲謔在裡面呢?我們理解你想抗日的心情,你可以加入八路軍,也可以加入國軍,你杜撰一個「九路軍」什麼鬼……不尊重對手
抗戰8年,是我們的抗戰英雄們艱苦抗戰了8年,多少人因為這8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因為這8年血灑沙場,這8年不是遊戲,在那個年代,我們的對手比我們強的多的多,如果全國上下每一處戰場都有什麼八百里打炮樓、手撕鬼子、會拐彎的箭、裝裝逼就可以逼停日本裝甲車,那麼抗日戰爭不足一個月就可以結束戰鬥,可事實上,日本軍隊8年不是在苦苦掙扎的堅持,是勢在必得的侵略。不尊重自己還是老生常談,那些絢麗的特效製造出的大批鬼子死亡,據統計每年在橫店「死」掉的鬼子可繞地球十幾圈,這種數據說出來可謂是笑死人不償命,劇情不尊重歷史,不尊重現實,不尊重對手,這樣的劇情又談何尊重自己呢?《紅色》
看完以後只想當個普通人,跟自己愛的人靜靜廝守一輩子…不光抗日劇,中國戰爭片的定位本身就有問題。
什麼是好戰爭片?觀眾看完以後心想:」卧槽,打仗太J8殘酷了,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千萬別打仗「。這就叫好戰爭片,因為從內核上講,戰爭片是用來反思的,只有戰時宣傳片才會鼓勵好戰精神。
可惜中國幾十年來太多電影、電視劇讓無腦青年看了以後熱血亢奮,把敵人寫得太愚蠢,把英雄寫得太高大上。戰爭里哪有什麼英雄?戰爭殺掉一半人,再把苟活下來的另一半人變成兇手和倖存者。
當然,國內也不是完全沒有反戰的戰爭片,但受政治環境限制,往往味道不純,反個戰還得預設立場。
(說句題外話,美歐日等國家的人好戰精神比中國人差遠了,起碼嘴炮上完全不是我們對手。在日本敢說進攻中國的都是極少數極少數的極右翼,在中國高呼核平東京的大有人在,中國人對戰爭的理解和這些國家有太大差異,這裡面我國影視作品沒起什麼好作用)
至於抗日劇,是個夾縫裡的奇葩。其實二戰中國是受害國,但是按真實情況拍的話(各種慘,被花式吊打),顯然無法突出黨的偉大領導。於是只好把我們拍得各種牛逼……其實是逗逼好不好!有需求才有市場,傻逼有欣賞的需求,聰明人有吐槽和產生智商優越感的需求
《亮劍》
《戰長沙》!!1.男主特別帥!2.沒有TG,開心了吧!3.山影出品質量保證!4.群像戲,路人的演技都杠杠的!5.男主!真的他媽特別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賈秀琰對網民抨擊的回應?
※有哪些名氣不大顏值挺高演技還不錯的演員?
※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哪些產業環節,是最有可能被新加入的專業公司切入,並取得成功的?為什麼?
※如何看待2016年影視IP影劇聯動、IP速度開發加快的現象?
※《琅琊榜》已經完結,可我剛開始看,如何防止被別人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