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最後一戰是否打得不夠精彩,為什麼?
1. 所謂」最後一戰「指的是他們二人從閣樓上飛滾到空地上,爬起來,互射,僵持,然後蛇頭被斬,然後再互射,然後伏地魔被卸了武器,進而飛灰湮滅;
2. 個人感覺到了最後,哈利波特至少也應該是個近一流(有答主對此提出了尖銳的質疑)的魔法師了,好歹也該跟伏地魔大戰個三百回合才有感覺啊,然後哈利波特在最後一霎那也沒有對伏地魔下死咒吧,怎麼伏地魔被解除武器後就掛了呢?本人純電影黨,請原著黨輕拍~
最後一戰是由整整七本書、書中的整整七年鋪墊出來的,哈利的滅伏之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到最後一切水到渠成,反而就顯得簡單了。其實原著最後的大戰描寫還是很精彩的,我記得第一次看到廚房裡的家養小精靈全部衝出來,克利切大喊著沖在最前的時候,我幾乎是邊笑邊哭著讀的。鑒於題主只看電影,我只能表示遺憾了。電影中過分強調了哈利波特和伏地魔兩個人的戰鬥,忽略了大場面,我相信如果能把射箭的馬人、把刀叉當武器的小精靈、飛來戰鬥的夜騏、巨人格洛普、鷹頭馬身有翼獸巴可比克等等全部拍進電影,那個場面將是非常壯觀的,而且是真正的魔法世界的戰爭。哈利和伏地魔互掐脖子簡直是對巫師的侮辱,不忍直視啊好么!!!魔杖都被導演吃了么!!!老伏是什麼法力的黑巫師,會跟哈利貼身肉搏么!!!編劇你們有讀過原著么!!!
每次提到就一肚子氣……
--------------------------------------------------------------------------------------------------------------------------------------------
感謝各位的贊,得到這麼多和我一樣熱愛原著的朋友的肯定我感到無比雞凍。我是一邊聽著Jim Dale的有聲書一邊寫下這個答案的,不過當時聽的是第四部,所以回憶著第七部大戰的場景寫答案的時候感覺有點精分……順便給原著黨們安利一下有聲書,Jim Dale把主要角色的聲音特質表現得特別好,畫面感很強,我第一次聽就上癮了,目前正在聽第三遍^ ^自從有了哈利波特有聲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跑步的時候覺得無聊了~~~我叫湯姆?瑪沃羅?里德爾,你也可以叫我伏地魔。
我已經意識到我是一本小說中的人物,還是小說中的終極大boss。
第一次察覺到這個真相是在轟動巫師界的那天,我的魔法失效造就了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一個奇蹟。
他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我的宿敵。
在我的第一個魂器——一本日記——被這sb破壞後,我突然擁有了觀察高維世界的能力,那是一個麻瓜世界,而同時我也知道了她的名字——J.K.羅琳——我們這個世界的神。
她掌控著我的生死,我的魂器一個個被劇情殺,而我的魔法總是在一個個緊要關頭掉鏈子。
日她個仙人板板!哪有這種憋屈的boss的!作者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對盒子外世界的感知也越來越清晰,在對更高維度生物不受劇情操控的生活的強烈渴望下,我選擇了那唯一一條路。
在劇情的最後,我開始飈演技,與那sb一起喊出阿瓦達索命的同時,我把這部小說做成了我的第八個魂器。
我的靈魂消散卻未消失,最後一刻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
他娘的哈利又沒死!
當我再次清醒時,我發現自己來到了書外,我跨越了次元壁。
然而我的魔力消失,並且成了一個嬰兒,在中國長大,現在是一名高三學生,為了高考而奮鬥。
但不知為何,那種命運的束縛感仍未消失,似乎無形中還有一個人在更高維默默注視著這個世界......
算了,還是先把暑假作業做完吧。你感覺打得不夠精彩,我覺得挺精彩的。
==認真答題的分割線==
為何題主會覺得不夠精彩?
也許題主說的「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最後一戰」說的是哈利扯下隱形衣後和伏地魔踩著圓不斷嘴炮然後在最後互相發射了個魔咒的那一場?說實在的,那場不能算最後一戰,幾乎只能算是個象徵性的儀式,用於確認黑魔王這一方的徹底潰敗。
魂器已經全部被消滅,波特自己腦袋上的那片靈魂也被黑魔王親手摧毀,他從少年時期迷戀並追求對力量的錯誤掌控並渴望永生時,從他第一次分裂靈魂時就掐斷了自己的未來。五十多年後他又一次掐斷了自己的後路,不自知地退上山崖。波特卻從那場死亡里得到新生,掌控著完全屬於自己的,完整的乾淨的軀體和靈魂。還有鳳凰社和不屬於鳳凰社卻仍然抗爭著的所有人幾十年來的奮鬥與堅持,把戰爭推向最後的局面。
其實勝負已定。
鄧布利多謀划了很多年,把波特放在必將被伏地魔殺死的名單之上,這樣無論他最後能不能得到自己的指引而活下去,伏地魔都必死無疑。而這場戰爭的結局,其實勝負已定。
所以我理解的「最後一戰」,是霍格沃茨的那場決戰。雙方都有人死去,永遠沒哪個常人能直接從戰爭里受益,它肆虐的過程中只能帶來傷害與痛苦。韋斯萊,盧平,唐克斯,斯內普,萊斯特蘭奇……
個人認為,就算是魔法史課本,也不會將波特和里德爾的那場決鬥定義為這個時代的最後一戰,而必然是那場波瀾壯闊的總攻與反擊。
如果題主說的就是感覺那場嘴炮之戰不夠精彩,我只好回答……
你說得一點兒都沒錯!為什麼?因為那玩意兒簡直好比簽訂停戰協議或者舉行投降儀式什麼的!誰特么要看啊!天皇在廣播里巴拉巴拉正式投降才帶感好嗎!磨磨唧唧的儀式誰有興趣啊口胡!
這麼打比方可能有點兒不妥,不過就醬。
既然題主是電影黨,那麼就電影的結尾大戰來說:確實太不精彩了!先說說正反雙方的實力設定。伏地魔的魔法水平在鄧布利多死後就是魔法界第一把交椅,甩第二陣營不知道多少條街(恩,就是不知道,羅琳阿姨設定武力這塊兒本來就模糊)。哈利天賦好,但也就是七年級的學生,打鬥起來算普普通通的傲羅水平都有點抬舉他。雖然哈利對上伏地魔會有加成(同芯魔杖、鄧布利多細心講解伏地魔的弱點、老媽的魔法、伏地魔的心理障礙),但仍然不意味著哈利可以像鄧布利多那樣用魔法硬實力與伏地魔對剛。
對,換種思路,為什麼羅琳阿姨要千方百計的給哈利設計各種各樣的加成呢,就是因為拼硬實力伏地魔把哈利爆的渣都不剩,所以要讓哈利贏還得贏得有理有據,不得不用各種加成比如愛啦、老魔杖認主人啦,開句玩笑就是通過各種開掛的手段強行讓哈利能與伏地魔一戰還得能贏。
交代完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再說電影處理。並不一是男一號與反一號大戰三百回合-你來我往-從本事到境界比拼一遍-反一號看起來要獲勝了-因為某些原因(配角的幫助/事先的伏筆/反派自己作死)-男一號反敗為勝-正義戰勝邪惡才叫精彩,特別是男一號和反一號硬實力上差太多的時候,這種套路打下來觀眾只會覺得:太扯了啊,反一號為什麼要這麼做,明明那麼做早殺死男一號成千上萬遍了。電影的結尾大戰就是這種套路的,我覺得最後一戰應該從哈利從海格懷裡蹦下來,不假死了開始算,畢竟之後7多鍾哈利一直是和伏地魔糾纏在一起,都應該算在最後一戰里。這樣來看,這七分鐘的打鬥就像是上面說的那種套路,無論是原著黨還是看過前六部加第七部上部的電影黨都會覺得伏地魔這麼強,打哈利居然還要用腳踹!真是要驗證 打是親罵是愛,實在不行用腳踹嗎!!而對於沒怎麼看過前幾部電影或者純粹進電影院湊熱鬧的觀眾,電影又沒講清楚老魔杖的歸屬問題、血魔法/愛魔法(誰知道它具體叫啥?)的操作問題。其實這是關於為什麼哈利最後能幹掉伏地魔的最關鍵設定,羅琳阿姨從哈利波特的故事一開始就鋪墊了血魔法/愛魔法,用了第七部中一整個支線才講清楚老魔杖的歸屬問題(我一直覺得是一直寫到這兒,羅琳阿姨突然發現隱身衣也很bug,應該和老魔杖這麼牛嗶的東西放在一起編出個什麼上古神兵之類的,又覺得三個神器比較有逼格,就又編了個復活石,純tx),並且在哈利混沌狀態和鄧布利多在疑似國王十字火車站的對話中又解釋了一下,才讓大家明白這錯綜複雜的魔杖識主。而到了電影中,並沒有把這點拿出來特殊說明。於是對於這些對整個設定不太了解的觀眾們來說,他們會覺得,也就這樣吧,打得一點也不精彩,倆人拿著小棍子比劃什麼呢??比划到最後好像是伏地魔被自己射出的那道激光燙死了啊??於是無論資深哈迷黨還是瞎湊熱鬧黨都覺得不好看了。因為就是拍的不好看。我覺得就最後高潮來說,原著表現的比電影要更好。我大致說一下原著中是怎樣的過程:哈利披著隱身衣到禁林中找伏地魔赴死-解開復活石謎語,見到爸爸媽媽天狼星盧平,鼓起勇氣接受自己的結局-伏地魔焦急等待,懷疑自己失策了波特不會來了-哈利鼓起勇氣大喊:你沒錯,我來了-伏地魔不敢相信哈利真的來了,又是興奮,又是緊張,又有點不安(簡直像見到小情人一樣)-綠光一閃,波特失去意識-哈利與鄧布利多在國王十字火車站對話-哈利醒來,發現伏地魔好像也昏了一陣-馬爾福的媽媽過來檢查哈利是否死了(與電影中一樣)-伏地魔用魔法高聲宣布哈利死了,所有人都到廣場來跪舔我-海格抱著波特,路上還吐槽了一下半人馬這幫慫蛋-廣場上眾好友難以相信、失去希望,麥格教授失聲尖叫-伏地魔撒謊說是哈利逃跑的時候被發現接著被處死的,然後洋洋得意地給聒噪的眾人施了個無聲無息咒-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正義的配角們用勇氣和對哈利的愛一次又一次打破了無聲無息咒-納威衝出來想跟伏地魔來個真人pk-伏地魔草割了納威,並向吸引他加入食死徒-納威誓死不從-伏地魔把分院帽招來(分院帽是這麼來的,不是納威從地上撿的),說從此不再分院,只有蛇院-伏地魔把帽子套到納威頭上並施了個火咒-哈利正想出手-海格的弟弟、小巨人格洛普從斜刺里殺了出來-半人馬被罵了後知恥後勇像伏地魔和食死徒發起反擊-局面大亂-哈利趁機披上隱身衣-納威爆種了,掙脫了束縛咒,從帽子里抽出了格蘭芬多保健,趁亂一舉砍下大蛇納吉尼的頭(納吉尼是伏地魔以為的最後一個魂器,一直帶在身邊的哪會像電影中隨便落給赫敏羅恩和納威)-伏地魔很生氣,哈利給納威施了個鐵甲咒-海格意識到哈利不在懷裡了,但場面亂作一團,沒人在意-夜騏、鷹頭馬身有翼獸、小巨人、還在戰鬥的霍格沃茲師生、家養小精靈,所有曾經在書里出現,此時能合情合理出現的生物都參與了戰鬥-哈利披著頭蓬小心翼翼的尋找著給黑魔王一鎚子買賣的機會-貝拉特里克斯與韋斯萊夫人單挑-伏地魔與麥格教授、斯拉格霍恩教授、金斯萊搏鬥-韋斯萊夫人一擊結果了貝拉-伏地魔很生氣,哈利給韋斯萊夫人及大家施了個超級大的盔甲咒-脫掉隱身衣,與黑魔王最後一戰-伏地魔不明白哈利怎麼還沒死,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哈利向伏地魔詳細的解釋了一下自己是為什麼沒死以及你伏地魔為什麼一定會死-哈里越說越勇,黑魔王越來越虛-終於詞窮匕見,伏地魔施索命咒,哈利施繳械咒-因為老魔杖以及血魔法的原因,伏地魔終於把自己作死了。
整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都在渲染緊張絕望的氣氛,伏地魔的黑影統治了整個魔法界,所有沒放棄抵抗的人都轉入地下鬥爭,哈赫羅三個人在一路不斷損失戰友的情況下、不能讓伏地魔察覺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地把魂器搞到手,期間順便了解了死亡聖器,回了趟老家還被大蛇納吉尼偷襲導致鳳凰羽毛魔杖折了,被抓到馬爾福家嚴刑拷打(主要是赫敏,看得我這個揪心啊),最後知道老魔杖秘密,並且發現冠冕魂器在霍格沃茲,偷偷摸摸潛入霍格沃茲,反抗軍見到領袖,大戰一觸即發。連帶著找魂器到最後大戰,哈利都是偷偷摸摸的,在暗中消滅了所有魂器後,才站出來和伏地魔決一死戰的。當時看死亡聖器一直是晚上睡覺前看的,一直有一種,我去,不看完了這心懸著怎麼睡覺的感覺。事實上,我在進電影院看最後一部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在想電影是怎麼表現霍格沃茲大戰的,怎麼把所有角色一齊對抗食死徒的壯烈表現出來,怎麼把哈利九死一生最後戰勝伏地魔的艱辛與理所應當表現出來,怎麼把這種八年抗戰終於勝利的柳暗花明表現出來。結果我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因為本來就精彩不起來。
能夠有資格和伏地魔火星撞地球的,全書中只有鄧布利多一個人(第五部的魔法部之戰還是很精彩的)。哈利直到最後,法力都只算是中庸。能力上伏地魔碾壓性的優勢。
但是客觀條件上,Elder wand這時候屬於哈利,所以伏地魔拿那根魔杖和哈利決鬥本來就贏不了。
這時候伏地魔的所有魂器都被消滅掉了,所以這時候伏地魔死了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復活了。
書中這場決鬥為了彌補physical的不足,讓哈利廢話了半天。也算是讓伏地魔嘗嘗在決鬥之前被別人廢話半天的滋味是什麼樣的吧。
電影中大概是覺得拍了8部,最後必須來個視覺上比較過癮的打鬥才行。不過他們拍得太爛了... 如果是像老鄧的決鬥那樣也還過得去,哈利和伏地魔幾乎是肉搏的... 對此我也無話可說。下面這個答案是按書的設定來說的:最終一戰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魔法設定的靈魂,是全書最出色的描寫,是真正的高潮,寫得驚心動魄。不能理解羅琳的意思,其實很可惜。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魔法是什麼?魔法是一種力量,一種改變現實的的力量,無論是用來收拾房子還是用來瞬間轉移。但要利用這種力量的真正困難是——你如何清楚地描述你的需求是什麼?就如同計算機在「信息處理」這個世界也有巨大的力量,你只要說你要算圓周率,很快屏幕上就可以給你輸出這個結果,但你首先要說明白,你要的是什麼。所以,計算機要求你「有邏輯」地說明你的要求,所以我們需要程序員來把我們的需求告訴計算機,而程序員的工作是和你交流,搞明白你要什麼,然後有邏輯地告訴計算機。
但和計算機的交流是低效的,到現在為止,除了專用的DSL,無論你用什麼通用高級語言,程序員的工作效率也不過是每天30行代碼左右(包括需求分析,測試等的時間),什麼時候可以高效呢?當你和計算機交流不需要邏輯的時候,它就高效了。換句話說,如果計算機可以猜你要幹什麼,它就高效了。說到底,計算機介面的發展就是擬人化,擬人化就可以用同理心來猜測你的要求,雙方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你就可以很快提出要求。這是未來計算用戶介面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就在搞這個東西)。
而「魔法」,提供的用戶介面,正是這種擬人化的用戶介面。你們注意羅琳一開始就提到了嗎?大部分巫師是沒有邏輯思考能力的,《魔法石》中有一個謎題就是用邏輯來困住巫師的。因為巫師不需要通過邏輯來獲得力量,他們通過和明白「魔法先生」的品性來實現和「魔法先生」的良好關係來獲取力量的。你看那些人做瞬間轉移,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撕裂了,都是沒有給魔法先生說清楚想轉移的是什麼,結果一不小心魔法先生就把你的手啊,大腿啊什麼的給拉下了。
這就是為什麼魔法世界的人無法理解平行世界中的麻瓜世界的很多細節,你能一下把衣服洗乾淨,你會去學洗衣機怎麼設置模式,然後開始洗衣服?會想到先找到開關按一下來開燈?沒有的事。心中一想,魔杖一揮,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高級的UI吶。
這也是為什麼「愛」是魔法世界中最強大的力量,因為魔法先生認這個東西(莉莉的保護魔法證明了這一點)。
還有為什麼哈利波特每年都要回到他姑媽家裡?也是因為魔法先生認這個。鄧不列多很清楚你告訴哈利:只要你每年都回到這裡,並把這裡稱為是你的家,你就是安全的。哈利姑媽家本身沒有任何魔法保護,是哈利只要認為他姑媽還是他姑媽,魔法先生就會認為哈利的母親的保護仍然有效,只要魔法先生認,伏地魔對哈利就無法造成傷害,就算哈利有時離開他姑媽家都不要緊。
這也是為什麼鄧不列多對伏地魔很不屑,說他根本不明白真正的力量是什麼。伏地魔以為他掌握的那些可以直接起作用的魔法有什麼了不起,卻不知道真正的力量是不要得罪魔法先生,取得魔法先生的支持。
所以,現在你就要明白哈利最後是怎麼贏的了。其實,在長老魔杖的歸屬問題上,哈利一點都不佔理的,Malfoy打敗過鄧不列多,但並沒有搶去魔杖,打敗鄧不列多的人估計不少吧(比如他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哈利打敗Malfoy的時候Malfoy也沒有用長老魔杖,憑什麼長老魔杖就是哈利的?
所以,哈利開始決定去面對伏地魔的時候,是一點贏的把握都沒有的。你們注意到他最後在腦海中的思考嗎:
「伏地魔已經得到了長老魔杖」
「是的。伏地魔得到了長老魔杖。」
「但是你想讓我回去?」
「我認為,」鄧布利多說,「如果你選擇回去,就會有機會讓他徹底失敗。我不敢保證。但是我知道,哈利,對於你回去這件事,他比你更害怕。」
這裡你就可以看出,哈利在戰前完全沒有必勝的信心的。
所以,他一開始就採取了正確的戰略——他要忽悠魔法先生。所以他才那麼多廢話來穩住伏地魔,最後:
伏地魔還在圓圈上移動著腳步,一語不發。哈利知道他暫時把他穩住了,在知道那重大秘密之前伏地魔不會動手的……
你們覺得哈利在說廢話,人家就是讓伏地魔穩下來,讓他、觀眾、以及在旁邊傻乎乎看著的魔法先生好好聽聽他的邏輯。如果不是這樣,哈利「穩住他」幹什麼?最後,一通胡謅以後,伏地魔大驚,觀眾們恍然大悟「原來這樣啊」,然後他們一同施魔法,魔法先生在旁邊方寸大亂,左看看,有看看:「是這樣嗎?是這樣嗎?——不管了,也許是吧」——然後伏地魔先生就悲劇了。
所以說,沒有知識就是悲劇啊。以為一味升級加技能點就能贏,卻不知道一切都在程序員的邏輯中控制著呢……
(我知道這是討論電影,但電影實在是丟掉了書里所有的精髓,就剩一場不能打動人的「視覺盛宴」了)哈利波特里一直在說的道理就是魔法實力並不是最重要的,你要求最後一戰以魔法實力為基礎,情何以堪。
其實那根本就不是一戰,一切的明線暗線在那個時候匯聚到一起,水到渠成,就算哈利波特魔杖的頭上吐出一捧玫瑰,伏地魔還是死。有精彩也有不精彩,我覺得精彩之處在於教授們在布置防禦咒以及普通食死徒在進攻時真的很讓人熱血沸騰,不精彩的在於雖然知道魔法反彈的原因,但依然受不了最終的決戰就是一個死咒對除你武器,二且還是除你武器贏了
都已經相愛相殺這麼多年了,最後分個手還有什麼必要搞得轟轟烈烈的
「個人感覺到了最後,哈利波特至少也應該是個近一流的魔法師了。」還是先看看主角到底是不是個近一流的魔法師吧。。。按照小說設定,魔法學校成績不錯,黑魔法防禦術成績優異的七年級學生(以DA六傑和韋斯萊家族,也是局末大戰中少年組描寫的重頭戲為例)差不多能達到接近正常成年人的水平,也就是和食死徒里充數的雜魚單挑勉強能贏,群毆大小領導不落下風的水平,跟穩定優秀的成年戰鬥力量比還有一定距離,而縱觀全書少年組的勝利依靠的都是智慧和優秀的臨場發揮(當然也有食死徒長期受中二病debuff影響以及主角光環加持的因素),往大里說還有勇氣、愛這些社會主義價值觀。所以要是讓一個嚴格來說的渣渣突然就能和大魔頭戰個三百回合也確實沒啥說服力。。。
既然題主說了是電影黨那麼關於電影來評價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不夠精彩。首先電影里最後決戰從特效來看是很良心的,伏地魔對哈利又是踹又是扯也可以理解,畢竟像書裡面那樣嘴炮一下然後一個咒語解決太沒表現力了電影黨肯定也是不買賬,那怎麼辦?讓哈利跟伏地魔多剛一陣子?別逗了伏地魔再怎麼說也是boss實力碾壓哈利的再說從小說設定來看老魔杖是哈利的他和伏地魔根本打不起來,所以只能用體術,然後在那廣場上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打架在面子上有點過不去,那就飛起來吧,正好弄點特效。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為什麼我們覺得書里的決戰精彩絕倫好看的要死?只是兩邊各放了個咒伏地魔就死於主角光環了嘛。我覺得這點歸功於羅琳之前神一樣的鋪墊。我們知道在決戰之前哈利和伏地魔打了好幾頁的嘴炮,而且這嘴炮可以說信息量十分巨大。如果現在回想一下當時第一次看書的心情我那時是完全不知道哈利憑什麼贏,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智商原因我那時對於在國王十字車站那章裡面的解釋是完全懵逼的,什麼哈利是第八個魂器?什麼伏地魔體內有哈利的血他就死不掉?什麼鄧校指望斯內普拿老魔杖卻又不如人意什麼跟什麼啊?因為當時等7等了很久嘛所以看的時候就沒有好好品味,很多細節問題還是後來看了n遍才想明白的,反正當時看到哈利面對伏地魔我的內心是懵逼的,然後哈利就開始了嘴炮。其實這嘴炮把很多之前藏著掖著好像說明白了又沒說明白的問題點明了,比如老魔杖到底怎麼傳的已經那時候的歸屬權,再比如為什麼鄧布利多希望被斯內普殺死卻又跟著老魔杖一起消亡然後中途老魔杖怎麼又易主了,當然這些解釋不是一塊出來的,是隨著嘴炮的深入配合著心裡和環境描寫慢慢抖出來的,所以讀者隨著當時的氣氛自己心情也跟過山車那樣,一開始覺得哈利你特喵的怎麼贏嘛,然後看哈利嘲諷伏地魔覺得莫非你留了一手?然後看到老魔杖的解釋突然明白了哦原來你小子拿到老魔杖了啊,但是這時候伏地魔還是不信,所以讀者也不是很明白原因信那邊,這時候羅琳哦不哈利就用行動證明了他是對的並且向讀者說明了之前嘴炮想表達的意思:你丫才不是老魔杖的主人呢老子贏定了!所以這個最後決戰是由填坑的深入慢慢鋪墊出來的,最後拿出結果的時候給所有的讀者都鬆了一口氣,所以精彩程度不輸鄧校在魔法部和伏地魔對剛。那麼反觀電影呢?首先電影對很多東西都沒解釋清楚,哈利的嘴炮也沒那麼溜,中間還加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打都戲,那就感覺很差了,跟開玩笑一樣,你哈利為什麼能打過伏地魔啊,這很多東西還沒解釋呢老伏你別慌死啊這特么什麼情況這就結束了?所以你看書上大戰介紹是讓讀者突然明了而電影反而讓觀眾更加懵逼,那麼讓人感覺不精彩就在所難免了
一個是只會去你武器的低級巫師
一個是說了7本書牛逼的不行的大法師
一個是除了騎掃帚其他勇氣湊的小男孩
一個是號稱無敵的黑魔法師頭頭
一個是鳳凰社的靈魂
一個是噬屎徒的老大
一個一出生就開掛擋住了阿瓦達
一個開了一輩子掛結果關鍵時刻忘續費
一個只會抱頭鼠竄
一個就知道神出鬼沒
有人說他們其實是一個人的兩種形態
我信!看他們掛的ip的確是一個地址
有人說喜歡哈利的勇氣什麼的
我信!小時候的丹尼爾的確可愛
有人還說他喜歡看哈利波特的書
我信!翻譯的還不錯
至於為什麼會是這麼個結局
那是因為讀者不想讓哈利掛啊
羅琳也怕腦殘粉
所以,原著中
哈利沒想到自己能反殺
伏地魔想摧毀整個魔法界結果魔杖走火
為了湊這個哈利不死的結局
羅琳可謂煞費苦心。。
哈利要不開掛。。
能和伏地魔互射??
要知道之前碰一下就死的大魔王
現在要靠阿瓦達互射的火力掩護
來和羅恩級別的對手對抗。。
伏地魔嘆了口氣
天欲亡我,非戰之罪!整部死亡聖器都在寫著最後一戰。
最後一役是整本書的對抗,所謂三兩撥千斤。最後的除你武器只是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啊我是原著黨,雖然不噴電影黨但是還是真心推薦讀讀原著………羅琳阿姨喜愛七本書中很少有寫道哈利一人大戰伏地魔,基本都是有夥伴的幫助協作,羅琳阿姨在這裡估計就是想傳達一種無論自己有多麼強大都要懂得團隊協作的思維【這樣表述好掉價別噴】最後一戰不一定是咒語亂飛五光十色的才精彩,那些由失望到希望,悔恨與改變,迷茫到釋然的每一步,早就比那場關鍵的戰爭精彩很多倍,這是電影難以傳達的我愛哈利我愛原著我愛羅琳嬸
第一,因為這全是電影亂加的,在我看來就是畫蛇添足,除了最後一擊之外都沒有意義。第二,霍格沃茨決戰是一場戰役。羅琳還是描寫得不那麼具體,真的仔細展開的話,場面會非常宏大。巨人與巨人對戰,巴克比克與夜騏從空中參戰,原本沉默的普通群眾作為援軍趕來增援那一刻,馬人和小精靈的突襲……克利切帶著小精靈們殺出來的那一刻是我對這一戰最深刻的印象。還有大量的巫師對決。盧平對多洛霍夫、唐克斯對萊斯特蘭奇、喬治和李對亞克斯利、弗立維對多洛霍夫、海格對麥克尼爾(這組不算嚴格的巫師決鬥,海格還是靠肉搏打贏的)、羅恩和納威對格雷伯克、阿布福斯對盧克伍德、亞瑟和珀西對辛克尼斯等等,直到最後麥格、金斯萊、斯拉格霍恩對伏地魔,赫敏、金妮、盧娜對萊斯特蘭奇,以及韋斯萊夫人對萊斯特蘭奇。羅琳描寫這場戰役已經是犧牲了配角的戲份,為了氣氛和連貫把鏡頭一直對準哈利。第三,哈利的實力和伏地魔比差得太遠了,六年級期末的時候他和鄧布利多一起去山洞,魔力還被伏地魔的機關忽略不計呢,指望他一年之後就能和伏地魔本人過招?哈利能殺死伏地魔完全是因為老魔杖,真的各拿別人的魔杖單挑,哈利根本擋不住伏地魔一招。出場人物中有資格和伏地魔單挑的只有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入獄前)。評價其他巫師的實力,多洛霍夫是個重要的參照,他打敗過穆迪和盧平,被弗立維打敗,而第七部中,伏地魔認為七個保鏢中最強的是穆迪,其次是金斯萊,小天狼星曾經戰平多洛霍夫,萊斯特蘭奇打敗金斯萊,金斯萊打敗盧克伍德,萊斯特蘭奇和小天狼星還有莫莉的戰鬥的戰鬥情況太複雜姑且算他們三個實力大致相當,再根據最後和伏地魔對決假定麥格和斯拉格霍恩與金斯萊差不多,斯內普曾和麥格打平,考慮到斯內普的卧底身份,實力不會低於麥格,他又偷襲打昏過弗立維,因此實力差距不會特別大,也就是說,弗立維>莫莉≈萊斯特蘭奇≈小天狼星≈多洛霍夫>穆迪>斯內普≈金斯萊≈麥格≈斯拉格霍恩>盧平(簡單推論,不絕對),這些差不多算是當時魔法界的頂尖高手了。但是這些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大,鳳凰社和食死徒的大部分頂尖成員互相間其實都是半斤八兩,比較重要的幾個人可能也就是盧修斯戰無不敗,唐克斯除了對陣盧修斯之外戰無不敗。而哈利、羅恩、赫敏三個人聯手就可以擊敗多洛霍夫和羅爾,再參考赫敏、盧娜、金妮圍攻萊斯特蘭奇的戰鬥,所以說魔法世界的戰鬥力大致是這麼個水平:第一級:鄧布利多、格林德沃、伏地魔。第二級:鳳凰社、傲羅和食死徒中的精英。第三級:鳳凰社、傲羅、食死徒中普通成員,精英高年級學生。第四級:一般群眾、高年級學生。第五級:低年級學生。哈利在第三級。那麼第一級對第二級的戰績呢?完全是碾壓。第五部最後的神秘事務所戰鬥,DA真正打敗的只有那個變成嬰兒頭的食死徒和諾特,之後鳳凰社五人加入加上哈利六個人一起對付十個食死徒,鄧布利多參戰時,麥克尼爾、多洛霍夫、盧克伍德、馬爾福四人被打敗,還剩六個,鳳凰社五人中小天狼星、金斯萊、唐克斯都敗給萊斯特蘭奇,穆迪敗給多洛霍夫,盧平拉著哈利,鄧布利多一對六。這時食死徒中戰績最好的萊斯特蘭奇第一反應就是逃跑,鄧布利多輕鬆橫掃其餘五人。再看伏地魔對鳳凰社的戰績,最後決戰以一敵三還大佔上風,與最強傲羅穆迪單挑是一招取勝,雖然當時穆迪因為蒙頓格斯逃跑狀態不好,也足見實力差距極其巨大。殺斯內普時斯內普根本沒來得及反抗。所以哈利波特中的實力設定其實像射鵰英雄傳,鄧布利多、伏地魔和格林德沃就相當於五絕,穆迪、弗立維、麥格、斯內普、金斯萊、小天狼星、萊斯特蘭奇、多洛霍夫等等就相當於全真七子、漁樵耕讀、沙通天、彭連虎,唐克斯這種相對弱一些的就是類似於孫不二這樣的位置,哈利、羅恩、赫敏的實力定位應該相當於江南七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果說不考慮魔杖和哈利赴死帶來的保護,別說大戰三百回合了,哈利一個回合就得死,麥格、斯拉格霍恩和金斯萊三個打伏地魔一個恐怕也難以自保,能和他們三個實力相近的,大概也就是韋斯萊先生、韋斯萊夫人、弗立維、阿布福斯這四位,即便一起上,七個打一個,我也不認為他們能打贏伏地魔,要是伏地魔真是一群高手群毆就能打敗的,恐怕早就被幹掉了。不如讓海格試試抓住伏地魔的腦袋擰兩下,獲勝希望或許更大些(口胡)。
先設定魔法滿值為10000!
伏地魔:8800……畢竟復活後不可能完全像之前那麼牛叉;
鄧布利多:9000……可惜他不能和伏地魔正面決戰,因為最後決戰的必須是伏地魔和哈利波特之間展開的;哈利波特:7000……雖然哈利智商一般,但隨著哈利的閱歷增長,他的魔法水平已經超越同齡巫師。對於巫師來說,決定他厲害與否有以下幾點:
1、對於魔法知識的靈活掌握。這是基礎,但擁有淵博的魔法知識遠遠不夠,不然學霸豈不就是最厲害的巫師。哈利波特學習還算刻苦,雖然不如學霸赫敏,但是屬於知識基礎紮實的類別;2、對於魔法奧義的理解。同一個魔咒被不同的人使用,威力可能會大大不同,僅僅是因為魔杖裡面那根芯?NO!十六核手機比四核手機運行流暢嗎?不僅僅是芯的問題,還包括巫師對於怎樣使用魔咒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的理解,所以牛逼的巫師都可以不用魔杖來實現一些魔法效果,就是因為對於魔法有了更深領悟所致。哈利波特對於魔法奧義的優秀領悟能力源於校長的言傳身教,和一個魔法界大神在一起,隨便學點都要強過自己領悟一年;3、實戰經驗,實戰經驗,實戰經驗。就像功夫一樣,只有實戰經驗才可以使魔法的運用做到無招勝有招,真正的高手對決不需要多少無謂的虛招和試探,他們的實戰經驗告訴他們什麼時候發出最後一擊可以直接KO對手。哈利波特的實戰經驗可以說是從出生那天起就沒停止過,先是伏地魔給他上了重要一課,雖然那時他還沒有什麼記憶,接著在面對洛奇教授、蟲尾巴、攝魂怪、蛇怪等的輪番作戰中,經驗值噌噌飆升!筒子們,經驗有多重要?再博學的巫師沒有經驗都可以忽略戰鬥力啊。好了,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闡述下為何要給哈利7000魔法值的評分。
那麼接下來,我想說下為何最後魔法值相差這麼大的兩個人哈利波特卻能戰勝伏地魔……什麼?你覺得不大?我可以告訴你給赫敏的魔法值評分是5500、羅恩的是5200不?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盆友回答:那是愛!當然愛很偉大,你讓愛意滿滿的羅恩去面對伏地魔他能贏?當然這裡就事論事,絲毫沒有瞧不起羅恩的意思。
我覺得我們可以冷靜分析一下,為何伏地魔的追隨者會死心塌地,僅僅是因為迫於淫威?或者想要把麻瓜清除?那鳳凰社的建立僅僅是因為抵抗伏地魔這個簡單的原因?那當時應該也可以有其他的什麼魔、什麼社出來才合理啊……這裡面就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歸根到底這是兩種魔法世界觀的對抗。在伏地魔這派的眼中,他們可以通過類似於暴力革命的手段來改變世界,因為他們的核心人物——伏地魔已經證明激進的魔法手段可以讓巫師變得更強大,魔法世界需要通過他們眼中的優勝劣汰辦法來獲得改造,也可以說他們就是魔法世界的納粹;以鄧布利多為代表的另一派則認為古老的法則不可以用激烈的方式打破,只有注重巫師作為人的屬性,溫和的適應時代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簡單來說,伏地魔派過於依賴魔法,忽視了施法者歸根結底還是人這個特點,一味追求變強大,反而連最基本的咒語都愚蠢的忽略了;鄧布利多派則是承認巫師的不足,認為人本身的愛能給人強大的力量,這是魔法所不能做到的。最終這場血腥爭論以伏地魔灰飛煙滅告終,歷史再一次證明激進的反人性做法最終都沒有好下場。抱歉,題主,我十分強烈的推薦你閱讀原著。電影所構建的世界,估計可能只有書中所構建的三分之一。jk的這幾本書陪我走過了我的很長一段時間。排除最後一部的書,當時我在高中。沒有很多時間閱讀。其他六本,我基本上每本不少於五遍。第三部我至少是八遍。最後一戰,是羅琳用了整整七部的時間來解釋哈利和伏地魔的特殊關係(相愛相殺)。電影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時間,說明鳳凰杖芯的關係,以及死亡聖器的必勝魔杖,還有魔杖和主人之間的勝負與魔杖使用權的關係。在沒有了這些鋪墊,電影只能用特效和一些動作戲來營造一個場面。 包含著痛苦,信念,尊嚴,又或者愛的畫面或者動作,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或者表情並借用電影鏡頭表現出來,當哈利喊出那句咒語時候,我感受到的是整整濃縮了七部的忍耐和爆發,如果說你只是看了電影,那這樣你可能只有7x1/3=2.3333(這個數字也很喜感)的感覺。當然我並不是再貶低電影版本,相反我一直很喜歡這個系列的電影,當然遊戲的前三部和後四部的形象落差我就不吐槽了。它原了我對hp世界的一個夢想,很真實很立體感。當然照顧到情節和時間,不免要刪除部分劇情(各種笑點才是重點好么,羅恩這麼逗的一個人,嘖嘖),我很理解。但這樣不免顯得人會很薄弱。所以題主才會感覺兩個人互相發射咒語才會這麼的無趣。 我很喜歡一句話,原話我都忘記了,大意是,殺者要有被殺的覺悟。老湯姆一直在逃避他的責任,或者說一直逃避它應得的結局。命運最大的樂趣在於給予每個人應有的結局,相較於哈利,他的輸是必然的。然而在於怎麼輸,羅琳的結局真的是很贊,除你武器對上阿瓦達,從對待生命的態度自然決定了自身的結局。最後,真心希望題主能夠閱讀原著。最後這段權當是我的碎碎念好了。
如果題主真的喜歡《哈利·波特》,真的希望你看一下原著,一直覺得HP的電影拍的算是很不錯了,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個很大的遺憾。
原著里的結局我看了好多好多遍,真心太精彩。最終哈利除掉伏地魔用的是「除你武器」而不是「阿瓦達索命」也是體現了哈利無論如何也用不出死咒的大愛。老魔杖被除去後不會殺死自己真正的主人哈利,而是反彈到了伏地魔身上,也就是說,伏地魔實際上是被他自己殺死的,咎由自取。另外,「除你武器」也是有深意的,這是哈利用的最多的一個咒語,是在第一節黑魔法防禦課上面斯內普傳授的,也是作者對斯內普的致敬吧。要看原著啊原著啊原著啊,真的真的真的好精彩的,欲罷不能的結局我會告訴你 原著中伏地魔biu一下就隔兒了 電影里起碼還火光四濺 綠紅相逼了一番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