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面試的時候HR總愛問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為什麼面試的時候HR總愛問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是想要得到什麼樣子的回答,或者什麼樣的回答會比較中肯?


我很喜歡《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一段對話:

一天,愛麗絲走到了一個岔路口,看見樹上趴著一隻柴郡貓。

「我該走哪條路呢?」她問道。

「你要去哪兒?」柴郡貓反問道。

「我也不知道。」愛麗斯回答。

「那」,柴郡貓說道,「就無所謂了。」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目標會決定你要走的路

放在職場中,假如你沒有職業目標,那你就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輕易地離開這家公司,比如:

  • 有公司多給了你200塊月薪
  • 你的領導當眾批評了你
  • 你覺得工作太繁瑣
  • 年終獎不如意
  • 追前台姑娘遭遇失敗
  • 公司過年總是按法定節假日放假,從來不多放 2 天

沒有職業目標的小夥伴,在 HR 的眼裡,就是隨時可能被風吹走的蒲公英,他們很擔心你哪天忽然就不幹了,所以,他們就習慣性地先問問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就像柴郡貓問愛麗絲「你要去哪兒」一樣,他們的目的,是想確認,你是不是能和他們一起走一段路,以及能和他們走多遠


各位職場達人講的很全面了,我來回答個不那麼學術化的。

這一代職場新人最可愛的地方就在於,不像70後80後初入職場時那麼實(ya)在(yi),對於這類規則式的職場問題,並不滿足於「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得這樣」。我認為這是人性的解放,也是職場進化的正確方向。

困惑於「為什麼要問職業規劃」的人,本質上是因為自己沒有職業規劃,繼續追本溯源的話,又來源於不清楚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我國高考教育的後遺症。我們被灌輸高考是十年寒窗苦讀的試煉,是學生階段的終點,卻未被告知高考其實也是一個起點,是職業生活的起點。許多學子和家長懵懵懂懂的選完了學校和專業,本著所謂從未深入了解的興趣,或者人云亦云的「好學校」,功利意義上的「好專業」,結果直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四年所學之於一生、之於書生意味著什麼。

但企業不一樣,企業放出來的任何一個坑,發出去的任何一份offer,都明確的標誌著一種需求。同時基於人力成本、企業沉澱、競爭壁壘等等原因,對於員工服務的持續性,以及是否能跟企業共同成長有一定要求。不嚴謹的講,這就是職業生涯和員工職業規劃的概念。一般來說,離企業核心業務越近的職位,對於這種要求越強。

職業規劃可以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企業可以提供給員工的上升通道、發展空間,另一個是員工本人的意願。當HR詢問你的職涯規劃的時候,他是想知道這兩者是否能重合。當然,最差的情況就是,你壓根沒什麼意願,不過這也都在HR從業者意料之中。

稍微展開一點講,比如你應聘鎚子科技UI設計,然後你講你的理想是開一家咖啡館,只賣給懂咖啡的朋友,開心的時候就營業,不開心的時候飛到廈門去聽海。你的規劃是在錘科干兩年,攢夠了錢就完成這場說走就走的旅程。我想,講到這裡你應該能明白HR的懵逼。要培養你么?你的心在咖啡那裡,會鑽研設計語言么?假如兩年後你能獨當一面了,完事跑去開咖啡館會不會造成這塊工作的斷檔?萬一你其實是魅族的卧底,把錘科的核心科技盜走怎麼辦?雖然你真的很有靈性,但好像還是錄取那個第二名更保險。

對於I have no idea的那類朋友,其實也還好。因為沒有規劃意味著可塑性強,可以塑造成任何模塊,放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所以多數HR對於應屆生的職業規劃缺失,是比較寬容的。

不過,基於全中國的年輕人都接受了高中老師「不確定就選C」和「不會做也得寫滿掙點兒印象分」的思維習慣教育,我還是建議你,這道題不要空著。愛情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而職場不歡迎任何小白兔。


謝邀。

我被很多獵頭和HR問過類似的問題。

憑我有限的回答此類問題的經驗和與HR、獵頭溝通的經驗來看,目的有兩個。

其一,確實想知道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樣的。

企業最怕招到什麼樣的人?

一種是工作能力比較差的人。

一種是和崗位不匹配的人。

一種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和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有較大差距的人。

對於最後一種,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應聘者本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一直在試水。另外一個原因是HR或者獵頭在和應聘者溝通的時候沒有比較清晰的了解應聘者的職業規劃。

其二,想通過這個問題看看你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特別是對於一些sales、marketing相關的崗位,或者是一些主管或者經理級別的崗位,應聘者如果自己思考問題和講話時時沒有較強的邏輯性,思路不是很清楚,可能真的就不是合適的人選。


謝邀:)

1、通過問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考察你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看看你的回答是否滿足面試崗位所具備的專業與業務能力;

2)所面試崗位的匹配度;

3)與這個崗位的業務面試官(未來可能成為你直接領導的這個人)的期待是否吻合;

2、什麼類型的答案比較中肯:

1)在答案中展現忠誠度;

2)說出自己對崗位發展的一些想法;

3)團隊合作意識;


謝邀。HR不是「愛問」職業規劃,而是職業規劃本身就是面試非常基本的必問題。沒有規劃的求職者不成熟,沒想清楚,可能也不會幹很久;有規劃,但跟公司業務沒什麼關係,可能打算學點東西然後跳槽,不值得公司重點培養;規劃跟公司業務高度吻合,打算跟公司一起成長,這種人才值得公司投資。

推薦參考 @小紅拖拉機寫的:

面試被問「職業規劃」時, 怎樣回答最加分?


那麼多HR在這口若懸河,愣是沒一個敢承認。這種套路題一般就說說場面話,隨便挑個你肯定準備好的話題緩解下尷尬的氣氛,順便想想後面再問點啥。

新手們別整虛的了,展望未來誰不會說謊啊?實打實的面試就應該多問以往,少信將來。也就去相個親,你還得把尿不濕都屯好咋滴?


謝邀。

不知道題主看過三體嗎? 裡面的三體人是可以直接通過思想來交流的,大腦中的思想,在對方面前一覽無餘。但是人類不行。

就像題主一樣,你腦子裡怎麼想,HR是不可能直接觀測到。那有什麼方法來探測你大腦中的真實想法?那就是專門設計的問題。

就比如這個「未來的職業規劃」的問題。

雖然我不是HR,但我面試過很多技術人員,也問同樣的問題,其實我是想知道他是否是一個上進的人。

如果他有職業規劃,那麼來我的公司應聘,那說明這份工作對於他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他必然是抱著某種讓自身成長的目的而來,他在將來的工作中,是為自己工作,而非為了掙那點工資混日子。

如果他沒有職業規劃,那他投簡歷完全就是為了找一份工作,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一個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迷茫中的人,隨時會因為更大的誘惑而跳槽,你還怎麼希望他能負擔更多的責任。


目的是了解你的穩定性和是不是真的要做這個工作以及你的發展潛力,沒有職責規劃的人一般很難積累核心競爭力。

因為:

1沒有規劃的人容易變動,浮躁,這山望著那山高,對目前的工作沒有忠誠而言。

2.沒有規劃,自己沒有方向,成長是很慢的。

3.目標感弱的人潛力一般不大。

所以,回答:需要自己思考清楚自己是如何

的,自己建立該崗位發展目標。當然需要滿足三個標準,具備可行性、可量化、符合自身條件。


確認一下,面試你的時候,是不是未來的大老闆CEO嘛

^V^


作為HR,從面試者就此問題的回答里,我可以得到很多重要信息:

1、你的成就動機強烈程度;

2、你的自信心;

3、你的積極主動性;

4、你的分析判斷能力;

5、你的計劃能力;

等等不贅述。

現在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吧?


作為一個秋招過來人,收穫了大大小小將近20個offer,實現了金融行業全牌照,我覺得我可以把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受用。

1,對於崗位的興趣

這點最重要,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因為只有把工作作為樂趣才能夠做好,才能夠長久做下去,可以事先了解崗位的工作內容,然後拚命地說我喜歡這份工作。

2,能夠長期服務於公司

我們大部分真正的職業規劃都是一步一個台階往上走,不同人生階段希望在不同機構工作,比方說最終的職業理想是做PE投資,而學本科畢業之後,想在會計師事務所做3年,然後去投行做4年,再去做PE投資,這是很好的路徑,但是在面試的時候一定不能說,面試哪個公司,就一定要說自己希望在公司內晉陞,不能說自己要轉投其他行業,因為像我舉的這個例子看起來很好是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說的,但是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公司希望新員工還沒入職,就想著離職,這樣員工不能踏實穩定工作。所以無論怎麼樣,去做審計就說自己要做到合伙人,去做投行,就說自己想要當保薦人。

3,強調自己只能預見自己的中期規劃

這是接著上一條說的,因為上一條會很容易走向極端,要麼公司覺得你是一個不求上進的人,要麼求職者說的太假會讓人覺得虛偽,比方說20多歲的小夥子去了某一個國企,就說自己想要做到退休,這顯然是正常人不會相信的。為了避免這一個現象,一定要說:「對於未來的話,我目前的規劃是希望長久的在這一崗位工作下去,1-2年我要怎麼樣,3到5年我要達到怎麼樣,5年之後的事情我可能真的沒辦法想的更長遠」

以上三點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使用,我每個面試都是這麼回答的,基本上沒有問題。


我第一次收到這個問題是當時宜家的人事通過電話英語口試我,說實話,那次搞砸了,當她問出這個問題時,我腦子裡一片空白,平時和老外交流全程沒問題,還主持過幾次和不同國家老外會議的我竟然連單詞都說不全。可能之前幾份工作的面試都是純工作方面的問題,此類問題從來沒遇到過。

過了幾年後再回想這個問題,可能會比當初回答的更好一些:我想成為公司里那不可或缺的20%,通過經驗的積累達到更高的職位,獲取更高的薪水,贏得別人的尊重,為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出一份力。

雖然不夠動聽,但是可貴之處是真誠。


謝邀。

我不是HR,但我經常會問面試者這個問題。

一般遇到這幾類面試者我會問這個問題:

第一:有過很多年工作經驗但職業生涯換過好幾次方向或行業的,比如剛畢業做設計,後來轉去做了一段時間銷售,後來又轉去做產品的,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想知道候選人試過了這麼多方向,自己心裡有沒有真正想做的方向和職業,尤其是在30歲以上的求職者,如果他的職業規劃與我們想找的這個職位不相符,一般我們就不會考慮了;

第二:剛畢業,大學所學專業和現在想面試的職位不太相符,自己什麼都想做,但什麼都不太了解;這種候選人,我問他這個問題的原因一般是因為想了解他的興趣所在,方便入職後給他分配更適合他的工作;

第三:是那種職位比較高的候選人,比如技術總監,產品總監,市場總監之類的,職位越高,招聘的時候就會越謹慎,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候選人近期內不會有其他想法,比如創業,我有一次面試一個技術總監就問過這個問題,他之前就有過兩次創業失敗的經歷,我比較擔心他找工作只是為了臨時應付下,果然他回答我是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還是會考慮去創業,最後我們討論下來覺得這個職位要干出成績可能起碼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如果這個候選人自己還沒定下心來的話,未來會比較難合作,同時也會浪費很高的獵頭費用,最終就沒有錄用他。

綜上,其實問這個問題,要看在什麼場景,什麼候選人,什麼條件下問,每次問,可能目的都是不太一樣的。


第一,有明確具體職業規劃的候選人,自我驅動力更強一些。

第二,通過職業規劃也能基本判斷出候選人是真的內行,還是假裝內行。(的確有時候,職業規劃漏洞百出)

第三,候選人職業規劃與公司目標契合,雙方有利,員工和穩定性高。

通常問完職業規劃,下一個問題就是:

你目前為了這個計划進行了那些具體的努力?

哈哈,排除只有規劃不腳踏實地的候選人。

對啦,我不是HR……只是個設計師,每年會面試很多其他設計師而已。


相比問職業規劃,個人更傾向根據候選人工作經歷,來探討每一個選擇和離開背後的動機是什麼。而這樣探討之下,發現候選人對於工作和自己的關係的思考(優勢的認知,成就感來源的認知,如何思考薪酬,如何理解自己應聘的崗位,選擇一份工作最在意什麼等等),或許能幫助HR更好地判斷候選人和崗位的匹配度。


意向性和穩定性的問題,大部分職業規劃都是分階段的,有一個年限,這個年限可能暗示你在這家公司干多久。


這個問題要從HR和面試者兩個方面,以及具體崗位的不同來回答

1、重要的,有成長性的崗位,如果你的規劃和公司對這個崗位的安排相符的話,即使能力上與公司要求有出入,但考慮成長性和穩定性,會是很重要的加分項;

2、「職業規劃」屬於面試的必問題了,不論你是否有真正的規劃,但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你對面試有無準備

3、「聽說專業的HR都會問,那我也問問吧。。。」 例行公事隨便問問,你隨便答答就好了


首先得有工作養活自己。


其實我也喜歡問我的候選人這個問題,我是在羅科仕做獵頭,因為我覺得了解候選人未來的職業規劃,才能讓我更好的為候選人提供合適的機會,而不是胡亂的進行信息匹配,就直接推薦給客戶,這是對候選人和客戶的不負責,當然,HR問這個問題肯定是想了解你與這個崗位的契合度,所以作為求職者,肯定在回答的時候要稍稍去迎合一下HR,這樣才能贏得他的青睞呀。


雖然這個問題有點虛,但是還是有必要問。

首先,最直觀來說,可以判斷候選人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思路是否清晰,這兩點在大部分工作中都顯得挺重要;

其次,可以判斷候選人是不是一個對職業發展有過思考的人,回答的內容有時並不是最重要,但一個對自己未來發展有過深入思考的人想來TA的自驅力、責任心等都會相對更強;

再次,可以判斷候選人的價值取向,TA在這個崗位上能否創造價值,同時這個崗位能夠給到TA的是否是TA為了實現未來規劃所需要的。這也是為了判斷其穩定性,以及價值觀是否融合。

最後,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有時能發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候選人剛剛陳述的離職原因,和職業規劃的說辭,反應出的想法和價值傾向一致么?自相矛盾的不在少數~


推薦閱讀:

HR如何判斷面試者工作經驗的虛實?
請問這種前端應該面試什麼題?
參加四大諮詢部門的面試是怎樣一種體驗?
面試的時候,覺得簡歷上已經全有了,還要你作自我介紹的時候怎麼辦?
哪個品牌的正裝/職業裝比較好?

TAG:面試 | 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招聘 | 人力資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