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二(歐羅巴)上可能有板塊構造嗎?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7JE005370/abstract


謝邀,這篇文章所討論的,應該是木衛二(歐羅巴)上是否有可能存在「冰板塊構造」,而不是岩石板塊構造。按現有對於其表面隕石坑的觀測認知,在木衛二表層10-30公里厚的冰殼之下,應該存在著約100公里厚的液態水,或者容易塑性變形的「熱冰」。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5%8D%AB%E4%BA%8C

圖片來源:Europa (moon) - Wikipedia

因此,這種10-30公里厚的冰殼,理論上是有可能像地殼一樣發育類似大洋中脊的冰中脊,並形成冰板塊俯衝帶的。題目中鏈接里的文章,大篇幅在討論冰板塊的孔隙度,鹽度,以及溫度,就是想證明俯衝帶發育的可能性。冰板塊是確實存在的,由於木星引力造成的潮汐壓力確實曾經把冰殼撕裂,形成了很多縫合帶,有些甚至寬達20公里。但是現在木衛二已經被潮汐鎖定,總是保持著同一個方向對著木星。冰板塊也沒有那麼活躍了。

就我個人觀點,即使冰板塊具有俯衝的可能性,還要有足夠的推動力來源來驅動這種俯衝。這需要木衛二內部具有持續的熱源,才有可能形成類似地球大洋中脊的構造。對於木衛二目前的熱源,天文學家普遍認為是木星潮汐力所提供的熱能。那這些熱能夠不夠形成液態水環流,冰殼中脊呢?以現在的觀察來看,恐怕還是不行的。


Europa有兩個很大的問題:

  1. 它的地表很年輕,用隕石坑來計算的話,大概在40-90 Myr(e.g. Zahnle et al., 2008 Icarus),也就是白堊紀末或者古近紀到現在的長度。
  2. 缺乏擠壓構造(compressional structure). Europa表面的Dialation bands大概佔5-10%的表面積 (e.g. Figueredo and Greeley 2004 Icarus). 由於這些bands是拉伸性質的,為了平衡這些應力,必然存在相應的擠壓構造。

板塊運動是一種(並不唯一)解決方案。因為板塊俯衝可以很好地消滅較老的冰殼,伴隨的火山運動也可以將老的地殼覆蓋(Resurfacing)。另外,俯衝帶的存在也可以平衡Dialation bands的應力。Europa的冰殼上確實有很多像是產生於板塊運動的構造。比如:

  1. 類似於大洋中脊的Dialation bands. 這些bands裡面填充的是新的冰殼,而且它們的地貌特徵也很像洋中脊。目前的主流解釋也偏向於此。

圖1:走滑斷層兩端的Dialation bands。這種組合有點像地球上的大洋中脊加轉換斷層 (Kettenhorn et al., 2004 Icarus)

圖2:Dialation bands的地貌(Prockter et al., 2002 JGR),以及地球大洋中脊 (Olive et al., 2015 Science) 的地貌對比。可以看出它們都有一個高度略低的中央軸線,以及平行於軸線的「山脊」。

圖3:對Dialation bands的構造重建

2. 類似於轉換斷層的大尺度走滑斷層 (圖1)。

3. 類似於俯衝帶的"Subsumption bands" (Kattenhorn and Prockter, 2014 Nature Geoscience). 對這塊區域(圖4)的構造重建顯示,有大概99km的冰殼消失在了Subsumption bands附近。並且他們發現,在假想的俯衝帶的上盤地殼上可能有大量的冰火山活動(圖4),有點類似地球上的產生於板塊俯衝的弧形火山帶。

圖4. 對Europa某塊區域的構造重建 (Kattenhorn and Prockter, 2014 Nature).

一切跡象表明,至少從地貌和構造重建的結果上看,Europa的冰殼上存在著類似板塊運動的構造樣式。

但是,這種「冰板塊運動」是不是全球性的呢?它的動力是什麼?現在我們還不清楚。

Kattenhorn and Prockter (2014) 提出,如果單靠板塊運動解釋問題1,2,那麼需要4,300-39,000 km的俯衝帶(論文中的俯衝帶大概1,700km長). 如果找不到這麼長的俯衝帶的話,很顯然我們需要別的機制來解釋問題1,2 ,例如全球性的褶皺 (Bland and McKinnon, 2012 Icarus; 2013 GRL), 或者是」冰地幔熱柱「以及火山活動帶來的大面積的地表重構(Reworking or resurfacing,這種假說也用來解釋木衛一Io的年輕的地殼年齡,e.g. O"Reilly and Davies, 1981 GRL)。很有可能,包括板塊運動在內,幾種機制的結合共同造成了問題1,2的出現。

題主提到的這篇文章研究的是」冰板塊運動「的動力問題。在地球上,板塊運動的主要動力是Ridge Push和Slab Pull,分別代表著由大洋中脊的重力勢能,地殼增生帶來」推力「,以及高密度(相對於地幔)的俯衝板片所帶來的」拉力」。這些動力在Europa上存在嗎?如果存在,足夠嗎?是否有其他的動力(例如地幔對流帶來的drag force)佔主導 (圖5,Stern et al., 2017 Geoscience Frontier)?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題主提供的文章顯示,在一定的鹽分和孔隙度組合下,Europa slab pull可能可以支撐板塊俯衝運動。

圖5,地球上的海水對流產生的Icy pressure ridge, Stern et al., 2017.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似乎)沒形成俯衝帶火山群?
石塊中的金屬是什麼?
門外漢如何學習地質及採礦?
地球誕生以後是怎麼一步步有人的?
澳大利亞理論上最多能承載多少人口?

TAG:地質學 | 行星科學 | 木衛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