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萬金軍就攻入了東京製造了靖康之恥,但是在北宋滅亡、南宋初立期間卻會被岳飛立下了「直搗黃龍府」?
這戰績的懸殊對比,是岳飛有極強的治軍天賦和戰爭天賦嗎?岳飛的背後有哪些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趙構在抗金戰爭的前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瀉藥~
@核平軍大統領
這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人邀請淚痕大濕啊?
這麼經典的政治鬥爭題材,為何不見淚痕大濕來答?
他是不是除了腦補以外,一遇見有點難度的問題,就躲起來了?
他沒來,咱家來拋磚引玉,先來一磚。
女真民族在遼以前,已經形成了部落聯盟。到了遼代以後,女真民族進一步的發展,逐步建立了有國家雛形的城邦國家。此後,女真人中的完顏部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在公元1115年(收國元年)正式宣布建國。他們迅速滅亡了契丹,佔領了北宋的中心地區,控制了大面積的領土和眾多的民族,從此崛起成為東亞地區的強權勢力。但女真民族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畢竟還相對契丹、宋朝落後,在崛起之前還只是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發展階段,其國家體制不完備,生產關係還有待充分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面對需要統治的大面積領土和眾多人民,自然而然就帶來了各種消化不良的癥狀。在是否推行漢化、是否取得漢族的支持(天會年間已有漢人支持女真政權如韓常)、是否仿照中原王朝搞中央集權的政權組織形式等問題上,因現實需求和政治理念的不同,在統治階級中產生了分歧,導致金國上層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
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死後,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是為金太宗。在這個時期,由於北宋政權尚沒有被打垮(金太祖在世時,與宋沒有全面開戰,雙方暫處於和平狀態),因此金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尚有對外的出口。
金軍兩次開封之圍,兩路軍協調不暢,就有大量的內部協調矛盾存在的原因。但由於尚有北宋政權這一對手,所以大體上還能保持統一對外的立場。
金太宗死後,太祖系的將領與太宗系的將領,圍繞國是(國家的方針政策)、繼承、漢化等問題發生了分化對立。完顏昌、完顏宗磐、完顏宗雋等人為一派,完顏宗干、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宗弼等人為另外一派,彼此爭鬥不已。
其中,完顏宗磐即蒲魯虎,是金太宗吳乞買的嫡長子;完顏昌即撻懶,他輩分較高,是金太祖的叔父盈哥之子,與金太祖金太宗等人是堂兄弟;完顏宗雋即訛魯觀,他也是金太祖的兒子,排行第六;完顏宗干即斡本,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庶長子,值得注意的是,他有個兒子叫完顏亮,即後來的海陵庶人,他還有個繼子叫完顏亶,就是後來的金熙宗;完顏宗翰即黏沒喝,很有軍事才能,在漢文史料中,他以粘罕這個小名較知名;完顏希尹即兀室,此人頗有心智,女真大字就是他創製的;完顏宗弼即兀朮,因是金太祖第四子,俗稱四太子,由於各種原因,他在我國民間比較知名。
金太宗過世以後,金熙宗即位,金國內部發生了政治變亂。完顏宗翰(粘罕)派系政斗失敗,其心腹幹將高慶裔被殺,本人被剝奪軍權之後憤懣而死。完顏昌(撻懶)、完顏宗磐(金太宗子)、完顏宗雋(金太祖子)等主和派主持了金國朝政。他們非常了解宋金之間的戰爭形勢的變化趨勢,他們知道金國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從遼國、宋國所奪取的廣大領土,從關外地區移民更多的女真人前往河北、中原地區,方能建立鞏固的統治。出於這個目的,他們對於招降南宋是有迫切的需求的。事實上,完顏昌(撻懶)就是縱秦檜南歸的重要人物,他就是秦檜在金朝的主子和最大的人脈關係。
在撻懶的操縱之下,金國朝廷表現出一定的和解慾望。因為偽齊勝少敗多,金朝願意放棄繼續扶持這個傀儡政權的政策,廢除偽齊的政權,將其控制區(大致在今河南、陝西地區))轉交南宋管理,並歸還宋高宗的生父宋徽宗的靈柩,還讓其生母韋氏回國。但作為條件,南宋必須向金稱臣並自銷國號,放棄對北方其他地區領土的統治。經過幾個回合的往來的交涉,最終雙方在紹興八年年末達成協議。
紹興九年,金朝內部政局再次發生了劇烈的變動。主戰派的重要領袖完顏宗弼對和談極度不滿,遂聯合完顏宗干(即金熙宗繼父)等發動政變,殺掉了主和派的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人,完全控制了金朝的政局。
之後就是紹興十年雙方再次惡鬥的結果了。
金國開國將校,太祖系太宗系有一個算一個,病死的病死,內鬥死的內鬥死,戰死的戰死,說人才殆儘是過分了,但確實青黃不接。
對比一下紹興十年時南宋方的人才梯隊,張俊那種廢柴就不說了,仔細看看年齡組成結構:
韓世忠50歲,劉錡42歲,岳飛38歲,楊沂中38歲,吳璘37歲。
這些人隨便挑一個,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什麼叫當打之年?這就是當打之年。
對比一下金方,除了四太子完顏宗弼以外,好,加一個完顏薩離黑,除這兩個人,還有沒有能拖出說一說的,能獨當一面的人物?完顏阿魯補么?
當然,紹興三十-三十一年以後,宋金雙方的人才梯隊又反過來了,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首先我必須問一句:靖康之恥,金軍攻入了開封嗎?
看看《靖康紀聞》
十一月十七日,金軍偵查渡河,開封戒嚴
十八日,軍人保甲作亂,巡檢捕殺三百餘人
十九日,解除戒嚴
二十日,金軍抵達陳橋
二十一日,各部暫停業務
二十三日,徵發民兵、百姓、僧道守城
二十七日,群體性事件,太尉辛康宗被錘殺,解散民兵募軍,金軍抵達近郊,唐恪罷相
二十九日至閏十一月三日,欽宗撫慰軍兵,人心振奮
閏十一月一日,奇兵作亂,內前大擾
備戰雖然很亂,好歹也在做事
閏十一月初二至初十,金軍先後進攻善利、通津、宣化三門,不成,城中信心倍增,允許市民賭博緩解壓力
十一至十三日,大雪罷兵,欽宗送酒入金營示好
十四日至二十四日,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
十四日,金軍裨將中炮;二十日,金軍渡河往南,宋軍圍堵不利;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宋軍出城迎敵,殺傷甚眾,二十三日,出城作戰不利。
之後畫風就變了
二十五日,郭京六丁六甲神兵出城,金軍成功登城,燒毀城門,但不敢下城,宋軍退到城下結陣,太尉姚平仲被宋軍潰軍所殺,潰軍趁亂劫掠,城內大亂
二十六日,欽宗下令百姓往宮前救駕,金軍派人講和,部分金軍偷偷下城搶劫
二十八日,公開講和,開封人民捐獻財物犒勞金軍以求罷兵,開封府捉拿潰軍斬殺,有人削髮偽裝金軍搶劫,京城大戶俱為所害
三十日,欽宗前往金營議和,金軍禮遇,初二方回
十二月初三,遣僧人往金營,為金帝念經祝壽
初四,金軍檢查府庫,取走賬本記錄
初五,金軍索馬,開封府下令藏馬不獻者全家充軍
初六,金軍索軍器,開封府下令軍器納官
初九,金軍索金帛和河東、河北宋軍守臣家屬,開封府送往
十二日,開封府出台法律,加緊搜刮財富
十三日,金軍索酒,開封府送酒匠五十人,美酒三千瓶
十六日,金軍退回不好的布絹,要求更換
十九日,開封府開始搜刮權貴家的財富
二十三日,金軍索圖書典籍、蘇黃文、資治通鑒等,開封府毀書鋪供給
二十四日,金軍索醫,詔令翰林醫官前往
二十七日,金軍派人入城拜佛
二年正月初一 ,金軍二十一人入城拜佛
初八日,欽宗下詔,要求士民納獻財物
初十,欽宗再度出城議和,數日不回,只是傳遞信息,要求城內儘快籌備金銀布帛
十二日,金軍索要器玩法事,道宮佛寺搜絕
十七日,曹門金軍偷偷下城搶劫
二十一日,金軍再度下城,被百姓截殺良多,市民上城與金軍賭博做買賣,用污水代替酒,被開封府殺二人
二十二日,欽宗仍未回來,開封府殺造謠者十七人
二十四日,金軍索棺木水銀
二十五日,金軍索倡優,從良者也被開封府送出,金軍索教坊、工匠,開封府奉命
二十七日,金軍索祭祀禮器、皇帝儀仗、冠冕,各司官吏及家屬、寶玉、藥石、染料、書籍,開封府送往
二十九日,開封府征官員女充數
三十日,金軍索八寶九鼎、將作監、尚書省官吏、國子監印版、秘書省檔案
二月一日,又送白米二千石
初二,金軍索后妃用品、琉璃玉器、工匠、醫官、樂伶、內官
初六,開封府下令再征金銀
初七,宋徽宗出城
初九,金人宣布廢宋
十一日,城內騷動,徽欽二帝下令開封府彈壓地方
十二日,金軍提議立張邦昌
十三人,金軍索皇親國戚
十八日,金軍索太學人才,師資禮遇甚厚
十九日,金軍索高僧、經版
二十八、二十九日,以往不要的不足量金銀、成色不佳的布帛一律都要
三月初七,金軍派五十人入城冊立張邦昌
二十一日,先前索取的醫官工匠樂伶入城採買工作用品,個個神氣活現
二十二日,金軍停止索取金銀,開封府宣告此事
二十四日,金軍放還部分官吏
二十六日,金軍焚毀營帳
二十八日,進軍撤軍
從頭到尾,金軍就沒成建制入城,更沒有攻克開封
韓琦別說話,就當個泥雕像,放權給狄青
西夏算個屁
岳飛後邊要是有個儒家文人當領導指揮,別說黃龍府了,長江都過不去············後續南宋都要滅亡了君不見文人也是寧可自己瞎指揮也不放權的么····
趙匡義要是閉嘴別說話,也不至於爬在驢車上跑····不懂裝什麼懂啊···
當初秦良玉認為我們應該集中兵力出去打野戰,然後文人老大不願意,瞎指揮要白桿兵分散開去各個要點駐防,然後被輕鬆各個擊破···
哎,好歹人家秦良玉也是總兵啊,好歹軍委副主席啊,居然打仗要聽一個省長的命令
···
這不是肯定是藥丸么····
打不打可以聽你的,但是怎麼打你丫閉嘴!
「大送」完蛋是重文抑武的體制問題。局勢混亂時候,武將才有自主權,反擊一波黃龍府,稍一安穩,立刻送進風波亭。讀宋史時,十分盼望岳飛韓世忠變成董卓曹操,趕緊把趙官家滅了,別禍害華夏了。
飛哥的軍事天賦毋庸置疑
但是,但是沒有靠譜的後方,飛哥也打不了啊
當然,當然,趙九那個後方也僅僅是勉強靠譜而已(跟他爹他哥比,跟其他的時候比也是嚴重的不靠譜)。
靖康年間的金兵戰鬥力與紹興初年的金兵戰鬥力,其實變化不大,變化最大的是宋軍的戰鬥力,其實也不是宋軍的戰鬥力變化大,主要是前期被上面坑死了而已
靖康年間北宋政府忙著的一直不是怎麼對抗新興的金國
而是忙於內鬥,當時汴梁城中,有著名的「十管,十不管」
所謂「「不管太原,卻管太學;不管防秋,卻管春秋;不管礮(pào)石,卻管安石;不管肅王,卻管舒王;不管燕山,卻管聶山;不管東京,卻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卻管舉人免解;不管河東,卻管陳東;不管二太子,卻管立太子。」
雖然當年汴梁的百姓也說「打了桶(我特么就不說是相爺),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但外患當前的時候,顯然不是你們徽欽父子內鬥的時候,當然那個時候蔡京等人已經失勢
但是,欽宗為了把權力牢牢地把持住,並讓他家老爺子趕緊歇班,還是集中精力對付他爹
他爹當然不是省油燈,前腳金兵圍城,後腳就傳位欽宗,自己跑南邊當太上皇了
當就當吧,卻在南邊另立中央,各種文書通告發的不亦樂乎
欽宗能忍?
千方百計把徽宗忽悠回汴梁,然後,軟禁,然後就開始內鬥
也就有了那「十管,十不管」
也就是說,靖康之變金人可以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對手的行政中樞處於混亂狀態,已經由徽欽二帝共同完成了,參考一下明末,唐王,桂王等等,是不是覺得就很熟悉,明白了
太陽底下哪有新鮮事
等到了趙構南渡,雖然跑過去宗室不少, 徽宗的血脈就剩趙構一個,名分在那,雖然外面的趙九同學忙著選秀女,忙著活塞運動
但是,南宋政府起碼是個幹事的政府
當時,南宋是既不缺相,也不缺將
初期宰輔那叫一個豪華,前面有李綱,後面有呂頤浩,再往後還有張浚,趙鼎
政府機構是可以保持正常運作的
至於金國,說老實話,金國這種以軍事冒險起家的政權,它的基本盤在初期相當脆弱,攻佔的遼國與北宋的國土,根本沒有消化乾淨,反抗運動此起彼伏,也沒有多少國力積蓄可言
飛哥北伐的時候,義軍數十萬,這特么還是趙九一直不北伐,一直壓著的結果,早幾年換成宗澤時期
這特么說多了都是淚
總的來說,靖康~紹興年間的宋政府並沒有垮成什麼都不是的狀態,只要可以正常運轉,懟一個剛剛起家的軍事冒險組織還是綽綽有餘的,不說直搗黃龍,起碼恢復故土一點問題都沒有
事實上也證明,紹興和議前,趙九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收回故土,名垂青史,功績直追藝祖
但,這王八蛋玩意兒生生……
唉……
為什麼明朝在土木之變中50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被俘,而在不久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中卻能夠憑藉二線部隊取得勝利?趙構沒起啥作用,就是他最大的貢獻。
強答一波。
先說說一些事情。
澶淵之盟是在1005年1月簽訂(一為1004年底)
經過知乎用戶愛瀟的指正,並溜了一下宋史。我找到以下的內容:
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契丹使韓杞來講和。辛巳,遣使安撫河北、京東。壬午,幸城南臨河亭,賜鑿凌軍綿襦。癸未,幸北砦,又幸李繼隆營,命從官將校飲,犒賜諸軍有差。詔諭兩京以將班師。甲申,契丹使姚東之來獻御衣、食物。乙酉,御行營南樓觀河,遂宴從官及契丹使。丙戌,遣使撫諭懷、孟、澤、潞、鄭、滑等州,放強壯歸農。遣監西京左藏庫李繼昌使契丹定和,戒諸將勿出兵邀其歸路。
來源:卷七 本紀第七_宋史(元)脫脫等_國學導航
這兒來看,講和的時間是在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
因為我對於歷史上的時間方面極其不熟悉,因此會優先選用已被白話的時間。
澶淵之盟,指北宋與契丹(遼朝)之間於公元1005年在澶州(古稱澶淵郡,今河南省濮陽市)訂立的和約。
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澶淵之盟
宋夏戰爭是在1040-1042年,1064年,1071-1082年,1096年和1114年發生,直到北宋滅亡。
從1005年(或1004年)開始,宋和夏的戰爭一直處於一種有限度的戰爭中(具體地圖求大佬科普,或者稍後有時間補上)。
我的意思是,宋和夏之間的戰爭規模,強度,不是宋和遼之間能相比。
而在澶淵之盟之後,對於軍事的需要大幅縮減。導致軍隊被腐化。
拿人來做例子,一個人平時鍛煉,是負重20公斤。突然因為某些願因,長期負重10公斤。
後來,遇到了突發事件,需要立刻進行負重20公斤,或者強度更大的活動。那麼那個人受得了么?
所以,靖康之恥之所以發生,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軍隊無法承擔對抗金軍這麼高強度的任務(遼也辦不到)。
至於為什麼南宋確是另一番景象,那是因為,在戰亂時期,軍隊沒有太多腐化的空間。
最簡單而言,統帥按照3000人的規模給一個將領安排任務,而這個將領手下只有300人,3000人是賬面上的。你覺得這任務能完成么?各種戰爭,本身會清洗掉軍隊的腐敗分子。加上,大家打得一團糟,統帥如果沒法嚴抓這種行為,並實行相應的懲罰,他也會被淘汰掉。這種危機感,會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和平時期的話。。。還不一定會有這種高強度的軍事任務。
當然,還是和平時期比較好一點。
宋軍本身也沒那麼弱,要不是徽欽兩逗秀父子信了郭京這神棍金兵未必打得下東京。
反對下最高贊。
他的邏輯就是:為什麼岳飛打得過金軍?因為岳飛牛逼。為什麼岳飛牛逼?因為岳飛打得過金軍。
不就是個循環論證么。。。我其實一直覺得,宋金戰爭與抗日戰爭蠻像的
金朝人少,那批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一死 戰鬥力會有很大的下滑。在明末清初,隨著戰鬥的進行,清軍戰鬥力在未消除反抗力量的時候就已經直線下降了,得益於降清軍隊的實力才最終入主中原。
看到 嫖相@經略幽燕我童貫 的回答我原本就不敢班門弄斧了,不過作為單身狗又放假了實在沒事,就斗膽出來隨便碼兩個字。懶得翻書故不敢講細節,就從宏觀上談兩句。我胡說,您們胡聽。 我宋一朝得國不正,太祖皇帝發動光榮革命上位,自然也是個極厲害的人物,但是其家世比之前朝政變起家的諸位開國皇帝,其實一般的緊。西晉司馬家原本就是河內大族世代將種,司馬均是漢安帝時征西將軍,子司馬量孫司馬儁都是由武入文做到地方太守。到曾孫司馬防時在地方上實力已經頗大,朝廷上也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傳至司馬懿三代託孤時,司馬家已經是魏國有數的士族豪門。司馬氏手上可以掌握的資源和在豪門、諸將、士林、百姓中的名望遠遠不是宋太祖這個尚不知名的天水縣男之子,剛剛上任的殿前都點檢所能比的。隋文帝楊堅的家世雖不如司馬氏樹大根深但其政治地位卻比之司馬懿尚且要高半分,就更不是宋太祖能比了的。至於其他出身不高的開國皇帝卻都是擁有創業大功的人物,出身反而就不那麼重要。反觀宋太祖,既非世家豪族,對國家又無大功勞。士民之中也不知名,諸軍諸將更未必心服,所能依靠的不過是一幫義社兄弟為首的少壯派軍官,和唐末五代以來軍人以武亂政的社會大環境罷了。這樣的人登基即位不知道多少人是懷著看熱鬧的心態,等著觀其自敗然後在跳出來收拾局面的。就是宋太祖自己也是常懷憂懼而自信不足,有些事情上未必就敢堅持,反而打算懷柔放權收買人心。在看當時大的社會大環境和歷史進程。安史之亂後軍人以武亂政,兵脅將、將脅帥。擁兵者無不作亂,朝廷權威墜地號令不行。所謂天子不過是眾軍頭推舉出來的供主罷了,扶你時便是後唐光宗李嗣源,踩你時便是除去菩薩,扶立生鐵的李從厚李從珂了。歷史進程的發展從鴻觀上來說是一個螺旋向上的過程,但是從微觀上看歷史則是一個在正動與反動的受力與發力的過程中反覆的過程。即新朝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在新的國家制度中有針對行的予以糾正。但不論新制度一開始的種種合理性,長期之後必然會矯枉過正,產生新的不可逆的結構性制度性問題,最後無法糾正導致王朝覆亡。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就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具體到宋朝,宋太祖既不自信,忌諱便多。既要防外又要防內。於是乎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統治的基本盤,在新制度中就必然要放權,放權給那些不會威脅到他統治的人。同時也要集權,將那些有可能威懾到統治的人逐步排斥掉。這套制度慢慢發展逐步就形成了防內重於防外,一姓重於社稷的特點。具體表現為社會上那些有能力有個性的人,不是長期沉淪下僚鬱郁不得志,就是根本進入不了體制,反而還要被體制排斥,大宋朝廷也就愈來愈弱了。話說有史以來居住在中國的至少是中原的居民本質上是一伙人,漢時破匈奴的唐時換一套鎧甲就去破突厥去了,到了大宋這些人就只能去種地放馬販鹽打鐵,個別進入體制的也是磨平了稜角還不受重用。所以說弱的從來不是我中國人,而是這套制度下的大宋朝廷。兩宋之交,北宋原有的國家體質被打碎,那些原本被體制壓抑住的部分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釋放。這個釋放的結果就是以岳飛為首的一批原本非體制或被壓抑的人物,自發半自發的在外力擠壓下所釋放出來了一股反作用力。話說我族還真是個英雄的民族,哪怕這種自發半自發的行為都可以爆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就可以直搗黃龍。不過隨著南宋統治的穩固,和對北宋制度的繼承,新的國家制度必然要從新壓制那些國家內部有能力威脅統治的力量。所以外敵可以不除,岳飛卻必須要死。這個事不僅僅是趙構秦檜這對昏君奸相的鍋,自太祖以下歷代國君手上都多少沾了腥。
宗澤在開封的時候,全軍回師,金國早被打回老家去了。趙老九在南方繼位,全國雲集的正規部隊可有百萬。宗澤在開封一天,這就敗不了,更何況岳王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什麼奇怪的,歷史證明,只要漢家將士能吃飽飯,有一個靠譜的將領,橫掃東亞基本無對手。
和趙構有個毛關係,單從軍隊來講,允許四大將一統財軍,更加吊打金國,北伐的成果都是神武后軍打的,收復荊襄六郡,拿下商州,連接吳家兄弟,還幫著平定各種農民起義,還幫你收拾淮西的爛攤子,淮西軍團,沿江防線三大主力,就被中央政府搞得投敵了,投敵了,任何國家,這都和宣告亡國了一樣,不是岳家軍千里馳援,並獲勝了,趙老九流亡海上,指日可待。出來混 遲早要還的而已。
北宋軍事其實不弱。但是被限制的太死。因為北宋有一個大背景不能忽略,太祖是靠著軍事政變上台的。而且太祖之前的五代十國朝,軍事政變也是家常便飯的一件事情。耳聞目染,外加親身實踐之下。對軍事一直壓制很大。還有個因素就是太宗進一步強化,儘管斧聲燭影是訛傳。太宗上位也不是太正。因為按理說,就算是皇位是兄終弟及,那麼皇帝的譜系應該是傳到他們弟弟手上,而不是留在太宗一系。留在太宗一系,那麼勢必造成求名正言順,會加大壓力。。。至於為什麼岳飛能夠一雪前恥。就是這個時候,不減壓,就是亡國,同時老家被桶了,也沒能力繼續加壓了。其實高宗曾經因為軍人嘩變,短暫退位的。
從北宋滅亡到岳飛勢如破竹,中間有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宋人經歷了國破家亡的屈辱、痛苦、悲憤,都有與金人死戰,一雪國恥的激奮,戰鬥力可想而知。還有就是岳飛連結河朔戰略的正確性,與敵後(即金人佔領的中原)的山寨豪傑等忠義人聯合,岳家軍這樣的正規軍打正面戰場,敵後的武裝在金人背後捅刀子,抄金人的後路。沒錯,這與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戰略幾乎一樣。可惜,岳飛沒有成功,但共產黨把岳飛這個戰略實踐到底了,成功了。
他們說的對
謝邀。
但我真不懂哎。
靖康之恥這個事,完全是滿朝帝王將相犯傻的成果,不管其他答主所說的重文輕武,背信棄義,攻遼露怯是多麼嚴重,其實在首都攻陷這件事上都沒太大關係。畢竟東京城具有完備的防衛措施,兵員和錢糧當時都不缺,只要閉門緊守,外有勤王兵馬,內有帝王坐鎮,金兵最後的結果無非是大掠周邊數十天,滿載而歸而已。可誰能知道趙佶腦子有包,居然信了一個神棍能撒豆成兵的鬼話,妄想絕地反攻。你就是再相信,不能先讓這神棍先給你變上一回嗎?你先看看變出來的這些兵能不能打再說嘛。結果,城門一開,兵沒變出來,倒把鬼放了進來,純屬腦殘。
這個可簡單了,過了上升期,之後攻擊力不堪一擊。入關之後的八旗
這個你要結合歷史來看,其實北宋治軍是很厲害的,但是體現在連排級的作戰單位上,團以上的規模就傻屌了,可能是杯酒釋兵權的後遺症把,沒有好的大將來領導軍隊。為什麼叫靖康之恥呢,因為當時北宋的精英階層錯估了形勢,北宋的立國之策是,安撫北遼,只打西夏,為的是通西域,不讓西夏這個二道販子收過路費。而當時北宋的山地特種部隊磨刀霍霍,準備一鼓作氣把西夏滅國,但是出來一個金國,看清了這一國際形式,果斷南下,等主力回京的時候,中央已經被打亂了,只能跑了,所以叫靖康之恥。我們要明白,金的軍隊並不厲害,從後面岳飛的反推就能看出來,宋的軍隊一認真,金就傻屌了,但是啊,岳飛的口號是什麼啊,除了直搗黃龍,還有迎回二聖啊,這你把當時的南宋皇帝至於何地啊,沒辦法,只能找秦檜來頂缸,把岳飛弄死了。從這可以看出來,岳飛是根本沒有政治頭腦的,把自己玩死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古人誠不欺我啊。
靖康之恥一來是體制問題,二來是臨陣瞎指揮,六丁六甲跳大神都出來,能不出事?
岳飛那時候體制問題改了點(全權大使),二來岳飛指揮就免去了瞎指揮跳大神之類非常人思維
時來上下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類似"反攻大陸",
穩定軍心民心,
增強凝聚力。
宋朝一天天爛下去,
敵人卻個頂個的強,
拿什麼打?
單靠支軍隊就能扭轉乾坤?
想想為什麼輸,
憑什麼贏?
牽一髮而動全身,
以舉國之力發動一場滅國戰爭,
南宋政權做好準備了嗎?
還是乾等著北地民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勾踐滅吳尚且"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何況全盛時期的大金國。
推薦閱讀:
※應如何評價國民黨著名將領胡璉的軍事才能?
※有哪些關於太行八陘的文獻和作品?最好與古代戰爭有關,有配圖和分析更好,謝謝^ω^?
※如何看待對鄭和下西洋的爭議評價?
※是什麼原因讓王守仁不像民國時期那樣被大眾熟知?
※歷史上有哪些大齡中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