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的終極理想是什麼?

從一個關於「永恆建築」和「精確建築」討論而想到的這個問題。

有這樣的兩種觀點:

一、建築師的追求應該是「永恆建築」。運用自己平生所學,設計出可以屹立千年不倒的建築。(比如金字塔和長城)。

二、建築師的追求應該是「精確建築」。通過對數據和力學等挖掘研究,用最少的材料建造出最符合要求的建築。(極端的例子,一座橋的設計年限是50年,那麼建築就應該在50年內可以抵禦所有的災難,不論大小,然後在50年零1秒的時候化為齏粉)。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自己修行的一種途徑。

你練劍可以是修行,你喝茶可以是修行,

你唱歌可以是修行,你烹飪可以是修行,

你碼字可以是修行,你編程可以是修行。

你搞建築也可以是修行。

方式不一樣,但殊途同歸。

但注意單純的讀書、看電影等輸入行為並不是修行。

就像可以說你畫畫畫的爐火純青,而不能說你看書看得爐火純青。

修行是一定要做的。

因為一般人的抽象思維比較弱,所以需要一個具體媒介來讓你反覆看,反覆摸,反覆推敲。

然後在這樣的反覆中達到修行。

什麼是修行?為什麼要修行?

簡單說,修行是一個為了了解真相而想辦法克服困難的過程。

這個真相可以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宇宙的終極真理,也可以是自己身體潛能的極限。

因為出於人類本能的好奇心和渴望而開始探索,

然後又因為克服困難後大腦的獎勵機制而越走越遠。

具體說獎勵,一種是技術層面的,熟能生巧,心手合一。例子有老頭倒油,屠夫切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會覺得排平面做模型出渲染樣樣得心應手,幾乎能百分之百傳達你的設計思想,幾乎可以點睛成龍,筆生蓮花。

然後是建築思想層面的。什麼是建築?為什麼要有建築?為什麼普洛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為什麼建築和自然有時對抗有時共生?為什麼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有的房間很大卻只允許佔用一部分,有的房間很小但看起來卻覺得無邊無際?為什麼房間充滿光反而感覺不到光,為什麼漆黑一片中有一束光從天而降反而若有所思?為什麼有時候重複的韻律很好看,有時候重複中的突變很驚艷?為什麼好的建築在功能、形式、結構上是高度統一的?這樣一系列問題問下來,你會發現建築是這麼的簡單又複雜,美好又有趣。簡單讓你變得專註,複雜讓你細心,美好讓你敏感而開朗,有趣讓你靈光閃現又持之以恆。

接著是文化層面。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大規模的生產活動之一,建築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堅固、適用、美觀的需求而存在的。為什麼金字塔會出現在全世界範圍內?為什麼斗拱會成為權力的象徵?為什麼建築師可以輕易辨別清明上河圖的真偽?為什麼路斯的「裝飾即罪惡」會被曲解?為什麼說密斯、柯布這些現代主義的開創者是古典精神的繼承者?為什麼20世紀初美國的林肯紀念堂是希臘復興式?為什麼在現代主義風行世界的時候,國民政府開始發起「中國固有形式」的運動?為什麼現代主義後是後現代?為什麼房子不能是鴨子的形狀?為什麼美國的大城市死了又生?為什麼世界第一高樓的競賽經久不息?為什麼會有建築奇觀?你會發現建築活動只是人類龐大系統中的一個方面,它集中了大量人力財力社會資源,同時也是各方因素的共同投射。你修習建築,你通過建築和其他行業千絲萬縷的聯繫去了解人類社會運行的機制,比如設計醫院怎樣實現潔污分流,設計遊樂場怎樣避免排隊過長和逃票,設計法院怎樣防止原告被告在出庭的路上狹路相逢大打出手。

最後是自我意識層面。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我的發現之旅。

路易斯康問磚:你想成為什麼?

磚說:我想成為拱。

康說:拱太貴了,我可以放一個混凝土過梁在你上面,你覺得怎麼樣?

磚說:我想成為拱。

為什麼要問兩遍?

康是想讓磚成為它自己嗎?

不,他是想成為他自己。

每個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是沒有意義的。

也可以是有意義的。

你想不想知道,你是什麼?你能做什麼?

為什麼你來?為什麼你去?

為什麼你和周圍的人這麼相似,又這麼不同?

為什麼你恐懼,為什麼又勇敢?

為什麼你喜歡熱鬧,為什麼又享受孤獨?

為什麼你的優點就是你的缺點?

你是應該把短板補齊,還是讓長板更長?

如果給你個機會發現自己的本性、天賦,你願不願意試一下?

知道了自己的天賦,但不知道它背後會有怎樣的潛能和力量,你想不想一點點把它們全激發出來。

從一開始電光石火,到泉涌尿崩,再到信手拈來來去自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最後乾脆讓這力量佔據所有身體,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人總是在黑暗裡和未知作戰,也永遠有一團白光在盡頭。也許往那兒一直走,會有新宇宙。


讓每一個生活在建築中的人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這是月初做的長三角室內黴菌分析和預測, 根據當地推廣的節能牆體圖集來計算的。

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會帶來很嚴重的室內黴菌威脅,然而我國至今沒有推出相關的法律規範,

甚至這些節能圖集都是有黴菌隱患的。

反觀歐美,都有一系列針對室內黴菌的準則,

室內黴菌,對老外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每年都有很多官司是針對黴菌的訴訟,這在目前的中國來說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對於十年前的我,這種肯定是看不起這種工作的,覺得木納和無趣。

自己充滿靈氣和創意,應該發揮自己的天賦,應該天馬行空,不要被束縛。

碩士從業內名校退學,跌跌撞撞畫了幾年圖以後,

我再也受不了一個項目的推進過程,覺得傻B,沒有道理,浪費青春。

別說甲方低級,建築師本身也高不了哪裡去。

目前的建築設計,其實是一個門檻的很低的工種 (真正的技術要求在統籌調和,而非設計本身),

別說天賦的施展,正常的推理和用腦,都沒有辦法展開。

而我突然發現自己是比自己想像得要較真,我喜歡邏輯,

喜歡唯一解,喜歡有挑戰的事物。

同時驚覺自己之前所謂的理想,其實是一種成名成功的慾望

所謂的愛建築,其實是一種愛通過設計展現自己的機會

其實這種理想和愛,都是很低級,也是沒有力道的事物,更不高貴。

當時的自己,很痛苦,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該追求什麼,新的理想又該是什麼。

然後,我辭職來了歐洲,一個人天南地北地跑,最北到冰島最南到北非。

那些旅程也根本不是為了看建築,而是想看看別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該用什麼姿態存於世間。

同時喜歡一個人旅行的感覺,那種感覺離自己更近,和自己更親密了。

所有之前不屬於我本身的東西逐漸褪去,

我發現那個超級安靜,真實的自己,同時我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東西,

基於目前我心理狀態的理想:

我要做安靜並高效的房子,

所有的決策都是通過計算機根據性能做出的,把人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

要把所有可以主觀創造的空間留給使用者,不僅僅當下的使用者,還有以後。

更術語地表達,我現在在研究基於性能的生成式建築設計

都說北歐很安靜,房子也很安靜,其實最主要是因為他們人很安靜,內心很安靜。

我想把我所研究的東西以後可以帶回國內,可以產生一股踏實真實的力量。

這是基於我目前心理狀態和性格的終極理想。

我想,自己也許還會evolve, 可能到時候會有新的理想也說不定呢。

如果硬要按照題目表達,

我的終極理想就是這樣保持不斷進化,擁有產生更新理想的可能性。


關懷全人類。

----分割線----

建築師的職責是為人類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提供建築空間和居住空間,建築師們將通過他們的設計向那些即使是素昧平生的人表達他們的愛心,他們用自己的設計來爭取世界的和平。

by 弗雷·奧托


」你什麼時候決定要做一名建築師的?「

「在我十歲的時候。」

「男人即便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不會這麼早,你在撒謊。」

「我在撒謊?」

「別這樣瞪著我看,你能不能看看別的東西?那你又為什麼決心做一名建築師呢?」

「那時候我也不懂,不過,其實是因為我從不相信上帝。」

「快點,說正經的。」

「因為我熱愛地球。那是我愛的一切。我不喜歡地球上一些東西的外形,我想改變它們。」

「為了誰?」

「為了我自己。」

——《源泉》 安·蘭德

我其實一點也不鼓勵讀建築的同學讀這本魔物,安·蘭德曾被左派作家攻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扛旗人,宣揚精英文化。她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很痛苦很反社會,而且她極為享受那種你看不懂我也不會給你解釋的快感。對於明白她感覺的的讀者,文字就像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里的臆想一樣是從腦海里映射出來而不是眼睛裡看進去,對於看不懂的朋友,充其量只是一本美國版《奮鬥》。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的終極夢想就是能夠掙到足夠的錢,然後做一個真正的建築師。


人說我是個建築師。

既然這麼說,就算是吧,就該是吧 。

受命於人,我成了建築師。

但何為建築師呢?其實,起初也就是一位很普通的人,他沒想要什麼,或幹什麼。

他只想做一件事,也是最根本、最要命、最迫切的事,那就是做夢。

由此,建築師起初只是個夢想家,成天做夢。夢一生成,他就會拿來與一個或幾個不會做夢的人分享。不做夢的人是他的朋友,也可能是位很強勢的人。強人不僅要住到夢裡,還要對外展示夢境 。

這樣,他就讓那個被稱作建築師的人把那夢蓋起來,以便讓所有不知道什麼是夢的人都能夠身臨其境。

於是,夢就圓了。

然而,第一個背棄夢想的人正是那個建築師。因為為了執行國王、皇帝、國家、總統或上蒼的旨意,他就必須給夢賦予形態,為夢尋求用途,讓夢與現實交集,編導出一場得以持續上演的戲。

人類文明由此而生成,延展,乃至消亡。

但開始時,只有那麼一個孤獨的人,無視眼前遼闊世界的人,悄然做著一個無的放矢又微不足道的夢。

事物往往會步入誤區。在埃及,就有法老稱某建築師為神,並引起眾人對夢境固化的嫉恨。

所有文明體系中都會出現這種偏差。智者會說:夢境固化既必要,也危險,因為它會阻撓其它夢想的生成。

儘管如此,在人類社會中,建築師仍在想將其夢兌現的人們的伴陪下,繼續做夢。

時移境遷,兩者始終不渝地在塑造、存在、消亡,繼而重生。

可建築師原本並沒任何奢望,僅在做夢。

而他,註定要與向他索夢並發誓讓夢想成真的人走到一起。

前者瘋狂,後者神奇。沒有二者的結合,就沒有建築。來之不易的姻緣使建築變得格外地脆弱。

這個世界多虧有了這兩個瘋子,否則就不會如此絢麗多彩。

話說回來,建築師起初也無非只是做了一場漫無目的的夢。

我真心希望世界各地的同行們能夠遇見願意幫他們圓夢的人,使他們的短夢得以延續。

克羅德·巴夯 (2014年3月30日)

中文翻譯:齊欣/ 英文翻譯:克洛伊·巴夯,萊恩·巴登

克羅德·巴夯 CLAUDE PARENT(1923-2016):法國建築師。克羅德·巴夯的作品充滿力量且態度鮮明,不過多地尋求形態上的英雄主義而著力於批判性地進行空間實驗。核心的理念是將體量置於運動中。因此產生了「功能斜面」,這是與保羅·維希留共同提出和發展的理論。他的同伴都是像沃爾夫·德·普瑞克斯,弗蘭克·蓋里或湯姆·梅恩這樣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人物,許多年輕建築師都將他視為精神領袖。他代表了自由和對抗。

同樣,他在法國電力集團啟動的實驗項目中重新定義了核電站的美學。在住宅領域,克羅德·巴夯設計了眾多住宅項目,其中包括位於昂蒂布海角、如蜘蛛般懸掛在懸崖上的布魯克度假屋,預示了巴黎國際大學城伊朗樓及相似的建築形式的誕生,兩個懸空的體量及外掛樓梯極具辨識性。在凡爾賽,德魯士住宅(當時的甲方仍然居住其中)以傾斜的立方體的雕塑形象展現在大眾眼前。

克羅德·巴夯的建築草圖:


我的理想,是用我的建築建築傳達出我的靈魂。但是,慢慢的,我發現,我的靈魂跑哪兒去了?


作為一名未來的結構師,我一直以為建築師的終極理想是把我們全部玩兒死。


愛一輩子的建築

愛建築無盡的可讀性

於學建築的第六年


住的起自己蓋的房子。


不是給建築師的問題。

對於建築師來說,建築是有繩命的。。。

你希望自己 A永遠活下去 B活一百年準時化成灰 C好好過一生

然後應該就明白了。


感覺你所說的這兩點都不是建築界的主流追求,更像是建設公司的目標,對於從事設計的建築師來說,追求是很多樣的,有像密斯那樣創造一種建築語言,也有像柯布那樣創造各種體系的(多米諾 ,模度),還有許多則把建築上升到了對哲學理念的表達,凡此種種。因為建築是個有許多感性成分的領域,因而我認為不會有什麼統一的最終目標,否則就太沒勁了不是么。

不過如果非要說的話,倒是可以粗糙的歸結為是改善人所處的環境,但關於這一點各個建築師的理解則又千差萬別了。


活著的終極理想是什麼?一個人一個活法,一個人一個理想,我們無非用所做的東西去填補這一輩子的時光。


我表妹是景觀建築師,一天我在她的微博上看到這麼一條微博,看到一棟溫哥華西部會議中心的環保建築,在微博裡面說了一段話:鮮花並非人類的眼睛才鮮艷,擴張的都市需要給野生動物生存空間。一生能做這樣的幫助地球康復的建築景觀,死都不遺憾了!

溫哥華西部會議中心:第一個獲得加拿大LEED認證的會展建築。建築屋頂覆蓋以大量當地植被,並且嚴格控制不許上人,為當地的動植物保證了穩定的自然棲息地;利用海水泵實現建築保暖及降溫;建築基座通過特別設計可以為海洋動物提供庇護所。


一是從設計角度提高居住環境的下限,不僅居者有其屋,而且要舒適

二是實現居住環境的自然更新,這也是中國人自古的追求

以下為梁思成《中國建築史》所述

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

此建築系統之壽命,雖已可追溯至四千年以上,而地面所遺實物,其最古者,雖待考之先秦土垣殘基之類,已屬鳳毛麟角,次者如漢唐石闕磚塔,不止年代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者中原為產木之區,中國結構既以木材為主,宮室之壽命固乃限於木質結構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實緣於不著意於原物長存之觀念。蓋中國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滅之工程,欲以人工與自然物體竟久存之實,且既安於新陳代謝之理,以自然生滅為定律;視建築且如被服輿馬,時得而更換之;未嘗患原物之久暫,無使其永不殘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毀亦視為災異天譴,非材料工程之過。


人都是有私慾的,當建築師這個職業不能帶給我們自己想要生活時恐怕真的很難堅持下去吧。

同時建築師這個職業是有趣的並且很有意義的,涵蓋了很多獨具魅力的知識以及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著各種個樣的影響。

我想對於很多建築師來說希望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同時又能給社會和城市帶來一些有益的改變。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為大家設計出舒適的公寓,在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寬敞明亮溫馨的家。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為城市設計一些有益的公共場所,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家後面有一個漂亮花園讓我們能享受其中的寧靜。我想這才是這個職業最理想的狀態吧。

至於題主所說的是追求紀念性,還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去追求時代性只不過是在不同設計環境,不同設計需求下所採取的不同設計策略罷了。


建築師都希望有一個代表作建築,不是哪些條條框框束縛的建築,一個屬於自己內心真正想法的建築。


養家糊口


建構版:用自己的智慧組織材料,滿足人類的需求

致敬楊老童老版:我去世的時候依然敢對著所有人說那房子是我設計的

心理版:既然看不下去把世界交給傻逼,那我就自己把事情都做好吧。


推薦閱讀:

建築學出圖怎樣才正確美觀好看?
怎樣才算是有學建築設計的天份?
如何看待2017普利茲克獎?
豆瓣上的城市筆記人是誰?
建築系學生的口頭禪是什麼?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建造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