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社交恐懼?

社交困難

1.在經常接觸的生活群內表現沒有問題,但在家庭聚餐、人比較多或是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就不自在;

2.在公交車上遇到過去的認識的人看見了也不會主動打招呼;

3.看到領導、檢查等比較怕或者說慌張,在校時則是老師班主任,雖然份內的事情沒有差錯;

4.畢業後與同學的聯繫陸續中斷了(這個有各方面的原因),反正只要是脫離了圈子聯繫就逐漸消失了

5.近期工作很不順利,很憂鬱,掉頭髮,失眠

6.臉部無笑容,眼神兇狠,對穿衣著裝也沒有要求

7.和人剛接觸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找不到話題啊= =,這是我當前最困擾的問題

8.本人宅,宅到現在

9.不喜歡「群聚」、熱鬧、人多的活動

10.和陌生人說話、請求也會害怕

相關因素:

初中時,我爸擔心我走上歪路,特別聯繫班主任要他加強對我的監管和教育,當時這位老師的做法是明

令禁止任何同學與我往來;

高中時,我最好的一位同學被和我們都認識的一個「朋友」出賣,最後種種導致精神出現問題,不過這

和校風有很大關係,畢業時我們1個班有2人「瘋了」,1人退學;

再有就是,我在校的時候也是成績好,膽子小、容易受欺負那類的學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受:一場聚會,你坐在角落,靜靜的看著鄰座早已不再年輕的姑娘和小伙天馬行空唾沫星子橫飛。他們是聊得那麼旁若無人,絲毫沒有注意到你是不是目不轉睛盯著他們。你期望有人會像童話故事裡舞會上的王子那樣撥開人群徑直向你走來,深情望著你的眼睛,托起你的手讓你成為舞會的焦點,可你的王子愣是被「惡毒的鄰國公主」纏住不能脫身。罷了,只能安慰自己,哼,我從不諂媚,我的高冷你們不懂。

可是你心裡當真那麼想的嗎?其實你也想融進去對不對,與眾人觥籌交錯,哐哐噹噹。你也想插話對不對,口若懸河,巧舌如簧,可愣是一遍遍在心裡打腹稿卻不知道從何處開口。你每每想說的話,都會反覆推敲是否合適,導致錯過時機;你想站起來給鄰座那位久仰大名,敬重已久的前輩敬酒,卻發現他身邊圍滿人群,根本沒法擠進去。

你是不是也想話畢呼聲四起,掌聲雷動,聽眾笑得前仰後翻,口吐白沫。可是最後的最後,飯局告終,你還是沒說上一句話,和眾人微微告別,假裝去路邊打一輛計程車,卻用餘光看著剛才聚會上的大家儼然分成三五小堆,準備繼續後半場。你希望有一個人對著你的背影喊你的名字:「哎,那個誰,走什麼走,和我們唱歌去。」可直到他們結伴走遠,你也沒有聽見一個留你的,好像你只是個幻影,好像沒人把你當朋友。你是不是覺得特別落寞,心裡不想承認,便告訴自己,社交有什麼意思,不如回家泡壺茶,讀讀書。

如果你真的不想,沒有問題,讀書喝茶給我們內在帶來更多。可你真的不想嗎?真的不想,可能誰都請不到你來參加聚會。但是,你來了。你並不是不喜歡,只是聚得不合心意。

是不是有人喊住你,你就會立馬轉身,一蹦三跳跟著去,結束了還不依不舍,趕緊約下一次。是不是飯桌上,有人對你特別感興趣,你就放下所有的架子,把滿肚子的事都說給他聽。是不是你就差別人那麼一點點的主動,就可以邁出社交的步伐,雙腳沉重的鐐銬就能瞬間解除?你是真的喜歡自己的現狀?還是這一切都是借口。

曾經我也是一個從來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話的人。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沒有舉手發過一次言,沒有在公共場合說過一次話,朋友從來不超過兩個,如果那兩個把我當朋友的話。我很羨慕那些下課可以一起跳牛皮筋,回家可以一起走的同學們,但我始終不知道如何開口告訴他們,我喜歡他們,我想加入他們。我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直到五年級的一天,不記得受了什麼刺激,我回家摟著媽媽在沙發上哭,說為什麼所有人都當我不存在。我媽聽完我說的故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你去寫作業吧。

不知過了多久,我發現一切都在慢慢的改變。有一天,我的班主任鄔老師在班會課說,今天開始班幹部不再需要上台競選,我來指定。我一直低頭玩著指甲,因為我覺得這些事情從來就跟我沒關係,就在這時候,我聽到了自己的名字:映波,你來管理所有的班幹部,給他們打分,分數低的,我就撤掉。我從來沒有手握這麼大的信任和權力,下課以後,所有的班幹部都圍過來和我說話,約我去體育課。後來鄔老師還帶我去參加了一個師生電視節目,錄節目的時候我一句話也沒有說,可她卻表揚我在去的同學裡表現最得體。之後又來我們家家訪,偷偷告訴我,我是她覺得班裡最漂亮的女孩子,一個漂亮成績又好的小女孩要學會自信。我每天回家都有激動人心的故事講給媽媽聽,她還是輕描淡寫一句話:快去寫作業。

直到高中,我才知道了真相。那時候我已經得了好多獎,得到了保送大學的機會,在高中混得風生水起。我回家跟媽媽嘚瑟,你看我當初多內向,現在多混得開。媽媽很冷靜地看了我一眼,說,一直沒機會告訴你,那次你哭了以後,我就寫了一封信給你們鄔老師,告訴她你一直很希望融入,很希望學會社交,很希望交到朋友,但是你膽小,邁不出那一步,老師能不能幫助你,給你一點機會。媽媽告訴我,她在信里寫了一句話,「您的一點小小的關注,可能會為一個害怕社交的孩子樹立自信,或許您會改變她的一生。」她說,當初也就是想試試看,沒想到鄔老師居然那麼重視。

在我之後,鄔老師還幫助了好幾個像我這樣內向的孩子。我不知道她後來怎麼樣了,畢業以後就再也找不到聯繫方式,只是在回校的時候聽說她當了校長助理。無論她得到什麼榮譽,我覺得都是應得的。

我不知道寫一篇公共平台的文章,寫自己的故事是否合適。但是一寫起「社交恐懼」的主題,我很難不想起這個經歷。謝謝媽媽,謝謝鄔老師。

前年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發了一段內心的讚美給美女主任,最後加了一句:「幸好有時差不能及時看到,不然要害羞死了。」美女主任早上起來回復我:「有什麼話就應該表達出來,沒有什麼好羞澀的,直白也是心理學的魅力,你一定要學會。」為了不讓美女主任失望,這些年我苦練表白,最終導致,我每次一張嘴,主任就說,行了別說了,快去幹活。

你要說我真的把內向性格改變了嗎?其實也沒有。

有時候公共場合我還是想第一個跑,有時候面前站著很敬佩的人還是腿軟,有時候想說的話還是會後悔沒有及時說出口。有時候,你還是會發現我忽然臉紅了,開始冒汗了,說話結巴了,微信可以沒完沒了的說,電話接起來就立馬說完掛。有時候,甚至不需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破綻。

你還是可以說,比起社交,你還是更喜歡一個人,每次人多就頭皮發麻。

沒關係,這是你的性格,並不需要改。但是就我自己而言,走出這道玻璃心門之後,世界真的變得更美更好了。我也希望,你可以走出去看看。

當然,不用羨慕別人,不需怪自己。你永遠不知道那個社交場上如魚得水的女孩,曾經經歷過怎麼樣的掙扎,曾經怎樣的唉聲嘆氣。她可以,你也可以。

確實,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有自閉症,學會社交的確不是你在舞台中央跳舞的必經之路。可是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有朋友支持,有團隊合作,真的是再快樂不過的事,如果承認你很需要,沒準生活就不一樣了。

如何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

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如此妥帖,說的每一句話都恰當萬分,總是像演著一齣戲,鼓落琴起,似急似緩。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聚會的「焦點」,他們就這麼迷人?

俞敏洪有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沒人能成為你的人生導師,八面玲瓏的根本是基於對人性的了解。了解有多深,呈現有多妙。

對於社交,「克服恐懼」永遠是第一要素:問問自己,你到底在怕什麼?怕說錯話?怕別人覺得你膚淺?怕那位高高在上的前輩不搭理你?你不說出口這些效果你就能預知?下面教大家幾個小技巧:

1、愛自己,豎立不可動搖的自尊:你說什麼對錯不重要,重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別人是否喜歡不重要,因為你在呈現你自己。

2、記住「雞同鴨講」是常態:知己三五足以,其餘聚會、開會等遇見的人對你的了解並不深入,所以你的幽默可能別人踩不到笑點,你的深意可能別人無法立刻領會。沒關係,這是常態,社交達人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他們只是習慣了。

3、隨時在心裡自我讚美:比如你說了一個笑話,本以為滿堂喝彩,結果氣氛凝重,這時候不要責怪自己不會講話,甚至下次不敢說話,應該誇讚自己,原來我說的太深邃,一般人聽不懂,下次迎合你們這些普通人一下就好了啦,講簡單一點的逗你們玩兒。

4、就事論事:切莫因為一次的演講失敗,說話惹怒領導,就上升到「我不適合在公共場合發言」的高度。這次失敗只是這次,說錯一句話下次改正,跟你會不會說話,完全沒關係。

如果你願意行動起來,我也願意教你一些我嘗試過的方法:

首先,找一個榜樣,是你最羨慕的社交場合表現混得開聊得好又有度的人,然後每當你不知道如何接話的時候,用幾秒時間想一下如果是他,會怎麼應對這樣的場合。對對對,就是見賢思齊。

然後,逼自己在公開場合必須發言一次,如果說出口的話覺得不滿意,反思一遍,以後同類情況注意舉一反三。

再就是多閱人,可以在完成發言任務後,靜靜的觀察每個人。為什麼他說話那麼多人呼應?哦,原來他利用了女人都喜歡暖男的心理展開。為什麼她說出話來那麼有人格魅力?哦,原來是願意給小男生們口頭承諾。你就慢慢看,慢慢總結什麼場合什麼樣的話最動聽,下次你也這麼說,這麼說之後或多或少會嘗到甜頭,這樣下次肯定還想說,甜著甜著就越來越「恬不知恥」,越來越記不清自己曾經怎麼會張不開口這回事。

至於如何接話,就要看你知識面廣不廣,反應夠不夠快。這些都是可以練的,既然已經憋了那麼久,閘門一打開,定如洪水猛獸,都能嚇自己一跳。

如果你真的做不到主動搭話,那你就做一個安靜的美女子酷男子吧。

以我的經驗,如果你在飯局上一句話不說,默默的坐著任由別人風花雪月都不為之所動,一定會有人主動來找你聊的。

最後,我還是想呼籲一下,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安靜的天使,那:

請大家給他們多一點的耐心,多一點的鼓勵,多一點的機會,多一點的信任。

最終的他們,一定會讓你們看到意想不到的美麗翅膀。

原創,轉載請私信告知,註明出處。

對不起大家,評論太多了,我很儘力的回了一部分,可是真的回不過來了。生活總是有很多不如意,可就是那麼一點小小的溫暖或者幸運,就會改變我們一生,支撐我們繼續努力下去。希望你們都能被溫暖著。


經常有讀者諮詢問,接觸陌生人、異性就莫名緊張、患得患失、恐懼,甚至還有人應聘工作都會緊張,這是明顯的社交恐懼症。

從心理學的角度,你對社交這件事產生了『認知曲解』。

一般社交恐懼的產生和你的成長經歷、人際交往經驗有密切關係。

很多人在社交過程中可能受到過一些挫折,這些打擊對你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這些影響雖然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淡忘,但它卻印刻在了你的潛意識裡。比如,一些當眾的出醜,被眾人嘲笑,某些陌生人欺負了你等等。

有研究表明,我們一般都會過高估計他人對我們出醜時的關注度,比如,別人對你只是當時嘲笑而已,並非是要真的羞辱,但你會認為別人一直記住這個事情,並經常拿來調侃你。

這些事情最終在你心裡留下了陰影,而這個陰影對你大腦的形成了負面的認知。

假設你現在很想去認識新朋友,但是你過往的失敗經歷在潛意識裡形成了影響,當你再次要做出社交時,潛意識會想起你此前的負面情緒,這讓你感到很害怕。

潛意識在影響你的主觀意識,阻止了你行動。潛意識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只能掌控主觀意識。

打個比方。大家看馬特呆萌主演的《火星救援》里就有一個場景,NASA的發射中心,裡面有個大屏幕,很多工作人員,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功能控制。

你的潛意識類似於發射中心,而你就是你的主觀意識,你不知道做什麼可以飛船會發射,但你隨便去亂按,會把事情搞亂套。

也就是說潛意識實在是太強大,主觀意識無法控制 ,就好像有些人會不斷的給自己做心理暗示——我要自信,我要自信,我要自信。

這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持續時間不會很長,這只是暫時性的壓制潛意識,但不會徹底改變。

那到底如何做才能改變呢?有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做『行為認知療法』。

針對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某些行為的結果,來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你害怕做某事的原因是因為你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結果是不好的。但事實上不一定是不好的。

當你把某件事情做成功了無數次了,而這不斷成功的過程,就會慢慢影響你潛意識。那你潛意識裡對某件事不自信的狀態就會慢慢地恢復過來。

這種影響潛意識,扭轉錯誤認知的過程其實也是慢慢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把自信分為兩部分:

第一,主觀自信的理解,我的電子書和很多文章講了很多關於主觀自信方面的方法,就不重複了。

第二,是客觀自信。光有主觀自信是不夠的,因為現在就是你的主觀意識和你的潛意識在打架,但打不過潛意識。

那怎麼才能打得過潛意識呢?你需要通過身體去體驗很多你潛意識在阻撓你的事情,比如說你現在最害怕什麼,最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

為什麼害怕?因為你害怕對方給出負面的反饋。你害怕對方拒絕你,對方不理你。

而現在你害怕只是表象,不是根源,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你害怕而害怕,而是因為你害怕背後的事情,就是失敗,是受到別人的否定,說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你的潛意識為了避免讓你受到所謂情感上的傷害,所以造成一種負面情緒,這種負面的情緒其實也是在保護你,避免潛在受委屈,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那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你需要在關鍵時刻『被推一把』的動力,去突破此刻你無法控制的恐懼心理。

舉個例子,想像一下你去蹦極,你站在高台,然後跳下去,你才能完成蹦極的玩法和體驗。但是多人跳下之前會很恐懼。排除說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安全的,是不會有事的,只是有驚無險,,但是你還是會恐懼,這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情緒在發揮作用。

就像前兩天看的《雲中行走》,講的是一個走鋼絲藝術家在紐約雙子大廈直接鋼絲行走,雖然我們只是看主角在走鋼絲,但充滿視覺衝擊力的畫面還是讓我們心裡一緊,這是我們基因里的畏高情緒在發生作用,讓我們感到恐懼,其實是讓我遠離這些潛在危險。

這個時候這麼辦呢?

我以前蹦過一次,看到有些人不敢跳,已經把繩子都綁好了,教練就跟他們講,你不要害怕,我教你一個方法,很快就不會害怕,你聽我倒數三聲你就跳,結果其實教練剛數到一,就把他推下去了。

下去後就產生行動、體驗,想害怕也來不及了,也沒機會反悔不跳了。一但跳下去後,腎上腺素飆升的驚險體驗就已經產生,等你安全回到陸地後,你會發現,你其實是可以做到的,蹦極其實也沒什麼。

換到社交也是一樣的,你現在無非就是恐懼對方給你的負面結果而已,假設你去見面之後,對方並沒有給你負面,反而給你一個肯定的結果。那會不會讓你的內心潛意識裡面感覺到,好像我可以做到。

要想克服社交恐懼症,就需要越害怕什麼就越要做什麼,但為了避免在剛開始嘗試積累成功經驗的時候又失敗,需要提前學習心態建設和必要的社交的方法。

當你的潛意識不斷認識到,其實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的,我做成功無數次。你原來跟一個女孩子聊天都不敢聊,說都不敢說,但通過學習慢慢改變了。

這可能有個過程,剛開始你接觸還是不行的,但是不要緊,你要相信自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絕對可以,當你可能做到第十次的時候,你的大腦一瞬間會發現其實我能做到呀,我並不是像我以前想的那樣害怕了。

而那種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一瞬間,和學騎自行車很像,剛開始都是很害怕的,一騎上去就感覺我肯定會摔倒,我就是掌握不了那個平衡。但是在摔了很多次以後,有一天練著練著,突然間我感覺掌握到那個平衡感,騎到一長段都沒有倒。

那種一瞬間我其實能做到的感覺,同樣適用在社交上。一旦你認為你可以的,這個思想產生了,它就會開始影響你的潛意識,並且有一個理論叫做『大腦獎賞效應』。

在心理學中,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被稱作「獎賞效應」。

這個獎賞就是產生了快樂激素多巴胺,你每做成功一件事都能獲得快樂,你就會慢慢喜歡上這件事,會上癮。

總結一下。

克服社交恐懼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建立社交時的主觀自信和客觀自信的過程。要想讓自己從懼怕到擅長社交,需要輔助心態建設和社交溝通的方法,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成長。

(完)

====== 無恥小廣告,不喜可繞道 ======

我的電子書《天生好手》,為你詳解如何提高【自信】的方法。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回複數字『 1 』,即可下載。

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最新提升自信與戀愛情商文章。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怕我,你愛了嗎?


以前寫的一篇小文: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我就做不到」
來訪者經常說的是:「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在於來訪者是被想法和情緒所控制,把想法和情緒當成了行為的理由。比如社交焦慮的患者,在人多的時候會感到緊張和焦慮,為了不讓緊張和焦慮的感受出現,他會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場合。在諮詢中他會說:「我也知道應該多跟人交往,但我就是做不到」。他這裡做不到的原因就在於被焦慮情緒所控制,他的目標是不讓自己焦慮。因此在這種情緒和想法的控制下他就不會到人多的場合,這種方法在短期內是有效的,患者避免了焦慮情緒的出現。但是從長期來看,患者越逃避,下次帶來的焦慮感會進一步加強,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克服方法在於明確我們的價值方向,我們的行為要以價值方向為指引,而不是被想法和情緒所控制,即我們要帶著阻礙那些我們行為的想法和情緒按照價值指引的方向前進。比如社交焦慮的人其實很重視人際關係,這是他的價值方向,因此患者要學會帶著焦慮的情緒去參加正常的人際交往活動,而不是等我不焦慮了我再去交往。
社交焦慮的患者首先要覺察到阻礙自己正常交往的焦慮情緒和負面想法,覺察到自己舊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對自己價值行為的干擾和阻礙,並通過接納、認知解離、情景自我、正念等方法打破舊有的模式,從而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實現自己的價值方向。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這句話是我們不敢面對現實、逃避現實、自我安慰的最佳理由,它像毒品一樣,使得我們漸漸對其上癮,最終被其毀掉!

歡迎關注我在知乎上的直播:

失眠了?試試認知行為治療

Live 入口為 : https://www.zhihu.com/lives/835133619373756416

你是為了什麼而努力
Live 入口為 : https://www.zhihu.com/lives/827846406650871808

如何應對大腦中的消極思維。
直播入口:https://www.zhihu.com/lives/817047203079163904

幸福的陷阱

本次直播入口:https://www.zhihu.com/lives/812019885352824832


我巴拉巴拉敲了一堆自己的經歷,又忍不住全部刪掉了。

不說廢話,直接上乾貨好了。

1.群處時,跟著我念,沒有人看出你的不安,沒有人在看你,沒有人關心你在幹什麼。永遠記住,無論何時何地,做自己就行。你不用故意和身邊的人搭話,不用維持假臉笑容,不用覺得尷尬甚至局促不安。玩手機,發獃,四處張望都可以。有人過來找你說話,你就答。沒人你就繼續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妨礙他人的情況下,自己開心最重要。

2.遇到熟人不會打招呼。既然你覺得不太好,那下次就可以開始試著去主動打招呼。擔心自己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別人沒有回應,然後自己覺得很尷尬?不回應也不是你的問題不是么,對不對。

3.關於上級的問題。我這樣說吧,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上級/領導每天要見很多人,要處理很多事。真的是記不住我們這種和他不是處於對等地位的人。平常心對待領導/上級,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你覺得,我今天做了xx領導/班主任會看在眼裡吧。那我只能說,並不會。你可以舉手之勞,但不用委曲求全。因為過分謙卑的後果往往是被欺負。

4.我一直覺得,若是情趣相投,若是心懷感激,我們一定會儘力維持自己與其他人的聯繫,而不是通過同學聚會來接觸。古語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共同語言的相處,不僅費力氣還揪心。時光為我們沉澱出合適的朋友合適的圈子。不是說你無法融入,而是你和他們不適合在一起相處。所以,不必過於緬懷。倘若真的有想聯繫的中學、高中同學,進入班級群,加Q要聯繫方式請吃飯。與其糾結放在心裡折磨自己,還不如簡單直接主動。

5.像工作不順,壓力大,情緒不好,身體出現負性應激的情況。就我而言,量力而行,儘力而為。原則就是,不要為自己留下後悔的餘地。這樣子日後想起來,我能告訴自己,是啊,是我能力不夠,我儘力去做了,也沒什麼好後悔的了。我的抑鬱症患者曾告訴我:她覺得自己這些年太累了,她一直得逼自己去成為父母心中的樣子,即使她自己不喜歡。是啊,看起來她的確是佼佼者,名校出身,留歐背景,年薪可觀,事業上升期。最後被長期的失眠壓垮了,她一直說,她真的好想停下來歇一下,這些年,她真的好累好累。所以,請記得把握住自己的節奏,不要讓自己為別人妥協,因為你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6.「臉部無笑容,眼神兇狠,對穿衣著裝也沒有要求 」這一點在我看來很恐怖額。對個體身份感的認同,儀錶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喪失對美好事物追求不是一件好事。每天刷牙的時候對著鏡子微笑,看見自己的笑容會開心很多。把目光放柔和一點,整個人也會溫柔起來。穿衣著裝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原則。

7.和人接觸找不到話題聊。那我教你好了,開始看新聞。民生疾苦,天下蒼生,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哪一點不能聊。從今天的天氣聊到我國的南北氣候。從擠公交聊到交通現狀。從吃什麼聊到民生經濟。

8.宅。學會和自己相處很重要,但也請不要放棄社交。人類從誕生起就是群居動物,學會群居是一種能力。可以開始探索自己喜歡的事情。運動:羽毛球、籃球、足球、長跑、泡健身房,你都可以找到同行的人。唱歌、跳舞、畫畫、樂器,看書、攝影、旅行、茶藝。拓寬自己的興趣,自然可以不用那麼宅。

9.有人喜動,有人喜靜。人不盡相同,不想去就不要勉強自己。不然在熱鬧的場景里,自己的心裡更加落寞。更容易顧影自憐。被友好邀請的時候,可以誠懇的說明原因,表示自己的確不太習慣這樣的活動,抱歉。然後下次再單獨約其與你一起下棋,喝咖啡。這樣一來一往也不會覺得尷尬。而沒準接觸多了,你也會慢慢加入他們群聚的活動。

10.和陌生人接觸最重要的一點大概是,不要過分熱情,也不要過分害怕。先說明來意,再表示友好。如果請求合理,對方一般不會拒絕。如果能適當提高自己的形象,害怕情緒會有所緩解。

11.老師及同學也曾留給我心理陰影。最嚴重的時候連續失眠一周,只要想到那些事整個人都是顫抖的。我一直告訴自己,要逃離這些人,遠離這些恐怖的地方。後來,我做到了。當我想到自己今後再也不必和其接觸時,我很開心。但那些事情帶給我的不安卻永遠留下來了。我逐漸變得表面很和氣,其實心裡拒人千里之外。說一句吧,做自己最好的好朋友。然後,未來的好朋友真的會出現來找你的。

12.我閨蜜曾說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把評價標準放在別人手裡的結果就是永遠提心弔膽,生怕不小心做錯什麼事情,說錯什麼話,得罪什麼人。結果呢,自己的懦弱與讓步,讓自己總是被欺負。以前不會拒絕,惹了一堆煩心事,自從變得態度強硬起來,麻煩少了不止一點點。不要在意各種看起來高大上實則虛無縹緲的榮譽,為了那種東西去討好每個人真的太累了。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嗯,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加油.


社交恐懼大概是最為常見的「現代病」了,但這種痛苦是真實存在的。小編也是深受困擾,每次要開口和別人講話,都要在心裡準備很久很久 : )。簡單心理的諮詢師:唐蘇勤 給出了幾個建立社交自信的Tips,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建立社交自信,可以從想法、情緒和行為三方面入手。

1. 改寫內心對話

在行動之前,通過改寫自己對自己說的話,改變期望,增加彈性。

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把標尺,區別在於這把尺子的材質,是無法彎曲的直尺,還是能屈能伸的軟尺呢?每次進入社交情境之前,我們都會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表現得很好,控制所有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不能讓任何人看出我的緊張。」

這就好像拿著一把直尺,量書本長寬高的時候還可以,但想去直接測量腰圍時,根本難以做到。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下,對自己說:「我想要表現得很好,最好是可以控制住緊張、不被別人發現,但如果不小心被發現了,我想應該可以通過朋友的幫助緩解一下尷尬吧。」這樣,我們手中握著的就是一把軟尺,想量門框可以,要量腰圍也可以。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改寫內心對話的原則是:表達期望,但不強求;考慮失誤,但不逃走。

2. 變「逃」為「留」

以前,還沒等情緒到達峰值,一想到無比尷尬或嚴重後果,我們就臨陣脫逃、丟盔棄甲了。

從今天開始,不管在行為上還是大腦里,決定不再逃跑,也可以從兩方面努力:

  • 留在社交情境中。

如果你終於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跟朋友一起去參加某個活動,可能走在路上時或活動開始後,社恐小惡魔會不斷地催促你:多難受啊,撤了得了。你可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朋友和自己提前結束,但別忘了,那都是內心恐懼在作怪。所以,不管找的理由聽起來多麼合理,都不要執行。你要做的,就是跟其他人一樣一直玩到活動結束,可能內心煎熬,但行動上要堅持。

  • 想像最壞的結果。

除了去參加以前不敢參加的活動、做以前不敢做的事外,平時也可以通過想像多鍛煉自己變「逃」為「留」的能力。找一段比較長的空閑時間,不斷反問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我最怕發生什麼?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會怎麼樣?我有什麼感受?接著我會怎麼做?還有比這更糟的狀況嗎?那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一直想到自己最害怕的結果,堅持一兩小時。

可能你會發現,平常自己根本沒好好想過這個最壞的結果,總是想了一下、感覺很可怕、就跑掉了,為了弄清楚自己的恐懼,花點時間重複想像吧。注意在想像過程中不要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如,根本不可能、別想了)說服自己停止想像,一定要堅持到最擔心、最糟糕、最壞的結果。你會發現即便最壞的結果發生了,你可能還是有能力應對的。

3. 緊張情緒衝浪

其實,社恐的朋友不但受盡內心憂慮的折磨,身體也時不時地發出一些虛假且強烈的信號,讓我們面對眼神、人群時總是如臨大敵。

首先,在以下選擇中勾選出或補充自己特有的身體信號,這樣每當緊張情緒到來時就可以對自己的大腦喊停,用自己的心去體驗:心砰砰跳、冒汗、顫抖、氣短、胸悶、胸痛、窒息感、噁心、打冷戰、頭重腳輕、坐立不安、害怕自己要發瘋、害怕自己做出無法控制的事情、抽搐或痙攣等。

接著,既然大腦和行為已經被喊停,我們就跟情緒待在一起了。不妨把一次次情緒的起伏看作衝浪,一個浪推起來,我們迎浪而上,浪漸漸散去,我們也腳踏衝浪板慢慢下降。衝浪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浪打過來的時候馬上就用各種方式把浪往下壓,而是隨著浪的節奏,一起一伏。

願意去經歷社交場合的緊張情緒也是一樣的,當最強烈的情緒到來時,不要試圖用逃跑、遮掩的方式去打壓它,而是隨著情緒一起,看著它顏色變深、形狀變大、清晰,漸漸地再看著它顏色變淺、形狀變小、淡去、散去。

第一次往往很難,但一定要邁出第一步,而且是自己邁出這一步,否則關心你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卻愛莫能助。

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原文發佈於:如何建立社交自信? - 唐蘇勤 - 簡單心理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提到社交恐懼,首先要先判斷自己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程度到哪裡了,下面是 Liebowitz 社交焦慮的心理測試

在最近 3 個月,分別從「恐懼或焦慮」的主觀體驗,和「迴避」的客觀迴避頻率從 0-3 評分。
0 分為從來沒有,3 分為幾乎總是。例如:公眾場合打電話 恐懼或焦慮 1分,迴避 2 分
1.公眾場合打電話
2.參加小組活動
3.公眾場合吃東西
4.公眾場合與人共飲
5.與重要人物談話
6.在聽眾前表演、演示或演講
7.參加聚會
8.在有人注視下工作
9.被人注視下書寫
10.與不太熟悉的人打電話
11.與不太熟悉的人交談
12.與陌生人會面
13.在公共衛生間小便
14.進入已有人就坐的房間
15.成為關注的中心
16.在會議上發言
17.參加測試
18.對不太熟悉的人表達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19.與不太熟悉的人目光對視
20.在小組中彙報
21.試著撘識某人
22.去商店退貨
23.組織聚會
24.拒絕推銷員的強制推銷

普通人的總分約在 3-22 分之間,社交焦慮者的總分約在 41-98 之間。

*分數僅供參考,如需臨床診斷,請尋找專業人士。

社交恐懼來源於哪裡呢?

同樣的路程在胖子和瘦子的眼中卻是不一樣距離,同樣的事實在我們眼中會是不同的模樣。那對於社交焦慮者來說,會不會同樣的社交信息:表情,看來會更可怕,所以才會比常人更焦慮呢?

雖然學界對於這個看法目前仍有爭議,但大部分的研究結果都表明,其實社會焦慮者會對面部表情更加敏感,他們更快地能注意到面部信息。還會有將中性表情的臉識別為憤怒表情的傾向。甚至,看到憤怒的臉時,他們受到極大的干擾,無法把注意力從臉上移開去完成自己的字母任務。雖然社交焦慮者對面孔比較敏感,能比較快地識別反應,但是也會為更多地迴避注視別人的眼睛

對於他們來說,社交焦慮就存在空氣中,就在喝的每一杯水中。就好像聽力好的人能聽到微小的聲音一樣,他們本能地對身邊的社交信息敏感。

社交焦慮是有一定生理和遺傳的基礎的:學者們對比社交焦慮者和非社交焦慮者的基因多態性,發現社交焦慮基因有關。學者 Micco 等人進行親子研究的元分析發現,社交焦慮症患者的子女患焦慮症的概率是非焦慮症的 3.91 倍。

其實社交都會給大多數人帶來一定的壓力和焦慮,但對一些人來說是社交和展示自己的動力,而對某些人則會帶來恐懼。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在遠古時代,成為團體的成員,能夠提高我們的生存率。所以社交焦慮其實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察覺環境中的威脅信息,在某程度上激活了我們的身心,讓我們更加積極地表現自我

有學者認為,社交焦慮其實來源於人類最基本的、歸屬於群體的需要。它甚至是一種生存應對策略,所以我們不必為社交焦慮而自感羞恥或者去責怪別人「不會做人」。

朋友L:小時候不得不跟父母出去,我會帶一本書,坐下就看,然後會被說很裝。
我:現在呢?玩手機嗎?
朋友L:對啊(笑
我:感謝手機的發明,感謝喬布斯。
朋友L:感謝移動互聯網。

怎樣與社交恐懼相處?

朋友Y:我不太喜歡人多的社交場合,覺得有很多事情在發生但是我一樣都抓不住,消耗很大。
我:我現在也很少參加超過 5 人的聚會了。

1.如果TA社交焦慮:請尊重對方的需求

同樣的事物,每個人的解讀方式都不同。如果朋友有社交焦慮,我們可以協助對方融入群體。他們可能無法在公眾場合很好地表達自己,這時可以幫他們做自我介紹或者主動詢問TA的看法。

2.如果你社交焦慮:先在感覺良好的環境社交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學者發現高社交焦慮者會更會用網路來社交。也發現通過網路進行社交會比現實社交會更少社交焦慮,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網路社交可以有更多時間、空間組織自己的想法;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只有文字信息,沒有面孔表情等的干擾,減少了很多引起恐懼的刺激;和我們不用擔心被評價……等的原因。

因此學界也發展出了網路認知行為療法(ICBT):社交焦慮者在網上鍛煉自我表達能力,然後逐漸將網路社交技能遷移到現實社交,幫助他們減少社交焦慮和提高同伴友誼質量。當然,這裡的前提是你在主動通過網路來社交,而不是在線衝浪逃避現實,這樣可能會反過來加重焦慮情況。

3.如果不想社交,就享受獨處

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好處是,我們不一定要抱團才能生存。所以如果社交真的讓你十分不舒服,而降低社交頻率也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那也不妨好好享受自己獨處的時刻。就像友心人(微信號yosumn)之前說的那樣:願你從別人處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無論是哪種社交焦慮,無論是哪種原因,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放鬆地與它共處,然後可能就會奇蹟般發現,焦慮慢慢消失了。

--------------------

本文節選自友心人文章社交焦慮,就在你每個閃避的眼神中 | live with Social Anxiety,可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如何建立社交自信? - 簡單心理 - 知乎專欄 這篇文字里還蠻詳細噠


我也和你一樣有社交恐懼症,而且感覺比你還嚴重,比如,審計來公司審計,中午領導讓一起吃飯,我是打死也不會去的,一方面像你一樣怕領導就像上學時怕老師一樣,明知道不去領導會不高興但我還是不去。

再如,因為我放文件沒有按順序放被領導說的時候我臉馬上緋紅而且此時腦子一片空白,什麼都做不來了。

元旦公司聚餐,我也沒去。

下班時間到了,我出辦公室碰到總經理直接從他身邊走過,不打招呼。中午吃飯碰到了也不打招呼,這僅僅是我怕。不過除了個別那種看起來和藹的人我會每次主動打招呼。

我工作時候要是有人站我背後看著我,我腦子也是一片空白,最基本的都不知道了。就像當初上學一樣,老師站旁邊會做的題不會了。

這些與我的成長有關,小學六年級時候上體育課,一個男生站我旁邊說我長得丑。

本來我是那種泡捲髮,那會還不流行拉直發,我上初中時,老師一提到爆炸全班齊刷刷的眼睛都會盯著我,常常是晚上洗頭濕的就睡覺了。

從六年級那次過後,我內向了做什麼都獨來獨往,不和女生說話更別說和一個男性說話。到現在和異性說話都會非常緊張。

再加上小時把下巴摔個洞還把牙齒常摔流血,後來就長得難看死了,哈哈。這就導致自卑了。

當初銀行筆試過了,群面時候,我居然一分鐘的自我介紹都說不清楚一直結巴就這樣被淘汰了,找工作時候,我投遞簡歷面試電話很多,可就是沒有一個公司要我,你知道我當時的感受么。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丑。可是丑怎麼辦還得去工作。有幸的是我通過自己找到了工作,可是我不會和同事相處,經常個人獨來獨往,和人交流我感覺到好累,很多事情都不想說話,工作上不懂的,心裡要掙扎很多次才決定去問領導,還有我給工作上的任何一個人打電話都會很緊張。現在工作天天神經緊繃,有時候我想,我做清潔工也會比現在好,很矛盾,腦子裡就是想做個工作不用動腦(主要是我人太笨腦子不好使對數據不敏感,現在大學畢業小學的數學題都有很多做不來,平常最討厭親戚朋友讓我給他家小孩講作業),不用過多和人說話,有時候我想啊,我要是現在懷孕估計孩子都被我自己的情緒給殺死了。

題主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問題,那麼我們就慢慢改唄。


反對「社交」即「演戲」的說法。

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在不同環境下擁有不同的性格與情緒。那些不是假的,不是演戲,那些都是你,是你在特定場合做出的應激反應。

有一種人是天生內向,不願意進行過多社交,他們在自己規避不必要社交的世界中生活的很好。

若題主希望擁有更多的朋友,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觸並得到回應。

但是其實,這樣的你自己並沒有不好,如果你可以很好的與自己相處。

正面回答題主問題:

1.在經常接觸的生活群內表現沒有問題,但在家庭聚餐、人比較多或是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就不自在;

心情放輕鬆。不論有沒有陌生人,他們對你的看法和意見其實都不重要。反過來想,不論你對陌生人的看法如何,都很難影響到他之為他。你的不自在是因為你太在意。當你開始不在意了,反而可以很好的做你自己。在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之前,注意觀察身邊的朋友,觀察他們是怎麼做的。你會發現那些擅長社交的人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樂於互動,幽默,懂得聊天,懂得觀察。

2.在公交車上遇到過去的認識的人看見了也不會主動打招呼;

這件事你問問自己,你想和他打招呼嗎?

如果你不想,沒必要和他打招呼的,權當做沒有認出來,完全不必要因為這件事耿耿於懷。因為他甚至可能沒有認出你呢?

如果你想和老朋友敘敘舊,上去微笑一下喊他名字吧。在他想起你名字之前告訴他你是誰,問問最近的近況:學習、生活、戀情、共同朋友。如果時間不夠想儘快結束話題就留個聯繫方式,以後再聊。

3.看到領導、檢查等比較怕或者說慌張,在校時則是老師班主任,雖然份內的事情沒有差錯;

拿出平常心。試著和老師、領導做「朋友」,他在成為你的「老師」「領導」身份之前,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你們可以有共同愛好,可以互相關心學業事業上的事。你可以多向他提問,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慢慢來,從節日祝福問候開始。偶遇的閑聊開始。

你的怕和慌張,真的,只是因為你太在意對方的看法了。 你就算有差錯又能如何呢?作業有錯工作有錯都可以補救的。你害怕的是他對你的印象無法補救。但事實上,印象是全方面的,並且是可以補救的。

4.畢業後與同學的聯繫陸續中斷了(這個有各方面的原因),反正只要是脫離了圈子聯繫就逐漸消失了;

這件事太過於時間常態。時間這樣走,很多人都只是在你生命中出現一陣,到最後永恆的都是記憶碎片。如果舊的圈子裡有你很在意的人,嘗試和他繼續聯繫,聊聊新的生活,約出來看電影吃飯,邀請到自己的大學城市,甚至請到家裡吃飯都可以。

5.近期工作很不順利,很憂鬱,掉頭髮,失眠

我常常和身邊的朋友說 女人何苦為難自己。不要過於逼迫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去尋求幫助。這個命題太大。

6.臉部無笑容,眼神兇狠,對穿衣著裝也沒有要求

去結交一個笑點很低 很幽默的朋友吧~:D會自然笑口常開的,不然自己多看喜劇也可以。照照鏡子看看是不是笑的時候最好看。至於眼神兇狠。。你看你喜歡的人也會兇狠?穿衣著裝的話知乎上的知識太多了~自行搜索吧~

7.和人剛接觸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找不到話題啊= =,這是我當前最困擾的問題

怎麼會沒有話題?「今天吃的什麼」「今天到哪裡去吃啊」「哪裡有什麼好吃的啊」「昨天你朋友圈的好吃的在哪裡啊」「哪個哪個餐廳怎麼那麼有名呢」「你喜歡川菜還是粵菜啊」「什麼時候一起出去吃呢」「要不要叫上那個誰誰一起啊」「我沒有他聯繫方式你有嗎」「那約好時間告訴我啊~」

如果你作文寫不出來,你就多做讀書筆記吧。去聽別人聊天是怎樣展開的,去看別人是怎麼和你聊天的。

8.本人宅,宅到現在

宅是一種文化= =當很多事情(甚至社交)可以通過宅來完成,為什麼還要出門。可是我自己宅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自己社交有恐懼。所以宅不是問題,問題是如果你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能否很好的社交 從而讓自己滿意

9.不喜歡「群聚」、熱鬧、人多的活動

很多人也不喜歡。我也不喜歡很多跟我不合群的人一起。但是如果有一些很親的朋友在一起,我們說話、不說話都不會尷尬,都會覺得很舒服,我坐在他身邊就夠了。不喜歡就不喜歡,不要為難自己。不要為了成為他人眼中的人而迷失了自己。

10.和陌生人說話、請求也會害怕

那就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他如果跟你說話,你就「額 啊 噢 不知道 我還有事 先走了 我困了 晚安 或者直接一個表情就結束對話了」。

綜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單獨看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你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並且不認可自己。

記住,你就是你,不願意和陌生人講話就不要講。你是為自己而活,如果你和陌生人說話讓自己不舒服,你為什麼要理陌生人。

問問清楚自己,你到底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要恐懼,接受自己。

社交也好,不社交也好,總有人站在你身後。

社交不是演戲。你演技再高也會被看出來,對方只會和你繼續演下去。

反而只有真誠可以一眼看出,並且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妄自揣測之處請包涵。

柒,這些話也送給你@夏落 1783344


第一次寫是20140701,為了反對當時的最高票,很高興得到贊同,但是為了避免表達錯誤,把反對的一句刪了。

從一個聊的來的朋友開始,試著從小圈子慢慢擴成大圈子。當緊張不安的時候,試著原諒自己。


謝邀,給個鏈接,裡面建議很中肯。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並能交到朋友? - zhang Bavol 的回答


這位同學,有兩種心理療法可以試試,一種是系統脫敏療法,就是逐步接觸這些讓你焦慮恐懼的事物,比如最開始在自己家裡活動,從卧室走向客廳,最後整個房子,接著是請親戚來訪,開始一個,然後兩個,再三個四個甚至更多,接著是陌生人,依次類推,然後是在你家樓下活動,樓下活動恐懼降低後,是讓你家人帶著去更遠的範圍內走一走,依次類推

再一種方法是衝擊療法。就是一下子把你放到一個廣場或者人特別多的地方,幾次下來你的癥狀會減輕的。

你的情況如果嚴重的話,是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


社恐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之外,更大的危害在於迴避社交場景。

有過社會經驗的人都會知道,迴避社交場景,基本等同於喪失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就是有權力有地位的一個個人,離群索居,基本意味著自斷雙臂,自縛手腳。

從而陷入惡性循環,鮮活的生命,逐漸枯萎凋零。

「沒關係的,

社交恐懼症,只是一個好心的誤會,而已」

01、

這個世界,最習以為常的誤會就是:

你以為你就是你自己。

我們能夠意識到的那個自己,並沒有對自己的身體擁有絕對掌控權。

除了你自己,你的身體里,還住著一個ta。

ta是誰?

ta其實是另一個自己,你可以叫ta潛意識,叫ta本我,或者本能,都行。

在你還沒來得及思考的時候,ta會自動幫你做出規定動作,就像寫好的電腦程序一樣。

比如,遇到危險時,ta會直接調整你的身體狀態,進入緊急動員狀態,腎上腺素分泌好,刺激你的身體進入亢奮狀態,心跳加快、出汗等,隨時準備逃跑或者搏鬥。

等你自己主動想好,黃花菜都涼了。

而這些程序化的機制,不是你主動思考的結果。

更像是,身體經歷過無數次環境演練後,預先設置好的應急機制。方便我們的身體,迅速反應。

ta是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選擇,在我們身體刻下的程序化語言。

ta,是藏在我們身體里的機器人。

另一個才是我們熟悉的自己,我們可以叫超我,也可以叫自我意識與顯意識。

可以做規劃,可以思考,讓自己去做個菜,唱個歌之類。

前一個,是億萬年下來,環境選擇機制留下來的印記,就像我們身體里的程序或者機器人,都是固定的機制。

後一個,是生命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選擇點亮了自主判斷的意識火炬。

一個全部是程序化機制的生命,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環境。

而一個由程序化機制保障基本生存能力,輔以自我意識進行自我判斷、自主選擇的人類,顯然更具有比較優勢。

02、

假如一個人完全失去自己的自主意識,失去了顯意識,只剩下了潛意識,只剩下了ta。

只依靠ta,身體依然會根據程序設計,完成規定動作,實現對環境的簡單適應與反應。

很多蠕蟲類的生物,幾萬年下來,不也靠著簡單的神經反應,活到現在嗎?

外界給身體施加的影響,可以簡單分為兩類:益處,或者傷害。

對於益處,ta怎麼反應呢?分泌快樂的激素,刺激你的神經,產生歡欣的情緒。

以保證你會依賴這種益處,持續待在這種益處的環境下,保證自己持續受益。

對於傷害,ta怎麼反應呢?這個就有點複雜了。根據傷害的強弱,有逃跑和搏鬥兩種反應方式。

如果ta判斷,選擇搏鬥的話,ta會在你的顯意識還沒有想明白的時候,就分泌激素,製造憤怒的情緒,將身體熱身起來,準備干,就是干。

但是,搏鬥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搏鬥成功,這是最積極的結果。

ta會釋放掉之前的憤怒情緒,停止釋放這種激素,身體逐漸平復。

同時,ta還很細心的為你做了個標記:這類傷害,你獲得了經驗,可以毫不在乎了,馬上就可以忘了。以後再面對這種情況,不用緊張了,複製你的經驗吧,就是干。

同時,ta會調高你在這種環境的自信值,降低自卑值。因為ta覺得你在這種環境,相對強大,你需要陽光高調一點,佔有、積累更多資源。

多貼心啊。

第二種結果,是搏鬥失敗,這是消極的結果。

由於你的憤怒程序沒有按照套路進展下去,所以,ta中途判斷:危險太強,不能走搏鬥路線,換路線,逃跑。

所以,ta會繼續釋放激素,刺激恐懼情緒,同時繼續為身體熱身,讓你好準備趕緊逃跑。

直到你跑到遠離危險的地方,ta才會感覺安全,停止釋放激素,平復身體。

同時,ta也很細心的為你做了另外一個標記:這個傷害,這類傷害,這種環境,統統危險、危險啊。所以,會重點記憶,好警覺逃避。

一旦ta探測到,又出現了這種情況,立馬好心的進入恐懼狀態,分泌激素,刺激恐懼情緒,身體熱身,準備開溜。

同時,ta會調高你在這種環境的自卑值,降低自信值。因為ta覺得你在這種環境,相對弱小,你需要低調謹慎一點,卑微苟活。

如果ta直接判斷,選擇逃跑的話,同上面逃跑的程序邏輯。

估計理工男、特別是IT男很容易懂。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自我保護程序設計啊,設計得也很合理啊。

不管什麼情況,都能達到生存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03、

而我們的社交恐懼症,想必看到這裡,你也隱隱約約有點領悟了吧。

是的,你是對的。

社交恐懼症,是ta在好心的幫助你。

沒關係的,社交恐懼症,只是一個好心的誤會,而已。

無辜的你,曾經受過別人的傷害。

但是,弱小的你,當時卻由於各種原因,忍氣吞聲,承受,忍受。

而ta,好心為你準備了憤怒的固定套路。幫助你反擊、抗爭。

倘若你當時這樣做了,也就成功釋放了ta的憤怒。

ta不但以後不會煩你,還會默默記下:方法有效,經驗get,自信加成,無需在意。

可惜,你壓下了這股憤怒。

ta只得繼續拉響了警報,提醒你,憤怒,反抗。

你依然沒有行動。

ta的憤怒程序沒有按照固定的套路完成。

ta判定:敵人過於強大,危險。ta執行「危險」程序,觸發腎上腺素分泌,情緒恐懼,身體加熱,準備逃跑。

然後,ta繼續按照固定套路,好心幫你做了標記:這個人,這類人,這個情境,這種情境,通通危險!

只要以後你進入類似環境,ta的危險程序就會自動觸發,腎上腺素分泌,緊張,心跳加快、出汗。

同時,ta還會判定:敵人強大,自身弱小,降低自信,提高自卑,保證謹小慎微的苟活。

所以,你懂了嗎?

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社交恐懼症患者,非常可憐,因為社交恐懼,屬於第一次傷害之後的次生傷害。

很殘忍,也很無辜。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在掙扎中,看到一絲光明與希望。

04、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不做壞人,但是,也不能做弱者。

過分依賴虛無的自信感,另一個極端就是躁鬱,一點小事都要大吵大鬧,補償實力不足的自卑感。

治本的方法,在於強大自己。

強大自己最直接的辦法:賺錢與戀愛。

這裡不僅僅是金錢與愛情,更是在賺錢與戀愛的過程中,慢慢成長、感受自己的價值感、感受自己創造價值、擁有資源的過程,感受自己享受正常、美好感情的能力。

畢竟,剷除一片毒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美好的鮮花。

--------------------------------------------END------------------------------------------


反對「社交即演戲」。當然,社交中有演戲的成分,但簡單地把他們劃等號,就有點悲哀了。

樓主說有一段時間自己的父親為了不讓自己走上彎路,禁止其他人和自己來往,說明樓主父親是比較強硬的風格。樓主膽小,聽話也從反面印證了這一點。自己小的時候,對父母既依賴又恐懼,因此默默接受了父母的某些要求,比如「要聽話」「好好學習」「守紀律」等等。這其中肯定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發自內心不想做的,或者甚至根本就不曾聽過自己內心的聲音。當然不可否認父母是為我們好,或者叫」為了我們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

所以久而久之,自己的「真心」就被埋沒了,有一種行屍走肉的感覺,生活中感受不到激情與動力,樓主說工作沒動力,掉頭髮印證了這一點。——為什麼生活沒有激情與動力,很簡單,你沒有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沒有為自己而活。你現在雖然早已是成人,但幼年的思維習慣還在,你依然無法打開、釋放自己的內心。

平時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之前的路不能自己選擇,但至少從今往後,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盡量多地走出你的舒適區,覺得哪裡痛就往哪裡打,多恐懼幾次,就不恐懼了。

如果你害怕點餐,就多到外面去吃

辦事買票之類的,少用「自助」的服務,多用人工服務

總之就是逼自己去做自己害怕的事,一開始肯定會很痛苦,但相信我,這只是一個過程,一段時間後,你就會好很多,長痛不如短痛,不是嗎?

來源:我的自身經歷。


01、人際交往與關係

人與人在一起是為了滿足彼此的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需求。比如朋友之間在一起,是為了相互陪伴、玩耍,一起開心快樂,沒有競爭關係和利益衝突。朋友之間也可以協同合作,相輔相成,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朋友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低、誰是誰非、誰對誰錯的問題。

如果人和人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和利益衝突,就很容易站在對立面上,存在誰好誰壞、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得誰失的問題,便難以建立友誼,或表面上親密、和善,背地裡互相拆台。

在有競爭或者利益衝突的關係里,想要獲得對方的接受、認可和喜愛,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對自己和他人的過高要求。在這樣的關係里,擔心對方會不接受、討厭自己,是沒有必要的。

02、社交恐懼的癥狀

見了人緊張、不自然,面部表情僵硬,身體緊張,手足無措,大腦空白,不知道說什麼,還會出現臉紅、結巴的現象。擔心他人看出自己的緊張、不自然,從而迴避他人和社交場合。

對於自我感到自卑,感覺自己有很多的缺點、很失敗;對於他人不信任,感覺他人是不友好的,是帶著惡意的,而且會傷害自己。時常有被洞悉感,擔心他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否定、拒絕、貶低、嘲笑和攻擊自己,擔心他人欺騙和傷害自己。

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人在一起,希望可以隱居,自己做喜歡的事情,不願意與他人合作,感覺自己不舒服,會吃虧。

03、社交恐懼的成因

和從小父母的養育方式與家庭教育有關,當事人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忽視、否定、拒絕、貶低和責罵,開始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人喜歡的,感到自卑和沒有安全感,不相信他人。

慢慢的長大後,希望獲得關注和喜愛,特別努力的證明自己,想把很多事情做的出色,但始終會感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喜愛的,特別是如果父母還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在和同齡人相處的時候,始終會感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內心感到自卑,擔心會被大家拒絕和嘲笑,所以沒有交朋友。

因為長期迴避人際交往,對人情世故、社會規則缺少認識,所以處理不好和其他人的關係,特別是和上級領導的關係。

迴避和異性交往,容易害羞,所以很難交到男/女朋友。

綜上所述,社交恐懼癥狀背後的情緒感受是焦慮和恐懼,很多癥狀也是焦慮、恐懼癥狀,也是各種各樣的擔心、害怕的想法,以及自卑和缺乏安全感,還有對於他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04、期望和過度擔心

期望被人喜歡,害怕被人討厭,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對於社交焦慮、恐懼者而言,是期望被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歡自己,擔心被任何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討厭自己,這是過高的期望和過度的擔心。我們無法讓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歡自己,也無法讓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討厭自己,總會有一些人因為立場問題、利益衝突或者帶有偏見的不喜歡、討厭我們。

比如說,有個人總是占自己的便宜,而自己為了讓他喜歡自己、不討厭自己,一直委屈、壓抑著自己,滿足對方的要求,最終自己忍無可忍的爆發,導致關係迅速破裂,所有的付出功虧一簣,傷害了對方的同時還讓對方感覺自己自私、無法相處,或者為了迴避委屈、壓抑的痛苦感受,拒絕再與人建立關係。

所以只要能有少部分的人喜歡自己,大部分的人不討厭自己就可以。允許大部分的人不喜歡自己,少部分人討厭自己。

05、片面的自我概念

過去的生活經驗,讓當事人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沒能力、沒價值、不可愛,懶惰、醜陋、自私,甚至是一無是處、非常失敗,他人都是帶著惡意的,都會來挑剔自己,否定、貶低、嘲笑、拒絕、討厭和傷害自己。

比如說有一個人,認為自己很不好、一無是處,認為他人都會討厭、看不起自己,所以每次人際交往都會感到焦慮、恐懼,並且彷彿看待別人正在嘲笑自己,感到很痛苦,從而逃避。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和問題,也都會有其優點和長處,或者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糟糕,也沒有必要像自己期望的那樣優秀。有的人是對他人是充滿戒備和敵意,但大部分的人都是期望能夠與人為善的,所以會有很多人能夠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問題。而且天使與魔鬼是一個人的兩面,再邪惡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再善良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是非善惡對錯並不能分的那麼清楚。

06、內化的自我標準

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對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責,會逐漸的內化為對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責,對自己嚴要求、勤苛責,進而又會外化為對他人的要求、期許和挑剔、指責。這樣的話,自己痛苦,也讓他人痛苦,可謂是損人不利己。

培養包容之心,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對不喜歡的選擇理解和尊重,在追求優點、長處和完美的同時允許缺點、短處和不足的存在,因為凡事都是相對的,有善就有惡、有美就有丑、有對就有錯,對善、美、對的追求,也會讓惡、丑、錯突顯出來。而人本就是一個矛盾共同體,允許矛盾的存在,帶著矛盾生活。

07、心理康復的思路

提升自信心,建立安全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價值,學會保護自己和自我滿足,敢於相信他人,與他人交互。

自信心是基礎,有了自信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敢於嘗試,突破自我設限,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被他人所需要,提高自己的價值,才會敢於相信他人,願意與他人一起玩耍、合作,而又具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好自己不被他人傷害。

08、自信心和安全感

自卑與自信,是內在信念,是對自我的認識,比如,認為自己是無能的或有能力的,是沒價值的或有價值的。不同的自我觀念,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情緒感受和行為做法。比如消極或積極的解釋過去和當下的事情,悲觀或樂觀的預測未來;感到焦慮、恐懼或輕鬆、愉悅;迴避、退縮、抗拒或面對、解決、接納。沒有或有安全感,如果消極、悲觀、焦慮、恐懼、迴避、退縮、抗拒的,就會沒有安全感;如果是積極、樂觀、輕鬆、愉悅、面對、解決、接納的,就會有安全感。

首先是調整自我信念,看到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積極的看待過去和現在,樂觀的預測未來;遇到問題的時候面對和解決,接納無法解決的問題,用實際行動建立新的生活經驗。而且能力和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比如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越來越為他人所認可、需要,提高自我價值。

09、接納他人的看法

社交焦慮、恐懼者,往往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恐懼,是來自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缺點,從而看不起自己。而他人也並非全部都是善意的,肯定會有人盯著自己的缺點看,並且歧視、欺騙和傷害自己。特別是有些有能力對當事人施加負面干預和影響的人,比如父母、親戚、老師、上級、優秀的人,這也是當事人過去的心理陰影和生活經驗,所以才會掩飾、偽裝和壓抑自己,才會迴避人群。而社交恐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過分的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們要勇敢的接納和允許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敢於做真實的自己。一個真實、誠懇的人,遠比一個慣於掩飾、偽裝的虛偽的人,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至於那些需要我們用掩飾、偽裝和壓抑自己去討好和奉迎的人,我們大可以敬而遠之。

10、應用於實際生活

社交恐懼是在人際關係里產生的問題,也需要通過人際關係去完成改變。把自己封閉起來苦思冥想,是不利於康復的。

在調整了自我觀念之後,可以用思想預演的方法,閉上眼睛想像具體的社交情境,觀察自己的思想內容、情緒感受、態度和行為做法,並且嘗試用新的自我觀念看待和解釋問題,用語言暗示和畫面想像喚起輕鬆、愉快的情緒感受,用面對、解決和接納的態度、行為做法與人交往,以此積累經驗、建立自信心。

然後把已經預演好的思想觀念、情緒感受、態度和行為做法,落實在實際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里,通過實踐真正的改變自己。

11、心智成熟的過程

改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心靈成長、心智成熟的過程,社交恐懼不只是癥狀,也包括心智的不成熟。缺少生活閱歷和人際交往經驗,缺乏生存能力和社會價值。所以社交恐懼的康復,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生活和人際交往經驗、提高能力和價值的過程。

本文摘自於飛專著《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治療和案例解析》。


分享一種方法:一個人獨處一段時間,保持靜默,讓他人曾帶給你的各種內心恐懼自己浮現出來,直面之,看清之,壓倒之。經過這樣的訓練,強健心理肌肉,一段時間後可以重返人群。問題不會一次解決,麻煩會反覆襲來,不同的是你的經驗會更豐富,這使你不依靠人群,也不畏懼人群。人就是帶傷上路。


首先,讓自己努力跨出一步,當你主動打招呼時,你會發現有時候對方的回應會令你感到興奮或者感到心理安慰

其次,每個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也許你就不適合做一個「社交達人」

最後,我認為我們只要讓自己做到「不卑不亢」就可以了,該打招呼的時候就打招呼,該表現的時候就表現,但是不要去過分表現,想要成為一個圈子裡的「最活躍的人」,每個人的角色是不同的,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了



這裡我講一下社交恐懼症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通過對大多數人的分析獲得的,這也就是心理諮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步,先找到你問題的所在,一步一步的分析
問題,洞察問題的所在,察覺裡面的很多細節,你會發現該如何對這些問題進行操作,這對我們學會如何處理這類問題有一個很好的思路引導。

同時也給各位知友一些改善這種現象的方法,只要你努力去做,去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你會很好地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們的要求不要那麼高,只要這種問題不過度影響我們的生活,沒事!

  • 不自信

社交恐懼,與人交流恐慌,與不是很熟悉的人一般就是與自己接觸不多的那個群體)你會怕留下不要的印象,對以後交流不好,如果你不想,結果就是他們會發現並知道你的原始狀態【原始狀態,也即個人性格】,說實話我們都不喜歡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樣會很沒有面子,所以就會為了給別人好的印象,我們努力去掩飾,然而我想問問各位一個人的性格可以隨意就改變的嗎?不可以,或者說短期不可以。那怎麼辦?那我們就老老實實地交幾個好朋友,其他的作一些泛泛之交[可是我越來越多的朋友、同學會成為泛泛之交(這裡僅僅是怕,這一點你要認識到,不過有的人說,怕就會變成事實,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處在這個怕的過程,沒有去想其他的事情了,遇到類似的事,然後對號入座了,哎~原來這是真的,怕是恐懼症的一大表現,我們要擺脫這個過程,就需要努力去告訴自己事實,邏輯分析、推理等等,因為沉默寡言的人,無論什麼人都會覺得不好相處,沒什麼話說,沒意思,別人就不喜歡和你一起玩,特別是一些本來就相處不多的]
些如果真的無端地評價我們缺點的人,就是泛泛之交的行列,當然,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努力交那些好的朋友,自己不作出努力也是不行的,因為別人會覺我們沒誠意
什麼的,那我們就可以叫出來多玩玩嘛,但是大家畢竟空閑時間都不多,如果不是因為什麼相同的事,不會經常聚在一起,這種事情,我們就不能強求了,這裡對某
些人是適用的,其他人請不要對號入座,而對於那些見得不多的朋友和同學,最多就是見面打聲招呼,你的沉默寡言少語,別人會有其他的解釋,認為你不喜歡別
人,你對別人有意見等等,於是以後就越來越少的交流了,導致越來越單一孤
獨。可是人是社會性的人,不和人交往,沒有歸屬感,這導致自己越來越孤獨,沒事,事實會說明某些人依然是泛泛之交,某些人會變得屬於自己的朋友,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會傷害你,但是態度和尊重,你就別想我對你有多好!,何必躲避,掩蓋自己的真實面目?)為了維護一個好的形象,就會恐慌,緊張,害怕導致不知道說什麼面對長輩或者年紀比自己大的人,打電話很怕說錯,怕冒犯別人,非常緊張,這些可以說是社交恐懼症的一大表現,如果要找,生活中還有很多不自信的情況

  • 追求完美

對於學習知識,自己努力學好,一般情況,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己心裡在一定的時候這些時候比較多,不過不是全部,有60-70%就會否定自己,這種心裡狀態會不時地出現,感覺自己能力不夠,不如別人,問題很大,自信心不足,等等

  • 恐懼

說實話,我對***我的比較好的同學,這裡就不說出來了,你可以拿你的好哥們好閨蜜做例子
個人評價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學習,不過他依然有很多問題,我對他也是很無奈的,即使他很多方面做的很好,面對那些讓我也抓狂的事情,過
後我依然會忘記這些不疼不癢的小問題,這些抓狂的事情一定不是指那些故意傷人自尊,面子等等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也別在乎這些東西,你只要表現最真實的自
己,就夠了!

對於自己的形象,自己似乎非常看重,這是大多數社交恐懼症的朋友經常面對的問題

首先陌生人,希望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所以見面前,很緊張,不知所措只要做了充分準備《做好準備是任何人做事的開始,任何人不做準備,也完不成事情,即使他很自信,有卵用嗎?》,就夠了,別人會看的出來,別人的情商比你高,相信別人有能力看的出來,也是相信自己),這點是一個導致自己心理和生理都不好的一點,心理過度緊張,所以生理上,特別是因為情緒導致整個人都沒精神,疲勞,胃難受等等!

然後,就是我平時經常見的人,家人,親人,好朋友,好同學,自己也非常在意他們的看法可不知道,他們早已經對我們形成比較完善的看法,你的細微改變,根本影響不了他們對你的看法,所以不必過度擔心,你要做的就是日常的打理,這點做足了,就沒有什麼事了),擔心他們發現自己哪裡有問題,比如痘痘,頭髮不好,沒有好好打理身體,鞋子臟,衣服不好臟等等,呵呵噠!

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自己還是缺少溝通交流的技巧,這點需要自己多去學習,比如說,與不同人溝通需要注意地方,只要自己做足了準備,別人都會看得出來,如果一無所知,別人看你年紀也不小了,就會覺得你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什麼緣由,想的多了就會往負面方向想因為大多說人都會有這種心理狀態:自己做了這多努力做到的,也希望相同年紀也要做到,自己對別人這樣做到了,也希望別人對你這樣做!可是很多人能力和閱歷不同,你不會的事情,別人不一定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別人也不一定知道!這就會造成很大的誤解!!!用同理心《哎,這個或許是說服自己最後的一根稻草》多去理解別人,我們做到寬容大度,那是對別人而已,對自己就是是需要努力去說服自己的心理,不讓自己從心裡受到過多的委屈,否則自己也會發瘋的)。維持一個話題,讓兩個人相互多了解,這樣就會使大家多知道對方,多重視對方

(注意:過度重視會引起別人對隱私的保護,所以也要有注意,別人對什麼東西比較隱晦,自己最好別冒犯,然而你不可以完全知道別人對什麼不喜歡,否則你就知道了別人的隱私,所以,你要是不小心冒犯了別人,你只要學會如何及時的道歉,學會道歉很重要)

此外自己要知道如何把話題接下去,回答問題也要努力接下話題,這樣就不會很快結束話題,不過,如果沒有話題,別逼自己,否則就是強迫自己做事,很容易作死的!這個時候微笑面對,即使笑容不好,也這樣做,這是唯一的方法!或許這種奇怪的笑容就是下個話題的開始

多拿自己已經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去對比自己感覺做的不好的地方,一般自己的習慣是固定的,但是為什麼習慣性的地方也會有不同,那可能就是自己沒有同理對比,比如說,自己和**想想自己比較好的朋友聊天,想聊就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管!但是明知道自己對***和自己相對比較次的同學,原則性比前面那個同學朋友要高點,還是有點不一樣,因為他比較強勢一點,原則性比較多點,性格比較強,所以自己為了之後可以更好的相處,我就想留點好印象,所以就出現了說話說到某種程度,有點尷尬,比如,qq聊天,沒啥說了,就感覺直接結束聊天,就會有點不好,有點尷尬,想繼續多聊點,這樣結束了,會不會讓別人有什麼不好的解釋等等的,這點就需要自己拿***和**對比了,所以就可以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同學關係永遠比沒有關係和關係模糊不知道怎麼定義要好很多很多),永遠存在,不是故意做傷害人的事,就沒事!

很多自認為的事情,是因為我自己在平時沒有在書中看到過,沒有在自己的經歷和別人的中理解過,所以產生比較不好的誤解,其實你最好去好好地體驗並理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該忘得就忘記,否則只會讓你更加痛苦,因為別人早已經忘了,你為何沒有放下!比如,***(某個形象比較好的人,至少對於你來說,小的時候,女孩紙對自己的爸爸的評價就是這樣一個人,你當然也可以找一個父輩的人物來充當)是一個很紳士的人,但是他知道某些動作一般會給人幽默感,而不會顯示他是一個隨便的人,所以,你只要知道這是對的,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就會好的,當然,當你達到某種情況時,即使你提高了很多,你依然有很多疑惑,這種境界你不要去考慮,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達到,做好身邊的一點一滴,慢慢來,不急不急

生活中許多東西需要忍耐忍耐不住,你就開始抱怨,開罵,拿起菜刀······注意,不要把事情鬧大,注意輕重就好。),
為這個社會矛盾永遠不可調和,很多事情不是你的錯,只是你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你就好好地忍受這種心理變化帶來的不舒服,這一切不是你的錯,這
一切不是你的錯,這一切不是你的錯,你要做的就是忍耐無法改變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或許可以減緩不舒服的感覺,因為這不是你的錯!!!


多事情,不是你的錯,問題出來了,壞的負面的事情,我們先先找外因,對自己內容表達一種不完全是個人的問題,也許就沒有問題,某些很自信的人就是這麼想
的;而好的對的事情,我們先找內因,這是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啊,這是不是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啊,這是不是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照顧和關心啊,我們是不是要
犒勞自己,感謝父母、妻子、兒女、朋友、同學、同事·····
!特別是,在婚姻的道路上,大家會發現產生衝突的原因大同小異!衝突,不可避免會發生,發生了,找外因,然後好好解決!(感覺這個例子跑題了,就是隨便說說)

  • 強迫症

心理學的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在經常出現心理障礙障礙,就是阻礙自己不能理性思考的那個處境和心理狀態的那個時刻,只有隔斷經常出現的那個慣性思維,打斷那個不好的理解方式,然後用比較合理的思維去填補那個一直阻礙自己正常合理成長的心裡緊張、壓迫和難受的狀態,我們才能一步一步變得回歸大多數人感覺的那個正常狀態!


際處理問題,我們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形成的心理狀態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構,它們相互作用,它們相互抑制,當你想要打破這個結構,你就要慢
慢地各個擊破,剛開始會有點難,當自己已經攻破了一處,這個系統就不完整了,這個時候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了,說不定完成兩三個階段,這個體系就崩潰了,也
就不要做其他什麼事情了,轉而形成了正常的意志。所以,我們現在必須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做。同時,我們也需要根據科學地思路(我希望各位知友也可以不斷地舉出例子來分享給大家一起進步一起努力,共勉)去處理問題,例如我們要單一變數來處理問題,否則自己對反饋會表現的很迷惑,因為變數太多,就不知道是那個起的作用!

目前,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及時發現自己在某個時刻已經處於那個狀態,然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有人使用過的一種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自己對自己說不是自己的問題 It is
not my fault!」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是在想自己很緊張,自己該怎麼辦,自己不知道說什麼了,我這是要丟面子了,我的形象沒有了,怎麼辦?),形成習慣就好了,可以建議自己從自己一個人遇到問題時,開始做一個比較容易轉移注意力的習慣——這不是我的問題,不是我的錯!

以上的特點都是相互聯繫的,沒有獨立存在!

所有這些個人理解的東西我們理解的東西,都是一些觀念上的,說明我們之前一直理解錯了而已,並不是生理上的問題,個人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認為你做的不夠好,注意這不代表是錯的,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好好理解就可以,怎麼理解對自己好?【通過反饋來獲得理解是否好,反饋的方法很多,說出來讓別人來評價,沒有條件?不要意思?寫出來,明天自己來評價,或者發到知乎上,讓知友們一起評價等等,只要你去找,肯定有方法的】,就這樣理解),你要學會把自己做出努力的東西用起來,每天潛意識地鼓勵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我沒有做錯等等,用一些不長的話來鼓勵自己,不要說一些「我很棒,我的很好,這種正面的辭彙爛的不行了,沒啥用,不過你評價別人你要說「你做的很好,你的努力很可以」,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吧,是不是這個意思),努力下意識地去使用我們發現的方法,通過我們每天的與別人的接觸,然後反饋回來的信息,給自己一個重新的評估。同時,鼓勵自己,回想自己利用這些行為意識的次數,效果如何,感覺自己今天是不是變得更好了,是不是變得開心了,這些東西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我以前也是這樣,我覺得你首要問題是不要把它看的太重,你越覺它是事,心情就會越焦慮。我以前走到大街上都不敢看人眼鏡。總覺得別人在看自己。心裡很難受。而且也跟自己的朋友說過自己的遭遇,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無濟於事。這樣下去確實很影響生活。 後來我逐漸接受自己。心裡不在強迫自己。不想打招呼也沒什麼啊,反正他也沒和你打招呼。關於同學,大部分都只加的qq,一年都不一定會說一句話。反正有幾個玩的慣的就好了。把問題看淡一點,或許失眠,掉頭髮就會慢慢消失了。工作不順利,更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再去面對它。總覺得現在很多人把社交強調的太太太重要,導致很多略微內向的人懷疑自己是否有問題。讓很多人心裡背上包袱。把這些包袱卸下。很多問題自然會消失。還有,我發現你還缺乏一點自信。我是看了賭神,8英里之類的電影。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自信,但我從唯唯諾諾的說話方式轉變到了一種自然有底氣的說話方式。就是被姆爺縱使你人多我也就是要乾的態度,以及周潤發每次變牌自信的笑臉所影響。恩。只能想到這麼多。涉世不深,有問題歡迎大家批評。如果能對題主有點幫助就更好了^ω^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心理年齡?
我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每天都很壓抑痛苦,怎麼辦?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社交障礙 | 性格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