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能上清北的孩子們還會選復旦而不是清北嗎,同學們在大學的歸屬感怎樣呀?

三年前參加高考,今天看到刷屏的高考作文題有感而發。曾幾何時,題主也懵懵懂懂參加高考,仰望清北的星空。陰差陽錯高考之後來了復旦(題主參加高考的省份是出分後填志願),在大學裡經歷過退學復讀的煎熬,經歷過被掛科支配的恐懼,也經歷過轉專業的陣痛,當然也有拿到獎學金的小確幸,以及勉強跟隨上同齡人找到實習的開心(題主轉專業後降了一個年級)。想想還有一年就將離開復旦的校園,總感覺自己對大學的歸屬感沒有對中學、小學那麼強烈,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的感受呢,想跟大家一起交流下對大學的見解。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肯定麻利兒的先把托福考了。


復旦金融,清北考研中的人來答。

09年高考市文科第一,清北過線但不想讀法新文史哲。

在復旦呆了很久,直研學術碩士讀了一年退學了,參軍過兩年,工作過一段,目前備考清華cs中。

(補充一句吧,人生很長,路上的困難也很多,更早的認識自己想要什麼,形成自己完整獨立的人格,比學校的差距,要重要的多。

我走過很多彎路,經歷過幸福和絕望,這是肺腑之言)

1.清北遙遙領先的格局是近二十年的趨勢。

雷軍87年高考過清北但去了武大,其實那個年代清北的優勢遠不如現在明顯。

中國高校的格局是近年經濟發展格局決定的,復交敢稱top4是上海的光環; 浙科南是輸給了上海而非復交。

但殘酷的事實是,生源地位穩固之後,學校整體發展趨勢就明顯了。

2.中國以政治為本,北京的資源是上海無法企及的。 (此處一段已刪,能給過了吧)

對高校的影響,首先清北的經費擺在那裡。

包括高校行政化(雖然有很多想要吐槽的),都反映了政治力量的巨大影響。

典型就是交大,但已經過去了。我個人非常看好交大未來的發展,會比復旦好,與政治無關。

3.清北的生源統治力。

我09年高考時候港校剛對內招生,省前幾名好多去了香港。而現在的情況,如一個超級高中的答主說「本科除了hymps這種級別的,身邊的人還是會選擇清北」。

09浙江省理科狀元在我們班,後來基本不會有這種事了。

而且高考進清北已經成為小眾,清北的競賽生源自不必說。

總之,對外對內,生源統治都愈加鞏固,包括留學讀研的生源流失也在逐漸減少。

4.聊完了清北的優勢,但對於「清北的冷門專業」和「復交級的熱門專業」的選擇,這個問題,一定是沒有答案的。

計划進了冷門專業再轉到熱門專業的,在好些年前,機會渺茫,但評論也說了政策在越來越好,「清華其實進了學校之後轉專業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最熱的經管和計算機也就是一半到三分之一的通過率,如果大一gpa稍微好一點機會更大。再不濟也有大二降轉等等」

復旦據說也開始放開政策了,感到很欣慰。

經管院系和文史/理工院系的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這意味著四年你是在清北刷題刷題刷題還是在復交金融實習實習實習。 這沒有高低之分,只和個人性格、理想追求有關。

我本人沒有後悔當初選擇復旦經院。

雖然這裡我過得並不愉快,我的價值觀並不適合經管。但周圍務實甚至可以說「浮躁」(毫無貶義)的氛圍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

特別是從中西部地區過來的孩子們,對社會、商業、人性這些的認識是極少的,視野是狹窄的。 如果去清北讀文史哲或者冷門理工科,可能四年過去仍然對這個世界沒有清晰的認識。 而經管會給你一個廣闊的現實的視角。

金融圈子,是一個需要強烈的「慾望驅動」的地方,如果你有強烈的野心或者物質渴望,你適合去復交的金融。如果你偏理想主義,情懷居多,那北京是更相信夢想的地方,不妨去清北的冷門學科吧。 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去追求純粹的興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國內的經管氛圍真的很浮躁,選擇這個圈子要慎重。

我還是知道一些人,對科學或者藝術等等是真愛的,願你們都能追尋到自己想要的。


據我所知,一般都是top2的某些專業的同學會後悔沒去top3的金融(通常是復旦或者是人大)。但top3的同學一般不會後悔,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本來也沒的選擇。


身為上海八本學生,其實本來沒資格回答 Top3 相關問題的。但是還是腆著臉強答一下吧。

高考的時候,我和身邊所有人都相信我毫無疑問能清華。但是……真正能夠「毫無疑問清華に」的人,根本不會去相信什麼。天經地義的事情,需要相信嗎?

於是考完了之後就發現,沒有上清華。天都塌了。來了上海一所大學。

當然天並沒有塌,但是對一個沒見識的高中小孩子來說,能理解到什麼呢?

每當有親戚朋友安慰我,說「你別那麼執念,清華怎麼了?你這個學校也不錯嘛。」

我會認真地回應說,「如果我到了清華,在同樣的努力下最後結局一定就更好了。」然後他們就不說話了。

姥爺也說「交大好啊!將來就算是美國打來了,他們也是要鐵路的。」

我只有笑笑。

交大的學生,可以說方差不小。有厲害到不知道哪裡去的,又帥又高智商的 Y 同學,也有搞機器學習,在實驗室 dedicate 的 W 同學。有懂歷史懂政治的 Z 同學,也有精通 C++ (這可不容易)的 L 同學。當然,也有垃圾到家的█同學和█同學。我想如果去了清華,同學們會是什麼樣子?會是所有人都是我認識的尖端幾個朋友一般嗎?還是比他們更強,在各種意義上更優秀?

人的優秀程度是一個不固定的數值,用一次考試來測驗是不可能獲得一個準確的數的,而只能在一個分布中抽樣,希望能抽到接近此人均值的成績。於是無數個這樣單次抽樣的集合——清華錄取生,自然也是一個正態分布。交大分布和清華分布,均值的差距是顯然的,但是畢竟方差不會為 0. 有沒有交大學生的實際優秀程度能超過清華分布的均值?當然有。不客氣地說,我猜我自己在清華就不會成為後 50% 的。但是……畢竟那樣一次抽樣中我沒抽到。擲骰子的失敗需要怨誰呢?

有一天我和 W 同學聊天,他就講到當年沒來成清華,十分痛心。Y 同學呢?人人都知道他保送的時候錯了一道腦殘題,錯失清華。雖然沒有和我傾訴過,但是這種心情我完全懂。大概這是每個(自詡)優秀學生的痛苦吧。

但是應該意識到,既然抽樣已經過去了,在學校里這樣的結果只能作為已知接受下去,而不能天天「如果當初」。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當初了。天天當初當初的,貝葉斯會來打你。

現在四年過去了。四年內有過痛苦有過失意,也有那麼兩次片刻的好時光。最終拿到了一個還算及格的結局,回望起來也不知道是好是壞。這所學校(重新)塑造了我,但是我對它並沒有一個無比的熱忱。但是如果在清華,我會有這樣的熱忱嗎?我不知道。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交大而不是Top2嗎?

那要看你給的是先驗還是後驗了。


有一個比我小兩屆的直系學弟,我高三那年第一次見到,就很中意他。

當時他在學演算法,打奧賽,但是我們學校是弱校,沒什麼資源,開始的時候他問我演算法題,後來我去了復旦,我們就會聊些別的,就開始熟悉起來。

我一直覺得我們是一類人,敏銳而富主見,我甚至希望他超過我。於是我攛掇他去清北。從能力上講也可說有很大的希望。我就帶著私心灌輸了一些雞湯給他。

大概半年,他高考考完,來了復旦,再後來,他組了樂隊,做了主唱。聊起來的時候,我問他有什麼打算,他說可能要留在酒吧。

直到現在我依舊覺得我們是一類人,只是我不喜歡沾塵,他就偏要去紅塵里打滾。這只是個再小不過的不同。

我只是發覺,他的確不該去清北,因為再沒有一個地方比復旦更適合他,就像再沒有一個地方比復旦更適合我一樣。

謝邀。


其實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選top3而不是top2

其實我的成績並考不上top2,但現在並不感到遺憾,在復旦感覺挺好的。

從淺層說起,我經常聽到在北京讀書的同學花式吐槽那裡的PM2.5

如果霧氣再濃點的話,就好像空中突然出現一條彈幕一樣23333

上海的空氣那可是好的沒話說,在上海讀書省下好多口罩錢有木有!

深層一點的話,復旦精神自由而無用,我覺得在復旦的生活基本不受束縛,就彷彿在家學習一樣。有人說,如果你在五角場附近的街道聽到有人在唱歌,那麼Ta一定是復旦的,因為只有復旦的學生才有這樣「自由而無用」的精神。而且在這裡遇見的同樣是佼佼者,並不會比讀清華北大的差。以前看知乎的時候吧,有人分析到清北學生領先於復旦學生的即是自制能力,我覺得這說法挺荒謬的,這取決於個人習慣,與讀什麼學校並不相干。

我並不覺得學校能影響一個人,在大學裡,能影響自己的即為老師和身邊的同學。在高中里,同學們為了心怡的大學而奮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追求。我覺得無論在什麼大學裡,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些人想要出國留學,而有些人選擇自暴自棄放飛自我。做好自己就好,你選擇了詩與遠方,即會遇到與你志同道合,擁有共同理想的好友,找到一起玩遊戲的人有歸屬感,找到一塊學習的人亦有歸屬感,這得看你如何權衡。

總之,選擇哪所大學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你畢業後,你能於心無愧地說是這所名牌大學的學生。


我考大學那年並沒有top之說,那時候大學就是大學,每一所學校都有他獨特而美麗的地方,同學們只會在乎自己心儀的對象。全國高校呈現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景象。今天的高校不僅抬高了門檻而且又恢復了等級。教育是為了什麼?教育到底以什麼為本?我們打算教育出什麼樣的人?關於這些問題,我想印度電影Three Idiots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謝邀。

遺憾的是,我並沒有面臨過TOP2和復旦之間的選擇。反而是,高考後我一度在猶豫去南大還是去浙大,每個選擇各有各的幸運 各有各的遺憾,能做的不過是隨遇而安。

後來我來到了復旦,像個普通復旦人一樣學習 生活。我沒有想過我在復旦以外的任何一所學校是不是會過得更好或者很差。

我只知道如果是那樣的話,會有那麼一刻,我會覺得自己只是走進了別人的夢想里。

關於「歸屬感變弱」的問題,我覺得有多方面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環境的變化,「集體」的概念被越來越弱化。我記得我小學和初中的集體意識是非常強的,但高中以後,我們不再單獨強調集體、團結、班級榮譽,這些詞即便出現,也是和成績 排名 班級均分 一本率 等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個體意識越來越強,使人更容易產生「脫離」的感受,打個比方說,你會覺得我們一群人相遇不是因為緣分,只不過是因為相似的目的(高考)而組合成一個臨時的群體,不會有意識地去建設它、鞏固它,所以覺得比以前缺乏歸屬感了。到了大學,「集體」這個概念更弱化了,沒有一個固定的班級教室,多數時候人們感覺自己是處於校園大環境中的個體而不是大環境的組成部分。

所謂「歸屬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一個人對自己在集體中所處位置的認知。當你因為優秀受到了足夠多的關注,「被重視」的信息傳遞到你的大腦中,你會認為自己在這個集體中是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角色的,對這個集體產生一種親切感,甚至主動維護這個集體,這種情況下,被老師同學重視的「好學生」往往更有集體意識。當你來到大學以後,多數人會突然感覺自己那麼渺小,自己的聲音很少能被別人聽到,也再沒有人把你放在集體的中心,這種落差可能引起存在感和安全感的缺失,才彷彿歸屬感減弱了。

歸屬感和你的交際圈也有關係,這並不是交際圈越大越有歸屬感,而是要看這個圈子裡的人的緊密程度,這個圈子可能是從寢室開始的,又可能是你參加的一個社團,當你真實地感覺到你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且你的言行同樣被人關注和重視的時候,你會對這個集體產生歸屬感。試想,你的室友都獨立自我從來不和你講話,你在一個部門幹了一年結果部門裡90%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你的存在,那你的集體意識和歸屬感就會很弱。

但歸屬感是相對的,當你他鄉遇故知的時候,當你衣錦還鄉踏上那片土地的一瞬間,你都可能對曾經沒那麼有歸屬感的東西產生歸屬感。你現在覺得對復旦沒歸屬感,如果把上海的大學生都趕進一個游泳池裡,每個學校聚在一塊,然後把你扔進交大里跟他們一起憋氣玩水吐泡泡,此時復旦的大軍浩蕩游來 對你發出神的召喚,你就不會突然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嗎?


題主不會和我一樣是內蒙的吧?先出分再網報志願。

12年我的分可以去北大醫學部讀臨床,我沒去,來複旦讀了藥學,其實專業上差不多,但是復旦真的是符合我個人的氣質,相得益彰。

專業不喜歡,就把精力都放在學生活動上了,導致成績很差,一學期七門專業課全掛。如果不是復旦的寬容,我應該會被退學。

萬萬沒想到,花了很多重修費又補考之後,我還是勉強畢業了……現在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靠的是復旦生涯培養出來的愛好,並不是專業知識。

所以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復旦,畢竟「自由而無用」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復旦人都懂。


寫在前面:

不想在這裡有什麼專業好壞之爭,不能斷言我旦微電是TOP1,不認為微電比CS金融有更好的個人發展前景。

但是復旦給了我更多的選擇權,這一點無可非議。

若不在復旦,我大概不會意識到IC下一個發展契機可能在AI,更不會意識到多學習涉獵交叉學科的重要性。

在這裡,我認識到很多人所謂的一條路走到黑是盲目的,所以儘可能改變自己的步伐而已,因此投入了一些精力學習ML。個人愚見,這不應該成為我的黑點,也不應該成為專業的黑點。

微電國內外行業現狀的問題,大可去查知乎水木,他們說的是真相,不過最終的選擇權還在自己手裡,不是嗎?

--

好玩的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很有趣。

當時我的分數不上不下,蛤交不要我,更別提TOP2。北醫倒是可以一試,但是我媽媽有些反對(她是醫生),身體不好也不想去國防生,我就來所謂的TOP3啦。

其實就是按照心中的list排到FDU了而已。

這個選擇應該是我人生中的一個極大值吧,因為學渣出身的我第一個學期就被血虐,後來發奮去了最想去的專業,現在也挺好的。

我相信會有學弟學妹看到這個回答的,我現在的專業叫做「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說白了就是造晶元的,可偏設計可偏工藝還可偏軟體方向,算是EE中一個比較好的分支。

關於FDU關於微電子,歡迎私信我,過了期末季我會樂意有問必答的。


高中時候有個很牛X的學長,當時大家都覺得他會去題主說的top2或者top1了。

是很被看好的那種理科少年啊,百日誓師的時候在台上一呼百應,意氣風發地講要跟大家一起去最能考上的最好的學校。不過很少人知道,他沒那麼喜歡物理,他喜歡音樂,唱歌很好聽。

學長高考的時候發揮失常,進了沒有那麼top的學校。原本以為這傢伙大概會很難過吧,後來發現他因此徹底丟掉了學霸包袱,專心組起了樂隊,還拿到很多我不是很懂的說唱比賽的獎。學校的名次什麼的,好像不重要了吧,在觀眾的每一次安可裡面,他自己就閃閃發光啊。

不過他至今都沒有變得很有名氣啦2333,不是什麼很標準的成功學模板,只是在大學裡面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能給你的東西,往往取決於你自己想要什麼。說實話哦,以大部分人在大學的狀態,根本不到拼top2和top3資源的程度。

長遠一點看,它給你的光環加持也是很有限的,工作半年之後,真的很少人會記得你是哪裡畢業的,只管看你工作能力如何,做出過什麼事情。

至於其他的,就是你自己給自己的情懷想像了,是不是浸染了這個學校的氣質,有沒有從這裡收穫一點點影響你之後言行的東西,縹緲到不需要考慮學校排名。

說了這麼多文藝的,你問我為什麼在top3讀書。

當然是因為我考不上top2啊! ╮(╯▽╰)╭


大家的top3都是復交,我人收到了極大的傷害_(:3 」∠ )_

去年高考,北大擦邊,可以報小語種?(`?′)?

復旦經濟系,交大安泰經管學院

權衡了一下(復旦專業分流有風險,安泰。。都是男生?)

就去了人大財政金融學院? ?)?*??

至今對於燕園學子還有著一絲微妙的羨慕,但是我。。。一個學渣,在財金已經被虐到跪地

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 ??ω?? )╭


本色回答一下吧,我是一個從top2去了復旦讀研的人,而且還是放棄了本校直升的機會。因為本專業最好的老師在復旦,就這麼簡單。然而到了復旦之後我才驚奇的發現,周圍很多人看我像看怪物:怎麼會有人從top2到復旦?

然而他們雖然和我身在同一個學校,卻實際完全不能理解我的選擇。讀研期間,我受到了可以說世界頂級的學術啟蒙(讀研也只能算是學術啟蒙對吧)。而那些表示驚奇的人可能更多在享受學校生活。

但同時我也感受到上海強烈的城市魅力,多少影響了我,最終決定不走學術道路,而用學術思維進行商業活動。

實際上,無論在top2還是復旦,我覺得同樣一個學校里大家唯一相同的就是學校的牌子,實際學生的差別實在太大,無論志向、興趣還是思維方式...對於國內前幾名的學校來說,不同專業的資源和水平也是犬牙交錯的狀態,不能一概而論的。

因此我覺得你既然都到復旦這樣一個全國頂尖的學校了,不如把高考想成霍格伍茲的分院帽,一定有適合自己或者磨練自己的地方,到這個學校就儘力去領略這個學校的風采吧。


清華跟清華的差距,比一本和二本的差距還大。


高中時候很喜歡復旦,畢竟自己也是一個愛幻想,內心小資,有那麼點情懷的人,復旦的精神跟自己比較搭吧。後來自主招生助我一臂之力,不然按照高考真是血崩,總之當時有點陰差陽錯,也可以說是冥冥之中註定。如今都本校讀研了,對復旦的了解也更深刻了,也更立體了,有時候有失望,但仔細想來,再給一次機會,可能還會選擇復旦。學校和專業,還需要自己去carry。


首先。。。我得考得上清北。top2隻有兩所,top 3有四五所,差距還是有滴。


在復旦三年了,覺得身邊的同學們都很厲害,也很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上課大家一起歡笑時,會覺得,和他們有共同的笑點可真好。難以想像自己如果去了北大,在大神的壓迫下過得會有多慘(當然我並不認為復旦學生和清北學生有很大的差距,此處就當是自謙吧…

PS:其實高考是過了北大線的,因為種種原因還是選擇了復旦。所以即使考得再高,依舊會來我旦!

PPS:我始終認為,高考所謂的超常發揮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去的是和自己能力相符的大學,那樣才會享受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痛苦。


這問題下面有不少我旦學生現身說法,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很多觀點我不敢苟同。這答案是有不少高中生、高考生圍觀、評論的,你們的回答關係到他們的判斷和決策,是要負澤任的。

有說復旦生源和清北差距不大的。這個話題我和人講過多少次了,數據也分析過了,例子也給過了,在這裡也不想再論證一遍。我就是想告訴一些還在夢裡的復旦本校學生,和即將對未來做出選擇的高中生們:

差距很大。

我們且不看下限。上限我旦學子夠得著嗎?高中各科學科競賽全國決賽的金銀牌每科各大約140+人全被清北瓜分,這其中還將產生國際奧賽金牌,他們都在清北。高考瓜分各省狀元+排名最前的學生,和復旦學生差距不大?100分和95分我認為差距很大。

有說微電top1的。先不吐槽top1這個稱號本身,就說這位學長對復旦微電的片面宣傳:只強調學科排名top1,so what?高中生判斷能力還不足夠好,看到是top1可能就來了(這不就是我嗎?)。(事實上那個回答的評論區已有高中生表示想來我旦微電了。)我當然不排除有熱愛微電子事業的同學了,但如果學長在給學弟學妹介紹學校專業以前不首先分析分析歷史進程,講一講行業現狀,說一說職業規劃,提示一些風險的話,還是有點不負責任的。君不見那位學長口裡說的是微電好,個人信息欄里赫然寫著幾個大字:「自學ML」!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還有很多,手機碼字不好吐槽。但看過之後終於知道曾博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黑浙大三本,可能就是因為還有人只是上了一個top3,就覺得,很不錯了?然而清北和除清北以外的大學的差距就像高中月考時,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一樣大!

復交當然很不錯了,我也沒否認。但如果你讓我在清北和復交之間做選擇,我只想說:

能去清北!誰還來複旦啊!


當年分數能上北醫,求穩報了上醫……算了不強答了,文不對題……


你這個top3,一下子就得罪了C9中的6個


推薦閱讀:

北京大學若想甩開清華大學,需要在哪些方面好好發展?
清華北大有很渣的學生群么?
大家對這個"清華男生群約北大妹子"事件怎麼看?
中國的學術圈中,在原本非學術目的的聚會或碰面中,也會有人互相積極的談論研究相關領域的內容嗎?

TAG:高等教育 |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復旦大學 | 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