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優秀的國學啟蒙書籍?


國學啟蒙讀物應該怎樣選?從《弟子規》說起

吳冠中插畫版《聲律啟蒙》內頁

開學近一月,成都各大小學幾乎都開始了《弟子規》的誦讀。同樣作為新生家長,雖然之前對孩子也有進行國學相關的啟蒙親子閱讀,但是沒想到《弟子規》成了新生必讀必誦。對於此,一直持保留意見,也就未免對一些蒙學的讀物進行了一些梳理,至於怎麼選,怎麼讀,待我慢慢叨一叨。

《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兩條是弟子規的「總敘」,後面的七大篇章會陸續對這幾句話進行闡釋。由這兩句先來說說弟子規。

弟子規就是《論語》學而第六篇

《弟子規》原來叫《訓蒙文》,是由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yù)秀根據《論語》「學而篇」的解讀所作,後又經過清乾隆年間的文人賈存仁修訂改編。換句話說,《弟子規》是秉承《論語》孔老夫子思想的。

先說「弟子」一詞,並不特指小孩子,而是指聖賢之人的學生。至於誰是聖賢,簡單說來,能夠踐行孔老夫子思想,才德並舉,並且貢獻於社會的人。開篇名義,弟子們請秉承聖人的訓言,聖人說的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弟子規》的本源,《論語》「學而篇」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字面意思,孝是指對長輩,悌(tì)是指對平輩,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長。謹而信,做事踏實、謹慎、可靠,說話誠懇、言出必行。眾,平常人,對平常人都一樣以愛待之;仁,仁德的人,對有仁德的人更加親厚。

中華書局版《論語》

關鍵是最後這句,講的是,前面這幾條都做到了,還有餘力,才學文,這個文就是古時的詩書六藝。這句話將我們行為的準則說了出來,生活是本源,書本在其次,做人在先,做事學文在後。那如果是這樣,整個《弟子規》都是講怎樣做人的道理,我們是不是按照這樣的準則來做人做事,反而比記誦更好呢?

多說一句,《論語》的第一篇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的「習」字,私更喜歡華杉先生的說法,並不是說學習之後要經常複習,而是踐行。學了之後是做,只要在做,能不能說出大道理來,又有什麼關係?

幾大類國學啟蒙讀物

在蒙學中,比較通行的有幾大類。第一是大家最為熟知的《三字經》,它是南宋經史學家王應麟所作,流傳七百年之久,它和《百家姓》《千字文》並舉為「三百千」。千字文成文於南北朝,百家姓成文自北宋,皆早於《三字經》。「三百千」以教化為主,百家姓且不論,千字文形成時間更早,用典更多,比如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對孩子來說不是那麼淺顯易懂,因此相對來說《三字經》的傳播性更強。

第二是比《弟子規》成文略晚的《聲律啟蒙》,用的最多的版本是清光緒年間成都人魏朝俊私藏的版本。但它也是基於明末清初戲曲家李漁李笠翁的《笠翁對韻》和更早明代司守謙的《訓蒙駢句》所著。明清以來,編寫這類音韻「範文」是為了速成詩句和對聯,說白了類似「作文速成」和「學寫一段話」這樣的教輔材料。今天給小孩讀,也是為了從基本的聲韻出發,培養古文的語感和美感。

第三還要提提《增廣賢文》,它是明代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於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由此推測寫成於同期,後來又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增補。它集納了很多格言、諺語、熟語,很多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都來自於此,只不過總體偏道家「逍遙派」的思想,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言論,相對要消極一些。

第四,其他,包括《詩經》 《千家詩》 《論語》,甚至《大學》 《中庸》 《左傳》 《易經》 《史記》 《古文觀止》等等。這些讀物詩歌類的韻律和篇幅相對適合孩子一些,其他的都有一定難度。即使是要求記誦,待日後慢慢理解,也需要花不少的功夫和時間。

如何來評價這幾類國學啟蒙讀物

我們先來說說,古人是怎麼啟蒙孩童的。第一,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學文」的教育。有機會讀書的人,從三五歲開始啟蒙的比較多,進入私塾,拜孔老夫子,接受先生的指教。別的不說,我爺爺是讀過私塾的,所以我幼時有耳聞他當年私塾學習的狀態,在小學之前也通過他的口述,接受過隻字片語的國學啟蒙。

再往早一點的說,很多著名的學者,他們孩童時期都大量背記名著。魯迅小時候就能背《鋼鑒》(周作人談),茅盾能背《紅樓夢》(鄭振鐸驗證),胡適九歲之前就已熟記「四書」、「五經」,錢穆九歲能背《三國演義》(據《八十憶雙親》載)。張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講,他十四歲之前就能背誦《三字經》 《論語》 《大學》 《中庸》 《孟子》 《易經》 《詩經》 《千家詩》 《禮記》 《左傳》等著作。

但是請注意,他們幼時的學習,僅限於此,並沒有現在這樣的分科。我們要求現在的小孩,通過完全的記誦,是有難度的。在啟蒙這個階段有限的時間裡,如何選擇?其餘的可以在後續十多年的學習生涯,甚至更長到一生的時間裡來進行學習和實踐,也未嘗不可。

我用下面四個維度,對我前面列舉的前三類啟蒙讀物做一些比較,選擇的結果不辨自明。

體量

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體量亦然。顯而易見的,為什麼「三百千」流傳甚至上千年,很大的優勢就是——短小。《弟子規》作為小學蒙學必記誦,除了尊孔老夫子,字數也是優勢啊,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既然是普及給最大範圍的普羅學生,你說選哪個?

相比,《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凡三十篇,一篇是近250個字,即使是讀一遍,都是七八倍《弟子規》的時間。《增廣賢文》先不說它的取向,單字數也是五千字。

按照目前小學教學大綱要求,到六年級掌握3000個常用字。有人統計過《聲律啟蒙》不重複的字有4000餘字,即使花幾年時間讀完,也已經能夠達標了。

難度

對於孩子來說,誦讀這些韻文,私以為是不分難度的,對他們來說,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讀「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和讀「春天來了,花兒紅了,草兒綠了」,難度有多少區別?倒是對疏離於此的大人來說,才有先入為主的難易之分。

能夠區分難度的,又回到了上面的長度區別……這倒是考驗家長和老師的功底了。單從美的角度,個人比較推崇的還是《聲律啟蒙》和《千字文》,其他能夠讀一些《千家詩》和《詩經》,也是極美的享受。

拓展度

這些蒙書,幾乎都是用韻文寫成,但功用各不相同:《弟子規》是用來規範少年兒童行為舉止的;《三字經》 《千字文》是文化常識讀本;《聲律啟蒙》 《笠翁對韻》則是教人寫詩作對的。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聲律啟蒙》 《笠翁對韻》是純語文讀本,雖然現在不會硬性要求吟詩作對,但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另外《千字文》雖說有一定難度,也不一定要用這樣的形式來普及文化嘗試,但是裡面的用詞,真為之經典,不愧魏晉南北朝古風。

學以致用

國學啟蒙,是用國學開導蒙昧,啟迪心智。什麼是國學?孔老夫子的是,那老莊的是不是?楚辭漢賦,漢樂府唐宋詩詞,宋明理學是不是?

還是回到那句話,「有餘力,則學文」。啟迪心智的方式很多種,家長正行,孩子自然效尤。文化、文化,文是為教化,如果已然得道,忘文又如何?再說,學習是一輩子的樂趣,到家長這輩,讀讀聖賢書,也能夠有所得。不如,

選擇有餘力的啟蒙讀物,一起親子閱讀,一起學習,不亦說乎!

當下方法論

相比私塾那個年代,靠老師在堂,搖頭晃腦讀經典的方法來說,現在家長可以使用的手段就太多了。說幾個主流手段:

第一, 自然是書

書的選擇,市面上有很多特別中國風花俏排版的童書,不建議選擇。不要問為什麼,不接受反駁。推薦中華書局出的國學典藏書籍,從裝幀到解讀,皆謹信典雅。但這套里沒有短小的「三百千」和《聲律啟蒙》。至於《聲律啟蒙》,最近出的吳冠中插畫本,無出其二。

書的好處和壞處都是需要親子閱讀。好處是從親子閱讀可以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這個過程需要一些耐心,但是一定會經過過程。可以明確的是,讀繪本讀故事和讀典籍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樣的,家長不能先入為主的將自己的不感興趣強加於孩子。壞處不用說,需要家長的傾情付出,時間和堅持,都不能少。但是誰說過,付出得多,回報也多。

第二,是音頻。被稱做知識供應商某寶形式的喜馬拉雅上,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有付費和免費兩種。付費的,不是給凱叔打廣告,他和童聲一起朗讀的《聲律啟蒙》確實挺好聽的,不過僅僅是配樂朗誦,並沒有解讀。有一說一,兩部韻文讀物要解讀起來,篇幅的確收不住。《千字文》也有一個浩然爸爸的付費版講解。免費的,也有講解版和誦讀版兩種,還有一種是配樂唱誦的。沒有絕對的方法,都看孩子的接受度,首先一定是興趣。喜歡故事的,找相關故事類型講解的;喜歡唱歌音樂的,直接上歌曲版和吟誦版;能夠完全知道意思,那是以後的事了,有個大致的印象,個人經驗,都將是終生難忘的。

第三,是app。一搜還是會出來很多選擇,沒有深入研究過,咋一看和音頻的製作方式差不多,有講解和純吟誦的。但是互動性這塊兒沒有具體操作過,對於app來說強項就在此,能夠像遊戲過關一樣讓孩子參與互動,才能抓住興趣。當然,很多花俏的app真心不推薦。

某種程度上,不論app還是音頻,都是為了偷懶、沒精力,或者說認定自己不夠格的家長謀福利的。還是那句話,付出和回報是正相關的。讀國學的本質還是啟心智、正言行,並不是為了記住,也並不是為了求全,讀半本讀幾句又有何不可呢?更何況,即使將上面所有的蒙學加起來,區區幾萬字,讀上三五年,每天堅持一點點,怎麼又會讀不完呢?


實名反對帶有《弟子規》的答案


基礎知識:《國學知識全知道》,《華衫講論語》《三教九流全知道》。

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韻律啟蒙》,《詩經》,《離騷》

讀懂:《史記》,四大名著,六祖壇經等。

輔佐:百家講壇。

背誦的那些是我小時候背誦的。蘇軾說讀書應該要抄,直至背誦。張居正很喜歡自律:一直記錄自己該做的事情,提醒自己。

養成好習慣更重要吧,不然讀再多也沒有用。


推薦閱讀:

幼兒一定有必要學習鋼琴嗎?
stem教育能融入中國學前教育嗎?
在幼兒園開設量子物理學課程如何?

TAG:書籍推薦 | 國學 | 書籍 | 兒童教育 | 幼兒啟蒙 |